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复亮全传

施复亮,首批中共党员之一,1927年退出。1945年与其他人一起创建民主建国会。建国后任劳动部第一副部长,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兼副秘书长,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建中央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本书反映了他作为社会活动家、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翻译家的一生。

第一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施复亮全传/何民胜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18.7ISBN9787214223531施…何…施复亮(—)Ⅰ.①Ⅱ.①Ⅲ.①18991970传记Ⅳ.①K827=7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第号CIP2018180348书名施复亮全传著者何民胜责任编辑张晓薇装帧设计刘葶葶责任监制王列丹出版发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社地址南京市湖南路号楼,邮编:1A210009出版社网址://httpwww.jspph.com经销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照排江苏凤凰制版有限公司印刷江苏凤凰通达印刷有限公司开本毫米毫米/718×1000116印张插页21.252字数千字324版次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20181012018101标准书号ISBN9787214223531定价元56.00(江苏人民出版社图书凡印装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施复亮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选方国昌(施存统)为书记。
1922年6月20日毛泽东写给国昌(施存统)的信第一、第四页。
1925年施存统写给钟复光互勉的条幅。
1927年施复亮、钟复光摄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37年底摄于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后排左二为施复亮,后排右二为作家丁玲。
1949年9月25日民建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代表、候补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合影。
前排左起:沈子槎、黄炎培、冷、杨卫玉、胡厥文,二排左起:章元善、陈巳生、胡子婴、陈维稷、孙起孟、盛康年,后排左起:章乃器、莫艺昌、施复亮。
1951年施复亮在劳动部送别苏联专家时合影,前排左一为施复亮。
1963年1月施复亮与妻及子女、女婿合影。
1967年在北京后圆恩寺居所前与妻及儿光南合影。
目录自序第一章多梦少年/001第二章一鸣惊人/019第三章上下求索/050第四章留学日本/079第五章青年先驱/102第六章教书授道/130第七章终生憾事/160第八章投身抗日/190第九章民主战士/216第十章肝胆相照/252第十一章历史有情/286附录/294一、施复亮著译目录/294二、有关施复亮研究的论著及资料/315主要参考文献/322自序年,我在写作《施光南传》时,因要写到他的父母,也收集了一些有2014关他的父亲施复亮和母亲钟复光的资料。
过去,我对施复亮了解得较少,只知道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活跃人物之一,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一些组织活动,是首批共产党员之一。
年月底退出了共产党。对于这些,我也只知道个大概。我这个从事19278文化工作数十年、对党史也有所了解的人对施复亮却知之甚少,可以说,现今的极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施复亮,他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
可是,当我查阅了有关他的大量资料后,强烈地意识到他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学者和革命者,因为———早在年月日,他就因在《浙江新潮》上发表了《非孝》一文而1919117一鸣惊人,因此引起了轰动一时的“一师风潮”,为伟大的五四运动推波助澜。
年月,他与陈独秀等人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筹建活动,成为最19206早的一批党员。
从年开始,他就有大量的著译问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把马1921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
年月,他当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任书记,为青年团的19225恢复、整顿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一度彷徨、迷惘、痛苦,声明退出共产党,对共1927产党造成了伤害,这成为他终身的憾事。他虽然退出了共产党,但没有背叛革命,坚持“不骂共产党”和中立偏左的立场,并同情和帮助共产党,仍在黑002/施复亮全传暗中探索救国的道路,希望通过改造国民党来实现民主政治。但他的这一希望破灭后,一度退出政治舞台,埋头翻译和著述,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的三民主义。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抗日救亡,他挺身而出,积极呼吁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在冯玉祥将军的救助下,他一度逃往日本避难。但不久又回国,继续宣传抗日救国。
年前后,在他因失业而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时,国民党政府曾邀1940请他当官,但他坚决拒绝说:“宁可饿肚子,不投蒋介石!”年,他与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孙起孟等人在重庆发起并成立1945民主建国会,宣传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他虽提出“中间路线”,但明显倾向于共产党。希望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和平民主建国。在“较场口事件”中,他被国民党特务打伤,这使他更加看清了蒋介石政府的独裁统治和腐朽。特别是在年底年初,内战白热化,蒋介石反动政府疯狂镇压革命和19471948民主进步人士,而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施复亮清楚地认识到“中间路线”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此,他义无反顾地站到了共产党一边,无所畏惧地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反对内战,为和平民主建国奔走呼号,成为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毛泽东主席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1949劳动部第一副部长,他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起,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
此后,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常务委员,民建中央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
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翻译家,著译颇丰,影响甚广……总之,施复亮是一位对建党、建团、宣传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过重要贡献的社会活动家和著名学者,历史应该永远记住他!
自序/003鉴于此,我想为其写传,揭开那一段尘封的历史,还其本来色彩,展示一个知识分子在革命的大潮中及白色恐怖下思想变化的轨迹和奋起、彷徨、再奋起的曲折经历,总结、弘扬其思想精华,并吸取其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彷徨、徘徊的教训。
年月日,在北京召开《施光南传》首发式暨座谈会时,我在会20151030上说了要写作《施复亮全传》的想法,与会的施复亮故乡———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曹一勤女士当场表示支持。会后,我与她交流了想法。她回到金东后,就向有关领导说了这件事,他们都说这是一件好事,会大力支持。她向我传达了这个信息,还给我快递来了一些宝贵的资料。
因此,我更增强了写作《施复亮全传》的信心。在原来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广泛收集资料。施复亮先生的女儿施月明、女婿曹荣生、侄儿施根叶、儿媳洪如丁、孙女施洪蕾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资料和照片;我先后到施复光生活和工作过的北京、上海、重庆和浙江金华等地调查搜集资料。民建中央、重庆市民建、国家档案馆、上海图书馆、金华市档案馆、南京图书馆和金陵图书馆为我查阅资料提供了帮助;曹滨滨、莫凌、何易、高松、李宁红、陈馥瑛等也帮助查找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在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反复斟酌,融会贯通,缜密构思,精巧布局。
之所以名为《施复亮全传》,是因为之前出版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和《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均有施复亮,为列传性质,较为简略,一为四万多字,一为三万多字。我想在这部《施复亮全传》中,更加全面、细致、生动、真实地反映施复亮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一生,并插入较多珍贵的图片,力求图文并茂。
传记属于纪实兼具文学性的样式,所以,我在写作时,十分注重真实性与文学性的融合,使之相得益彰。我尽量避免直接论述或评述,而是多采用叙述和描述的手法。注重基本事实,不随意虚构,但有时为了内容的丰富和生动,在某些细节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物的心理轨迹作适当的延伸004/施复亮全传描写。为了使写作流畅和读者阅读时的顺畅,我借用了林语堂写作《苏东坡传》的手法,不在本书的正文中加太多的注释,力求顺其自然。可我的描述必有出处可循,而且尽可能引用原文,只是有一些地方不太明显罢了,但读者在附录中和参考书目中都可以找到对资料来源的概况说明。特别是对于那些回忆性、记述性的文章,我在行文中很自然地化成人物活动的背景、场面,人物思考、行动的过程,人物的对话及内心独白,尽量避免大量地引用原文,如对《我写的原因和经过》《回头看二十二年来的我》《“工读互助团”的实验和教训》《留学日本期间的施存统》《愤怒的抗议》等文章的处理就是如此。
关于传主的名字,在行文中,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在年前用施存1926统,年改名后,用施复亮。笔名、化名有光亮、施伏量、伏量、方国昌、国1926昌、、,代号有玉英、子充、子由等,这些在行文中也按原来面貌CTC.T.
