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周锐文图ShibaLuohanDouWukong沈阳?周锐2020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十八罗汉斗悟空/周锐文图.--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6(有意思的京剧)ISBN978-7-5315-8300-4Ⅰ.①十…Ⅱ.①周…Ⅲ.①京剧—儿童读物Ⅳ.①J821-4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20879号出版发行: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人:张国际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邮编:110003发行部电话:024-2328426523284261总编室电话:024-23284269E-mail:lnsecbs@163.comhttp://www.lnse.com承印厂: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及新华书店网上商城选题总策划:上海采芹人文化策划执行:王慧敏责任编辑:梁严助理编辑:刘静特约编辑:张燕责任校对:李艾霖装帧设计:王佳插图绘制:尹涵迪印章雕刻:姚军图片摄影:刘晓秋责任印制:吕国刚幅面尺寸:148mm×210mm印张:4.25字数:70千字插页:2出版时间:2020年6月第1版印刷时间:2020年6月第1次印刷标准书号:ISBN978-7-5315-8300-4定价:25.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自序京剧是我小时候的爱好,画画是我最近的爱好,创作这套《有意思的京剧》同时满足了我的老爱好和新爱好,所以很快乐。我两岁的时候住在南京军区大院里,奶奶会带我去看军区内部的京剧演出。我至今还能记得那时看的两出戏:一出《苏三起解》,一出《盗御马》。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记得戏名,只是根据当时的印象以后1对上了号。看《盗御马》时,见台上一个蓝脸红胡子的人拿把刀,遇到人就杀,多少有些恐惧。后来到了上海,经常能在大世界游乐场和区文化馆看戏,许多剧目就是那时记住的。在大世界游乐场看《打渔杀家》,觉得戏里的教师爷最有趣,是个气派十足的草包。画《打渔杀家》时,我要找我小时候看过的教师爷形象——穿黑衣,拿一把超级大扇子。可让我失望的是,在所有的《打渔杀家》演出视频里,教师爷都穿白衣。我不死心,终于在网上一个剧本里找到了穿黑衣的教师爷,顽固的童年情结啊。但那个教师爷的扇子太小,我就把它画成大扇子。原来的扇子也是黑色的(后来有专业演员告诉我,上面画着十殿阎罗),但我又觉得黑扇配黑衣不好看,改画成绿色的了。那时候我六七岁了,已不再担心蓝脸的凶汉会跳下台来杀人,充满内心的已是另外的疑问。比如在文化馆看《张飞审瓜》,我会猜测那三个西瓜是真是假。我想应该是买三个真西2瓜做道具,做假西瓜很费事的。不过,真西瓜会摔坏,摔成几块怎么办?……至于画画,用宣纸第一次画国画是在一年前。北京《十月少年文学》创刊一周年,来征集贺词,我就画了一树枇杷和一条鱼,还题了诗:“金果逍遥枝,银鳞自在池。