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六年级/管艳,张彦林主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8ISBN978-7-202-14242-4Ⅰ.①小…Ⅱ.①管…②张…Ⅲ.①古典诗歌-中国-小学-教学参考资料②文言文-小学-教学参考资料Ⅳ.①G624.20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86963号编委(按音序排序):陈乃睿谷立平顾艳东韩晴刘娜刘晓云孙玉华田静敏田丽娜王献平杨富兴张坤书名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六年级XIAOXUESHENGJINGDIANSHIWENSONGDULIUNIANJI主编管艳张彦林策划吕伟责任编辑安贝美术编辑于艳红封面设计王超责任校对付敬华出版发行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印刷石家庄新奥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87毫米×1092毫米1/16印张6.25字数100000版次2019年8月第1版2019年8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978-7-202-14242-4定价18.00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序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永葆活力。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尤其作为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当仁不让。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古代的经典诗文。诵读诗文经典,能够启迪思想、澡雪精神。古代,哲人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凝练,思想家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体系的建立,无不在经典诗文中得以体现。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精髓都融进了精彩的诗文之中。其间还蕴含了宇宙大观和人生百态,能让我们观如画江山,品酸甜苦辣,听喜怒悲欢。我每每读诗,总会沉浸于“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惊叹于“山色有无中”的浩渺……故而常暗自慨叹:与诗为友,不亦快哉!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发了《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校本教材,意在引导小学生诵读经典,我非常赞同。人类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最快,十三岁到达顶峰,所以,小学阶段正是诵读经典的关键时期。从近期目标来看,1“不学诗,无以言”,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将为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的基础,使他们再看到春风春鸟、秋月秋蝉,也能口吐华章,笔走龙蛇。更为重要的是,此时对经典诗文的积累,是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他们可能对古人思想之精微不能完全理解,对部分句子也尚有懵懂,但这并不妨碍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精华在他日大树参天,或者几年,或者十几年,他们终将得益于儿时的付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36篇,且1-6年级有75篇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这本《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涵盖了课标推荐篇目,并以此为基础,按照学生年龄和能力进行了扩展、排列,形成了科学体系。同时,以“冲关”形式,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赋予老师因材施教的自由,这也是编者的用心之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孩子必将在一篇篇诗文“过关”中得到成长。教材在前期的试用中已然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此次校本教材的正式推出,是全体编写人员的心血凝聚,也必将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当然,也希望教材在日后的使用中能听取更多读者的反馈,不断加以修订,以期完善。是为序。2019年5月2目录目录第一关……………………………………………………………1《学记》(节选)……………………………………………………………1伯牙鼓琴…………………………………………………………………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清平乐·六盘山……………………………………………………………7菩萨蛮·黄鹤楼……………………………………………………………8忆秦娥·娄山关……………………………………………………………9古文名句五句……………………………………………………………10第二关…………………………………………………………11答谢中书书………………………………………………………………11记承天寺夜游……………………………………………………………13朝三暮四…………………………………………………………………15狐假虎威…………………………………………………………………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8古文名句五句……………………………………………………………19第三关…………………………………………………………21满江红·小住京华………………………………………………………21北冥有鱼…………………………………………………………………2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5马说……………………………………………………………………28古文名句五句……………………………………………………………30曹刿论战…………………………………………………………………321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第四关…………………………………………………………35鱼,我所欲也……………………………………………………………35富贵不能淫………………………………………………………………3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0水调歌头·游泳…………………………………………………………42七律·冬云………………………………………………………………44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45古文名句五句……………………………………………………………47第五关…………………………………………………………49小石潭记…………………………………………………………………49岳阳楼记…………………………………………………………………52桃花源记…………………………………………………………………5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60古文名句五句……………………………………………………………62五十步笑百步……………………………………………………………64祖逖北伐…………………………………………………………………66第六关…………………………………………………………69三峡……………………………………………………………………69邹忌讽齐王纳谏…………………………………………………………71出师表……………………………………………………………………75河中石兽…………………………………………………………………81古文名句五句……………………………………………………………84送东阳马生序……………………………………………………………86六年级经典诗文诵读过程化评价表………………………………………………912第一关《学记》①(节选)《礼记》第一关虽有嘉肴②,弗食不知其旨③也;虽有至道④,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⑤”,其此之谓乎!【注释】①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概括。《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礼记》又称《小戴记》,《礼记》四十九篇主要出于孔门弟子。②嘉肴:嘉,美好。肴,熟食。嘉肴,指好菜。③旨:味美。④至道:封建社会最高的政治道德规范和思想境界。简义是深远的道理。1⑤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译文】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深远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奥秘。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己教学质量不高。知道不足,这样之后就能更好地反省自己;懂得不多,便能鞭策自己去努力进修。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篇说:“教与学一方面有区别,另一方面又有联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伯牙鼓琴①《吕氏春秋·本味》第一关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shāng)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莆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相传是战国前期的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注释】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鼓,弹。②志:心志,情志。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④善哉:好啊。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3⑥少选:一会儿,不久。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锺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锺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锺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4白雪歌送武判官①归京〔唐〕岑参(cénshēn)第一关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②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hàn)海③阑干④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⑤,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⑥,风掣(chè)⑦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河南省新野县),迁居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5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注释】①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②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空。③瀚海:沙漠。④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⑤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请。⑥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⑦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6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第一关天高云淡,望断①南飞雁。不到长城②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③西风。今日长缨④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⑤?【注释】①望断:久久地望着,直到看不见。望尽。②长城:红军此时前赴的目的地陕北,北临长城。③漫卷:任意吹卷。④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⑤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的龙。指国民党反动派。作者自注:“苍龙,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而不是日。”【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猎猎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7菩萨蛮①·黄鹤楼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毛泽东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lèi)滔滔,心潮逐浪高!【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名。②九派:九条支流。相传古时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汇入长江。③一线:指京汉和粤汉铁路,即今天的京广铁路。④酹:祭奠习俗,浇酒于地。出自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樽还酹江月”。【译文】多少大河流贯中国,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我的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8忆秦娥·娄山关①毛泽东第一关西风烈,长空②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③,喇叭声咽④(yè)。雄关漫道⑤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释】①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诗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②长空:辽阔的天空。③碎:形容马蹄声清脆错落。④咽:形容声音低沉断续。⑤漫道:空说,枉说。【译文】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坚固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整旗鼓向前。重整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9古文名句五句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译文】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译文】道德高尚的人,是没有丢失他们的先天本真之心的人。