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书名:罗汉桂琛禅师作者:蒋家华著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ISBN:978-7-5615-6650-3福州芝山开元寺重点资助项目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重点科研项目“福建历代高僧评传”丛书编委会名单顾 问:释学诚 方立天 余险峰主 编:释本性副主编:严 正 王岗峰 张善荣编 委:释济群 释圆慈 王永钊 叶 翔 甘满堂刘泽亮 陈庆元 张善文 李小荣 何绵山陈 寒 郑颐寿 林国平 林观潮 周书荣高令印 黄海德 谢重光 詹石窗 薛鹏志戴显群助 理:释妙智 那 琪 许 颖 孙源智罗汉桂琛禅师法相总序一[中国佛教协会 会长 福建省佛教协会 会长]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早在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入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并与生长在这里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出现了诸如百丈怀海、黄檗希运、雪峰义存等杰出的佛门巨匠,而近代之太虚大师、弘一法师、虚云老和尚、圆瑛法师等以福建为道场,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纵观福建佛教的历史发展,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寺院建筑规模宏大。譬如泉州开元寺、福州怡山西禅寺、鼓山涌泉寺、厦门南普陀寺、莆田广化寺等,皆雕梁画栋、错落有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二、丛林道风严整有序。自百丈禅师创立清规以来,丛林生活的规范即成为僧团和合共住的信条,一直延续至今,仍为僧团必须遵守的制度。三、重视教育,培养僧才。佛教教育一直为福建各名蓝古刹的大德先贤所重视,早在唐宋时期,即有各种形式的讲学活动。近现代的佛学教育则应首推太虚大师创办的闽南佛学院,圆拙长老开办的福建佛学院,当今国内外住持佛教的许多大德多为两院毕业生。四、弘经布教,法音周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福建佛教历来重视经典的传布与流通,宋代福州开元寺历40年雕刻出版《毗卢大藏经》(俗称“福州藏”),明清时期鼓山涌泉寺即刻版印刷佛教经典。斗转星移,现代由圆拙老法师发起和创立的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所印行的佛教典籍,对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与作用。福建的法师,足迹遍及东南亚与港澳台地区,这些地区至今仍与福建佛教法谊绵延。五、慈善救济,福利人天。经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与精神,千百年来,福建佛教积极开展济世利民的慈善事业,诸如兴建桥梁、施医施药、赈灾济厄等方面,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感人事迹!六、通俗信仰普及民间。佛教在福建的不断发展,与传统的儒家、道教结合,从而形成各种地方性的民间信仰,千百年来,广泛融入到福建人民生活之中。萧梁古刹——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年富力强,嗣法明旸长老,秉承佛心、师志,集国内专家学者之力,精选出古今中外50名闽籍(或闽地)高僧,编撰“福建历代高僧评传”丛书,此举不仅是福建佛教界的大事,也是中国佛教界的盛事。丛书的出版,不光为彰显福建自古为佛教文化之重镇,更期追踪古圣先贤,为中华佛教界树立崇高典范,其拳拳赤子之情,令人感佩不已。是为序。总序二[台北佛教会 名誉理事长]在佛门中,曾有传言:“江浙出活佛,福建出祖师。”这不意味江浙不出祖师,而是赞扬浙江省出了一位济公活佛,江苏省则出了一位金山活佛,两者神迹轰动一时,故事流传民间,历久不衰,尤以济公活佛的影响可谓无远弗届。至于说福建出祖师,那是因为福建多山,钟灵毓秀,而学佛出家为僧者众,也特别勤于修持,所以,历代高僧辈出,古有百丈怀海、黄檗希运、曹山本寂、雪峰义存等一代宗师,近代则有圆瑛、太虚、虚云、印光、弘一、广钦等大师,德泽遗馨犹在。台闽佛教源远流长,溯流徂源,本是同根繁兴。早于清康熙期间,就有福建鼓山高僧参彻禅师游化台湾,建碧云寺于枕头山,由是开启了福建鼓山法系在台湾的传承。之后,福建佛教陆续传入台湾,出家僧众大多前往鼓山受戒,再转往各地参学。如今鼓山在台法系遍及全岛,如:基隆月眉山灵泉寺、台北观音山凌云寺、苗栗法云寺、高雄大岗山旧超峰寺,以及台南开元寺等。