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微型小说精品集

本书从浩瀚如烟的世界微型小说中,精选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些最经典,最引人入胜的精品,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展示了一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微型小说宝库。

第一章
版权信息
书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微型小说精品集
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微型小说精品集》编写组
出版社: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0-02
ISBN:978-7-5100-1515-1
前言
可以说,小说的鼻祖是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而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但它篇幅短,文字少,情节简短而手法明快,而且灵活多变,反映社会生活敏锐而及时,信息量多而快;它将小说与社会,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拉得很近,这种艺术便产生了一种新的、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因而也最独立。微型小说的艺术手法很重要,不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想要写出脍炙人口的微型小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一篇好的微型小说要富有哲理性。它要求作家具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和洞察能力,不放过任何一种能反映日常生活的精彩瞬间,以及能及时住捉捕自己头脑中稍纵即逝的灵感。
语言是微型小说的第一要素。但凡遣词造句、叙述的角度、字里行间的感情色彩,以及语调、行文的节奏、修辞的手法等,作家都应以自己的习惯去认真对待。这些反映着作家的个性、气质、文学修养、美学趣味,代表着作家的语言风格。
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创立的世界性的文学大奖,它代表着当今社会文学创作的最高峰。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来看,不论就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有着其不同凡响的魅力。作家作品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世界声誉,有的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而诺贝尔文学奖也因这些作家作品提升了其权威性。为此,本书从历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精选了24位作家的60余篇作品,按照获奖时间的顺序呈献给读者,并为读者提供了每位作者的简历、照片、国籍、获奖时间以及获奖理由,以期能使广大读者对作者和其作品能有更深的了解。
由于编者的学识和水平有限,本书在编辑过程中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比昂松
比昂斯腾·马丁纽斯·比昂松(1832~1910),挪威作家、社会活动家。1832年12月8日生于挪威北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1910年4月26日卒于法国巴黎。1850年,比昂松赴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1852年就读于皇家弗里德里克大学。1855年后在《每日晨报》和《晚报》任文学戏剧评论员和编辑。1857年接替易卜生任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国家剧院编导。1865~1867年主持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1870~1872年创办剧院。19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昂斯腾·马丁纽斯·比昂松
比昂松一生为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挪威文化、摆脱异国束缚和统治进行斗争。晚年支持芬兰反对沙俄侵略,积极参加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运动。
比昂松在文学方面涉猎很广,作品有小说、诗歌和戏剧。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共写了21部剧本。
比昂松的剧作触及时弊,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私、虚伪、贪婪等丑恶现象,不过其结局往往都是矛盾得到和解,具有改良主义色彩。
国籍:挪威
获奖时间:1903年
获奖作品:《挑战的手套》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父亲
故事中要讲的这个人,是他所属的教区中最富有、也是最有影响的人,名叫索尔德·奥弗拉斯。一天,他来到牧师的书房,神情肃穆,趾高气扬。
“我生了个儿子,”他说,“我想带他来接受洗礼。”
“他取什么名字?”
“芬恩——仿照我父亲的名字。”
“教父母是谁?”
名字说了出来,是索尔德在这个教区的亲属中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
“还有什么事吗?”牧师抬头问道,农夫迟疑了一会儿。
“我很想让他能单独接受洗礼。”
“这么说要在礼拜天以外的日子了。”
“就在下星期六,中午12点。”
“还有什么?”牧师问。
“没什么了。”农夫摆弄着他的帽子,仿佛就要离去。
这时牧师站了起来。“还有一件事,”他说着便向索尔德走去,拿起他的手,庄重地凝视着他的眼睛。“上帝断定这孩子会给你带来幸福的!”
16年后的一天,索尔德又一次站在牧师的书房里。
“真的,索尔德,你保养得这么好真令人吃惊。”牧师说道,因为他看到索尔德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这是因为我无忧无虑。”索尔德回答说。
牧师对此没说什么。过了一会儿,他问:“今晚有何贵干?”
“今晚是为我儿子来的,他明天要来行按手礼。”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在没听到明天他在教堂里排列的次序之前,我不会把钱付给牧师的。”
“他将名列第一。”
“这么说我听到了,这是给你的十块钱。”
“还有什么事要我做吗?”牧师问道,他两眼注视着索尔德。
“没了。”
索尔德向外走去。
又过了8年。一天,牧师的书房外传来了一阵喧闹声,因为来了不少人。索尔德走在人群的前面,第一个进入书房。
牧师抬起头,认出了索尔德。
“今晚随你来的人很多,索尔德。”他说。
“我来这儿是请求为我儿子公布结婚预告的。他马上要迎娶古德蒙特的女儿卡伦·斯托莉迪,她就站在我儿子的身旁。”
“呵,她可是教区里最富有的姑娘。”
“大家也都这么说。”农夫回答说,一只手把头发向后掠了掠。
牧师坐了片刻,似乎在沉思,随后把名字写在簿子上,没再吭声了。他们在名字的下面签了字。索尔德把三块钱放在桌上。
“一块钱就够了。”牧师说。
“我完全清楚,不过他是我的独子,我想把事情办得体面些。”
牧师拿起钱。
“索尔德,这是你第三次为你儿子来这儿了。”
“如今我总算了结了心事。”索尔德说,他扣上钱包便道别了。
人们缓缓地跟在他的后面。
两星期后的一天,风平浪静,父子划船过湖,为筹办婚礼前往斯托利登。
“座板放得不牢,”儿子说着便站了起来,想把他坐的那块座板放直。
就在这时,他从船舷上一滑,双手一伸,发出一声尖叫,落入了湖中。
“抓住桨!”父亲嚷着,旋即站起来递出船桨。
可是儿子经过一番挣扎后,不再动弹了。
“等一等!”父亲叫道,开始把船向儿子那儿划去。
儿子这时仰浮了上来,久久地向他父亲看了最后一眼,沉了下去。
索尔德简直不相信会有这种事,他把船稳住,死死盯住他儿子的没顶之处,好像他一定还会露出水面。湖面上泛起了一些泡沫,接着又是一些,最后一个大气泡破裂了,湖面上水平如镜。
人们看见这位父亲绕着这块地方划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目不交睫。
他一直在湖中荡来荡去,寻找他儿子的尸体。直到第四天早晨,他找到了。他双手捧着儿子的尸体,越过丘陵向家园走去。
大约一年后,一个秋天的黄昏,牧师听到门外的走廊上有人在小心翼翼摸索着门闩的声音。他打开大门,一个身材高大、瘦骨嶙峋的男人走了进来。他弯腰曲背,满头银丝。牧师看了很久才把他认了出来,是索尔德。
“这么晚还出来?”牧师木然不动地立在他的面前问道。
“呵,是的!是晚了。”索尔德边说边坐了下来。
牧师也坐下了。似乎在等待着。接着,一阵长时间的沉默。索尔德终于说道:
“我带了些钱想送给穷人,我想把它作为我儿子的遗赠献出去。”
他站起来把钱放在桌上,又坐了下去。
牧师数了数。
“这笔钱数目很大。”他说道。
“是我庄园一半的价钱。我今天早上把庄园卖了。”
牧师坐在那儿,沉吟了许久。最后,他轻声问道:
“索尔德,你现在打算做什么呢?”
“做些好事。”
他们坐了一会儿,索尔德双目低垂,牧师目不转睛在盯着他。没多久,牧师说道,声音温存而缓慢:
“我想你的儿子最终给你带来了真正的幸福。”
“是的,我自己也这么想。”索尔德说着抬起了头,两大滴泪水慢慢地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显克维奇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