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娃看家乡(四年级)

本书是景德镇珠山区陶瓷文化校本教材四年级分册,主要设计了瓷娃与乐乐这两个人物。瓷娃是一个卡通形象,它是陶瓷通又有很多神奇的宝贝;乐乐则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小学生。本册教材主要以瓷娃带着乐乐穿越时光走廊的模式展开故事,介绍宋元明清景德镇的瓷器贸易,帮助学生了解景德镇的辉煌历史,感受陶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坚定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访一访瓷都人,了解清末民国时期对景德镇陶瓷有重要影响的人;看一看瓷文化,了解景德镇瓷业的行规帮规;说一说瓷窑事,了解窑的结构特点和所产瓷器特点;品一品瓷艺美,让学生了解硬彩与软彩的知识;学一学瓷艺活,了解给坯上釉的过程。

第一章
瓷娃看家乡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编委会总顾问钟志生顾问吴隽主任林卫春委员罗文军冯国平郑鹏贺林香陈彩云主编洪丹平副主编叶凌特约编审郑鹏李一平徐桃生白光华周新桂成员郑筱卿廖琼周律成方新田刘林朱任辉何慧芳敖小英徐建华万进文体验过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产的繁荣,乐乐不由得心生疑问,咱们景德镇烧造出那么好的瓷器,这些瓷器都是怎么处置的?皇帝家也用不了那么多吧。
瓷娃心如明镜,穿过时光隧道,两个人很快就来到了清代的景德镇。
呈现在乐乐眼前的是一派繁荣的景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不少人家的屋子非常讲究,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店铺里大多数摆满了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的瓷器,来自天南海北的商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昌江上的各处码头更是人头攒动,江面上白帆点点,各式船只川流不息。乐乐定睛一看,这些来来往往的船只大多数是运送瓷器的。好奇又兴奋的乐乐,决定让瓷娃陪着自己好好走走,他要细细了解清代景德镇陶瓷交易的情况。
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01第一节/斗富弄的传说01第二节/葡萄架的传说04第三节/皇家瓷器飞入寻常百姓家07第四节/给陶瓷疗伤的人10第五节/天后宫——远航前的祈祷13第二单元访一访瓷都人16第一节/诵唱陶瓷的人——龚鉽16第二节/珠山八友19第三节/康达兴办江西瓷业公司22第四节/张浩试烧煤窑25第五节/杜重远主持陶业改良2801第三单元第五单元看一看瓷文化31品一品瓷艺美61第一节/陶瓷与国画31第一节/争奇斗艳出奇效——斗彩61第二节/陶瓷与书法34第二节/浓墨重彩总相宜——大明五彩64第三节/陶瓷与诗歌37第三节/富实饱满的古彩67第四节/陶瓷与音乐40第四节/秀丽淡雅的粉彩70第五节/陶瓷与茶文化43第五节/墨彩——以“水墨”入瓷73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说一说瓷窑事46学一学瓷艺活76第一节/洪武时期的官窑46第一节/釉的分类76第二节/细腻的永乐官窑49第二节/荡釉79第三节/宣德时期的官窑52第三节/蘸釉82第四节/淡雅秀丽的成化官窑55第四节/吹釉85第五节/正德时期的官窑58第五节/浇釉88社会实践活动91瓷娃看家乡陶瓷与艺术91四年级02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寻一寻古镇风第一节斗富弄的传说瓷娃带着乐乐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一条宽阔的街道上,街上车水马龙,两边瓷行林立,异常繁华。
“我们到里面去瞧瞧吧。”乐乐指着旁边一家瓷行说。
知识导读两人进了瓷行,里面全是人,买卖声不斗(dòu)富弄名为“弄”,绝于耳:实际为“街”,是景德镇历史“你那批瓷器,我全要了,这是定金!”上较早的,也是景德镇昔日“好!”繁华街区的代表之一。关于“这批瓷器的价格不能再降了,你不斗富弄这个名称的由来,有要,还有好几个顾客在等着呢。”一个有趣的故事。“成交!”……“太吵了,我们到下一家去看看!”乐乐皱着眉头说。
下一家还是如此……“这里的瓷器交易真是繁荣呀!”从第八家瓷行出来,乐乐感叹道。
走着走着,两人忽然看见前面围了一大圈人,正在观看什么。
瓷娃拉着乐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钻了进去,只见街道左边一家钱庄前坐着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他的身后簇拥着许多人。可这人垂头丧气,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钱庄的对面是一家瓷行,门口坐着一个大腹便便的人,他的身后也簇拥着许多▲20世纪80年代的斗富弄瓷娃看家乡01人。这人也蔫头耷脑,两眼无神。
在他们面前的街道上,堆积着厚厚的鞭炮纸屑。
这是怎么回事?乐乐向旁边的一个人问原因。
