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绝密任务(全2册)

本套装共2册,分别为“刺刀密令”“幽灵任务”: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震动了海峡彼岸,巨大壮观的蘑菇云震惊世界。首长南下视察,连遭冷枪、暗箭、爆炸、投毒……步步杀机!究竟是谁泄漏了首长南巡行程的机密?海峡两岸特工精英,在滨海小城相遇,决战一触即发。当反特卫士遭遇王牌杀手,谁赢谁输?风声鹤唳,明暗交错,杀机四起。惊心动魄三十小时,分分秒秒,图穷匕见。谁是最后的终结者?“幽灵任务”:这是发生在南中国海上的一段奇特往事。1965年,客居美国的前国民党高层幕僚M首长决定回国效力,叶落归根。首长身上带着早年在东京审判工作期间,意外获得的侵华日军最高机密“黑箱”地图,地图上有日本侵略者从中国掠取的九件无价国宝下落的秘密标志,总部紧急召集103小组秘密保护首长归国。当103小组登上“克里特皇后号”时,发现已是四面楚歌。死神的游戏邀请、绑架、抛尸、炸弹种种危难袭来,特务、情报局、日本秘密特工……神秘的幽灵会目的各有不同,潜伏于暗处虎视眈眈。

作家 李异 分類 出版小说 | 48萬字 | 275章
1964年10月18日 3:05台州
没有暗号系统。杜丽在深入研究了《梁祝》戏谱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张菊把这个东西宝贝似的藏着掖着,当然不是做越剧票友时用来唱戏用的。没有暗号系统,那这本书是用来做什么的?
难道只是跟米兰接头用的道具?
不知道在哪接头,道具也就没有任何用处。
米兰很可能是连接蜥蜴和晨光之间的真正“桥梁”,所以,控制米兰,就有可能打开蜥蜴组织的核心,另外,还有隐藏在某处的蜥蜴秘密电台,这是它们的神经,它们的枢纽。
必须在这两方面迅速突破。
“无线电测向定位组有眉目吗?”范哲看向许则安。
“张立在测向车上追踪,但敌人使用了最新型的反测向无线电,比较难定位,大海捞针哪。”许则安心里也没多少底。
经过五十年代的大清理,加上无线电测向技术已基本成熟,沿海多如牛毛的潜伏电台都像垃圾似的扫除一净,但自62年以来,蒋介石大举策划反攻大陆,潜伏电台又死灰复燃,而且引进美国最先进的反侦测技术和新型发报机,企图在东南沿海重新建立秘密电台网。
张立坐在无线电测向车里,与陈思和监测小组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仪器上一排指针。只要指针一有变化,他们的神经就会高度紧张起来。
化无形为有形,如风,如影。捕风捉影,是监测小组的任务与职责。
好在陈思在台湾曾深入分析过这一类型的快速发报机,虽然电波隐藏得很巧妙,属于刁台,怪台,但指针上的蛛丝马迹还是被他找出来了。
“南左32度至43度,距离2200至3000米。”陈思一边盯着指针,一边在纸上记录着,一边说。
就像猎人追踪狐狸,无线电测向就是猎狗的鼻子,它能嗅出虚空中特务的气味。
无线电测向车穿过寂静的街道,缓缓地向发射源驶去。每前进一小段路,就要重新测定修正,最后由面到点,确定特务电台的藏身之所。
张立最担心的,是敌人突然之间停了发报,电波瞬间消失,那么,在这样大的范围内,根本无法执行搜查。
电波还在,但极不稳定。
“陈工,为什么专业测向都那么难的电台,落后的收音机反而收得到?”张立的这个疑问一直藏在心里,现在终于有机会问陈思了。
陈思微微一笑,说:“我们都容易把事情往复杂上想,其实这个怪电波刚好反其道而行之,企图捆绑在无数普通电波中,鱼目混珠,蒙混过关。有时候,越简单的东西,越想不到啊。”
张立似懂非懂。
懂不懂都无所谓,因为新出现的情况让张立的神经又绷紧了。
“科长,我们的车子有问题,好像有异常的声响。”监听组长说。
测向车停下来了,张立侧耳倾听,脸上瞬间变色。
“快跳车!”他喊道,打开车门,把愣在那里的陈思首先推了出去。
“轰隆”一声响,安置在测向车上的定时炸弹爆炸了,大火吞噬了来不及跳车的张立的身体。
“张科长!”受伤的陈思躺在地上惊呼,如果没有刚才张立这一推,现在葬身火海的应该是他了。
事情那么突然,陈思连一点心理准备的时间都没有。他目瞪口呆地看着在大火中燃成骨架的测向车,第一次体会到了反特工作的危险和残酷。
张立和两名干警牺牲了,陈思重伤,台州公安处惟一的无线电测向车也毁了。许则安收到这个噩耗,不禁大声骂娘,特务的嚣张让他愤怒之极。
经查,定时炸弹是早就安上去的,到了一定时候才自动启动。谁有能力在公安处的车子上做手脚?
不用怀疑,肯定有内鬼,内鬼是谁?
对公安处人员一个一个进行核查,显然不现实,时间也不等人。可如果不清除这个内鬼,接下来的行动又会很被动。103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这当口,又传来了一个消息——
唐小六有活动了!
唐小六是在十分钟之前有活动的。
起床,刷牙,洗脸,在院子里梦游似的打了会太极拳,就出门,又梦游似的骑着辆破自行车朝老人尖方向去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