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时栋年谱

这是一本用编年体的写作手法,对晚清时期甬上月湖书生徐时栋的生平事迹、一生著述,以及主要的藏书活动进行考订并重新编次的年谱。全书由两个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时间轴为主线,将其生前的主要活动分为四个时期;第二部分以附录的形式对其一生的著述和藏书活动进行汇总介绍。全书脉络清晰,史实新颖,论述比较全面,对研究徐时栋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是研究乡帮文献的重要成果。

第一章
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历史名人研究龚烈沸著
宁波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徐时栋年谱/龚烈沸著.—宁波:宁波出版社,2016.8ISBN978-7-5526-2562-2Ⅰ.①徐…Ⅱ.①龚…Ⅲ.①徐时栋(1814—1873)-年谱Ⅳ.①K825.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68834号(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本书所用图片均受版权保护,任何个人或单位以任何方式使用,都须与本社联系。
未经本社、著者与相关图书收藏单位同意而使用,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徐时栋年谱著者:龚烈沸封底篆刻:施晓峰责任编辑:沈建国霍佳梅责任校对:王丹封面设计:唐雪冬内文排版:李朔出版发行:宁波出版社地址邮编:宁波市甬江大道1号宁波书城8号楼6楼315040印刷:宁波白云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10毫米×1000毫米1/16印张:22.75插页8字数:412千版次:2016年8月第1版印次:2016年8月第1次印刷标准书号:ISBN978-7-5526-2562-2定价:46.00元徐时栋57岁画像(清徐条绘,原载《烟屿楼文集》卷首)徐时栋57岁小像(天一阁藏徐时栋辑《舒文靖公类稿附录》扉页。弟子孙德祖题识)今人林绍灵绘徐时栋画像(2015年1月8日)徐时栋先世宅里图之烟屿楼图(原载道光十四年(1834)徐时栋纂《月湖徐氏家乘》卷六)今人林绍灵绘月湖与烟屿楼图徐时栋早年藏书楼——烟屿楼(今存,宁波市海曙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市共青路79号)徐时栋晚年藏书楼水北阁(宁波西门外亨六巷)(章国庆摄于1985年10月)徐时栋晚年藏书楼——水北阁(1994年移建于天一阁博物馆南园)水北阁内景徐时栋著作书影《月湖徐氏家乘》《山中学诗记》《烟屿楼诗集》刻样本、《烟屿楼诗集》、《烟屿楼文集》《烟屿楼读书志》《徐偃王志》徐时栋辑《徐氏甲子以来书目稿本》徐时栋校勘刊刻《宋元四明六志》及《校勘记》徐时栋主纂《新修鄞县志》《徐柳泉手抄诗稿》《四明文献集摘抄》徐时栋藏书印(纵2.8厘米,横2.8厘米,高4.5厘米)(纵3.5厘米,横3.46厘米,高6.5厘米)徐氏徐时栋印徐时栋印徐时栋印时栋时栋时栋同叔同叔同叔柳泉柳泉柳泉西湖外史西湖外史月湖长徐十三淡斋烟屿楼烟屿楼印烟屿楼古明州烟屿城西草堂徐氏收藏印鄞月湖徐氏水北阁甬上徐时栋秘笈印徐时栋手校柳泉填词后烟屿楼柳泉书画挑灯华馆挑登华琯夷犹今古予惟时其迁居西尔弗学不知其义用吾拙鄞徐时栋柳泉氏甲子以来所得存吾道书画藏在城西草堂及水北阁中今人徐本一撰并书《欣闻〈徐时栋年谱〉出版》(纵35厘米,横136厘米)欣闻《徐时栋年谱》出版徐本一乌鬓早闻诸高祖,银烛毡案拜柳泉。文字未识先识故,梦中依稀见须髯。
桂花井深越吟近,一脉溯源大墩前。乐善好施太茂公,碶港浮桥民安澜。
履正惟义兴书院,俊髦寸晷慕先贤。烟屿楼上芸帙满,水北阁中勘尘编。
覃思精诣援古训,读经诵诀立心虔。三辰光魄千竹素,四明郡邑六志全。
偃王传史详考释,简册东观荐杏坛。乡国山水慷慨辞,悲怀风云英雄篇。
城西酬唱兰襟谊,红学索隐辟津关。取势仿佛李北海,得意徜徉苏子瞻。
虞恭公碑跋萧萧,伴我目耕亲砚田。月湖自有陶侃种,苍干摇翠二百年。
鄞江文潮新迭起,琼瑰重捧浪接天。
(前钤朱文长方印“大存则泰”,后钤朱文方印“东海老徐”、白文方印“本一无恙”。徐本一,徐时栋五世孙,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月湖书生徐时栋(代前言)龚烈沸徐时栋(1814—1873),原字云生,后改字定宇,又字同叔,号澹斋、柳泉等,清末鄞县城区(今宁波市海曙区)人。是晚清时期一位极有成就的藏书家、朴学家,同时也是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书法家和名师,生逢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起事之乱世,备受颠沛流离之苦。16岁丧父,37岁丧母。21岁长兄卒,33岁仲兄卒,37岁五弟卒,60岁时先其一月四弟卒。33岁、47岁两次丧妻,又曾四次殇子。
33岁中举人,后两试礼部下第,又逢丧母,遂不复出,仅以输饷授内阁中书衔,藏书著述课徒以终,卒年60岁。[1]一
徐时栋10岁外开始藏书,垂老不移初衷,一遭劫掠,两遭火灾,“石屋烧不尽(同治元年八月),草堂复炎炎(二年十一月)”[2]。三毁四聚,藏书楼先后四名:恋湖书楼、烟屿楼、城西草堂、水北阁。藏书读书50载,60岁临终尚手不释卷,可谓一辈子潜心于书斋,超然于世事。其城西草堂火灾前,“县中汤耕吾懋才、溪上郑简香征君两家多藏书,近来大半归余处”[3]。“十载城西住,巍然一草堂。年华消著作,器识老文章。”[4]是为学人藏家,一身两兼。“卅年精力费居诸,问秘搜奇十万余。”[5]一生先后藏书近20万卷:恋湖书楼12881卷[6],烟屿楼(含[1]民国二十一年(1932)思本堂木活字本《大墩徐氏宗谱》卷十二《家传》。
[2]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九《周茹香每入草堂辄有诗意戏作三首》之二。
[3]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十六《谢陈树珊驾部(政钟)送书》自注。
[4]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首周棻题诗。
[5]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十六《谢陈树珊驾部送书》。
[6]据徐时栋著《月湖徐氏家乘》卷二十一《新故书目录》统计。
1徐时栋年谱恋湖书楼原藏书)“将十万卷”,城西草堂“五六万卷”[1],水北阁“将四万卷”[2]。
辛勤搜集,时以抄刻,三更五鼓,晨夕勤读,“平生有愿如此水,会当读尽琅嬛书”[3],多有批跋。仅以读清人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为例,53岁、56岁两次购置,自同治四年至十年(1865—1871),研读长达7年,批点多达380余处,不少还是在病中、舟中读评。其评点被后人置于四评家之首,“就历史功绩及成就看,他理应跻身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批评家之列”,足见先生读书之勤,校勘之细,评点之精。[4]“书眉纸尾,几无间隙”[5],考订辨误,时有新见,为其后藏书家如傅增湘等人所称。[6]因书而贫,艰辛备尝。月湖书生,不改本色。
徐时栋之所以将书藏于两地两处两楼——城中月湖边的烟屿楼、城西门外的城西草堂(火灾后再建的水北阁),而未归储于一地一处一楼,这对于一个像他这样嗜书如命的藏书家来说,实在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既不便阅读、校勘、利用,更不便管理。这么做是有其特殊原因的,烟屿楼原名恋湖书楼,系其父亲徐桂林所建,道光十三年(1833)徐时栋20岁徐氏“析箸”分家时,其父已卒,以月湖老宅“授伯兄(徐时楷)暨六弟(徐时榕),仲兄(徐时桢)、余及五弟(徐时楹)均他适”,仲兄“迁月湖之小仓。而余及二弟以六弟幼,尚与之同居”。[7]其时六弟徐时榕才7岁,徐时栋和徐时梁为照顾徐时榕,仍与徐时榕一起居住在烟屿楼。烟屿楼中的藏书早年即为恋湖书楼藏书,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徐时栋父亲徐桂林所购置,书上钤有“梅”印者即是。其父去世后则属于徐氏兄弟们的共有家产,而非徐时栋一人之藏书,故此在其六弟长大成家独立后,徐时栋迁居城西草堂时,不能将书随之搬迁而仍留于烟屿楼中。徐时栋21岁时伯兄徐时楷卒,32岁时仲兄徐时桢卒,37岁时五弟徐时楹亦卒,徐时栋便成为徐家“代父”的实际长子。
好在徐氏其他兄弟在世时对书兴趣不大,烟屿楼的这些藏书基本上都是徐时栋一人在关注、管理并加以利用,事实上也就成为他一个人的藏书。迁居城西草堂后,[1]徐时栋著《烟屿楼笔记》卷六“古今藏书之家”条。
[2]民国二十一年(1932)思本堂木活字本《大墩徐氏宗谱》卷十四《赠言》。
[3]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十八《纪梦》自序。
[4]国家图书馆藏徐时栋旧藏《阅微草堂笔记》缩微胶卷。徐评详见吴波等辑校《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
[5]徐时栋著《烟屿楼文集》卷一《尚书逸汤誓考后序》。
[6]傅增湘著《藏园群书题记》卷一《题诗经世本古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版第17页。
[7]徐时栋著《月湖徐氏家乘》卷六《先世宅里图》附文。
2月湖书生徐时栋(代前言)徐时栋还是非常怀念烟屿楼,因此有时候也把城西草堂称作“后烟屿楼”[1],乃至他的诗文著述也都命名为《烟屿楼诗集》《烟屿楼文集》《烟屿楼笔记》《烟屿楼读书志》。
