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而生:马克·布洛赫传

关于马克布洛赫(1886-1944)的第一部传记。布洛赫是一名历史学家,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士,抵抗运动的领袖,被逮捕后遭到严刑拷打,最终英勇就义。本书以大量私人书信、日记和资料为基础,参考众多尚未公开的档案,呈现了这位爱国者在第三共和国下的光辉一生。作为历史学家,布洛赫最为人熟知的或许是《历史学家的技艺》——对自己的人生事业所做的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思考——以及《社会经济历史年鉴》杂志的联合创办人。他生活的时代阴云遍布,两次世界大战、反犹主义和集权主义使他深受影响。他勇于直面这些事件,最终成为某种智力型的英雄,他的一生则是竭力捍卫自由批判探索精神的缩影。

序言
任何一本传记的开篇,都要说明两点:选择传主的原因和文本的写作方式。本书的传主布洛赫(Marc Bloch),是20世纪最睿智的历史学家之一。他是一名犹太爱国者、联合抵抗运动的战士和领导人;他曾与人合办过一本极具影响的学术期刊;他是一名硕果累累的教师、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毋庸置疑,他应该为世人所铭记。然而,他的性格和命运却让他卷入到历史的大潮之中,为法国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对于欧洲当代的历史学家来说,布洛赫无疑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他生逢乱世,命途多舛,一生经历了从德雷福斯事件到犹太人大屠杀等众多历史大事;切身体验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祖国被纳粹侵略的惨剧。布洛赫的人生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称性:
他生命的第一年和最后一年都在里昂;教学生涯的开始和终结都在蒙彼利埃(Montpellier);在回到日新月异的巴黎之前,他在先人的故乡阿尔萨斯(Alsace)生活了十七年。然而,有一条主线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即他对法国最真挚的热爱——法国是他精忠报效的祖国,是他的祖辈获得自由、接受教育的地方。1906年和1918年,他曾以这个共和国为荣。可是,他亲眼目睹了祖国一步步走向衰亡,并于1940年最终覆灭的过程。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阔,却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法国,他后来还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布洛赫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那个时期的法国,甚至是整个西方世界,这种情怀并不少见。然而,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是,他为之注入的人道主义、自由主义、世界主义等品质,以及聪明、黠慧和想象力的因子。因此,他能穿越狭隘的时空壁垒,位列世人所景仰的英雄谱之中。
本书是布洛赫的第一本传记。它借助大量未曾出版的材料,从思想和政治的视角出发,力图呈现布洛赫生平、思想和生活环境的一系列画面。虽然我努力追求一种平衡,却也往往顾此失彼,难以面面俱到。本书试图从多门学科中汲取营养,但是并没有一个宏大的理论。为了忠实于传主,我尽力将现实中的布洛赫与传说之人分开,赋予他适当的质地和外形,通过还原他的声音和所处的环境,讲述一名知识分子复杂而又勇敢的一生。如今,距离他被害已有四十五载,然而人们并没有遗忘他,甚至在学术殿堂之外,他也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学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1986年至1987年,我非常荣幸地获得华盛顿威尔逊研究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的奖学金,那里是绝佳的工作场所,学术氛围良好,与国家档案馆和国会图书馆毗邻。1987年至1988年,我在马里兰州罗耀拉学院(Loyola College in Maryland)担任首任人文学科卡丁讲席(Cardin Chair)学者,享有充裕的写作时间;作为该校历史系的客座教授,我有幸开设过两门课。感谢北卡罗来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Carolina at Wilmington)允许我离职两年;感谢美国大学妇女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Philosophical Society)、蒙特利尔欧洲研究校际中心(Inter-UniversityCenter for European Studies in Montreal),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它们先后授予我各种奖项;感谢国家人文科学基金(National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和美国南部地区教育董事会(Southern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资助我进行研究考察和收集资料。
很多机构为我阅读资料大开方便之门,使我的研究增色不少,它们包括:北卡罗来纳东部历史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Historians ofEastern North Carolina)、南方历史学会(Souther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和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1986年,巴黎举办了纪念布洛赫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这让我收获颇丰。此外,我曾在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做过有关布洛赫的讲座,如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Harva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European Studies)、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Graduate Center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ttingen)、美国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of America)、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和威尔逊中心。
最后,我要向一些人表达深深的谢意。对于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学术研究,他们有着特殊的贡献。首先是艾蒂安和格洛蕾娅(Etienneand Gloria Bloch),他们表现出的热情和慷慨,让我深怀感激。我以前的老师——梁锡辉(Hsi-Huey Liang)和已经仙逝的加茨克(HansW.Gatzke),时时激励着我。阿陶德(Denise Artaud)、博灵(RebeccaBoehling)、戴伊(John Day)、戈德温(Hilda Godwin)、格雷奇(RuthGratch)、海德尔(Waltraud Heindl)、基尔比(Peter Kilby)、克纳普(Roberta Knapp)、麦克劳林(Melton McLaurin)、马维尔(David Mar-well)、施内茨(Evelyn Schnetz)等朋友和同事,曾给予我各种帮助和支持。罗温伯格(Peter Loewenberg)和比尼昂(Rudolf Binion),慷慨地与我分享他们对传记的看法。贝莱希泽(Diane de Bellescize)为我提供过不少建设性的意见,我在巴黎期间,她曾对我进行盛情款待。维尔纳(Karl Ferdinand Werner)教授十分热情地支持我;埃玛尔(Maurice Ay-mard)为我提供过一些重要的资料;哈里斯(William Harris)对于不少优良的地图有所贡献。我在威尔逊中心访学期间,科伯恩(SnezanaCockburn)和尼克斯(Tim Nix)曾积极地帮助过我。我以前的学生雷伯恩(Richard Rayburn)、斯劳特(Juanita Slaughter)和廷德尔(AndreaTyndall),是最热心的提问者和支持者。面对我无穷无尽的咨询,北卡大教堂山分校威尔逊图书馆(Wilson Library at UNC-Chapel Hill)的各个部门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北卡大威尔明顿校区、威尔逊中心、罗耀拉学院的图书管理员们效率极高,对我的帮助极大。班吉(TerryBenjey)和迪斯兰德(John Dysland)经验丰富,为我解决了众多复杂的电脑难题。责编史密斯(Frank Smith)非常称职,极具洞察力;文字编辑塔瑟尔(Jane Van Tassel)技术娴熟、经验老到,西摩尔(SeymourFink)对我的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爱和支持。我将本书献给两个人,他们是我的挚爱和希望。
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市卡萝尔·芬克
目录
第一章 先人事迹/001
第二章 教育背景/015
第三章 青年史学家/045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岁月/062
第五章 斯特拉斯堡时光/092
第六章 人的历史/120
第七章《年鉴》杂志/148
第八章 巴黎之路/191
第九章 奇怪的战败/235
第十章 维希法国/276
第十一章“纳博讷”/332
第十二章 历史遗产/366
附录 马克·布洛赫作品精选目录/394文献来源说明/402
索引/408
译后絮语/434
目 录|001
插图目录
图一 法国和阿尔萨斯的地图
2
图二 巴黎:阿莱西亚街,约1890年
18
图三 马克·布洛赫与父母、祖母
图四 路易·布洛赫图五 马克·布洛赫图六“背叛者”
18
19
19

