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胆小怯懦、恐惧自卑,困扰着很多像曲娟一样的孩子,他们苦苦挣扎,却像被捆住了手脚;他们想像别的孩子一样,上课积极发言,下课与同学打成一片,可是一站起来就说不出话,看到同学热闹地玩笑却无法参与;他们想为父母分忧,可总变成了拖累;他们心思细腻,情感充沛,可就是找不到宣泄的出口……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爱,需要科学方法的帮助,需要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在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帮助下,他们会慢慢建立自信,变得越来越勇敢,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勇敢的“胆小鬼”/曹阿娣著.——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10(心中的萤火虫:青少年心理治愈丛书)ISBN 978-7-5180-7859-2Ⅰ.①勇… Ⅱ.①曹… Ⅲ.①故事—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①I247.8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172660号* * *策划编辑:李满意 胡 明 责任编辑:张 强责任校对:王花妮 责任印制:王艳丽*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东里A407号楼 邮政编码:100124销售电话:010—67004422 传真:010—87155801http://www. c-textilep.com中国纺织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官方微博http://weibo.com/2119887771天津千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2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开本:880×1230 1/32 印张:5.625字数:84千字 定价:30.00元* *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图书营销中心调换目录1 体育课风波2 温室里的花朵3 她的心理素质太差4 不能给人取绰号5 称职的小组长6 培养她的自信心7 她要参加英语比赛8 妈妈要出差9 她有一颗感恩的心10 见义勇为的小英雄后记1 体育课风波上课铃响了,王老师看了看墙上的课表,五年级三班这节课是体育课。她收拾好办公桌上的东西,摊开作文本,准备静下心来批改上周学生写的作文,明天发下去。操场上,除了五年级三班,还有一个班在上体育课。教五年级三班体育的易老师,先给学生纠正广播体操动作,然后讲了一些打乒乓球的知识,就让学生分组活动。全班分成4个组,1组打篮球,1组打羽毛球,易老师带着剩下的两个组去体育馆,那儿有乒乓球台,学生可以实地学习打乒乓球。同学们玩得很投入、很尽兴,跑的跑,跳的跳,汗流浃背。平时学习太紧张了,有的知识需要反复背默才能记住,比如古诗词,比如数学定律。一遍又一遍重复读、一遍又一遍反复强记,确实枯燥乏味。上体育课是同学们最快乐的时候,他们可以放松绷紧了的神经,活动一下发胀的筋骨,爱玩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快下课了,易老师带着体育馆的学生三五成群地出来了。同学们一个个神采飞扬,性格好胜的人在争论对练时的输赢。平时认真的人在说自己对打乒乓球的体会,脚要怎样站,手臂要怎样挥动。好为人师的人在纠正别人打乒乓球的动作,一片欢乐的气氛。突然,操场上打羽毛球那组的一个女学生,跳起扣球时突然摔倒在地,脸色惨白,眼睛紧闭。大家怎么叫她,她也不答应。有人去拉她,她软绵绵的,没有反应,好像没有知觉,晕过去了。