徐时栋的藏书理念和行为既受甬上前辈和同辈的影响,如范氏的天一阁、郑氏的二老阁、卢氏的抱经楼等,同时他的藏书理念和行为也直接影响了其周边的朋友尤其是弟子,形成了一个颇为可观的宁波藏书家群体,其中佼佼者有陈劢的运甓斋、董沛的六一山房、赵佑宸的诒谷堂、姚燮的大梅山馆、葛易初的秋鸿馆、郭传璞的金峨山馆、刘凤章的青藜阁、陆廷黻的镇亭山房、陈康祺的洀园、张寿荣的花雨楼等等。这支以徐时栋为旗帜的规模庞大的藏书团队,他们互通信息,相互砥砺,既同道共求,又各擅所长,发扬光大了宋以来的宁波藏书风气,提升了宁波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中国晚清藏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宁波篇章,成为书香宁波的一条重要注脚。
国运盛则书运幸,国运衰则书运厄,传承黄宗羲藏书的慈溪半浦二老阁便是如此,从康熙初期的“却为买书常卖田”,到咸丰初期的“满船明月载书去”卖书买米,徐时栋曾经代二老阁卖书,即为一证。[2]徐时栋的藏书也不例外,他卒后仅数十年,藏书便大量散出,流至大江南北各大藏家乃至岛国日本[3],几经流转,如今已成为各地藏家和不少图书馆的“故家乔木,可谓盛矣”[4],尤以宁波、北京、上海、台湾四地图书馆如天一阁、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为多,总计有41家单位尚存徐时栋著作及藏书400余种。[5]至于散落民间的已经无法统计。以宁波为例,则以冯孟颛的伏跗室(50余种)、朱酂卿的别宥斋(30余种)为承续大宗,另有孙氏蜗寄庐、杨氏清防阁等,亦宝存吉光片羽,可见甬上藏书接力不乏其人。所幸宁波此几家藏书,殊途同归,均先后捐赠给了天一阁。百川归海,极大地丰富了天一阁的藏书,同时还丰富了天一阁的书画收藏,使位于东海之滨的南国书城更为璀璨夺目。恋湖、烟屿,城西、水北,伏跗、别宥,蜗寄、清防,樵斋、天一,流传有序,手泽尚存。今天一阁藏徐时栋著述与藏书近100[1]见徐时栋藏书印。
[2]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十一《卖书行为郑吉卿明经作》。
[3]严绍璗编撰《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徐时栋著《烟屿楼文集》卷五《与郑耐生丈书》。
[5]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华书局2013年版《中国古籍总目》、中国高等教育图书馆(CALIS)之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统计。
3徐时栋年谱种1000余卷,刻本抄本兼有,朱墨两色分明。
二徐时栋也是一位上承万斯同、全祖望等乡贤先哲,下启冯孟颛、张寿镛等甬上后秀的著述大家,高擎浙东学派旗帜,跋涉穿行于宁波文化的低谷时期。“自谢山太史殁,吾乡之学统几绝,先生以经术文章主盟坛坫,后进高材生咸北面称弟子。”[1]“忧患聊学诗,以意作新解。饮酒而著书,心神颇潇洒。”[2]其治学以经为主,不墨守旧解,兼及子史杂说。“或发明旧义,或别创新解。大率引经考典,则证据确凿。比事言情,则悱恻温厚。剖释疑义,有如示掌。敷陈奥旨,使人解颐。”[3]在“红学”研究方面发“索隐派”之滥觞,其弟子陈康祺曾述其观点,[4]后来蔡元培受徐时栋《红楼梦》乃康熙朝政治状态说启发而作《红楼梦疏证》并予发挥,继之引发胡适考证派与索隐派的商榷争议。一生勤读勤思,笔耕不辍,著作多达30余种,代表作有《尚书逸汤誓考》《山中学诗记》等,其中《尚书逸汤誓考》撰著积30年之功,先后五易其稿,为《尚书》辑佚250字,最见徐时栋朴学功力。
其著述涉及经史子集、纪传谱志、碑铭序跋,皆有佳作;内容丰富,记述翔实;表彰先哲,不薄无名,扬善惩恶,爱憎分明。如为宋袁燮请祀文庙,创一郡“未有之盛典”[5]。又“建议为县中苦节请旌至千余人,而族中节妇与旌典者二十人”[6],并为之撰传甚多。“天才亮特,学识兼优,明达事理,而长于议论,卓然自成一家”[7],诚为浙东学派的一员大将。哲人背影未远,古今謦欬相闻,足证吾甬学统不绝如缕,无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誉。
一如先哲全祖望,徐时栋也十分关注枌社掌故,致力搜罗乡邦文献,“我方索古恭梓桑,搜罗捃摭图表章(余考取宋元以前四明诗文遗事,以至职官、流寓、方外,皆分编之)”[8],仅《四明旧志诗文抄》6册就多达1100页,少量剪辑,大[1]董沛著《正谊堂文集》卷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徐先生墓表》。
[2]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八《避寇出建岙过江抵周家村赋示周志柳六首》之四。
[3]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首叶鸿年撰序。
[4]陈康祺著《郎潜纪闻二笔》卷五《姜西溟典试获咎之冤》。
[5]光绪《鄞县志》卷十六《大事纪下》、卷四十四徐时栋传。
[6]民国《大墩徐氏宗谱》卷十四《赠言》。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八。
[7]徐时栋著《烟屿楼文集》卷首陈劢撰序。
[8]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十一《纪梦》序。
4月湖书生徐时栋(代前言)多为手抄,并有批校。[1]长于考据,驾轻就熟,也是位杰出的方志家和谱牒家,“眷怀桑梓乡,文史正穿落。旁搜百氏言,精究六艺略”[2]。“篝灯校遗籍,手刻六志书。”[3]校勘刊印了《宋元四明六志》,为历代四明六志作者30人作单传或合传15篇,撰写《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9卷。[4]为宁波保存了最为完整的地方志这一珍贵文献。还主持编纂了《鄞县志》,参与编纂《慈溪县志》等,独自编撰《徐偃王志》《四明丛集》《月湖徐氏家乘》,草创《大墩徐氏宗谱》等。考订甬上氏族源流,篦梳四明乡贤著述,表彰先正贤达,纠补前人缺失,志录当代风云,秉承史德史才,寓褒贬于记述,“郑重于乡国人文、故家乔木”[5],“以之领志局,熟路驾轻车”[6]。凡此种种,既佐证了徐时栋藏书的丰富和实用,也旁证了他的学问渊博和切合时用,“读书期有用,不徒博科第”[7],更为宁波一地之史志梳理编纂、资治教化,搜罗储备了极为丰富的史料。宁波乃至浙江之所以能誉称“方志之乡”,四明全祖望、徐时栋诸先贤功不可没。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以徐时栋为统领,集结了由其好友董沛、陈劢、张恕,弟子刘凤章、陈康祺、孙德祖等人组成的高水准的同治《鄞县志》编修团队,先后假座志馆和水北阁藏书楼,并偕志局同仁亲往甬上卢氏抱经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抄写有关鄞志资料,[8]“搜采繁富至千数百种,仿国史馆列传之例,注所征引,排比成文”[9],继承考据派大师钱大昕所主纂乾隆《鄞县志》学术特色,“引用书凡千六百余种”[10],修纂了一部煌煌75卷的《鄞县志》,因刊刻出版于光绪年间,亦称光绪《鄞县志》,为后来誉满志林史界的民国《鄞县通志》打下了无可替代的基础。徐时栋的这些志书、谱牒、人物行状传记、人文碑记至今尚嘉惠学界士林,铺垫乡邦史志,尤为后人称道。从旧志收藏、整理、校勘、为作者作传、刊刻出版,到新志发凡起例、总持大纲、资料征引、抄录考订、人物传志稿撰写、具体[1]台湾“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间鄞县徐氏烟屿楼辑抄手校本《四明旧志诗文抄》,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2]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九《答觉轩》。
[3]董沛著《六一山房诗集》续集卷一《寓卢氏抱经楼观藏书》之二。
[4]徐时栋著《烟屿楼文集》卷十一至十四《四明志作者传》。
[5]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十八《新得朱竹坨太史赠郑寒村太守诗墨迹》评语。
[6]董沛著《六一山房诗集》续集卷一《寓卢氏抱经楼观藏书》之二。
[7]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九《吾孙》。
[8]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九《答觉轩》自注。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人物表”徐时栋传。
[9]光绪《鄞县志》卷四十四徐时栋传。
[10]董沛著《六一山房续集》卷三《鄞志成诸友将归怅然有作》自注。
5徐时栋年谱编纂统稿,徐时栋的方志实践和所取得的成就,足以确立他是宁波古今方志第一人的地位,完全可跻身于全国方志大家行列而无愧色。
三徐时栋还是位创作勤奋、个性风格鲜明的诗人。诗风如白居易。[1]“余年十五始学为古文诗词。”[2]年未弱冠,即“以所见评论古今人”,时“负狂名”。[3]无论五七言古体近体,还是乐府新作,吟甬上世风,咏古今人事,“感时愤俗,记事陈讽”[4],“恳恳款款,一往情深”[5]。吊往哲古迹,抒自己心灵,“雄直之气,浩浩落落,不可掩抑”[6]。“所著诗文两遭焚如,结习未忘,时复忆录,朋好劝阻,各持一说。”[7]其不少诗文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和毅力,或默诵重写,或向友朋借抄副本,能留存至今,尤为难得。尤其鸦片战争期间所作诸诗,如《八月湖水平》、《鬼头谣》、《乞儿曲》、《临高台》、《大将》、《诸将》、《广东客》、前后《蚱蜢篇》、《美女妖且闲》等,录眼前之风云,描山河之变色,恨敌寇之残暴,悲百姓之疾苦,痛官吏之不为,叹自己之无奈。更有对浙东人民奋起反抗的直接记录,直接自注于题后句中篇末,实乃心血所注之史诗,可补鸦片战争浙东抗英史之缺,给今人留下了一笔独特的文学财富,是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也。“其文则信史,其声则天籁。”[8]“淋漓痛快,据事直书,是正平骂,是皋羽哭,诗史也。”[9]与其好友姚燮的《捉夫谣》等反映鸦片战争期间浙东地区凄惨情形的诗词同气相求、情怀担当,皆实有助于浙东鸦片战争史、抗英斗争史研究。
四徐时栋也是位颇具造诣的书画金石收藏家和书法篆刻家。藏书之余,他亦涉及金石碑帖、书画古玩等收藏鉴赏,如温博碑、松雪马、竹坨诗、寒村字等等,[1]陈劢著《运甓斋诗稿》卷一《徐柳泉子舟两秀才叠惠佳章余既依旧韵报之夜窗寂坐怅然有怀别成五言长古奉寄》附徐时栋和作自注:“韵仙赠诗以香山见许。”[2]徐时栋著《烟屿楼文集》卷二十二《徐远香墓志铭》。
