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书名:新课标小学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作者:罗树庚,聂青青出版社:宁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ISBN:9787552614428前言2001年,我们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明确要求中小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2011年,教育部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推荐背诵的古诗文改为136篇(段),其中小学段(1~6年级)有75篇。为了配合新出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帮助小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语言,掌握古诗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适当地扩大一点阅读积累量,我们特编写了这本《新课标小学生必读必背古诗文》,献给全国广大的小学生朋友们。中华优秀古诗文浩如烟海,灿若繁星。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捧起它,你能领略到温柔旖旎的江南水乡,广袤野性的塞北大漠;你会惊奇于东岳岱宗的巍峨壮丽,西域边陲的长河落日;你还可以感受到边塞叱咤的金戈铁马,聆听到寒山古寺的悠悠钟声。我们希望通过读、背古诗文,在小朋友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使你们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读、背一些优秀古诗文,不仅能够丰富文化积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鉴赏能力,而且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用优秀的古诗文滋养心灵、润泽童年对小学生来说是一辈子都有益的;用优秀的古诗文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也是十分有意义的。编辑这本《新课标小学生必读必背古诗文》时,我们参考了市面上大量的类似书籍,借鉴了许多古诗文读本的优点。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突出亮点:新 我们根据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优秀古诗文推荐篇目进行编写,是最新版的。它可以陪伴同学们的小学六年学习时光。这本书特别新颖,诗文后面我们安排了阅读链接。这些阅读链接的诗文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或者链接同类诗文,或者链接同一作者的其他诗文。特 市面上供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读本很多,但很少对这些古诗文进行归类编排。我们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将古诗文进行分类,这样编排对同学们来说有利于归类存储知识,有利于对比着读、背,同学们从中也能学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好 这本书特别好的地方就是以诗解诗,以文解文。我们尽量用优美的现代诗文去诠释古诗文。让古诗文的译文优美如诗,给同学们美的熏陶,享受读、背的快乐。全 这本书除了将小学生必背的75首(篇)古诗文全部囊括其中外,还根据我们长期教学的体会,将领着孩子们读、背的优秀古诗文进行精心遴选,编写在这本书里。而且我们还遴选了一部分经典国学诵读篇目。同学们既可以读、背这些节、句,又可以顺着我们的导引去阅读整篇或整本的古诗文集。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为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家长辅导子女学习古诗文,以及教师教学古诗文提供一定的帮助。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望广大师生、家长批评指正。罗树庚2013年10月上卷 语文新课标要求必背古诗文75篇第一单元 咏物篇咏yǒnɡ鹅é骆luò宾bīn王wánɡ诗文鹅é,鹅é,鹅é,曲qū项xiànɡ向xiànɡ天tiān歌ɡē。白bái毛máo浮fú绿lǜ水shuǐ,红hónɡ掌zhǎnɡ拨bō清qīnɡ波bō。注释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动,拨开。译诗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对着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作者介绍骆宾王(约638~约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小时候就能写诗,少年时代就小有名气。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名师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鹅的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先用三声“鹅,鹅,鹅”让人真切地听到由远至近鹅的欢叫,然后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阅读链接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这首诗写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秋,因上书议论政事,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捕入狱。其罪因,一说是上疏论事触忤了武则天,一说是“坐赃”。两种说法,后者无甚根据,前者也较为偏颇。从《在狱咏蝉》尾联看来,是受他人诬陷。《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风fēnɡ李lǐ峤qiáo诗文解jiě落luò三sān秋qiū叶yè,能nénɡ开kāi二èr月yuè花huā。过ɡuò江jiānɡ千qiān尺chǐ浪lànɡ,入rù竹zhú万wàn竿ɡān斜xié。注释解:能够。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过:经过。斜:倾斜。译诗能吹树叶落,能吹百花开。能让江面掀起巨浪,能让万竿翠竹倾斜。作者介绍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赵县)人。唐朝诗人。他在少年时代就很有才华,和杜审言(杜甫的祖父)、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敬仰。名师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咏物诗,别致精巧,表现了风的性格特点。全诗没有出现一个“风”字,但却通过风所到之处对事物所起的作用,表现出风的存在。读完这首诗,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前两句用“落”、“开”写出了风的轻柔;后两句用“千尺浪”、“万竿斜”体现了风的狂疾。风本无形,这样的描写让千姿百态的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阅读链接唐太宗的第四子李泰,封为魏王。他作了一首咏风的诗,并请陪同的大臣们和咏。虞世南的《咏风》就是其中的一首应制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咏yǒnɡ柳liǔ贺hè知zhī章zhānɡ诗文碧bì玉yù妆zhuānɡ成chénɡ一yī树shù高ɡāo,万wàn条tiáo垂chuí下xià绿lǜ丝sī绦tāo。不bù知zhī细xì叶yè谁shéi裁cái出chū,二èr月yuè春chūn风fēnɡ似sì剪jiǎn刀dāo。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