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书名:莎士比亚作者:《图解天下名人丛书》编委会出版社: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9-06ISBN:978-7-5100-0694-4前言威廉·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peare;公元1564~1616年)于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史特拉福镇。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他被人们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莎士比亚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三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童年时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可以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在他18岁时与一个26岁的女子结婚。他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几年后莎士比亚来到伦敦,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关于莎士比亚开始创作的具体时间依旧是一个谜,但是同一时期演出的线索和记录显示到1592年伦敦舞台已经表演了他的几部剧作。那时他在伦敦已很有知名度。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写了《尤利乌斯·凯撒》、《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等杰作。传记作家认为他的文学生涯可能开始于1580年代中期到格林评论之前的某个时候。1594年开始,莎士比亚的戏剧只在宫内大臣剧团演出。这是一家由剧作家组建的剧团,莎士比亚也是股东之一,后来成为伦敦最主要的剧团。1603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逝世后,新国王詹姆士一世授予剧团皇家标志,并改名为国王剧团。1599年,剧团的一个合伙人在泰晤士河南岸建造了他们自己的剧院——环球剧场。1608年,黑衣修士剧院也被他们接管。莎士比亚的财产购买和投资记录表明剧团使他变得富有。1597年,他买入了爱汶河畔史特拉福的第二大房子;1605年,他在史特拉福投资获取了教区什一税的收缴业务。1594年开始,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以四开本出版。到1598年,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卖点并开始出现在扉页上。1606年到1607年以后,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较少;1613年之后没有新的作品问世。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居住在史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史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52岁生日时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他死前留有遗嘱。