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東造船廠,林鑠抬頭問剛進來的徐建寅道:“仲虎先生,德國人的設計做完了?” 徐建寅道:“是的,他們預訂了一周之後回德國的船票,商船學校的首批十五名赴德學員也都準備好了。” “那正好,我這有點東西想讓他們看一下。”林鑠說罷,叫徐建寅的助理去請伏爾鏗船廠的那位設計師過來。 林鑠見到施特萊切後顯得很熱情,兩人又談了一會兒關於船廠派人員去德國學習的事情,隨後招呼德國人到自己的辦公桌前,“施特萊切先生,我這裡有幾份軍艦的設計方案和草圖,你先看看。”說著將擺在桌面的幾份圖紙攤開。 施特萊切走過去,粗粗瞄了兩眼,見是幾張軍艦的三視圖,上面用英文標注了一些說明,他有些疑惑地看了林鑠一眼。 “哦,這是美國人最新的南卡羅萊納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另一個是備選的一種裝甲巡洋艦設計。由於國會遲遲不批準新的戰列艦建造計劃,美國人在向清國海軍推銷這種新式戰艦。這其中有些設計相當有意思,您先仔細看一下。”林鑠解釋道,這種理由是他事先早就想好的。 施特萊切坐到椅子上開始看起設計說明,一開始還有些不以為然,美國人的工業能力雖然很強,但其海軍確實讓人不敢恭維,而且與德國人相比,美國人製造的東西還是略顯粗糙了點。 但剛看到線圖,施特萊切臉色不由凝重起來,不知不覺間身體都埋在了圖紙上。 林鑠見此,不由微微一笑,不愧是大船廠出來的設計人員,見多識廣,幾乎一眼就看出了這份設計的與眾不同之處。他提供的草圖一共三份,分別是戰列艦、裝甲巡洋艦和輕巡洋艦,三艘軍艦都與眾不同地采用沿中軸線布置的統一口徑的主炮,這在無畏艦真正下水之前,堪稱是革命性的設計。 對於統一口徑主炮的概念,其實早在1901年就有人提出過這樣的方案,其後在1902年到03年這種討論已經很多,想象力極為豐富的意大利設計師們首先提出沿中軸線布置統一口徑的全重型主炮的方案。但真正著手設計,還真要算美國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早在1904年初美國海軍部就向國會提交了“南卡”的建造方案,不過這一計劃卻一直沒有得到國會的批準。 直到英國的無畏號建成下水之後,使得世界上所有的老式戰列艦都變得過後,這時美國國會才批準了南卡羅萊納級兩艘“無畏”艦的建造計劃,而此時英國人已經建造了三艘無畏艦。 伏爾鏗造船廠自從在老哈克去逝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象他那樣傑出的艦船設計大師,現在海軍部長期合作的造船廠已經擴大到六家,而且象基爾海軍造船廠、不萊梅的日爾曼尼亞和漢堡的布洛姆福斯這幾家造船廠規模都已經超過了伏爾鏗,這也是這家船廠要遷往漢堡的主要原因。 施特萊切很快看明白了這幾份圖紙關鍵的地方:都是統一口徑的主炮,沿中線布置的四座背負式雙聯裝主炮塔,這樣在以側舷接敵時,始終能發揮出最大火力,這樣做比在舯部布置布置炮塔的方式能節省兩座炮塔的重量,這對於一直受到排水量困擾的艦船設計師來說,能讓他在同樣排水量的情況下使軍艦裝備更大口徑的火炮和更厚的裝甲,這也意味著在同樣排量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軍艦最強。 這點對於正在受到海軍訂單困擾的伏爾鏗船廠來說,尤為重要,這意味著如果德國海軍設計部門采用了伏爾鏗的設計,船廠就會獲得盡可能多的訂單。 而且對於施特萊切本人來說,如果他主持設計的軍艦被德國海軍采用,這不光意味著巨額的財富,而且隨之而來的是榮譽和名聲,至少能成為海軍設計部門的主要設計師,當然也有可能獲得首席設計師的稱號。 施特萊切呼吸變得有些急促,他抬起頭來看向林鑠,“看到這些圖紙深受啟發,但不知您這是為什麽?“ “我們不相信美國人的造船技術,但對於德國則不一樣,我們曾從德國買過很多軍艦,而且性能都很優良。我想這樣的軍艦如果是德國人建造的話,也許大清海軍會很感性趣。這當然主要指的是那兩款巡洋艦,您知道大清海軍正在重建,如果購買戰列艦有很大的困難,這主要是會引起日本人和英國人的反對。”林鑠將話題轉向另一方面:“我們將派出學員到伏爾鏗去學習,我希望他們一部分人能參加到新軍艦的設計工作當中,我們很需要這方面的人材。” 