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下册主编徐兴无分册主编杨思贤南京大学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下册/莫砺锋主编.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8(2020.4重印)ISBN 9787305217142Ⅰ. ①中… Ⅱ. ①莫… Ⅲ. ①中华文化小学教材Ⅳ. ①G624.20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41284号出版发行南京大学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出版人金鑫荣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册)主编莫砺锋执行主编徐兴无分册主编杨思贤责任编辑王静编辑热线(025)83593963照排南京紫藤制版印务中心印刷徐州绪权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87×10921/16印张 5字数 100千版次2019年8月第1版2020年4月第2次印刷ISBN 9787305217142定价20.00元网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njupress销售热线(025) 83594756*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卷首语巍巍我华夏,文明五千年。江河行万里,血脉长绵延。四海藏珍宝,五岳隐神仙。农夫辟田地,巧匠营家园。九州郡县统,丝路欧亚连。科技称巧妙,诗酒舞翩跹。敬祖推黄帝,做人慕圣贤。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恭谦。传统当承继,小学应为先。一百零八课,开卷读佳篇。编写说明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此,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专家编写贯穿小学学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读本的编写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习近平主席提倡的学历史、学诗词、学伦理为指导,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突出哲学智慧、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精神内涵。以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经,以宇宙、社会、自我三个向度为纬,并遵照《纲要》的要求,适当增加江苏地方文化内容,构建读本的知识框架。第二,遵循《纲要》中“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落实《纲要》的要求,即:“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启蒙、感知、认知为次序,构建读本的学习阶段。第三,读本每个年级上、下两册,6个年级计12册,每册9课,共计108课。以选文为主,辅以编写,图文并茂,包括汉字释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事迹、古典诗词、经典选段、格言、警句、联语、农谚、知识介绍、图像等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词汇组织读本单元,以关键词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观念;以阅读为主,辅以教程,设计了单元导语、选文、注释、翻译、评点、国学宝典(知识链接)、练习、活动等学习模块,构建读本读、教、学兼备的功能体系。上述编写原则,也是老师和同学们使用读本的教学参考。我们衷心地希望读本能够帮助同学们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领悟具体的知识,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编写组2019年7月目录第一课阴阳五行1选文一阴阳道理2选文二五行4选文三天与人5第二课中和之道8选文一中和9选文二喜雨11选文三登拟岘台13第三课千古江山15选文一与诸子登岘山16选文二易水送别19选文三登金陵凤凰台21第四课化干戈为玉帛24选文一前出塞(其六)25选文二塞下曲(其一)27选文三铸剑为犁29第五课变法图强31选文一变通则久32选文二商鞅论变法34选文三王安石变法36第六课天下大同39选文一大道之行也40选文二忆昔二首(之二)43选文三横渠四句46第七课真情至性48选文一上邪49选文二山中与幽人对酌51选文三赠卫八处士53第八课风声雨声读书声56选文一读书为何57选文二书斋漫兴二首60选文三东林党62第九课留取丹心照汗青64选文一蜀相65选文二夏日绝句68选文三过零丁洋70第一课阴阳五行中国古人将事物中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称作“阴阳”;又认为组成世界的所有元素可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别,称为“五行”。阴阳五行是古人认识、思考世界的基本框架。阴阳“陰(阴)”指山北水南,“陽(阳)”指山南水北。选文一阴阳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①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②,一动一静,一语一默③,皆是阴阳之理。注释:① 本句出自《周易·系辞上》。阴阳五行原理② 本句出自《朱子语类·读易纲领》。无往而非:无论到了哪儿都没有不是,即到处都是。③ 一语一默:语,说话。默,不说话,不出声。翻译:阴和阳构成了道。