出现。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宣传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民建中央宣传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审阅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民建浙江省委会及民建金华市委会亦给予有力支持;金华市金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曹一勤更是鼎力相助;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徐海、副总编王保顶给予关心和扶持,副编审张晓薇和美编室主任、副编审刘葶葶精心编校和设计。在此,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施复亮的一生丰富多彩、坎坷曲折,本书难尽其貌,亦难免有偏颇和差错之处,敬请学者、读者批评指正。
何民胜年月日于南京2018718第一章多梦少年/001第一章多○梦○少○年浙江金华是个地杰人灵的地方。义乌江和武义江雅号双溪,在金华城南合流为婺江,清澈碧绿的江水,宛如一条玉带绕城向西流去。城外有南山和北山相峙耸立,气势雄伟,恰似两条巨大苍茫的卧龙蜿蜒腾挪。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是广袤肥沃的田地。这山水田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金华的子民,也孕育了一位又一位从金华走出去的名士精英,他们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书画皆奇绝”的五代诗僧、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明清之际东渡扶桑传经授艺、被日本尊为“篆刻之开祖”的东皋心越禅师,清初戏剧家、人称中国莎士比亚的李渔……时光流逝,朝代更迭,江山期待新的才人出世。
历史倏忽而至世纪年代。虽然山水依旧,但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1990能,屡遭外敌侵略。国运衰微,社会黑暗,民众身陷水深火热之中。
年,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于年189418954月与日本订立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这时,外国列强正在酝酿一场更大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即将开战的前夕,年月日,在金华北山脚18991112下的叶村,有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他就是施存统。
施家四世同堂,曾祖父、曾祖母以下,祖父辈兄弟四人、父辈兄弟两人,再加上他们的配偶子嗣,共有近四十口人。施家世代务农,是村里的首富。施存统的父亲施长春,诚实规矩,精于农事,克勤克俭。母亲徐氏出生于金华城里的一002/施复亮全传家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和大弟弟都是秀才。她在娘家读过《女儿经》,识得一些字,看过《珍珠塔》《铡美案》等戏曲,也熟悉忠孝节义的故事。她体格强健,恪守妇道,秉性好胜,精明强干,善于持家,整年忙个不休。
小存统是长房长孙,在这个大家族里辈分最小,他所见到的人,不是叫爷爷,就是叫叔叔;不是叫姑妈,就是叫娘娘;就是那些刚刚出世的小毛娃,按照辈分他也应该叫叔叔或娘娘的。在他七八岁时,遇到比他小的,他都要叫叔叔、娘娘,而他们却直呼其名,存统心里很是不平。于是,后来他见了和他年龄差不多的或者比他小的人,也老实不客气地直接叫他们的名字。一次,一位长辈听到他这样叫了,就大声责骂他:“没规矩,不知大小!”和他们一起玩耍,存统总是吃亏。他们同辈的人多,要是争打起来,他们总是合起伙来欺负存统一个人,存统寡不敌众,总是败下阵来,有时甚至被他们打的头破血流。那些长者看见了,不但不责备他们,反而都称赞他们说:“打得好!
打得好!”存统在外面受了气,挨了打,回到家里,还要被父母打。他母亲教育孩子的原则是以严为主,以慈为辅。她常常对儿子说:“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有时打过儿子后,她又会说:“你以为娘愿意打你吗?其实打在儿身,痛在娘心。
娘都是为了你好,将来能有出息。”存统对于母亲打他,从来不会有怨意,他说:“因为母亲打我,一则出于爱我的心,二则多半是我自己做了错事,三则每次打我的时候都说明了打我的理由。
可是父亲打我就不然了,第一是不讲理由,第二是没头没脑地乱打一阵,而且十次总有九次打伤鼻子,让我的鼻子流血不止。第三是专凭他自己的喜怒,并不问我有无错误。”有一次,母亲打二儿子,父亲看着生气,便突然跑到小存统面前重重地打他,母亲看了不服,立即放下二儿子不打,而与丈夫去讲理。
因此,存统对父亲打他虽然从来不敢反抗,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怨意的。
还有一次,存统和邻居家的一个小伙伴在家门前玩跳房子游戏,玩得正欢时,三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所谓长辈老生老气地说:“你们走,让我们玩!”“我们玩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让给你们?”存统不服气地顶了一句。
“呆子大儿,你敢不听话?”“这呆子大儿只配我娘叫我,你们不配!”第一章多梦少年/003“我们也是你的长辈呀,怎么不配?你们快让开!”其中一人一边说,还一边上来推搡存统。
“我们就是不让!”双方推搡揪打起来。对方的有一人被存统推倒在地上,额头上碰出了一个小包,他便放声大哭起来。
这哭声引来了他们父母,他们不问缘由,都替他们的孩子说话,指责存统:“他们都是你的长辈,你怎么能打他们呢?!”“是他们先动手的。”存统解释。
“就是他们先动手,你也不能还手。他们都是你的长辈,你打他们,这不是犯上吗?!你爹娘是怎么教你的?!”存统的娘不但不敢为自己的儿子说几句公道话,反而责骂他。他的父亲更是气得脸色铁青,冲到儿子面前挥手就打,只见存统的鼻子鲜血直流。
他的母亲既气又恨又心痛儿子,拉着存统说:“还不回去!”她把儿子拉进自己的房间里,忙用棉絮堵住儿子还在流血的鼻子,并用湿毛巾擦去儿子嘴边的血迹。
“呆子大儿,你以后不要再惹他们,每次吃亏的都是你。”“娘,他们总是欺负我,我实在气不过。”“有气也得忍。你躲着他们就是了。”“我听娘的。”存统嘴里虽说听娘的,可心里还是不平,怨气和怒火在心中膨胀、燃烧,不觉对所谓的“辈分”“名分”有了恶感,于是有了一个野心,将来如果得志,一定十倍还报他们,也让他们尝尝受欺侮的滋味。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几次在梦中实现了自己的这一野心,把那些欺侮他的人狠狠地惩治了一番,那真叫痛快!
