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文化产业研究 : 高质量发展 / 顾江主编.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12 ISBN 9787305238321 Ⅰ. ①文… Ⅱ. ①顾… Ⅲ. ①文化产业-产业发展- 研究-中国 Ⅳ. ①G1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197808号 主编顾江 副主编周锦姜照君 编辑 郭新茹朱文静张苏秋吴建军 高莉莉胡慧源车树林贺达 陈鑫任文龙马卿季雯婷 陈亚兰陆建栖张苏缘王文姬 出版发行南京大学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 出版人金鑫荣 书名文化产业研究·高质量发展 主编顾江 副主编周锦姜照君 责任编辑束悦 照排南京南琳图文制作有限公司 印刷江苏凤凰数码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787×10921/16印张 23字数397千 版次2020年12月第1版2020年12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305238321 定价59.00元 网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njupress 销售热线02583594756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 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 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文化产业研究》编委会 丁帆王月清 王廷信王燕文 孙志军左健 刘玉珠刘志彪 安同良李炎 李友根李凤亮 李怀亮杨忠 花建吴俊 何成洲沈坤荣 张异宾范从来 金元浦金鑫荣 周宪周安华 周晓虹胡惠林 洪银兴高书生 顾江顾焕章 黄昌勇黄韫慧 梁勇熊澄宇 学术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南京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 江苏文化产业研究基地 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 南京大学商学院 目录 学术前沿 财政支持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效率交互影响关系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 石丹王涛 / 002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 ——基于CNKI数据库(1998—2018)的C刊数据分析 韩倩倩姚帏之胡翠燕刘艺 / 023 人工智能时代公共文化智慧服务设计研究徐延章 / 045 文化消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朱云 / 060 江苏省文化消费升级战略与有效路径研究陆建栖陈鑫陈亚兰 / 073 社交媒体票房营销价值研究 ——基于新浪微博数据的分析王锦慧安绮梦 / 090 产业创新 创意产业视域下融合于新媒体的艺术传承 ——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品牌构建为例秦璇周锦 / 110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路径优化 ——以南京浦口高新区为例周莉张苏缘 / 121 文化产业集聚会抑制经济增长吗? ——基于分工视角的一个解释周世军赵丹丹史顺超 / 135 文化金融 文化金融创新发展模式研究张苏秋 / 15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扶贫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基于安徽砀山、萧县实地调研分析车树林邹品菲王琼 / 165 扬子江城市群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 胡美娟李在军申鹏鹏 / 176 文化贸易 “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双环流”评价指标体系杨正东郑承军 / 196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亚太地区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季雯婷 / 210 基于熵权法的海南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巩慧琴 / 223 版权经济 网络游戏消费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饶黎林宏志 / 240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问题探析 ——以上海为例黄丹 / 255 博物馆价值网络拓展路径探析 ——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为例赵星冯家红董帮应 / 269 竞争与互补:专题性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角色特征王夏歌林迅 / 285 博士论坛 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文化企业发展的影响王文姬 / 300 从技术到社会:乡村文化危机与治理进路张成甦朱沁夫 / 312 中国文化产业融合研究进展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沙吉吴江仇梦媛 / 325 新时代体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取向与路径 ——技术、市场、制度交互的视角陈思远战炤磊 / 341 |||文化产业研究·高质量发展 目录||| CONTENTS Academic Frontier Interactions among Fiscal Support and Efficiency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 Industry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 Based on the DEAMalmquist Index Shi DanWang Tao / 002 Bibliometric and Knowledge Mapping Research on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Based on CSSCI Data from 1998 to 2018 in CNKI Database Han QianqianYao WeizhiHu CuiyanLiu Yi / 023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Public Cultural Smart Service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Xu Yanzhang / 045 Cultural Consumpti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Sp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Zhu Yun / 060 A Study on Upgrade Strategy and Effective Path of Culture Consumption in Jiangsu ProvinceLu JianxiChen XinChen Yalan / 073 Research on Box Office Marketing Activities on Social Media —Based on Sina Microblog dataWang JinhuiAn Qimeng / 090 Industrial Innovation The Artistic Inheritance Integrated with New Media within the View of Creative Industry —Exemplified by the Brand Building of Zhuxian Town’s New Year WoodBlock PictureQin XuanZhou Jin / 110 Construction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Based on PUKOU HiTech ZoneZhou LiZhang Suyuan / 121 Does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hibit Economic Growth? —An