一年忙过了,十月景如诗。”从此对画画渐渐上瘾。2018年年初,想到要出介绍京剧的书,打算自己配画。可是画人物比画枇杷难度大,画《李逵探母》失败了。朋友说:“你写好文字,请别人配画也可以啊。”我说:“如果不是自己配画,我就没有兴趣出这书了。”这选题搁浅了半个月,我终于找到一点儿方法,也找到了配画的信心。一开始是从演出视频上选取画面,后来参考图片自行构图,直到可以在没看过这出戏也找不到图片资料的情况下自己设计画面(如《荡湖船》等)。我不会拿自己的画跟画家们的画比,只会跟自己比,这样就能看到学习的效果,使自己更起劲地画下去。当然,我还会分析喜爱3的画家的画作,在技巧上逐步尝试。我要感谢江苏省京剧院的著名演员傅关松先生,他不厌其烦地给予我一些专业解答,比如“摔硬锞子”是怎么样的动作。我还要感谢写《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任溶溶老师,他借给我一本《京剧大辞典》。还要感谢中学校友吴百年,他给我不少意见和补充,比如介绍髯口时可以加上关于《水淹七军》的笑料。校友姚军借给我资料,约我去看戏画展览,还把我书里介绍的每出戏刻印一方。编辑朋友胡冰说那出《老黄请医》可以让孩子自己排演,它挺好玩,而且不用唱,这真是个好主意。台湾老友桂文亚说我画的苏三不美,我以后画的戏里只要有美女,我会先画美女的脸,如果画得不好看就立刻毁掉,换一张纸重画。我边写边画,边发到微信朋友圈。朋友们的反应使我感到我所做的也许真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些微薄的贡献呢。我儿子也是两岁时喜欢京剧(在京剧和4动画片之间他肯定选择前者),我就常常陪他去看戏。但长大一些后,他对京剧的兴趣淡薄了。但愿我的书能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成为京剧爱好者。2018年4月19日于湖南益阳5目目|录|录十八罗汉斗悟空001连升店015小上坟043铁弓缘065投军别窑095小放牛109十八罗汉斗悟空我小时候在上海“大世界”看过一出《十八罗汉收大鹏》。这出戏外国人都能看懂,因为它几乎没有对白和唱,全靠肢体表演。它是武戏,却并不表现对抗的紧张,而是充满想象力和童趣。十八个罗汉形象不同,兵器和法宝也不同,他们与大鹏金翅鸟之间的交战犹如一场场游戏。因为大鹏自恃本领大,不断地戏弄罗汉们。我还记得大鹏夺过罗汉的一对钢鞭,把其中的一根抛至空中,让它掉下来时正好003有意思的京剧立在另一根钢鞭上,甚至他还能用下面的钢鞭使上面的钢鞭滴溜儿旋转起来。后来才知道,在《十八罗汉收大鹏》问世之前,已有一出《十八罗汉斗悟空》。这样说来,“收大鹏”多少抄袭了“斗悟空”的创意。那时北京京剧界发生了长达四年的“二李之争”,著名演员李万春和李少春处处打对台,对着干。人和人之间不应该意气用事,何况李少春还是李万春的小舅子呢。不过激烈的竞争会刺激双方多创新,提高演出质量,观众可有福了。最后据说在一次打回力球时,二李重归于好了。《十八罗汉斗悟空》的一开始,是如来佛和罗汉们集体亮相,唱曲牌。这种神佛的聚合在京剧里叫“大露天”。如来发出“捉拿妖猴”的法旨,接下来就是跳罗汉。围猎前各种动物会“跳形”,地府的判官上场会“跳判”,以前还有“跳财神”“跳加官”,这些“跳”就是锣鼓声中的热闹舞蹈。最先表演的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他俩出场时004十八罗汉斗悟空会伴随着青龙和白虎。