[3]徐时栋著《烟屿楼文集》卷四《周茹香六十寿序》。
[4]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首叶鸿年撰序。
[5]同上。
[6]徐时栋著《烟屿楼文集》卷首陈劢撰序。
[7]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九《忆录旧稿漫成》。
[8]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一乌世耀评语。
[9]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一郭传璞评语。
6月湖书生徐时栋(代前言)尤其钟爱苏东坡书法,时常心领神会,每每日夜临摹,故此其书法也甚有造诣,不事雕琢,个性张扬,曾自云:“我作草书以意造,快如蚕食转如环。”[1]极称赞钱塘何溱(字瓦琴)集兰亭褉帖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联,并应嘱书赠。[2]1933年2月,鲁迅购置《烟屿楼笔记》,读到此联,也极为欣赏,遂书赠瞿秋白,成为楹联史上一大佳话。他还长于篆刻,“柳泉工铁笔”[3],早年即与浙派篆刻大家、“西泠后四家”之一的赵子琛及其弟子陈祖望等有来往,赵子琛还专为徐时栋的《烟屿楼诗集》题签,陈祖望则为徐时栋篆其常用号印“柳泉”。[4]他的篆刻方寸之中蕴结浙东金石秉性,显露自其藏书治学天地,于甬上书坛篆艺,乃至浙东书坛都有其一席之地。今天一阁及宁波博物馆宝藏其书法作品、手迹与碑帖近40种,藏书中的藏书印蜕近40种,印章2方,墨韵熠熠,朱涂璨璨,卷黄纸脆,弥足珍贵,铁笔琢石,寸篆天地。
徐时栋也是一代名师,“主四明坛坫三十余年”,“后进高材生咸出其门”,“四方知名之士以事来鄞者,类以所学相质问,各得其意而去”。[5]“柳泉经术湛深,著述闳富,四明人士推为儒宗。”[6]他的弟子中不乏继承其衣钵者——学人藏书而颇有治学成就者如陈康祺、刘凤章、张寿荣等,不乏搜罗乡邦文献而致力地方史志研究者如刘凤章、孙德祖等,更不乏直抒胸襟的诗人艺术家如郭传璞、葛祥熊等。
哪怕是锡匠出身、年纪几乎大先生40岁的平民诗人钟世俊,先生亦为之激励不已,并亲索亲选其诗,出资为之刊刻《云扉诗约》《寄愁草》,“以备甬上布衣诗之一种”[7],其情其为感人至深。“书归烟屿富,诗倡月湖新。”[8]吾甬文脉泉涌川流,浩浩不息,皆赖李邺嗣、全祖望与徐时栋诸先贤辈之丰功也。
五2014年,正逢徐时栋200周年诞辰,也是其生平所建最后一座藏书楼——[1]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十七《董阮山极赏余草书戏赠》。
[2]徐时栋著《烟屿楼笔记》卷八“何瓦琴溱”条。
[3]陈劢著《运甓斋诗稿》卷一《徐柳泉子舟两秀才叠惠佳章余既依旧韵报之夜窗寂坐怅然有怀别成五言长古奉寄》自注。
[4]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首题签。宁波博物馆藏陈祖望道光十九年(1839)为徐时栋所刻“柳泉”印原物。
[5]光绪《鄞县志》卷四十四徐时栋传。
[6]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卷一《题诗经世本古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7]徐时栋著《烟屿楼笔记》卷七“武康徐雪庐举人熊飞”条、《烟屿楼文集》卷二《刻寄愁草序》。
[8]徐时栋著《烟屿楼诗集》卷首周棻题词。
7徐时栋年谱水北阁建成150周年、移置天一阁南园复建20周年。为缅怀这位乡贤先哲,甬上有关部门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天一阁博物馆推出相关陈列。先贤栽树,晚辈乘凉,笔者坐拥徐时栋的水北阁16年,秉承天一阁、水北阁藏志传统,执掌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以访志为乐,以护书为荣,以守阁为幸。此次奉命编写徐时栋陈列大纲,责无旁贷,尤感幸甚。是年7月初,即拟妥方案呈报。为深入了解徐时栋的生平和业绩,同时也为细化陈列大纲以便实施操作,7月下旬起,始读徐时栋著作《烟屿楼诗集》《烟屿楼文集》《烟屿楼笔记》《烟屿楼读书志》《游杭合集》《山中学诗记》《尚书逸汤誓考》《徐偃王志》《徐柳泉手抄诗稿》《月湖徐氏家乘》《大墩徐氏宗谱》《四明旧志诗文抄》《徐氏甲子以来书目》等,兼及天一阁馆藏徐时栋藏书、书法、手迹、碑帖、藏书印等,参阅相关地志文献、徐时栋好友陈劢、董沛等人诗文集,以诗文著述为主,勾略徐时栋的生平行状,提炼其藏书治学精神,完成《月湖书生徐时栋》大纲文本,上交馆部并付诸陈列实施,于2015年1月15日(甲午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先生200周年诞辰之际在天一阁博物馆云在楼展出。2015年10月3日,此陈列简化精炼后移入徐时栋最后一座藏书楼水北阁作固定陈列。
念及这一临时陈列空间、时间有限,无法呈现徐时栋孜孜以求、等身著述之全貌,而摘记资料尚积箧满案,一如取鱼唇而弃鱼身,取驼峰而弃驼身,既非良厨更殄天物,搁置惋惜再三。询之有识,查诸《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唯有宁海干人俊著有《徐柳泉先生年谱》2卷,“稿本(待坊),作者自藏”[1]。干先生曾任浙江通志馆采访,于浙江方志编纂多有贡献,但出于种种原因,其著作不少未曾面世。干先生作古于1982年,考证再三,笔者未发现其所著《徐柳泉先生年谱》付印。稿本尚存世否?也作天问。
六此次承蒙天一阁博物馆领导支持、同事帮助、友好鼓励,决意竭尽全力,撰著《徐时栋年谱》,并得到宁波市社科院的“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立项资助,促使笔者遍读徐时栋著述,随时摘录,并作考订;继之逐条记事,排比成文,笔削再三;每遇手稿书法草字及篆印难释之字,辄征询于钱路、施晓峰、谢林臻诸君,以求正果,封面题签集谱主徐时栋先生字亦系谢林臻君所为;时有发现徐时[1]中华书局1992年谢巍编撰《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正编第九卷第544页。
8月湖书生徐时栋(代前言)栋所撰书碑碣,则求助阁之领导章国庆先生,同往访拓,继作释读;复三至鄞州区鄞江镇建岙、悬慈诸村,两登鄞江镇大桥村后锡山黄岙,一访徐时栋墓葬地鄞州区龙观乡桓村王杜岙凤凰山,探考徐时栋避难之处及其父徐桂林墓葬等;尚求助于国家图书馆鲍国强先生和薛文辉女士,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先生和杨楠楠女士,清华大学图书馆刘蔷女士,天津图书馆李国庆先生和胡艳杰女士,上海市文广局褚晓波先生,上海图书馆黄显功先生,复旦大学图书馆吴格先生,湖北图书馆范志毅先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刘伟红女士,天一阁博物馆馆长庄立臻女士,陆续访得散出在海峡两岸各图书馆的徐时栋手书题跋100余种,读之释之,考订系之,终成《徐时栋年谱》如后,以聊补干先生《徐柳泉先生年谱》“待访”抑或佚失之憾,于己亦无愧坐拥水北阁16年之幸,念及未来4年之“房租”尽已支付,则鄙人自以为更无负“天一阁人”之称呼矣。
是为弁言。
2016年6月于徐时栋藏书楼水北阁9
撰著说明一、本年谱主要引用文献(以刊刻时间先后为序)为:道光十四年(1834)木活字版《月湖徐氏家乘》;同治四年(1865)城西草堂重刻本《游杭合集》;同治六年(1867)虎胛山房叶氏雕版《烟屿楼诗集》;同治十一年(1872)城西草堂本《尚书逸汤誓考》及诸手稿;光绪元年(1875)松竹居葛氏雕版《烟屿楼文集》;光绪四年(1878)西河别墅叶氏雕版《山中学诗记》;民国十七年(1928)徐氏蘧学斋铅印本《烟屿楼笔记》;民国十七年(1928)徐氏蘧学斋铅印本《烟屿楼读书志》;民国二十一年(1932)思本堂木活字本《大墩徐氏宗谱》;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明丛书》本《徐偃王志》;天一阁及海峡两岸各图书馆藏徐时栋著作藏书刊本、稿本、抄本、藏书题跋、书迹、碑帖、藏书印等。
二、为充分彰显徐时栋作为一位晚清著名藏书家的人生轨迹,本谱特按其一生相伴的四座藏书楼即恋湖书楼、烟屿楼、城西草堂、水北阁,作为对他的一生所作的四个分期的依据,并以这四座藏书楼的名称命名这四个分期,并依此将正文分为四卷。由于他早期的藏书楼和藏书遭火灾和劫掠,藏书,尤其是见证他生平的藏书题跋多佚失,因此前三个时期的生平相对简略。晚年的水北阁时期由于存世的藏书及其题跋较多,因此晚年的生平相对较为详细。这么做不是“量体裁衣”,而是“看菜吃饭”了。
三、《烟屿楼诗集》刻本与天一阁藏《烟屿楼诗集》样刻稿本、编年稿本有区别,刻本有目录,目录中每首诗前冠以干支纪年年份,诗题简练。刻本正文诗题较长,有日期、地点、人名乃至事实等,与目录有异。样刻稿本、编年稿本无目录,同刻本正文一样诗题较长,但不少无明确年份。国家图书馆藏稿本《徐舍人诗初集》与《烟屿楼诗集》样刻稿本基本相同,实为《烟屿楼诗集》蓝本。另天一阁藏有《徐柳泉手抄诗稿》,其中词作为《烟屿楼诗集》所未收。因遭火灾,徐时栋诗多11徐时栋年谱有佚失,陈劢《运甓斋诗稿》等有收录,天一阁藏徐时栋纂《月湖徐氏家乘》及书法原件、为他人题画中也有《烟屿楼诗集》所未收的诗词作品,故此,多种版本、稿本互参并系以年份日期而入本年谱。
四、《烟屿楼文集》所收多数有明确的撰写年份,少数撰写年份不详。《烟屿楼笔记》分卷次而无卷题,《烟屿楼读书志》仅分卷次卷题,卷题下分“经史子集”,下系书名,绝大多数无明确年份日期记载。以上三书中有明确年份时间记载者,按序编入本年谱。无明确年份时间记载,其中一二篇可考得年份者按年份先后编入本谱,未可考得年份而未编入本谱者,目录及相关录要辑入本书附录。存世佚文有时间可考者俱编入本谱,时间不可考者则辑入附录。