Zv)
图七1904年晋升巴黎高师
图八 布洛赫关于历史的思考,1906年图九 巴黎:苏福洛路,约1910年图十 穿军装的布洛赫,约1914年图十一1917年布洛赫在阿尔及利亚
图十二 布洛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1918)的位置图十三 福煦进入斯特拉斯堡图十四 马克·布洛赫图十五 西蒙·布洛赫
图十六 布洛赫夫妇及其最小的孩子图十七 斯特拉斯堡大学,1925年
29
42
46
74
81
87
95
100
100
101
106
图十八 布洛赫在斯特拉斯堡的书房,1935年图十九富热尔
118
196
图二十 巴黎:先贤祠和苏福洛路,约1936年
图二十一 萨拉·布洛赫、马克·布洛赫、让·布洛赫-米歇尔图二十二 敦刻尔克:岸边的法军
217
219
263
图二十三1940年法国地图以及布洛赫的运动路线
270
插图目录|001
图二十四维希:1941年
图二十五1941年3月,马克·布洛赫遗嘱图二十六 布洛赫的最后一张照片,1944年图二十七 里昂:罗讷河,约1944年2月图二十八 里昂地图,1944图二十九 圣迪埃尔-德-福尔曼图三十 吕西安·费弗尔(1878—1956)
002|为历史而生:马克·布洛赫传
288
294、295339341353362371
致谢
图一、十二和二十三,均由威廉·哈里斯制作;图二十八,一份英国皇家版权/国防部所属的地图,获得英国女王陛下文书局主管的许可。图二、六、九、十三、十七、二十、二十四和二十七,均来自巴黎罗杰-维奥莱摄影事务所。
图二十二,来自当代史博物馆收藏品——当代国际文献图书馆(巴黎大学)
图三十,得到《经济、社会与文明年鉴》编委会的允许。
图二十九,由罗贝尔·博特鲁齐夫人提供。
图五,由丹尼尔·布洛赫提供。
图九,来自作者的私人收藏。
图三、四、七、八、十、十一、十四、十五、十六、十八、二十一、
二十五和二十六,均由艾蒂安·布洛赫提供。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