没见过这种场面的孩子们吓呆了。一个同学担心地说:“不会是死了吧。”一句话弄得其他同学叫的叫,逃的逃,乱成一团。其中有个学生比较有主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办公室去找班主任王老师。他上气不接下气来到办公室门口,还没站稳就对王老师大声说:“老师,曲娟可能死了!”曲娟就是这个晕倒了的女同学。没有思想准备的王老师,猛一听这个消息,像在头顶上打了一个炸雷,脑袋里嗡嗡作响,手脚发软,大脑一片空白,赶忙问道:“在哪儿?”这个学生连呼带喘地说:“当然……在操场上。”王老师马上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站在那里考虑当下应该怎么办。她让那个学生去医务室,叫校医赶快到操场上来,自己飞快地向操场跑去。这时,易老师已经来到出事地点,操场上两个班的学生都停止了活动,里三层外三层把易老师和晕倒了的曲娟围了个水泄不通。曲娟侧身躺在地上,脸色苍白,双眼紧闭,没有知觉。她的这个样子似乎没有了生命迹象,王老师的心战栗起来,她看了一下周围,没有血迹。当她看到易老师手搭在曲娟的左手腕上数脉搏时,想到有脉搏就应该有生命,心里稍稍放松了一点。王老师赶紧疏散围观的学生,让他们各自去活动。校医跑过来,放下急救箱,把曲娟板成仰卧的姿势,扳开她的嘴巴,确定她嘴里没有东西,也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然后用手去试探曲娟的鼻子,拿出听筒,去听曲娟的心脏。校医这一系列动作又快又从容,她泰然处之的态度也影响了王老师。王老师镇定下来,思维慢慢恢复正常,她马上做出判断:这不是斗殴致伤,是突发疾病。几分钟之后,校医站起来,说:“心脏没有毛病,心跳呼吸正常,血压虽然有点偏低,但无大碍,估计问题不是很大。现在不要移动她,让她自然醒过来之后,送她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又过了一会儿,曲娟慢慢地睁开眼睛,当她发现自己仰面躺在地上时,一骨碌翻身坐了起来,很不好意思,低下头,把脸埋在两腿中间。王老师和校医扶她站起来,要送她去医院。曲娟坚持说,她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刚才跳起来接球时,用力过猛,眼前发黑,一下晕过去了。现在什么问题也没有,说完她就要走。在王老师和校医的再三劝说下,曲娟和他们一道去医院做了个检查。医生给曲娟做了心电图,拍了胸片,还做了血常规检查,医生看了检查报告单说:“她的身体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她头晕是因为贫血,低血糖。今后可以给她增加一点营养,多吃一点补血的东西,像猪肝、红枣、黑芝麻等。平时大人多观察,如果有什么不适,再来检查。”这时,大家提着的心才落到肚子里,松了一口气。回到办公室,王老师的情绪半天没有平复,回想刚才发生的一幕,还心有余悸。王老师是一年多前毕业应聘到这个学校的。她才二十多岁,中等身材,剪一头短发,衣着大方整洁,整个造型就是一个大学生。别人第一次见到她,就知道她是个知识女性,而且是个事业心强的职业女性。她来了就教这个班,那时,这个班刚升入四年级。孩子们大部分是十岁上下的孩子,说顽皮可以上天,说娇气都是小皇帝。王老师眼睛总是盯着班上那几个顽皮捣蛋的学生,唯恐他们制造麻烦。曲娟在班上不显眼。她成绩一般,既不是特别拔尖,也不是那种成绩老是上不去,要老师加餐补课的学生。课外时间她也很安静,从不招惹是非。她不是学生干部,班上出头露面的事很少轮到她。一句话,她是个听话、安静、不多事的女孩。曲娟长得很清秀,个子在班上不算最高的,但是,因为她长得瘦,像根豆芽菜,显得高。她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满面红光,白净的脸庞上露着懒洋洋的神气,好像没有睡醒,平时也不爱参加体育活动,下课时同学们追逐打闹,她总是孤单地坐在座位上。王老师思考了一会儿,打算晚上去曲娟家做家访,把白天发生的事告诉家长,让他们知道曲娟贫血,需要增加营养,引起他们的注意。