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老兵們的退伍不褪色!(三千六百字的大章,求推薦票,求月票) 唱完了歌,施喜山也安排服務員上菜。簡錦川被打斷了一下,等菜上完,才緩緩地介紹起了他們粵省電視台拍的那部紀錄片。 “其實就是講港城回歸的紀錄片,雖然這個題材已經被拍得太多了,但這次我們找了一些企業家、明星,都是一些比較有名氣的港城愛國人士,用訪談的方式,請他們講述他們眼中那段歷史。” “是為了明年拍的吧?明年是回歸二十五周年吧?” 老團長祝德輝敏銳地抓住了重點。 “對,所以現在還在製作中。” 簡錦川點了點頭。 “小楊這首歌適合用在港城回歸的紀錄片嗎?不是說唱的是在外面漂泊的孩子回家鄉嗎?” 施喜山是在場眾人中唯一一個沒有看過歌詞的,剛才聽大家唱歌,他也光顧著鼓掌熱鬧了,沒有聽仔細。 不過沒關系,簡錦川顯然是有過仔細研究的,他給施喜山分析起來: “小楊這首歌,雖然說唱的是鄉土情懷,但我覺得歌詞寫得很有深度,像一年又一年,一生隻為這一天,就想要舊夢重圓,想要血脈再度相連,等等,這些歌詞,延伸到家國情懷,用到港城回歸,也沒問題吧?” 簡錦川匯總的這幾句,讓剩余幾個人聽起來都忍不住點頭表示讚同。 楊謙卻有些慚愧,這歌是被他強套上了鄉土情懷,實際上人家本來就是唱的家國情懷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首歌雖然是創作於寶島,但在港城回歸上面卻被運用過很多次,楊謙看到在另一個時空的地球上,就誕生過很多版本的《把根留住》的大合唱。 當然,誇還是要他來挨誇的,誰讓這個世界是他拿出的這首歌呢? “小楊寫的詞,有氣魄,也有高度,這首歌要是隻給紅橙節用太可惜了。川子,你可得安排好這事,要是用了,對小楊你來說,意義是很大的。” 老團長祝德輝也是看得很透徹。 “小楊,去給簡老師也倒杯茶!” 歐陽承提醒了一下楊謙。 “祝老師、簡老師、向老師、施老師,請喝茶!” 楊謙拎著茶壺,挨個倒了一圈,最後還給自己老師倒上。 “客氣了、客氣了,小楊你叫我施老師不如叫我施老板,我就一介俗人,不像你們大作家、大歌星的。” 施喜山笑眯眯地跟楊謙點了點頭。 “哪有,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施老師能把福喜園開得這麽大,肯定也是深諳經營之道,經營同樣是一門藝術。” 楊謙的話,讓施喜山聽得心花怒放,笑著一直跟歐陽承說楊謙有前途。 不過,施喜山不知道,楊謙並不像他以為的那種嘴巴很甜、很會鑽營的人。 楊謙雖然倒了茶,也叫了老師,但這些真的跟他們討論的“前途”無關! 因為歐陽承只是覺得楊謙不會留在荷城,但楊謙自己卻很堅定,知道自己不會走仕途的道路。 未來的路他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蹚出來的,而不是等著讓老師給自己鋪出來! 簡錦川的紀錄片是否用《把根留住》,對他未來的發展不會有太大影響。 可能有人會問了,既然這樣,楊謙何必對歐陽承畢恭畢敬,又何必向其他人喊老師呢? 這個問題,楊謙其實也很老實地回答了——三人行必有我師! 楊謙對幾位老師的“恭維”,除了出於對長輩應有的尊重以外,也是因為楊謙覺得應該向他們學習。 