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娃看家乡(三年级)

本书是景德镇珠山区陶瓷文化校本教材三年级分册,主要设计了瓷娃与乐乐这两个人物。瓷娃是一个卡通形象,它是陶瓷通又有很多神奇的宝贝;乐乐则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小学生。本册教材主要以瓷娃带着乐乐穿越时光走廊的模式展开故事,介绍明清景德镇都市盛况,帮助学生了解景德镇的辉煌历史,感受陶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坚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访一访瓷都人,了解清朝时期对景德镇陶瓷有重要影响的人;看一看瓷文化,了解景德镇的语言习俗;说一说瓷窑事,了解明朝时期景德镇的御窑;品一品瓷艺美,了解玲珑与刻花的知识;学一学瓷艺活,从瓷器成形方面对陶瓷进行介绍。

第一章
瓷娃看家乡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编委会总顾问钟志生顾问吴隽主任林卫春委员罗文军冯国平郑鹏贺林香陈彩云主编洪丹平副主编叶凌特约编审郑鹏李一平徐桃生白光华周新桂成员郑筱卿廖琼周律成方新田刘林朱任辉何慧芳敖小英徐建华万进文瓷娃说,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越来越繁荣。乐乐将信将疑,非要瓷娃带着他亲身体验一番不可。瓷娃倒也热心帮助这个好奇的小伙伴,二话不说,启动了时光机器。
来到明清时期的景德镇,乐乐看到的一切都那么新鲜:看似平常的小巷子内藏玄机,窑房、作坊以及各式与陶瓷相关的商家店铺隐身在一条条弄堂当中;普通人家的房子修得非常精巧;粗大的房梁看似与寻常的房屋结构不太协调,却能显示出房屋主人的富裕和奢华;一家家会馆遍布大街小巷,这是来景德镇做工的外乡人议事聚会的地方。
乐乐决定和瓷娃在这里探访几日,细细感受明清时期的景德镇。
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01第一节/生动的制瓷教科书01第二节/给皇帝做瓷器的工匠们03第三节/里弄里的秘密05第四节/汇聚八方客的会馆07第五节/三闾庙码头09第二单元访一访瓷都人11第一节/殷弘绪和景德镇瓷器11第二节/郎廷极和郎窑13第三节/臧应选和臧窑15第四节/年希尧和胭脂红17第五节/李希霍芬和高岭土1901第三单元第五单元解一解瓷文化21品一品瓷艺美41第一节/神秘的坯房21第一节/形神兼备的人物纹饰41第二节/坯房的结构23第二节/灵动和谐的图案纹饰43第三节/坯房的工艺布局25第三节/美妙绝伦的山水纹饰45第四节/陶车27第四节/栩栩如生的花鸟纹饰47第五节/印坯和印坯成型29第五节/吉祥如意的龙凤纹饰49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说一说瓷窑事31学一学瓷艺活51第一节/不同凡响的镇窑31第一节/手工拉出来的瓷坯51第二节/结构巧妙的窑房33第二节/模印出来的瓷坯53第三节/大显神通的烟囱35第三节/精修才有好坯55第四节/窑位有讲究37第四节/琢器成型艺不同57第五节/好窑也需众力合39第五节/富有立体感的圆雕59社会实践活动瓷娃看家乡三年级里弄探秘6102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生动的教科书瓷娃说故事第一节瓷娃带着乐乐走进一间屋子,屋里摆放着许多书籍。
制瓷乐乐疑惑地问:“这是哪儿?”“这可是督陶官唐英的房间!”乐乐吃惊地问:“是雍正皇帝派来的那个督陶官唐英吗?我听过这个名字,他的名气可大了!”这时,乐乐看到桌上摆放了一本《陶冶(yě)图知识导读说》。“唐英一定是学习了这本书,然后才成为合格的督陶官,对吗?”乐乐惊喜地说。
“哈哈哈!你说反了!”瓷娃笑道,“《陶冶图说》在很多国宝级的是唐英编写的!”陶瓷中,唐英这个名字乐乐打开《陶冶图说》,细看书中的屡屡见到。唐英是内容。可是,他才读了一句就叫起来:谁?为何他能留名青“天啊!这些文字这么难懂,我不读了。”史呢?