原来,钱庄老板和瓷行老板都认为自己是这一带最富有的人家,为此经常暗中较劲。今年的春节,钱庄老板比瓷行放鞭炮早了点,瓷行老板很生气,认为钱庄老板在自己的面前炫富,因此斗起气来。两人打赌:两家从大年初一开始,就不停地放鞭炮。鞭炮要一直放下去,不能间断,如果哪一家先断,哪一家便输了。
说到这里,那个旁人笑了起来:“这下可好,这鞭炮整整放了一个月,结果把两家都给放穷了。”“自此以后,每当人们走在这条街道上,便会想起那两人斗富的故事,因此把这条街道叫作斗富弄。就这样,这个名字流传了下来。”瓷娃说。
乐乐说:“我知道‘弄’字在方言里指的是胡同、小巷,没想到这里的斗富弄却是一条路面开阔的步行街。”瓷娃看家乡四年级▲斗富弄街景02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交易信物——半块渣饼古时候,景德镇瓷土交易一般由经营白土的行业经手,双方交易时用渣饼作为信物,买卖双方谈妥生意后,会把一块渣饼敲成两半,在上面写明成交瓷土的牌号、数量、卸货码头,两半字样相同,一半由买主收着,一半交给船户。瓷土运到后,买方将半片渣饼交给扛货物的工人,工人拿着半片渣饼与船户手中的半片渣饼拼对,线条和字句完全相同就算对上了号。船户收下工人交来的半片渣饼,照数发货,工人即按照买主指定的地点送到坯房。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景德镇弄堂的传说?说给同学们听听。
模拟斗富弄富商们斗富的情形,找几个同学表演一下。
03第二节葡萄架的传说瓷娃和乐乐离开斗富弄,继续往前走。
忽然,乐乐看见一家可以私人定制瓷器的店铺,两人便走了进去。
只见一个小男孩对一个秀气的女店员说:“我要定制一个瓷兔子,它的毛发是白的,耳朵大大的,要竖起来。”“还有什么要求吗?”这位女店员一边知识导读记录一边问。
在景德镇,有一个非常小男孩想了一下,说:“我怕它晒坏了,富有诗意的地方——葡萄头上做一顶蓝色的帽子吧。”架,但这里没有真正的葡萄“还有其他要求吗?”架,也不出产甜蜜诱人的葡“没有了。”萄,你知道为什么吗?“好嘞,过五天来取吧。”女店员合上本子说。
小男孩走后,又有一个男孩挤过来问是否能定制一个瓷狗狗。
“当然,我们葡萄架定做的瓷器可以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女店员说。
“葡萄架?”乐乐一愣,“可是这里没有搭着供葡萄生长的架子,也没有葡萄啊。”“这个地方就叫葡萄架,还有关于它的传说呢。”瓷娃笑着说。
从前,这里有一个小有名气的余姓窑户老板。一天,一个外地客商来到他的作坊,要瓷娃看家乡订购500个玫瑰紫釉球形花瓶,并要在三个月内完成。余老板虽然从未烧制过这种颜色四年级04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钧窑玫瑰紫釉三足炉▲民国玫瑰紫釉玉壶春瓶的瓷器,但顾及景德镇瓷器的声誉,还是答应了下来。
接下这批订货单后,余老板随即着手“玫瑰紫釉”的配方研制。他烧制了许多次,但还是失败了。这天夜里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余老板忽然听到大门外传来呻吟声,他打开院门,发现一个老人倒在雪中,嘴里发出微弱的声音。余老板把老人扶进家中,取来炭火衣被,为老人取暖,又拿来热腾腾的汤食喂老人吃下。
第二天一早,余老板来到客房,发现老人不见了。正当他感到诧异之时,一张纸片从窗户上飘然而下,他拾起纸片,上面写着两句诗:“东南山上东岭南,采得红石转回程”。余老板知道是老人在指点他,赶紧下跪。
余老板在东南山岭上采回红釉石,经过反复试验、摸索,终于在交货前十天烧出了500个玫瑰紫釉球形花瓶。
余老板让工匠把所有的花瓶全部放上作坊的晒坯架,在阳光下,这些花瓶熠熠生辉,霞光万道,远远望去,就像葡萄园里的葡萄架上挂满了泛着紫红晶莹色泽的红葡萄。
从此,这个地方就叫葡萄架。而在景德镇就有越来越多的瓷行为客人定制瓷器了。
05克拉克瓷克拉克瓷是晚明万历到清代乾隆年间的一种外销瓷。克拉克瓷的名称源于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打劫了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当时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克拉克瓷的主要产地是福建漳州,但近几年来,景德镇的观音阁瓷窑遗址等多个古窑址都出土了大量克拉克瓷,人们由此而知,克拉克瓷源于江西景德镇。
同学们,搜集一个有关葡萄架的传说,讲给大家听。
同学们,有空去葡萄架参观一下吧。
瓷娃看家乡四年级06第一单元第三节寻一寻古镇风皇家瓷器飞入乐乐和瓷娃从葡萄架出来,看到前面有一家茶馆,乐乐口渴,提议进去喝茶。
寻常百姓家瓷娃和乐乐要了一壶茶和一些点心,他们正吃着,有两个中年人手中各捧着一件瓷器走了进来。
两人落座后,其中一个络腮胡的人说:知识导读“老兄,我买的这件清乾隆青花夔(kuí)龙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纹瓷罐可惜有点缺口,要不然一转手就可瓷器是皇家专用的,按理以挣一笔大钱了!”说,所有官窑瓷器都要送到“呵呵,我买的这件粉彩龙纹碗也有瑕皇宫。可是,一直以来却有疵。”另一个面部白皙的人笑着说。
