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片集

说起《语丝》,于今已经隔了三十多年的光阴,在中年的人听来,已有生疏之感,更不要说少年的朋友了。但是提及鲁迅与“正人君子”的斗争,却以这为根据地,所以一说它的历史,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吧。“五四”原是学生的爱国政治运动,由大学生开始,渐及中小学,末了影响及于工商界,要罢市罢工表示援助,这才算顺利成功,没有什么牺牲。这件事表面上是结束了,影响却是很广大,浸渗得很深,接着兴起了所谓新文化运动,这名称不算怎么不恰当,因为它在文化上表现出来,也得到不小的结果。这以前有《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差不多是孤军奋斗,到了五四以后才成为“接力战”的状态,气势便雄厚起来了。《语丝》乃是其中的一支队伍,可是要说它成立的缘因,却非得从《晨报副刊》讲起不可。

小引
前几年给上海广州的晚报写了些小文章,共总得数十篇,承出版社好意为选择一部分出版,这是很可感谢的,书名最初拟名“鳞爪集”,但太是普通了,怕和别人重复,改用“草叶集”呢,又与惠特曼的诗集相混,所以最后决定“木片集”这个名称,因为古人所谓竹头木屑,也可以有相当的用处,但恐怕是简牍上削下来的,那么这便没有什么用,只好当作生火的柴火罢了。
所写的文章大抵是就我所知道的,或是记得的,记述一点下来,至于所不很熟悉的则不敢去触动它,仍旧是守以不知为不知的教训。关于动物有些不是直接的知道,也是根据书本,如讲鳄鱼的大半系依据英国柏耳(M.Burr)的《鳄鱼与鼍鱼》(Crocodiles and Alligators),讲猫头鹰的是斯密士(R.B.Smith)的《鸟生活与鸟志》(Bird Life and Bird Lore),在《苦茶随笔》中有一篇《猫头鹰》,也说到我自己养猫头鹰的经验。
一九六二年七月三十日,周启明记于北京。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