Explan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ivision of Labor Zhou ShijunZhao DandanShi Shunchao / 135 |||文化产业研究·高质量发展 目录||| Culture Financial Research on the New Culturefinance ModeZhang Suqiu / 152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Solution of Rural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angshan and Xiaoxian in Anhui ProvinceChe ShulinZou PinfeiWang Qiong / 165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Tourism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in Yangtze River City Group Hu MeijuanLi ZaijunShen Pengpeng / 176 Cultural Trade “Dual Circul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Belt and Road” Cultural Trade Yang ZhengdongZheng Chengjun / 196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ltural Product Trade Network in AsiaPacific Region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Theory Ji Wenting / 210 Appraisal of Hainan’s 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MethodGong Huiqin / 223 Copyright Economic 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nline Game Consumption Intention Rao Li Lin Hongzhi / 240 Study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Performing Art —Tak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Huang Dan / 255 The Extension Path of Value Network of Museums —Take Nanj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Museum as an Example Zhao XingFeng JiahongDong Bangying / 269 Competitive or Complementary?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Thematic MuseumWang XiageLin Xun / 285 Dr. Forum Impact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n Cultral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Wang Wenji / 300 From Technology to Society: Rural Culture Crisis and the Route to Its Governance Zhang ChengsuZhu Qinfu / 312 Bibliometric Visualization: An Application in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 ResearchSha JiWu JiangQiu Mengyuan / 325 Logic, Orientation and Paths of Sport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New Era: The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Market and SystemChen SiyuanZhan Zhaolei / 341 学术前沿 |||文化产业研究·高质量发展 学术前沿||| 财政支持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效率交互影响关系 *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动态面板 数据分析 石丹王涛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XZZ001)、2018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Hnky2018ZD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效率测度结果,文章采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政府财政支持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效率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研究表明:①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其中,技术进步是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2004—2017年)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② 短期内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因纯技术效率部门间的溢出效应而相辅相成。③ 短期内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呈现出相机抉择的特征,但长期内政府财政支持水平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三者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稳定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政府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制定与完善文化的财政支持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财政支持相机抉择动态稳定 一、引言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之源,文化的持续建设与发展关系到文化的繁荣兴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供给不断增加,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在我国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马中平,2005)。它们在性质、职能以及运作机制上虽存在较大差异,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一不可。就主体性质而言,文化事业的主体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单位,而文化产业的主体是实行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化管理的经营性单位;就职能而言,方宝璋(2009)认为文化事业应侧重于服务国家政治、政策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其发展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文化产业应侧重于满足社会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就运作机制而言,卫兴华等(2006)、周正刚(2010)等总结认为文化事业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化运作,采取行政事业管理模式,而文化产业则是市场化运作,采取法人化的公司管理模式,其发展需要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 虽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各自不同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但一般都公认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者之间存在因果互动关系,即在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现象。