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文读本——读古文识汉字

本书是根据新课改精神,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编写的小古文学习资料。全书分“美好的人”“奇妙的自然”“可爱的朋友”“有趣的生活”四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分为十课,收录适合低段学生学习的小古文语段,并以古文为基础,结合汉字、文化常识等学习内容,供低段学生学习。

第一章
《读古文识汉字》编委顾问金感芳主编王定波副主编舒静编写人员王芳叶菲吕敏姜艳琰洪纯芳徐缨前言母语,是一条流淌的长河,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之母。它用最亲切、最温柔的臂膀拥抱我们的心灵,引领我们攀登精神的高地。
本教材为母语文化和孩子的学习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亲近母语的“窗”!它以母语的文化传承为编写主线,共分四大板块:美好的“人”、奇妙的自然、可爱的朋友、有趣的生活。每一篇课文都包括学汉字、知文化、拓展台、实践园四个学习板块。
透过这扇“窗”,我们将相约遨游在母语这条流淌了五千年的长河,一起去品味汉字之妙,一起去亲近传统节日,一起感受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无限魅力!我们将经历“仓颉造字”的奇趣,品味“惟妙惟肖的象形字”“耐人寻味的会意字”……它让我们的心灵与古老的汉字一起舞蹈,共同吮吸这中华民族精神的母乳,尽情享受汉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编者2016年10月目录美第好的一『篇人』奇第妙的二自篇然可爱的朋友第三篇有趣的生活第四篇第一篇美好的“人”小朋友,诗人说,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我们人类是世界万物中最聪明、最了不起的。我们会学习,会劳动,会创造。是我们人类,把这个世界变得这样美好!让我们走进小古文的世界,学着做一个美好的“人”吧。
1人之①初第一篇美好的『人』rénzhīchūxìngběnshànxìngxiāngjìnxíxiāng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gǒubújiàoxìngnǎiqiānjiàozhīdàoguìyǐ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选自《三字经》【注释】①之:的。
3学汉字读古文识汉字人甲骨文→金文→楷书“人”字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中的“人”字像一个面朝左站立的人,上端是头,向左下方伸展的一笔是手臂,中间是身子,身子以下是腿。
知文化《三字经》的价值《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读物,成书于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全文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4
中国古代的小朋友都学些什么古代的小朋友除了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儿童启蒙读本以外,还要学“洒扫、应对、进退”等礼节,以及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法)、数(算数)等各种本领呢。第一篇美好的『人』拓展台请你读一读,想一想:在传说中,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东汉】应劭《风俗通》实践园1.请你读一读下面《弟子规》中的几句话,并背一背。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5
2.请你连一连。
人之初习相远性相近性本善苟不教贵以专读古文识汉字教之道性乃迁6
2子不学,非所宜第一篇美好的『人』zǐbùxuéfēisuǒyíyòubùxuélǎohéwéi子不学,非①所宜②。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qìrénbùxuébùzhīy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选自《三字经》【注释】①非:不,不是。
②宜:合适,适宜。
7学汉字读古文识汉字子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子”字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子”是一个小孩之形。
金文的“子”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上部是头,左右是两臂,下部是两腿,像用小被裹在一起的样子。
知文化古人对小孩子的称呼总角:指幼年。
垂髫:指儿童。
束发:指青少年。
象形——古人的造字方法之一在古代,人们用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六8
种方法造出了汉字。
象形,就是根据实物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看看下面的字,古人造出的字多有趣呀!第一篇美好的『人』马目舟拓展台1.你听说过古代小朋友勤奋学习的故事吗?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9
2.除了学习,古代的小朋友还会做各种有趣的事儿呢。请你读下面两首诗词,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幼女词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唐】施肩吾【宋】辛弃疾读古文识汉字幼女才六岁,西风梨枣山园,未知巧与拙。儿童偷把长竿。
向夜在堂前,莫遣旁人惊去,学人拜新月。老夫静处闲看。
实践园1.你能把《凿壁偷光》的故事说给小朋友听吗?
2.请你填一填。
不学,非所宜。不学,何为。
103
民第一篇美好的『人』mínwéiguìshèjìcìzhījūnwéiqīng民为①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jūnzhězhōuyěshùrénzhěshuǐyěshuǐzézàizhōu君者,舟也②;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shuǐzéfùzhōu水则覆舟。
——荀子【注释】①为:当作,算作。
②也: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11学汉字读古文识汉字民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民”字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上部是一只眼睛,其下是一把锥子刺进了眼睛。这表明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把奴隶的一只眼睛刺瞎,并强迫他们劳动。所以,“民”的本义就是奴隶,后引申为被统治者。
知文化古代人的不同称谓在古代,没有官位的“老百姓”,统称为“庶民”。“士”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有的是拿俸禄的“食邑”的官,也有的是自食其力的“食田”的民,所谓“学而优则仕”。所以古时有“士大夫”和“士民”的称谓,但后来“士”通指“读书人”。“大夫”则是指有比较高的地位的贵族和官吏。
12拓展台请你读一读,背一背。
yuēshìnóngyuēgōngshāngcǐsìmínguózhīliáng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第一篇yuērényìlǐzhìxìncǐwǔchángbùróngwěn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美好的『人』——《三字经》实践园1.你能给“民”字找几个朋友吗?
