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震传

本书是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第三批之一,记叙了文化震烈士的一生。1922年,文化震考入南京东南大学。1924年暑假后,文化震投入到滚滚而来的大革命的洪流中。1927年4月10日晚上,中共南京地委在大纱帽巷召开南京地委紧急扩大会议时,文化震等10人被捕。几天后,他便被秘密杀害,牺牲时他年仅25岁。

第一章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编委会主任王燕文副主任焦建俊邢光龙陈勇编委王燕文焦建俊邢光龙陈勇杨中华彭振刚徐春方芳赵永艳杨永清主编杨中华副主编田艳丽吴伟徐彦向媛华聂红琴目录目
录引子/001001第一章蒙以养正,为民族立壮志/004金筑清风,春生雨龙/004志强私塾,培以正心/008模范学校,新民之教/012第二章中国少年,为国家护主权/024民主科学,新文化的洗礼/024少年觉醒,缔造少年中国/033五四运动,挺身勇护国权/037学联支会,宣传爱国思想/043第三章赴考东大,为救国习科学/053负笈远行,报考东南大学/053考取东大,育就科学民族精神/059潜心学习,养成民主自由风尚/068第四章“主义”至上,为社会求改造/075思想涤荡,走向成熟/075红色梅庵,党团活动基地/083取法主义,转读社会科学/087第五章心系国运,为国民争权益/096经历易长风潮/096拥护国民会议/101支援和记罢工/109第六章投身革命,为青年传真理/118入团入党,坚定信仰/118筹办新学,担任教员/126救济同志,奔走工运/136002第七章担任书记,为工人苦筹划/145临危受命,担任团地委书记/145配合北伐,开展反军阀宣传/155担任工人部长,筹建工会组织/160第八章抛洒热血,为理想献生命/172调查南京惨案,领导反帝斗争/172“清党”危机,风雨欲来/179革命未竟,英魂不灭/188主要参考文献/195档案、史料汇编/195民国报刊/199文史专著/201后记/207文雨花
化台震烈传士传
丛书
引子
引子001年,清明雨夜,南京。一位形容落寞的青年,独自徘徊在九龙1927桥上,久久不肯离去,年轻的面庞上早已湿透———不知是滚烫的泪珠,还是冰冷的雨滴,抑或两者皆有。这位年及弱冠的青年叫文化进,是江苏公立南京工业专门学校的学生。几日前,他的二哥文化震被抓入了反革命的南京市公安局。这已经不是二哥第一次入狱了。一个月前,二哥被孙传芳的直鲁军抓捕入狱十余日,直到南京被北伐军攻克,方被营救出来。然而这次,他却再也等不到二哥出来了。文化进听到消息,几日前被抓的革命党人已经被秘密处决,装进麻袋,从这座桥上投进了秦淮河中。连日来,他见过来寻儿子的老父,见过来寻丈夫的妻子,见过哭泣不止的幼童。那些烈士的血、亲人的泪,点点滴滴,洒进秦淮河的碧色清波,汇入了革命的血色洪流。
年,深秋月夜,广东。一位满腹愁绪的中年人,独坐桌前,望1937月伤怀。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山河破碎,家国沦亡,忧国忧民的高昌隆回忆起了十年前牺牲于斯的好友———文化震。少年时,他曾与文化震一起登高望远,互道凌云之志。而今一别十载,已是生死两茫茫,“嗟嗟若人纷长往,苍茫四顾增凄惘”。十年间,高昌隆看尽了政坛复杂、人世沧桑,但却始终没有忘记与好友的约定,小心维系着心中的信仰,偷偷掩护着地下党员的革命活动。长夜寂寂,高昌隆中宵危坐,以啼血之心著成长诗《范滂仰》,写下了对文化震的不尽思念。
年代,初冬傍晚,贵阳。小小的四合院内已是满园萧瑟。一1940个扎着小辫子的女童又在扒着窗子往院子门口看,她叫文启学。大门002处有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那是她的爷爷奶奶。尽管寒风料峭,他们仍坐在凳子上,痴痴地望着门外。小小的文启学知道,他们定是在等自己的二叔文化震和小叔文化进。文启学从未见过这两位叔叔,只是听父亲文化福说他们去了南京上大学。自有记忆起,文启学就见爷爷奶奶每天等在这里,他们还常常去到弯弓街,问住在他们老宅中的人家是否有寄给他们的信。如此,等了一年又一年,院中的花开了又谢,天上的月圆了又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两位老人都未能等到两个儿子的归来。
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几经打探,在都新街附近寻找一1955户姓文的人家。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严希纯,也是文化震的好友严绍彭。
当年,他与文化震一同来到南京报考,顺利考上大学,后来又一起在中共南京地委工作,从事国民革命。如今,世事苍茫,在贵阳,即便是文化震烈士的骨肉至亲也不甚知晓文化震的革命事迹。英雄不应当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他们的事迹和荣光应当被国家和人民永远铭记。严希纯将文化震在南京的革命事迹向文化震的大哥文化福细细讲述,也向文雨贵州省人大代表罗登义郑重谈起。不久后,贵阳市派出工作人员来到花
化台震烈文家,送来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数年来默默隐忍传士传悲痛的文化福看着毛泽东主席的署名和二弟文化震的名字,流下了悲丛
书伤的泪水。
年,古城西安,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卧病在床。他叫曹冷泉,1976大革命时期曾在南京参加革命工作。此时他已经没有力气提笔写字了,但他依然坚持着口述了一曲《雨花台慨歌》。在诗中,曹冷泉深情地引
唤起当年战友的姓名:“侯绍裘、谢文锦、贺志诚、文化震、刘重民、张应子春、陈君起、刘华真……都为革命贡献血肉身,何处能觅你们忠烈魂?……雨花台边万人坑,白骨累累英烈节,文石斑斑苌弘血,雨花台不见天雨花,只见人流血。英雄血,永不灭,千载万载化碧色,永昭志士之英烈。英雄血,永不竭,英雄血浩如长江潮,历代奸凶都在此血潮中覆灭。”①年,清明,南京。一捧捧鲜花承载着人们的敬意,堆满了庄严2008003肃穆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在一批又一批前来祭扫的人群中,有两位千里迢迢从贵阳赶来的访客。他们是文启学的儿子赵兵、女婿罗科伟,此行是代年迈的母亲前来拜祭她的二叔文化震。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见到馆内展陈的文化震烈士,赵兵深情地鞠躬敬礼。他把黔灵山的泥土与鲜花放在烈士的画像前,动情地说:“烈士客死他乡,让他闻闻家乡泥土的芳香,我想这样他心里也会感到宽慰的。”生而为英,死而为烈,热血染山河,浩气弥千古!文化震烈士,将与民族国家一体,与光荣为伴,永远不会被忘怀。