那不过是梦,可在现实中,他还是经常受各种冤枉气。有时是他母亲和他一起受气。
他母亲精明能干,秉性好胜,总是把分内的事做得妥妥帖帖,不让别人说闲话。这本来是好事,可却遭到曾祖母、祖父、叔父及婶婶的嫉妒,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找她的岔、揪她的错,要是找不到就越发不高兴,越不高兴便越千方百计来折磨她,有时明里不敢就暗里来。而他母亲总是恪守妇道,逆来顺受,忍气吞004/施复亮全传声,仍然只管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有好多事都被小存统看在眼里,他为母亲不断地被欺侮而气愤不已,但又无计可施。
这些人不仅对他的母亲不好,对小存统也一样的薄待,甚至虐待。有一次,他们家里做麦壳饼吃,全家小孩都有一份,只有小存统没有份儿。到他家玩的一位邻居老婆婆看不过眼,把她自己手里的一个麦壳饼掰了一半给小存统。没想到,曾祖母忽然从小存统的手中夺回那半个饼,交还给那位老婆婆,并说:“你不用给他!”小存统又气又恨,跑了出去。
在存统六岁那年,祖父和父辈兄弟二人分了家。祖父痛爱小儿子,分家后,祖父母和小儿子一家共同生活,因此他把十亩良田留给了自己,实际上也就是给了存统的叔叔,而只将五亩薄田分给了大儿子。
分家后,祖父母、叔父,还有其他一些人,都在背后讥讽存统的父母:“三年后,他们这一家人肯定要讨饭!”存统的母亲听到这些话,就不服这口气,要强的徐氏心想决不能让他们看笑话。她鼓励丈夫更加勤劳刻苦,除了加租田地耕种外,还于每年农闲时兼做米贩子。从一二十里外买回稻谷,砻制成白米后,再挑到十里外的镇上去卖。
砻下的糠,用来养猪喂鸡。在小存统的眼里,母亲是个十分勤劳能干的人,她除了砻米筛糠以外,还要砍柴、烧饭、洗衣、做鞋、补衣、喂猪、喂牛、磨麦粉、做豆腐等。插秧、耘田、割稻、晒稻谷,一件不拉。此外,她还要照料几个孩子。好多个晚上小存统一觉醒来,还见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他和弟弟们做鞋补衣。可天还没亮,她又起来做饭。
有一次,小存统心疼地对母亲说:“娘,你睡得晚,起得早,不要累坏了。”他娘说:“呆子大儿,娘不累。晚上能睡两三个时辰(五六个小时)就行了。”“呆子大儿”成了母亲叫他的爱称。
这时,她已经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存统岁,二儿子存绪岁,三儿子存绩75才岁。六年后,她又生了第四个儿子存总。
1存统见到,有好的菜,母亲总舍不得吃,让丈夫和孩子吃。生病了,小病抗一抗就过去了;要是实在支撑不住了,就躺一会儿又起来干活,她舍不得花钱去吃药打针。
施存统后来说自己的母亲:“她经常地以强健的体格和坚定的意志去跟恶第一章多梦少年/005劣的环境斗争,甚至去跟病魔斗争。她很乐观地自信,相信自己会有光明的前途,她把她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努力上,同时也寄托在我们四个孩子身上。”存统见母亲太苦太累,便对母亲说:“娘,我能帮你做点什么?”“你已经岁了,是可以帮着做点事了,重的活你做不了,你就上山去拾柴7
火吧。”从这年开始,小存统就负责供给家里烧饭炒菜用的大部分柴火。在春、秋、冬三季,除了下雨下雪天,差不多每天他都要到那离村子一里至三里的山上去捡拾松毛和枯枝,每天少则六七次,多则八九次。这样的生活大概过了三年光景。
有一年春节,存统看到大门上贴着有“状元及第”四个字的门神,就问母亲:“娘,状元是什么东西?”“状元不是什么东西,而是书读得最好,考中皇榜第一的人。只要考中状元,就可以光宗耀祖做大官。”“我也要做一个状元,现在有得做吗?”“有是有的,要书读得好才行。”可当时他们村里还没有学堂,他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但他这时已经做起了要做状元的美梦。
有一个故事更加增强了他要做状元的梦想。
一天傍晚,他背着松毛回到家后,母亲正在灶房里做饭,母亲说:“呆子大儿,累了吧,坐下歇歇,娘给你讲个故事。”前几天,他听母亲讲过包公的故事,说他是个大清官,用虎头铡铡死了贪图荣华富贵、休了结发妻子的状元陈世美;说他主持公道,敢为贫苦百姓伸冤……母亲讲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小存统听得入了迷。
“娘,今天你给我讲什么故事?”“给你讲方卿的故事。”“方卿是谁?”“你听我慢慢说。”小存统坐到灶门前,一边添柴火,一边听母亲讲故事。
母亲一边做饭,一边慢慢道来:“我小的时候看过越剧《珍珠塔》,说的是古时候,有个读书的公子叫方卿。
006/施复亮全传他家祖辈是个大官,家里很富。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就败了,变穷了。可他偏偏看上了他姑妈家的女儿,也就是他的表妹。表妹陈翠娥也与他真心相爱。
他姑父是京城南京的一位大官,是豪门富贵人家。他姑妈嫌方卿家里穷,不能与他们家门当户对,便不同意这门亲事。方卿决心赴京赶考,盼能考上功名,做个高官,这样,他与表妹的亲事就会有希望。但苦于没有盘缠,方卿只好硬着头皮到姑妈家借钱。但姑妈不但不借给他钱,还当面羞辱方卿,讥讽他说:‘你没钱,还赶什么考?你看看自己,从头到脚十个不像,一副穷酸相,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方卿也不甘受辱,反驳道:‘我母亲说我有十样像,说我将来有出息,能考中状元当大官!’“姑妈哈哈大笑后,鄙视地说:‘你说这话,不怕把老娘的大牙笑掉!你方卿若能考中状元,我头顶十八斤香盘三跪九叩出门迎接你!不要在这里说梦话了,你赶快从后门滚出去吧!’“方卿气愤地发誓道:‘我若是不当官,决不再踏入你们陈府!’说完就向后门奔去。他刚来到后花园‘绿秋亭’,就遇上了等在这里的表妹。表妹将装着传家之宝‘珍珠塔’的点心盒赠给表哥,作为定情之物,但她并没有说明‘珍珠塔’的珍贵。
“方卿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表妹,离开了陈府。
“当时是严冬腊月,天寒地冻,方卿衣裳单薄,受尽万般苦难。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遭到强盗抢劫,夺走了‘珍珠塔’。这时正好有一个过路人帮助了他,将他收留,并让他潜心读书,准备参加三年后的大考。不久,强盗去当铺卖‘珍珠塔’,被陈府发现,将强盗收监盘问,于是知道了方卿遇害的事情。陈翠娥从此就高兴不起来,常以泪洗面,由于想念表哥,她茶饭不思,变得面黄肌瘦。
“三年后,方卿高中状元,皇帝下旨,命他为八省巡按,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大官。他化装成唱道情的艺人来到陈府,在姑妈面前,以唱道情之名狠狠地羞辱了姑妈一番。
