第62章 升官 太子李弘回來了。 辰時左右,也就是早上八點,他就下班了。 也不能說完全下班,接下來還可以在少陽院處理政事,服務於太子的一套政事班子,開始運作。 太子宮本來就是較為自治的地方,在皇城內太子甚至還有一套獨立的政府班底,不必事事向皇帝請示。 當然,這也要看人,李治對李弘極為信任,多次讓他監國,培養其執政能力,李弘才有了極大的自主性。 換成後面的李隆基,太子敢這樣嘗試,試試就逝逝。 而這次回到宮內,太子妃一身男裝迎出,太子毫不驚奇,微笑著牽住妻子的手。 兩人一個病氣懨懨,一個活力四射,站在一起卻有種奇異的般配感。 於是乎,本來就一籌莫展的李彥,還被喂了一嘴狗糧,心情更不爽了。 進了大殿,太子的心情卻異常不錯,聲音首次高了起來:“今日哥哥同意了我的平糶(tiào)論。” 李彥先是一怔,李弘在武後所生的四子中是老大啊,哪來的哥哥? 但旋即他明白,這聲哥哥叫的是李治,是兒女私底下最親密的叫法。 唐人稱呼自己的父親,親密的叫法一般是阿耶,其實就是阿爺的諧音。 叫爺爺已經夠古怪了,但《木蘭詩》裡面也是爺娘聞女來,南北朝到隋唐都是如此,最無語的是叫哥哥。 李世民在給李治的信中,署名就是哥哥,李隆基稱呼李旦為四哥,他兒子叫他三哥。 你要是說,我只會心疼哥~哥~,在這時期還是大孝子呢! 而李彥也被太子的話吸引,因為太子接著道:“今夏關中雨災,莊稼怕要欠收,倉庫所存糧食,應以平價出售,以免百姓受饑。” 李彥之前就聽他擔憂關中的收成,此時見他付之於實踐,不是空口白話,不由讚道:“殿下仁善溫厚。” “谷賤會傷農,米貴又要餓死窮戶,百姓不易啊!” 太子感歎著,轉而對著李彥道:“邊州鬥爭凶險,若無內衛奮發報國,更難防范外敵滲入,此次六郎有大功!” 他正色道:“李彥接旨!” 李彥立刻起身來到殿中,就見太子取出聖旨,努力提高聲調:“仁勇校尉李彥,體資英武,兼包奇略,緝捕吐蕃諜細,護衛涼州平安,立有大功,升任振威校尉!” 他念完後,輕輕舒了口氣,來到李彥面前:“恭喜六郎了!” 李彥雙手接旨:“謝聖恩!” 他心裡其實有些失望,這麽大的功勞,只是升外職,內衛還不能升機宜使麽? 但想想一路上丘英的暗示,似乎自己確實不可能立刻被提拔為機宜使。 沒辦法,他的功勞是絕對夠了,甚至溢出,但年紀實在太輕。 正常人當官,三十歲起步都算年輕,李彥才十幾歲,就已解褐入仕。 他又是武功高強,身體建康,正常活個七八十沒問題。 試想這個時候他就有機宜之權,培養下屬,再過幾十年,要膨脹到什麽地步? 因此少年得志,往往會被壓上一壓。 當然,為了不寒功臣的心,在散官品階上,二聖是毫不吝嗇的。 仁勇校尉和振威校尉,同樣是校尉,差距可太大了。 振威校尉是從六品上。 這個品級聽起來不高,但可以舉幾個相同品級的例子。 吏部考功員外郎、通事舍人、上縣縣令。 吏部考功員外郎,是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有資格參與吏部銓選; 通事舍人,是中書省的中層骨乾,被稱為宰相副手; 上縣縣令就不說了,一方明府,一地父母官。 崔縣令投靠吐蕃,當了賣國賊,才換來背後力量的推動,坐上了縣令的位置,當了三個月不到,就服毒自盡了。 當然,以上這類有實權的官職,遠不是區區武散官可比的,十幾歲的年紀絕對不可能當上。 現在至少在官品上,大家是平級。 李彥安慰了自己一下,又見回到席位上的太子和太子妃,目光炯炯的看著自己,突然醒悟。 終於…… 輪到我了嗎? 蹈舞以謝聖恩! 他深吸一口氣,開始跳舞。 由於渾身僵硬,起初都有些機械舞的意思了。 但機械舞在這個年代,是絕對欣賞不了的,李彥乾脆一咬牙一跺腳,放開了跳。 也不管什麽慢搖不慢搖了,宅舞、國風、街舞、廣場舞、新寶島,在這一刻統統靈魂附身。 