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批评家:鲁迅杂文精选集

杂文,也被鲁迅称为“杂感”或“短评”,在中国是古已有之,而现代杂文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则和鲁迅的名字分不开。鲁迅的杂文,内容无所不包,他在杂文中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借助杂文完成思想启蒙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开辟了杂文的新天地。本书于鲁迅杂文精中取精,这些杂文在文学上、思想上都极具价值。

作家 鲁迅 分類 出版小说 | 17萬字 | 149章
前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斗士,离开了他深爱的国家和人民,走向了另一个永恒。
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所占篇幅最大。鲁迅的杂文集共16本:《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在这些杂文里,鲁迅以犀利的笔调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鲁迅从1907年(时年26岁)开始发表杂文,到他去世时,整整写了30年。在这30年间,鲁迅的笔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中国和中国人的种种劣根解剖了出来,摆在世人面前。他做这样的努力,无非就是希望国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惯性”这一概念不仅仅是用于物理学,在社会学上一样有“惯性”。一个民族的性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发生重大改变,更何况我们还是一个延续了五千年的民族。在这里,编者以为,鲁迅当年提及的问题,在今天,依然有许多还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鲁迅的当代价值所在,也是编辑本书的原因。
编者从鲁迅众多杂文中精心挑选了那些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篇章,这些篇章对于今人而言,依旧有许多启示意义。编者希望今人在读这本新编的鲁迅杂文选集时,可以出现两种情况:让心地善良之人大呼过瘾,让无良之人脊背发冷。
鲁迅的杂文多数都会在文末标注明确的创作时间,但是本次编辑的这个选集有意删去了时间,原因很简单:删去狭隘的时间概念,才能让鲁迅的杂文更容易体现出现实意义。
编 者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