“最后,官轿驾到,真相大白,姑妈羞愧难当。
“后经姑父、翠娥、方母从中劝说,两家消除前嫌,重归于好,方卿与翠娥喜结良缘。”第一章多梦少年/007母亲讲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小存统听得入了迷。
“娘,你说完了?”小存统还沉浸在故事之中。
“说完了。你听出什么道道了?”“他姑妈嫌贫爱富,欺侮穷人,可恶。”“还有呢?”“方卿考中状元,当上大官,就报了仇。”“说的不错。娘就希望你做一个孝子,希望你好好读书,能像方卿一样中状元,像包公一样做清官,能替老百姓申冤。要做到扬名声、显父母,为爹娘争一口气。”娘的这些话深深地印在了小存统的脑子里。
在存统的眼里,娘是一个精明能干,守礼、正派,有骨气、讲道理的人。娘最恨人欺贫爱富,最讨厌人上谄下骄,也最看不起为富不仁的人。她从来不曾对他说过发财的故事,也从来没有说过希望他发财的话。而他的父亲则不然,父亲虽然是一个穷人,却羡慕富人,崇拜富人,甚至还看不起比自己更穷的人。他“爱财如命”,做梦也想发财。他常常对人说:“只要有钱经过他的手摸一摸也会令他高兴。”他无论怎样穷,可每年除夕总要留或借一二十元钱放在枕头上或荷包里过年。而且至少要放三元或五元在灶君菩萨面前,希望灶君菩萨保护他来年发财。
施存统后来说:“在这一点上我从小就受母亲的影响,不以父亲的思想为然。”他爱母亲,总想按母亲说的去做。于是他说:“娘,我也想上学读书,也要考状元,为娘争气,做能为老百姓申冤的好官。”“娘也早就想让你去读书,可现在村里还没有学堂呀。等村里有了学堂,娘就送你去读书。”“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呀。”“听说有人已经在做这件事了,我看快了。”“那太好了!”存统巴不得这一天早一点来临。
后来,他又和母亲去看了一出“中状元”的戏,于是他对当状元更加痴迷了。
他母亲说,中了状元,还可以连奏三本,要怎样就怎样。存统喜欢极了,他想,他要是中了状元,第一本要奏的就是惩罚那些和他或他的父母有仇的人。因此,008/施复亮全传他对中状元的兴趣就格外浓厚了,差不多没有一天不把它在舌尖上舔三百遍,“一心一意地把全副精神都注在‘状元’二字身上”。不仅如此,在好多夜里,他总是要做中状元的梦。因此,这时他更向往早日能上学读书了。
其实在年月日,清政府就已下令停止科举考试,以后不会再有状190592元了,而是采用了新的选人用人制度。可存统并不知道这些改变,还在做着当状元的梦。
存统十岁时,也就是光绪皇帝死的那年,村里终于办起了一家私塾,存统能上学读书了,他说不出的高兴。
存统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不到一个月就读完了。接着读的就是《孝经》。
那位私塾先生看出小存统聪敏,就对他讲了一些“扬名声,显父母”的大道理,跟他母亲过去所讲的不谋而合,这更令他敬佩并乐意接受。从此,他就立志要做一个“孝子”,要以曾夫子做榜样。
随后,他又学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他的天资很好,《三字经》《大学》《中庸》,都能从头至尾背得出来。他不仅会背,而且会意,明白了很多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特别是关于“孝”的道理和“晨昏定省”的做法,也更加强了他要做一个“孝子”和做状元的决心。
首先,他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在家里做起“晨昏定省”来。
一天早晨,存统起床后见了母亲便恭恭敬敬地请安:“娘,早晨好!”“好,好!你起来了?去洗脸。”娘欣然一笑,存统见了也很高兴。
可他早晚向父亲请安时,十次有九次行不通,常常遇到他恶声恶气的臭骂:“饭也吃得,路也走得,怎么不好?”“你眼睛瞎了,好不好都看不出来?”“我又没生病,你想我生病呀?!”娘见儿子好心好意反而遭骂,就对儿子说:“你爹对请安这样的事不习惯,以后就不要跟他请安了,免得遭骂。”“儿知道了。”此后,每天存统只对母亲请安,见了父亲就不再请安了。
父亲见他这样又不高兴,总是对他发无名火,弄得他左右不是。
他娘便对儿子说:“以后在家里,你就不要再跟我请安了,省得你爹不舒服。
你把书读好了,将来有了出息,就是对爹娘最大的孝心。”第一章多梦少年/009“娘,我按你说的做。”可是过了不久,有一件事几乎让他对孝道起了怀疑。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父亲要他做一件他认为绝对不应该做的事情,他也知道父亲自己已经做过了。可他想,自己不但不能听父亲的话,反而要做一个“诤子”,进行“戒谏”。于是,他委婉曲折地劝告父亲。
谁知他父亲雷霆大发,将手中的锄头掷向他,差一点就砸到他的头上。
“才读了几天书,就教训起老子来啦?你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父亲怒不可遏。
小存统被刚才他爹的举动吓坏了,好久才回过神来。他觉得书本上所讲的孝道对他父亲这样的人是行不通的。心想,这孝道究竟该如何实行呢?这样的问题他既不好向先生请教,也不便与同学讨论,只有默默地放在自己的心里,自问还只有自答。
过了几天,他又觉得“圣人之教”总不会错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亲总不会错,大概是错在自己的“孝道”还未学到家、做到家。从此,他对“孝”字仍不敢有丝毫怀疑,还是立志要做“孝子”,不过对于他父亲的孝,再也不敢随便应用书本上的道理了。
私塾刚办了不到一年,不知是什么原因,就停办了。存统又没学上了,只好又回到家里做农活。
等到岁,村里又办起了一所初等小学堂,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12共有学生三十多人,教书先生两人。按他的程度,本该上一年级,可他很好胜,不屑于上一年级,所以就上了二年级。
在二年级,数他年纪最小,认识的字也最少。要学的课程有地理、历史、格致、修身、国文、读经和数学等。他最为头痛的是数学,先生天天教,可他就是不懂。所以那位金先生就给他取了一个绰号“野毛柿”,意思是说他像野毛柿,可看而不可吃。因此,几乎所有同学也都叫他“野毛柿”了。
争强好胜的他怎能受得了这般讥讽,气愤极了,日夜想尽早去掉这个绰号,恢复名誉。他明白这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尽快把成绩搞上去。于是,他首先攻数学,认真听先生讲解,仔细琢磨。有一天他忽然开窍了,能够把加法做得很好,一点不错。于是一通百通,从此以后,减法、乘法、除法都赶上人家了,很快又超过了很多同学,由一个劣等生变成了高才生。十多门功课,他得了三四个010/施复亮全传第一,总成绩居然跃居全年级第二。这一下,他那“野毛柿”的绰号终于被去掉了。