施特萊切想了一下:“這個問題不大,我可以將幾個人安排成我的助手。” “好,一言而定!”林鑠笑道:“祝你們旅途愉快,也祝願新的裝甲艦能盡快建造出來,到時我會邀請大清國的海軍司令一起去見識一下您所設計出新式戰艦!” 被林鑠鼓動起來的施特萊切乾勁十足,在回國的客船上即開始了新軍艦的設計準備,他選擇從裝甲巡洋艦開始,因為在“盧恩”級裝甲艦之後,帝國海軍正在計劃建造新一級的裝甲巡洋艦。 德國人的工作效率確實很高,回到德國後,隻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施特萊切就完成了新式裝甲艦的設計工作,這艘設計標準排量在13000噸的裝甲艦計劃安裝四座雙聯裝240毫米主炮,這已經是較早時期德國戰列艦的標準配備。 施特萊切和伏爾鏗船廠的總經理魯道夫找到了帝國海軍辦公室設計部門的主管迪特裡希。這位德國海軍的首席工程師立刻被施特萊切的設計給迷住了,新型裝甲艦的設計解決了許多原來艦船設計者們倍受困擾的問題,在火力和防護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 迪特裡希在仔細計算了設計圖上的數據後,立即叫停了正在進行的沙恩霍斯特級裝甲艦的設計,然後寫後寫出一份詳盡的說明書,並親自帶著圖紙找到了海軍大臣提爾皮茨,告訴他可能需要對國會已經批準的裝甲艦建造計劃進行重新的評估和設計。 提爾皮茨在1897年被德皇威廉二世任命為海軍大臣,在他的努力下,德國海軍到1903年已經擁有了19艘戰列艦、8艘裝甲艦和40多艘巡洋艦,一舉超過法國成為世界上僅次於英國的龐大海上力量。 人類自從進入二十世紀,工業技術的進步帶來的各種創新和變革越來越多,這些都對海軍海軍的戰略和戰術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作為德國海軍的最高領導者,提爾皮茨也意思到這樣一個事實。 但在海軍新技術的應用上,提爾皮茨受到幾個方面的困擾。其一是海軍技術日新月異,發展太快,許多新造的軍艦甚至在下水之前就成為“過時貨”。其次,新技術的應用有很大的風險,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花費,而在沒有經過實戰檢驗之前誰也無法保證這些投入就一定對提高軍艦的性能有一定的作用。另一個方面海軍的發展一直受到預算經費的製約,提爾皮茨對於新技術的采取審慎而保守的態度,所以德國海軍相比於德國工業技術能力而言,對於海軍技術進步的影響確實讓人乏善可陳。 “阿爾弗雷德,你為什麽有這麽瘋狂的想法?”留著一臉大胡子的提爾皮茨看完迪特裡希親手遞交的《關於中止德意志級戰列艦建造申請及重新修訂裝甲艦S號和N號艦的設計說明》,抬起頭來看著眼前這位帝國海軍的首席設計師,“只是因為這些還未經過實驗的設計圖?”他指著桌面上的幾捆圖紙說道。 “是的,從理論上來說,這應當是一種革命性的設計,無論是武備、防護和動力系統的應用都堪稱新奇。我已經仔細計算過此型裝甲巡洋艦的各項數據,此艦無論是火力、防護還是機動性方面,都超出已經完成設計的沙恩霍斯特號裝甲艦太多,甚至要強於在建的德意志級戰列艦。” 提爾皮茨翻看著圖紙,伏爾鏗造船廠設計說明上提供的數據可以說很誘人,但有些地方卻讓他感到不滿:“在甲板前後方要建造兩座炮台用來升高炮塔?這樣布置的可靠性從來沒有經過試驗,對於整體重心和航行的穩定性有多大的影響?動力為什麽選擇使用蒸汽輪機,那東西只是在驅逐艦上進行過實驗,雖然效果不錯,但從沒有在大型軍艦上裝備的先例。還有,竟然取消了撞角,豈有此理!” “將軍,由於火炮技術的發展,雙方的交戰距離都已經在7000碼以上,我不認為取消撞角有什麽不妥。這種東西會妨害軍艦整體的裝甲防護強度,而且在海戰中撞中自己人的幾率似乎要遠遠大於撞擊敵艦。”迪特裡希沉聲說道,提爾皮茨的固執和守舊讓他很是生氣,“如果不裝備汽輪機,軍艦將無法達到設計要求中的25節航速,對於蒸汽機的缺陷我想您也是很清楚,為什麽德國海軍總要跟在英國人的屁股後面,不能第一個在大型軍艦上裝備蒸汽輪機?” “我們的預算有限,你能保證這艘戰艦製造出來不會成為一個造價高昂的廢物?國會好不容易通過了海軍預算案,我們不能因為一點新奇的玩意就影響到了海軍的戰列艦建造計劃,我不同意對預算進行修改。”