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书名:一口气读懂历史常识作者:《一口气读懂历史常识》编写组出版社: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0-04ISBN:978-7-5100-1556-4前言历史是什么?军事家说:“历史是被鲜血染成的长河!”法学家说:“历史是发扬正义的宣言书!”政治家说:“历史是预知未来的先知!”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历史,我们不仅能够学到古人的智慧,了解到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能认识到为人处事的策略,懂得现代社会的来之不易和今后社会的不可预知。正如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曾经所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五千年,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中,有富有传奇色彩的古代神话故事;有刀光剑影的更朝换代;有危机重重的心智较量;有血雨腥风的政治事变;也有扑朔迷离的革命斗争和勾心斗角的争权夺利……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历史已经不仅仅只是一段历史,通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懂得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角色、做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认识到我们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应该努力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样的功绩,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给后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分别从中国的远古史、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代史、现代史五个部分出发,重点节选了广大青少年都比较感兴趣的,并且会对青少年朋友有一定帮助的历史精华,希望大家在阅读完这些历史之后,能真的有所领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这也将是我们编委会全体成员最大的欣慰。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远古史篇你听过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吗?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形状如口袋的生物,人们把它称为混沌。但是它没有七窍,于是它的两个好友倏和忽建议为它凿开七窍,它同意了,但他却因凿七窍而死。混沌死后,它的肚子里出现了一个人,名字叫盘古。在酣睡了约一万八千年后,他睁开眼睛时发现周围全是黑暗,他无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于是他把一颗牙齿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开始向周围使劲砍。在一阵巨响过后,天地开始分开:轻盈的气体慢慢的升到高处,形成了天;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逐渐下降,就形成了大地。从此,浑浊不分的宇宙不再是一片黑暗,而是变为天和地。天地生成以后,盘古特别担心它们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就稳稳地踩在地上,用高昂的头颅顶住天空。时间在飞逝,又过了一万八千多年,天空高到遥不可及,地变得稳重厚实,盘古也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直到有一天天终于不能再高,地也不能再厚,这个巨人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慢慢的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盘古死了,但他仍然用他的遗体为宇宙做出了贡献,他的四肢化作了山脉,肌肉变成了万里沃野,牙齿化为石头和金属,筋脉化成道路,鲜血化为江河湖泊……他的一切都是世上的万物之源。女娲为什么被称为创世女神?提起女娲,我们并不陌生,她是中国神话史上最鲜活的人物,是人类的创世女神,被人们称为大地之母。自从盘古开辟了天地,这个世界有了很多生气,但是女娲却感到莫名的孤寂,于是她就挖点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小人,捏好后把它放在地上,小泥人居然活了起来。女娲很惊讶,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更让女娲惊奇的是这些“人”居然还会讲话,在一阵欢喜之后,他们慢慢走散了。这时女娲满心欢喜,她想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捏出来的人,但是世界那么大,她捏的人毕竟有限,她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沾上泥浆开始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都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一模一样,于是这个世界就到处充满了人。女娲看到这么多的人心中很高兴,于是就想去看看自己造的人过的怎么样。当她来到某个地方时,见人烟稀薄,十分奇怪,突然看见地上躺着不少一动不动的小人,女娲这时才明白,原来这些小人都会老去,都会死亡。女娲见了这种情形很难过,她想让人类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女娲参照世上万物传种接代的方法,让人类男女配合,繁衍后代。继而又想到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与禽兽等同,于是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女娲不仅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类社会,而且还为我们建立了婚姻制度,使我们的后代无穷无尽,因此她又是人类的婚姻女神。她慈爱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为我们挡去灾难,所以在民间受到广泛爱戴,被世人称为创世女神。黄帝是如何战胜蚩尤的?