岁时,他还在这所学堂读书,不过换了教员和课程。读的书,主要是《论13语》《孟子》。这两本书,他十岁时在学堂曾读过,那时只是识字和背诵而已,对其中的意思不甚了了。现在再读,除了识字和背诵之外,对其中的道理也有了些领悟。这时,他最佩服的是子路,所以他取号“志由”,后又改为“子由”。本来他对孔夫子不大信仰,可看了一部《孔子家语》后,得知他有“三月而鲁大治”的本领,于是就佩服到了不得的地步,便要做一个“圣人之徒”。
这时,他们开始学写文章,先生出的题目都是《论语》《孟子》里的,所以,他写的文章没有一篇不是讲圣人之道的,没有一篇不是颂扬唐虞三代盛德的。
他每篇文章的起头,不是“夫今先王之道……”,就是“唐虞三代之所以治天下……”而每篇的结尾,不是“呜呼!叹观止矣!”就是“安得复见唐虞三代之盛世哉!”他这种文章很得先生的称许,常获得先生“此子可造之才也!”的评语。
存统十四岁时,这所学堂又停办了,村里请了一位测字先生来教书,这不算是正规的学堂。而当时已经是中华民国了,听说做官非得在正规的学堂毕业了才行。所以,他不愿进这个学了也不能做官的书房里去读书。但是,由于当时又没有别的学堂可去,只好暂时进这个书房过渡。可他在这个书房里并没有好好的读书,而总是找茬和先生过不去,弄得先生很是头疼。不久,他就退出了这个书房。
一天,他看到邻村有几个朋友剪了辫子,就好奇地问:“你们为什么把辫子剪了?”他们说:“现在已经光复了,大总统下令男人要剪去辫子,我们不要再拖猪尾巴了。”存统听了这话不错,立刻跑回家中,要娘把他的辫子也剪了。
他娘起初不肯,可烦不了儿子的再三恳求,她只好帮儿子把辫子剪了。
人家见了都说:“难看死了,活像鸡尾巴。”也有的说:“将来要是宣统复位了,没有辫子是要杀头的!”小存统心想,这有什么好怕的,要杀头也不止我一个。再说,鸡尾巴总比猪尾巴好看。因此,他毅然不顾众议,决心做一个新国民。
第一章多梦少年/011但是,也有一件使他懊恼的事,这时他才听说科举考试已经废除,这状元就当不成了,不免有些灰心。他当然不想宣统复辟,却希望有朝一日能恢复科举考试,这样他的状元梦就不会破灭。
他从书房退出后,做起了农活。可做了几天后,又厌烦起来,觉得如果这样下去,就再也没法得到官做了。因此,他还是想去读书,去实现自己做官的梦想。
这时,他的父母也希望儿子继续读书。父亲是想靠儿子发横财的,母亲则是希望儿子通过读书能取得功名、做清官,能为老百姓申冤,能为父母争气。
正好这时外婆家金华城里新办了一所学堂,所以父母就送他到金华城里的学堂里去读书。
离开了父母,住进了金华城里的学堂,可以不再受父母的打骂了,他感到无比的痛快,像是拴在马厩里的烈马突然挣脱了缰绳,奋蹄嘶鸣,一展天性。再说,此时他十五六岁,正值叛逆期。因此,他任性而为,总与同学吵闹打架,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学生头,因此常被先生批评。
有一次,他因为对先生批的考试成绩不满,便带头撕了张贴的成绩榜,因此被校长在全校的大会上训斥。
进校半年后,在赌博花会的一位朋友的蛊惑、引诱下,存统开始了赌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之后的一年半里,他除了上课外,其余时间都泡在赌场里,晚上要到十一二点才回去睡觉,俨然成了一个赌鬼。他后来说:“我这一个赌瘾,一直要到了岁那年才戒绝。”18这两年他虽然如此不用功,如此放荡不羁。可出人意料的是,毕业的时候,他的成绩在人中竟然排在了第四位。因此,他心满意足,大有“我非常人”之12气概。
存统岁那年遇到了旱灾,父亲要他回家种田。他只得回家,除了耕田,16其他农活他都干过。父亲稍不满意,不是骂,就是打。
这年秋天,他母亲要他去水塘里洗腌菜坛子,一不小心,坛子掉到地上砸破了。他怕父亲因此而打他,不敢回家,就离家出走了。
他在十里外的一个小凉亭里呆了一夜,因没有去处,第二天又只好硬着头皮回了家,还是被父亲痛打了一顿。
后来,他回忆说: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痛苦和虐待,决不会如后来那样坚决012/施复亮全传地去从事社会改造,以致破坏家庭。
存统在家里干了一阵子农活,他父亲还是希望儿子能通过读书使家里有发财的时候。于是,又把他送进了城里的长山高等小学。可刚读了半年,暑假时,不知什么原因,这所学校被土匪毁了,存统只得休学回家,继续干农活。
这段时间,他吃了不少苦头。干农活累点还不算什么,忍受不了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子还常常被父母打骂,特别是父亲,不管有理无理,都要打他骂他。因在城里读了几年书,对于农事他自然要差一点。他农活干得不好,或是不会干,要被骂,被打;有时累了,做不动了,父亲还逼着他继续干;就是他有病的时候,父亲也说他是假装的,硬逼着他到烈日炎炎的地里干活。母亲看不下去,就帮儿子说了几句。他娘还未说完,就招来父亲连着他和娘一起骂。
尽管父亲这样,可存统还是忍了又忍,从来不敢当面反抗,因为他早就立志要做一个孝子。虽然被骂被打时,他心里有气,也有恨。可是过后又被孝道和礼教说服了。但是,他在家中的此种遭遇实在是难以忍受,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一天,母亲也因为一件小事劈头盖脸地痛骂他,他觉得这个家暗无天日,他已走投无路了。心想,父母都这样待他,他即使要做孝子,也无从做起。还不如此时跳出这地狱,于是,这天下午便愤然逃出了家庭。
他离开家后,第一个问题就是能去哪里?思考再三,最后决定到杭州去当兵。他想,当兵一则可以为国效劳,二则可以藉以做官,三则可以做一个容易做的孝子,四则还可以夸耀乡里。
可是要去杭州得有盘缠,能到哪里去弄钱呢?他思来想去没法子。
当天晚上,他在一间破庙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起来就觉得肚子饿了,到这时,他已经有三餐没吃东西了。他想,得想办法弄到钱。去哪里筹钱呢?想来想去,他忽然想到,可以到小姨娘家去借。
说来也好笑,在他十来岁时,他的小姨娘正好十七八,年轻貌美,他很喜欢她,小姨娘也很疼爱他。他甚至希望小姨娘不要嫁人,以后做他的老婆。可那时,他对什么叫做老婆也不明白。
他带着对小姨娘美好的印象,饿着肚子走到几十里外的小姨娘家。
第一章多梦少年/013一见到小姨娘,发现她与从前不同了,身材明显的胖了很多,已成了一个财主的老婆。
小姨娘问他:“你怎么来了,找我有啥事?”“我想借钱去杭州。”“去杭州?干啥?”“去当兵。”“你爹娘知道吗?”“我是偷偷跑出来的。”“为啥?”“那个家我实在呆不下去了,我爹娘不是骂我,就是打我。特别是我爹,打起来不管我死活。”“他们打你骂你,是为了你好。你以为当兵好啊,弄得不好,会丢了性命的。”“当兵死了,那是战死沙场,也比被自己的爹娘打死了强。”“不管怎么说,我不能借钱给你去杭州。我要是把钱借给了你,姐姐、姐夫会骂死我的。你还是应该赶快回家去。”存统怎么央求也不行。他没有法子,只好在他们家里住了几天。几天后,他的小娘舅把他送回了家。