提爾皮茨將拿在手中的報告還給了迪特裡希。 迪特裡希感到十分失望,提爾皮茨不是一位具有創新精神的領導著,他對於新技術的應用一直持反對態度,還一直沉浸在艦隊決勝的舊時代中。“那我隻好將這個方案交到皇帝手上,由他來做決定!”他扔上這句話後起身告辭。 “你為什麽去找那個自以為是,喜歡對海軍進行指手畫腳的人?就算那個蹩腳的設計師同意這個愚蠢方案,我也不會執行!”提爾皮茨拍著桌子咆哮道。 迪特裡希先找到了剛從美國回來的海因裡希親王,向他仔細陳述了新式戰艦的設計思想,並通過親王讓他把新戰艦的設計說明提交給德皇。海因裡希親王最近剛被晉升為海軍上將,主管公海艦隊,雖然他不讚成提爾皮茨挑戰英國的海軍計劃,但卻對伏爾鏗船廠提供的新式戰艦設計方案表現出了足夠的興趣。 做為一名海軍指揮官,新式戰艦的火力配置足以引發他的熱情。 海因裡希答應盡快將新的戰艦設計方案呈交到德皇面前,並盡可能說服威廉二世接受這個方案。 就在這段時間,提爾皮茨還是下令由威廉港的皇家造船廠開工建造德意志級戰列艦的三號艦漢諾威號,這讓迪特裡希和海因裡希親王都很無奈。 新的軍艦設計方案終於交到了德皇的手上,這讓做為業余軍艦設計愛好者的威廉二世內心十分欣慰,這是海軍設計部門第一次將軍艦的設計方案上交給英明的皇帝陛下審閱裁決,在此之前他們總是嘲笑皇帝提出的設計方案盡管十分完美,但唯一的設計缺陷就是不能浮在水面上,讓威廉二世感到十分受傷。 皇帝陛下對於來自伏爾鏗船廠的方案十分感興趣,因為這艘軍艦的設計很合乎他的胃口,似乎很能滿足他此前提出的“高速戰列艦”要求。 為此他甚至召見了迪特裡希和這艘軍艦的設計者施特來切,當面仔細地聆聽了兩位軍艦設計師所作的設計說明,最後德皇決定支持新軍艦的建造,並將原來的標準排量設計提高到15000噸。“這就是我所提到過的理想的戰列艦,那不是因為我的錯誤,而是因為海軍設計局的愚蠢,設計不出這麽優秀的戰艦!”皇帝陛下首先不忘自我表揚了一下他的遠見卓識,然後拍著兩位設計師的肩膀說道:“為了表彰你們對帝國海軍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在新式戰艦的下水儀式上,我會親手為兩位頒發一枚勳章!” 雖然德皇在極力推動新式戰艦的建造,但這遭到以提爾皮茨為首的海軍部的強力抵製,作為海軍部長的提爾皮茨甚至以辭職相威脅。沒有海軍部的支持,變更設計後的追加預算案也很難在議會通過。 威廉二世不屈不撓,下令停止所有新式軍艦的建造工程,你們不同意我的方案,我就不讓你們再開工建造新的軍艦,看誰耗得過誰?最後提爾皮茨不得不屈服於皇帝的壓力,只能召集海軍設計部門和艦艇指揮官一起討論建造新式軍艦的可行性。 最終海軍部同意將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西裡西亞號和赫爾斯坦因-石勒蘇益格號四艘軍艦按新的建造方案重新設計,在德皇的要求下,重新設計的沙恩霍斯特級裝甲艦標準排水量達到15600噸,裝備有8門40倍口徑254毫米主炮,雙聯裝背負式主炮塔分置於前後甲板,舯部裝備有10門單裝152毫米副炮,動力裝置采用26台新式水管燃煤鍋爐,4台23000馬力三脹式蒸汽機,4軸推進,設計最高航速為24節。 四艘裝甲艦與英國的無畏號戰列艦幾乎同時開工建造,但相對於英國人隻用了一年就建成了無畏號戰列艦的速度,德國人由於在使用新技術方面顯得小心翼翼,沙恩級裝甲艦的建造工程一再拖延,直到1908年3月才首先將3號艦西裡西亞號交付德國海軍,此時英國人已經建成了五艘無畏艦,所以並沒有引起多大轟動。 沙恩級各艦最初的稱謂是快速戰列艦,當其交付海軍時,英國的新式無畏艦排量已經超過了23000噸,德國人又將其改稱為裝甲巡洋艦,不過這級裝甲艦的火力和防護水平都遠遠高於英國人同期建造的勇士級和米諾陶級裝甲巡洋艦。 後世的海軍史評論也指出極力推動沙恩霍斯特級裝甲艦的建造是德皇在干涉德國海軍事務中所做出為數不多的正確決定之一。 伏爾鏗造船廠得到了其中兩艘軍艦的建造合同,但他們所期望來自遠東的訂單卻一直沒有出現,1907年的大清國哪還有能力購買象沙恩霍斯特號這樣一艘標準排水量超過15000噸的大型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