据袁世海回忆,在排这出戏时,他主动要求扮演伏虎罗汉。他倒不是对这个人物感兴趣,而是另有原因。几年前他在华乐园练功时,看见武生张云溪在练《乾元山》里哪吒耍乾坤圈的技巧——用巧劲将圈扔出去,使圈听话地滚回来。袁世海便向张云溪学了耍圈。为什么要学这个呢?不为什么,“艺多不压身”呗,也许什么时候能用上。就像我们说过的,盖叫天向民间艺人学九节鞭,后来在戏里用上了。排《十八罗汉斗悟空》时,袁世海想:伏虎罗汉不是有个圈吗?正好能把耍乾坤圈的本领用上。十八罗汉各自显了本领,轮到孙悟空上场了。齐天大圣身穿蟒袍,好不威风,小猴们众星捧月般簇拥在他身旁。众罗汉降临时,孙悟空被包围了。他大喝一声罗汉散开,蟒袍卸去了,金箍棒已在手中。罗汉们各持兵器,一阵围攻。但孙悟空公然不惧,愈战愈勇。005有意思的京剧孙悟空打跑了众罗汉,回过身来忽然被绊了一下——原来是睡罗汉趴在地上睡着了。悟空把睡罗汉拖起来。睡罗汉的兵器是一杆长柄的铜盘,悟空就顺便用铜盘当镜子,照了照他的猴脸。可是,没打几个回合,睡罗汉哈欠连天,再次躺倒了。这时来了个长手罗汉,他的兵器就是他的长手。这两只长手抵住悟空的肩膀,使悟空打不到对方。悟空扭过头张嘴要咬,那罗汉才松开手。他们重新开打。悟空一闪身,使那长手打到睡罗汉竖起的铜盘上,于是睡罗汉醒过来跟长手罗汉交起战来。两个罗汉觉察到误会,长手罗汉便躲到睡罗汉身后,像唱双簧一样用长手偷袭孙悟空。孙悟空被打了两下再不愿吃亏了。这时睡罗汉又要睡着,长手罗汉就把睡罗汉背走了。接着悟空听见虎啸,一矮身,白虎从他头顶扑了过去。悟空拿棒逗白虎,还揪着虎尾转圈子。正玩得006十八罗汉斗悟空高兴,虎主人来了。伏虎罗汉摸摸他宠物的头,让它走开,自己来跟悟空较量。悟空矫捷地从对方的圈中穿过,并夺过此圈。他抛出圈,圈向伏虎罗汉滚去。伏虎罗汉刚要接圈,圈又朝悟空滚回去了。咦,这个耍圈的动作不是袁世海用来演伏虎罗汉的吗?原来,袁世海觉得这动作让孙悟空做更合适,孙悟空好用来戏弄伏虎罗汉,就把这一招教给了李少春。又来了挥舞捆仙索的罗汉、眉毛长长的罗汉,都被悟空一一战胜。现在这个罗汉是长脚罗汉——其实是踩着高跷。从这个高大罗汉的衣襟底下又钻出个矮罗汉——其实是用武丑的矮子步蹲着走路。矮罗汉手持一对王八锤向悟空挑战(因为《闹龙宫》里的龟将使用这种瓜形小锤,所以叫它“王八锤”)。悟空用手比画了一下:你不行,这么矮,回去吧。矮罗汉不服气,表演他的绝技。他能把身子缩成007有意思的京剧圆形,像西瓜一样满地滚。还能翻空心跟头——蹲着身子翻跟头倒真不容易。正在这时,长脚罗汉不小心摔倒了,没法再站起来,只好爬下场去了。轮到醉罗汉抱着酒坛上场了。他让悟空闻闻坛中酒,悟空觉得挺香,就捧起坛子喝了起来。很快悟空就摇摇晃晃了,醉罗汉赶紧躺到地上,用两只脚撑住要倒下的悟空。悟空头昏脑涨地蹲下了,醉罗汉便掏出绳子,要系住悟空的脖子把他拖回去。没想到,他还没把悟空的脖子系住,悟空已用绳子的另一头系住了他的脚。悟空甩动绳子,醉罗汉跌倒在地,像个飞不起的风筝一般扑腾起来。最后悟空飞起一脚,把酒坛踢到醉罗汉怀中——悟空一点儿没醉,刚才是假装的。高潮到了,罗汉们将悟空团团围住,悟空要大打出手了。在描写程度激烈的斗殴时,我们常会说“大打出手”,这个词就来自京剧。生活中的战斗大多是武器008十八罗汉斗悟空不离手的,武器“出手”,扔出去又踢回来,只发生在戏曲舞台上。你瞧,一个罗汉向悟空扔去一把单刀,悟空用金箍棒接住。接住了还不算,他还让这把刀在棒上像风扇那样团团旋转,最后这刀又飞回罗汉手里。悟空又接住两柄八棱锤。