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

《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本书将心理学知识穿插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一番精确的评判,一旦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你就能在周围的环境中,识别出谁是可以改变你命运的贵人,谁将是阻碍你进步的小人,并读出潜藏在他人内心的秘密,从而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八面玲珑、游刃有余。

Chapter 2 从说话动作透视对方品性
从会面点头的细节看对方真实的一面
点头与目光接触一样,在谈话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当对方面带笑容、频频点头、热心倾听时,人们都更乐意继续谈话。人们彼此之间的谈话融洽不融洽,全看“点头的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马塔拉索进行过这样的实验。
在招募警官和消防队员时,对志愿者每人进行30分钟的面试。面试进行过程中,考官在开始的10分钟里按正常的频率点头,接下来的10分钟频繁地点头,而在最后的10分钟里根本不点头。事后他们总结了一下志愿者们的反应。结果发现,随着点头次数的增加,志愿者说话的时间也变长,然而一旦停止点头,很多人就会变得沉默。更换了考官以后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就说明听的人有没有点头,对发言人的影响很大。
当对方向自己频频点头时,人就会感到自己的话得到理解,话也自然就多了。反之如果对方根本不点头,就会疑惑自己的话是不是没有传达过去,因而渐渐地话也就变少。
如果反复出现这种情况,连非常自信和强硬的人也会变得没有底气了。
如果想让谈话能够顺利进行,点头和回答既是不可或缺的润滑油,同时也是引导对方说话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然,点头和随声附和都只是在和目光接触等非语言交流结合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是一边说“嗯嗯”、一边点头,对方可能会觉察出你其实根本没有在听。
通过运用不同的点头方式,既可以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也可以让对方气馁而变得少言寡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点头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那么,怎样才能利用点头让人道出心底的话呢?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被誉为“名嘴”的记者们的采访技巧吧。
这些记者的共性是,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对象的嘴里引出观众或读者最想听、最想知道的事。为了这个目的,首先就必须让对方尽快跟上自己的步调。
虽然如此,但在头一次见面时,谁都免不了会紧张。一不了解对方的为人,二不知道对方脑子里隐含着怎样的意图,所以说话时也就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话。特别是名人,即使满面微笑,心里也埋着路障,大多数人不肯轻易表达内心的感受。
尽管如此,但在精明强干的记者面前,他们都会不知不觉地被对方牵着走,最终口吐真言。人们都害怕这样的对手:
1.了解自己的对手
著名的专访记者大半都会在采访前搜集有关采访人的情报,区区小事在他们那里也能变成谈话的线索。他们不时向对方发出“我很了解你”的信号,并频频向对方点头,以增加双方的亲近感和信赖感。
2.赞同自己的对手
与一名正在采访你的记者交谈,你会发现他不仅用眼神注视你,而且会时不时地向你点头。这是他想表达“我在仔细听你讲”、“我在认真同你交流”、“我赞同或尊重你的观点”,而你也就会情不自禁地将话题延伸下去。这时,对于这次采访来说,恐怕你就要处于被引导的地位了。
点头虽然是有效的交流方式,但最后不要忘了三点:
一是点头的方式;
二是回答的方式;
三是停顿的方式。
既要掌握和配合对方说话的时机,又不能没完没了地重复“是”、“呀”、“哎”的,让对方感到单调和无聊。
比较有效的对策是,交替使用“的确”、“确实是这样”、“您说得有道理”等等句式和内容有差异的应答。当谈话具有节奏感时,对方也会渐渐加入进来,最终真情流露。
当发言的时机非常合适时,谈话的接续就会变得紧凑。当对方被卷入这种节奏时,就不免吐露真心了。
从打招呼观察对方的性格
表扬是对成功的肯定,表示他们的行为或某种观点被人们所接受,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从一个人打招呼的习惯用语中,可以看出一个人自身的很多东西。能揭示性格的习惯用语,是指与刚刚结识的友人打招呼的用语,每一种习惯用语,都体现了说话者的性格特征。
1.“你好!”
这种人大多头脑冷静,只是有点过于迟钝。他们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能够把握自己的感情,不喜欢大惊小怪,深得朋友们的信任。
2.“喂!”
这种人快乐活泼,精力充沛,直率坦白,思维敏捷,富有幽默感,并善于听取不同的见解。
3.“嗨!”
这种人腼腆害羞,多愁善感,极易陷入尴尬为难的境地,经常由于担心出错而不敢做出具有创新和开拓的事情。但他们有时也很热情,讨人喜欢,当跟家里人或知心朋友在一块时尤其如此。晚上宁愿同心爱的人待在家中,也不愿去外面消磨时光。
4.“过来呀!”