莎士比亚在1590~1612的二十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38部),还写有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他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另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爱汶河畔走出的演员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莎士比亚出生于爱汶河畔英格兰有许多市镇叫做史特拉福,其中坐落于爱汶河两岸的那个小城最是地灵人杰,傲视群伦。“史特拉福的约翰”曾任坎特伯里天主教,而休·柯罗普登更曾官拜首都伦敦的市长。1932年重建的莎士比亚剧院,坐落于爱汶河畔的史特拉福16世纪中叶,这些特殊的光荣虽然已是昨日黄花,但跨坐在爱汶河上、由休·柯罗普登斥巨资所修筑的石桥,与伦敦之间终年交通不断,使得史特拉福成为一个繁荣的市集及华维克郡的大城之一。出生于近郊村庄中的青年们若是无意于做农夫,就会移居于城内,学习某种行业,然后定居下来。在向往史特拉福的华维克青年之中,有一个名唤约翰·莎士比亚的青年,他住在城北四里外一个叫做史尼特菲尔德的小村落里。约翰的父兄俱为佃农,可是约翰却不想步他们的后尘,于是,他背井离乡来到史特拉福。约翰·莎士比亚选择了制造手套这一行。当时人人都要戴手套,而本地的制造业者又受到“国会法案”的保护,所以制造手套在当时是一门很有赚头的行业,也是史特拉福城势力最庞大的行业之一。手套业者们在铺砌整齐的市场广场的大钟下,选择了最有利的位置,搭起了摊棚,直到一百年后,才被绸缎商人所取代。约翰·莎士比亚经营的是细致的白皮,它是制造高级手套的原料。不过,他在业余时间也同旁人一样经营销售其他的商品,从木材到羊毛,应有尽有。史特拉福没有城墙,它的街道非常挺直而宽阔,然而在精神上却仍旧是个禁锢、褊狭的中世纪小城镇。像英格兰的其他市镇一样,史城是根据前人传下来的一套严格方法来治理的。市镇当局竭尽全力保护当地实业,不容外人介入,所有的行业都被严格地控制和督导,居民们需谨遵法规以维持治安。史城的居民若是不给自己的狗儿戴上口罩或让鸭子乱跑,玩牌或玩“任何不法的游戏”,夏季里孩子到了晚上8点尚未返家,没有清扫水沟,或是从城里的碎石坑里“借”些碎石自用,那就等着罚款吧!要带外乡人回家需取得官方特许,如果出于同情让个大肚子的“陌生女人”在家里住着,罚金就会更重。法规是如此繁多,要想一点也不犯错简直不可能,所以,史城还没哪个居民德行如此高尚、出众,从来没被处以罚金的。税收的最佳来源是法律禁止市民“私倒垃圾”,市民必须使用四五处指定的垃圾场。史城居民最常犯的过错是“在寝室门口堆置垃圾”,几乎每联保的十家皆因此而受罚。约翰·莎士比亚首次上纪录,被罚款12便士,就是因和两位备受尊敬的邻人在自家附近堆置废物而导致的结果。在食品方面,史城也有一套严格的中世纪式的方法,管制着价格和品质。每年有两名“酒官”负责督管面包师傅、屠夫、旅馆业者严守价格规定;不让酿酒业者在酿制过程中添加“蛇麻子或其他骗人的玩意儿”;也不许零售啤酒的妇女以未密封的酒待客。1556年9月,约翰·莎士比亚曾出任酒官。次年,约翰进入史城的治理机构——议会,在古老而漂亮的市政大楼里开会,穿的是特别的袍子。要是忘记穿袍子,那得罚12便士。莎氏诞生地史特拉福的秋天景色1558年,约翰又成为这个自治市的警官之一。这个职位可要身强力壮、意志坚决的人才能胜任。他当了警官不到两个月,玛丽女王就去世了。玛丽在位时,英格兰奉行天主教,新教徒一律被视为叛党。伊丽莎白女王继位,英格兰又改奉新教,不少天主教徒并不服膺新女王,因而使得警官这个职业更忙碌了。1559年,约翰·莎士比亚又重获任命为小警官,并对该城法律未有明文规定的过错加以判定、处罚。