人民
2.填一填。
我知道古代的“四民”指、、、这四类人。
134
敬老读古文识汉字huòyǐnshíhuòzuòzǒuzhǎngzhěxiānyòuzhěhòu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zhǎnghūrénjídàijiàorénbúzàijǐjídào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chēngzūnzhǎngwùhūmíngduìzūnzhǎngwùjiànnéng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lùyùzhǎngjíqūyīzhǎngwúyántuìgōnglì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选自《弟子规》14学汉字老第一篇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美好的『人』“老”字是象形字,是老人手持拐杖的样子。甲骨文的“老”好像一个弯腰驼背的老汉,头发很长,脸向左,手持拐杖。金文上部的头发更长,像一条竖起来的长辫子,拐杖稍有不同。
知文化中国人的尊老传统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敬老人的风尚。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学校里要用奉养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教育学生。年轻人行路时遇见老人,不论相识与否,应帮助老人携带背负物品。为了弘扬尊老的传统美德,我国还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呢。
15古人对老年人的称呼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老人。
读古鲐背:指九十岁的老人。文识汉字拓展台1.请你读一读,背一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2.请你读读下面这个故事,说说黄香是怎样孝敬父亲的。
扇枕温衾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二十四孝》16实践园1.选一选。
你知道老人节在哪一天吗?()①4月5日②8月15日③农历九月初九第一篇2.请你填一填。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幼者。美好的『人』称尊长,勿,对尊长,勿。
175
人之一生读古文识汉字rénzhīyìshēngyóuyísuìzhīsìshíhūchūnfēnghé人之一生,犹①一岁之四时乎。春风和xùcǎomùméngdòngyìtóngzǐzhīhuópōyěxiàyǔshí煦,草木萌动,一童子之活泼也。夏雨时xíngcǎomùchàngmàoyízhuàngniánzhīfādáyěqiūdōngjiàn行,草木畅茂,一壮年之发达也。秋冬渐háncǎomùlíngluòzéyóuzhuàngérlǎoyóulǎoérshuāiyǐ寒,草木零落,则由壮而老,由老而衰矣。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犹:犹如,好像。
18学汉字生第一篇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美好的『人』“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的“生”下面一横表示地面,其上长出一棵小草芽,有新芽破士时生机勃勃的样子。所以,“生”字的本义是“草木生长”,后引申为“活着”“生存”。
知文化古人对人一生中不同年龄段的称呼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天命60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70岁——古稀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之年19拓展台请你读一读。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读古文识汉字——《菜根谭》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南宋】朱熹《劝学文》实践园1.读了《人之一生》,请你连一连。
少年夏天青年春天壮年冬天老年秋天2.请你填一填。
春风和煦,草木萌动,一之活泼也。
夏雨时行,草木畅茂,一之发达也。
秋冬渐寒,草木零落,则由而,由老而衰矣。
206
父母呼第一篇美好的『人』fùmǔhūyìngwùhuǎnfùmǔmìngxíngwùlǎn父母呼,应勿①缓。父母命,行勿懒。
fùmǔjiàoxūjìngtīngfùmǔzéxūshùnchéng父母教,须②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选自《弟子规》【注释】①勿:不要。②须:必须,一定。
21学汉字读古文识汉字父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父”字是会意字。甲骨文“父”的左边一竖代表斧石之类的工具,右边是一只手,手拿工具表示从事野外劳动的男子。后来引申为“父母”的“父”,因为父是一家之主,担负着养家的重任。
知文化古人对父母的称呼父母:爹娘、高堂、双亲、严慈、考妣、恩慈。
母亲:家母、家慈、北堂。
父亲:家父、家严、家翁。
会意——古人的造字方法之二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为一个字,22呈现新的意义。如“看”字,“目”上放着一只“手”,那就是在“看”呀。
看第一篇美好的『人』拓展台1.你来读一读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2.读下面的故事,说说原谷是怎样劝说父亲孝养祖父的。
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23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二十四孝》读古文识汉字实践园1.我来对一对。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2.请你从“拓展台1”中选一句,读一读吧。
247
兄和弟第一篇美好的『人』xiōngdàoyǒudìdàogōngxiōngdìmùxiàozàizhōng兄道①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cáiwùqīngyuànhéshēngyányǔrěnfènzìmǐn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②自泯。
——选自《弟子规》【注释】①道:道义,准则。
②忿:怨恨。
25学汉字读古文识汉字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兄”字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兄”像面朝左跪着的一个人,上部是“口”,是张口祷告的意思。所以,“兄”字最初的意思与“祝”相同,后来专用作“兄长”的“兄”了。