五、徐时栋尚有许多所藏书籍的题跋和批注,则依购置、重装、作跋时间先后编入本谱。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和中国高等教育图书馆之高校古文献资源库著录,徐时栋藏书尚有分藏各地图书馆与藏家者40余家,笔者先后参阅的有: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园群书题记》;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邓邦述《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李盛铎《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严绍璗《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天一阁、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图书馆、湖北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台湾“国家图书馆”所藏徐时栋藏书题跋100余种,绝大多数为首次公之于世。对于其他图书馆,笔者也曾专门致函求助,因故未能查阅而无法收入本谱。在台湾的徐时栋藏书题跋至少有8种,本谱仅著录1种。至于流落在日本的徐时栋藏书题跋,目前无法见到,故此本年谱尚有不少遗漏,期待将来有时间和条件进行补读梳理,因为徐时栋的题跋多有具体时间,多可补入并完善本年谱。
六、徐时栋好友及弟子诸如陈劢、姚燮、董沛、刘凤章、陈康祺等人的诗文中当有关于徐时栋的记载,笔者仅阅读了陈劢《运甓斋诗稿》及续编、《运甓斋文稿》(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诗文集汇编》本第621),董沛《六一山房诗集》及续集、《正谊堂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1558),董沛辑、忻江明补辑《四明清诗略》(宁波出版社2015年版),姚燮《复庄诗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其中有关徐时栋生平的记述已编入本谱。若假以时日浏览考释其他好友及弟子如冯登府、朱绪曾、陈政钥等人的著述,当亦可补充、丰富对徐时栋的生平事迹的记载,囿于时间和条件,只能期待以后。
12撰著说明七、谱中月日皆为农历,其中一月皆作正月。作于同一年份而不详具体日期的文、诗,均以《烟屿楼文集》《烟屿楼诗集》中其先后之序编排,置于本谱是年之末。内容中能读出大致时间者则按时序编入。引用原文前后均用双引号作为标志,所引用原文中的双行小注则置于圆括号内。为使读者了解相关人物、清楚有关事件的因果关联等,著者另出按语。按语另行,并用小于正文一号的楷体字排印。
八、本年谱文献资料等的具体出处用同号楷体字排印,并置于圆括号内。为简省篇幅,徐时栋著作《烟屿楼文集》简作《文集》,《烟屿楼诗集》简作《诗集》,《烟屿楼笔记》简作《笔记》,《烟屿楼读书志》简作《读书志》,《月湖徐氏家乘》简作《家乘》,民国二十一年(1932)思本堂本《大墩徐氏宗谱》简作《宗谱》。同一地名,如大墩、它山、悬慈、建岙、桓村等,只在该地名首次出现时夹注其今日之地名,后皆从略。有图片者将图片插入相关条目行文之中,以增强可读性。
九、参阅光绪《鄞县志·祥异》及《宁波市志》、《鄞县志》等新修地方志“大事记”及相关条目若干,适度引用其中内容,置于本年谱相应年月之下,以便读者对谱主所处历史环境、地域环境有所了解。
十、为了使读者对徐时栋有全面的了解,笔者将有关徐时栋的墓志、像赞、志传、徐家塾师名录、徐时栋弟子名录及卒后大事系年编入本谱;考虑到近年来新出版的徐时栋著作极少,故有关徐时栋著作的序跋、评语,天一阁及全国各图书馆藏徐时栋著作、藏书等的目录一并收入本谱附录。
著者2016年5月13目录月湖书生徐时栋(代前言)/1撰著说明/11卷首徐时栋先世与家族世系表徐时栋先世与家族世系表/3卷一恋湖书楼时期(1—21岁)嘉庆十九年至道光十四年(1814—1834)/13卷二烟屿楼时期(22—41岁)道光十五年至咸丰四年(1835—1854)/31卷三城西草堂时期(42—50岁)咸丰五年至同治二年(1855—1863)/93卷四水北阁时期(51—60岁)同治三年至同治十二年(1864—1873)/1291
卷五著述及藏书塾师录弟子录卒后大事系年著述及藏书塾师录弟子录卒后大事系年/233一、著述、藏书、藏书约、藏书印、书画收藏/233二、徐时栋家塾师录、徐时栋弟子录/239三、卒后大事系年/242卷末附录附录/261一:墓志、像赞、传略、藏书楼记/261二:徐时栋著作序跋及评语/267三:无系年徐时栋诗文、著述简目、录要/285四:天一阁藏徐时栋著作、藏书、书法、碑帖简目/297五:全国各图书馆及日本国藏徐时栋著作、藏书简目/313六:徐时栋有关《红楼梦》论述记载/336代后记一:水北阁院中除草以解撰著《徐时栋年谱》之乏戏仿五古三章/337代后记二:2014—2016年饮海楼笔记选(三十二则)/3392
卷首
徐时栋先世与家族世系表徐时栋先世与家族世系表徐氏出徐偃王,在太末(今衢州一带)为大宗。居衢州龙游。(《家乘》卷十一《先世卜籍表》)徐时栋(以下不致引起误解时皆称“先生”)著有《徐偃王志》,《诗集》卷十一有《同舍弟子舟奉陪徐信轩使君谒偃王墓》,时在道光戊申年(1848),先生35岁。(《文集》卷末董沛《清内阁中书舍人徐先生墓表》、《诗集》卷十一。)龚按:《元和郡县志》载,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
相传为禹之后人。禹封其子若木于徐地,建立徐国。徐国世代相传,第32代君主,即东夷盟主徐偃王、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
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唐光化间(898—901)徐氏自衢州龙游迁徐偃王画像(《宗谱》卷首)至台州天台。(《家乘》卷十一《先世卜籍表》、《文集》卷末董沛《清内阁中书舍人徐先生墓表》)宋室南渡后,徐氏自台州天台迁明州(今宁波)鄞县老界乡赤城里一都明楼(大墩之东,朱桑之西。其地在今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遂为鄞人。(《家乘》卷十一《先世卜籍表》、《文集》卷末董沛《清内阁中书舍人徐先生墓表》)再迁至大墩(其地今在宁波市江东区徐戎新村,张斌桥之东,明楼之西),先生多次提到“余家世居鄞一都大墩”(《文集》卷四《励仙雨六十寿序》),“大墩,吾故3
徐时栋年谱里也”(《文集》卷四《族兄莳雨六十寿序》)。先生尚有《大墩道中》诗3首。(《诗集》卷十七)徐时栋祖居大墩故宅图(《家乘》卷六)大墩之地今为宁波市江东区徐家社区(章国庆摄于2015年8月6日)先生曾祖徐嘉蒋(又作“嘉奖”),于清“雍正初自大墩迁居鄞城日湖水月桥(其地今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南路南端之西)”(《文集》卷二十《徐氏先德碑铭》)。《家乘》卷十一《先世卜籍表》载:“雍正二年(1724),大墩故居回禄,明年遂迁于日湖水月桥侧。”先生24岁时曾在大墩的崇本书院读书,其间作诗百数十首,名《居乡集》,此集后不知去向。(《诗集》卷十七《居乡杂诗》书后)“水月桥在延庆寺西南……旧称延庆寺桥。”(徐兆昺《四明谈助》卷二十一)4
卷首徐时栋先世与家族世系表徐时栋曾祖徐嘉蒋画像(徐时栋纂《月湖徐氏家乘》卷四)先生祖父、赠奉直大夫徐廷芳“迁城中新桥(其地今在宁波市海曙区城隍庙之西)”(《文集》卷二十《徐氏先德碑铭》)。《家乘》卷十一《先世卜籍表》作“自日湖迁于新桥,郡庙西首”。
徐时栋祖父徐廷芳画像(《家乘》卷四)徐氏故宅图(《家乘》卷六)5
徐时栋年谱徐氏故宅图(《家乘》卷六)先生父亲徐桂林再迁至“宋月湖十洲所谓烟屿者(其地即今宁波市海曙区共青路48号的烟屿楼)”(《文集》卷二十《徐氏先德碑铭》)。《家乘》卷十一《先世卜籍表》作“嘉庆九年甲子岁(1804)四月,自新桥迁于月湖木樨井宅,为陆给谏故宅,道光四年(1824)更新之”。“吾家所居在明季为陆给谏懋龙故宅,庭前旧有木犀一树,枝蟠高结,圜围如井,县志所称木犀井者。今屋已屡改,此树久不可问矣。‘老干苍柯百尺悬,古香馥馥难施挽’,皆汪令源泽诗也。”(《诗集》卷十《庭树篇赠蒋生(椿)》自注)徐桂林(1769—1829),初名太茂,官名桂林,字安国,号耕山,晚年更号梅谷。生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八月二十六日。(《文集》卷十《先考义行府君家传》、卷十四《先义行府君事略》)小就读,后以家贫“弃书学贸易,十四岁主肆,虽老幼无所欺,人以是为有长者风”。(《家乘》卷十四《先君梅谷公行状》)嘉庆元年(1796)成府学生,二十三年纳资得千总衔,由武生授营千总。道光四年(1824)“更故宅,创五之轩,立恋湖书楼”(《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居常好读书,家蓄书数万卷,遇有圣贤经济书,必购得之,曰,使吾子孙有所矜式……晚年好读古文,常挑灯至四鼓,犹喁喁不绝声。”(《家乘》卷十四《先君梅谷公行状》)恋湖书楼的绝大部分藏书系徐桂林所购。先生曾为之编《新故书目录》,计有书378部859种12881卷。(《家乘》卷二十二)“昔者,先君尝叹曰:‘藏书何补哉?能读书,书不在多;不能读书,多书何益?徒饲蠹鱼食耳。’”(《家乘》卷二十一《新故书目录》序)徐桂林善经营,饶资财,多善举,如修海上航标,“尝于蛟门外夏太婆礁上立大木,以为舟行指南”(《文集》卷十四《先义行府君事略》、《笔记》卷一)。造鄞西南碶港桥、渡船、东杨桥,创义学,与建柳汀书院,营义冢,6
卷首徐时栋先世与家族世系表修东津浮桥(今日灵桥之前身)、奉化县桥、十字港路、南塘路、城南路、缪家桥路、风棚碶、贺秘监祠、文昌阁、阿育王寺、义火祠、缪家桥、伏龙桥等,“有关郡国利病者知无不为,为无不力”(《文集》卷十《先考义行府君家传》)。“府君持家俭,衫裙履袜之属,无得买诸市。”(《文集》卷十四《先妣陈太宜人行状》)“晚岁好游锡山,食息宝岩寺中,早春花时尤多还往。”(《诗集》卷十七《宝岩探梅同远香子舟》之三自注)道光九年(1829)八月七日卒,享年61岁。葬于鄞西锡山之黄岙(也作王岙、皇岙,其地在今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大桥村锡山,通议大夫、通政司副使童槐书墓碑“旌义梅谷徐君墓”。其墓道有石牌坊二,一座今存,另一座“好善乐施”牌坊被拆)。道光十三年(1833)九月二十一日,获朝廷“诏褒义行,以好施表其门”(《文集》卷十四《先义行府君事略》)。
“敕建坊,钦赠‘乐善好施’四大字,赐帑金为旌坊之费。”(《家乘》卷十四《词章阐表录上》)道光二十三年(1843)以四男徐时梁官,诏赠奉直大夫、刑部主事加一级。