天地之间到处都存在着阴阳。动和静,说话和沉默,都是阴阳之中的道理。评点:阴和阳相互对立,又不可分割,此消彼长,并可以相互转化,共同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1. 诵读选文。2. 书写下列词语。阴阳动静雄雌阳刚阴柔3. 填空。生死相()福()相倚休()与共选文二五行①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注释:① 本文出自《尚书·洪范》。《尚书》是上古时代政治文献的汇编,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洪范》是《尚书》的一篇。洪:大。范:法。翻译: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评点:在摆脱神话思维之后,许多文明都对世界的构成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比如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世界是由水组成的;而中国古人则认为,组成世界的所有元素都可以按五行归类。五行生克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促进。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克,克制。1. 诵读选文。2. 书写下列词语。尚书洪范汇编泰勒斯3. 填空。相生相()相反相()选文三天与人天有四时五行①,以生长收藏②,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③,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④,暴喜伤阳。注释:① 本文选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四季。② 生长(zhǎng)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③ 五藏:五脏。④ 暴:过分的。翻译:天道有四季和五行,使万物产生、成长、收获、储藏,生出寒、暑、燥、湿、风五候。人有五脏,五脏化为五气,生出喜悦、愤怒、悲伤、忧愁、恐惧。所以喜悦和愤怒会伤害元气,寒冬和酷暑会伤害身体。过度生气会有损阴气,过度喜悦会有损阳气。评点:古人认为,人的身体与大自然有类似的构造,所以要顺应自然,养护生命。五行与五气风是春之气,暑是夏之气,湿是长夏之气,燥是秋之气,寒是冬之气。风是木之气,暑是火之气,湿是土之气,燥是金之气,寒是水之气。“七政之图”,表述了对日月五行的认识1. 诵读选文。2. 书写下列词语。五脏喜怒寒暑肝脏脾胃3. 填空。(1) 麻雀虽小,(2) 五脏六()养()蓄锐休养生()画一画太极图,了解它的含义。第二课中和之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就接近古人说的“中和之道”了。《书经图说·皇极建中图》中“中”字象征一种能够测日影、风向的工具,后指中正的意思。选文一中和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②;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③。致中和④,天地位焉⑤,万物育焉。注释:① 本文出自《礼记·中庸》。《中庸》是 《礼记》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作品。中:不偏不倚。庸:常。“中庸”就是常守中道的意思。② 大本:事物的根本。③ 达道:一切事物的通理。④ 致:达到。⑤ 位:在自己的位置上。翻译: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一切事物的通理。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就能让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万物都能生长养育。评点:“中和”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根本准则。故宫三大殿故宫太和殿“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也体现在古代建筑的命名上,比如著名的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均以“和”命名。“太和”的意思是“最极致的和谐”,太和殿是故宫面积最大的殿宇,用来举行盛大典礼,比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中和”的意思是“不偏不倚的和顺”,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在此接受官员的朝拜。“保和”是“保持心志的平和”。明代,保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更衣的场所;清代皇帝经常在保和殿赐宴,科举的殿试也在保和殿举行。1. 诵读选文。2. 书写下列词语。中庸达道不偏不倚章句3. 查找书籍,在老师指导下,做好下面的填空。天命之谓,之谓道,修道之谓。道也者,不可,可离,非道也。(《中庸》)选文二喜雨[唐] 殷尧藩①临岐终日自裴回②,干我茅斋半亩苔③。山上乱云随手变④,浙东飞雨过江来。一元和气归中正⑤,百怪苍渊起蛰雷⑥。千里稻花应秀色⑦,酒樽风月醉亭台⑧。注释:① 殷尧藩(780—855):秀州(今浙江嘉兴)人,唐代诗人。② 此句讲因为干旱而焦虑发愁,整日在路边徘徊。临岐:即“临歧”,在岔路口。裴(péi)回:徘徊。③ 此句说连我房前塘边的青苔都已干旱而死。茅斋:茅草建造的房子。半亩:指小水塘。苔:古人称“水衣”,依水而生的植物。④ 随手变:形容风云变幻无常。⑤ 此句说因为雨水降临,自然界恢复了生机,回归到正常状态。一元:事物的开始。和气:天地间阴阳交合而生成的气。归中正:回归中正之位,没有偏倚,达到平衡。⑥ 变幻莫测的水面上响起了春天的雷声。百怪:形容对大水的敬畏。苍:水的颜色。渊:泛指江河之水。