另一方面,王老师也想知道曲娟家是不是很困难,吃得太差,导致曲娟营养不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胖乎乎的,像曲娟这样瘦得跟豆芽菜似的孩子少见。曲娟的家住在离学校不远的泰和小区,王老师想了解曲娟真实的生活环境,所以去之前没有打电话和家长联系。给王老师开门的是曲娟的妈妈。出乎王老师的意料,曲娟妈妈长得高大丰满,和曲娟的反差很大。如果她们一块儿出去,没人会想到她们是母女。不过,她们的眉目之间,还是可以看到相似之处,曲娟那棱角分明的嘴巴、那端正挺立的鼻子很像她妈妈。曲娟妈妈在一家商场当会计,工作时间固定,早九晚五,除了月底月初,平时很少加班。这样,她就能按时给曲娟做饭,照顾她的起居,保证曲娟的生活有规律。曲娟的爸爸是个工程技术人员,平时住在工地,十天半月不回来。所以,平时只有曲娟和她妈妈两个人在家。王老师和曲娟妈妈说起曲娟体育课晕倒的事,她妈妈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她说曲娟放学回来已经告诉她了,而且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曲娟妈妈很健谈,也许是为了让王老师更好地了解她的女儿,她把曲娟小时候的好多事都告诉了王老师。你别看曲娟妈妈高大健壮,可她生下曲娟可真不容易。结婚后,她一连怀过几胎,都是怀到四五个月的时候流产了。后来又怀上了,她害怕又流产,干脆请假住院保胎。医生交代她,最好卧床休息,能不下床就不要下床。那段日子,她连吃饭喝水都在床上。这样小心翼翼,还是防不胜防。怀到8个月的时候,一天她下床去卫生间,踮着脚穿鞋子,结果就早产了。曲娟生下来像只猫,只有3斤重,医生把她放在保温箱里,24小时特别护理。婴儿护理室不准医护人员以外的人出入,连家属也不能例外。曲娟爸爸硬是在走廊上守了几天几夜,晚上就睡在走廊的椅子上,一下子掉了几斤肉。因为曲娟得来不容易,所以特别金贵。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姨妈都争着宠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怎么样娇她惯她都不觉得过分。走路不小心摔倒了,爷爷奶奶就会心痛半天,大呼小叫:“哎呀!我的宝贝摔痛了没有?多可怜,老天爷怎么不长眼,让我的心肝受苦。”尤其是曲娟爸爸,积攒了满肚子对女儿的爱,却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只要他在家,恨不得时刻把曲娟搂在怀里,放在头顶上。爸爸什么事都不让曲娟干。曲娟穿衣,他帮着扣纽扣;曲娟穿鞋,他帮着系鞋带;曲娟喝水,他帮着吹凉;连曲娟洗脸刷牙他都恨不得要去帮忙。曲娟人小鬼大,知道爸爸特别疼她,看见爸爸回来了,说话声音都变了,嗲得像幼儿一样。越是人人关注曲娟,个个照顾曲娟,曲娟越是多灾多难,病痛缠身。小的时候,她得了肺炎刚出院,过不了两天又感冒,发烧到40度。好不容易刚刚退烧,她又摔了一跤,胳膊骨折了。刚从骨科病房出来,她又拉肚子,住进了消化科病房。反正,她小时候常往医院跑,儿童医院的医生几乎都认识她。见她去看病,习以为常,都说:“又来了,怎么搞的。”曲娟奶奶临死时摸着骨瘦如柴的曲娟,还特地交代曲娟的爸爸妈妈:“你们带曲娟可要细心一点,她先天不足,底子薄,经不起折腾。如果她有个三长两短,我可饶不了你们。”终于熬到曲娟上学了。也许是学校生活有规律,也许是学校里有那么多小伙伴,曲娟心情舒畅,身体状况开始好转,一天比一天正常。现在能坚持天天上学,每餐能吃半碗饭,进医院的日子也越来越少。像这样晕倒的事已经发生过几次。那次爸爸妈妈带曲娟去公园玩,她从台阶上跳下来,发生头晕,倒在地上。一次假期出去旅游,一家人急着赶火车,曲娟走得快了一点,也晕倒在路边上,差点没去成。曲娟的爸爸妈妈带她去医院看过病,做过检查。医生说她贫血,血压偏低,让她增加营养。曲娟妈妈向王老师诉苦说:“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一般水平还是有的,曲娟要吃什么,我们还是供得起。问题是这个小祖宗嘴巴刁,这样不吃,那样不吃。医生说多吃点猪肝,那东西补血,可凡是动物内脏曲娟全不伸筷子,她说看着就恶心。医生让她多吃点胡萝卜,胡萝卜含有多种维生素,曲娟说胡萝卜有种怪味,咽不下。