光绪《鄞县志》、民国《鄞县通志》有传。(《文集》卷十四《先义行府君事略》、《文集》卷徐时栋父徐桂林画像(《家乘》卷四)末董沛《清内阁中书舍人徐先生墓表》)先生大母李氏(1768—1811),鄞县李瑞林之女,名国凤。乾隆三十三年(1768)正月十二日生,卒于嘉庆十六年(1811)四月初十日,年44岁。生两男(徐时楷、徐时桢)四女,长女嫁于国学生张广楙,次女嫁于国学生周温源,三女嫁于国学生李邦荣,四女嫁于五品封职胡烜。嘉庆二十三年(1818)赠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晋赠宜人。(《文集》卷十《先妣李太宜人家传》)先生生母陈氏(1792—1850),鄞县东乡武陵桥(《宗谱》卷六《世录一》作“缪徐时栋大母李氏画像(《家乘》卷四)家桥”)国子监生陈忠事次女。生于乾隆7
徐时栋年谱五十七年(1792)六月二十六日,21岁嫁于徐桂林,道光三十年(1850)十二月初八日卒,年59岁。咸丰元年(1851)三月初三日殡于锡山之麓,生四子(徐时栋、徐时梁、徐时楹、徐时榕)三女(分别嫁于国学生张封、邑庠生葛藩、国学生毛慎显)。先以夫徐桂林诏旌义行而被封安人,后以四子徐时梁官主事诰封太宜人。(《文集》卷十四《先妣陈太宜人家传》)龚按:先生21岁纂《家乘》时生母陈氏健在,故《家乘》无其画像。
长兄徐时楷(1799—1834),字圣木,更字兆行,号醒墨,早年入月湖书院,先后师事黄定文、周良劭,后佐父理产。以捐建义学事敕授修职佐郎、盐运司知事,赠儒林郎,晋赠奉政大夫。(《宗谱》卷十二《家传》)仲兄徐时桢(1805—1846),字周之,号虚斋,国学生,也以捐建义学事敕授修职佐郎、盐运司知事。(《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8
徐时栋家族世系表徐时栋家族世系表【据上海图书馆藏民国二十一年(1932)思本堂木活字本《大墩徐氏宗谱》制】9
卷一
恋湖书楼时期(1—21岁)嘉庆十九年至道光十四年(1814—1834)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1岁。
十一月二十五日(1815年1月5日)亥时,黄昏后,先生生于鄞城月湖西岸陆氏故宅(其地在今宁波市海曙区共青路西烟屿楼)。“仲冬日廿五,我生黄昏后。”(《宗谱》卷六《世录一》、《诗集》卷六《四十生日感怀示何韵仙冯午卿邵又桥乌酿仙李莲史》)“余生嘉庆甲戌十一月二十五日。”(《诗集》卷十《寿从叔荇湖翁六十》自注)先生为徐桂林第三子(长兄徐时楷,仲兄徐时桢,是年其父46岁),名时栋,原字云生,后改字定宇,又字同叔,号澹斋,亦号淡潺、淡斋,别号西湖外史,又号柳泉。因排行十三,又号徐十三。(《读书志》卷首董沛《清内阁中书舍人徐先生墓表》)别号小耕(《家乘》卷十《历代事迹表》),尚号近阳门人(《诗集》卷四《话旧篇》书后)、柳下生(《文集》卷十五《五十七岁小像自记》)、柳道人(国家图书馆藏徐时栋藏书《阅微草堂笔记》题跋缩微胶卷)、芙容(蓉)山人(天一阁藏徐时栋行书诗折扇面、徐时栋书迹拓片原件落款)、月湖长。(天一阁藏徐时栋藏书之藏书印)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2岁。
幼小居家。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3岁。
幼小居家。
四月十一日卯时,弟徐时梁生,小先生2岁,先生称“四弟”,先生初为兄长。
(《家乘》卷十《历代事迹表》)十月五日,伯兄徐时楷娶比邻周氏女为妻。“周翁吾父友,翁家吾比邻。翁13徐时栋年谱女我长嫂,廿一始来嫔。我生既三岁,文葆甫离身。以嫂爱怜我,哺歠依朝昏。
有时嫂归省,随嫂入翁门。翁见我来止,提抱常见珍。”(《诗集》卷八《见周翁云岩手录簿赋示兄子隆道隆德》二首)徐时栋伯兄徐时楷、伯嫂周氏画像(《家乘》卷四)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4岁。
海潮入宁波郡城至灵桥门。(光绪《鄞县志》卷六十九《祥异》)宁波知府姚俞受贿不公,民情不协,监生、童生等数千人闹府试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海曙区志·大事记》)幼小居家。常到徐家邻居、伯兄徐时楷岳父家——周家戏玩,结识徐时楷连襟邱大霖:“吾年才四五,已过周家戏。少小常见君,既壮见非易。”(《诗集》卷九《邱小屿一子亡近又伤两儿赋此慰之》)十二月二十六日寅时,弟徐时楹生,小先生3岁,先生称“五弟”,先生始有两弟。(《家乘》卷十《历代事迹表》)徐时楹字有觉,号静斋,国学生。(《宗谱》卷六《世录一》)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5岁。
是年,家遭火灾:“嘉庆二十三年,舍北焚如。”(《文集》卷十四《先义行府君事略》)是年,先生父以遵例纳国饷,钦授武略骑尉总漕分府职。(《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14卷一恋湖书楼时期(1—21岁)八月二十六日,先生父50岁寿,同县黄定文有《耕山先生五十寿序》以贺。
是年黄定文主讲月湖书院,先生伯兄徐时楷入其门下受教。(《家乘》卷十五《词章阐表录下》)龚按:黄定文,字仲友,号东井,鄞县人。学于卢镐、蒋学镛,得全祖望之传,乾隆四十二年(1777)举人,历官知县、府同知等。好藏书,藏书处名“息圃别墅”。著有《东井诗抄》《东井文抄》。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有传。
十月五日,入塾发蒙读书。“五岁入家塾,教我诵诗篇。”(《诗集》卷四《小除哭伯兄醒墨先生》)是日,先生正在伯兄的岳父家——周家,看周家娶儿媳新婚热闹。“及我将入塾,父已筮良辰。我方在翁家,嬉笑看新婚。家人忽前召,号泣行逡巡。好语翁慰我,嫂为拭啼痕。劝我勿复尔,归着衣裳新。读书拜先圣,无使爷怒嗔……”(《诗集》卷八《见周翁云岩手录簿赋示兄子隆道隆德》)“五岁入塾,义行君课之甚严。”(《宗谱》卷十四董沛《徐柳泉先生五十征诗文引》)塾师为朱紫阳。“先师朱紫阳,指我谓乃祖。此子具异材,不与凡儿伍。成则为蛟龙,不成将画虎。”朱紫阳,名应诏,号竹林。先生父督课极严,常用鞭杖竹板之类体罚教训:“有时违教言,笞挞以百数。”母亲“忽闻夏楚声,房中泪如雨。然而既见之,杖痕未摩抚。”(《诗集》卷八《示寿儿》)“不肖幼不肯师教。一日,先君盛怒不肖,杖不肖于庭。母氏泣且劝,不听,丈至,为不肖缓颊,始得免。”(《文集》卷十七《思旧记》之《宋丈培五》)对于父亲的严教,先生至老不忘。“故我至于今,不敢辱门户。”(《诗集》卷八《示寿儿》)刘凤章曰:现身说法,语语恳挚,大凡以下畅发教子贵严之义,开阖变化,读之但觉真气流溢行间。(《诗集》卷八《示寿儿》评语)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6岁。
是年夏,大旱。(光绪《鄞县志》卷六十九《祥异》,又见1996年中华书局《鄞县志》第二编《自然环境》)七月二十一日,伯兄徐时楷长子徐隆道生,先生始成叔父。(《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是年,在塾读书。受教于陆绍机先生。陆绍机,字镇南,号谨庵,鄞城月湖陆氏人。“嘉庆己卯(1819)、庚辰(1820)间,来主我家塾”,与先生父徐桂林“相契甚深……小子五年就傅,六年、七年皆问字于先生”。(《文集》卷十七《思旧记》之《陆先生谨庵》)15徐时栋年谱是年,同父异母之四姊出嫁胡逊堂(胡烜)。大婚翌日,先生承父命随诸兄前往胡家与宴。“姊之始嫔也,翌日而胡氏礼宴婚兄,义行命余随诸兄同往,时余方六岁,进退揖让略如仪,观者皆欢笑,谓家教不诬。”(《文集》卷四《第四姊七十寿序》)是年,先生父创徐氏宗祠于鄞东乡徐氏故里大墩。(《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并捐助祭田“大业十一亩二分五厘,小业十三亩”。于义庄捐助建筑费三千三百六十二千文,又捐助义田大业八十四亩六分,小业十七亩三分五厘;捐助学田大业八十三亩八分六厘五毫六丝六忽,小业十六亩四分二厘五毫。(《宗谱》卷末《新旧捐目》)徐氏大墩宗祠图(《家乘》卷六)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7岁。
是年,先受教于陆绍机先生。“小子五年就傅,六年、七年皆问字于先生。”(《文集》卷十七《思旧记》之《陆先生谨庵》)继之,(嵊县)瞻山曹先生馆徐家,“先生昔馆我,太岁在庚辰。我时方七岁,童性顽不驯”(《诗集》卷四《话旧篇》)。同学十余人。
是年,先生父造东津浮桥(即今灵桥)之船二。此船即为浮动的桥墩。(《家16卷一恋湖书楼时期(1—21岁)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七月二十九日,伯兄徐时楷次子徐隆德生。先生再添一侄。(《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九月,宁波府提标右营火药局(今碶闸街附近)因舂配火药迸出火花,轰毁房屋,兵民轰毙31人,受伤48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海曙区志·大事记》)是年秋,大疫,名“吊脚痧”。(光绪《鄞县志》卷六十九《祥异》)道光元年辛巳(1821),8岁。
是年,在塾读书,受教于包闻诗先生。包闻诗,字在庭,号师竹,鄞县人。“善正书,为先君书朱氏《治家格言》,平正而苍劲”,“以岁进士官广文,未赴而卒”,“先生主我家塾在道光辛巳(1821)”。(《文集》卷十七《思旧记》之《包先生师竹》)生母陈氏“每午夜危坐,持刀尺,儿曹自塾中就寝,必问今日所读书得无遗忘乎?”(《文集》卷十四《先妣陈太宜人行状》)是年秋,讹传鸡翼生爪,食者立毙,鸡尽杀,少有留者。(光绪《鄞县志》卷六十九《祥异》)道光二年壬午(1822),9岁。
是年,在塾读书。“不孝等岁时乞制新衣,多不许。或买书值数百金,许之。”(《文集》卷十四《先妣陈太宜人行状》)“我少称神童,谓当作骐骥。”(《诗集》卷九《吾孙》)道光三年癸未(1823),10岁。
是年,开始藏书。“吾十龄外,即喜聚书。”(葛祥熊《文集》序)是年,先生父筑室小梁街,命先生从兄徐时修、徐时椿等居之。(《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是年,先生父再次修浮桥(即今灵桥)。(《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道光四年甲申(1824),11岁。
