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法杰7鄂东族老刘克龙高其才刘舟祺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北京声明1.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如有缺页、倒装问题,由出版社负责退换。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鄂东族老刘克龙/高其才,刘舟祺著.—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3ISBN978-7-5620-7367-3Ⅰ①鄂…Ⅱ.①高…②刘…Ⅲ.①刘克龙-传记Ⅳ.①K825.4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34838号---------------------------------------------------------------------------------------------------出版者地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北京100088信箱8034分箱邮编100088邮寄地址网电址话http://www.cuplpress.com(网络实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010-58908586(编辑部)58908334(邮购部)zhengfadch@126.com固安华明印业有限公司880mm×1230mm9.25225千字2017年3月第1版2017年3月第1次印刷39.00元1/32编辑邮箱承开印字版印定印本张数次次价檶檶殞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殞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殞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文科专项W04-文化传承研究专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村规民约研究”成果檶檶殞目录目录……………………………………………1刘克龙印象…………………………………………………1刘克龙自述…………………………………………………4一、刘仁八乡情……………………………………………7二、求索人生………………………………………………11(一)童年时光…………………………………………11(二)勤奋劳作…………………………………………14(三)立业成家…………………………………………15(四)发奋自学…………………………………………20(五)佛寺体悟…………………………………………23(六)晚年办企…………………………………………26三、遵行乡规………………………………………………30(一)独特婚规…………………………………………30(二)分家遵俗…………………………………………42(三)孝道赡养…………………………………………48(四)表孝丧仪…………………………………………51(五)重情互助…………………………………………67“乡土法杰”缘起·1·鄂东族老刘克龙(六)买卖惯例…………………………………………80(七)信任揽活…………………………………………99(八)合理赔偿………………………………………121……………………………………………132(一)倡兴宗族………………………………………132(二)垒坟顾问………………………………………138(三)担任族长………………………………………172(四)修建祠堂………………………………………178(五)组织修谱………………………………………198(六)热心族务………………………………………204五、热心解纷……………………………………………213(一)调解赡养纠纷……………………………………213(二)解决邻里矛盾……………………………………220(三)协处伤害案件……………………………………225(四)平息邹刘之争……………………………………232(五)处置埋坟冲突……………………………………240六、众人观刘……………………………………………249(一)克龙述己………………………………………249(二)儿辈说父………………………………………261(三)乡邻看龙………………………………………268附录:湖北大冶刘仁八行……………………………273后记……………………………………………………284四、复兴宗族·2·“乡土法杰”缘起“乡土法杰”缘起这套“乡土法杰”系列的编撰是在不经意间开始的。2011年7月8日上午,我在法律出版社朱君的办公室向朱君、董飞介绍我主编的《当代中国婚姻家庭习惯法》时,向她们推荐了几种由何心主要根据访问她爷爷何培金而写成的文章。并且我脱口而出有时间应该跟何培金好好待一个月,全面了解他,这是一位有故事的长者,这是一位值得写的人。朱君听后马上说:“以后你去时,也带我们一起去,权当旅游。”她说她老家是在湖南,但现在极少回去,对湖南她还是有感情的,也极想更多了解。我非常高兴,当即满口答应。虽然八月时由于时间安排问题,她们未能成行,但这次聊天直接促成了本系列的发动。回学校后,我的脑中一直浮现这一偶然起意。我越考虑越觉得可以努力弄一“乡土法杰”之类的系列,十来万字一本,一人一本。这些民间的乡规村法熟习者、纠纷解决者,在十里八村富有地位,极有权威,对地方习惯法了解颇多,于乡村秩序极有价值。我的书架上有外国的著名法官如卡多佐等的传记,有中国优秀法官如宋鱼水的介绍集子,有中国著名律师如张思之的自传体文集,但是没有民间社会秩序维持人的传记,也缺乏乡村解纷者的自传,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由此我萌发了进行这一工作的想法,并越考虑越有信心。·1·鄂东族老刘克龙年7月12日下午,法律硕士生王凯来找我在他的开题报告上签字时,提到了他的外公王玉龙,我很感兴趣。我简单了解了一下后觉得这也是个“乡土法杰”的合适人选。同时,我又想到广西金秀下古陈的盘振武,于是“乡土法杰”首辑的三本基本确定。当时我也初步考虑了四川等地的几个其他人选,因为工作量等因素暂没列入。2011年7月16日我专门去湖南临湘何家冲访问了何培金;7月22日在王凯陪同下专程去浙江东阳岭腰村访问了王玉龙;8月6日在何心的陪同下又访问了何培金;8月8日去广西金秀下古陈访问了盘振武。我与何、王两位老人进行了初次接触,进行了初步的访问,了解了有关情况;与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谈,搜集了不少相关材料。这三位被调查人都非常支持这一工作,给予了大力的配合。此后,这三本书的访谈、撰著便正式开始。我逐渐思考形成了这一系列的基本宗旨和写作要求;我和合作者进行了基本分工,王凯按照要求进一步访问王玉龙,何心按照提纲进一步访问何培金,他们继续进行田野访谈和资料搜集,逐渐形成了各集雏形。之后,我分别与王凯、何心就进一步调查、修改进行了多次讨论,就初稿提出了我的意见。2012年暑假,我集中时间进行盘振武集的写作工作,基本完成了初稿。关于本系列的名称,我当初拟定为“乡土法人”,但是“法人”两字容易引起误解,可能使人联想到民事方面的企业什么的;其实我是颇为倾心这一名称的。用“乡土法律人”也不妥,这是因为他们并非为国家法律工作者。我还想到“乡土法老”,似乎太过老气横秋;也考虑“乡土法者”,又感觉有点文绉绉,不合本意。后来我定为“乡土法杰”,这比较能够表达本系列的基本追求。我认为中国社会至今仍为乡土社会,不仅农村地区,即使城市也在社会结构、社会规范方面体现着明显的乡土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