他抛上抛下地耍了阵锤,竟能让一柄锤落下时稳稳地立在另一柄锤上——注意,这不是锤头相接,而是难度更高的锤柄相接。更多的罗汉赶来,他们各拿一件长柄双头锤。他们用六件长柄锤和两件短柄锤搭成一座“锤门”。孙悟空好奇地打量着锤门,这是罗汉们对他的挑战。他将金箍棒伸到锤门底下。这时锣鼓停止了。观众们瞪大眼睛。金箍棒只一挑,八件兵器全都飞回罗汉手中,掌声雷动。小猴们高举“齐天大圣”旗,孙悟空大获全胜。009有意思的京剧周锐说ZHOURUISHUO这出《十八罗汉斗悟空》是在李少春刚进组班时推出的。那时他才19岁,应邀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组织的夏季游艺会演出。但我们这次不再介绍李少春,要介绍另一位演员——李宝櫆(kuí)。李宝櫆远没有李少春的名气大,李少春创立了李派艺术,李宝櫆算什么派呢?他算“能派”,样样都能,似乎没有能难倒他的事。在戏班里,李少春和李宝櫆都是排行老二,大家叫李少春“李二爷”,再叫李宝櫆“李二爷”就会搞混了。于010十八罗汉斗悟空是李宝櫆被叫成“宝二爷”。这个称呼听起来挺有趣,《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也是“宝二爷”吗?这位宝二爷在《十八罗汉斗悟空》里只演一个普通的罗汉,可这整出戏却是他策划的。年轻的李少春虽然能文能武,演艺高超,可是观众不熟悉他,得推出好戏扩大影响。为这事,宝二爷时时挂心,处处留意。一次他在佛堂里看到一副对联: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特别的是,这副对联是由十八尊罗汉的形象组成的,中国的字和画是能巧妙地融合到一起的。宝二爷就忽然得了灵感:少春的猴戏很棒,要是能编一出十八罗汉跟孙悟空斗法的戏,会很有意思的。说干就干,《十八罗汉斗悟空》很快编排出来,不但戏迷欢迎,连放暑假的孩子们也知道有个猴王李少春了。这出戏从国内演到国外,流传至今,宝二爷功不可没。除了编戏,宝二爷的才能更多地体现在“救戏”上。有一次李少春在东北演出《两将军》(就是马超011有意思的京剧和张飞挑灯夜战的故事),他忽然感到身体不适,想趁马超换装之际休息一会儿。这时候李宝櫆在场上演刘备,本来只有短短几句唱,唱完了马超就得上场。管事的在台边用手势暗示李宝櫆:马后!我们介绍过,“马后”就是拖长时间。宝二爷就现编了一段“二六”。可是李少春还没缓过来。李宝櫆再接再厉,又编了段“垛板”,才算解决问题。救场如救火,至012十八罗汉斗悟空于临时替演某个角色,不论是老生、武生、老旦、花脸、丑角,李宝櫆从来不怵。因为他能干,找他帮忙的人也多。如果需要在两个剧院间穿梭赶场,他会边坐马车边化妆。李宝櫆小时候就开始救场。9岁时跟都是演员的父母去满洲里,父亲因病不能上台,他就跟母亲合演《十八扯》(一出充满各种学唱的玩笑戏)。母亲演妹妹孔凤英,他演哥哥孔怀。他在后脑勺上也画了张脸,一出台前后亮相,引起全场轰动。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从此他就以“九岁红”的艺名进入演艺圈。过去京剧界有句口头禅:“要问够不够,先学三十六。”就是说想上台演出至少要学会三十六出戏,强调了功底的重要。而李宝櫆从小苦学,又不断积累,他所会的戏不知有多少个“三十六”,故而被誉为“腹笥渊博”(肚里像有个装戏的大筐)。可是,这样一个戏中豪杰,忽然有一天失去演戏的资格了。但宝二爷没泄气,不让演戏他就做道具,他能将《智取威虎013有意思的京剧山》里的酒坛和《沙家浜》里的鱼虾做得真假难辨。