正月初一日,先生父奉远祖徐偃王、迁鄞祖应汉公、迁大墩祖富阳公木主入大墩祠堂。(《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二月,先生父“更故宅,创五之轩,立恋湖书楼”(《家乘》卷十三《事实17徐时栋年谱编年录》)。先生父“居常好读书,家蓄书数万卷,遇有圣贤经济书,必购得之,曰,使吾子孙有所矜式……晚年好读古文,常挑灯至四鼓,犹喁喁不绝声”(《家乘》卷十四《先君梅谷公行状》)。其时恋湖书楼的绝大部分藏书系徐桂林所购,后先生曾为之编《新故书目录》,计有书378部859种12881卷。(《家乘》卷二十二)“昔者,先君尝叹曰:‘藏书何补哉?能读书,书不在多;不能读书,多书何益?徒饲蠹鱼食耳。’”(《家乘》卷二十一《新故书目录》序)恋湖书楼也为先生藏书肇始之处。
七月,先生父修奉化县桥。(《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八月,先生仲兄徐时桢娶毛氏为妻。(《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九月,先生父修十字港(今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路。(《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道光五年乙酉(1825),12岁。
先生“少好勇而恶儒。一日不得意于逻卒,思所以辱之……”(《文集》卷七《陈西耕先生传》)是年,先生父修南塘路(今宁波市海曙区南塘老街)。(《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先生年轻时曾作《月湖竹枝词》8首,其二云:“吾乡原自号文明,高阁临湖建柳汀。善写乡风吕中甫,绿杨丛里读书声。”(《家乘》卷首)还撰有《恋湖书楼诗余》2卷,专收词作。(《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龚按:吕中甫,即吕时(1518—1587),初名时臣,字仲父,又字中甫,号甬东野人,鄞县人。
早岁有诗名。及壮,以避仇远游,历齐、梁、燕、赵间,寄食衡王、潘王诸邸。为人贞介廉洁,为诸王所重。衡庄王尤爱其诗,为刻其集。年60岁,即自治生圹,自撰墓铭于故里。后客死涉县。
著有《甬东山人稿》,亦工散曲。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有传。
道光六年丙戌(1826),13岁。
三月,先生父造渡船以利百姓涉江。(《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六月,先生父修城南路。(《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九月,先生父立大柱于昌国礁,系以铜铃为航标。礁在镇海口外。(《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先大夫尝于蛟门外夏太婆礁上立大木,以为舟人指南。”(《笔记》卷一)18卷一恋湖书楼时期(1—21岁)十月,先生父与修邑庙,即鄞县城隍庙。(《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道光七年丁亥(1827),14岁。
是年,先生父修横石桥至万龄桥路十里。(《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十二月十三日,先生仲兄时桢长子徐隆章生,先生再添一侄。(《家乘》卷十《历代事迹表下》)十二月二十二日亥时,弟徐时榕生,小先生13岁,先生称“六弟”,至此先生兄弟共6人,其中六弟年小于侄。徐时榕一名恺仁,字石门,号季仙,后为国学生。(《宗谱》卷六《世录一》)是年,鄞城右营局大火,千总等死32人。(光绪《鄞县志》卷六十九《祥异》)道光八年戊子(1828),15岁。
新春前后作诗。“余少时,尝作《馈岁》《分岁》《守岁》六言诗,而益之以《报岁》。报岁者,即俗所谓谢年,又曰送年……诗成,又属画师画四小帧,而题诗其上。
今图画不知何在,诗稿亦寻失矣。”(《笔记》卷七“余少时”条)《诗集》未收。
“余少时,作《春阴》诗,有云:‘初三夜月逢寒食,第四番风到海棠。’王?斋先生日章大加叹赏。谓非寻常吟哦家所易有,每向游人称道。”(《笔记》卷七)龚按:《春阴》诗见《诗集》卷十五,收入时有修改,见后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23岁条记事。据上条“始学为古文诗词”,故系于此。
是年,应县试。“我少识董公,并几就县试。(道光戊子,余年十五,始应县试,程朗岑师于二千人中,独召二人试于其室。)”(《诗集》卷九《董觉轩母邱孺人挽诗》自注)董公即董沛之父董岵,时年27岁。
龚按:程朗岑即程璋,字麟章,江苏宜兴人,举人。道光七年(1827)七月任鄞县知县,次年七月去任。道光八年(1828)十月再次知鄞,道光十三年(1833)五月告病离任。(中华书局1996年《鄞县志》第十八编《政务》)程璋尚撰有《大墩徐氏家塾碑记》。(《家乘》卷十五《词章阐表录下》)是年,始结交鄞城西郊人范邦棠。“时栋年十五始交范子邦棠。出西郭,拜其尊甫雨叔先生,先生年四十余,接物和厚,蔼乎可亲……尝馆吾家。”(《文集》卷三《范雨叔先生八十寿序》)是年,师事鄞城西门外人范上纬先生。“弟兄陪绛帐,春满镜湖前。忆昔追随日,于今廿九年。”(《诗集》卷十四《范汾生夫子挽诗》)19徐时栋年谱是年,邵锦泉(字又桥)读书先生家,与先生兄弟相友好。(《文集》卷二十一《邵又桥墓志铭》)是年,始学为古文诗词。“余年十五,始学为古文诗词。”(《文集》卷二十二《徐远香墓志铭》)“余少时,尝同子舟及徐远香元第作《桃花源诗》。余诗有‘尚有秦人未火书’之句,远香戏谓余曰:‘此语虽佳,然恐累后人又向武陵中觅古本也。’相与大笑。”(《笔记》卷七“欧阳文忠公《日本刀歌》云”条)是年,先生父建敦本义学、崇本书院于大墩故里,又创岳鄂王庙于日湖(至明年事未成而卒)。六月,修大墩路,建柳汀书院;七月,修缪家桥路、东路,造东杨桥,修义火祠;八月,修缪家桥、阿育王寺、戎家桥。(《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又修《徐氏宗谱》。(《宗谱》卷首)是年,鄞县天雨豆。(光绪《鄞县志》卷六十九《祥异》)道光九年己丑(1829),16岁。
是年,先生父修风棚碶,造碶港桥。又修日湖文昌阁、贺秘监祠、伏龙桥,聘人修《大墩徐氏宗谱》。设官义冢、族义冢于大墩;置官义塔、族义塔于大墩;又置义塔于锡山宝岩寺。(《家乘》卷十三《事实编年录》)八月初,先生父积劳成疾,“倏然病倒”(《家乘》卷十五《词章阐表录下》姚煦《祭徐梅谷先生文》)。
八月七日亥时,先生父徐桂林卒,享年61岁。(《宗谱》卷六世录一)“时栋不幸,生十六岁而孤。”(《文集》卷二《先府君言行记序》)“嬉戏十六年,地天托高厚。”(《诗集》卷六《四十生日感怀示何韵仙冯午卿邵又桥乌酿仙李莲史》)徐桂林卒后,先后有诸暨蒋乙经撰《徐梅谷先生传》、鄞县王日章撰《梅谷公家传》、鄞县徐炽昌撰《梅谷公传》、鄞县王光烈撰《四明义士徐梅谷先生别传》、慈溪王炳撰《梅谷先生外传》。后同邑姚煦、张广楙等有祭文。(《家乘》卷十四《词章阐表录上》)道光十年庚寅(1830),17岁。
五月,到鄞东丁湾村参加“张氏之葬”,见奉枯木之丁湾社而异之。29年后于咸丰九年(1859)撰《丁湾社碑》,见后。(《文集》卷十八)龚按:民国王荣商《东钱湖志》卷一引清徐兆昺《四明谈助》卷三十九云:“丁湾,顿岙东,为钱湖底。西为丁湾,其水合诸派西流独出黄山头桥,落横溪大河。”20卷一恋湖书楼时期(1—21岁)七月十七日,先生仲兄时桢次子徐隆恩生,先生再添一侄。(《家乘》卷十《历代事迹表下》)是年,随长兄徐时楷、仲兄徐时桢葬父亲徐桂林、大母李太夫人于锡山之黄岙(在今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大桥村西山上)。“一墓三穴,其右为吾母陈太夫人生圹。”(《笔记》卷三)“又明年,葬先君,则君实相之地,曰:‘此大吉。’”(《文集》卷十七《思旧记》之《唐君安嘉》)龚按:锡山,宋宝庆《四明志》云,山尝产锡,故名。闻性道《鄞县志》云,锡山葱倩插天,泉源甘洁,脉络或起或伏,或隆或隐,结于郡治,城中镇明岭、云石,皆其所盘旋,是为一郡龙脉之祖。
先生有诗自况是年:“自昔惯逃学,突而遽能文。斯言犹在耳,倏经三十春。”见咸丰庚申年(1860)先生47岁所作诗《见周翁云岩手录小簿赋示兄子隆道隆德》2首。(《诗集》卷八)是年,清廷规定对日贸易仅限于宁波港,每年赴日商船为10艘。(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海曙区志·大事记》)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18岁。
六月,生母陈太安人40岁,因先生父丧未满3年而未作寿庆,婿张广楙(张封)请孙楫代撰《祝岳母陈太安人四十寿序》贺之。(《家乘》卷十五《词章阐表下》)龚按:文载《宗谱》卷十五《寿序》,题少“祝”字。
是年,娶鄞江桥它山悬慈(今属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下同)国学生朱孝第五女朱锦玉为妻,年长先生2岁。(《文集》卷二十二《亡妻朱叶两孺人葬记》)是年,先生妹殇。“疏雨暗风一夜梦,可怜相别已经年。”(《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小少集》之《灯下忆亡妹》)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19岁。
四月,英商船“阿美士德号”到达甬江口,船长林赛乘小船到达鄞县城,提出贸易要求,被拒绝后离去。(中华书局1996年《鄞县志》第四十编《大事记》)是年,先生入王?斋日章先生“近阳书舍”门下,地在太阳宫之北杨氏屋。
王先生,它山人。同学皆鄞人,有:赵槐江(启琅,小溪后陇人)、吴挹芳(士香,吴山头人)、周本教(天打岩人)、朱镜湖(祖谟,洞桥头人)、鲍汉玉(兴耕,鲍家坎人)、方宝卿(儒怀,长岭方人)、方轶群(儒杰,长岭方人)、朱蕉生(禄中,21徐时栋年谱藕缆桥人)、周仲云(宏缙,新庄周人)、陈勺山(德枂,南山大路沿人)、陈东生(德梧,南山大路沿人)、杨雨帆(浴德,江北岸人)、余莼沚(涛,三板桥人)、周茹香(棻,新河塘人)、周姒封(杞,新河塘人)、徐东侯(觐,大池头人)。“济济彬彬,十舍皆满。每当晨餐既毕,先生南面坐讲堂,诸君执经分席,序长幼环坐。先生命一人讲经,随指示其失得,既而交起问难,畅所欲言,则为之引申剖析,罄其旨趣,罢讲始就舍肄业。月凡六日,为时文诗赋,非此不辍讲。”(《诗集》卷四《朱镜湖夜溺铜盆浦后余往哭其家归棹怆然诗以抒哀》书后附)龚按:王日章,字斋,鄞县鄞江人。诸生。事母至孝,父、大母、生母、兄相继卒,弟妹及侄皆其馆谷养之。30岁,始为府学生,累试不第。道光十六年(1836)卒,年42岁。