一到家里,父亲就破口大骂:“你这个小兔仔子,怎么?!读了几年书,翅膀长硬了,就想飞了?!你飞呀!怎么又回来了?!”说着就冲上去,挥手就要打。
小娘舅马上拦住了他说:“存统都十八了,已经成人了,怎么还这样说骂就骂,说打就打。要是我也会跑出家的。”在小娘舅的保护下,他的父亲只好收回了手。
后来,他在《回头看二十二年来的我》一文中写道:我在家里过了半年多地狱生活,急急想要跳出。而且我终不愿老死牖下,大丈夫当轰轰烈烈,战死沙场,已成为我有力的人生观。所以极力运动母亲,设法给我读书。这时,我父心也不死,仍旧要想在我身上发横财,所以也答应了我……014/施复亮全传这时,正好长山高小恢复上课,他便又进了这所学校。因为受了很多苦,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虽然他操行分数一般,但国文成绩是全班第一。
在长山高小近两年里,最让他开心的是看小说,他把大半光阴都用在这上面了,差不多日夜不停,有时连课堂也不去,就在寝室里看小说;就是到了课堂,也不好好听课,而是偷偷地看小说,简直成了小说迷。同学和先生都以为他很用功。
他喜欢的小说是英雄小说,如《三国演义》《说唐演义》《说岳演义》《封神传》等,以致爱不释手,大有“安得假我百年,尽读天下小说”之志。
除了看小说之外,他还喜欢看《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论说文范》《国文精华》等。《古文观止》有一半他读得很熟,他更把《论说文范》视作圣经,每一篇都读得烂熟。
由于他博览群书,所以他写的文章思路开阔、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很得同学和先生的称赞。
不过有一件事对他的操行影响很大,那就是和同学赌博。这是他在上初小时染上的坏毛病。在高小,赌瘾又犯了。他和同学赌博被舍监查出三次。到了第三次,校长决定要把他除名。
这一下可把他吓坏了。他想,要是被开除了,一是书读不成了,二是回到家里,肯定会遭到父母的打骂。这万万不能!于是,他恳请班长帮忙。
这班长和他关系不错,便找了班主任和校长说情,力保存统今后不会再赌,并一再恳请校长,这次只给他个处分算了,不要把他开除。以后如果他再赌,就毫不客气地开除他。
存统也在班主任和校长面前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今后决不再赌。
校长见他态度诚恳,有改过的决心,并有他的班长力保,也就决定不开除他,只是记过了事,以观后效。
这件事虽然了啦,但对他刺激很大。他想,自己在校长面前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否则后果就是被开除。因此,他下定决心,时时警醒,日日诫勉,终于彻底戒掉了赌瘾。
高小毕业前夕,他又想起要当兵。其实这个念头他在上初小时就已经萌发了。
第一章多梦少年/015那是民国三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的存统气愤至极,誓报此仇。他邀了几个同学,想去当兵。先生知道后,劝阻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他要从军的志愿从此日益坚定。后来,他在《回头看二十二年来的我》中写道:我读地理,读到被割被租的地方,则热血沸腾,誓要恢复他。我这时有一个野心:就是做一个大将,一战胜日,二战胜俄,三战胜……然后称霸天下。我这个野心,实非无故而起,因为这时看看历史地理,中国和外国的交涉,没有一次不失败的,而欺侮中国人最厉害的,又是日本、俄国和……等国,所以必须要打败他,以雪积年之耻,这完全是一种报复主义。
当时,在他心目中的战将都是些有法术的人,孙行者便是最合适的。他认为如果有了孙行者的法术,足以战胜枪炮而有余。
除了要当大将这个野心外,他还有一个野心,那就是要做大总统。因为他听说大总统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心想,如果他打了胜仗回来,不怕人家不把大总统让给他。
不知什么原因,存统在岁的时候,初读国文教科书,看见袁世凯的肖像,13就有一种可恶感,说他是一副奸相。存统说这是受了戏剧的影响。后来又听说了几件关于他窃取大总统的事情,就更加痛恨了,决计年长起来要刺杀他。此后,无论与何人辩论,说起袁世凯,存统总是没头没脸的反对。不是骂他为奸雄,就是斥他为小人。有人说袁世凯有才能,存统说那是奸雄权谋,何足道哉。
等到听说袁世凯死了,存统又狠狠地跺脚说:“可惜!”有同学疑惑地问他:“你既然反对袁世凯,现在他死了,你该高兴呀,为什么又说可惜呢?”存统回答说:“袁世凯是一个奸雄,我本想亲手杀他,现在他好好儿死了,如何不可惜呢!”这位同学恍然大悟。
这一段,他又做起当大将、做英雄的美梦。
高小毕业前夕,他邀了三个要好的同学,讨论毕业后的打算,这三位同学都一致主张入军界。
016/施复亮全传存统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不如结拜为兄弟,共谋大事。”“好,我们赞成!”于是,他们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形式,在学校的小楼上举行了简单的仪式,歃血为盟。他们的誓言大意是:“同患难,共祸福,宁四人同死,不愿一人独生,如有背盟者,雷神殛之,枪炮裂之!”此后有一段时间,他们很是热络,就是毕业分开后,也还是彼此通信,互称盟哥义弟,非常亲热。但过了一些时候,他们各奔东西,渐行渐远,也就很少联络,各谋生路了。
存统在高小毕业后,因为家境的原因,不能升学,因此几乎绝望。
他的父母认为,儿子已经学到了一些知识,家里已不能再供他上更高的学校了,他们决定让儿子去杭州他大娘舅家,请大娘舅帮忙为他找点事情做,也好挣些钱回家买田。
当时,他大娘舅在军中当一个营长,只是一个小官,并没有多大的活动能量。存统到了杭州后,就住在大娘舅家。他怯怯地向大娘舅讨事体做。可大娘舅并不热心,待理不理的,有点不屑的样子。
存统在大娘舅家住了半年,无事可干,书也没得读,这种寄人篱下,受人侮辱的境况令他十分沮丧,大有落魄穷途的感慨。因此,这一段他的思想颇趋于极端,欲杀尽天下富贵人。于是官也不想做了,名誉也不要了,只想要奋起造反,一泄心中愤懑。
一天,大娘舅对他说,帮他在银行里找了一份工作。可他不愿去,一是因为他此时已懂得“国破家危”的大道理,“为家的热度已不及为国的热度高”,他想“做一个做好事的军官”,来维护共和政治,实行强国主义。二是因为他看不起做生意的人,整日为了蝇头小利而钻营。三是因为他好名的心比好利的心重,以为“有名不怕无利,有利未必有名”。所以他不愿从“为家”和“为利”上去打算,去银行做事。当然,他不会把这些说给大娘舅听,只是说他不会算账,银行里的事他干不了。他坚持不去,大娘舅也不勉强,这事也就作罢。
不久,他在街上看到一个告示,一家工艺传习所招生。招生章程上说的很漂亮,只要进去学习半年,就能学会一门技术。