曹冷泉:《雨花台慨歌》,载曹冷泉《曹冷泉诗文集》,第、页,当代中国出版社,。
①68692012第一章蒙以养正,为民族立壮志004金筑清风,春生雨龙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黔中地区的中心区位,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贯城河纵贯南北,南明河绕城而过,四周环山,幽篁处处。因盛产修竹,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所以贵阳又简称“筑”,也称“金筑”。
早年贵阳也被唤作“竹王城”,据载曾是槃瓠苗与夜郎人聚族而居之地,汉属牂牁郡。清人曾澳在《铜鼓山赋》中记载:“今之贵筑,古之牂文雨花牁……盖槃瓠廪君之所道,而竹王夜郎之所家。”正如苏轼之爱竹,“宁化台震烈传士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①,贵阳先民亦崇尚竹之品性,并由此衍生出了传
丛书
出自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原诗如下:“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①
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以“竹王”传说为代表的图腾文化。“竹王”神话最早见于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蒙以第养一正章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
为民
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为族立
壮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志是也。王与从人尝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水出,今王水是也,破石存焉。后渐骄恣。……武帝转拜唐蒙为都尉开牂牁,以重币喻告诸种侯王,侯王服从,因斩竹王,置牂牁005郡……后夷濮阻城,咸诉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后嗣,霸表封其三子列侯,死配食父祠,今竹王三郎神是也。①“竹王神话”被《华阳国志》采录后,许多史籍都曾加以引述,范晔《后汉书·西南夷列传》、郦道元《水经注》、任昉《述异记》对此亦多有记载。
今天的贵阳是以元代的顺元城为雏形,在明代贵州省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先后经历了顺元城、贵州宣慰司城、贵州省城、贵阳市的不同历史阶段。正如自西向东奔流的南明河沿途接纳了陈亮河、麻堤河、小车河、市西河、贯城河的流水那样,贵阳也从古时的竹王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融会多元、五方杂处的移民之城。明朝以降,伴随着中央政权平蛮靖边、开疆扩土,包括文氏族人在内的许多家族从江西吉安等地迁到贵阳,乐业安居、繁衍生息。
时间来到世纪初,南明河流水淙淙,蜿蜒而过,串联起清逸峻美20的黔灵山、挺秀城南的甲秀楼、玉带横波的浮玉桥、梵钟高唱的黔明寺,赋予了筑城以水的秀美灵性。清凌凌的河水,连缀起整个城市,两岸风光旖旎。或有垂髫小儿,游泳嬉戏;或逢少女新妇,淘米浣衣;亦见白发[晋]常璩撰、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第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①2301987翁媪,悬杆垂钓,安享静谧。
年月日,在贵阳老东门城墙内的弯弓街,一户文氏人家1902311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孩子出生前一天,恰是“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正值二十四节气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青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开始布雨行云。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青龙节或龙头节。
孩子父亲名叫文云章,字熙穆,是一位尊礼圣贤、饱读经典的塾师。这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文云章对自006己的孩子抱着极大的期望。他翻开桌上为孩童启蒙的教材《说文解字》,正见一个“龙”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于是,他为这个初春临世的儿子取名“文化震”,取字“雨龙”,希望他如初春降下的震震惊雷,破开笼罩在天际的暮暮陈云,如携雨而来的矫矫青龙,为中华大地带来希望的甘霖。
文化震出生这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刚刚带着满身风尘,心有余悸地回銮北京。而迫使他们仓皇出逃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早于半年前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宣告终结。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留给民众的是无穷无尽的苦难。
贵州虽遥处西南腹地,行道艰难,但也未能因此逃脱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也在承受着自然经济解体的阵痛。帝国主义的侵略无孔不入,他们利用清政府给予的特权大肆掠夺贵州的矿产资源,进行商品输出,使得贵阳成为帝国主义在贵州销售洋货和盘剥原材料的最大市文雨花场。与此同时,外国教会也在进行文化入侵,不仅在思想上麻痹人民,化台震烈还企图染指政治,干涉地方内政。早在世纪年代,法国传教士曲传士传1960丛解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贵阳民众不胜其苦,矛盾日生,曾因书
蒙以第养一正章?