当年排演《十八罗汉斗悟空》时,十八罗汉的舞台造型都是他设计的,每尊罗汉的面具和法宝也是他制作的。从宝二爷身上我们可以悟到,每个人或强或弱都有自己的光辉,把这点光辉尽力洒落到世间,便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能自得其乐的人。014连升店一个衣服上有补丁的读书人王明芳去京城赶考。三场考完,天色已晚,他要找地方投宿。来到一个名叫“连升店”的旅店门口,他喊着:“店主东!里面有人吗?”“啊哈!”我们一听这“啊哈”就知道丑角要出来了——店主人头戴鸭尾巾,涂着白鼻子,正是一个丑角。店主人打量了一下王明芳,立刻说:“你017有意思的京剧快走开,我这儿不打发闲钱。”王明芳不懂:“什么叫作‘闲钱’?”店主人说:“像你这样的,我这儿有‘包月’,到了月头儿有人来领钱,这平常日子我一概不打发。”来领“包月”的是丐帮的丐头,店主人把王明芳看成乞丐了。王明芳不得不澄清误会:“我是投宿的。”“住店的?”店主人说,“有你的住处。”“在哪里?”“顺着我的手瞧:路北的高坡上,有一片粉墙写着‘南无阿弥陀佛’,那个地方才是你的住处。”王明芳说:“那是庙哇。”店主人说:“您这样的,不住庙,还打算住上等旅店吗?”王明芳训斥店主人:“唾,唾,又一个唾!”“哪来这么三唾?”“你把我当什么人看待?”018十八罗汉斗悟空“你无非是个要饭的。”王明芳说:“差矣,我是科考的举子。”店主人说:“唾!唾!唾!我照样还你三唾。瞧你的这身补丁,我看你不像个‘橘子’,简直是个烂柿子。”王明芳只好央求:“店主东,我也没带多少行李,有一席之地便可安身,行个方便吧。”店主人无法摆脱,只好说:“我去瞧瞧,得碰你的造化。”碰造化就是碰运气。他大声问:“伙计们,还有闲房子没有?”里面回答:“有半间草房。”店主人告诉王明芳:“有了你的住处啦。”王明芳高兴了:“妙哇。”“有了住处啦,怎么又想住庙哇?”店主人挥挥手,“你趁早住庙去吧。”王明芳解释:“我说的是绝妙之‘妙’。”店主人蛮横地说:“我偏不让你说‘妙’!”019有意思的京剧“要说什么?”“要说‘好’。”“好,好。”店主人捂住鼻子:“你别靠我太近,你的口臭。”王明芳火了:“我人穷,怎么连口都是臭的吗?啊?”店主人不慌不忙道:“不臭,你就别处去。”为了有住处,王明芳只好承认:“臭,臭。”店主人把王明芳领进店内。王明芳问:“啊,店主东,我就住在这上房吗?”“上房?不成。”店主人说,“那是上等举子老爷们住的,你不配。”“我不配?”“不配。”王明芳又看了看:“这两旁的厢房也可以将就。”“厢房你也不配,那是买卖客商住的,东西多,半夜里要是丢点什么怎么办?”店主人不信任地看着020十八罗汉斗悟空王明芳。“那,我住在楼上吧?”“那是阔佬和官老爷们住的,你更不配啦。”王明芳急了:“如此说来,还有我的住处吗?还有我的住处吗?”店主人说:“你急啦,好吧,趁早您请出。”“嗯,不急。”“地方是大的,院子是多的,我得找哇……到了,就这儿吧。”嘶儿,呸儿,稀里哗啦,吱吱扭扭,呱嗒!这是开门的声音,“进去吧。”王明芳进去一看:“哎呀,喂哟喂哟!”“怎么啦?”“你看这里面,乱糟糟的都是些柴草,叫我怎生住得?”店主人道:“没错,这是我堆草的屋子。我问问你,带着被窝、褥子来了吗?”王明芳说:“无有。”021有意思的京剧“还是呀,我这是心疼你。你进去,把这个草扒拉个坑儿,铺点儿盖点儿,不是挺暖和吗?”“如此说来,你叫我铺草盖草,啊?”“那不好吗?不愿意你就请出。”王明芳一忍再忍:“唉,我将就了。”