约翰的表现一定很出色,因为在1561年他与约翰·泰勒同被任命为市政官,负责监管当地的税收。此时这个职位也让他忙得不可开交。由于宗教的改换,他必须负责让城里的神坛全部撤除,神像拆去,旧的宗教画也全用白石灰粉刷掉。譬如,他曾花2先令请人捣毁市政厅教堂中的所有神像。市政官负责监管税收,并向议会做完整的报告。开销的项目繁多,数额又大,因此两年任期下来,约翰还倒贴了4镑。不少人以为约翰·莎士比亚目不识丁,甚至连自家姓名都写不下来。因为市政官的记录里并无他的笔迹,全是由市政书记所抄录;遇到需要签名的文件时,他有时画个十字画押,有时画个他用在手套行业里的细巧的针画。但约翰有个好友却有信件证明约翰是能写的。两年任满之后,另有新官接任,约翰却再被留任一年,为新市政官草拟报告,这在史城并不寻常。由此看来,约翰·莎士比亚一定有过人的才赋,担当市政官的职责游刃有余。这时,约翰成家了,他的婚姻同他一帆风顺的生意和市政生涯一般,很令亲友们感到满意。他的妻子姓阿登,是华维克郡最古老的家族之一。老罗勃特·阿登没有儿子只有女儿,而玛丽则是他“最偏爱的女儿”,是执行他遗嘱的两个人之一。玛丽下嫁莎家时,带来的妆奁里不仅有大笔现款,还有韦木科特的大片农地。约翰的父亲是阿登家的佃农,这片土地对约翰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未来的岳丈去世那一年,约翰在史城买了两栋房子,一栋在城西的绿岭街,另一栋在汉里街。他在汉里街已住了四年,可能买的正是他一直租住的房子,而他也可能就在这里娶的媳妇,至于孩子们无疑也是在这儿出生的。莎家第一个孩子出生于1558年,约翰便是在这一年被任命为警官的。孩子取名琼,可惜出生后不久就死了。四年之后,又生了一名女婴,取名玛格丽特,她也于次年殇亡。埋了玛格丽特,同年4月,玛丽生了第三个孩子,这回总算得了个儿子。快乐的父母为他取名威廉。史城的人们并不晓得威廉·莎士比亚有朝一日要成为整个世界瞩目的人物,因而他的确切生日竟无可查考,只有在教堂的记录上载有他受洗的日子是1564年4月26日。莎氏诞生的房间从传统上和一厢情愿的情感上,人们喜欢认为莎士比亚是诞生于4月23日,这也是他五十二年以后的殁日,更是“圣乔治节”。圣乔治是英格兰的守护神,而莎士比亚则是文学的守护者,这样的希望又有何妨呢!小威廉由于是市政官员的长子,因此必定穿了白色的衣服,在河边漂亮的“圣三一”教堂里,体面而隆重地接受了约翰·伯列奇格多牧师的施洗、命名,正式成为英国教会的教徒。此时在英国各地,宗教与政治都紧密相连,毫不可分。英格兰境内的人既效忠于女王,也必诚信于教会。史城居民到了星期天,若不带着一家老小和仆从上教堂,那就只有破财消灾了!教堂的讲坛是政府宣传的极佳所在,教士们所做的特别祷告和讲道可以防止人们胡思乱想。威廉出世后三个月,史城发生大瘟疫,半年之内有三百五十余人丧命。约翰和玛丽也为自己的爱子担心不已。威廉诞生的同年,市议会剔除了一名人员,由约翰补进成为市府参事。现在约翰穿的是面上覆着毛皮的黑袍,星期天在教堂里坐在讲坛近旁的特别座上。圣诞节期间,他可以在汉里街的居所前悬挂一盏特别的灯笼。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成为人人艳羡的社会显要——约翰·莎士比亚先生。圣三一教堂——莎氏在此受洗史城获得伊丽莎白的弟弟——爱德华国王的特许,拥有自治的政府。两年后,老莎士比亚获得提名,角逐“高级州官副手”。这是该城的最高政治首长,与所谓的市长职位相当,第一次提名时约翰落选了;第二年他再获提名,终于当选。1568年10月1日,约翰宣誓就职。如今,他的皮袍又成了绛红色,到议会厅主持开会,还有专人护送。上圣三一教堂做礼拜,他的座位在教堂中部北边的前排,玛丽与首要参事在他两边,次级参事与妻眷则在他的后排。身为市长的约翰·莎士比亚,同时也是治安法官,并在“记录法庭”中任法官,主持庭务。根据“纹章部”的训示手册,他已经有资格要求有自己的纹徽,从此成为缙绅之流了。小威廉·莎士比亚现在已经4岁,有个2岁的弟弟吉伯特做伴。