大量的官窑瓷器出现在民听到两人的对话,乐乐忽然想起一个间,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来:“我记得御窑厂的瓷器都是供皇家专用的,是不可能在民间出现,可是,他俩为什么能买到官窑的瓷器呢?”瓷娃开始分析起来,原来进入民间的官窑瓷器大约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御窑厂次色瓷器的处理。乾隆时期有个督陶官叫唐英,他在奏折中曾说,所生产的瓷器,不能保证每一件都完美无缺,因此,每年进贡粉彩龙纹碗▲朝廷时,都要淘汰掉一些略有瑕疵的瓷器作价变卖。而这07▲康熙五彩《麻姑献寿图》盘(景德镇中国▲清乾隆粉彩《九桃图》瓶(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藏)中国陶瓷博物馆藏)些瓷器,行内称次色瓷器。乾隆七年(1742年)以后,次色瓷器在景德镇就地作价变卖了。不过,道光以前的黄釉瓷和祭祀用瓷,即便是次色,也是不能变卖的。但道光以后,所有次色瓷器都能在景德镇折价处理了。所以,在民间见到的有些瑕疵却印有清代皇家落款的官窑瓷器,应该大多是景德镇御窑厂变价处理的次色瓷器。
二是皇宫库储瓷器的变卖。据记载,在乾隆早期,宫内曾将库储康、雍、乾三朝破损的有款瓷器变卖,后来又将康、雍、乾三朝无款瓷器变卖,还将存量过多但从来没有使用的,或式样平常的瓷器也拿出皇宫变卖了。嘉庆皇帝倡行节俭,除了必须留用的,其余久存库中但并未使用的以及用少存多的全部变卖。到溥仪退位后,由于经费紧张,专门挑皇宫值钱的瓷器变卖。
三是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官窑瓷器是皇帝常常用来赏赐的物件,赏赐的对象既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也有皇子公主、贵族命妇和身边的侍卫,此外还有蒙古王公和西藏喇嘛等。每次赏赐瓷器的数量都不一样,少则一两件,多达数千件,而且花样瓷娃看家乡繁多。
“瓷娃,你快把我变成乾隆时期的侍卫,我想得到一个皇帝赏赐的瓷器。”乐乐说。
四年级瓷娃大笑起来:“可以呀,不过,你可能就回不来了。”08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黄釉瓷黄釉瓷是明清宫廷用瓷。从唐朝开始,黄色便是皇权的象征。清代,龙袍、龙椅、龙旗、御辇、羽盖、圣旨、琉璃瓦盖皆为黄色。直至现在,黄色和红色都是能代表中国的主色调。
请你找找相关的书籍或是利用网络收集有关变卖瓷器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查阅官窑瓷和民窑瓷的区别,再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现场感受一番。
09第四节给陶瓷疗伤的人由于没有买到瓷器,乐乐嘟着嘴,很不高兴的样子。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提着一个竹篮从他们身边经过,竹篮里装着一些瓷器的碎片。
“叮当叮当”,一阵响声由远及近,一知识导读个挑着有三层抽屉箱子的老者出现在眼陶瓷虽然漂亮,但容前。担子一端箱子的提梁上,悬挂着一面易破损。一般的日常陶小铜锣和两个小铁锤,老者每走两步,就瓷破了、碎了,或许就丢用小铁锤敲打一下小铜锣。
弃了,但如果是一件价值“朱老板早。”老者停下脚步,看着中很高的陶瓷破损,那就需年人竹篮里的碎瓷片说,“您要修补瓷要有为它“疗伤”的人。
在景德镇,做这行的人被瓶?老板您是知道的,在这一带,我的锔称作“陶瓷郎中”。(jú)艺是没得说的,我帮您把这个瓶子锔好。”“多谢申老爹,我想在碎裂的地方镶嵌一些金边。”朱老板说。
大概申老爹不会这种手艺,一脸失望地挑着担子走了。
“破瓶子能镶嵌金边?”乐乐不由得好奇起来。他和瓷娃跟在朱老板的后面要去看看怎样给碎瓶子镶嵌金边。
他们来到一条街道上,走进瓷娃看家乡一家叫秦记的修补店。只见店里不少师傅在忙碌着:有的在清洗碎瓷片,有的在把碎瓷片黏结起来,有的在刷黑四年级乎乎的漆……这些师傅虽然忙,却各有10分工。
朱老板找到掌柜,说明来意。第一单元掌柜看了一眼竹篮里的碎瓷片,说:“您找对人了,我们不仅可以把你这个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山水纹冬瓜瓶修补好,镶上金边后还能显示特有的魅力!”寻一寻古镇风“那就拜托你了,请你尽快把它修补好吧,我有急用。”朱老板说。
“好,我马上叫人修补。”掌柜说。
“掌柜先生,您是如何把这些碎瓷片镶上金边修补的呢?”等朱老板走后,乐乐问。
掌柜介绍道,这种手艺叫金缮(shàn),就是运用各种材质修补残缺器物,它的适用范围很广,用于修复瓷▲金缮器和紫砂器居多,也可以用于修复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
乐乐还想看他们是怎样给碎瓷片镶金边的,可被掌柜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了。
乐乐和瓷娃只好离开这里。走出店门,他们看见街道上一个年轻人也挑着一个担子,一边走,一边用小铁锤敲打小铜锣。
“师傅,你等等,我有个青花罗汉碗需要锔。”一个满头白发的人打开门走了出来,他的手中捧着一个有许多裂纹的瓷碗。
年轻人放下担子,接过瓷碗开始工作。只见他先将瓷碗的碎片拼对,标记钻孔部位,再在接痕两侧的钻眼部位,抵紧钻杆,来回拉动小弓,在瓷碗上钻出一个个不穿透碗身的小洞来,然后将黄澄澄的铜锔钉嵌进钉眼,仔细锤实敲紧,最后涂上糯米浆和骨胶,破碎的瓷碗就锔好了。
“瓷娃,这可真是一个靠技术‘吃饭’的行业呢!”乐乐发出感叹。
“那是当然。这种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瓷娃一边说着,一边想着待会儿去《清明上河图》上找找吧!