著有《醉六山房诗抄》《醉六山房文集》,有徐时栋校刻本。民国《鄞县通志》有传。
先生诗中所述近阳书舍:“书舍月湖曲,吾家湖之滨。伯兄得珍味,杯羹时见分。
我姑置诸囊,夜静以招君。同学两三辈,团坐皆酒人。醉中言尔志,谈笑何纷纷。
争名各有愿,而君如不闻。曰我视斯世,富贵真浮云。脱然但无累,奚必荣其身。
坐中并年少,颇怪君不伦。语言如出世,倘已厌风尘。”(《诗集》卷四《朱镜湖夜溺铜盆浦往哭其家》九首之二)其间,先生“以所见评论古今人……负狂名”(《文集》卷四《周茹香六十寿序》)。
七月,因王日章先生赴省试“秋闱”,近阳书舍暂歇,先生辍读在家。(《诗集》卷四《朱镜湖夜溺铜盆浦往哭其家》书后附)七月某夜,同学洞桥头(今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人朱祖谟(号镜湖)溺于奉化江铜盆浦(在今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先生往其家奔丧,归途船上作悼诗《朱镜湖夜溺铜盆浦往哭其家》9首(有书后附)。其一云:“同学十七人,君性旷以达。有言无隐情,与我真仿佛。聚首才半年,暂别嗟契阔。谁知见君归,数日不君活。矧遭强死哀,惊闻心似割。哭君不成诗,姑以解忉怛。”其九云:“……狂呼君不闻,幽明分咫尺。豪气犹眼前,一别成永隔。惘惘放船行,何必看山色。”(《诗集》卷四)陈劢曰:数诗直抒胸臆,当得一真字。(《诗集》卷四评语)八月乡试后,王日章先生未中举归甬上。近阳书舍复业,先生仍就读其中。(《家乘》卷十四《词章阐表上》王日章撰《梅谷公家传》)是年,鄞西像鉴桥人徐煜昌(后改名元第、号远香)来馆徐家教先生诸弟,时间长达8年,与先生相处甚洽。“道光十二年,君来馆余家,课诸弟,始见即相爱,久之相知益深……及交君,而余生十九年矣,方茫无津涯,得君始知有畔岸。”(《文集》卷二十二《徐远香墓志铭》)徐煜昌曾为先生作《四明恋湖书楼记》(全文见22卷一恋湖书楼时期(1—21岁)本谱附录)。(《家乘》卷十五《词章阐表下》)龚按:徐元第(1798—1853),字煜昌,号远香,鄞县人。诸生,才起卓荦,与徐时栋相唱和,诗称“二徐”。41岁始为县学生,累试秋闱不中,卒年56岁。著有《洞天仙史纪游》《留烟稿》《滋德堂集》,与先生合著《柳汀唱酬集》《游杭合集》等。民国《鄞县通志》有传。
是年,鄞县大饥,先生兄徐时楷“率诸弟助多金”。(《文集》卷十《先伯兄醒墨先生家传》)是年,尚有七古《题周抑斋先生风雨破蕉图》2首,皆为题画诗。其一云:“一枝两枝折而舞,墨痕如泣笔如怒。无端写得破蕉图,苍茫黯淡皆风雨。”(《诗集》卷十)周抑斋先生卒后先生撰有《周抑斋先生传》。(《文集》卷七)龚按:周抑斋即周良劭,字友高,号抑斋,鄞县人。诸生。屡试不第,遂弃举业攻词章,喜读《离骚》,精词曲,亦通星历句股音韵乃至壬遁杂艺,皆有撰著,未成书而卒。其书画篆刻得者珍之。民国《鄞县通志》有传。系先生伯兄徐时楷的先生,其子周宏缙系先生19岁时同学。
是年,曾游南山,并至堂兄徐时新墓,有七绝诗《游南山过堂兄时新墓》:“死别生离恨孰深,当年风雨结同心。而今凄绝知何似,明月乌啼泪满襟。”(《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小少集》)是年,曾谒贺秘监祠,有七言长诗《谒秘书监贺公祠有感》。
(《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徐时栋堂兄徐时新画像(《家乘》卷五)下·小少集》)是年,曾陪同王日章先生及徐元第游双湖,有七律《奉陪王?斋夫子徐远香家仲兄虚斋游双湖》:“……座上师朋复兄弟,橹声南北又西东……”(《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小少集》)是年,尚有七绝诗《灯下忆亡妹》2首。“此心抑郁倩谁知,几度凄凉几度悲,空馆残灯亦无焰,一行思泪断肠时。”(《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小少集》)龚按:以上诸诗未收入《诗集》。
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20岁。
是年初,仍从王日章先生就读。(《家乘》卷十四《词章阐表上》王日章撰《梅谷公家传》)“从(王日章)先生一年。”(《文集》卷二十六《先师王斋先生墓表》)23徐时栋年谱是年,“与二千人试于郡县,即连冠其军,盖余之为时文,实(王日章)先生教之”(《文集》卷二十六《先师王斋先生墓表》)。
九月二十一日,因鄞县知县上奏于朝,先生父徐桂林获朝廷“诏褒义行,以好施表其门”(《文集》卷十四《先义行府君事略》),“敕建坊,钦赠‘乐善好施’四大字,赐帑金为旌坊之费”(《家乘》卷十四《词章阐表录上》),“乐善好施坊,县西南六十里王岙,一面刻‘义行’二字,道光十三年巡抚富呢杨珂等为营千总徐桂林立”(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之“古迹”)。
龚按:此坊在今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大桥村西山上。至2012年9月2日尚存,今已被拆,见前按。
是年,多读诸子书,自云“余年二十好观诸子”(《文集》卷一《尚书汤誓考自序》)。
是年,开始大量购书,“余弱冠即好购书,二十余年,亦将十万卷”(《笔记》卷五)。
是年,始结交距鄞县大墩2里许的四柱桥人励仙雨,励长先生7岁,为郡庠生。后常有诗酒往来。(《文集》卷四《励仙雨六十寿序》)是年,曾病,有五古《病中忆镜湖》。(《诗集》卷四)是年,有五律《喜杨氏从甥归自台州明日复别》3首,其二云:“吾姊中年死,孤儿甚可哀。零丁依叔父,辛苦到天台。年少焉知事,山高不易来。只今悲喜集,为尔旧醅开。”(《诗集》卷十三)陈劢曰:三诗语语质实老到,令人不识作者才弱龄也。王方照曰:情挚语真,老妪都能解,而格律浑成,不能点窜一字,作者不特天才特亮,实至性过人也。(《诗集》卷十三评语)龚按:王方照,字意山,鄞县人。道光甲午(1834)举人。
是年,先生兄弟“析箸”分家,以月湖老宅“授伯兄(徐时楷)暨六弟(徐时榕),仲兄(徐时桢)、余及五弟(徐时楹)均他适”,仲兄“迁月湖之小仓。而余及二弟以六弟幼,尚与之同居。”(《家乘》卷六《先世宅里图》附文)是年,伯兄徐时楷、仲兄徐时桢俱因义学事奉旨授修职佐郎、盐运司知事。(《家乘》卷十二《历代簪缨表》)是年,曾往大墩故里,拜谒祖墓,并于徐氏祠堂“思本堂”拜会父老,有七言长诗《诣故里谒墓遂会父老于思本堂》。(《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小少集》)尚有七绝《醉后忆亡妹赋示四舍弟梁》。(《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小少集》)24卷一恋湖书楼时期(1—21岁)龚按:以上2首诗《诗集》未收。
是年,鄞县大饥,设局捐赈,民多疫死。(光绪《鄞县志》卷六十九《祥异》,又见中华书局1996年《鄞县志》第四十编《大事记》)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21岁。
二月初一日,至它山。(《家乘》卷十七《历代艺文录上·先伯兄醒墨公行述》、《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二月初二日,偕建岙(今属鄞州区鄞江镇建岙村)人唐志昂至锡山皇岙(也作黄岙、王岙)谒父墓,过金岩寺,与寺僧定性同吃午饭,临别作五律《余以二月初一日之它山初二日与唐君安嘉往皇岙谒先君墓遂过金岩寺与定性上人酒饭临别集老杜句留赠》2首、五绝《即事集老杜句寄四舍弟梁》2首。(《家乘》卷十七《历代艺文录上·先伯兄醒墨公行述》、《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小少集》)龚按:以上4首诗《诗集》未收。
二月,从兄徐时修夫妇相隔一日卒。(《诗集》卷四《小除哭伯兄醒墨先生》十四首之八自注)二月二十七日,清明,自它山至锡山皇岙,会诸兄弟,祭扫先人墓。“今春别兄行……锡山扫先茔。”(《诗集》卷四《小除哭伯兄醒墨先生》十四首之二)有七律《余与诸兄弟别二十余日矣寒食自它山之皇岙扫先君墓与诸兄弟会喜而有作》。(《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下·小少集》)龚按:此诗《诗集》亦未收。
二月下旬,“以母病归里侍疾。一月昼夜不间,遂得疾,亦卧一月”(《家乘》卷首徐时梁序)。
清明后,母大病,“昏迷不语者十余日”(《文集》卷十四《先妣陈太宜人行状》),为之求医。“岂意数日间,母也忽疾作。仓黄求医巫,方药互商度。视候每更代,怜我力单薄。月余尚沉绵,夜坐泪交落。”(《诗集》卷四《小除哭伯兄醒墨先生》十四首之二)“甲午,吾母病,急索野术,不得。君问病来,告之。君归觅于山。
一日而至,吾母病愈。”(《文集》卷十七《思旧记》之《唐君安嘉》)三月,积劳而病。“而我复疾病,辗转良苦辛。”(《诗集》卷四《小除哭伯兄醒墨先生》十四首之三)四月二十六日午时,仲兄徐时楷卒,年36岁,有二子四孙。著有《濒湖轩小稿》。
(《家乘》卷十《历代事实表》。民国《鄞县通志》作《滨湖轩遗诗稿》)25徐时栋年谱徐时楷卒时,先生正患病中。(《文集》卷十《先兄醒墨先生家传》)徐时楷年长先生15岁,“生与为兄弟,后兄十五年”(《诗集》卷四《小除哭伯兄醒墨先生》十四首之一)。“始知阿兄亡,神魂骤无主。我口不能哭,我足不能举。”(《诗集》卷四《小除哭伯兄醒墨先生》十四首之四)“兄弟送殡去,我病不能从”(《诗集》卷四《小除哭伯兄醒墨先生》十四首之九)。卒后19年(咸丰二年)葬锡山带工岭(也作戴公岭),先生作墓志。(《文集》卷二十二《盐运司知事徐先生墓志》)友陈劢应先生及徐时楷子之请撰《盐运司知事醒墨徐君墓表》。(陈劢《运甓斋文稿续编》卷三)龚按:陈劢(1805—1893),字子相,号咏桥,又号甬上闲叟、二百八十峰樵者,鄞县西门社坛巷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后官广西知县,不一载为养亲归,同治元年(1862)举孝廉,授江苏知县,不赴,教授门徒。工诗书,精小学,熟乡邦掌故,助先生校勘《宋元四明志》甚多,与修《鄞县志》。其藏书楼名“运甓斋”。著有《四明七观补注》《运甓斋诗文集》等,民国《鄞县通志》有传。今天一阁楼下全祖望所撰一联为其补书,见宁波出版社2014年笔者拙作《书城木石香》。