中国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战役,是黄帝战蚩尤。这是中国远古时期一场重要的战争。由于事件发生的时期久远,关于这场战争的详细情况已经不太明确。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部落,最大的两支分别由黄帝和蚩尤带领。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居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定居下来。另一个部落的首领是炎帝的孙子蚩尤带领,居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根据史书记载,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81个兄弟,个个能征善战。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可是后来发现一个铜矿而突然野心大振,要与黄帝争夺天下。他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而黄帝是一位仁慈的君主,不想因为战争劳民伤财,一直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最后黄帝不得不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71仗,结果黄帝胜少败多,心中非常焦虑不安,一直在思考对付蚩尤的良策。有一天,黄帝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黄帝醒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大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黄帝顿悟,按照玄女兵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1800阵,名叫“天一遁甲”阵。后来,黄帝依靠此阵,再加上将士的努力拼杀,最终,黄帝打了败蚩尤,赢得了胜利。我国最早的人类遗址在哪里?我国最早的人类遗址是于1965年5月1日发现的云南省元谋县那蚌村附近的“元谋猿人”遗址。元谋县原来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湖的四周是山,山水花草丛生,林木茂盛,山上生活着云南马、剑牙象等多种古代动物。元谋人也在这里生活,他们为了抵御猛兽的袭击,已经懂得在一起群居,并渐渐学会了简单的砸打石器和骨器等。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的发生,这里变成了干涸的盆地,为“元谋人”遗址的保存提供了干燥有利的环境,使之成为中国文明历史的见证。经我国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仅在那里发现了“元谋人”牙齿,同时还在那里发现了猿人的左、右上内侧门齿2颗,这2颗门齿属同一青年的。其后在元谋猿人化石所在的褐色黏土层里,研究人员又发现了用石英岩打造的刮削器4件和其他石制品十几件,并在厚约3米的3个地层中发现了零星散布的炭屑。和元谋猿人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多种哺乳类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大多归食草类动物所有,后经古地磁方法测定,这是生活在170万年以前的古人类牙齿。这一重大发现把东方人类历史向远古推进了170多万年,同时也推翻了之前所说的“北京人”是我国最早的人类遗址这一说法。从此,“元谋人”作为中国最早的人类遗址载入史册。图腾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国不仅是一个图腾崇拜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图腾崇拜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图腾其实是一种宗教形式。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对自身及自然界的认识十分有限,不了解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所以认为每个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都有着神秘的亲缘和其他的特殊关系,并相信这些“神物”就是他们的祖先、保护神,他们这个氏族就是由这种神物滋生出来的。据史料记载,在我国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并且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各民族所崇拜的图腾也不尽相同。例如在东南沿海一带,各部落多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如少昊部落以凤鸟为图腾,殷商先祖以玄鸟(燕子)为图腾;在中原各部落中,蚩尤族以泥鳅为图腾;西北高原则以野兽为图腾。史载炎帝“宏身而牛面”,表明炎帝部落是以牛为图腾的;再有“黄帝与炎帝战阪泉之野,帅熊、罴、貔、貅、虎为前驱”,这里的熊、罴、貔、貅、虎,就是黄帝部落里六个以熊、罴、貔、貅、虎为图腾的部落。由此可见,图腾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的确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上的皇帝为什么被称为龙子?关于龙,它的意义早已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它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凝聚和积淀。从实际生活中讲,小到衣着服饰大到生老病死都打上了龙的烙印;从中国文化上来讲,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渗透有龙文化。而龙文化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龙象征着皇权,这也是历史上的皇帝都有龙子之称的重要原因。关于龙与皇权的挂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传说在远古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体恤民情,受到当时人民的爱戴。他曾叫人开采首山的铜运到荆山脚下铸成鼎来纪念自己大战蚩尤的辉煌胜利。鼎铸完后,为了庆祝巨鼎的铸成,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他还邀请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参加。