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上》【译文】爱护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总是尊敬他。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译文】人民大众最重要,国家政权次之,国君为轻。5.一日暴(pù)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译文】(即使天下有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10第二关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第二关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①,猿鸟乱②鸣;夕日欲颓③,沉鳞④竞跃。实⑤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⑥以来,未复有能与⑦(yù)其奇者。【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陶弘景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相当有影响的一个人物,思想家、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注释】①歇:消散,指雾散去。②乱:此起彼伏。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④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⑤实:确实,的确。⑥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⑦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11【译文】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12记承天寺①夜游〔宋〕苏轼第二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②,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⑤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⑥如吾两人者耳。【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州市)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注释】①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南。②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③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④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⑤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大概是”。⑥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当时被贬13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人”。【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4朝三暮四《列子·黄帝》第二关宋有狙①(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俄而④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⑤(kuáng)之曰:“与若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⑦(xù),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作者简介】列子(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年),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前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注释】①狙:猴子。②得:懂得。③口:口粮。④俄而:一会儿,不久。15⑤诳:欺骗,瞒哄。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⑥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⑦芧:橡栗,一种粮食。【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老人的心思。老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栗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猴子们:“(我)给你们橡栗,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栗,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16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第二关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zhǎ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②,故遂③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①长:同“掌”,掌管。②然:对的,正确的。③遂:于是,就。【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①与人佣耕②,辍③耕之垄④(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⑤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⑥安知鸿鹄⑦之志哉!”【注释】①尝:曾经。②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被雇佣劳动。③辍:停止。④垄:田埂。⑤苟:倘若,如果。⑥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⑦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译文】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18古文名句五句1.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第二关其善。《礼记·曲礼上》【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2.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上》【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3.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礼记·王制》【译文】凡是选用人才,须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后,才分派工作,胜任工作后才铨定爵位,然后给予相应的俸禄。4.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礼记·文王世子》【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19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5.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礼记·中庸》【译文】君子身处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20第三关满江红①小住京华第三关〔清〕秋瑾小住京华②,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④!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⑤。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⑥(mǎng)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年)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21【注释】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①满江红:词牌名。②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③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④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很,甚。未屑,不屑、轻视。⑤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莽:广大。⑥青衫湿:失意伤心。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⑦【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22北冥有鱼《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三关北冥有鱼,其名曰鲲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②千里也;怒③而飞,其翼若垂天④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mínɡ)。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⑤三千里,抟⑥(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⑦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⑧(yé)?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23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注释】①鲲:大鱼名。②几: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极为接近”。③怒: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④垂天:天边。垂,通“陲”,边际。⑤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⑥抟:盘旋上升。⑦息:气息,指风。⑧邪:通“耶”,疑问词。【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当海水激荡、飓风刮起的时候,就要迁往南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野马般的气雾,飞扬的浮生,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由于它无限高远的缘故呢?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第三关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sǎ)江郊,高者挂罥①(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②(à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③(chè)!安得④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⑤(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⑥(wù)见⑦(xiàn)此屋,吾庐⑧独破受冻死亦足!25【作者简介】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注释】①挂罥:挂着,挂住,缠绕。罥,挂结。②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③何由彻: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彻,彻晓,到天亮的意思。④安得:如何能得到。⑤大庇: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蔽,掩护。⑥突兀: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⑦见:通“现”。出现。⑧庐:房子。【译文】八月里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飞过江去落遍了郊野。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这样狠心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不能喝止,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一样,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眠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到下雨时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房顶雨漏像麻线一样密集不断。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26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就让天下受寒的人们住进,人人喜欢。任凭风吹雨打也不惊恐,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第三关27马说级年六读诵文诗典经生学小〔唐〕韩愈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②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③(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④(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⑤不能尽其材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⑦(yé)?其真不知马也。28【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第三关【注释】①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②奴隶人: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③石:古代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④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⑤食之:食,通“饲”,喂。⑥材:本能,指千里马的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