尤其是簡錦川和向洪鋒這兩位,他們的唱功,以及他們對《把根留住》這首歌的演繹,都是很值得楊謙去研究的! 至於歐陽老師,楊謙認為他是自己職場的領路人! 歐陽承可不只是帶著楊謙采訪而已,他用言行舉止,都教會楊謙很多職場上為人處世的道理。 不僅如此,歐陽承也是盡力地在幫著楊謙,幫他進步,給他更多的鍛煉機會。 要知道,楊謙現在是什麽? 一個無名小卒,一個剛畢業的小記者而已! 能有人看得起你、引導你、提攜你,這不是比“雪中送炭”的恩情還要更大嗎? 楊謙是懂得感恩的人! “說回正題,說回正題,小楊老師,你覺得剛才我們合唱的這遍怎麽樣?有什麽意見和批評,你也盡管提!” 祝德輝笑眯眯地說著,還拿剛才楊謙到處認老師的事調侃了一下。 “對,盡管提,小楊老師是詞曲創作者,肯定對這首歌有著更深的了解。” 簡錦川也開起了玩笑。 其實簡錦川和向洪鋒都知道他們剛才那遍合唱還是有很多問題,但向洪鋒話比較少,不急著發言,簡錦川更是精明,他不願意說得罪人的話,反而是把楊謙推了上去。 “兩位老師不要叫我小楊老師了,叫小楊就行。” 楊謙有些窘迫地拱了拱手,但他倒不怕得罪人,在音樂這件事上,楊謙覺得有唱得不夠好的地方,就得直言,就得改正,畢竟是要上台表演的。 “那我從第一句開始說吧,老師您這次唱有一點問題,就是尾音拖得太長了。” “拖尾音沒關系,也有這樣的演唱方式,但可能不要拖這麽長,稍微處理得乾淨利索一點比較好。” “比如說,多少臉孔,多少的少字就拖得有點長,這讓你後面拍子就開始有點亂……” 楊謙還真的說了起來,而且他還摳的很細節,剛才沒有動過一次筆,他依然能把他們唱得不合理的地方,一點點掰開來說。 年輕人就是記憶好! 祝德輝感慨地看向正在被徒弟挑毛病的歐陽承,卻發現他只是在不住地點頭,也不知道有沒有認真在聽。 “停停停,小楊老師,先暫停一下。喜山,你們酒店有沒有筆記本?拿四個過來,我們一人一個,還有筆!” 祝德輝叫停了楊謙的複盤,讓施喜山拿來筆記本,一人發了一本。 他還很嚴肅地要求起來: “這次表演雖然是歐陽提議的,但人是我召集的,咱們老兵合唱團,不唱則已,唱就要好好唱,好好練,到時候上舞台就得把老兵最好的風采拿出來,不要讓人看扁了老兵這個名字!” 祝德輝站著,揮舞著手中的筆記本,說的話也是擲地有聲。 看見老團長這麽嚴肅,也知道他是在批評自己,歐陽承連忙點頭:“是、是、是”。 “是什麽?站起來說!” 祝德輝洪亮的嗓音,震得整個包廂都是嗡嗡響。 一聲令下,歐陽承、簡錦川、向洪鋒都啪得一下子站了起來,施喜山本來是站著的,這會兒他也不敢怠慢,挺著大肚子並腿,抬頭挺胸地看著祝德輝。 楊謙反應沒那麽快,他成了唯一一個坐著的,這樣的感覺特別尷尬,所以他反應過來之後,也趕緊站了起來。 只是,沒當過兵的楊謙感覺自己怎麽站都沒有這些老前輩們有氣勢,他只能是努力地挺直腰板。 “我們是什麽?” “老兵合唱團!” 氣勢如虹,楊謙都忍不住跟著喊了起來。 “我們要幹嘛?” “好好練歌!” “展現風采!” “不丟臉……” 好嘛,這次垮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結果沒有一個回答是重複的,亂七八糟,連祝德輝都笑了。 “坐坐坐,口號都沒準備好,還喊啥口號。