为民
族立
壮志
007反映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局图》①
此引发了青岩教案②和开州教案③。世纪末世纪初,民族危机日1920益深重,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粤、桂、滇、琼四省被虎视眈眈的法国划为自身的势力范围,贵阳民众生活更加艰辛。
文化震的母亲共育有三子三女,文化震有一兄一姊和一弟两妹。
文母常年在家操持家务,将各处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性情坚韧,常教导子女要具有竹之品格,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母亲的教导下,年幼年,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绘制了《时局图》,图上青蛙代指法国,熊代指沙俄,虎代指英①1898国,蛇代指德国,太阳代指日本,鹰代指美国,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将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峻局势。
《时局图》另有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教案指晚清各地不断发生驱杀教士教民、烧砸教堂的反教会事件,俗称“反洋教”或“闹②
教”。年,青岩民众因传唱反教民谣与天主堂教徒发生冲突,地方团首赵国澍逮捕并斩首1861名天主教徒,史称青岩教案。教案发生后,引起法国公使与清政府的数年交涉,以清政府的妥4
协赔偿而告终。
开州教案是天主教徒对青岩教案久议不决的报复。年,法国传教士文乃耳唆使抗缴③1862元宵例捐,破坏政令,引发民教冲突,开州知县戴鹿芝、团首周国璋深恨教会侵权,将文乃耳与4
名抗捐闹事的教民逮捕处死。
的文化震逐渐养成了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宁折不弯的高尚品格。文家依靠薄田数亩和学童束脩度日,远远算不上富足。文母精打细算,极为节俭,对于丈夫子女的吃穿用度极为用心,衣饰不求奢华,但总能做到干净整洁。文化震幼时,常常会有流浪的破产农民盘桓在文家门口,端着破口的陶碗乞讨,其中不乏幼童稚子,可怜可叹。文母笃信佛教,心怀慈悲,常唤文化福、文化震、文化进三兄弟给他们拿取饭食。文化震从小就深切体会到了民生疾苦,育就了一颗慈悯仁心。
008志强私塾,培以正心“耕读传家”原是文氏家族努力追求的一种生活图景。所谓“耕”,指的是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所谓“读”,指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读传家”强调学做人,学先贤,学谋生。
为了给儿女们以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文云章将家安在距离文昌阁不过百余步的弯弓街。少时,文化震常常和小伙伴一起穿过城墙的武胜门,进入位于月城的文昌阁中玩耍。文昌阁是一座三层三檐九角攒尖顶的古建筑,原为培育贵阳文风而建,上层祭祀的是疾恶如仇、捉鬼驱邪的钟馗;中层祭祀的是文昌帝君,他主持文运,掌管士人功名利禄;下层则祭祀忠义仁勇的武安王关羽。登临文昌阁东望,遥遥可见东山巍然矗立,领袖群峦,天高地迥,令人顿觉心胸开阔。
较早开启贵阳文风雅意的,是明代硕儒王阳明①。明武宗正德元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谪至贵阳龙场做驿丞②。王阳1506文雨花
化台震烈传士王阳明(—),即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传①14721529丛军事家和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书隆庆年间追封侯爵。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创立了“阳明心学”。
龙场位于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驿丞是明代地方最小的邮务官,掌管邮政及官吏②
往来迎送,管理官吏出行旅途的招待所。
蒙以第养一正章?
为民
族立
壮志
民国时期的文昌阁009明对竹静思,日夜反省,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史称“龙场悟道”①。在贵阳期间,王阳明洞经讲学,在文明书院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使得贵阳文风为之一振。而今,从其传世的三篇《与贵阳书院诸生书》中②,还可见他对贵阳文教之重视。王阳明集“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不仅精通儒释道,还擅用兵打仗,成就冠有明一代,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儒,更是文云章等贵地士子最为崇敬的先贤之一。
王阳明离去后,明万历二十五年(),贵州巡抚江东之曾在翠微1597阁前建了一座跨越南北的九孔石桥,名为浮玉桥。又在河中央鳌矾巨石上,兴建起取意为“科甲挺秀”的甲秀楼。甲秀楼建成而后,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登临远望,赋诗作联。风景之秀,人心之妙,将王阳明带来的昭昭文风,汇成了脉脉流淌的儒学文脉,传承数百年。
如同历代造访甲秀楼的贵地学子一样,文化震的父亲文云章也曾胸膺青云之志,但一举中第、身登仕版并非易事。文云章深厌国运衰微,官场腐败,几次科举不第后,手头亦不甚宽绰,于是在家开设“志强私塾”,传道授业,舌耕糊口,以脩金维持生计。
王阳明被贬谪至贵阳龙场后,结合历年遭遇,日夜反省,一日忽有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①
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此即著名的龙场悟道。
《与贵阳书院诸生书》(明正德四年,年),载束景南、查明昊辑编《王阳明全集补编》,②1509第—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3433442016贵阳标志性建筑———甲秀楼(年摄)1925010文云章开设的“志强私塾”属于传统教育的启蒙范畴,虽然所教授的学生多为刚刚开蒙的幼童,课业较为基础简单,但他并未因此轻忽慢待、掉以轻心。《周易·蒙卦·彖上》有言:“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教育要从小抓起,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文云章最为推崇的王阳明也在《传习录》中谈道: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文雨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花
化台震烈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传士传
丛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①书
[明]王守仁:《传习录全集》,第页,天津人民出版社,。
①2692014“志强私塾”的规模并不大,初时,在堂学生能达到二十余人。私塾的教材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另外还有《女蒙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启蒙之后,再进一步学习“四书以第养一正章?
五经”。为民
族文化震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终日能听到从家塾中传来的诵经读立壮
书声,他不时稚声稚气地效仿朗读,家人闻之,颇觉有趣,轰然而笑。父志亲文云章见儿子文化震年少颖悟,十分欣喜,便早早为之开蒙。尽管文化震聪慧非常,但父亲却从不刻意褒扬,常常教导儿子:“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则不得为之君子”。文云章十011分注重基本功的教习,例如习字,从“填红”、“摹写”到“临帖”,考校都十分严格。文化震小小年纪,十分刻苦,常常端坐桌前,一坐就是数个时辰,也因此练就了一手好字。
闲余时,父亲还会带文化震三兄弟去寻访大儒王阳明先生在贵阳的旧迹,讲述王阳明的故事,希望几兄弟沐其高风,成其懿德。文化震幼时,常被父亲文云章带到甲秀楼,观摩先代大儒的墨迹,诵读镌于门旁柱侧的楹联。文化震非常崇敬王阳明,并立志要成为像他那样气节高尚、有功于民的人。书香世家的熏陶和浸染,父亲的谆谆教诲,使文化震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功底,并蕴养出了他沉静务实、傲骨不失的君子之气。
随着清末传统科举制的废除,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历史驶向一条新的轨道。文云章思想并不保守,他渴盼子女成才,能屹立于新时代的潮头之上。于是,在完成了对子女的早期启蒙教育后,文云章将大女儿送入女校,把已到入学之龄的儿子文化福、文化震送入新式学堂———官立贵阳两等小学堂。在清末激荡的新学思潮下,文化震成为近代新学制建立后的早期就读者。
模范学校,新民之教官立贵阳两等小学堂由周恭寿①年创立。学堂开办后,制订1906了十分完备的学堂章程,对新式小学的学制、课程、课时安排、教材、规章制度等作了详尽的规定,为小学新学制在贵州的建立起了示范作用。至文化震入学时,官立贵阳两等小学堂包括所高等小学堂、所19初等小学堂,教师余人,学生多达千余人,已俨然成为当时贵州省规01250模最大、设备条件最好的官立小学。
初入学堂的文化震感到十分新鲜,不同于父亲一人操持的“志强私塾”,学堂安排的每门课都由不同的教习(即老师)教授。在历史课上,老师会向大家讲述清军入关后,在江南地区进行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老师还列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与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痛斥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忧愤地谈起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他慷慨激昂,念起邹容的《革命军》:“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当时,小小的文化震还不知革命为何物,但老师沉痛的神情、动容的眼泪,却深深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他听从老师教诲,一心希望学好本领,能尽己所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作出贡献。
在学堂中,文化震结识了很多同学,从他们那里听到了许多来自外地的新鲜消息。年的夏天,他最常听闻的就是周边四川、湖南1911等地的保路风潮②了。这一年,清政府宣布“铁道干路国有”政策,悍然夺取已批准商办的粤汉、川汉两条铁路,以路权向四国签订铁路借款文雨花合同,出卖国家主权,由此引发了民众的反抗怒潮。见有舆论声讨,清化台震烈传士传周恭寿(—),字铭久,贵州麻江人。曾先后任大、中、小学教师和校长,贵州省教丛①18761950书育会会长,遵义县知县,川西道尹,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参议院参议员等职。
保路运动又称保路风潮,为清朝末期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反对清政府将地方准备②
兴建的川汉铁路、粤汉铁路进行国有化而发生的运动。
政府不顾民意,不护主权,反而大肆屠杀保路人士,使得群情激昂,民意鼎沸,最终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蒙年月日夜,武昌城中楚望台下的一声枪响,打碎了清以第19111010养一正章王朝危如累卵的统治,辛亥革命爆发了。短短数日,湖南、广东等省纷?