老人们说弄点驴膏冲蛋给她吃,我们费了好大的力气弄好,她跑得不见人影,说房子里到处是膻味,闻见就想吐……”王老师和曲娟妈妈谈话后,认为造成曲娟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先天不足,后天嘴巴叼,摄入的养分少,身体比一般孩子差,血糖低有时会发生晕厥。王老师意识里的职业道德提醒她,曲娟到学校来上学,老师对她负有监护责任,作为班主任,要对她的安全和健康负责。其他课没有什么危险,反正坐在教室里,一旦曲娟晕厥,有老师在场,就是抢救也来得及,只有体育课是在室外上,就怕上课时出现防备不到的事。王老师决定,以后五年级三班上体育课,自己有时间就去跟班,可不能再发生昨天这样的事。从那以后,五年级三班上体育课,王老师总是坐在操场旁边的树下,好似悠闲地看着操场上的学生。当然,学生领会不到王老师的用意,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注意王老师的存在,就是有人看见了她,也不会有人去考虑王老师为什么会坐在这里。只有易老师对这一切了如指掌,有时对王老师说:“没事,一切正常,你去做你的事吧。”易老师见王老师坚持坐在那里不走,就笑话她胆子太小。王老师回答他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事,我在现场,能及时处理。”几个星期过去了,曲娟再没有发生过晕倒的事。但是,王老师又发现一连几天下午,曲娟都伏在课桌上。开始,王老师以为她有些倦怠,伏在桌子上舒服一些。那天王老师从窗户外面经过,从侧面发现她一只手伏在课桌上,另一只手在下面按着肚子。下了课,王老师找到曲娟,问她怎么了。曲娟的脸一下涨得通红,低下头不说话,好像干了什么坏事,见不得人。在王老师的再三追问下,她才吞吞吐吐告诉王老师,每天下午她都肚子痛。到快放学的时候又会好一点。这孩子,肚子痛是病,又不是你干了什么坏事,干吗脸红、不让老师知道。王老师马上带她去医务室,请校医给她看看。校医给她检查后说,没什么大毛病,估计是胃炎。先吃点药试试。然后又交代她,不要暴食暴饮,不要吃冷饮,不要喝生水,不要吃辣椒,不要吃硬东西。王老师让曲娟去上课,自己留下来问校医:“真的没有大毛病?”王老师担心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使曲娟贻误了治疗时机。校医说:“目前看,好像无大碍,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这个孩子肤色白得不正常,不知是不是有其他毛病。这样,每天下午她胃痛的时候,你给她喝点热开水,让她暖暖胃。先吃几天药,通知家长,让家长带她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每天下午,曲娟都会伏在课桌上,用手死死按住胃,样子痛苦,没有精神。王老师总是给她送去一杯热水。不过作用不大,她喝过之后还是痛。王老师又从家里带来热水袋,给她做热敷,也没有作用。一个星期过去了,王老师问曲娟:“校医给你开的药都按时吃了吗?”“吃了。一天三次按医生规定的量吃的。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我妈妈,早上和晚上我是在家里吃的,妈妈看见的。”曲娟怯怯地回答。“不必问家长,老师相信你。你觉得有效果吗?是不是比以前好一点?”曲娟没有说话,只轻轻摇了摇头。晚上,王老师给曲娟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曲娟胃痛,已经吃了一个星期的药,没有好转,建议她带曲娟去医院做个检查。曲娟两天没来上学,第三天来到学校。下了课,大家围着她打听情况。“这两天你干什么去了?”一个同学问。“我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去了。”曲娟轻声地回答。“你得的什么病?”另一个同学问。“医生说我得的是慢性神经性胃炎。”曲娟回答。“这病要紧吗?”一个同学问。“医生说严重的人会呕吐,有时还会呕血。我算轻的,只要好好治疗,可以痊愈。”曲娟神态轻松。“我们为什么不得这样的病,只有你得?是不是你乱吃了什么东西?”一个学生分析说。曲娟没有回答,低下了头。