蛰雷:惊醒蛰虫之雷,指初发的春雷。⑦ 本句是想象之辞。稻花夏季开放,如今春雨降临,夏季应是稻花繁盛。⑧ 在亭台中欣赏迷人的春天景色,酒醉不归。樽:酒杯。评点:久旱不雨或淫雨霏霏,都不是自然界的“中和”状态。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节,尤其需要雨水的滋润。和而不同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这不妨碍彼此平和相处,而不强求一致。“和而不同”是一种在保持特殊性基础上又追求和谐的价值观。1. 诵读选文。2. 书写下列词语。临岐茅斋苍渊蛰雷酒樽3. 填空。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杜甫《春夜喜雨》)选文三登拟岘台①[宋] 陆游层台缥缈压城②,依杖来观浩荡春③。放尽樽前千里目④,洗空衣上十年尘。萦回水抱中和气⑤,平远山如酝藉人⑥。更喜机心无复在⑦,沙边鸥鹭亦相亲⑧。注释:① 拟岘(xiàn)台:位于江西临川,淳熙七年(1180),陆游在抚州做地方官时曾登临此台。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② 层台:重(chóng)台。城(yīn):泛指城郭。因为台在高处,俯视城郭,所以用“压”字。③ 依杖:拄着手杖。浩荡春:广阔无边的春光。④ 开怀畅饮,极目远眺。樽:酒杯。⑤ 萦回:迂回曲折。中和气:水势回环平缓,没有急流,所以有雍容平和的气象。⑥ 酝藉(jiè):含蓄有修养。酝,同“蕴”,包含。⑦ 机心:巧诈诡变的心思。⑧ 鸥鹭:两种水鸟。评点:春天是四季的开端,山水生灵,都洋溢着中和之气。1. 诵读选文。2. 书写下列词语。岘缥缈极目远眺蕴藉鸥鹭3. 填空。(1)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2) 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3) 楼船夜雪瓜洲渡,。(陆游《书愤》其一)尝试组织一次多声部小合唱,体会各声部的和谐之美。第三课千古江山“怀古”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面对江山陈迹,怀想曾经在这里上演的历史兴亡、人事代谢,诗人们往往思绪万千,感慨今昔。[清] 吴宏 《燕矶横江》(局部)江“江”是古代对长江的专称,后泛指江河。选文一与诸子登岘山[唐] 孟浩然①人事有代谢② ,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④。水落鱼梁浅⑤,天寒梦泽深⑥。羊公碑尚在⑦,读罢泪沾襟。注释:①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② 代谢:交替变化。③ 胜迹:有名的古迹,此处指下文提到的羊公碑。④ 辈:类,等。复:再次。⑤ 本句说河水退去,鱼梁洲显露出来。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miǎn)水中。⑥ 梦泽深:云梦泽显得幽深缥缈。“梦泽”即“云梦泽”,“云”和“梦”本来是古代的两个大湖,后来淤积为湿地,在今湖北。以上两句都是登山远眺所见。⑦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hù)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本句也有版本作“羊公碑字在”。评点:当年羊祜登临岘山,凄然下泪。五百年后,孟浩然在同一个地方感受到了这种悲伤。可见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是千古哲人共有的感慨。甘露寺甘露寺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坐落于长江南岸的北固山上。甘露寺因为三国时刘备招亲的故事而闻名,寺庙周围的景点也多与三国故事有关。据说,刘备向东吴借了荆州,不想归还,东吴大将周瑜定下计策,谎称要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请刘备到甘露寺招亲,打算把他诱骗到江东扣为人质。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阴谋,将计就计,在吴国太和乔国老的帮助下,作假成真,刘备和孙尚香真的结为夫妻,上演了一出喜剧。南宋词人辛弃疾登临北固山,写下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名句,感慨历史兴亡。甘露寺旧影1. 背诵全诗。2. 书写下列字词。岘山代谢魂魄湮灭无闻3. 填空。(1) 今人不见古时月,。(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2)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3)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选文二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①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②。昔时人已没③,今日水犹寒④。注释:① 骆宾王(约638—约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西部。战国末年,荆轲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在此地为其饯行。本诗就是吟咏此事。② 发冲冠:荆轲临行时,将行的壮士情绪激昂,头发直竖,顶着帽子。③ 没(mò):死亡。④ 荆轲临行时,曾唱“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歌。今日易水犹寒,暗指荆轲的英雄气概流传至今。评点:本诗一气挥洒,以“水犹寒”三字感叹荆轲的英风壮采,凛凛如生。殷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商朝的都城原来在亳(bó)(今河南商丘),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迁都于殷。