为民
纷宣告独立。月日,云南新军发动起义的消息传到贵州,贵阳革族1030立壮
命形势空前高涨。陆军小学的师生摩拳擦掌,南厂的新军跃跃欲试。志月日晚,张百麟召集紧急会议,决定日凌晨发难。在自治学社1134的领导下,陆军小学学生联合新军响应革命,举行起义。
日清晨,准备上学的文化震从家里出来,看见街上满是臂缠白布4013袖标、手持汉字白旗的人,他们在高声呼号:“贵州光复了!”“贵州独立了!”“清廷被推翻了!”新兵和陆军小学队伍分别由大南门、次南门整队入城,维持秩序,汉字大白旗飘扬在民军临时司令部咨议局的上空,贵阳宣告光复。日,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不到一个月,全省宣6
告独立。
辛亥革命后,贵州宣布独立,图为大汉贵州军政府颁布的文告辛亥革命后,风气随之一改,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社会面貌一新。
走在街上,感触最为明显的就是男子脑后没有长长的辫子了。早在年,贵阳秀才平刚就曾率先剪去发辫,轰动一时。时正值慈禧庆1904寿之日,他在贵阳地方官为慈禧兴建的“万寿台”上撰联讽刺:“东望日本西望义,三十年人皆进化;北惩俄罗南戒党,七旬后我亦维新”,以示与清廷决裂之意。“贵州剪辫第一人”平刚遂被清政府革去功名,远渡重洋,避走日本。而今,就在短短六七年后,剪辫子成为男子标榜革命的象征,这时,“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①从学堂回来,文化震与哥哥文化福便拿起剪刀互相将头上的辫子剪了下来,见两位哥哥剪掉了辫子,弟弟文化进也闹着要剪,文云章见此便斥他们胡闹。文云章并非愚忠清王朝,而是自出生起便习惯了有辫子的发型,剪掉后总觉得怪模怪样,不甚体面。然而不过几日,大街上尽是剪掉辫子的男子,此时留着辫子反倒特立独行了,于是在文化震的劝说下,父亲文云章也将辫子剪掉了。
在学校,文化震还听到了许多关于剪辫子的趣事,当时贵阳“还014有许多赶时髦的乡绅,既不肯剪发,又不肯留辫。有些改学道士装,有些把发辫盘在帽子里……当时还有某要人因为剪发辫,他的夫人还和他相骂了好几天。又有某绅士去见都统,一不留意,发辫从帽边儿逃了出来”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在全国发布《剪辫令》,“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守者,以违法论”③。剪辫子获得了合法性,套在人们头顶的封建锁链终于解开了。
与此同时,在贵阳光懿女校校长白铁肩,在女子中率先倡议组织了“天足会”,发起“天足运动”,达德、复旦、贞静、蕴贞、育英、崇德和淑慎等女校师生纷纷响应。文化震的姐妹们终于不用再受裹脚之痛,大姐开心地放开裹脚布,还教刚会说话的妹妹学唱起她在学校学会的《放足歌》:劝妇女,莫包足,包脚身体多软弱。我国民,四万万,男女略分各一般,男为父,女为母,本是天生一对偶。男为贵,女为贱,封建制度给锁链……天足会,已成立。
文雨④花
化台震烈传士传
丛书忍虚:《辛亥革命在贵阳》,《越风》第卷第期,年月日,第页。
①②1201936101025岳庆平:《中华民国习俗史》,第页,人民出版社,。
③621994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巾帼》,贵州人民出版社,。
④1985年月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191211华民国正式成立。在老师的教导下,文化震了解了很多关于孙中山先蒙生的革命事迹,知晓他主张“民主、民生、民权”,是真正为民众着想的大以第养一正章革命家。小小的文化震将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当作自己的偶像,立?
