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懂人文常识

知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成功。本书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人文常识,既能帮助青少年读者丰富知识储备,开拓视野,还能对其日常生活起到提示作用。

第一章
版权信息
书名:一口气读懂人文常识
作者:《一口气读懂人文常识》编写组
出版社: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0-02
ISBN:978-7-5100-1553-3
前言
这是一本价值不菲的书。一本好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给人知识,在于它能够给读者增长视野,更在于它能够让读者接受和喜欢。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具体的说,我们坐的汽车是人文的结果,我们用的电脑也是人文的产物,就连我们现在每天喝的水都是人文的结果,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因此,我们为学生编写了《一口气读懂人文常识》这本书。编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就越大。然而,知识又是由常识组成,所以,只有拥有宽广的常识,你才能在学习上赢在起跑线上,你才可以在生活中百事无忧。这本书是《一口气读懂常识》系列图书之一。它主要是选取了人文中的哲学、政治、经济、伦理、文学、法律以及教育方面的常识。《一口气读懂人文常识》给人们带来很多知识,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本书里的人文常识都是人们必须了解的。
我们这本书,把一些人类历史上有价值的智慧精华编辑在一起,主要是把西方的现代文明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比如在人文伦理一章,我们收录有孔子和诺贝尔的生平、事迹,这是因为诺贝尔和孔子一样为世界上的文化和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能够在华夏文化中经历几千年的风雨而依然存在,就是因为它的价值和观念适合了人们的需要,适合了社会的发展,并还将一直这样影响下去。而诺贝尔的成就虽然没有像孔子的思想那样经历几千年的风雨,但是它能在世界大战后依然存在,并一直影响着世界的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尤其是他设立的“诺贝尔奖”对科学、真理、自由、民主的倡导和表彰,足见其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人文精神,在世界上起到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还有在人文哲学一章,重点介绍西方的现代文明,当然也包括古代或者以前的文明,尤其是对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的重点介绍,更是精心挑选。本书的宗旨就是把最好的、最新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文化介绍给读者。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在人文法律一章,我们把人类的现代人文理念介绍给广大读者,比如《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等知识都是不可不知的常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全部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展现,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汇总,也便于读者阅读,容易激发读者对图书的兴趣,并且让读者一目了然。
人文哲学篇
什么是人文?
所谓的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各种文化现象、人世间事、习俗人情、寿命、教育水准以及生活质量。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等。如果符号是文化的基础,那么,价值观就是文化的核心,而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等。人文也就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它的核心部分是先进的价值观(对于社会来说,就是先进的法律与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它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简单地说,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广义上说的人文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而不是自然的、原始的、天然的。
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英文名字是Humanism,它指的是社会价值取向关注于人的个性,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主张自由平等以及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和世界观。
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它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又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注重享受人世的欢乐,注重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追求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人文主义相信人的本性有巨大的潜力,而不相信宗教的超验的价值。人文主义之父是彼特拉克,他是意大利诗人。1304年生在阿雷佐城,1374年在阿尔夸去世。他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当过神甫,追求知识,他最早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什么是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的英文名字是Humanitarianism,它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主张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世界观。人道主义的内涵是“自由”、“平等”和“博爱”等。
人道主义是以个人为着眼点的观点,提倡每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他自己是自己的目的,尊重个人的平等与自由权利,承认人的价值与尊严,把人当成人看待,而不把人看成人的工具。它的最初形式是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实现一切人的解放和自由看成奋斗目标,是革命的人道主义。
终极关怀指的是什么?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有限的,必然面临生死问题。但是与其他物种不一样的是,只有人才会思想,才会思考生死存亡的问题;也只有人才会给予人生种种实践以终极性的价值与意义根据,以求克服生和死的尖锐冲突。终极关怀就是源于人的存在的有限性而又企盼无限的超越性本质,它是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对生命本源与死亡价值的探索构成人生的终极性思考,这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哲学智慧;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与死亡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这是人的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只有终极关怀才能化解生存与死亡、有限与无限的紧张对立,才能克服对于生死的困惑和焦虑。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生死的基本途径。
皈依上帝的终极关怀就是以宗教信仰作为基础,把上帝作为最后的精神寄托。宗教用臆想的彼岸世界来吞没现实世界以消弭生与死的矛盾;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就是追溯世界本原,以抽象的道来代替虚拟的上帝当作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把道德看得比生命更高贵更重要,追求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甚至为万世开太平成为精神世界的真正依托。
什么是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简单地说,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同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人文主义是把人作为本位的世界观,集中体现在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与重视,它关心人的生命,关心人的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以及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与情感。人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主体,同时还是自身存在的价值主体,它的根本是“内在”而非“外在”,因此,文明建设的根本是精神。人文精神提倡把情感看成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以及内在需求,避免人的异化。
辩证唯物主义从何而来?
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现代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和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的基础创立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才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以及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是既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与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在人脑中的反映。它认为物质能变成精神,精神能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认识来产生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和革命的反映论。
虚无主义的观点是什么?