站在学生后面的王老师心里一动,难道曲娟得病的原因有难言之隐?放了学,王老师把曲娟留下来,详细询问了她去看病的情况。最后,王老师问她:“医生有没有说你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曲娟斟酌了一会儿,回答说:“我也说不好,学不像,好像是说与神经紧张有关。”王老师奇怪了,曲娟小小的年纪,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吃饭睡觉,又没有压力,与人也不会产生矛盾,怎么会神经紧张。曲娟又说:“还说不是紧张一下,是长时间的紧张。哦,我想起来了,叫持续紧张。”王老师更奇怪了,曲娟会有什么事让她持续神经紧张。她的家庭关系正常,父母感情也好,这是为什么?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茁壮成长,曲娟病病歪歪,整天打不起精神,让王老师放心不下,时不时思绪就会落到曲娟身上,眼前老是晃动着曲娟的身影。晚上,王老师又抽时间给曲娟妈妈打电话,问医生说什么没有,曲娟今后要怎样做才有利于她的健康。曲娟妈妈说,医生交代,要让曲娟心情愉快,保证睡眠时间,注意别吃生冷食物。有些事家长基本上能够督促曲娟做到,但要让曲娟心情愉快,就说不好。这孩子整天郁郁寡欢,没有一点活力。家长也只能尽力而为。不过,曲娟吃了几天药后开始见效,而且一天比一天好,脸色虽然还是不见红润,但白得不那么惨不忍睹了。王老师为她高兴的同时,也放下了这块心病,又忙别的事去了。国庆节放了7天长假,学校趁学生不上课,把学校走廊的木扶手油漆了一遍。复课后,扶手还发出淡淡的油漆气味。第二天,班上几个同学脸肿了,肿得最厉害的是曲娟。有的家长打电话来了,估计孩子是过敏,因为孩子有过敏史,以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说是让学校检查一下,找到过敏原。校医给过敏的学生服了抗过敏的药物后,大部分学生症状消除,恢复了正常。只有曲娟越来越严重。不但脸上的肿没有消退,而且开始咳嗽。她不停地用手揉眼睛,眼眶都揉红了。下午,王老师上他们班的课,正当她口若悬河地讲解,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意境的时候,突然有人“啊啾”打了一个喷嚏,引得学生哄堂大笑,破坏了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学习氛围。王老师用眼睛扫视了一下全班,就知道是曲娟。她知道打扰了大家,吓得把头埋在课桌下面。王老师走到她的身边,让她站起来。王老师发现曲娟眼睛流着眼泪,鼻子流着鼻涕,一副久病沉疴,弱不禁风的样子。为了不耽误其他同学的学习,王老师让曲娟坐下,继续上课。但这节课王老师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每当王老师和学生进入状态时,曲娟就会打喷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王老师也明白,曲娟不是故意的,她是个细心的孩子,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控制自己,要打喷嚏了,她就会先垫上餐巾纸,用手紧紧捂住嘴巴。但作用不大,学生安静地听课时,一点点响声都是干扰。王老师以为她是感冒了,下了课,马上带她去医务室,让校医诊断开药。可是第二天反而越来越严重,她喷嚏连天,外加咳嗽,有时咳得喘不过气来,别人看着她都难受。王老师害怕曲娟的咳嗽传染给其他学生,去药店买了一些熏药,在教室里做消毒处理。又让学生回家和家长说,学校有同学患有流行性感冒,请家长给学生做一些预防措施。同时,王老师打电话给曲娟的妈妈,要她带曲娟去医院看病。曲娟妈妈说,现在正是月底,她最忙的时候,实在没有时间。王老师只好和别的老师对调了课,带曲娟去医院看病。一个上午,王老师带着曲娟又是挂号,又是看医生,又是验血,又是透视。最后医生诊断,曲娟得的是过敏性气管炎,开了一些药。王老师马上意识到,这可能和学校还有气味的油漆扶手有关。她向医生讨教,别的孩子怎么没事,单单曲娟就得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