▲锔钉11古陶瓷修复古陶瓷修复是一项较复杂的工艺,要根据瓷器的破损程度来确定相应的修复方法。在修复过程中一般要经过清洁、拼对、粘接、配补、加固、打底、作色、仿釉和作旧等步骤。
找一两个锔碗艺人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看一看陶瓷修复的视频或实地去看看陶瓷是如何修复的。
瓷娃看家乡四年级12第一单元第五节寻一寻古镇风天后宫瓷娃带着乐乐继续往前走。
忽然,一座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气势——远航前的祈祷磅礴的建筑出现在他们的眼前。门楼的上方,悬挂一块石匾,匾上写着“天后宫”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乐乐问瓷娃:“我记得在一本书上看知识导读过,天后宫是祭祀天后娘娘的庙宇,这个天后宫是祭祀天后娘庙宇应该建在沿海地方和较大的贸易城娘(妈祖)的庙宇。天后娘市才对呀,可是它怎么出现在景德镇这个娘是船工、渔民、商人共同信奉的神,他们每次出海内陆地区?”前,都祈求她的保佑。按理“我们先进去游览一番,也许能弄明说这个庙宇应该建在沿海白。”瓷娃狡黠地说。
地方才对,可令人费解的是,它却出现在景德镇这个两人走进大门,迎面是一个大戏台。
内陆地区。这其中有什么此时,戏台上有许多人把一摞摞的瓷器往缘故?快跟着瓷娃去一探长条形的木箱里装,装好之后,用铁钉将究竟吧。
箱盖钉好,然后有人往外抬。
13戏台两边各有一条走廊,乐乐和瓷娃从其中一条走廊穿过,便来到钟鼓楼。
两个人看了一会儿,继续往前走,走进一个悬挂着一块写有“正殿”匾额的地方。
正殿的正中供奉一尊身着霞帔、手持玉如意,仪态雍容、眉清目秀、面部慈祥,正遥望远方的雕像。
乐乐在书本上看过天后娘娘的雕像,知道这尊雕像就是她。
在天后娘娘雕像的两边,各立着一个像仙女般的侍女雕像。
雕像的前面,摆着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供品,还有燃烧着的香烛。
正殿的两旁,分别塑着四尊雕像,或是面容慈祥,或是威严,或是怒目圆睁,让人不寒而栗。
乐乐和瓷娃在大殿里参观了一阵子,正想往后走,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拦住了他俩:“后面正在商议大事,请两位小客人止步回头吧。”“好吧,但您能不能告诉我,这天后宫本来是修建在海边的,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乐乐问。
那位管事很和蔼,耐心地说,这天后宫其实就是福建会馆的别名,当年郑和带着庞大的船队携带大量的丝绸、布匹、茶叶和这里产的瓷器下西洋,没想到,西洋各国对景德镇产的瓷器非常感兴趣。从此以后,便有许多福建人到景德镇来购买瓷器,先运到福建的泉州港,再装船运往西洋进行交易。
后来,福建人就在景德镇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会馆,这会馆就是福建人在景德镇的聚集场所。而人们把福建会馆也称为“天后宫”了。
管事的介绍让乐乐大开眼界,原瓷娃看家乡来“天后宫”这名字可是大有来历呀!
后来,好学的乐乐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景德镇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四年级起点之一。
14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陶瓷走向了世界。
到景德镇博物馆查查资料,向朋友们介绍一下古时候景德镇通常从哪个渡口开始远航的。
根据文章中的描绘,你能画出妈祖的相貌吗?
15第二单元访一访瓷都人第一节从天后宫出来,乐乐和瓷娃经过一座凉诵唱陶瓷的人亭,看到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倚靠在柱子——龚鉽上呼呼大睡,他的膝盖上放着一本书。
乐乐眼尖,看见书的封面上印有“《景德镇陶歌》龚鉽著”等字样。
知识导读“瓷娃,《景德镇陶歌》是一本什么样的清代道光年间,有这样一书?龚鉽又是谁呢?”乐乐不禁好奇起来。
位诗人,他总喜欢与瓷工为瓷娃微微一笑,悄悄拨动时光隧道里的伴,和他们一块喝酒,了解他一个节点,两人瞬间就来到一个工棚前。
们的工作和生活。和瓷工们工棚里面坐着几个工人,他们时不时往在一起,他总有写不完的诗,外看,满脸焦急,似乎在等待什么。
写他们制作的陶瓷,写他们工这时,背后响起一阵马蹄声。乐乐回头作的窑场,他为景德镇陶瓷留一看,只见一匹棕色大马上坐着一个身着青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他色长袍、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
就是龚鉽。
工棚里的人听到马蹄声,都奔了出来,见到中年男子,一齐拱手作揖说道:“等候龚先生多时,还以为您不来了呢。”“答应了你们,就不会爽约。”中年男子翻身下马,朝那几个人拱手说道。
工人们把龚先生迎进工棚。瓷娃朝乐乐使了一个眼色,两人也跟了瓷娃看家乡进去。那些人很和蔼,不仅没赶他俩走,还找来凳子让他俩坐下。
有人给他们沏上一杯茶,等龚先四年级16第二单元生喝了之后,大家围着他七嘴八舌诉起苦来:“龚先生,我任劳任怨在这里工作了七年,昨天老板却说我年纪大了,要辞退我。我才四十岁呀,家里病重的老父亲还等着我拿钱回去给他治病呢。”访一访瓷都人“龚先生,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就是驴,这样下去也会累坏呀。”……一个红脸的汉子提高声音说:“希望龚先生帮我们作首诗,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不易和苦楚。”“好!”龚先生取过纸笔,略略沉思一下,一边挥笔在纸上写下,一边大声吟道:坯工并日作营生,午饭应迟到二更。
三五成群抨肉饭,怪他夜市禁非情。
写完之后,题上他的名字“龚鉽”以及日期。
“好诗!”那些工人听后,连连拍手叫好。
红脸汉子拿出一个漂亮的杯子,斟了杯酒给龚先生。
龚先生接过酒杯并没有马上喝,而是凝望着那个杯子,许久,他一口将酒喝掉,大声说道:“好一件斗彩鸡缸杯!”之后,他提笔写下:明炉重为彩红加,彩料全凭火色华。
我爱鸡缸比鸡子,珍珠无类玉无瑕。
写罢,龚先生搁笔大笑,走出工棚。
“龚先生,你经常这样作诗吗?”乐乐急忙追上去问。
“是的。”“你一共作了多少首?”“大概有一百多首吧。”龚先生想了一下说。
“噢,我知道了,你的《景德镇陶歌》就是这样写成的。”可是,龚先生翻身上马走远了,没有听到乐乐的话。
瓷娃告诉乐乐,龚鉽在浮梁县当幕僚时经常来景德镇,与这里很多贫穷工人交了朋友,他的很多诗歌素材主要来自坯房和瓷窑里的所见所闻。后来,他的朋友把他的诗稿收集起来,摘录出六十首汇编成《景德镇陶歌》,其中不少作品能够再现当时的陶作情况和风土人情,甚至能直接反映陶瓷生产的经过。
17《景德镇陶歌》节选王家洲上多茅器,买卖偏多倔强人。
比似携篮走洲客,只能消假不消真。
