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书名:校园魔术集锦作者:《校园魔术集锦》编写组出版社: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0-04ISBN:978-7-5100-2032-2前言魔术一词是外来语,我国古称“幻术”,俗称“变戏法”。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魔术记录是在古埃及,大约是在公元前2600年。古人无法抗拒自然灾害,因此,他们相信天与地有道路相通,相信有“不周山”那样的撑天的柱子。于是出现了能来往于人和神之间的使者——巫、觋和稍后出现的方士。这些人为了使人相信他们具有非凡的本领,大都有些验证的办法,这就是原始的魔术师。魔术依靠和运用光、声、电等物理和化学的多种科学原理,用奇特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离奇巧妙的表演形象。魔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在我国汉代的“百戏”中,至唐宋年间,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十分兴盛。近百年来,随着中外艺人交流日益增多,国外魔术也大量地传入我国。当时,南方的魔术艺人侧重于吸取欧洲的魔术表演手法,北方则更多地借鉴了亚洲的魔术技艺,因此,出现了我国魔术的南北两大流派。所谓南派,其表演讲究道具造型的宏大壮丽,表演优美洒脱,一般不说话;北派多重于手上技巧,除表演细腻外,还注重说功,这成为北派魔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后来,随着南北两派交流日益增多,相互取长补短,现在南北两派之分已不甚分明。魔术是智慧、知识和技巧的结晶。魔术告诉我们,生命充满了惊奇和梦想;也告诉了我们,所有的事情,可能不是只像表面上所见的那样。总之,观看魔术,了解魔术,学习魔术,表演魔术,有助于提高我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增强我们学习生活的趣味性。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校园魔术集锦》,它适合师生在讲台、晚会和校园生活中进行表演,当然有的魔术也适合在家庭或其他场合表演。本书按照校园魔术的特点分为:化学类魔术、物理类魔术、文具类魔术、纸片类魔术、扑克类魔术、巾帕类魔术、绳带类魔术、钱币类魔术、环类球类魔术、其他类魔术等几大类。每一个魔术的讲解分为“表演”和“揭密”两个部分,力求表述清楚准确,通俗易懂。有的还配有插图,为的是让每一个魔术都具有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多种资料,无法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魔术爱好者们批评指正!化学类魔术手指点灯表演表演者先把五支蜡烛放在桌上点燃,接着说:“我先把这些蜡烛吹灭,然后用手一指,蜡烛又会着起来。”说完,表演者将五支蜡烛迅速吹灭,随后用手指对着蜡烛一指,口中说声“着!”这五支蜡烛真的又都被点燃了。揭秘表演前取少许氯酸钾和硫磺,各占一半,分别研成粉末之后,混合起来,沾在手指上。同时再准备五支蜡烛和一盒火柴。魔术原理:蜡烛被吹灭后,表演者趁还保留着一点火星之际,用手指对着火星一抖,把粉末撒在火星上。粉末中的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氧气有助燃作用,使硫磺很快燃烧起来。这样,燃烧的硫磺也就点燃了蜡烛。扇风点火表演表演者将一把折扇和一张纸片放到桌上,手拿纸扇说道:“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扇子,不过在我手中就变得神奇起来,它可以使盘中的纸片起火,不信请看。”说完,表演者打开扇子轻轻扇动盘中的纸片。一会儿,观众果然看见,盘中的纸片“呼”的一下子着起火来。揭秘表演前,表演者先取一小块白磷,大小如绿豆粒一样。把这块白磷放在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解,然后取一张纸片,在配好的溶液中蘸取少许,并把它放在一个小瓷盘上,另外,表演者再准备一把纸扇。当用扇子扇纸片的时候,就加速了二硫化碳的挥发,待二硫化碳挥发完后,留在纸上的白磷微粒就氧化着火,将纸点燃了。用火写字表演在墙上钉一张较厚的白纸,划燃火柴,从纸的左角上开始写字,只见左角上燃烧起来,冒出了清烟。火沿着白纸边蔓延,烧过的地方出现了字迹。当火熄灭时白纸上留下了浓黑色的完整的字句。揭秘将硝酸钾或氯酸钾溶解温水中,制成书写液,这种书写液要求浓淡适宜(太淡不易燃烧,太浓火势过猛),用毛笔蘸了书写液写在较厚的白纸上。注意笔势,字字相连,表演时燃烧才不致中断。待水迹未干时,用铅笔在最初起笔处做一个记号,因水迹干后,纸上就找不到任何痕迹了。表演时,划一根火柴,点燃做好记号的起笔处,书写过的地方,就会连续燃烧起来。神火仙气表演表演者将小石子放入烧杯中的酚酞溶液里,这时观众看到,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接着表演者点燃酒精灯,用长摄子夹着石子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会儿,等石子烧红后再把石子放入小烧杯中。这时观众看到,杯中的溶液变成了鲜艳的红色。最后,表演者拿起塑料管向红色的溶液中吹气。一会儿,观众又看到红色不见了,溶液又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液体,并在杯底有少量的白色沉淀物。表演者再吹气时,沉淀物也消失了。揭秘表演前,表演者取一只小烧杯,在杯中倒入半杯清水,再加入几滴酚酞试剂,然后准备一块小石子、一个酒精灯、一把长摄子、一根吸牛奶用的塑料管和一盒火柴。