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寧王造反 哲學的論道到了最後都會變得玄之又玄,讓往日裡根本不需要思考的事也需要證明。 正如現實的我站在你面前和夢中的我站在你面前,現實的你是無法分辨的,夢中的你也是無法分辨的。 若是夢中就可以分辨夢中一切假的事和人,又何至於那麽多噩夢。 真假難辨,虛實難辨,只有思考著的人才是真實的。 這是葉知秋在上哲學課時老師教的笛卡爾的思想,其核心是:我思故我在。 我只能確認思考的我是真實存在的,除我之外,其他人真假難辨。 葉知秋與王陽明論便時索性將“我思故我在”放了出來,反正對於哲學論道其他懂得也不是太多。 “國師真是博學多才。” 王陽明思考了許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道友才是真正的博學多才,不知在我臨走之際,道友可有什麽好東西送給我,好讓我回去好好領悟領悟陽明道友的道理。” “……” 王陽明與天寶都將目光看向了葉知秋,天寶很是佩服這位大人,能將要東西說的這麽清新脫俗。 “既然國師大人想,那在下就將這本書送與大人了。” 王陽明打量了葉知秋一眼,見葉知秋神態不似作偽,似乎真想看他的著作,便把他最得意的著作給了葉知秋。 希望這位年輕的國師大人多讀書,少做壞事! 雖然目前看起來這位國師大人是個好人,一上台就乾掉了曾經讓他很狼狽的劉瑾,又是個愛讀書的,但凡事皆有例外,希望此人不要膨脹,保持本心。 “多謝道友了,若是寧王造反,而道友平定寧王之亂,我一定會在天子面前為你請功的。” 葉知秋哈哈一笑,帶著王陽明送的那本書離開了王府。 他這一次的收獲極大,卻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能夠與王守仁論道,令他歡喜。 那是心靈上的享受。 這一次下江南,此行不虛了。 “大人許久不曾這般高興了。” 天寶看的奇怪,論那些玄之又玄的真有這麽開心麽。 “與聖人交,自然心曠神怡。” 葉知秋笑道。 說出的話,讓天寶震驚。 “看來這位王大人要不了多久也要飛黃騰達了。” 他內心如是想。 …… 葉知秋一路往北行,在路經河南時又見了君寶一面。 這位本應該創出太極的存在,如今很是平淡的過著自己的日子,每天做的事,無外乎挑水洗菜做飯洗衣服端菜之類,樂呵呵地成了佛笑樓的店小二。 倒是佛笑樓裡的一個道士,每天抱著一個球玩,說是這一個球中似乎存在著高深莫測的道理,他要抱著球悟道。 抱了這麽長時間,也沒見到他悟出道理。 “你若是悟不出這道,數月之後,我派大軍前來助你一臂之力如何?” 葉知秋目望老道士,說出的話,讓他心中一跳。 “國師在開玩笑嗎!” 老道士心裡有些慌。 “開與不開,都在一念之間,助你修行,你應該高興才是,不然何時才能領悟?” 葉知秋面色平靜,讓老道士無法判斷出真假。 他拱了手:“老道會努力的!” “最好你們都領悟領悟!我萬一想看這門神功現世,你們可得做好準備!” 葉知秋呵呵一笑,離去了。 那幾個人全都有些不解,為什麽這位國師一定要糾結那個球! …… “大人,寧王造反了!” 葉知秋到了京師之後不久,對朝堂與外邊事不管不顧,除了陪同皇帝玩,他便讀王陽明給他的書籍。 這卷書叫做《心學集注》,講的是王陽明對於心學的看法觀點論述,以及他對儒者應該如何修心養性的見解,而葉知秋更為感興趣的是後者。 “心若冰心,天塌不驚。” 葉知秋正在修行,聽到天寶報告,波瀾不驚,不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知道了。” 葉知秋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這件事。 “大人您倒不著急,陛下可很興奮,準備禦駕親征,那些大人都不同意,陛下依舊堅持,準備於後日出征!” 天寶將得來的消息全部告訴了葉知秋。 “既然陛下要出征,我作為國師自然要跟隨,只是寧王之亂……” 葉知秋搖了搖頭,站起身來,準備去見少年皇帝。 “大人,小的願誅殺叛賊,建功立業!” 天寶見葉知秋將要出行,立馬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估計等我們去的時候,那位王大人應該已經平叛了。” 葉知秋心裡想著。 王守仁絕對是用兵高手,歷史上他將寧王耍的團團轉,對於人心的操控到了極致。 為了對付寧王,他諸多心計齊出,有野史傳說王陽明先擺了個空城計,找來幾個戲子扮成士兵,把假造公文縫在衣服裡,成心讓寧王府的內線看見。 寧王府捉到這幾個戲子,在其衣服內層發現了王陽明寫給皇帝的密函:“已從兩廣和福建調兵16萬,不日進攻南昌”,嚇得朱宸濠渾身一哆嗦! 他又設了反間計! 他寫信給朱宸濠的謀士,讓他們勸寧王:“迅速離開南昌、去攻南京,配合我偷襲南昌”。 於是,朱宸濠遂懷疑謀士通敵,不敢接受他們進攻南京的建議。十幾天后,等朱宸濠醒悟過來時,王陽明已經集結了七八萬兵力。 兩計之後,王陽明又設下調虎離山計,派一隊人馬佯攻南昌,然後遭遇朱宸濠大軍,一陣猛攻後,假裝敗退,朱宸濠遂率大軍追擊, 等叛軍傾巢而出後,王陽明立派另一隊人馬突襲南昌,不用吹灰之力,就拿下朱宸濠老巢。 而到了此時,王陽明再用攻心計! 為收復南昌,朱宸濠決定與王陽明在鄱陽湖展開決戰,王陽明下令製作了無數竹牌木牌,上書:宸濠叛逆,罪不容誅。協從人等,有手持此板,棄暗投明者,既往不咎。然後將這免死牌投入鄱陽湖中。 叛軍幾乎人手一塊,軍心嘩變,讓朱宸濠仰天長歎:“好個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勞費心如此!” 就這樣,隻用了短短一個月,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在王陽明談笑之間灰飛煙滅。 而等到正德皇帝禦駕親征到達江南時,寧王已經被王陽明給抓了。 “真是用兵之天才!” 葉知秋為王陽明賀,亦為少年皇帝賀。 “只可惜寧王太廢物,朕還沒動手,他就已經被抓了!” 少年皇帝聽著寧王已經被抓住了,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 “要不陛下您讓王陽明放了寧王,陛下您再將他抓回來?” 一個太監腆著老臉笑眯眯說道。 “你白癡啊。” 葉知秋和少年皇帝同時罵道。 少年皇帝揮了揮手,這個太監便永不重用。 他是愛玩,卻不是白癡,還沒愚蠢到這個地步。 王陽明能迅速平亂,那是人家厲害,這個老太監,盡會出餿主意。 “如果沒記錯的話,寧王之亂不久,少年皇帝就溺水而亡了。” 葉知秋看著罵別人白癡的少年皇帝,想了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