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早知道,这些年也就不用浪费老些钱,去买盐巴了。 唉。 乡下人见识面哪有那么广泛啊,这也不能怪他们。 王饱饱眼睛活络的看向张氏,“婶娘,说做就做,我们去海边煮盐巴吧。” “要是自己不动手,家里的盐巴怕是也不够我嚯嚯的,我想把鱼腌起来,一部分做成鱼干。” 不仅保存的时间长,随着时间的变化,还让鱼的鲜香味更加的浓郁呢。 说着,眼睛里还闪烁着期待,不自觉的让张氏也期待了起来。 反正也不会浪费什么钱,两人说着就带着家里的小铁锅和锅铲去了海边。海水澄澈,一点污染也没有,直接打起来,架起锅来煮就好了。 张氏看着王饱饱麻利的动作,忍不住再次在心里对王饱饱点了点赞。 饱丫头,真是太厉害了。 “饱丫头,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东西?是谁教你的啊?” 王饱饱早就想好借口了,在之前的时候,她就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展现出来,他们肯定会问的。 “婶娘,这些都是我在书上看得,堂哥堂姐去镇上上学,回来的时候就会带一些书,我认识一些字,自己可以看着书学。”王饱饱一字一句的说道。 张氏没有再问什么,看着海水不断的蒸发,锅里慢慢出现了白色的晶体。 张氏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情形,觉得有些的神奇。 “饱丫头可真有你的啊,我们多煮点盐。” “婶娘,这边你来,我去找点东西过来。” 她们来的时候,一时兴起,就忘记带个筐子来装盐了,要多煮几锅的话,肯定需要有地方放不是。 王饱饱钻进了草垛里,摸索了好一会儿,拖着一些柔软的藤条出来了。 也不管地上脏不脏,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 开始编织箩筐,昨天抽中的编织技能和神来之手,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 王饱饱凝神静气,缓缓的呼出一口气,随后双手飞快的动了起来。 沉浸在编织之中,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没有关系。 王饱饱的手指灵活的转动手里的藤条。 一拧一扣一个结就打成了,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手法一直都保持没有变,非常的稳。 “饱丫头,你咋什么都会啊,我感觉我就是一个废物。” “楼上别说话,让我唾弃自己五分钟,呜呜,连一个几岁大的孩子都比不了,我的狗生有什么意义啊。” “我八岁的时候在干嘛?好像还玩泥巴,还在尿床……” 直播间的网友在对比之下,越发觉得自愧不如了。 “我决定了,我要向饱丫头看齐,报个培训班去,多方面的发展,做个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好青年!”“楼上,等着你哦,我们就静静的看着,不说话。” “等你变成五好青年,楼上加油!” “看好你哦,“老夫有根黄瓜“。” “嘿嘿,说说而已,我哪行啊,光说不练假把式,我非常知道自己的尿性。” “与其去培训班,还不如跟着饱饱多学学新知识呢。” “这话说的在理,赞同!” “+1” “………” 直播间的网友看了半天,也都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王饱饱用的是最简单的一种编法,这种编织的技法虽然简单。 但是! 看似简单,其实很考验手艺人的技能。 这种编织技法编出来的箩筐非常牢固的,不会轻易的散开,并且承受的重量也特别的大。 正适合用来装盐巴。 没有一会儿的功夫,王饱饱就把手里的箩筐编织好了。 看着眼前的处女作,王饱饱满意的点了点头,“第一次编,就有这个样子,真不错。” 说到底,还是神手的功能啊,像以前她就是个一动手就废的人,如今却能轻易的编织一个箩筐出来,可见神手功能的强大。 这个箩筐是圆筒状的,半米多高,容量非常的大,这个就能装五六十斤的盐巴。 但是两边的衔接处还是会有缝隙,王饱饱从地上盘腿站了起来,看了看四周。 看到了芭蕉树,有了! 王饱饱摘了两片芭蕉叶下来,折叠好垫在背篓里面,这样就不会有缝隙啦,她可真是个聪明的小孩! 看着王饱饱编好的箩筐,直播间的网友们纷纷的赞叹。 “不得不说,饱丫头真是多才多艺啊。” “心灵手巧说的就是这儿了吧,每天都在羡慕嫉妒中。。” “羡慕这两字我已经说累了。叹气.jpg” “饱丫头给我们留点面子吧,我们真的好像废材啊。” “楼上,自信点,把“像“给去了,就是废材。哭泣.jpg”“都是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捂嘴哭.jpg” “……” 箩筐有啦,装盐巴就不用愁了。 王饱饱拖着两个箩筐回了海边,张氏一抬头,就看见王饱饱拖着两个箩筐回来。 这一会儿的功夫,饱丫头上哪去找的两个箩筐,还挺好看的嘿。 远远一看,就比自家男人做的强多了。 “婶娘,我做了两个箩筐回来,用这个东西装盐巴吧。” “啥?!这是你做的?”张氏一脸惊讶,这才一会儿的功夫啊。 她还以为王饱饱是去找人借的,没想到是这丫头自己编的。这丫头太厉害了。 以后谁娶了她,可是有福气了。 张氏看着眼前的箩筐,一拿到手上,就爱不释手了。 箩筐不像竹筐一样硬,会膈人,相反的还特别的柔软,背上去也不会很重。 不得不说王饱饱的手艺真的很不错。 “饱丫头,回头多做几个,这筐子背着舒服,不会膈人。” “可以啊,婶娘,等我回去就做。” “这不着急,等你啥时候有空了,再做也不迟,饱丫头,你看看这第一锅是不是差不多了,都没什么水分了。” 王饱饱看了一眼,点了点头,“嗯,可以了。”连着煮了十几锅,才煮出了几十斤的盐巴。 张氏背着一筐子的盐巴,往回走,整个人笑得都乐不思蜀了。 这自家的日子,眼瞅着就越来越好了,怎么能不开心呢。 一路上,碰见好多人,张氏心情不错的跟他们打着招呼。 “早上好啊。” “张婶子啊,这么大早就出来了啊,可真勤快啊。” “哪有,我可比不上你们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