为民
志要做一个伟大的人。族立
壮辛亥革命后,官立两等小学堂改名为模范小学,后又称贵州省立志模范小学。年月日,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令》,要求各级19121011教育应“注重道德,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贵州省立模范小学秉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①015德育、智育方面,每周学堂都会开教员研讨会,研究学生的操行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还要求教师编写“教授细目”(即教案)和“教学周录”(教学计划),并对教师实行“年功加俸”,进行奖励。②学校最为创新的举措是开设学生父兄谈话会。父兄谈话会是早期家长会的雏形,教员和学生家长互相交流,因材施教,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这些办学方略,在当时均是开创性的。
在普通文理科教育外,学校还十分重视实科教育。年初,模1918范小学在课程中加授工艺科,学习日用化学品制造。③校长王和叔对化学工艺颇有研究,撰写出版《工艺品制造法》讲义。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文化震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制造牙粉、雪花膏、肥皂、粉笔、画料、油漆料、印泥、樱桃酒出售。模范小学不仅为产品注册了商标“牡丹牌”,在包装盒上标上“贵州省立模范小学制造”的字样,还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加以促销。《铎报》④所登广告记载,模范小学出售的化学日用品有透《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令》,载骆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高等教育立法》,第页,南京①199大学出版社,。
2016参见孔令中主编《贵州教育史》,第页,贵州教育出版社,。
②2942004参见《黔闻》,《铎报》年月日。
③191824《铎报》,年月创刊,年月停刊,为贵阳学术界所办报纸,陈恩伯、邓用宪等④19161191912先后任总主笔,该报在文化上尊崇孔孟,在政治上拥护共和,曾在护国运动时,极力宣传反对袁世凯称帝。
青、普蓝、铬黄、铬绿灯各色燃料、画料、油漆料及红色印泥。①许多学生家长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购买“牡丹牌”产品,喜滋滋地向亲友街邻炫耀,称赞自己孩子的劳动成果。
文化震所在的模范小学不仅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智育,也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学校中专门设有一个开阔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有天桥、平台、爬桅、浪木等大型设施,并有哑铃、球竿、木枪、单双杠等体育器械。每至体操课,文化震和同学们都十分期盼,在体操教习孙锴(云波)的辅导下进行二人三足竞走、算术竞走、持蛋竞走、军事体操、器械操等游戏。
016年,周恭寿任公立贵阳模范两等小学校(即原官立贵阳两等1912小学堂,简称“模范小学”)和省立模范中学校(原官立贵阳中学堂,简称“模范中学”)校长,兼任教育总会会长。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贵州军都督府教育司和贵州省教育会决定于月日举行一次“贵州光复纪1023念运动会”。这是贵州历史上首次由官方主持的运动会,为扩大影响,贵州省教育会还特在《贵州公报》上刊登广告:启者阴历九月十四日为吾黔光复之期。是日午前九时至南校场开运动会,以志纪念。……开单知会教育总会事务所,以便预备地点。……此布。符诗镕、张寿龄同启。②此次运动会的表演比赛项目有持蛋竞走、徒步竞走、木棒体操、踢球等。既有表演性的观赏体育,也有竞技性的体育赛事,盛况热烈,观者甚多。模范小学的名初等生表演了方舞游戏,贵阳模范中学三128年级学生乐森理还夺得了比赛的个人优胜。
文雨花此后,贵州光复纪念运动会又举办过多次,每次都是盛况如潮,令化台震烈传士人振奋。运动会的举办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一扫前清的压抑沉传
丛书
参见《模范小学广告》,《铎报》年月日。
①191825广告,《贵州公报》年月日。
②19121020闷,这是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民主与共和思潮影响下孕育出的新国民精神。
蒙运动会上,来自贵州省立以第养一正章模范中学的学生,人人身着一?
为民
套崭新的灰白色制服,戴着遮族立
壮阳的制帽,帽徽、领章上都标有志“贵州省立模范中学”的字样,他们高唱着:“共仰天行健,筚路蓝缕,缔造永勿忘!”翩翩年017少,英姿勃发,所见者无不注目相望。文化震十分羡慕,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力争升入模范中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夏,成绩优异的1918文化震免考进入了贵州省立模范中学。
贵州省立模范中学模范中学原为建于经世学堂旧址南书院的贵州官立中学堂。学堂初设时为春季招生,两年中招收两期学生,每期分两班,共一百人,著名洞箫家谢根梅就是官立中学堂的首期学生。辛亥革命后,学校后改为暑期招生。学校原有教室两间和学生斋舍,后因学生增加,又添建斋舍、教室。年,贵州枢密院院长张百麟下令将官立中学堂1912改名为贵州省立模范中学校,校址从南书院扩大到火药局街。
模范中学初有教室五间,至文化震入学时,已扩至九间。教室两面采光,通透明亮,立于楼上走廊,便可一览半城景色。校园内还凿有一水池,池内养鱼、种莲花,环绕池周,种芙蓉十余株,环境十分优美。①参见徐廷栋《模范中学见闻》,载贵州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教育史》编辑室编①
《贵州教育史资料选辑》第辑,第页。
168年,学校还在东山脚下开辟一校园,约三亩地,院内有专人负责种1917植林木花草,又建有草亭一间,约三百多平方米,供师生游玩活动。
文化震入学时,模范中学的校长是丁宜中①。丁校长率先在贵阳的学校内设立了图书馆,馆内藏书千余册。这些藏书使文化震早早地接触到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潮,视野日渐开阔。与小学相比,模范中学场地狭小,难以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但丁校长在任时还是努力为学校添置不少体育器械,如铁杆、平台、双杠、瑞典哑铃、瑞典式体操用的木棒,并向政府要得火药枪一百支,作军事体操用。
模范中学的教师多有留洋背景,他们深知挽救中国危亡,必须向018世界学习,求得真理,故极为重视英文学习。国文每周课时连作文及“发作文”,不过八小时;数学只占六七小时。比较起来,外语竟是所有课业中课时最多的一门课。文化震一年级时,每周要上九小时的英文课,包括英语会话一小时,英文文法两小时,英文读本六小时。英文读本课为刘浩如所授,采用《莎氏乐府本事》和《泰西五十轶事》为读本。
二、三年级的文法课教材采用《中等英文典》、《英文公式应用》(又名《英语构造絜要》),英文读本采用《泰西三十轶事》,英文教师有五人,每周英文学习时长达十四小时之多。三年级每周八小时,四年级每周连英语作文及英语“作文要略”等合计起来,每周有十小时。
《莎氏乐府本事》(TalesFromShakespeare),现译为《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由兰姆姐弟所著,收录了《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斯商人》等许多经典剧目。文化震对《麦克白》的故事最有感触,文中讲到利欲熏心的国王和贪恋权力的王后最后被推翻,恰如他亲眼所见,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革命的浪潮中走向末路。
《泰西三十轶事》(ThirtyMoreFamousStoriesRetold)为美国人詹姆士·鲍德温所著,开篇第一章是《哥伦布与蛋》的故事,文化震从中文雨化花台既学到了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又领悟了以“四两拨千斤”来解决难题、震烈传士传
丛书丁宜中(—),字照普,号宜中,贵阳人。贵州优级师范选科毕业,辛亥革命后进①18891973入军政府财政司预决算科任科长,曾任贵州省财政厅预决算处总编核、省行政公署总务科长、省立模范中学校长、省政府秘书长等职。
蒙以第养一正章?