这是台湾佛教的五大法系,其发祥地即是福建鼓山。1948年,慈航菩萨受鼓山法云派下圆光寺住持妙果和尚的邀请,从新加坡到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揭开了台湾光复后首创的僧教育机构,招收近百位青年佛子而教育之,造就了台湾佛教的人才,成为现今大弘法化的主流,如现任世界佛教僧伽会长的了中长老、世界佛光总会长的星云长老,以及曾经担任几个佛学院院长的真华长老;在美国有印海、妙峰、净海长老,菲律宾有自立、唯慈长老等。慈航菩萨是福建人,出家于泰宁庆云寺,曾经参学于国内大师座下,如圆瑛大师、太虚大师等,嗣弘法于东南亚诸国;到台湾之后,于1949至1950年成为台湾僧青年的保护伞。由于慈航菩萨生前有回福建祖庭的遗愿,但因缘未具,自知往生时至,实时放下诸缘,于汐止弥勒内院闭关,并立下肉身不坏遗愿,1954年安详示迹法华关中。众弟子秉遵遗嘱,五年后开缸,成为台湾首尊肉身不坏菩萨,给台湾佛教奠定开枝散叶的深厚基础,这就是祖师的典范,德泽万民!我是福建人,因受到慈航菩萨在台创办佛学院的感召,于1949年春天,负笈台湾亲近慈航菩萨研习佛法。慈航菩萨严持戒律,有过午不食、手不接金银的习惯。在弥勒内院之时,起居生活与学僧相同,身无长物,唯以佛法,广结善缘,除讲课写作外,就是持咒念佛,我受其感化,至今仍遵循慈师没有私蓄、广结善缘的身教,但不及慈航菩萨的修持与德行。虽然如此,我终生感念慈航菩萨的德泽,因为如果没有慈航菩萨在台湾创办僧伽教育,我就不会来台湾,不知现在是何样子了。2007年,福建泰宁庆云寺住持本性法师因发宏愿要迎请慈航菩萨的圣像回归祖庭供奉,与我联系,我万分感奋,因为我对慈航菩萨多年感念于心,终于有了报答的机会了。在本性法师的真诚感召之下,慈航菩萨圣像的回归安奉,获得供奉慈航菩萨圣像的慈航纪念堂性旻法师同意,以及弥勒内院、静修院、菩提讲堂和慈航菩萨法系的肯定,2007年9月在本性法师率团迎请及中佛会率团护送下,由台湾经金门、厦门、福州、泰宁等地,隆重迎请与护送之仪式,引起世界佛教徒的高度关注与向往,使慈航菩萨的文化、教育、慈善等振兴佛教的三大理念,重新受到教界的重视!本性法师是福建人,出家之后,曾被派到斯里兰卡研习佛法,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即回国服务,是现今中国佛教倚重的弘法人才。本性法师重视教育与文化,在现代僧伽中,最具有佛学素养,能获其发愿承继慈航菩萨的三大志业,定能得心应手;对振兴中国佛教,一定能够贡献卓著,必使吾师慈航菩萨含笑于兜率弥勒内院矣!2010年初,本性法师向我提及将要出版“福建历代高僧评传”丛书,并有为我师(慈航菩萨)立传于中,以为弘扬福建佛教于世界。这是一桩不朽的大功德,令我欣喜赞赏,因为历代祖师一生宏愿在于广传佛法,启导人心向善,而近代之高僧大德更是戮力相承,不遗余力,慈航菩萨则是两岸佛教弘法利生之代表。但愿此书面世,能成为各地教徒的明灯,普照大乘佛教于世界。是为序!总序三[香港佛教联合会 原会长]“福建历代高僧评传”丛书面世,既承传了佛教史籍的文化传统,同时发扬了现代传达佛教精神的作用。丛书以福建本籍高僧,或其他高僧在闽省弘化为描述重点,这并不存有畛域之见,只是从点到线而面作一引述,毕竟弘传佛法是佛教徒的普世事功。佛陀在世,将佛法真理,以游化诸国方式作广传,佛灭度后,佛教僧团为续佛慧命,从佛教发源地,向全球作放射式到各方弘法,佛教才有南传北传,佛法才有东渐西渐的空间说法。丛书为个别高僧作评传提到的弘法地区有大陆、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香港和台湾。这崭新的载述,是过往僧传未曾有的。梁慧皎撰写了我国佛教最早一部高僧史籍《高僧传》,编制起自东汉迄梁,九个朝代,继后唐道宣著《续高僧传》,宋赞宁著《大宋高僧传》,明如惺著《大明高僧传》,这四朝高僧传,在时间体例上大致依所历朝代作纵线安排。现今丛书亦以自唐、五代、宋、元、明、清、近现代等历代时间分述,条理分明,且紧贴时代。人能弘道,道赖人传,佛教僧伽潜修向佛,当自可了脱生死,而佛陀成立僧团的重要目的,不只在引导僧伽自了,而在冀望他们能广宣弘化,普度众生,弥补了佛法虽好无人说的缺漏。因此僧伽便负有弘法利生的重任。僧伽队伍庞大,发心和行动不一,自慧皎为僧立传,取高为僧人品行标准,于是僧人中就有为众称誉为高僧的。《高僧传》膺任高僧的都是高蹈独觉的出家人,品行德高才堪称高僧,为他们立传是因他们能起言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化作用。四部高僧传大同小异地将高僧德业分十门类记述: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及唱导。清徐昌治编辑《高僧摘要》一书,将拘于形式的十门类转录为四类高僧:道高、法高、品高、化高。评传丛书不拘十门四类作高僧分论,只为个别作评传,想是高僧才具或专或博,修持或潜或显,都咸以佛陀万德庄严为依归,丛书这样编排评传实属契机合理。僧伽有名无德固然是个别追求名闻利养的习气,不足为训,而有德无名亦难起宣教作用,为德高望重的高僧行事作翔实的布导,身教言教作客观的评述,“福建历代高僧评传”内容想必有感人的情节,动人的语言文字,应是最佳引人入胜的宣教题材,是直心向佛学佛人的最佳课本。