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回忆录(修订版)

日益猖獗的扒窃犯罪现象,困扰着当代社会。如病毒般具有超常复制能力的小偷群体,侵害着社会的肌体和大众的生命财产。作家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现象,并试图通过深度调查和思考,解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是一部将新闻性、真实性、文学性高度融合的优秀长篇报告文学。

第40章 8.千岁女贼团
    镇江丹徒区的辛丰镇,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庙会。整个镇从乡村到街道的人几乎都要倾巢出动。有肩挑手提着各种农副产品来卖的,有兜里揣着长期辛苦积蓄的钱来采购东西的。也有借此盛会穿红戴绿走亲访友的。这时镇上人都会端出最好的酒菜招待远方的客人。有些民间演艺团体会来庙会表演各种民俗节目。不用说整个镇上叫卖吆喝声、歌舞吼唱声、走亲访友者的谈笑声混杂在一起,喧嚣鼎沸成一片……做买卖的、看热闹的,有事的、没事的,把个小镇挤得水泄不通。这种场所正是小偷下手的最好时机。

    这一天,镇上的派出所特地请胡雪林来帮忙抓小偷。因为每年庙会都会发生许多失窃案件,给本来喜庆的民间集会平添一抹阴影。

    胡雪林一早到庙会,一上午就抓了9个扒手。到中午时,镇上民警请他到派出所吃饭。他走进派出所,听到一片啼哭声。六七个农村老人,有男有女,说他(她)们的钱包给扒手“扒”了。请求民警帮他(她)们破案。派出所的同志面对这些钱包失窃的老人,除了口头安慰,一时有点手足无措。哪有那么容易,一下子把这些扒手统统抓住。

    面对这些哭哭啼啼的老人,胡雪林没有心思坐下来吃饭了。他发现,这些老人放钱的地方,以及被窃的特征几乎相同。农村老人存一点钱很不容易,他们把带出来的钱,都用一块大手帕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然后放在里面的口袋里,袋口有的用纽扣锁死,有的甚至用针线缝得密密的。如此保管钱的方式应该是万无一失了。偏偏他们被窃是小偷摸准了他们存钱的方式,用刀片把里面口袋从下面划开一条缝,手帕包裹的钱包就自然掉下去了。

    胡雪林又走进了庙会人流最密集的地方。走了100来米,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进入他的视线。这两个结伴而行的都是女人,一位是有七十多岁的老太婆,一位是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这老太打扮得很有点贵族气,穿金戴银,耳环、戒指、手镯、项链,凡女人喜欢的饰品她身上都有,很像《红楼梦》里的贾母,不,更像过去乡村土豪的老婆或深山土匪的压寨夫人,富贵气和俗气混在一道。中年妇女则紧紧挨着老太太,很像是出来走亲戚的。但令胡雪林起疑的是,时至中午,如果是外地来走亲戚的,应该在亲戚家吃饭,不应该在这个时间闲逛;如果是本地人,这个时间也应该在家里忙着烧饭炒菜,招待客人。再仔细看看人堆里,像这样的一老一少结伴闲逛的妇女还不少,而且上衣穿的全是一色的对襟藏青布衣,这就更令人觉得奇怪了。

    胡雪林就不远不近地跟着其中一对在人群中转,果然下手了。老太用手捏到一农村妇女口袋里有“货”,从嘴巴里取出含着的刀片,在农村妇女的口袋下面迅速地划出一道裂缝,农村妇女口袋里的钱包就掉下来,与老太结伴的中年妇女则在瞬间捡起钱包,塞进自己口袋。然后,中年妇女就离开人群,跑到街边的巷子里,把包裹钱包的手帕解开扔掉,取出里面的钱,又若无其事地与老太会合。胡雪林大吃一惊,他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大年纪的老女人也会干这个勾当。而且,同类作案的人员有10多对,年龄最大的居然高达82岁,其中老太们的年纪加起来要超过1000岁。

    胡雪林没有马上动手,他怕打草惊蛇,抓了一个,其他人会跑掉。就交代当地的联防队员,隐藏在巷子里,只要看到有老太或中年妇女到巷子里洗钱,就悄悄地抓起来。就这样12个女老贼,先后统统落网。一调查,原来这是一个跟着河南来的大篷车演出团一起,专门到各地庙会或集会作案的团伙。演出团的老板就是他们的“贼头儿”,他手下有一帮人负责演出,而这帮老太则装着逛庙会的模样专门偷窃。

    老板的手中有一个簿子,记录着全国各地小城镇举行庙会的时间,他们的“生意”非常红火,财源滚滚入口袋,因为有无数的庙会,让他们应接不暇……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