为民
族立
壮志
019《莎氏乐府本事》化解争执的巧妙方法,这为他后来从事革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震能够流畅地背诵《莎氏乐府本事》和《泰西三十轶事》。课余,他还自修《鲁滨逊漂流记》,在自己家里为同学补习英语文法、英语翻译。这些英文读本为少年文化震打开了一扇通往域外世界的窗户,引导他更加亲近新文学,接受新思想,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
《泰西三十轶事》《泰西三十轶事》中还收录了《伽利略和灯》《艾萨克·牛顿爵士和苹果》《阿基米德巧测王冠体积》的故事,这使得文化震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学校,他的成绩位居前列,其理、化和英语成绩尤为突出。
模范中学原分为文、实两科,辛亥革命后两科合并,文科、实科都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文科课程除国文外,还有讲各国伦理思想的伦理学,本国历史、东洋史、西洋史,本国地理、外国地理,法制及经济。
其中经济课选用的是商务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概要》,内容是亚当·斯密《原富》的古典经济学概要。
实科中课时最长的是数学。数学课程,一年级学算数,二、三年级学代数,三、四年级学几何,四年级学三角。由于数学的安排,是按算数、代数、几何、超越函数的顺序,由浅入深。即便学生小学数学基础不好的,进入中学以后也会逐渐得到加强,为此后学习理科打下基础。除020数学外,还有簿记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博物和生理等课程。文化震学习十分认真。教科书上的习题,无论教员布置与否,他都会将题抄录并习作在本子上,练习本多了,积出数十本,便用布面纸板自制书夹加以存放。久而久之,熟能生巧,文化震不看书本,就可以将数理化的公式默写出来。
由于模范中学原来的计分方法,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成绩,1918年月,丁宜中校长新建了一套计分法。期末时,公布两榜学生的成1
绩,一种是期末考试的学业成绩,采用百分法计算成绩,并将成绩纳入甲、乙、丙、丁等级。分以上为甲等,分至分为乙等,分至8070806070分为丙等,低于分的为丁等。甲、乙丙三等和丁等中得分分者6059.5均可升级、分以下的留级。因是一年招收一次学生,所以学期考59.5试不及格者仍可随班读,到学年考试不及格时才留级。另一种是操行榜,以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来评定学生本学期表现。学业考试成绩虽然及格,但操行在丁等者,也不能升级。操行成绩是参考教员意见,由学监、舍监评定。
为鼓励学生勤奋求学,模范中学还规定,每班学业成绩在前五名,文雨花操行在甲、乙等的学生,可免缴一学期的学费五元;学业成绩在六到十化台震烈传士名,操行在甲、乙等的学生,可免缴半费贰元伍角;每班成绩在前三名的传
丛书
学生,担任该班班长;学生按成绩而不按个子高矮排座次。①努力读书,既能获得新知、增长智识,又能节约开支、为父母分忧。
蒙见此,文化震主动和同学徐廷栋、刘应文等组成了课余学习会,徐廷栋以第养一正章和刘应文数学极好,文化震英文绝佳,三人互相鼓励,共同探讨学习中?
为民
的难题,成绩都排在班级前列。族立
壮志
021文化震在《学生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受父亲文云章影响,文化震的古文功底十分深厚。每至假期,他常会带上弟弟文化进,邀高昌麟、高昌隆等几位好友外出,到扶风山等处登山游览,寻访古迹。文化震还将所思所想提笔记下,与好友们互相品评文章,高昌隆后来曾作诗赞美文化震,称他“当年文字众人上……开口直令溜决河,下笔不休驹解鞅”。年,文化震就读模范中学一年1918级时,写下了古体散文《登扶风山谒阳明先生画像记》,并将其发表在了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学生杂志》上。
参见徐廷栋《模范中学见闻》,载贵州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教育史》编辑室编①
《贵州教育史资料选辑》第辑,第页。
175筑城之阳有扶风山,兀然而立群峰中,古木森森,云烟出没,足以供览眺之娱。山建祠宇,用石勒王阳明先生画像,并勒先生遗文于两旁。凡游观之士,登祠以瞻先生之像,读先生之文,鲜有不正襟起敬者。盖先生气节高尚,德泽在民,触目惊心,有不禁肃然者矣。夫先生于明际清正君子也,以忤权奸,被谪龙场,济世良才,无所获施,亦先生之不幸也。贵州狉獉之俗,未开教化,先生以文教启之,以道德化之,使苗蛮之地,变而为邹鲁之邦。迄今居是地,沐先生之德化,食德和,不见弃于中土者,皆出于先生之赐。然则先生之不幸,贵州之幸也,岂非天以是邦为不可弃故,使先生造此抑022谪,而诱导是邦欤?先生留黔多载,黔人思念不置,相与立庙祀之,使与是邦并传不朽,则先生之不幸,又先生之所以幸也。先生讲学龙场,距筑百有余里。而其遗像得留于筑垣,垂于久远者,岂非德泽深厚,令人思念不忘耶。扶风山清而秀,浑然不露圭角,草木亦有优然自得之貌,岂非先生德泽在民,故宜得此山以彰其高风欤?