自盘庚迁殷到帝辛(纣王)亡国,殷商一共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12位君王的统治。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出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殷墟是中国迄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被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殷墟甲骨1. 背诵全诗。2. 书写下列字词。怒发冲冠凛凛如生甲骨文3. 填空。(1) 风萧萧兮易水寒,。(《易水歌》)(2) 尔曹身与名俱灭,。(杜甫《戏为六绝句》)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选文三登金陵凤凰台①[唐]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②,凤去台空江自流③。吴宫花草埋幽径④,晋代衣冠成古丘⑤。三山半落青天外⑥,二水中分白鹭洲⑦。总为浮云能蔽日⑧,长安不见使人愁。注释:钱松岩(yán) 《凤凰台诗意》① 金陵凤凰台:金陵,南京。凤凰台,亭台名,故址在今南京城西南,修建于南朝宋元嘉年间,后废。② 相传南朝宋元嘉年间,有三只五色大鸟翔集于山上,时人以为是凤凰,因此筑凤凰台。③ 江:长江。④ 吴宫:吴国王宫。三国时,吴国都城在金陵。⑤ 东晋的风流人士都已经死去,只留下坟丘。晋代:指东晋,也定都于金陵。⑥ 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半落青天外”是形容三山距离远,看不清。⑦ 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两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现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区江东门外。⑧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评点:怀古诗的一大特点是不忘现实。本诗前六句吟咏古迹,末两句将目光投向当时的都城长安,正体现了这一特点。1. 背诵全诗。[清] 石涛 《巢湖边》2. 书写下列字词。凤凰衣冠鹭遮蔽格调3. 填空。风吹柳花满店香,。,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参观一处名胜古迹,了解它的历史。第四课化干戈为玉帛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观。战国青铜器上表现的水战和陆战纹饰戎“戎”字由戈和盾组成,表示兵器,后来引申指战争。选文一前出塞(其六)[唐] 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①,列国自有疆②。苟能制侵陵③,岂在多杀伤④。注释:① 限:止境,尽头。② 疆:疆界,边界。③ 苟:如果。侵陵:侵犯。④ 岂:难道,怎么会。评点:杜甫写作此诗时,正是唐朝边境战争频发的年代。诗人的观点很明确,只有制止侵略的战争才是正义的,“列国自有疆”,暗含着对唐朝拓边战争的讽刺。任率英 《杜甫诗意》止戈为武楚庄王在战争中打败了晋国,楚国的大夫潘党对楚庄王说:“您何不把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留给子孙后代看,以展示楚国的武力?”楚庄王说:“不是你所想的那样。说到‘武’这个字,‘止’和‘戈’合起来,是个‘武’字。武功是用来阻止暴力、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和大众、丰富财物的,所以要让子孙不要忘记他的大功。现在我让两国士兵暴露尸骨,这是残暴;夸耀武力以使诸侯畏惧,战争就无法停止了。残暴而不停止战争,怎么能够保持强大?”1. 背诵全诗。2. 书写下列字词。帛擒贼疆侵陵3. 填空。(1) ,征战无已时。(李白《战城南》)(2) 关城榆叶早疏黄,。,莫教兵士哭龙荒。(王昌龄《从军行》其三)选文二塞下曲(其一)[唐] 常建①玉帛朝回望帝乡②,乌孙归去不称王③。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④。注释:①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和字号不详。② 玉帛:古代朝聘、会盟时互赠的礼物,是和平友好的象征。帝乡:京城。③ 乌孙: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处借指唐代的西域国家。不称王:放弃王号,即臣服于唐朝。④ 销:消退,消散。评点: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经常采用互赠财物的方式消弭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就是这个意思。《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对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除了对战略、战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之外,最可贵的是它的“慎战”思想。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将战争视为关系国家存亡、军民生死的大事。一方面强调战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主张发动战争需要谨慎思考,不能穷兵黩武。《孙子兵法》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经典,被译成多种文字,广泛传播。1. 背诵全诗。2. 书写下列汉字词。《书经图说·伐夏誓师图》玉帛消弭居安思危穷兵黩武化干戈为玉帛3. 