知文化《弟子规》的故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讲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规范。《弟子规》共分为七个部分,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26古代兄弟间的排行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古人一般有名,有字,常在字前加排行次序,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就表示他是家里的老二。第一篇美好的『人』拓展台1.请你读一读。
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冻苏秦》孟氏【唐】杜甫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
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
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
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2.请你读下面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孔融是怎样与兄弟相处的。
27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读古文识汉字实践园1.请你读一读《弟子规》中的这几句话,再背给爸爸妈妈听吧。
2.想一想,对一对。
兄道,弟道。
3.请你记一记。
《弟子规》是朝学者所作。
288
师第一篇美好的『人』gǔzhīxuézhěbìyǒushīshīzhěsuǒyǐ古之学者必①有师。师者②,所以chuándàoshòuyèjiěhuòyěrénfēishēngérzhīzhīzhě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shúnéngwúhuòhuòérbùcóngshīqíwéihuòyě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zhōngbùjiěyǐ终不解矣。
——选自【唐】韩愈《师说》【注释】①必:一定。
②者:……的人。
29学汉字读古文识汉字师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师”字是会意字。金文的“师”为“”与“”组合之形。
军队出征时,要携带作为军队的守护灵之祭肉,其形为“”,字写作“”。因此,“师”义为用刀切开脤肉。拥有切割祭肉权力者为师(军队首长、将军)。
知文化古人对老师的称呼师长夫子师傅师父西席宗师教授为什么把“老师”称为“先生”?
“先生”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为长辈、知识丰富的人。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30拓展台1.请你读一读,背一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xī——【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第一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太公家教》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美好的『人』2.读下面的故事,请你说一说杨时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实践园1.下面的称呼中,哪几个是“老师”的别称呢?请你把它们圈出来。
师傅祖宗诗人宗师教授2.你还能说出一句诗,来赞美一下我们敬爱的老师吗?
319
友读古文识汉字jūnrénzhěbùkěyǐbúshènqǔchénpǐfūbù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①臣,匹夫不kěbúshènqǔyǒuyǒuzhěsuǒyǐxiāngyǒuyědào可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道bùtónghéyǐxiāngyǒuyě不同,何以相有也?
——选自【战国】荀况《友者相有》【注释】①取:选择。
32学汉字友第一篇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美好的『人』“友”字是会意字。甲骨文的“友”像两只右手靠在一起,表示以手相助,或双手相握,表示友谊,所以“友”字的本义就是“朋友”。
知文化古人对朋友的不同称呼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年岁差距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33拓展台1.请你读一读古人描写友情的诗句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古文识汉字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佚名《箜篌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2.读下面的故事,体会古人是如何对待友谊的。
程董二生,居同里,学同校,相爱如昆弟。久之,董生随父游北京。往别程生。怅惘不已。程生曰:“男儿志在四方,尔我情况,当邮书以达之。”董生诺之而别。
实践园1.你知道古人是如何交朋友的吗?赶紧去找一找资料吧。
2.你知道古人是怎么称呼好朋友的吗?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
3410众
第一篇美好的『人』mèngzǐyuēdúyuèlèbùrúyǔrényuè孟子曰①:“独乐乐,不如与人乐lèyǔshǎoyuèlèbùrúyǔzhòngyuèlècǐwáng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gōngdàrenzhīlèfēipínjiànzhěsuǒjíyě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
——选自【宋】司马光《独乐园记》【注释】①曰:说。
35学汉字读古文识汉字众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数目很多叫作“众”。在古文中“众”的字形看起来就像三个人侧身站在一起,上面是众人的眼睛。古文中,三个重复的符号就表示“多”的意思,所以重复三个人,就是众人的意思。
知文化古人的姓名在上古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的。贵族以“国”或“族”号作为姓氏,而平民是没有姓氏的。战国以后,人们把姓和氏合二为一,而且从天子到庶人都有姓了。
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而“字”则要到成人举行仪式时再取(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36礼,女子十五岁时举行笄礼)。名和字在意义上有联系。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拓展台1.小朋友,你听过这些话语吗?第一篇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美好的『人』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2.小朋友,我们来读读《庄暴见孟子》(节选)吧。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实践园1.猜谜语。