译文:王家洲,即今天景德镇市第六小学西侧的黄家洲弄一带,当年有一帮专门买卖缺陷瓷器的人在此提篮叫卖,人称“走洲客”,还有一些人摆摊搭棚成批经营,这些摊点被人称作“洲店”。
读一读、背一背文章中的两首陶歌,并且说说它们的意思。
去感受一下当代陶瓷艺人的工作,试着为他们写一首诗歌吧。
瓷娃看家乡四年级18第二单元第二节访一访瓷都人珠山八友这天,瓷娃和乐乐闲来无事在茶馆里喝茶,乐乐的耳朵可一点儿也不闲,正聚精会神听隔壁桌的两人聊天呢。
一个年轻点的人说:“这次我总算是买到了王琦先生的新作品粉彩《世界瞎争图》瓷板,算是了却了家父的一桩心愿。唉,家父太喜欢他的作品啦。”知识导读另一个年纪大一点的人说:“是呀,家父景德镇人杰地灵,人才喜欢收藏王大凡先生的作品,只要听说王先辈出,民国时期,一批出类拔生有新作问世,总要想方设法把它买到手。
萃的民间陶瓷艺术家迅速崛这次听说王先生出了新作品粉彩《布袋罗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汉》瓷板,务必要我来购买。说到收藏的价艺超群的一群代表人物。值,说实话,我还是比较看好王琦先生的作品,毕竟是他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相结合来表现人物风姿的先河。”年轻点的人说:“两位王先生在艺术特色上各有千秋,不分上下,我们的父亲各喜欢各的,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年纪大点的人说:“说得也是。”……“王琦和王大凡两位先生又是谁?他们身上一定有故事吧。”乐乐问瓷娃。
瓷娃悄悄拨动时光隧道里的一个时间节点,想让乐乐身临其境去了解一下这两位先生。可是,这次不知为什么,他刚一拨动▲珠山八友之王琦时间节点,时光隧道就发生了紊乱,两人一下子回到唐朝,一下子又到清朝,一下子又到宋朝……眼前一片混乱。
“瓷娃,你在捣什么鬼?快停下来呀。”19▲
珠山八友瓷板画乐乐两手捂住眼睛叫道。
“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瓷娃气喘吁吁地说着。
经过瓷娃的努力,时光隧道总算是恢复过来了。
“我本想带你到那个时代去好好了解一下‘珠山八友’,不料时光隧道却发生紊乱。算了,还是我来说给你听。”瓷娃说。
他告诉乐乐,1928年的一天,一位客商找到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想预订一批风格迥异、质量▲珠山八友之刘雨岑上乘的瓷板画。于是,两人盛邀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以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六人,请每人务必绘一幅瓷板画精品。画作完成,众人看后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纷纷请这八位高手继续创作。
这样一来,八位先生索性成立了一个研究团体性质的瓷艺社,取名“月圆会”,意思是祝愿“花好、月圆、人寿”。同时,他们相约每月的月圆之日相聚珠瓷娃看家乡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因历史上珠山是江西景德镇的别称与象征,所以大家尊称这八位四年级先生为“珠山八友”。后来又有其他人加入,但仍称▲珠山八友之王大凡为“珠山八友”。
20第二单元访一访瓷都人瓷板画珠山八友以瓷入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彩绘,从而诞生了浓艳俏丽的瓷板画作品。这些作于瓷板上的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珠山八友”之王琦粉彩瓷板画《世界瞎争图》你知道“珠山八友”的哪些故事?说给同学们听听吧。
同学们,去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珠山八友”展示厅看看吧。
21第三节康达兴办听完“珠山八友”的故事,乐乐正为无法结识他们而懊恼。这边,瓷娃却竖江西瓷业公司起了耳朵。
只听一个高个子说:“这个江西瓷业公司款粉彩龙凤纹执壶很不错,今天算是捡了宝。”知识导读另一个矮个子说:“我今天也捡了一近代由于时局动荡、洋个大漏,一个大洋就买了这个江西瓷业瓷倾销,瓷业原有的运作系公司款的粉彩陶渊明爱菊人物故事图统已经远远落后,不适应近瓶。”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因此,“说来说去,还得感谢康达先生。”高景德镇的瓷业日益衰落,几个子说。
近崩溃的边缘。这时,江西“乐乐,你想不想去参观江西瓷业公瓷业公司成立了,对景德镇司?”瓷娃碰了碰乐乐的胳膊。
瓷业的复兴发挥了重“好呀,好呀!我们马上出发吧!”乐要作用。
乐瞬间眉头舒展。
瓷娃眼珠子骨碌一转,拨动了时光隧道里的一个节点。等乐乐回过神来,他们已经在江西瓷业公司里面了。
他们兴奋地参观着,瓷娃像小导游似的给乐乐介绍:“1901年,江西的巡抚柯逢时和督瓷娃看家乡▲臣魏焘一起上奏朝民国蓝珐琅绘折廷,请求开办景德枝牡丹图瓷壶镇瓷器公司。1902四年级年,瓷器公司正式22第二单元访一访瓷都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校舍▲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校旗成立。1907年,瓷器公司由官督商办改为商办,改名为‘商办江西瓷业有限公司’,那时候景德镇御窑厂也由瓷业公司经营,由康达首任总经理。康达是安徽省祁门县里屋人,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后到日本学习现代窑业。在担任景德镇商务总会会长期间,康达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措施,对延续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景德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康总可真厉害呢!那这里都是厂房吗?”乐乐打断了瓷娃。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本厂,离珠山很近呢,厂内分为坯作、窑作、彩作三个部分。此外,公司还在鄱阳设立了分厂和学校,试验用机械生产和改良品种。”瓷娃这架势还真像个专业的导游,“1910年,康达重新组建江西瓷业公司,一直延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西瓷业公司收归国有,改名为‘景德镇市建国瓷业公司’,1952年又更名为‘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改了这么多次名,听得我都有些糊涂了。不过依我看,这江西瓷业公司可真是个大型企业呢!”乐乐不禁赞叹道。