现在他是住店的客人了,他整整衣,咳嗽一声,端起一点儿架子:“来。”店主人看看王明芳。王明芳提高嗓门儿:“来!”店主人说:“您像是带着跟班儿的啦?”“店主东,取盏灯来。”“要灯干什么?”“照一照我好睡觉哇。”店主人不耐烦:“得,碰你的造化吧。”“要灯也要碰造化?”“我得问问去,不定有没有哇。”这种种的不愉快使王明芳狠下决心:“今科要是022十八罗汉斗悟空考不中,下科我再不来了!”店主人喊:“伙计们,还有灯没有啦?”伙计回答:“还有个蜡烛头儿。”店主人便把烛头儿取来:“灯到。”“哎呀,灯来了,”王明芳立刻开心地吟唱起来,“灯来了啊!”店主人撇着嘴:“真没见过世面,看见一个蜡烛头儿就乐成这样。”“不是哟,”王明芳说,“有了灯,我好看书呀。”店主人警告道:“我告诉你,这是我堆草的屋子,你可要小心火烛。”王明芳点头:“你说了半天,就是这一句像人话。”店主人走出堆草的屋子,吩咐伙计:“关店门,下灯笼,放狗,挡鸡窝……”把锁着的狗放开,夜里好看门。把鸡窝挡住,别让黄鼠狼把鸡拖了去。店主人走后,鼓敲三声——已到三更了。023有意思的京剧王明芳拿起书本,在灯下诵读。立刻传来客人们的埋怨:“吵得很,睡不着,吵得很!”店主人急忙赶来,指责王明芳:“放着觉不睡,你这么哼哼唧唧的,吵得一店的老爷们都睡不着,你这是搅我呀?”王明芳解释:“店主东,方才也曾对你讲过,我在此看书消遣。”“什么书?拿来我瞧瞧。”王明芳递过书,没文化的店主人翻了翻,哼一声:024十八罗汉斗悟空“你从哪儿弄了个唱本儿,到这儿蒙事来啦。”这书被店主人扔在地上。“哎呀呀,这还了得,诽谤圣贤!”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书卷是很神圣的,岂能被随意亵渎。王明芳拾起书,供在桌上,对书拜了又拜,“圣贤老师,你不要怪罪于他,他是个蠢牛木马。”“你过来,”店主人问,“你到底是干什么的?”王明芳说:“我是念书的呀。”“念书的?我可要考考你,你知道你们念书的供的是哪位祖师爷?”王明芳哑然失笑。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鞋匠的祖师爷是孙膑,铁匠的祖师爷是太上老君(因为他的炉子里炼过铜头铁臂的孙悟空),演员的祖师爷是唐明皇,没听说过念书的也有祖师爷。店主人追问:“供的是哪位?”虽然不叫“祖师爷”,但念书人供奉孔子,王明芳便答:“供的是孔圣人。”025有意思的京剧店主人说:“那我要问问你,孔夫子手下有多少徒弟子,多少大贤人?”“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贤人。”“那么这七十二贤人里,有多少成了家的?有多少没有娶媳妇的?”接下来,这位被讥讽为“蠢牛木马”的店主人,就开始显摆他的“一肚子学问”了。他胡说八道了好一会儿,觉得倦了:“哎哟,我从没说过这么些话呀,伤了神啦。——我说伙计们,给我熬他四两人参汤,补补我的中气吧。”这时更鼓敲了四下,四更了。可是嫌吵的客人们又嚷嚷起来,店主人再次赶来。看见王明芳还在哼书,店主人一口把灯吹灭。黑暗中王明芳摸索着:“哎呀不好,有贼了!”店主人问:“贼偷你什么啦?”“偷了我的被窝褥子。”“带来了吗?”026十八罗汉斗悟空“带来了,在我衣袋里。”“衣袋里放得下被窝褥子吗?”“是当票。”原来缺钱的王明芳当掉了被窝褥子,但当票找不到了。店主人骂道:“你这穷酸别搅我了,快睡吧。”他把门带上,却发现天快亮了。他连忙吩咐伙计们:“把火挑开,准备老爷们的洗脸水。”五更鼓响,报录的来了——这是专给举子们送喜报的。