虚无主义认为世界,尤其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和可理解的真相以及最本质价值。
在虚无主义方面著书论述的著名哲学家有尼采和海德格尔。尼采把基督看成为虚无的宗教,原因是它不关注现实生活,而在乎假设的死后生活。他说虚无主义是人们意识到“上帝死了”所导致的,还强调人们应通过重新赋予生活意义来克服它。海德格尔把虚无主义叫做“这样的存在什么都不剩”,还认为虚无主义是把存在缩减到纯粹价值。
实用主义有哪些观点?
实用主义的英文名称是Pragmatism,是由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它是产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形成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以及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的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士、杜威、胡克、刘易斯。
实用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当代哲学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主义者;另一种是理性主义者。实用主义就是要从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那就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和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它忠于事实,但没有反对神学的观点,如果神学的有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生活确有价值,就承认它是真实的。把哲学从抽象的辩论上,降格到更个性主义的地方,但还可以保留宗教信仰。承认达尔文,也承认宗教;也不承认是二元论的,也就是既唯物,又唯心,还认为自己是多元论的。
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有: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能改变的;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与推理是次要的;信仰与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在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在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
生命哲学指的是什么?
生命哲学包含唯心主义生命哲学和唯物主义生命哲学,唯物主义的生命哲学是从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所提出的“进化论”开始的,它是对生命发生与发展的一系列自然规律的提炼和升华,是理性和客观的哲学。
竞争是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进化论描述的“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竞争是生命的发生与发展动力。生命哲学的“竞争论”是指:生命用它的竞争优势得到存在,生命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竞争过程。
唯物主义的生命哲学是一门阐述生命与生命体系发生发展过程的哲学,生命用其优势在竞争中存在和繁衍,提醒人们采取不断提升自身与集体的优势在竞争中取得成功,改造生活,改造世界。
同时,生命哲学讲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讨伐”:人类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失去了生存优势,变得不适应,而在“优胜劣汰”中存在灭绝的危机。很明显,人类也是生物,人类要在生物适宜的环境中才有生存优势。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基因水平更得以看透生命的本质,补充生命哲学观。生命竞争优势来自于基因,基因的表达和遗传造就了生命个体的竞争本性。就生命而言,竞争终归是不可避免的。缺少竞争优势的个体会被其他个体所挤压排斥,缺少竞争优势的种群也会被优势种群吞灭。
生命哲学总结的是生命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教导人们认识环境的“残酷”,从而通过改进自身去适应与改造世界,是理性和客观的唯物主义哲学。
结构主义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结构主义的英文名称是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思潮的黄金时代是20世纪60年代,它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初的岁月。当时西方有一部分学者对现代文化分工太细,只求局部、不讲整体的“原子论”倾向感到不满,他们提出了“体系论”与“结构论”的思想,强调从大的系统方面来研究它们的结构与规律性。
瑞士的斐迪南·德·索绪尔是把结构主义思想运用到语言学研究的第一人。索绪尔则将具体的语言行为(“言语”)与人们在学习语言中所掌握的深层体系(“语言”)区别开来,把语言当成是一个符号系统。1945年法国人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第一次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人类学上。
结构主义是一些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
实证主义的观点是什么?
实证主义的英文名称是Positivism,它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叫实证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英国。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始祖A·孔德是开创人,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以及H·斯宾塞。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被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则是新实证主义。
它的基本特征是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把现象论观点作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能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当作理论的中心问题,还试图将哲学溶解在科学之中。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后来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它的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和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与外在事物。
怀疑主义到底是什么?
怀疑主义存在的客观原因恰在于认识所必然具有的主观性与条件性,认识指的是人的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社会立场、认识角度、知识结构、个体经验以及主观意志与情绪这些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识的真理性,以至于最后我们根本无法认识到真理本身,而只能无穷逼近真理,以上的那些影响认识的因素是每一个活着的人永远都无法根除的而只能尽可能地减少。怀疑主义就是对古代哲学认识论的思维范式的否定。最早的怀疑主义哲学家是皮浪和高尔吉亚。
怀疑主义有以下的见解:知识的有限程度;一种以系统化怀疑与不断考验,以达到求知的方法;武断、相对和主观的道德价值观;知识反冒进和暂缓的判断;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和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正面结果欠缺信心,也就是犬儒主义和悲观主义;在宗教里,怀疑主义还指出对宗教的基本原则比如永生、天命以及启示等的质疑。
人性论有哪些内容?
人性论,就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是撇开人的社会性与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和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以及性无善恶论等学说。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它的特性是食欲、性欲、权威欲、群体欲、表现欲;求生本能和暴力性;渴望休息、娱乐;猜疑性;渴望自由、平等;模仿;竞争性和顺从性;羡慕和妒嫉心理;亲情和友情;欺骗性和诚实性;渴望好的生存环境;自私与合作性;老弱病残者渴望得到群体的照顾;人的精神性。人在精神性方面有自由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信仰、理想以及信念等,渴望自由结社、自由的选举权,渴望接受社会教育,还有年龄因子等等。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