魔术原理:石子是石灰岩,主要成份是碳酸钙,把它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碳酸钙就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就是生石灰,放在水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使溶液显碱性,因此,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向水中吹气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又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的碱性降低,酚酞溶液显无色。再吹入二氧化碳的时候,它与水、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所以,最后溶液变成无色、透明、澄清的液体。水中生金表演表演者把准备好的烧杯和脸盆拿到观众面前,对观众说:“杯里放有魔水,当把烧杯放在冷水中时,魔水中会出现黄金。”说完,表演者把这个烧杯浸在脸盆里的冷水中,待一会儿,观众看到,烧杯底部果然出现了一块金光闪闪的黄金。揭秘表演前取两支大试管,在一支试管中放入约2克的硝酸铅,在另一支试管中放入约3克的碘化钾,再分别加入蒸馏水20毫升,振荡后使其溶解,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后,将两种溶液一起注入洁净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匀。同时,表演者再准备一个脸盆,在脸盆中放多半盆冷水。魔术原理:把硝酸铅和碘化钾加热沸腾再混合,即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碘化铅和易溶的硝酸钾。当混合液冷却后,其中的碘化铅更不容易溶解,所以便从溶液中析出。又因碘化铅晶体具有光泽、呈黄色,因此看起来如同黄金一样。弹指生烟表演表演者把小瓷碟放到桌上,用脸盆打半盆水洗洗手,再用毛巾擦一擦手(注意,用毛巾擦手的时候,不要把水擦干,只是做做样子)。接着,表演者隔一段距离对着瓷碟弹一下手指。此刻,观众看到,随着“哧”的一声响,瓷碟中冒出了团团紫色烟雾,升腾飘散,极为壮观。揭秘表演前找一个瓷碟子,取碘和锌的粉末各1~2克放在碟子里,搅拌均匀后,堆成小堆,另外再准备一个脸盆和一块毛巾。魔术原理:碘和锌的粉末在遇水时,会在水的催化下立即发生反应,生成碘化锌,并放出热量。产生的热量又使得一部分碘升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放出。提示:为了增加表演效果,表演者可以在没用水洗手之前先对着碟子弹一下手指。这时,不会产生紫烟,然后告诉观众手得洗干净才行。人造雪景表演表演者把铁片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在铁片上放上樟脑球和小树枝,用玻璃杯罩住,再在玻璃杯上盖上毛巾,然后用火柴点燃蜡烛,并将蜡烛移至铁片下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稍微冷却后,表演者揭开毛巾,拿开玻璃杯。观众就会看到玻璃杯里的树枝上有一层皑皑的“白雪”。揭秘表演前准备一个铁架台、一块铁片、一颗樟脑球、一根小树枝、一只玻璃杯、一块毛巾、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魔术原理:樟脑球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受热后不经过液态就能直接变成气态,遇冷后又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由于气态的樟脑充满了整个杯子,因此,冷却后玻璃杯中的树枝上会出现“白雪”——固态的樟脑。提示:为了防止铁片上的热量传到铁架台上,可在固定铁片的夹子与铁片之间垫一层纸。秋去春来表演表演者把刷子、氢氧化钠溶液等准备好放在桌上,再拿起准备好的画对观众说:“秋天有一个特点,就是许多树叶都变红了,有的比春天的红色花朵还红,所以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而春天呢?草木变绿,百花盛开,往往用‘山花烂漫’来描绘。可是从秋到春,中间还隔着一个寒冷的冬天。下面我给大家表演的就是秋天变春天,我用大笔一挥,秋天马上离去,春天立刻到来。”说完,表演者用刷子蘸了点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顺着画上的红色树枝一抹,观众惊喜地看到,红枝红叶一下子变成了绿枝绿叶,而且在枝头上还开满了一朵朵鲜艳的红花。揭秘表演前取一张白纸,先用一支干净的毛笔蘸取醋酸和马兰花紫水的混合液,在白纸上画一根红色的树枝,加上红色的树叶,把毛笔洗干净后,再用它蘸取无色酚酞和酒精的混合液,在树枝上画几朵花,晾干后备用。然后取一只大玻璃杯,在杯中倒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再准备一把宽大的毛刷。魔术原理:纸上的马兰花紫水有这样的一种特性,在酸液中呈红色,而在碱液中呈绿色。表演时刷在纸上的氢氧化钠是强碱,并且醋酸的酸性很弱,所以两者相遇后,溶液呈碱性。这样画在纸上的红枝红叶变成了绿枝绿叶。另外,无色的酚酞溶液遇碱会变成红色,所以,红花也随之出现了。鸡蛋游泳表演表演者把准备好的烧杯和鸡蛋放在桌上,对观众说:“这只烧杯中放的是清水,当我把鸡蛋放在清水里时,鸡蛋可以游泳。”说完,表演者把鸡蛋轻轻地放入烧杯里。待一会儿,观众发现鸡蛋开始动了,一会儿就升到了液面,好像换了口气,又立即潜到液体底部去了;又过了一会儿,好像憋不住了,又跑到液面上来换气……如此上上下下,就像鸡蛋会游泳一样。揭秘表演前,表演者取一只烧杯,在杯中倒入半杯盐酸,同时再准备一枚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