春服既成,约友二三人,相与登山游览,既归,写此以寄思古之情。①丁校长的成绩考核新法实施后,学生们更加重视各学科的学习。
模范中学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生普遍努力学习并重视锻炼身体和养成良好的品行,时人多赞称模范中学为才子营造之地。每日清晨和傍晚,在模范中学的教室、走廊、操场、斋舍等地,到处都是虔诵经典、朗读英语的莘莘学子。
贵州省立模范中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一词出自《易经》的“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然按照文雨一定的规律运动,刚强劲健;君子为人处世,也应像天道运行一样,自我花
化台震烈努力学习,追求进步,刚毅坚卓,不屈不挠,永不停息。
传士传
丛于一人而言,面临挫折,不自卑,不自弃,不断学习,努力奋斗,有强书
文化震:《登扶风山谒阳明先生画像记》,《学生杂志》年第期,第—页。
①19188160161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自强不息。于一国而言,遭逢危难,不屈服,不沉沦,励精图治,这也是自强不息。
蒙一丝不苟的态度,永不泯灭的热情,永不认输的精神和坚韧不拔以第养一正章的毅力,这是模范中学“自强不息”校训所赋予少年文化震的精神财富。?
为民
“自强不息”也成为文化震的终生信条,成为支持他奋斗不息、革命不止族立
壮的不竭动力。志023第二章中国少年,为国家护主权024民主科学,新文化的洗礼文化震在贵州省立模范小学、模范中学读书期间,学界一片勃勃生机,颇显峥嵘气象。然而,新生的革命政权大汉贵州军政府却如夏虫朝菌,民主共和昙花一现后,贵州重新堕入一片黑暗之中。
辛亥革命后,为了稳定局势,大汉贵州军政府吸收了以宪政预备会文雨为代表的立宪派绅士、官僚加入政权组织机构。由于革命党人的妥协和花
化台震烈警惕心的丧失,年月,刘显世联合贵州反动势力武装颠覆了军政传士19123传府,建立了立宪派、旧官僚和地方团练互相勾结的军阀割据政权。军阀丛
书统治之下的贵州,文化复古,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曾一度取消了祀孔仪式。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思想文化界又涌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年,1912保皇派陈焕章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并在各地成立分会,许多如张勋、刘中国第显世这样的遗老遗少纷纷加入。年月,袁世凯把持的北京政少二191310年章?
府颁布《宪法草案》,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并出台为国
《教育纲要》,要求各学校均应“尊孔尚孟”。年月日,袁世凯家护
191427主正式通令各省,要求崇祀孔子,并规定夏正春秋丙丁为祭孔之日,行祀权孔礼。在贵州,受刘显世直接支持的孔教会,被奉为思想界的正宗,尊孔、祭孔活动被官方定为全省的重要政务,日益正规化、制度化。每逢二、八两月的祭孔典礼,省长公署都会提前发出公告要求人人斋戒三025天,政府机关停止办理民刑诉讼三天。①文化震在模范学校学习时,除国庆日外,学校定有两个纪念日,一个是每年月日的开校纪念日,另一个是月日的孔子纪念日。
91107每到孔子纪念日这天,模范中学的职员学生都会齐集礼堂唱国歌,继而向圣人位前行三鞠躬礼,唱孔子歌,最后由校长教员致训词。②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卓著,祭祀本身无可非议。但北洋军阀政府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托庇藏身于偶像之下,而欲“以圣人之虚声劫持吾人之思想自由”③,阻止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传播,以达到其专制独裁的目的。鲁迅的时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语中的:“从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20世凯时代,却又被从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余剩的是北洋军阀,当觉得渐近末路时,也用它来敲过另外的幸福之门。”④孔子不幸被当作了政客们“作伪”“生奸”的手段,成为袁世凯、张勋之流帝制复辟的舆论准备。
参见熊宗仁《五四运动在贵州》,第页,贵州人民出版社,。
①131986参见《贵州省立模范中学校则》,贵州省档案馆藏,贵州省立模范中学、贵州省立第一中②
学、贵州省立贵阳中学档案资料(—),全宗号,案卷号。
1912.41949.12122119李大钊:《宪法与思想自由》,载高瑞泉编选《向着新的理想社会———李大钊文选》,第③70页,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载《鲁迅杂文精选》,第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④2652007年月日,袁世凯为求得日本支持复辟,签订了屈辱的《二十191559一条》。消息一出,群情激愤,举国民众都视之为奇耻大辱。各地青年学生尤为悲愤,有的割破手指、泪写血书;有的投笔从戎、入伍杀敌;还有的椎心泣血、愤而自杀。全国教育联合会遂作出决议,规定各校每年以5
月日为“国耻纪念日”。年后,每逢月日,文化震都会参加学9191659校举行的“勿忘国耻”大会。会上,老师向同学们揭露了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一再侵犯中国主权,杀戮中国人民的桩桩罪行,在场同学听后,无不咬牙切齿,深为痛恨。老师还朗诵了李大钊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痛呼:“九世之深仇未复,十年之胆薪何在!往者026不谏,来着可追,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文化震与同学们一起高呼:“勿忘国耻!勿忘国耻!”一时声浪迭起,久久不能平息。
袁世凯、张勋复辟相继被推翻后,孙中山以广州为中心建立了护法军政府,北方则是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控制下的中央政府,二者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地方上割据称雄的军阀,为保持并扩大自己的地盘,纷争不断,战乱频仍。以刘显世为首的兴义系军阀在军阀混战中尾随滇系军阀唐继尧,抢夺地盘,残害人民;对外则努力寻找帝国主义国家作靠山,直接或间接地充当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无量金钱无量血,辛苦购得假共和”。孙中山曾沉痛地说,当时的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为了维持黔军在军阀混战中的庞大军费开支,并满足军阀、官僚和地主们穷奢极侈的生活,兴义系军阀大肆征收苛捐杂税,残酷剥削人民。五四运动前,贵州捐税之重、名目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清政府统治时期。当时,全省统一的税收,除去田赋、货物税、正杂各税、正杂各捐、印花税、食盐入口省税等之外,还有十多项随统治者所欲而征收文雨的苛捐杂税。在模范中学,文化震的同学间曾流传着一首儿歌:“有理花
化台震烈无理莫告状,告状犹如见阎王;大鬼小鬼都要钱,到头输赢总一样。”传士传更令文化震感到今不如昔的是,烟土又重新泛滥起来。由于贵州丛
书财政年年亏空,入不敷出,军阀政府除了纵容黔军在民间肆意搜刮、抢夺外,还重新开禁鸦片,以每担鸦片元计,收取“通关税”,并美其名60曰“寓禁于征”。文化震熟识的友人中,也有染上了鸦片的,眼见其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家庭困窘,文化震既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对军阀不中国第加掩饰的贪婪愈加痛恨。少二年章?