他满怀希望地进了这家工艺传习所。可是进去后,过了两个月,什么也没学到。他发现,章程上虽说得天花乱坠,其实是个大骗局。为此他和这家传习第一章多梦少年/017所的所长大闹了一场。最后还是大娘舅出面调和,才算了事。
等到暑假时,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招生,大娘舅叫他去报名投考。这正中他意,高兴得不得了。他想,这一仗必须打胜,否则,便没有后路可走。他认真预备了十几天,只希望考期快到。
开考了,他便高高兴兴地去应考。哪知,走到贡院,已过分钟,不觉20心慌起来,把国文题目又看了一个错。他紧紧张张地做题,时间一到,只得匆匆交卷。他自我感觉不好,国文考完后就没精打采,垂头丧气。第二场考算学,因为觉得第一场没考好,所以对这一场也没了信心,不到半点钟,就草草完卷。
走出贡院大门,他懊丧得不得了。回到娘舅家,也默然不语。担心自己考不取,会被他们笑话。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是在贡院旧址建立的,此为贡院门前大道。
他在忐忑中等来了发榜的那天。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榜上有他的名字。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他热血沸腾,心跳加快。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是十几年来令他最畅快的一件事。
这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思前想后。想到自己从七八岁以来,做了很多励志的美梦:中状元,做清官,当大将,甚至要做大总统……现在看来,这些美梦虚无缥缈,是难以实现了。他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最现实的是,上好师范学校,将来从事教育事业。但他仍然心高气盛,不想只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而要018/施复亮全传做一个有创造的大教育家!这是此时他为自己立下的新的目标。
后来,他在《回头看二十二年来的我》中写道:从此之后,一个要做官带兵的存统,就变成一个要做大教育家的存统了!从前迷迷蒙蒙的人生观,此后才有正确的了解。
第二章一鸣惊人/019第二章一○鸣○惊○人在大娘舅的帮助下,年下半年,岁的施存统考进了浙江省立第一师191819范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年设立的1899养正书塾,年改名为1901杭州府中学堂,年在1908浙江贡院旧址上扩建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12年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年月改称浙19137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校牌为经亨颐所题。
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这所学校学风活跃,师资力量雄厚。沈钧儒、鲁迅、李叔同、马叙伦等知名人士都曾在这里任教,蔡元培誉其为“浙江最负盛名的学校”。
施存统进校时,校长是经亨颐(—年),字子渊,浙江上虞人。
1877193820岁出头时参与通电反对慈禧废光绪帝,遭悬赏通缉,亡命澳门。年赴日本1903留学,年回国。回国后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该1910校校长,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他以“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己任,以“与时俱进”为办学总方针,从纯正教育、人格教育理念出发,订立“勤慎诚恕”校训。
当时,小经亨颐九岁的同乡夏丏尊是他实行教育改革的支持者。
夏丏尊曾留学日本。年进入杭州第一师范,先任通译助教,后任国文1912020/施复亮全传教员。年,他自告奋勇地兼任被人瞧不起的舍监。他提倡人格教育和爱的1913教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被学生称为“妈妈的爱”。
经亨颐夏丏尊能进这所吹拂着教育改革和新文化运动清风的学校学习,对于施存统来说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可进校之初,他发现自己年龄比别人大,名次却比别人低,颇以为耻。为了把学习成绩尽快赶上去,他一改过去喜欢吵闹打架、赌博等恶习,遵守校规,刻苦学习。这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那位著名的道学夫子单不庵先生。近五六年来,施存统都以“圣人之徒”自居,尤其是敬佩颜渊的安贫乐道的修身和子路的见义勇为的精神。一切都以单老夫子为榜样,一举一动都模仿他。月,他认9
真阅读了学长杨贤江于年月、月和年月、月,先后在《学生杂191558191823志》发表的《学生自动的必要及其事业》《我之学校生活》《学生之兼善思想》和《精力经济学》等文章。这几篇文章,主要讲学生一要“自动”:“故吾人欲明一理,知一事,固有藉乎教师之教授,而举一反三之功,则仍在吾学生。是以教授之力,仅为诱导之具,而自动之力,实为成功之基。仅有知识而不发展其动力,则所得终难见诸实行。”“吾辈自策,莫如厉行自动主义。事事以自动出之,养成他日任事之能力,处应社会之手腕。”二要讲“奋励”:“为学生者,举全力而为自发的奋励之时代也。若不于此时期为十分之奋励,则是不先壅根柢,将来所受之结果,恐五成功之望。”“涵养德性,启迪知识,以备为人师,为人范也。”三要“兼善思想”:“吾夙认今日之青年学生,为未来之中坚国民,其责任诚如曾子所第二章一鸣惊人/021谓‘任重而道远’者。”因此要“刚柔相济,长短相补;互励美行,互戒过恶;实行泛爱亲仁之德,克除意必固我之私,且感且施,相扶相助,于以养成‘积极进取之行动,与夫愉快恳执之校风’。”还讲了学生的各项修为。这几篇文章对他影响很大,使他确立了做“全校模范生”和“做一个有发明的大教育家”的志向。他在《回头看二十二年来的我》中写道:我此时有改造校风和做全校模范生的思想,实行“以身作则”四个字,律己很严。我此时颇有明确的人生观,晓得一个人是不能独立的,我受社会的恩惠是很大的,我不当专做家庭的孝子,我还要做社会上一个有益的人,我于是便决计献身教育。我此时看教育是我的终身事业。但我不愿做一个平凡的教育家,我要做一个有发明的大教育家。此时的我,要算趋于正轨的!