填空。(1) 是故百战百胜,;,善之善者也。(孙武《孙子兵法》)(2) 故国虽大,;天下虽安,。(《司马法》)选文三铸剑为犁①铸剑戟以为农器②,放牛马于原薮③,室家无离旷之思④,千岁无战斗之患。注释:① 本文出自《孔子家语·致思》。《孔子家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一般认为是西汉学者孔安国编纂。犁(lí):一种耕地的农具。② 戟(jǐ):一种戈、矛合为一体的兵器。③ 原薮(sǒu):原野、沼泽。④ 离旷:流离失所。翻译:将武器镕铸为农具,让牛、马脱离军队,回到原野上生息,家庭没有分离之苦,国家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评点:铸剑为犁是人类永恒的美好愿望。1. 诵读全文。2. 书写下列字词。铸剑为犁剑戟原薮室家离旷之思3. 填空。穷兵()武前事不忘,查找资料,了解一下联合国维和部队。第五课变法图强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勇于变革、善于变革的传统,每当社会危机来临,或者民族遭遇危亡之时,总有一批杰出人物起来除旧布新,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五代] 胡瓌 《卓歇图》(局部),描绘北方草原民族的游骑生活革“革”字象征摊开的兽皮,最初的意思指皮革,后又有变革的意思。选文一变通则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①注释:① 本句出自《周易·系辞下》。翻译:穷极就出现变化,变化就能通畅,通畅就可以长久。评点:每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总有穷困到极端的时候,唯有变化才能使其获得新的生命,所以,变化是永恒的。胡服骑射刘继卣(yǒu) 《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国一度衰败,频繁受到周边国家的侵扰。当时中原各国的战争以车战和步战为主,士兵都身穿宽袖长衣。赵武灵王发现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作战十分骁勇,他们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赵武灵王决心学习他们的长处,让赵国人改穿短窄的胡服,学习骑马射箭,改革兵制,赵国很快强大了起来。1. 诵读全文。2. 书写下列字词。胡服骑射频繁骁勇狩猎3. 填空。穷则生()()旧布新拨乱反()选文二商鞅论变法①秦孝公②任用商鞅后不久,打算变法,又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商鞅说:“犹豫不决就难以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会被世俗非议;有独到见解的人,一定会被普通人嘲笑。愚笨的人事后都不明白,聪明的人在萌芽阶段就能预料到事情的发展。成大事者不可随波逐流。因此,圣人只要能使国家强大、人民获利,就不必遵循以前的做法。”孝公说:“讲得好!”注释:① 本文根据《史记·商君列传》改写。商鞅(约公元前395—公元前338):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他在秦孝公时主持变法,使秦国迅速强盛起来。② 秦孝公(公元前381—公元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38年在位。评点:大部分变法在开始阶段,都不能被世俗理解,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秦孝公的支持是关键。公车上书清朝末年,中国在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战争中屡战屡败,民族危机深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群情激愤。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获得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署名。5月2日,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会集于“都察院”门前,请求代奏光绪皇帝,要求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史称“公车上书”。“公车”是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民间贤良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的《马关条约》谈判蜡像1. 书写下列字词。遵循公车上书群情激愤2. 填空。自古驱民在信诚,。今人未可非商鞅,。(王安石《商鞅》)选文三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变法①宋神宗②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③。皇帝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的才能,以为你只懂经书学问,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王安石回答说:“经书学问正是用来治理国家的,只是后世许多儒生,都是平庸之人,所以世俗才认为学问不能用来治理国家。”王安石墨迹皇帝问:“那么你首先要采取什么措施呢?”王安石答道:“移风易俗,制定法规,是现在首先要做的事。”皇上同意他的说法。于是增设变法机构,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④等变法措施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并提携新任官员四十余人到各地推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