23中国陶业学堂中国陶业学堂是1910年由江西瓷业公司总经理、景德镇商务总会会长康达联合直隶(河北)、湖北、江苏、安徽等省的人士协同出资创办的一所陶瓷专业学校。
中国陶业学堂的办学宗旨是“养成明白学理,精进技术之人才,以改良陶业”。1912年,中国陶业学堂收归省办,改名“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张浩为校长。1915年,学样改名为“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设陶业本科和预科,学制分别为三年和一年。
查阅资料,说说看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有哪些景德镇的陶瓷作品获奖了。
向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多了解一些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瓷娃看家乡四年级24第二单元第四节访一访瓷都人张浩试烧煤窑这天,瓷娃带乐乐通过时光隧道来到古时候景德镇的郊外,看见有的山头光秃秃的,而在流经景德镇旁的昌江河上有从四面八方驶来的一条条大小船只,上面装知识导读载着如小山似的木柴。
在景德镇的历史上有相码头上耸立着数不清、像大山一样的当长的时间是用柴窑制瓷的,木柴垛。进城的每一条路上,都有运木柴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直的人、马、车。
到人们发现自己的家园有些乐乐指着码头数不清的木柴垛问瓷已是荒山,没有了鸟语花香,娃:“那些木柴估计要烧上几百年吧。”没有了绿意盎然。于是景德镇人开始谋求改变,今天我们瓷娃呵呵一笑说:“不要说几百年,能就要说说为这个改变而努力烧三个月,就是好的了。”的人——张浩。他告诉乐乐,很多年来,景德镇陶瓷都是用松柴来烧制瓷器,每年要烧掉许多木柴,所以,景德镇附近的松木都被砍伐完了,不得不从外地买进。这样一来,柴价猛涨,制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了。
“难道不可以用煤或者是电来代替吗?用木柴来烧制瓷器,对环境造成多大的破坏啊。”乐乐望着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头感慨地说。
“嘻嘻,古时候还没有电呢。直到近代才有人开始用煤来代替木柴。”瓷娃笑着说。
乐乐问:“在我国,谁最先用煤来烧制瓷器呢?”瓷娃告诉乐乐,张浩最先用煤来试验25烧制瓷器。张浩是江西新建人,生于1876年,从小饱读诗书。长大后,他看到景德镇的瓷业在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以煤烧制的瓷器的冲击下日益衰落,便暗暗下决心重振景德镇的瓷业,报效国家。
1901年,张浩到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堂窑科学习机械制瓷和煤窑烧制技术。学成回国后,他与江西瓷▲张浩业公司合作,在鄱阳创办甲等工业学堂,培养新式陶业人才。
同时,张浩与人开始设计一座八立方米燃烧室的倒焰式八门方形煤窑。这座煤窑虽然在远离景德镇的鄱阳,却为景德镇陶瓷业利用煤炭烧瓷开创了新纪元。
后来,在康达的支持下,张浩在原御窑厂西南侧重新设计建造一座倒焰式八门方形煤窑,这是景德镇千百年以来首次用煤烧瓷。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煤窑工程并没有成功,但煤窑的烧制试验影响却为景德镇后来的窑炉燃料改进提供了基础。
1929年,张浩被任命为江西陶务局长,在莲花塘五龙庵的旁边,建立起第三座方形煤窑,同时引进脚踏辘轳陶车、手动碎釉机、石膏模型注浆等新工艺和新设备。
可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张浩呕心沥血倡导的以煤烧制瓷器都没有很大的起色,依旧还是以松木柴烧制为主。不过,他的倡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手工方式转向机械化生产,由柴窑烧瓷转向煤窑烧瓷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张浩毕生从事陶瓷工艺研究,培养瓷业科技人才,奠定了现代中国陶瓷工业基础,为民国陶瓷科技革新的开拓者和近代兴办陶瓷教育的先驱。
瓷娃看家乡“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为国尽四年级瘁,才使得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乐乐感叹道。▲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煤烧圆窑26第二单元访一访瓷都人瓷窑的改革景德镇人对瓷窑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唐朝到元代,烧瓷主要使用龙窑;元末明初,已用葫芦形窑;明中期御器厂多采用马蹄形半倒焰式窑。明末清初的瓷器已有蛋形窑的雏形,后来逐步定型。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了“以煤代柴”的技术改革,蛋形窑逐步被煤烧圆窑代替。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倒焰圆窑转为煤烧隧道窑。20世纪70年代,隧道窑已由燃煤改为烧重油。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改为燃气的隧道窑。如今,多数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的梭式窑,烤花多用电烧。
参观陶溪川的景德镇工业遗址博物馆,为大家描述一下隧道窑的样子。
做一个小演讲,说说气窑的出现给景德镇瓷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7第五节杜重远主持陶业改良知识导读他既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一位坚强的民主战士,又是一位著名的近现代陶业改良家,他对景德镇陶瓷工业的改革倾注了心血,与景德▲杜重远镇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我们将了解陶业改良乐乐听了张浩的故事后,感慨了一阵家杜重(chóng)远的故事。子,想了想说:“我们一路走来,看到这里的瓷器基本上是手工制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采用机械制作?谁又是创始人呢?”“要说用机械制作陶瓷的创始人,非杜重远莫属。”瓷娃说。
“他身上一定有故事,快说来听听。”乐乐说。
杜重远是吉林省怀德县(现公主岭市)人,少年时期就怀有远大的抱负,13岁时背着家人跑到沈阳报考省立两级师范附属中学,一考即中,并得到政府资助。