刚进校不久,存统就在同自修室中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叫周伯棣,是浙江余姚人,比存统小一岁。存统说:“我和他的交情是特别的,是说不出的,既非性情相投,也非学问相合,无以名之,只能名之曰‘人格的融化’。”他俩一见倾心,真诚相吐,化为一人。在学习上互相监督,在生活上互相帮助,遇到问题互相讨论,心有不快互相排解。
第二年初,施存统又与以道学夫子自居的朱赞唐、俞寿松等做了朋友。俞寿松,又叫俞秀松,和施存统同龄,是浙江诸暨人。他们被同学们称为“道学先生”,施存统与他们成为朋友后,也被冠以“道学先生”的雅号。他们这帮朋友年少气盛,整日高谈阔论,说要以孔孟之道挽回世道人心为己任。颇有“非礼勿言,非礼勿视”的气度。
这年底,施存统第一次看到了《新青年》上陈独秀写的《复辟与孔子》一文,看了不到半篇,见陈独秀大骂孔子,便心中大怒,大骂陈独秀无理,不该诋施存统在浙江一师。
毁万世之师,即弃书而走。
022/施复亮全传过了几天,由于好奇心的冲动,要看看陈独秀究竟如何骂法,又将这期《新青年》拿来看。他强压冲动看完了全篇,思考了一番后,觉得陈独秀骂得也有点道理。不过,他把这种文章视为文人一种翻案的文章,陈独秀也只是一个刻薄的文人罢了。但此后他对《新青年》产生了兴趣,常常找来看,不知不觉,受到了无形的感化,慢慢和它接近。
过了不久,《新青年》上又发表了陈独秀一篇驳康有为“虚君共和”的文章,他看了这篇文章后,大表同情,以为陈独秀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连康有为都被他驳倒了。此后,他便做了一个《新青年》的半信徒。除了关于反对孔子的一部分之外,大概都很赞同。
年月,施存统突然接到了父亲的来信,说他母亲眼疾很厉害,要他赶19193快回家去看母亲的病。
他读完信,十分焦急,马上去筹钱,准备回家。当时,大舅父去了福建,大舅妈在医院治病。他立即去了医院,向大舅妈借钱。
施存统站在大舅妈病床边说:“我刚才收到了父亲的信,说我娘的眼疾很重,要我赶快回家。我想请你借给我几十元钱,我好回去给我娘治病。”“你娘看病,你家不会连这点钱都没有吧?”大舅妈冷冷地说。
“要是有,我是不会来向你借的。”“你家没有钱就来向我借,我又不是开银行的。”不管施存统怎样的哀求,大舅妈就是不吭声。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大舅妈还是没答应。
施存统没法子,为了给母亲治病,扑通跪了下去,哀求道:“我求求大舅妈,多少借一点吧,我将来一定还给你。”大舅妈见存统跪下了,被他的孝心感化了,就从枕下的包里拿出二十元递给存统:“难得你对娘的一片孝心,我身边也没多少钱,这二十元你拿回去救急吧。”“谢谢大舅妈!”他站起身来接过钱,“那我先回去了,祝愿大舅妈早日康复!”施存统离开医院,回到学校,向级任导师夏丏尊请假。
夏丏尊得知存统的母亲需治病后,就拿出身上仅有的十多元钱递给存统:“我身上只有这十多元,你拿去给你母亲治病吧。”“谢谢夏先生,我会还你的。”“这点钱只是救急用,不用还的。”第二章一鸣惊人/023“这可不行!我有了钱就还。”“那你赶快回家吧。路上注意安全!”周伯棣把施存统送到轮船码头,分别时,周伯棣含着泪说:“你不用急,伯母的眼病会治好的。”存统从朋友的眼泪中看到了真情和友谊,他拍了拍周伯棣的肩膀说:“你也不用为我着急,我娘的病一定会治好的,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你不用担心功课,我把笔记记得详细一点,你回来后,看我的笔记就行了。”“有你这个朋友,我还担心什么?你回去吧。”两人挥手告别,施存统上了开往诸暨的轮船。
在诸暨下船后,施存统独自一人,一天一夜,走了二百多里路,赶到了家里。
一到家,就进了母亲的房间,只见母亲的眼病已经相当严重,几乎看不见人了,他心如刀绞,急忙来到母亲的床边,问:“娘,你的眼疾这么严重,怎么不去看医生呀?”“看过。离我们村三四十里地,有一个有名的看眼病的医生,已经抬我去看过一次。那医生说,只要元钱,包在一个月内治好。”娘说。
25“治了吗?”“没治。”“那为什么?”娘看了看存统他爹,没吭声。
“爹,是不是你舍不得花这个钱?”他爹讷讷地说:“哪是我舍不得花钱,是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存统从包里拿出钱交给娘说:“我向大舅妈和夏先生借了三十多元,你赶快去治病吧。”母亲接过钱,摸着儿子的手说:“我明天就去治。你先回学校吧,免得误了功课。”“明天我陪你去。”“不用了,有你爹陪我去就行了。”“是呀,你还是依你娘说的,赶快回学校吧,明天我们就抬你娘去看医生。”他爹满口答应。
024/施复亮全传存统以为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也就很安心地离开了家,赶回了学校。
过了两个多月,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杭州各校的学生也积极行动起来。
月日,杭州所中等以上学校成立联合救国会,这天的上午时,三512149千余名学生,汇集在湖滨公园,举行反帝反封建大会,并示威游行,他们从公众运动场出发,经教育会,气势雄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的口号声响彻杭城。施存统和同学们参加了这次集会和游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