瓷娃对乐乐说:“别急,看不懂文字,可以看上面的画嘛!”乐乐这才注意到原来《陶冶图说》上每一道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工序除了有文字介绍还配有相应的图。乐乐于是一口气看完了图,他瞅瞅瓷娃说:“哇,有图有真相,真好!”▲《陶冶图说》瓷娃说:“雍(yōng)正皇帝经常直接干预制瓷事务,不仅多次▲唐英塑像01过问瓷器的形状、纹样,还亲自审定画样,甚至对瓷器的烧制过程也很感兴趣。就是他让督陶官唐英详尽展示制瓷的全部工序。”“天哪!唐英这下可傻眼了吧?”乐乐不禁开始担心唐英的处境。
“唐英拒绝了官场上的所有应酬,深入坯房窑场,和陶工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绘画,历时三年,终于熟悉了制瓷的各种工艺,由一个外行转变成内行。”瓷娃敬佩地说。
“唐英原来是个超级学霸呀!”乐乐肃然起敬,“看来,我应该向他学习呢!”乐乐看着唐英的画像,心里涌起景仰之情。
《陶冶图说》清乾(qián)隆皇帝降旨编写了20幅介绍景德镇制瓷工艺流程的《院本陶冶图册》,即著名的《陶冶图说》。图由孙祜(hù)、周鲲、丁观鹏三位宫廷顶级画师所绘,说明文字由唐英编写,文字书写由宫廷书法家戴临完成。
▲《陶冶图》之“圆琢洋彩”你能讲述吗?
讲一讲唐英是怎样做才熟悉了制瓷的各种工艺。
冒险岛瓷娃看家乡三年级前往景德镇御窑厂,找一找《陶冶图说》20幅图,并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文字介绍。
02给皇帝做瓷器的工匠们瓷娃说故事第二节从唐英书房出来,瓷娃和乐乐来到了坯坊。看着工匠们专心制瓷,一个新的问题闪现在乐乐脑海中,他忙问瓷娃:“督陶官是皇帝选派的,那工匠是从哪来的?不会也是皇帝海选来的吧?”瓷娃呵呵笑了:“皇帝哪有那么多工夫?我们现在看到的御窑厂的工匠是花钱请来的,这叫‘雇役制’。”知识导读乐乐听了点点头说:“花钱请人干活是天经地义的,难道最早以前不是这样吗?”瓷娃点点头,接着说:“官办作坊为了保证工匠队伍的稳定,自古就严格限制工匠改行,进行户籍给皇家做瓷器的管理。比如元代就制定了‘匠籍制度’。”工匠技艺代表了当时“‘匠籍制度’是怎样的?”乐乐问。
制瓷的最高水平,工匠们不断创新的精神,是瓷娃耐心地解释说:“元代匠籍制度最初的具我们优秀的传统。那体措施,是设置各种管理手工业作坊的机构,比如古代的工匠是不是地设立染局、绣局等。在这些机构中劳作的工匠分别位很高呢?
立有户籍,被称为‘匠户’。”第一单元寻一寻古镇风▲清雇役制03乐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问:“那这些匠户是从哪儿来的呢?”瓷娃说:“匠户通常来自民间。只有那些掌握专门工艺技术的工匠,才被立为匠户。匠户不但可以免除税赋(fù)徭役,还由政府给予一定的口粮,就连工匠的家属也有口粮,他的子孙也是匠籍。”“看来,匠户的待遇还不错呢!”乐乐听了频频点头。
瓷娃叹了口气说:“但是,匠户不能自由离开与改行。一直到清代才废除了这个制度,匠人才获得自由身份。”工匠来源元朝时,统治者将征服异族和灭宋后所获工匠均编为匠户。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籍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