瓷娃看家乡一天,杜重远偶然在一本窑业杂志上看到一篇写有日本人在大连办窑业社的文章,想到日本人掠夺我国的丰富原料生产四年级28第二单元瓷器,占据我国市场,便立下“实业救国”的志向。
访一访瓷都人后来,杜重远到日本仙台高等工业学校专攻窑业。学成归国的他为实现“实业救国”的初衷,义无反顾地投身实业中,于1923年在沈阳创办肇(zhào)新窑业公司。由于经营有方,业务兴旺发达,两年后,肇▲肇新公司新公司生产的瓷器达六百余万件,原为日本垄断的东北瓷器市场被“肇新”取而代之,每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一百万元,日本人对他恨之入骨。
正当杜重远“实业救国”的计划取得重大进展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事变使他的美好理想成了泡影。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怀恨在心的日本侵略者就把他列为“抗日巨头”而加以搜捕。他东躲西藏,挥泪抛却苦心经营的窑业公司。
1934年年初,时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的熊式辉想在九江办一个大规模的机械制陶工厂,于是便向杜重远发出邀请。杜重远来到江西后,亲临景德镇深入调查瓷业生产状况,写出了《景德镇瓷业调查记》报告和一系列文章,提出重振景德镇瓷业的计划、步骤和方法。1934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江西陶业管理局,杜重远为局长,他在九江兴办新式瓷厂,每件事都亲自参与,在完成厂房基建任务后,迅速从西方国家采购各种制瓷的机械。同时,他主持的陶业管理局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正当杜重远在景德镇的事业刚有起色时,他在上海主编的杂志《新生》周刊遇到了麻烦,杜重远被迫离开景德镇。
乐乐听得是那样入迷,心潮是那样澎湃,当他听说1943年杜重远在新疆被盛世才杀害时,激动得跳了起来:“我要把盛世才抓起来,为杜重远报仇!”“傻小子,他早已不在人世了。”瓷娃抚摸着乐乐的脑袋说。
29杜重远的改革措施1934年,杜重远任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同时对景德镇瓷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把窑业作为重点,主要措施有取消窑禁,强调春节后应抓紧生产,增加陶瓷产量;实行工资制,调动瓷业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缩短窑膛,节约能耗,提高成品率;成立陶业维持会,规范生产秩序。
杜重远还主导创办了“陶业人员养成所”,从上海、南昌等地招收高中毕业生共70多人,通过进行国内外形势与瓷业改革的教育,向他们灌输进步思想并赋予他们责任,培养抗日救亡骨干。通过这一系列工作,杜重远团结了大批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为景德镇瓷业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到景德镇图书馆查阅杜重远的相关故事,说给同学们听听。
读完杜重远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瓷娃看家乡四年级30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看一看瓷文化看一看瓷文化第一节陶瓷与国画这天,乐乐和瓷娃去逛陶瓷市场。乐乐发现一些瓷器上面画有山水、花鸟、人物,像极了一幅幅瑰丽多彩、意境深远的国画。
知识导读我们的先民创造了陶器和陶画,从而使这种绘画艺术发展成为独具民族风格的中国画。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中国画的表现效果又再现于瓷上,使得陶瓷艺术再一次获得新生。
▲程意亭国画花鸟图▲程意亭瓷画花鸟图(景德镇中国陶瓷(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博物馆藏)31他问瓷娃:“这些瓷器上的画是不是国画?”瓷娃笑了笑,反问:“你觉得呢?”乐乐再仔细观察一遍后,肯定地说:“就是国画。不过,我有些好奇,国画不都是画在宣纸上的吗?怎么会出现在瓷器上面呢?”“你现在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刻了。”瓷娃▲王琦瓷画“蒲觞涤氛”图(景▲王琦国画“蒲觞涤氛”图朝乐乐竖起大拇指,“不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过这次我不讲解了,我馆藏)们去图书馆找找资料吧!”乐乐找到的资料显示,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使国画题材在瓷器中的展现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时瓷器上的图案不再是幼稚的花鸟鱼虫,更不是简单的几何图案,而是一幅有构思、有创意、有技法、有情感,并且人物生动、场面壮观、山水优美、构图完整的中国画。
陶瓷与国画的完美结合要属晚清到民国时期了。当时“珠山八友”当中的许多人深受著名的“新安画派”影响,使陶瓷艺术愈加逼近国画的表现效果,从而使陶瓷艺术在原有装饰特色的基础上,开创了陶瓷与国画相互交融的喜人局面。
如果说“新安画派”使国画与陶瓷完美结合还是一个局部现象的话,如今这种影响就是全面的、无所不及的了。近年来,外地各派国画艺术家都纷纷来到景德镇体验陶瓷艺术,景德镇本土陶瓷艺术家也以擅长国画为荣。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陶瓷艺术品瓷娃看家乡看,以国画手法反映生活题材的作品随处可见。
“看来,现在陶瓷和国画已经难舍难分了啊。”乐乐感叹,“对了,我看到一些瓷器上还写有字,是不是瓷器与书法也有渊源?”乐乐眨着眼睛问。
四年级“哈,你问对了。走,我们去看看。”32第三单元浅绛彩瓷看一看瓷文化浅绛彩源于元代画家黄公望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cūn)擦,以淡赭(zhě)、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浅绛彩瓷是晚清时期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一批瓷画艺术家以传统中国画形式,用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烘烤而成的一种低温彩瓷。浅降彩瓷将中国画的“诗、书、画、印”一体在瓷画上体现出来,它使瓷画与传统中国文人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你能讲述宣纸上的国画和瓷器上的国画的区别吗?