他住在汉里街,家里的屋子是坚实的橡木所建,有着斜斜的屋顶,阁楼尖耸着山形墙。这栋房子位处史城最北端,但是走出汉里街前往闹区却不需多久时间。就在这闹市里有个抽水机,城里的主妇们在此洗涤衣物,然后就近便在“十字市集”上晾晒开来。“十字市集”的东边有通往牛津和伦敦的“桥街”,史城重要商铺皆沿此街开设,有铁匠铺、酒馆、鞋铺、面包店以及该城最好的四家旅馆等。“桥街”过后有柯罗普登爵士修建的大石桥。那时节,爱汶河是“夏天里的河,冬季里的小海”,桥栏甚矮,连幼儿都可凭栏而望。沿着河岸,在史城和石桥之间是“柯罗斯靶场”,居民们便在此练习射术。这时英国已有军火工业,而人们依然习射,以备随时为女王效命。更重要的是,政府希望借此把人们的思想自“不法”的游戏如打保龄球和玩牌之上引开。再后面是“柯罗夫河岸”,是史城畜牧鸭、牛、羊的公共草地。史城里生活上过得去的人家皆有私人谷仓和花园。城里产苹果和梅子,植有榆树千株,梣树几十株,夏天史城一片青茂浓郁。环城有农地,在天地交际处有林地,称“阿登森林”。史城有一所免费的文法学校,由当地的税收支付费用。孩子们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便要在此上学。读、写由教区里的牧师负责,针线活儿则由“牧师娘”来教导。读书的帖子是一方木板,上头牢黏着写满字母的纸张,再覆上一层薄而透明的角板,以防肮脏的小手乱抓。等字母都会了,孩子们便开始读《ABC与教义小问答》,同时学字母和教义。这本书在英格兰八个月之内可以卖出一万本。莎士比亚便以这种方式学写字母。其时有一种新的“意大利式书法”(与今日的大不相同)在法庭上和城里大行其道;而中世纪另外的书写方式叫做“秘书式书法”,仍然在乡间使用。莎士比亚遗下唯一的笔迹只有极少的签名,它们是以旧式的“秘书式书法”所书写,也许是他后来虽然去了伦敦却也并未费心改变书法吧。文法学校教室一隅史城文法学校里的课程与英格兰其他文法学校的一样,严肃、枯燥,所教是否适用于孩子们的将来所需并不重要。中世纪,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有学问的教士,好担任教堂里的职务,因此,文艺复兴时英格兰的童子们学的净是拉丁文。莎士比亚入学十年后,伦敦有位教师呼吁在课堂上应教授英文,这个建议太“激进”了,竟没有人注意它。莎士比亚和早他两世纪的杰弗瑞·乔塞(1340~1400,英国诗人)所受的教育有显著的差异。乔塞用的书名为《多纳特》,十分简单,而莎士比亚所读的却是经审订的拉丁文文法,由圣保罗教堂附属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威廉·李立所写。一百个孩童里也不见得会有一个在日后的事业上用到拉丁文。因而,对于拉丁文的引用,可以说是“一种不自然的静止”,等到孩子们开始品尝旧时作者赏心悦目的文笔时,那强烈的学习火花却因文法的重负而熄灭,因此对于老师和孩子们都是“冷肃不适”的经验。班·江生莎士比亚或许没有班·江生(1573?~1637,英国戏剧家,于1619~1637荣膺桂冠诗人)和克利斯多夫·马罗幸运,能够获得良师的启发,在心中燃起对拉丁作家的喜爱。莎士比亚终生都宁可借英译本来读拉丁作品。莎士比亚在学校里最喜欢的作家是罗马诗人奥维德(公元前43年?~公元17年)。莎士比亚所晓得的神话几乎全来自奥维德的作品,不过他似乎对奥维德神话的第一二册更熟悉,但也必须借助英译。除了读、写拉丁文外,还有背诵。另外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说话技巧,训练他们控制说话的声音。有许多老师还让学童们演浦劳塔斯(公元前254?~公元前184,罗马戏剧家)和德伦西(公元前185~公元前159,罗马戏剧家)的剧本,让他们亲身体验如何把握话中的字眼。有些老师十分注意“音乐般的谈吐”,他们使用一套如标点似的符号,以表示声音的疾徐高低、何处换气、何处可以完全地舒气等。像这样的背诵和说话训练,对于将来成为职业演员的莎士比亚倒是很有用的。