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首都的高铁

列车员江小天和马青青在高铁上救助了一位因拆迁和养子闹矛盾,携带寿衣准备回老家要自杀的乘客白大爷。白大爷有心脏病、高血压、老年痴呆症,他在高铁上又不甚烫伤了一位参加夏令营的孩子。老人为何要自杀?又该如何找到他的家人?还有烫伤的孩子又该如何医治?这一个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故事背后,给列车员江小天、马青青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同时,她们在帮助白大爷的过程中,终于了解到白大爷早年丢失的女儿,亡故的老伴,以及流落在民间的文物炼丹炉等,充满了京城民风、民俗的传奇、悬疑故事。 这些故事在首都北京和奔腾的复兴号上,通过出身铁路世家,爱好歌唱的高铁列车员江小天;为人处世大大咧咧,热情如火的女列车员马青青;工作一丝不苟,面相沉稳的高铁列车长鲁常军;文静恬淡,无私奉献的女列车员张爱真等,四位性格截然不同的高铁列车员的工作和生活,展现了她们为中国铁路的运输安全,努力工作、积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特别是列车员江小天,他在平凡的高铁工作岗位上,创作了一首《开往首都的高铁》歌曲,夺得了中国好歌声大赛的第一名,成为了一名享誉全国的歌手,也为铁路的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十五章中 洞房花烛夜
这喜庆的婚礼场面;这一位位欢迎她的乡人;这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她从没有想象过的呀。她真的感觉到好幸福,她想不到鲁常军邀请她回故乡来,竟然会给她一个如此大的惊喜。
院子里流水的喜庆宴席,已经开始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们,一边喝酒;一边就夸赞新媳妇的美丽。
在洞房里,被一群青年男孩子们拥闹着的马青青,看着这喜庆下的无理取闹,她唯有羞红了脸,而不好意思高声呵斥谁或打骂谁。毕竟是人家鲁楼村的新媳妇呀,人家为了自己一个人,全村的男女老少们都来贺喜,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配合这喜庆的婚礼气氛呢。
后来有位男孩子,提议让新媳妇唱支歌吧。一直就没好意思说话的马青青,就大大方方地说:“好吧,我给你们唱支歌,你们就别再胡闹了。”
闹洞房的男孩子们说:“好。”
马青青就唱:“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闹洞房的孩子们喊:“不好听,不好听,我们要听时尚的,新潮的。”
马青青就说:“那好啊,我就唱一个咱们鲁西南的民歌《包楞调》吧,当年咱们的彭麻麻曾经唱过的。”
洞房里的孩子们全都高声喊好,《包楞调》是流传在山东民间的一首著名歌曲,是有成武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魏传经老师牵头,整理创作出来的一首在我国影响深远的著名民间歌曲,马青青也就高声唱道:
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
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太阳来出来了一吆点红
葵花朵朵向太阳
条条那个道路放光明楞楞楞
大姐唻哎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唻
送给二姐紧那个包楞楞楞楞楞楞楞
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
可是,还没等马青青的一曲歌儿唱完,那闹洞房的男孩子们又嬉笑着,拥挤着,将马青青给推倒在了洞房内的新床上。
马青青喊:“你们不说唱完歌儿,就不闹了吗?”
男孩子们就说:“嫂嫂唱的太好了,我们喜欢嫂嫂你呀,我们就要跟嫂嫂闹呀。”
这时候,鲁常军的李师母就进来了,她大大咧咧地将一帮闹洞房的男孩子们,轰撵着往洞房外赶。男孩子们还要闹新娘,李师母就说:“新嫂嫂已坐了一宿的火车,她累了。你们要听话懂事儿有礼貌,别让新嫂嫂回到京城后,还要笑话你们呀。”
男孩子们只好喝喜酒去了,李师母让马青青到摆好的宴席前去吃饭。
马青青说:“我真的累了,我想睡会儿。”
李师母就说:“孩子,你不能睡呀,好多的客人,都还在等着你去敬酒呢。”
马青青只好随李师母走出洞房,来到院子里。
鲁常军和马青青一对新人,就在每一桌婚宴前,给每一位前来贺喜的乡人们敬酒。
喜酒用牛眼睛大小的白色瓷盅盛,浓浓地酒香,从桌子上的酒盅内飘出来,院子内的空气里,也就淡淡地飘散着喜庆的酒香。
马青青品尝了一盅清亮亮地白酒,感觉微辣中酒劲儿绵软沉厚,就问鲁常军:“这是什么牌子的酒?”
手提酒壶的鲁常军说:“这是咱鲁楼村自酿的白酒,名叫鲁酒,有着千百年来的酒曲历史,足可以与世界任何名酒相媲美。”
马青青笑,一边给乡人们敬酒;一边又喝了几盅。没曾想,几桌客人敬下来,由于这一天来长途的奔波,再加上腹中的酒劲儿起了作用,新媳妇马青青就醉倒了。
鲁常军的母亲慌慌忙忙赶过来,就责怪儿子:“怎么让你媳妇喝多了?”
贺喜的乡亲们就替新郎解围说:“新媳妇喝醉了,这说明咱村的酒好呀。”
于是,大家也不再等新人敬酒,都独自端盅畅饮。
新媳妇马青青一觉就睡到天黑了,等她睁开眼睛时,灯火通明的院子内,还有贺喜的乡人们在划拳喝酒。同时,院子内还不时地有前来贺喜的乡人,又加入到喜宴之中去。
厨房内的大厨,还在不断地指挥着小工们煎炒烹炸,端菜上饭,这真是流水不断的喜宴呀。
一直陪在马青青身边的李师母,看马青青醒了,就问:“闺女你饿了吗?”