就相互关系而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辅相成,共同生产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其中,文化事业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所打造的是引导整个社会文化进步的先锋性文化(方宝璋,2009),也是文化产业得以繁荣发展的基础(周正刚,2010)。同时,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转化可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发展(张秉福,2014)。但不管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两者的发展都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防止出现重文化产业轻文化事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现象(卫兴华等,2006;方宝璋,2009)。就动态关系而言,张利红(2004)将中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阶段性的关系总结为文化产业萌芽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初)的“母子”渊源关系、文化产业曲折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母子”分离独立关系以及文化产业稳定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的一体“并举”关系。 上述研究成果探讨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遗憾的是,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间交互关系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理论辨析阶段,尚未有学者基于中国事实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判断。据对现有经验分析的统计,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文化事业或者文化产业各自的发展效率问题。如涂斌(2011)基于DEA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8年的文化事业财政支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财政分权、文化政策、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居民受教育水平等政策、经济和社会因素是造成这种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王从春等(2017)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文化事业投入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该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科技水平会显著影响文化事业投入技术效率。同时表明,虽然市场环境对文化事业投入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到文化事业的投入效率。 对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的评价类似,大多也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王家庭等,2009;蒋萍等,2011)、随机前沿分析(李兴江等,2013)、层次分析法(陈晓雪等,2014)和主成分分析法(鲁小伟等,2014)等。学者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受地区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王家庭等(2009)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中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需求情况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文化产业企业数量、文化事业单位体制不合理以及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产业发展。其次,学者们发现规模效率低下是导致我国不同时期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且文化产业发展效率存在区域差别,其中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王家庭等,2009;蒋萍等,2011;李兴江等,2013)。 综上所述,目前鲜有文献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经验识别,因而难以对两者之间具体的因果互动特征进行准确判断。同时,也没有学者验证政府财政支持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政府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逻辑起点尚未获得有力的证据支持。基于此,本文试图采用中国2004—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研究中国文化阶段性建设过程中政府财政支持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三者之间的因果互动关系,以此作为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研究的一次有益补充。与既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① 首次使用协整以及向量自回归(PVAR)等方法分析财政支持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效率之间的因果互动效应,从而验证我国新阶段文化建设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因果逻辑链条和动态特征;② 对转企改制改革试点与推广阶段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来源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了解文化体制持续改革阶段的重难点问题。这将为制定正确的文化建设战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理论与模型 (一) 效率评价理论及模型 如前文所述,目前广泛使用的效率评价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e Analysis,简称DEA)。该方法采用数学规划方法对每一个决策单元生产投入层面或者产出层面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若基于投入层面分析的相对效率值为1,表明该决策单元投入有效。而当相对效率值小于1时,表明该决策单元投入无效率,即在保持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善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降低投入水平。本文的DEA基本模型将基于投入导向分别采用不变规模报酬模型(C2R)和可变规模报酬模型(BC2)测量决策单元的综合技术效率(TE)和纯技术效率(PE),并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SE)。具体的不变规模报酬模型(C2R)和可变规模报酬模型(BC2)构建如下: Min θc s.t. Xλ≤θcXi Yλ≥θcYi λ≥0 (C2R模型) Min θv s.t. Xλ≤θvXi Yλ≥Yi,Iλ=1 λ≥0(BC2模型) 其中,向量θc表示决策单元的综合技术效率;向量θv表示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Xi和Yi分别表示决策单元i的投入向量和产出向量;λ为各个决策单元被赋予的权重向量。 