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自然常识(全四册)

古诗词和自然常识两手抓,综合素养顶呱呱! “青青园中葵”的“葵“是向日葵吗?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葡萄”是从哪里传入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蚕”是怎么吐丝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燕”是北京雨燕吗? …… 古诗词和自然常识两手抓,综合素养顶呱呱! 用近80首古诗词,串联80种蔬菜、水果、虫和鸟,结合孩子感兴趣的160个问题,解读古诗词内涵,讲解果蔬虫鸟的历史由来、物种演变、生长发育等自然常识,贯穿文学,历史、科学、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吃萝卜为什么爱放屁? 序言 想读懂古诗词,先要读懂生活
咱们中国的古诗词美吗?当然美!
作为一个曾经做过语文试卷的人,你是不是也只是把这些赞美挂在嘴边而已?
既然古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既然我们都觉得古诗词是美好的语言,既然我们自认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为什么还会有这样尴尬的情况出现呢?
因为我们离开古诗词已经太久了。不过,这种距离感不是时间带来的,而是认知带来的。
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古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一口气背诵上百首唐诗,一口气报出“李杜”的名号,这样的场景何其熟悉。然而,这些词句和知识即便经过了我们温热的双唇,也只是冷冰冰的文字组合,并没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只是一些复杂的文字符号,读完后很快就消散在空气中。
训练记忆能力就是古诗词的全部价值吗?当然不是!
古诗词里有的是壮丽河川,古诗词里有的是花鸟情趣,古诗词里有的是珍馐美味,古诗词里有的是恩怨情仇……而这一切不正是所有我们喜欢听的故事的组成部分吗?
想象一下,如果古人也有抖音、微博、小红书这些社交平台,那么古诗词就是他们社交平台上鲜活的内容。古诗词的背后有着生动的故事,有着难忘的回忆,还有着灿烂的文化传承。
当然,要想真正明白这些文字,我们确实需要一些知识储备。毕竟古诗词是古人创作智慧的结晶,他们用尽可能极致、简练的语言表达更多的内容和更悠远的意境。
你可能会抱怨:说了半天,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啊。别着急,这正是《古诗词里的自然常识》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读完这套书,孩子会明白《诗经》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本义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读完这套书,孩子会明白“春蚕到死丝方尽”其实是一个生命轮回的必经阶段,蚕与桑叶割舍不断的联系在几千年前就注定了;读完这套书,孩子会明白古人如此看中葫芦这种植物绝不仅仅因为它的名字的谐音是“福禄”……
这正是我们力图告诉孩子的故事,这正是我们想让孩子了解的中国历史和自然常识!
有趣生动的故事、色彩鲜明的插画、幽默活泼的文字是有效传递这些思考和理念的扎实的基础。看书不仅仅是看词句,更重要的是体会古诗词作者的生活,真正理解这些古代的好评量极高的社交内容。
从今天开始,不要让古诗词成为躺在课本上的文字符号;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找回古诗词原有的魅力和活力!
让古诗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部分吧,让古诗词成为我们话语的一部分吧,让古诗词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吧。
想读懂古诗词,先要读懂生活。这就是我们想告诉你的事情。
中科院植物学博士 史军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