这种人办事果断,喜欢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好冒险,并且能及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5.“看到你很高兴。”
这种人性格开朗,他们待人热情、谦逊,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不是袖手旁观。不过,他们经常喜欢幻想,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
6.“有啥新鲜事?”
这种人雄心勃勃,好奇心极强,凡事都爱刨根问底,弄个究竟,热衷于追求物质享受并为此不遗余力,办事计划周密,有条不紊。
7.“你怎么样?”
这种人喜欢出风头,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但又时时陷入深思。他们行动之前,喜欢反复考虑,不会轻易采取行动,但一旦接受了一项任务,就会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从说话时下意识的小动作看对方情绪变化
人们日常行为中的很多动作都是未经过雕琢而自然流露出来的,因而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喜好。所以,通过日常行为,我们可以又快又准确地认识一个人。
常言道:细微处泄天机。生活中的小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本性。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形成的,因而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一个识人高手往往就是通过观察这些习惯小动作,在瞬间把握一个人的内心动态。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都反映了其心态和性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透视其内心。
1.时常摇头晃脑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用“摇头”或“点头”,以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看法的肯定或否定,但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经常摇头晃脑的,那么你或许会猜测他是不是生病了。
不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种人拥有特别的自信,以至于经常唯我独尊。他们也会请你帮他办事情,但很多时候你做得再好他都不怎么满意,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他只是想从你做事的过程中获取某种启发而已。
他们在社交场合很会表现自己,却时常遭到别人的厌恶,对事业一往无前的精神倒是被很多人欣赏。
2.拍打头部
拍打头部这个动作多数时候的意义是在向你表示懊悔和自我谴责,他肯定没把你上次交待的事情放在心上,如果你正在问他“我的事情你办了没有”,见他有这个动作的话,你不用再问,也不用他再回答了。
倘若你的朋友中有人有这样的动作,而他拍打的部位又是脑后部,那么他这种人不太注重感情,而且对人苛刻,他选择你作为他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某个方面他可以利用。当然,他也有很多方面值得你去交往和认识,诸如对事业的执著和开拓等,尤其是他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精神,你不由得从心底真心佩服他。
时常拍打前额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他们为人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在“耍心眼”方面你教都教不会他,因此如果你想从某人那儿了解什么秘密的话,这种人是最佳人选。不过这并不是说明他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朋友,相反,他很愿意为别人帮忙,替别人着想。这种人如果对你有什么得罪的话,请记住,他们不是有意的。
3.边说边笑
这种人与你交谈,你会觉得非常轻松和愉快,他们不管自己或别人的讲话是否值得笑,有时候连话都还没讲完他就笑起来了。他们也并非是不在意与别人的交谈,我们只能说这种人“笑神经”特别发达。
这类人大都性格开朗,对生活要求不太苛刻,知足常乐,而且特别富有人情味,无论走在什么地方,他们总是有极好的人缘,这对他们开拓自己的事业本来是极好的条件,可惜这类人大多喜爱平静的生活,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否则他们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4.边说话边打手势
这种人与人谈话时,只要他们一动嘴,一定会有一个手部动作,摊双手、摆动手、相互拍打掌心等,好像是对他们说话内容的强调。他们做事果断、自信心强,习惯于把自己在任何场合都塑造成一个领导型人物,很有一种男子汉的气派,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
这类人去演讲一定会极尽煽动人心之能事,他们良好的口才时常让你不信也得信。他们与异性在一起时表现尤其兴奋,总是极欲向人表现出他“护花使者”的身份。
这类人对朋友相当真诚,但他们不轻易把别人当作自己的知己。踏实肯干的性格使他们的事业大都小有成就。
5.表里不一
当你给某男士递烟或其他食物时,他嘴里说“不用”、“不要”,但手却伸过来接了,显得很客气的样子,这完全是假装客气。这种人处事圆滑、老练,不轻易得罪别人,哪怕他心里本已经非常厌恶你了,但与你见面时依然会对你友好地微笑。