同时,为弥补不变规模报酬模型(C2R)和可变规模报酬模型(BC2)静态评估的缺陷,本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效率进行动态评估,以此分别考察它们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以及分解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M(Xt+1,Yt+1,Xt,Yt) =Dt(Xt+1,Yt+1)Dt(Xt,Yt)×Dt+1(Xt+1,Yt+1)Dt+1(Xt,Yt)1/2 =Dt+1(Xt+1,Yt+1)Dt(Xt,Yt)×Dt(Xt+1,Yt+1)Dt+1(Xt+1,Yt+1)×Dt(Xt,Yt)Dt+1(Xt,Yt)1/2 =EFFCH×TECH=PEFFCH×SEFFCH×TECH 其中,M(Xt+1,Yt+1,Xt,Yt)代表基于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简称TFPCH),测度决策单元从t期到t+1期生产率的平均变化情况,等于两期综合生产率变化的几何平均值。若该值大于1,则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在t到t+1期间是提高的,反之则下降;Dt(Xt,Yt)为基于t期技术条件下t期的投入距离函数。最终,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总体上可以分解为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FCH)和技术变化指数(TECH),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EFFCH)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EFFCH)。 (二) 财政支持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关联互动模型 为进一步检验财政支持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本文在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一系列效率指数变化值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据此确定财政支持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方向(单向、双向和无因果关系)和类型(链形因果和环形因果)。在检验之前,构建模型如下: xi,t=αy→xi+βy→xiyi,t+ξy→xi,t yi,t=αx→yi+βx→yixi,t+ξx→yi,t,xi,t=αz→xi+βz→xizi,t+ξz→xi,t zi,t=αx→zi+βx→zixi,t+ξx→zi,t, yi,t=αz→yi+βz→yizi,t+ξz→yi,t zi,t=αy→zi+βy→ziyi,t+ξy→zi,t 其中,下标i代表地区,t代表样本年度,箭头“→”代表因果方向,参数αi是各面板单位的协整关系中存在的固定效应,βi为协整系数,ξi,t为扰动项。x、y、z分别代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效率和财政支持。 基于以上三组模型可以得到动态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和类型。因此,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Δxi,t=λy→xiecty→xi,t-1+∑pj=1θy→xi,jΔxi,t-j+∑pj=1γy→xiΔyi,t-j+ζy→xi,j Δyi,t=λx→yiectx→yi,t-1+∑pj=1θx→yi,jΔyi,t-j+∑pj=1γx→yiΔxi,t-j+ζx→yi,j Δxi,t=λz→xiectz→xi,t-1+∑pj=1θz→xi,jΔxi,t-j+∑pj=1γz→xiΔzi,t-j+ζz→xi,j Δzi,t=λx→ziectx→zi,t-1+∑pj=1θx→zi,jΔzi,t-j+∑pj=1γx→ziΔxi,t-j+ζx→zi,j Δyi,t=λz→yiectz→yi,t-1+∑pj=1θz→yi,jΔyi,t-j+∑pj=1γz→yiΔzi,t-j+ζz→yi,j Δzi,t=λy→ziecty→zi,t-1+∑pj=1θy→zi,jΔzi,t-j+∑pj=1γy→ziΔyi,t-j+ζy→zi,j 其中,以上三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中的Δ代表相应变量的一阶差分;ecti,t-1是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对应等于前三组模型中的残差项,即ecty→xi,t-1=ξy→xi,t-1、ectx→yi,t-1=ξx→yi,t-1、ectz→xi,t-1=ξz→xi,t-1、ectx→zi,t-1=ξz→xi,t-1、ecty→zi,t-1=ξy→zi,t-1、ectz→xi,t-1=ξz→xi,t-1;λi,j、θi,j、γi,j为待估参数,其中θi,j、γi,j为短期因果系数,此处可用γi,j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来判断相应变量在短期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变量之间长期的因果关系在协整和格兰杰检验基础上,可参考误差修正项ecti,t-1中对应参数估计值βi的显著性进行判断;λi,j为调整速度;p为滞后阶数,可根据相关准则(AIC、BIC等)确定最优滞后阶数;ζi,j代表残差项。 三、变量、数据与核心变量描述 本文利用2004—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及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来重点研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与政府财政支持水平三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用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表示,该指标可直接从统计年鉴中获得,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未能直接获得,故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进行测度。其中,本文借鉴王从春等学者(2017)的做法确定文化事业发展效率评价中所选择的投入产出指标。其中用事业性质或公有制性质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数、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群众艺术馆从业人员数来衡量人力投入因素(单位:个);用它们三者机构的数量来衡量物力投入因素(单位:个);用它们三者的实际总支出情况来衡量财力投入因素(单位:万元);用事业性质或公有制性质的艺术表演团体演出观众人次、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和群众文化机构提供服务次数来衡量各自的产出水平(单位:万人次)。另需说明的是文化事业总体效率是基于上述三个文化事业部门效率的单独评价并进行算术平均获得。就文化产业效率评价而言,借鉴蒋萍等学者(2011)做法,选择的投入指标为各地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数量(单位:个)、从业人员数(单位:个)和资产规模(单位:万元),产出指标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单位:万元)。最后,上述数量类指标皆进行了对数化处理,所有涉及货币因素的变量皆用历年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以上数据,除了价格指数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外,其他指标数据皆来自2005—2018年《中国文物文化统计年鉴》。现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技术效率以及政府财政支持水平这三个核心变量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表1核心变量统计特征描述(2004—2017年) 类别 文化事业综合技术效率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财政支持水平 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 经济 区域 东部0.9330.0300.9490.0420.5220.142 西部0.8790.0720.9310.0430.4380.076 中部0.9300.0340.9300.0430.3740.088 东北0.8840.0340.9280.0440.396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