乍眼看去见三兄,实则力气大无穷。(打一字)372.请你记一记带有众字的成语。
万众一心众所周知众目睽睽大庭广众博采众长众说纷纭不负众望寡不敌众3.让我们记住古人的话,同学之间做到团结友爱吧。
读古文识汉字38第二篇奇妙的自然第一篇美好的『人』小朋友,白天,天上是什么在发光?夜晚,天上又是什么特别明亮?自古以来,天象在人们心中充满了神秘色彩。让我们走进小古文的世界,读一读古时候的人是怎样解读大自然的神奇密码的。
39读古文识汉字401
日月星第二篇奇妙的自然rìzéyǒurìyèzéyǒuyuèyèyòuyǒuxīngsān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zhězhīzhōngrìzuìmíngyuècìzhīxīngyòucìzhī者之中,日最明①,月次之,星又次之。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明:明亮。
41学汉字读古文识汉字日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日”字是象形字。在“日”字中,“”画的是太阳的形状,中间的“”则表示太阳里有小黑点在移动。所以,“日”字的本义就是太阳,引申为“白昼”,又引申为计量时间的单位。
知文化“三才”和“三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字经》古人认为生命现象中最重要的是天、地、人,而地球上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日、月、星辰。
42拓展台1.请你读《后羿射日》的故事,说一说在古人的眼中,太阳是什么样的。
后羿射日第二篇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奇妙的自然2.读一读,想想现在的语言和古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后羿射日上古的时候,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萎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一些凶猛的鸟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河和火焰似的森林里出来残害人民。有个善于射箭的英雄叫后羿,他为了解除人间的灾难,从肩上取下弓箭,向火热的太阳射去。十个太阳被射掉了九个,留下了一个太阳依然照耀人间。从此,人间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43实践园1.这句话中的两个“日”分别是指什么呢?请你连一连。
读古文识汉字日则有日,夜则有月。
太阳白天2.成语“斗转星移”的意思是说北斗转向,众星移位。
“斗”就是指北斗星。请你快去夜空中找一找北斗星吧!
442
天第二篇奇妙的自然tiāndìxuánhuánɡyǔzhòuhónɡhuānɡ天地玄①黄②,宇宙洪荒。
rìyuèyínɡzèchénxiùlièzhānɡ日月盈昃,辰宿③列张。
hánláishǔwǎnɡqiūshōudōnɡcánɡ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rùnyúchénɡsuìlǜlǚtiáoyánɡ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选自《千字文》【注释】①玄:指黑颜色。
②黄:指黄颜色。
③辰宿:指星座。
45学汉字读古文识汉字天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天”字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天”就像正面站着的人形,上部的头特别突出,“天”字的本义是“头”或“头部”。
因为人的至高无上部分是“天”,所以引申为自然界的至高无上也为“天”。
知文化古人眼中的“天”和“地”《说文解字》中提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古人认为最初宇宙是混沌一片的,后来,轻而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而混浊的部分凝结在下面便形成了地。
46拓展台1.我来记一记。
天崩地裂天荒地老天经地义天涯海角冰天雪地惊天动地开天辟地翻天覆地第二篇2.读《开天辟地》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开天辟地奇妙的自然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实践园1.对一对。
天地对玄黄对日月对盈昃对2.《开天辟地》这个故事真有意思,我要把它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473
地读古文识汉字húntiānrújīzǐtiāntǐyuánrúdànwándìr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jīzǐzhōnghuánggūjūyúnèitiāndàérdìxiǎo鸡子中黄,孤居于①内。天大而地小,tiānbiǎolǐyǒushuǐtiānzhībāodìyóukézhīguǒhuáng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tiāndìgèchéngqìérlìzàishuǐérfú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张衡《浑仪注》【注释】①于:在。
48学汉字地第二篇小篆→楷书奇妙的自然“也”的本义为“像蛇一样地摆动”。“地”是指有许多像蛇一般的爬虫所居住的土地。
知文化我国古代的几种宇宙学说古代,人们对地球有各种说法。
“浑天说”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
“盖天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就是说蓝天就像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则像一块四方的棋盘,并认为蓝天与大海相连。当然,也有人认为在地的四角八49方都有一根擎天柱支撑着蓝天。
还有一种“宣夜说”,认为天是没有形体的无限空间,日月众星飘浮在虚空中,依赖气的作用而运动或静止。
读古文识汉字拓展台1.我们来背一背。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唐】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天地不同方觉远,共天无别始知宽。
——【唐】曹松《南海》2.读读民国时期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地球吾侪所居之地,圆而略扁,故名地球。人立高山之巅,远望海中来船,先见船桅,后见船身。其去时,船身先没,船桅后没。环游地球者,如向东而行,方向不变,久之,必回原处。此皆地圆之证也。
——选自民国老课本50实践园1.“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中的“如”意思是。
2.跟小伙伴们说一说: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为第二篇什么呢?
奇妙的自然514
时读古文识汉字yírìzhīzhōngfēnwéishíèrshípíngdànyín一日之中分为十二时,平旦①寅,rìchūmǎoyě日出②卯也。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