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的民众,日夜盼着光明的降临。然而,命运为国
,,。、、、家并未垂幸于贫苦大众人祸未止天灾不绝贵州境内旱涝蝗雹灾护主
害轮番肆虐,全省不同程度遭受灾害。灾区饥民大批饿死,侥幸死里逃权生的灾民流离失所、乞讨度日。文化震常常会将父母给的零用钱省下,换成价廉量大的粥饭,分给街边瘦骨嶙峋的流民乞丐。
当北洋军阀还沉浸在横征暴敛的贪欲中的时候,中国的先进知识027分子已经开始进行深入反思。这些先觉者逐渐认识到以往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而“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决心“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此时的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转折:一面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另一面则是人民群众对新思想的探索和新的革命风暴的酝酿。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新文化运动如一束撕开永夜的晨光,使得沉睡的人们在困顿沉沦中转醒过来。年月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更名1915915为《新青年》①)。以此为舆论阵地,一批新兴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贵阳文化界也在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的浪潮中备受洗礼。
《新青年》是中国近代极具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①
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年月日创刊号至年月终刊共出卷1915915192679号。《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它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宣54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是近代重要的思想启蒙刊物。
《新青年》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1917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028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学改良刍议》年月,胡适在《新青年》第卷第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1917125刍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白话文运动。贵阳各校进步师生积极响应,纷纷采用白话文授课。在贵阳,倡导白话文最力的是达德学校。
为鼓励学生学习白话文,年月,凌秋鹗曾组织师生编辑出版了19204宣传白话文的《达德学校学生白话文成绩周刊》,专门选登学生优秀的白话文作文。在文化震就读的省立模范中学,国文课本选用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评选读本》,每学年一册,共四册。
一、二册是唐宋八大家及明清作家各体散文。三、四册是周秦汉晋六朝文。虽然学习的国文课本仍是以古文经典为主,但在国文课堂上,文化震的老师既讲古文选,也讲新文学。在学业考查中,老师也不再着重于篇章结构的编排,而是将重点放在字词的文言白话对译上。老师还选取了白话文著作教授给他们,其中就有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鲁文雨迅的《狂人日记》。文化震初读时,对文中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化花台并不十分理解,但听老师一一解惑后,他逐渐认识到了宣扬“愚忠愚孝”震烈传士传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更为被封建黑暗所吞噬的徐锡麟烈士伤感痛丛
书心。模范中学的图书馆,也陆续出现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郭沫若的《女神》和林琴南翻译的《茶花女》、《双城记》、《黑奴吁天录》等白话文书籍。文化震急切地汲取着新知识,他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些文章,各种思想在他的脑海中冲击融合,纷涌争鸣。
中国第新文化运动奉“德先生”()和“赛先生”()为师,提倡少二DemocracyScience年章?
民主和科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新青年》《新潮》①《每周评论》②为国
、、,家等进步刊物也通过周逸群王若飞饶近庄等在外求学的进步青年陆续护主
传入贵阳。在贵州地方政府内部,以王文华为首的黔军军官受孙中山先权生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一个与“旧派”对立的政治集团,主张迎合时代潮流,进行民主改革。在他们的支持下,贵阳当地的报纸也开始大量刊载宣传欧美民主政治、先进的科学文化和鼓吹实业救国、教育救029国的文章,提倡民族独立、民主自由、主权在民的言论比比皆是。
模范中学此时也萌生了民主自治的新芽。年,模范中学设立1918了学生自治会,规定由四年级、操行甲等、学业成绩第一名的学生担任自治会主席。③学生自治会建立后,各年级学生间的交流联系大大增多,文化震也积极加入,因此结识了很多思想进步、志同道合的新同学。
他们经常集会,大谈《警世钟》《革命军》《歌保国》,互相交流报刊上所见的新鲜消息,传递新知识、新学说、新理论。新观念、新思想在学生中以燎原之势迅速传播开来。
这一时期,“科学”的外延也在扩大。辛亥革命后,人们多以科学来指代“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以文化震所在的模范中学为例,新设的地理、动物、植物、博物、生理等文化课程被认定为科学。新文化运动《新潮》(TheRenaissance),年月创刊,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编辑出版,①19191编辑部由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组成。《新潮》杂志倡导研究学术,主张“以批判为精神”,“非敢立异以为高”,“凡能以学问为心者,莫不推诚相与”。《新潮》是在《新青年》的直接影响之下出版的,它以“文艺复兴”相号召,刊登了许多鼓吹文学革命的论文和小说、诗歌等白话文学作品。
《每周评论》,年月由陈独秀、李大钊创办,其宗旨在“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内容②191812以及时反映当前迫切的政治问题为主,与《新青年》侧重理论的特点互补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前期由陈独秀主编,一直坚持反对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鼓动,宣传反封建的文化25思想,初步介绍社会主义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自第期起由胡适任主编,发26表了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宣扬实用主义的文章,引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参见徐廷栋《模范中学见闻》,载贵州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教育史》编辑室编③
《贵州教育史资料选辑》第辑,第页。
175后,科学的外延得到拓展,不单包含自然之科学,也包含社会之科学;不仅强调科学之知识,还强调科学之方法。陈独秀提倡自然科学试验方法和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法,以之代替“圣教”“圣言”,来检验真理,分析“人事物质”。他认为,“吾国历代论家,多重圣言而轻比量(指自然科学实验法和归纳法),学术不进,此亦一大原因也。今欲学术兴,真理明,归纳论理之术,科学实证之法,其必代圣教而兴欤。”①模范中学是重视科学实验的典型,在校园中专门设有一个可容百人的圆形阶梯教室。这是文化震最喜欢的地方,物理、化学、博物、生理等课程都在这里进行,教师在教室最低处的中心处讲解、做实验,学生030环围而坐,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学校还设有一个仪器标本室,里面放有生理、动植物、矿物等标本,物理、化学、实验仪器,还有数学模型、显微镜、圆规、三角板及许多教学挂图等。模范中学的科学教育,使文化震对科学知识兴趣与日俱增,逐渐燃起了科学救国的热望。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