五月前,先生原配朱氏从兄、它山人朱立济“招余读书山中”(《文集》卷九《它山朱氏三君子合传》)。朱立济五月卒。“道光甲午(1834)……时余方读书它山。”(《文集》卷一《四明它山朱氏谱序》)五月初,病初愈,起而理家务,因劳神又病。(《家乘》卷首徐时梁序)七月初一日,“濡墨和泪”撰《先君梅谷公行状》。(《家乘》卷十四《词章阐表录上》)梅谷公即先生父徐桂林。
七月前,已有一女,“小字金生”。(《家乘》卷十《历代事迹表下》)是月,病稍愈,起而修家谱。(《家乘》卷首徐时梁序)《月湖徐氏家乘》24卷4册成,徐孝墀、王日章、徐炽昌、王炳、徐时梁作序,并有朱缙、邵景泉、余文炳题词。世系为先生父徐桂林在世时聘陈雨田先生所修,同年十月印成。(《家乘》卷末)徐孝墀序曰:“余以是叹淡斋(徐时栋号)之才之大,兹谱之法善,不必兢兢于欧苏,而自可为后世作家乘者之一法也。”(《家乘》卷首)龚按:是谱卷首有先世遗容图16幅,先生撰有《皇曾祖考尚友公像赞》等16篇,未收入《诗集》《文集》。卷首尚有宅里图,并附先生作《月湖竹枝词》8首,《诗集》未收。是谱不同于一般的家谱,多考证辨析,注重文献辑录,效法国史方志,已初步显露出先生的史家功夫。
是月,编所作之文为《只可自怡悦文集》4卷,收《偃王迎神词》《刊经始末记》《徐氏迁城祖祠碑记》《祭先伯兄醒墨公文》《为从父祭亡侄醒墨文》。《文集》均未收。
(《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26卷一恋湖书楼时期(1—21岁)《月湖徐氏家乘》目录书影(《家乘》卷首)是月,编所作之诗为《小少集》4卷,收七绝《游南山过堂兄时新墓》、七绝《灯下忆亡妹》2首、七古《谒秘书监贺公祠有感》、七律《奉陪王?斋夫子徐远香家仲兄虚斋游双湖》、七古《诣故里谒墓遂会父老于思本堂》、七绝《醉后忆亡妹赋示四舍弟梁》、五律《余以二月初一日之它山初二日与唐君安嘉往皇岙谒先君墓遂过金岩寺与定性上人酒饭临别集老杜句留赠》2首、五绝《即事集老杜句寄四舍弟梁》2首、七律《余与诸兄弟别二十余日矣寒食自它山之皇岙扫先君墓与诸兄弟会喜而有作》、七绝《哭先伯兄》2首等。“幼学为诗,自壬辰起,至甲午七月,编其诗为《小少集》。”(《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诗集》均未收。
又编所作之词为《恋湖书楼诗余》2卷。“栋本不善作词,且一年不过数十首,或十余首,今录四解以备体,使后人有因焉。”(《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收《疏帘淡月遭先君三州忌辰哭赋》《贺新郎再游南山过堂兄时新墓》《蓦山溪即事书怀示徐二》《乳燕飞寒食扫先君子墓遂同诸兄弟归去留词它山》。《诗集》亦未收。
九月初一日辰时,仲兄徐时楷之妻、先生仲嫂周氏卒。(《家乘》卷十《历代事实表》)是年,编《新故书目录》2卷,将藏书分为钦定、丛书、经、史、子、集六大类,每书著录书名、卷数、著者三项,共计378部859种12881卷。书目卷首自序云:“置书以宜读之书为务,奇僻之书虽宝实无所宝也。故余家所有书,大约皆布帛菽粟。
强半先君之所置……先君没后,小子亦颇有所置。”卷末又题曰:“自先君来至今27徐时栋年谱年九月止,置书如右,愿后人不以藏书为务,而以读书为急,此余心也。不然,邺架曹仓,仍伺蠹鱼,亦何裨乎?”(《家乘》卷二十一)是年,辑父徐桂林之言行40余条为《过庭诗礼录》,收刊于《月湖徐氏家乘》。
(《家乘》卷十六)是年秋,致书友王炳,告所纂《月湖徐氏家乘》24卷成,并求序。(《家乘》卷首徐炽昌序)是年,尚编有其弟徐时梁撰《省斋诗草》1卷,收《前余之锡山移竹数枝植五之轩今被人迁去仅一枝矣》、《对雪》、《七夕》、《之锡山扫先君子墓舟中烹茶漫兴》、《集李寄家三兄澹斋四首时澹斋客它山》4首、《五月初旬至故里遇雨晚归途中口占》;又编其弟徐时梁撰《省斋诗余》1卷(词集),收《长相思·落花》《菩萨蛮·春暮回文》。(《家乘》卷十八《历代艺文录下》)十二月四日,13年前曾馆徐家的瞻山曹先生过访,昔日弟子仅先生与其仲兄、四弟在。先生为之招待,并有五古《话旧篇》320言,在曹先生离别之时书而送之:“先生昔馆我,太岁在庚辰。我时方七岁,童性顽不驯……焉知今月日,长者来我门。
入门不相识,坐久始相亲。仿佛旧容貌,霜鬓皤然新。命酒就鸡黍,仓卒无盘飧……他日访丈室,扁舟来江村。破涕为欢笑,往事姑勿云。”(《诗集》卷四)刘凤章曰:一气流注,曲折尽情,篇法之妙,不可思议。(《诗集》卷四评语)小除夕,作五古《甲午小除哭伯兄醒墨先生》14首。“生与为兄弟,后兄十五年。”“相别九经月……思念不能忘……悲来无断绝……抒我心蕴结。”(《诗集》卷四)陈劢曰:十四诗承接一片,如写家书,语语从肺腑中流出,读此与哭朱镜湖诸作,知作者于兄弟、朋友之间深乎情矣。乌世耀曰:语语由衷,字字是血,非至情人不能作。陆廷黻曰:五古自开章至此,凡二十五篇,无一字一句不从至性中流出,读之但觉悲风夜鸣,泪随声下。诗之感发人性情者,此类是矣。(《诗集》卷四评语)龚按:乌世耀,字酿仙,鄞县人。咸丰八年(1858)岁贡生。
约于是年后,将恋湖书楼之名改为“烟屿楼”,楼有“神清室”。“登君烟屿楼,入君神清室(君得古铜印文曰‘神清之室’)。”(《诗集》卷六附何琳六十韵诗自注)藏书量开始大规模增长。友徐煜昌(即徐元第)所撰《四明恋湖书楼记》见本谱附录一。
28卷
二烟屿楼时期(22—41岁)道光十五年至咸丰四年(1835—1854)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22岁。
闰六月二十日、二十一日,读清梁廷柟纂《论语古解》,有多处批点,跋云:“乙未夏又六月二十日阅,时大旱。”后钤朱文长方印“时栋”、白文方印“淡斋”。
又跋云:“乙未夏闰六月二十又一日阅。”后钤朱文长圆印“西湖外史”。书上尚钤有白文方印“西湖外史”“烟屿楼印”。(孔夫子拍卖网之梁廷柟纂《论语古解》)孔夫子拍卖网之梁廷柟纂《论语古解》书影龚按:此书10卷2册,2015年5月16日孔夫子拍卖网拍卖,起拍价6万元。
是年,访祖居大墩,有五绝《大墩道中》3首,其二云:“夕阳满芳草,逢彼田舍翁。何时记曾见,遥语平畴中。”(《诗集》卷十七)约于是年,就月湖书院读书,同学有镇海人吴翰、谢听秋等。“诸君方年壮盛气,视功名如反手,每集试山房中,联坐论文,欢笑竟日。”(《文集》卷二十一《吴孝廉墓志铭》)龚按:月湖书院,本名义田书院,在月湖西广盈仓旧址(今月湖石浦酒店),顺治八年(1651)创建,咸丰末年毁于战火。同治三年(1864)重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改设宁波府师范学31徐时栋年谱堂。(中华书局1995年《宁波市志》卷三十八《教育》)是年,撰《蒋秀才墓版文》。蒋秀才即蒋淙,字石甫,号浣亭,鄞县人。蒋学镛季子。少孤,事母至孝,为之踏雪觅笋。既壮为童子师,后成诸生,两试于省,不第,遂著书自乐以终,著有《春秋表微》等。卒后16年其子请先生作此墓版文。
(《文集》卷二十六)又撰《祭朱兰洲文》。朱兰洲即先生原配朱氏从兄朱立济,字沇东,号兰洲、兰圃。(《文集》卷三十九)31年后的同治五年(1866),先生作《它山朱氏三君子合传》,朱立济少年豪兴好游览吟咏,见后。及长“端庄寡言笑,诸弟畏之,而于余最亲昵,闻余至,必邀过其家,联榻话经史,反复辩论,自畅其说,或达旦而已”。上年,曾邀先生同读书山中,是年五月卒,年33岁,见前。先生编刊王日章先生《醉六山房诗抄》附收其诗。(《文集》卷九)是年,有五古《为徐远香题风木图》1首、《独坐》2首。(《诗集》卷四)又有七古《负米行为邵镜湖秀才(景泉)作》:“东邻淅米西邻炊,饭香到鼻儿啼饥。昨日负米去仓卒,今日望门来迟疑。年未三十发半白,意气颓丧面黧黑。
双亲衰老私坐愁,男儿欲行行不得……”(《诗集》卷十)王方照曰:读此诗,令天下寒士同声一哭。(《诗集》卷十评语)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23岁。
是年春,有七律《春阴》:“重叠行云出岫忙,雨晴不定似商量。初三夜月逢寒食,十六番风到海棠。草色上阶青带润,帘纹如水绿生凉。诗囊入梦频搔首,何必杨花落满床。”(《诗集》卷十五)王日章曰:三、四钩取题神,是追魂摄魄手段。(《诗集》卷十五评语)龚按:先生《笔记》卷七云:“余少时,作《春阴》诗,有云:‘初三夜月逢寒食,第四番风到海棠。’”此诗于此年改为“十六番风到海棠”,四四十六,其意同。盖少年之作至此有改动。
七月二十日,二女儿出生。“无事怀人忽相忆,去年今日女儿生。”(《游杭合集》之《二十日寓中》)七月二十一日,王日章卒,年42岁。王日章,它山人。3年后先生作《先师王?斋先生墓表》,见后。(《文集》卷二十六)并手校刻印其《醉六山房诗抄》4卷1册。(今存天一阁,见宁波出版社2003年《伏跗室藏书目录》)后又撰《请旌表王顺孙事状》,王顺孙即王日章。(《文集》卷十四)32卷二烟屿楼时期(22—41岁)王日章卒后,先生师事洪起焘。“(王日章)先生卒,则洪临淄(起焘)实教之。”(《文集》卷二十六《先师王斋先生墓表》)八月,作七古《庭树篇赠蒋生(椿)》。蒋椿家即先生邻居,也在月湖边,其庭院有大桂,“蒋家庭树秋风高,天香满湖云外飘……珍重秋风勿相剪,故家乔木今几存……书香郁烈将百年,太息而今亦衰矣。生乎读书本无种,况食先德贾余勇。丰背养翮盍勉旃,赠诗意比赠花重”(《诗集》卷十)。
是年,先生成为郡庠生。(《宗谱》卷六《世录一》)是年,至张氏家,意外发现明末抗清忠臣全美闲的画马图,见主人不甚爱惜,欲以家藏赵孟所画之马换之。不肯,遂作七古《画马行》(有序),并题其画端。(《诗集》卷十)“忽于壁头见侍御(全美闲)画马,为之惊叹,马凡五匹,或立或卧,或奔或逐……距侍御之卒一百七十有余年矣,纸本完好,光彩如新……主人不甚爱惜,余欲以所藏松雪马易之,而又不可,为作《画马行》题其端,使知宝贵焉。”见《诗集》卷十《画马行》之序。陈劢曰:杜老《画马行》为千古绝唱,此诗之妙正在离形得似,不掩作者本色。(《诗集》卷十评语)龚按: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一有《先侍御画马记》云:“侍御府君苇翁,讳美闲,字吾卫,先宫詹公孙,而非堂先生子也。非堂先生善书,以余技作绘事。侍御之书亚于非堂,而画马独入神品……侍御画马,其蓝本实出松雪之遗,至是(清兵下浙东宁波后)讳之。
或有不知而及之者,则叱曰:‘吾所师者,宋遗民龚圣予父子之马也,尔既不知,其莫视吾画。’时比之明初九龙山人之画竹……”是年,又有五古《梦朱镜湖》6首。朱镜湖4年前溺亡,先生有诗哭祭,见前。
(《诗集》卷四)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24岁。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