去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寻找一下绘有国画的瓷器,写一段观赏后的感想吧。
33第二节陶瓷与书法瓷娃带着乐乐往前走,忽然他停下脚步,指着一块瓷板对乐乐说“:快看!”乐乐探头一看,只见这块瓷板上画着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他身背大葫芦,跛脚拄杖,抬头左望,行走在云烟之知识导读在陶瓷装饰艺术中,中。画的右上角用龙飞凤舞的行草题陶瓷书法装饰是重要的着一首诗,非常灵动,与画中的形象相装饰类别。陶瓷书法以互映衬,使瓷板更具艺术特色。
它清新高雅的形象出现在陶瓷艺苑里,获得人们乐乐不禁问道:“瓷器与书法有什由衷地赞赏。么渊源呢?”瓷娃爽快地说“:乐乐,你可要注意▲听了。书法作为装饰出现在陶瓷上,有民国浅绛彩诗文花鸟图茶叶罐人认为是受青铜器上的铭文影响,如在空白地方或底部写上诗句和出产年号。我觉得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青铜器铭文上字的结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慢慢趋向于整齐,装饰性较强。由此推断,陶瓷装饰也正好需要这种整体结合运用的效果。”“那陶瓷上的书法和纸上的书法有瓷娃看家乡什么区别?”乐乐的求知欲被激发了。
瓷娃说“:它们的区别可大啦,陶瓷四年级的书法装饰可以先用浅淡的墨水打草34第三单元看一看瓷文化▲道光墨彩花鸟图碗稿,然后再在瓷上书写或在坯体上雕刻,这样有助于在书写或雕刻时随意调整位置,看起来更美观,更有整体效果。一些画家在画国画泼墨时,常常按水墨的痕迹轴向来描绘出想要的形象。陶瓷的书法装饰也是这样,根据器型不同来选择适当的书体和色地,并注意在边缘的笔画上多做文章,使它们相互适应、和谐,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乐乐想了一下,又问“:书法装饰在陶瓷艺术上有什么意义呢?”瓷娃说,“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了几千年,而在装饰‘陶’和‘瓷’中,从构图和意境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平衡、点醒、连续、衬托、虚实。”乐乐点点头“:在陶瓷上书写,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书法艺术魅力,更有意义的是不会变质腐烂,能长久保存。”瓷娃笑眯眯地说:“那你要努力练书法啦。”▲光绪浅绛彩人物图瓷壶35象形印在我国古代篆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利用图案的印章,人们通常称之为“象形印”。象形印又称“肖形印”“图案印”。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最多。图画入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车骑、动物等图案,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龙、虎、雀(凤)、龟入印,这类印又被称为“四灵印”。
请你给同学们列举汉字的几种字体。
学习几个甲骨文,如鱼、鸟、火、龙等。
瓷娃看家乡四年级36第三单元第三节看一看瓷文化陶瓷与诗歌知识导读诗词与陶瓷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但它们都是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表达。于是,聪明的中国人便把诗词通过意境和情感的桥梁融入▲明万历五彩麒麟图罐(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陶瓷绘画艺术中,让两者相这天,乐乐练习完书法后,想打开电得益彰,交相辉映。视机看动画片,可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于是将瓷娃请了出来。
瓷娃嘟着嘴:“你找我肯定没好事,又有问题想要我解答吧。”乐乐说:“嗯。上次我们逛陶瓷市场时,你给我念了一首瓷板上的诗,我想,估计陶瓷与诗歌也有渊源吧。”“没错。”“快给我说说吧。”瓷娃向乐乐娓娓道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也是诗词的国度,诗词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这为陶瓷绘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题材。这种诗词与陶瓷绘画的结合,就叫作诗意画。还有一种是在陶▲粉彩“采菊东篱下”诗意瓷画瓷绘画作品上题诗,叫作题画诗。陶瓷绘(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画创作中所画的景物是生动具体的,但表37达的感情很抽象,诗词便以书法的形式出现在陶瓷绘画作品上,引发大家的联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到了晚清时期,一些“新安画派”的画家来到景德镇潜心于陶瓷艺术,在谋生的同时,自然将“新安画派”的形式、内容、风格、技法运用于瓷画艺术。他们以瓷当纸进行绘画创作,融合了诗词的文人画带入瓷上彩绘,给当时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注入一股新鲜气息。
陶瓷绘画与文学诗词的结合,既庄重又典雅,既有可视性又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引人入胜,而且与画面相宜的题词有深化主题、启迪思维的作用。
乐乐说:“你能举个例子吗?”瓷娃说:“好的,我就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的‘一树梅花一▲粉彩“一树梅花一放翁”诗意瓷画(景德镇中国放翁’诗意瓷画为例,这件作品题有陶瓷博物馆藏)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句‘一树梅花一放翁’,诗与画面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既造成了画面的奇特迷离,又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呢!”“今天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呀。”瓷娃看家乡乐乐说,“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大诗人。”四年级38第三单元新安画派看一看瓷文化明末清初,在安徽徽州一带活跃着一个绘画流派,先后有近八十人,代表人物有李流芳、程正揆、查士标等,近代后继者有黄宾虹、张翰飞等。因徽州又称新安,故后人称该画派为“新安画派”。其画多表现家乡山水风光,借景抒情,笔墨淡雅,意境空灵。
景德镇与徽州接壤,晚清、民国时期有一些深受“新安画派”影响的画家来景德镇画瓷,其中代表人物有程门、程言父子等。
﹃?
新安画派﹄
作品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位自己最喜欢的诗人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读了那么多的唐诗,试着背一首。
39第四节陶瓷与音乐一天,乐乐在看一档综艺节目,只见一张桌子上依次摆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碗和小酒杯,一个中年民间艺人拿着筷子有节奏地敲打着,碗和小酒杯发出清脆悦耳的音乐。
乐乐万万没想到,看似普通的陶瓷做的知识导读碗和杯子竟然能当乐器用。好学的乐乐脑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中产生了一个疑问:陶瓷与音乐是否也有关享受,而且可以陶冶人的系?
情操。你也许不知道,它带着这个疑问,他请来了瓷娃,并打开与陶瓷还有着很深的缘了爸爸的电脑。
分呢。“乐乐,这次你要自己寻找答案吗?”瓷娃诧异地说。
乐乐狡黠一笑,打开电脑浏览器搜索了起来。
在67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两个陶哨,保存完整,形状大小相同,全用细泥捏制而成,表面光滑,但不平整,灰黑色,形状像橄榄,两端尖面长,中径略作圆形,上下贯穿一孔,吹起来吱吱有声。这便是我国最古老乐器——埙的最早形式。可见,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使用陶制的瓷娃看家乡乐器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