除开拉丁文,史城的文法学校什么也没教给莎士比亚,没有历史、地理,没有近代语言,更没有自然科学。莎士比亚后来所积累的知识都是在伦敦所学,譬如法文。从七岁开始,不论夏天、冬天,从周一到周六,莎士比亚天天都得上学。他沿着汉里街走,到了“十字市集”转弯,再走过两条长街,最后来到市政厅。他的教室在楼上,就在“议会室”的顶端。同一口钟每天清晨都敲唤威廉上学,每个月则有一次召唤他父亲去参加楼下的议会。到威廉15岁止,先后有三个老师教过他,全是大学毕业生,都拥有牛津大学的学位。史城给老师的薪资十分优厚,一年20镑,比华维克那样的大城多一倍。史城的孩子念完文法学校课程后,已经被塞了满脑子的拉丁文法条文。他大概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笔记本,在上头搜集很多拉丁作者的佳言隽语。他学会了做笔记,晓得怎样才能干净利落地用笔刀将鹅羽削去,再用舌头去濡软笔尖。他还晓得写字时要坐直了才不会把眼睛搞坏,同时他也学会了忍受长时间的辛苦工作。美丽的爱汶河畔,已与莎氏之名永垂不朽英国的孩童一般在学校里待的时间很长,早上7点至下午5点,中午只有两个钟头回去吃饭。夏天来时会有所不同,那就是上课的时间再加长,因为有日光的时间更长了。夏季里宵禁在晚上入夜便开始,一个教养良好的小史城人真是没什么时间可以戏耍。上学时每个小学生都得带着书本、书包、笔、墨,冬天还得带蜡烛。动身前,脸要洗净,头发要梳得整齐,并且不得在途中游荡。史特拉福以各种市集闻名。5月和9月里,方圆数里内华维克郡的人们都拥到“市集街”的特别摊棚上购物。有人潮的地方一定就有卖艺的,因此小威廉·莎士比亚有许多机会可以在史城看到艺人们的公开表演。史城也有定期的舞台表演。第一个巡回的戏班子便在莎士比亚父亲任市长那年来到城里演出,受到约翰官方的接待。以后每年总会有那么一个大戏班子一路演到史城来。“国会法案”严格规定,演出的班团皆需领有执照。在伊丽莎白时代人们的眼光里,如果四处走动而身上没有相应的证明文件,真是再罪恶不过了。为了不被人视为流氓无赖,每个戏班子都有后台,小些的有当地名流撑腰,大的就由宫中达官贵人如雷斯特伯爵、华维克伯爵等人赞助。戏班子来到史城后,他们首先去见市长,出示证件,取得演出执照。第一场在市政厅,在市长与议会诸公面前表演。由于是免费,争睹的民众常将厅门上的铁条都给挤坏了。威廉因是一市之长的儿子,他不愁没有好位子可以看戏。市政厅的主室是个极佳的演戏所在,它的形状长而窄,演员们在大厅南端的台上演出,同时利用右角上较小的房间换戏装,等候上台的暗示。那时巡回剧团规模都不大,每个演员常是身兼数角。一个有六个团员的戏班演需要二十多个角色的戏目是家常便饭。因为长时间演练的关系,演员们对于赶着上、下场和演出不同角色早已驾轻就熟。演出的戏不外是“道德剧”和“神迹剧”两种。道德剧里有娱人的表演,也富含道德的教训。神迹剧的题材可能取自《圣经》,如《最贞德神圣的苏珊娜》;也可能取自古典文学,如将梅纳雷阿斯(希腊神话中的斯巴达王,为海伦之夫)等人物介绍给英国观众。演员们在史城越来越受欢迎。不久,一年就有两个戏班前来演出了。莎士比亚十二三岁时,华维克伯爵和乌斯特伯爵两人的班属都来史城演出过,甚至雷斯特伯爵旗下的一些极为出色的演员也来过史城。十八岁成亲雷斯特伯爵剧团的班主是一个名叫詹姆士·柏璧基的演员,他的戏班子是第一个领用官方执照的戏班。柏璧基深切体会到逐城流动演出的辛苦——人员既少,道具和戏服又需不断地包装、拆卸。到戏院里看戏的人集中在伦敦,倘若能在此建立永久基地,当为最上算之举,可以获利不菲。因此莎士比亚12岁时,柏璧基便在伦敦建立了第一座剧院。这时莎家已经成为大家庭了。威廉有个10岁的弟弟吉伯特,7岁的妹妹琼,再就是5岁的安,最小的是理查,2岁。威廉11岁时,爸爸开始扩充在汉里街的财产。莎家在汉里街所住的房子是三幢并排着的东边那幢。1575年10月,约翰以40镑的价格将邻接着的两栋由艾德蒙和艾玛·霍尔两人手中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