“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这两句形容举子命运的跃升。报录的来到连升店,大声叫门。店主人开门问:“喂,干什么的?”“报录的。”“报哪位?”“王老爷中了!”店主人说:“老爷们还没起哪,您先请柜房坐一027有意思的京剧会儿。……没想到我这店里会有中了的,一定在上房吧。”他就朝上房喊:“我说上房的老爷们起来了吗?”住客回答:“什么事?”“王老爷中啦。”“有姓唐的,有姓黄的,没有姓王的。”店主人又想:“那就该在楼上了。”上了楼,他又喊:“我说楼上的老爷们起来了没有?”“什么事?”“老爷高中了,有报录的来啦。”于是一位胖老爷兴冲冲出来:“我中了?”“是,老爷高中了。”“哈哈,这是我祖上的阴功,父母的德行。”“好阴功,好德行。”“愿吾皇万岁,万万岁。”“您这么早就谢恩啦?”028十八罗汉斗悟空“报录的在哪里呀?我要赏他几个钱。”到了楼口,心情很好的胖老爷谦让着:“店主东请。”店主人说:“还是王老爷先请。”胖老爷愣住了:“哪个姓王啊?”“您不姓王吗?”“我姓崔呀。”一场空欢喜,崔老爷骂骂咧咧:“你看我连恩都谢了,这算什么?”店主人只好回复报录的:“我都问到了,没有哇。”报录的问:“没有姓王的?昨晚上没来人?”“昨晚上?”店主人终于想到,“快关店门的时候,来了那么个穷酸,可他怎么配呀。不管他是不是,也该打发他走啦。”店主人去叫王明芳:“醒醒!天不早啦,该干吗干吗去吧。”王明芳醒来:“啊,天已亮了,我要观榜去了。”029有意思的京剧店主人讽刺地说:“别误了您的公事。”王明芳告辞道:“我要走了。”店主人喊道:“回来!”“做什么?”“你这个人可真不通情理,搅了我一宿,一个谢字都没有,就这么走了吗?”“不是店主东提起,我倒忘怀了。”王明芳抱歉地掏出钱来。店主人冷笑道:“这几个小钱是赏给我的?”“不成敬意。”“这么办,送你一个整人情,我不要啦。”“店主东倒也慷慨,多谢了,我要走了。”“回来。”王明芳问:“又做什么?”店主人说:“钱我是不要啦,你倒是姓什么?”王明芳觉得奇怪:“昨晚不问,今天怎么又问起我的姓来了?”030十八罗汉斗悟空“那么,今天问迟了吗?”“不迟。”“那你姓什么?”王明芳说:“姓王。”“哦,唐?”“王。”“郎?”“王!”店主人死活不愿相信:“你看他这浑身上下哪点儿配姓王啊。”他还是想问个明白:“您是三点水旁的那个‘汪’吧?”王明芳斩钉截铁地回答:“无有三点水,三横一竖——王。”店主人这才换了一张脸:“哟,闹了半天是王老爷!您怎么不早说,快跟我走吧。”王明芳问:“哪里去?”031有意思的京剧“请到上房。”“那是上等举子老爷们住的,我不配呀。”店主人说:“专门给您留着的,您来吧。”王明芳捂着嘴:“你往后些,我的口臭。”“谁说的?我不信。”店主人把王明芳领到上房,又赶紧去见报录的问仔细:“头儿,王老爷是有啦,他的官印是——?”当官的姓名尊称“官印”。报录的说:“明芳。”“贵处呢?”“贵处”就是哪里人。报录的说:“徐州沛县。”店主人急忙又跑到上房:“王老爷,请问您贵处?”王明芳说:“徐州沛县。”“好地方啊。”“哎,穷苦之地。”“不然,我们家祖坟最近还打算往那儿挪哪。”032十八罗汉斗悟空店主人又问,“您的官印?”“明芳。”店主人立即整装、掸鞋,给王明芳磕头贺喜:“外面报录来了,老爷您高中了。”王明芳便要出去,被店主人拦住:“老爷,您就穿这样见报录的吗?”王明芳说:“实不相瞒,衣服原有几件,因盘费不足变卖尽了,有道是‘秀才好不在蓝衫上’。”看读书人不能看他穿得怎样,而要看他学问怎样。但店主人摆手:“不然不然。