这类人一般比较聪明,爱好广泛,时常把爱情视为儿戏,但他们一旦爱上一个人,就很难摆脱掉感情的束缚。
6.交谈时抹头发
如果与你面对面坐着或站着,这种人总要时不时地抹抹头发,好像在引起你对他们发型的兴趣。其实不然,因为这种人就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他也会每隔三五分钟“检查”一下头发上是否沾上了什么东西。
这类人大都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爱憎分明,尤其嫉恶如仇。他们一般很善于思考,做事细致,但大多数缺乏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他们对生活的喜悦来源于追求事业的过程,喜欢拼搏和冒险,他们不在乎事情的结局。他们在某件事情失败后总是说:“我问心无愧,因为我去干了。”
7.挤眉弄眼
这种人不管是在两人世界也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好,他们都肆无忌惮地挤眉弄眼,有时候他们也并非是在调情或相互勾引。这种人确实太轻浮或缺乏内涵修养,在恋爱和婚姻上也总是喜新厌旧。虽然他不一定会跟“原配”离婚,甚至还可能对结发妻子“相当好”,那只不过是他的自尊心在起作用而已。
这类人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尽管他们十有八九都略显高傲,但因为他们的处事大方为其掩盖了这方面的缺失。在事业上他们善于捕捉机会,深得领导的赏识。
8.掰手指节
这种人习惯于把自己的手指掰得“咔咔”地响,不管有人无人,有事还是无事。这类人通常精力旺盛,哪怕他得了重感冒,如果叫他去干一件他平常最喜爱的活动,他同样会从床上爬起来。他们还很健谈,喜欢钻“牛角尖”,倚仗自己思维逻辑性较强而经常把你的谈话、行为说得一无是处。
这是一类典型的多愁善感型,而且是出名的“情种”,只要是异性,他们可能只相处一两次就会爱上。
这类人对事业、工作环境很挑剔,如果是他喜欢干的,他会不计较任何代价而踏实努力地帮助你;相反,他不当众出你的丑,也一定会暗地里甩你的“冷板凳”。
9.腿脚抖动
这类人总喜欢用腿或者脚尖使整个腿部颤动,有时候还用脚尖磕打脚尖或者以脚掌拍打地面,这种行为当然不能登大雅之堂。
这种人最明显的表现是自私,他很少考虑别人,凡事从利己主义出发,尤其是对妻子的占有欲望特别强,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制造一些“醋海风波”,在这个问题上说他们有些“神经质”一点儿也不过分。他们对别人很吝啬,对自己却很知足。不过,这类人很善于思索,他们经常给周围朋友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10.死死地盯住别人
这种人的特点是在与别人谈话时目不转睛地看着别人。在聚会上,这种人也常常盯住一个人不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看上了某个人。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这种人的支配欲望特别强,而大多数的时候他们确实又都有某种优势,因此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向别人显示自己。他们占不到天时地利就一定能占到“人和”。他们的行为时常看起来像花花公子,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他们选定了人生的目标就一定会去努力。
这种人不喜欢受约束,经常我行我素。另一方面,他们比较慷慨,因此他们周围总是有一些相干和不相干的人在一起。
11.走角落
这种人大多属于自卑型。他们参加各种会议或聚会,总是找最偏僻的角落坐下,不过要排除那种昨天通宵达旦打牌,今天想找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角落打瞌睡的人。
喜欢走角落的人性格大都有怪异的一面,如果说他无能,他绝对会做一件事给你看看;如果说他行,他却非常谦虚;大家都说某件事情不能做,他偏要去试试。这类人最不习惯的是让他拜访年轻女性的家,否则,他要站在门前很久给自己鼓足勇气才敢敲门。
调动这种人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办法就是表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是有很多长处和优点的。
12.抹嘴、捏鼻子
习惯于抹嘴或捏鼻子的人,大都喜欢捉弄别人,却又不敢“敢作敢当”。他们的唯一爱好是“哗众取宠”,眼见你气得咬牙切齿,他们却在那儿高兴得手舞足蹈。
不过,这种人最终是被人支配的人。别人要他做什么,他就可能做什么。如果他们进百货店或者商场,售货员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人。也许他根本什么都不准备买,但只要有人说“先生,这件可以”,而他就会买下。
13.遮口
以手遮口的人,大多比较羞怯,同时也容易顺应社会。尤其在笑的时候,用手遮口,盖住牙齿的人,此种倾向更为强烈。
而对于女性,则与男性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一般认为女性口小是一种美丽的象征,而张口大笑有失修养,因此,女性多是以手挡口,掩饰口大的缺陷。当然,其中也有某些女性,在交谈之时,刻意地遮口,目的是刻意强调自己的女性美,企图让人认为她教养好,以期能够吸引对方,获得关注。
14.拉耳垂
有些人爱拉自己的耳垂。当我们谈话时,看到对方不断用手拉耳朵,这些小动作乃是希望打断对方的谈话。在小学里,学生们被训练出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此后,一遇到想发言的情况,便会有举手的欲望,可是又害怕这样做被人笑话,只好用拉耳垂的动作来替代。
15.谈话间频频咬手指或指甲
该动作表明此类人性格焦躁,易紧张,性格还非常不成熟,极其幼稚。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