期待这新编佛教史籍会是“澡雪精神,不特名世,亦必传世”。佛历二五五三年(2009年)仲夏觉光序于香港观宗寺 时年九十总序四[澳门佛教总会 会长]窃以慧日高悬,辅掌闽之法化;有教无类,为学院培育龙象,如是性相,导开元佛学研究;万物生光,书画畅阐本怀,弥勒应世,专研慈航文化;任福州开元、泰宁庆云之丈席,为继承发扬佛教文化之精髓。本性大和尚,藉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福建历代高僧评传”,丛书之首,邀吾为作总序,自惭才疏,实愧不敢当也!惟感与师,相交相知,游历各邦,学养深厚,慈风法雨,著作良多,恩泽众生,年青有为,今荷担如来家业,是为翘首以瞻之。“福建历代高僧评传”丛书,专选闽之先贤,殊胜因缘高僧,如闽侯雪峰义存禅师,上继行思,下开二宗,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豨,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玄沙师备禅师,闻燕子声,随机示众,“此声乃诸法实相,善巧说法之显现”。演音弘一大师:“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古岩德清虚公老和尚:“证悟真空,万法一体,离合悲欢,随缘泡水。”宏悟圆瑛老法师,宗通说通,辩才无碍,精研楞严,推为独步,教人“舍识用根,忘尘照性,悟圆理,起圆修,得圆证,疾趣无上菩提矣!”泰宁慈航菩萨,护国弘教,实践人间佛教,服务社会、弘扬佛教传统;积极奉献,慈悲精神永在;勉励后学,身体力行实践。漳州妙智和尚,注重禅修,深谙医术,提倡佛教养生之道,“三勤、三静、三淡、三乐”。古哲先贤,兹选五十余位,大德垂训,著述独立评传,每约十万余字,共计五百万数,诚邀专家学者评传,实乃近代庄严伟岸之纪。佛陀入灭至今,已历二千五百余年,若无前人翻译经典以留传,如何发展各种思想与理论;若缺不同形式之劝世诗词,后世实难有可听闻机会;文章论述,了解当年佛陀教化;高僧传记,形象风范足传千古。从超越群峰,睥睨世情而视之,高僧无象之象,才会蔼然照耀。通过文字技巧,叙述介绍方式,将高僧之行谊,呈于读者眼前,经过文学表现,方能普及于民间,既能深入民心,达致弘法效用矣。留传至今之各种传法方式,实有赖历代高僧努力所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心向往之。重温过去高僧之行谊,从而体验先贤之贡献,如何影响后世,乃至中国佛教。吾深信阅读“福建历代高僧评传”,必有助于提升个人心灵之洞见,为汝修行前路,点燃一盏明灯。默然祝祷!虔敬而颂之!澳门佛教总会 健钊佛纪二千五百五十三年岁次己丑佛诞日总序五[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 所长福州芝山开元寺 方丈]福建,简称“闽”,位踞东南,多山而临海,与台湾隔海相望。陈永定元年(557年)置闽州,下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此为福建省级建制之始;唐开元间,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这就是“福建”之名的由来。闽地古称边鄙,远涉不易。筠州九峰普满大师问僧:“离什么处?”曰:“闽中。”师曰:“远涉不易。”曰:“不难,动步便到。”师曰:“有不动步者么?”僧曰:“有。”师曰:“争得到此间。”僧无对。(《景德传灯录》卷十七)然闽地民人,谙习佛法,其来久矣。据学者言,早在东汉、东吴、西晋时期,即有西域僧人取海路来华,而后来以海路来华且与福建有关者,就有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的真谛法师。据传,今南安九日山“翻经石”即为当年真谛翻译佛经之遗迹。佛教在中土的发展,到唐代而臻于鼎盛,宗门崛起,“一花开五叶”,形成曹洞宗、临济宗、法眼宗、云门宗、沩仰宗等五大宗,阅诸僧史传录,五宗祖师大都与福建有关联。道一禅师,得法南岳让禅师门下,俗姓马,世称马祖,《景德传灯录》卷六云:“唐开元中习禅定于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同参九人唯师密受心印。始自建阳佛迹岭,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马祖传法于建阳佛迹岭,是为南宗禅在闽传播之始。百丈怀海禅师,福州长乐人,嗣法马祖。师睹禅宗自曹溪以来,多居律寺,于是创意别立禅居,建方丈、法堂等,丛林规模由是初具,禅门由是独行,其功甚伟!沩山灵祐禅师,福州长溪(今霞浦)人,嗣法怀海禅师。师居沩山,敷扬宗教凡四十余年,达者不可胜数,入室弟子四十一人,最著者为仰山慧寂,其宗后称沩仰宗。黄檗希运禅师,福州人。师参怀海禅师,弘化江表,开“黄檗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