马青青说:“我口渴,想喝水。”
李师母说:“你等着。”
然后李师母就出去端水,不一会儿鲁常军倒进来了,他端着一碗奶白色的汤汁,嬉笑着问马青青:“醒了,新媳妇。”
经历了今天这喜庆的婚礼场面,此时,马青青倒真正感觉到自己再也不是小姑娘了。内心笑出声来的马青青心想:“我成为新媳妇了,我成为鲁家的新媳妇了。”
娇羞的马青青脸一红,不好意思地对鲁常军说:“不要叫我新媳妇呀。”
鲁常军就开玩笑地说:“那叫你旧媳妇呀。”
马青青就假装生气地说:“不理你了,人家千里遥远地来到你们鲁楼。你倒好,却在自己家里欺负人呀。”
鲁常军就赶紧说:“对不起呀,对不起,我的新媳妇,快来喝汤吧。”
马青青说:“我要喝水。”
鲁常军说:“这是羊肉汤,用本地的青山羊熬煮而成。我是特意为你准备的,你尝一尝。”
马青青坐起来,看碗内无羊肉,就品尝了一口如奶状的汤。感觉清香下,鲜美异常,就一鼓作气,将一碗羊肉汤全喝光了。
鲁常军接过碗,问马青青:“好喝吗?”
马青青说:“好喝,只是这羊肉汤内,怎么不见羊肉呀?”
鲁常军说:“羊肉全烂在汤里了。”
马青青说:“怪不得喝起来如此鲜美。哎,我说鲁常军呀,这羊肉汤内,怎么没有一点羊膻味呀?如果你事先不告诉我是羊肉汤,我还真想象不出这鲜美的肉汤,是用什么肉做的呢。”
鲁常军说:“这是本地产的青山羊,汤美肉鲜,无膻味,皮毛青灰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品种,只有鲁西南地区才有这种山羊。”
马青青说:“我还真没见过青灰色的山羊,只不过这肉汤倒是真的很鲜美。”
二人正说着话,鲁常军的母亲在洞房外喊道:“鲁常军,你李师母又给你媳妇拿好吃的来了。”
鲁常军和马青青来到客厅,在明亮的灯光下,看到师母手提着一篮子大白馒头,见到鲁常军和马青青就说:“这是我让馒头房,用新麦面蒸的,每个有一斤重,我点上了红点,特意拿来让你们尝尝。”
说着话,李师母就拿了一个递给马青青。
马青青不好意思地接过大白馒头,感觉软软地大白馒头,还有些余温,李师母就说:“尝尝吧孩子,新麦子面,香着呢。”
马青青看光洁白亮的大馒头,上面点了三个红点,就掰了一小块,放进口内轻嚼,顿感浓浓地麦香下,馒头柔软筋道。再加上马青青中午饭也没吃,可能是真的饿了。于是,一个大馒头,也没吃菜,就一会儿给吃完了。
李师母又拿了一个大白馒头递给马青青,就夸马青青道:“真是咱家的好媳妇,这一斤重的大馒头,三下两下就给吃下去了。”
直说的马青青不好意思地笑,心说:自己长这么大了,还是头一次,一顿饭就吃下去这一斤重的面食呢。看来这大白馒头,还真的好吃呀。
鲁常军问李师母:“我李老师他怎么一直没来呀?”
李师母说:“他今天去乡里了,还没有回来。”
鲁常军问:“到乡里开会去了?”
李师母说:“不是开会,他到乡里去,是为了咱村里的小学校。前些天麦收前,下了场雨,学校里的跑道积水需要改建。”
鲁常军说:“跑道需要翻新吗?”
李师母说:“对,是要重建。咱村里集资了一部分,乡里也给了一部分,但还缺一部分。他到乡里去了好几次了,乡里教育经费紧张,也一直没能够凑齐钱。眼看着雨季就要到了,可孩子们上学时候无法跑步锻炼,他也着急呀。这不,今天又去乡里要钱去了。”
鲁常军就劝李师母道:“给我李老师说,他年岁大了,能省些心,就省些心吧。”
李师母道:“我也这样劝他,可他的脾气你也知道,都大半辈子的人了,除了学校和孩子,他心里又能去想啥?”
鲁常军也就跟着点头,后来李师母就要到洞房内,去为鲁常军和马青青一对新人铺床。马青青就说:“谢谢您李师母,天都这么晚了,怎么能够麻烦李师母您去为我们铺床呢。”
李师母说:“傻孩子,这是乡下的规矩,这洞房花烛夜的新床,临近四里八村的,全都要请我去铺呢。”
鲁常军就笑着对马青青说:“是的,是的,咱李师母是有知识的人,乡下的风俗,新人洞房花烛夜,要请德高望重的婆婆来铺新床,故大家都要请李师母去铺新床呢。”
李师母也就笑着走进洞房,先在新床的四角放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且一边铺床,还一边口内不停地念叨着:“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后来铺好床,李师母还亲自下厨,为一对新人煮了一碗两个荷包蛋,让二位新人吃下后,并祝福道:“合合满满,幸福永远。”
洞房花烛夜前的所有礼仪,该做的都做完后,李师母就告别鲁常军的家人,回家去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