时辰一到,黄帝亲自揭幕,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带着闪烁的金光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在鼎身还刻有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正在这时,天空忽然暗了下来,一条神龙从云里飞奔而出,黄帝明白这是他完成使命后上天派来接他的使者,于是就跨上龙背飞回天上。此外,传说中的君主大都与龙有着说不清的渊源关系。尧在位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大洪荒,于是他命令鲧去治水。鲧却偷来天帝的息壤采用“堵”的办法治水,不但劳而无功,而且偷窃被天帝发现,愤怒的天帝将他杀死在羽山,但是由于羽山的特定环境,鲧的尸体却未腐化,天帝知道后又命一个叫“吴刀”的神去除掉他,传说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生出一条虬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禹后来继承父志,经过不断努力终于降服了洪水,也因此获得了万民的爱戴,后来,年迈的舜把王位禅让给了禹,顺乎民意,禹也就成了一代著名的君主。这就是后人把皇帝称为龙之重要原因之一。氏族和部落有什么区别?氏族和部落都是远古时代人们相互联系的一个群体。但它们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氏族是由一定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而部落成员间则不一定有血缘关系。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中所形成的社会群体,形成的基础是相同的血缘关系,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们通常喜欢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志。在氏族还有一些规定,比如在婚姻方面,长辈与晚辈之间杜绝通婚,也禁止兄弟姐妹之间进行婚配,而且还不能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进行婚配。对于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氏族来说,成员没有地位高低之分,他们一起劳动、一起作息,得来的劳动成果也都是平均分配,几乎一切共享。公共事务由他们推举的氏族首领来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会议讨论决定。氏族社会存在很久,直到私有制的出现才逐渐解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人口的繁殖,氏族不断壮大,因此就有一部分人开始向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就产生了新的氏族,部落也孕育而生。部落是由新老氏族结合而成。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土并有自己的名称,在部落内部,他们形成了自己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宗教与祭祀仪式。各氏族之间地位平等,部落最高首领由各氏族推选产生,称为酋长,公共事务同氏族相似都是由各氏族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讨论决定。我国发现的母系氏族的遗址在哪里?1952年,我国的考古学家在陕西省一个叫半坡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氏族部落的遗址,经过进一步的发掘,我们找到了一个我国著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半坡氏族。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实行共产制并且其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名称,崇拜共同的祖先,由于原始社会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都是妇女发明的,所以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半坡遗址又称为半坡母系氏族遗址,位于西安城东6千米,呈南北略长,东西较窄的不规则圆形。整个部落由居住区、氏族公墓区及陶窑区3个不同的分区组成。其实早在6000年以前,半坡这个地方就有原始人类居住,从考古中发现的葬墓来看,有一部分葬墓中还带有随葬品,并且这些随葬品大多在女性坟墓中,由此可以看出妇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是考古学家把半坡遗址认定为母系氏族的原因之一。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谁?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们不过是部落的首领或者领袖。后来由于部落的实力发展壮大,部落成为了部落联盟,他们也就成了部落联盟的领导者。为什么说颛顼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功德无量?相传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生于若水。传说他的母亲女枢一日突然感受到一种异样的“瑶光”,之后发现自己有孕,从而生下了颛顼。颛顼10岁时就懂得政治,20岁时登帝位,在位78年,号为高阳氏,死后被列为五帝之一。濮阳被称为“颛顼遗都”,是颛顼部族活动最频繁的地带。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有关于颛顼的记载,里面这样描述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短短两行字充分说明了颛顼的智慧,他沉静、博识、有谋略。他能根据不同地域因地制宜的进行生产活动;能通过观察日月星辰来制定四时;他还为子民制定出各种礼仪制度,并教育人民应该按时祭祀祖先和天地鬼神。总之在颛顼时期,不管社会生产还是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发展。在颛顼生活的时代,当时还有个由共工氏领导的部族想与他争夺帝位。而且这个部落的首领共工氏据说力大勇猛。于是就向颛顼部落发动了侵略战争。但是颛顼沉着应对,更显出了自己的足智多谋,经过一场浩大的激烈战斗,共工氏被打败,逃逸而死。当颛顼登上帝位时,他的辖区已经非常之大,《淮南子》曾对他作过概括性的描述:“北方之极,颛顼、元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对他作了具体的界定:“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于蹯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