由於要素太多,動作太魔幻,太子首先看傻了。 太子妃接著也傻了。 不過她畢竟是武將之女,應變更快,開口道:“有舞無曲怎麽行,太常,奏樂!” 此言一出,候在廊下的樂人立刻鍾磬悠揚,奏起雅樂來。 苦了這些樂人,需要臨場發揮,搭配他融合了十八般舞藝的舞姿。 不過唐人確實喜歡歌舞,哪怕配得再辛苦,一時間,大殿內外還是喜慶熱鬧。 大家笑意盈盈,只有李彥覺得更羞恥了。 終於,等到他收功立定,太子實在忍不住,滿是好奇的道:“這是涼州舞曲?” 涼州到底經歷了什麽啊? 李彥從太子的眼神裡讀出這個意思,趕忙道:“這是下官聆聽涼州曲,忽有所感所作,讓殿下見笑了。” 太子受過專業訓練,努力忍住笑:“六郎謙虛了,真是好舞,好舞,我大開眼界……取《瑤山玉彩》來。” 不多時,三卷精美的書冊盛放在李彥面前,太子這才微笑道:“《瑤山玉彩》乃當世名儒修采勒成的文集,我得益甚深,今日精選三卷,贈予元芳。” 李彥開心的收禮:“謝殿下!” 全套的《瑤山玉彩》共五百卷,是李治命許敬宗、許圉(yǔ)師、上官儀、楊思儉等當世名儒,摘采古今文章所著,由太子李弘署名,頒布天下,為的是收買文人之心。 果然此書一出,太子德望海內交譽,參與編修此書的文人個個受賞,皆大歡喜。 而此時太子取出精本贈書,是極為親近的舉動,政治意義重大。 什麽叫東宮親信啊? 戰術後仰! “有了這書,在長安聲名鵲起,幾乎是板上定釘的事了。” 按照李彥的理解,如果他找出了太子宮鬧鬼事件的真相,太子贈書正常,如果破不了案,就乖乖去內衛工作,也別想著借勢。 但現在太子直接將獎勵提前送出,不得不說,處事確實大氣。 花花轎子人抬人,對方給面子,李彥也投桃報李,工作熱情大漲。 正好太子問了起來:“六郎,關於宮中鬼物背後的操控者,你可有懷疑對象?” 李彥不能說我有三百嫌疑人,可斬柯南,立刻道:“殿下仁善溫厚,宮內眾仆忠心傾慕,不必憂心。” 他確實不能讓太子宮自亂陣腳,省得案子更難追查,卻也要給太子希望:“臣以為,此案的關鍵,很可能要落在靈位的生辰八字上……” 太子若有所思:“靈位的生辰麽?” 李彥眼睛一亮:“殿下可曾想到了什麽?無論是何事,都可能成為線索!” 然而太子沉默片刻,卻是搖了搖頭:“無事……” 李彥心頭一緊:“不會涉及到什麽宮內秘事吧?” 唐朝的宮廷本來就很亂,關於這段時期的後世史料裡,還有許多不實記錄。 最典型的,莫過於武則天殺女。 《新唐書》裡記載,武則天悄悄潛入臥房,掐死了自己的女兒,栽贓給王皇后,那麽問題來了,既然武則天偷偷完成了這件事,唐朝時期的史料中還並無這段記載,隔了數百年後,怎麽就被宋朝修的《新唐書》給發現了呢? 穿越時空,再披上隱身衣,在邊上記錄的啊? 這種邏輯不通的黑法,就屬於侮辱智商型,可悲的是,由於很具震撼性,還被後人大規模引用。 而大部分的事情,還是真假莫辨,不同的歷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 李彥是學歷史的不假,但他也不敢說對宮內的事情有多少了解,眼見太子神色不對,不由的更加上心。 偵探最怕什麽? 最怕委托人不說實話! “太子,對不住了……讓我看看!!” 不過李彥有獨特的審問技巧,他念頭一動,開始使用天賦。 一副無形的眼鏡架在了鼻梁上,十字靶心瞄準太子。 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儲君,頭頂上浮現出一個心情小人。 小人手中握著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風,不斷向前劈砍,臉上露出刻骨的恨意。 “情緒反饋——仇恨!” “推理開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