不過這事得賴歐陽,他要搞老兵合唱團,又是文采最好的,都沒給我們準備口號!” 祝德輝揮揮手,讓大家坐下來,順便把鍋丟給歐陽承。 “小楊你來負責想口號!” 歐陽承哭笑不得地把鍋又傳給了楊謙。 自家徒弟,不接鍋誰接鍋? 楊謙看到老前輩們全部笑呵呵地把目光看向了自己,隻好硬著頭皮,現編了一個: “老兵退伍不褪色,熱血唱響報國歌?” 包廂裡的笑聲還持續了兩秒,誰也沒想到楊謙會這麽快想出來。 但很快,他們都安靜了下來,一個個都在琢磨楊謙想的這句口號。 “這是我隨便想的,退伍不褪色,好像之前在哪篇報道上看見過。” 楊謙有些不好意思,總覺得自己現編的就直接說出來不太好,都還沒仔細修改過呢! “我感覺可以!” 向洪鋒再開金口。 “嗯,我也覺得好聽,不愧是歐陽的徒弟啊,這個文采……” 施喜山誇獎起了楊謙。 “那就用這個,都回去好好背一背!” 祝德輝也很滿意,他覺得這短短一句話,就直接把他們組老兵合唱團的目的概括了出來。 “熱血唱響報國歌,很好很好。不過,小楊,《把根留住》還不算是報答祖國的歌曲,你給取得口號,這個歌唱祖國、歌唱我們軍人的歌曲是不是也得準備準備?” 簡錦川開起了玩笑。 “對對,小楊你還欠我們一首歌!” 一個個年過半百的人跟楊謙這個小夥子開起了玩笑。 當然,大家也只是開玩笑,寫歌的事哪能是想寫就能寫的? 他們沒有真的放在心上,甚至也不覺得他們唱完下個月的這場表演之後,老兵合唱團還會繼續玩下去,畢竟大家年紀都大了,有工作的有工作,沒工作的也要去釣魚,沒事盤一盤水庫老板什麽的。 難不成還要真的重燃熱血,再戰十年? 楊謙也沒有把他們這些開玩笑的話當成自己的心理負擔,跟這些時而認真、時而又很調皮的老前輩在一起,楊謙也覺得很開心。 之前楊謙還擔心老師臨時拚湊的這支老兵合唱團會不靠譜,會唱不好自己的歌。 但現在看到老團長祝德輝都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隊友們,還喊口號、記筆記,楊謙忽然就放心了! …… 這個午飯吃到了下午兩點多,楊謙資格淺,臉皮薄,不好意思就回去上班了,歐陽承還在陪著戰友們,準備再練幾遍,然後再組織晚上的活動。 回到單位沒多久,楊謙手機上蹦出來了一條新的微訊。 “我要上飛機回魔都了,不要太想我哦!” 楊謙看著微訊,就想起了戴羽妮開朗愛笑的模樣,他微笑地回了過去。 “好,一路平安!” “咦,怎麽那麽快回了?你不是跟你老師那些戰友喝酒嗎?” “他們喝酒,我沒喝,現在回來上班了。” “噢噢,其實我也還沒上飛機,現在還在排隊等。” “排隊的人多嗎?” 其實楊謙是不知道說些什麽了,只能找個問題來問。 “多啊!” “我昨天沒訂機票,然後過來發現,公務艙居然沒了!” “哎,只能坐普通艙,然後就要排隊咯……” 戴羽妮給他拍了一張自己身後排成長龍的照片,不過這照片裡她腦袋佔了大半,還嘟著嘴,豎著剪刀手在下巴那裡。 楊謙看著她的照片,還在想回復一些什麽的時候,戴羽妮又匆匆地回復過來: “不說了,不說了,要登機!” “這次真的上飛機了,不要太想我,嘿嘿!” 本來可以拆成兩章來水的,但這樣節奏就更拖遝了,索性碼成了將近四千字的大章,大家多給小寒投票票啊~更新多給力呀,是吧?QAQ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