如今势利眼多,瞧您穿得褴褛点儿,遇见那些仁人君子还可以,万一要是遇见小人,就把您搁错了地方啦。”店主人分析得不错,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小人,他把王明芳搁到堆草的屋子里了。王明芳没有像样的衣服,店主人主动拿来新衣服,还不让说借:“您就说‘拿来穿’。”但帮王明芳换新衣时,店主人又一次核对了信息:033有意思的京剧“您是姓王吗?”“是姓王啊。”“您的官印?”“明芳。”“贵处?”“徐州沛县。”“穿吧,没错儿。”接着店主人又拿来新靴子给王明芳穿上,还把换下的破鞋顶在头上,说要放到祖宗板儿上供起来。王老爷穿上新衣新靴,店主人把报录的喊进来,王明芳读捷报:“贵府王大老爷印明芳,得中第八名进士——哈哈,贴在门首。”店主人贴完报条,悄悄对王明芳说:“回老爷的话,这个报录的可得赏。”王明芳问:“赏他多少?”“赏他十两。”“我无有哇。”“小店主垫办。”店主人转身给了报录的二两银子。报录的谢了赏,顺便通知:“金殿传胪,请老爷殿试。”殿试是最后一场考试,由皇帝亲自决定名次。034十八罗汉斗悟空王明芳出门去。刚从金殿回到连升店,报录的又来了。王明芳读报单:“贵府王大老爷印明芳,殿试奉旨朝考,拔取翰林院庶吉士。——贴在门首。”“是。”店主人说,“回老爷的话,这个报录的也得赏。”“赏他多少?”“十五两。”“这个……”“垫办。”店主人给了报录的一两银子。很快又来了第三个报录的,捷报上写:翰林院庶吉士王大老爷印明芳,钦放江南提学道。王明芳在翰林院得到做官的资格,现在是得到了做官的职务,他要去江南当官了。店主人说:“老爷,这个报录的更得赏啦。”“赏他多少?”035有意思的京剧“二十两。”王明芳这次毫不为难了:“垫办!”“是。”店主人小声提醒,“前后垫了四十五两啦。”可是这家伙对报录的说:“老爷给你二百钱。”报录的气得扭头就走:“我不要啦。”我们帮店主人算算,三次“垫办”他揩了多少油?8两+14两+20两=42两店主人向王明芳道喜:“老爷是连升三级,真可谓好,好,好。”王明芳说:“我偏不让你说‘好’。”“要说什么?”“要说‘妙’。”店主人被报复了一下:“您在这儿等着我哪,大人不记小人过。”这时又来人了,热热闹闹来了一群人。两个锣夫敲着锣,后面跟着一个书吏、两个衙役、两个皂隶,036十八罗汉斗悟空他们捧着一套冠带——王老爷的官服。“来此已是连升店,”锣夫甲大喊,“店小子!”店主人跑出去:“干什么的?”锣夫甲说:“我们是江南提学道衙役三班,送前任的老爷进京,听说你们老爷升到我们那儿去了,顺便把你们老爷捎带回去。”店主人说:“我们老爷又不是货物,被你们捎来捎去的?换一个会说话的过来!”那书吏言道:“烦劳通禀,我们是江南提学道衙役三班,迎接王老爷上任。”于是众人进入,为老爷更衣,那个曾被称为“穷酸”的王明芳顿时神气极了。王老爷穿上官衣官帽,二锣夫便鸣锣开道:“走啦走啦。”店主人拦阻:“别忙别忙,我还有话说哪。”锣夫甲说:“不成,到时候啦,走啦走啦。”店主人给锣夫塞了银子,买了点儿时间。037有意思的京剧“回老爷的话,”店主人向王明芳跪求,“小的不愿在这里开店了,求您带到任上,赏碗饭吃吧。”王明芳说:“我乃贫寒出身,况且又是初任为官,此番到了任所,我哪有什么人参汤给你吃呀。”店主人好尴尬:“我那是说着玩哪。只要您赏饭吃,到了任上我连豆腐浆也不敢喝了。”王明芳便答应:“好,带你前去。”“哐!”锣夫甲又鸣锣了。店主人又道:“别忙,我还有话说。”锣夫甲说:“天不早啦,我们要赶路啦。”店主人又买了时间:“回老爷的话,您此番荣任,沿途要住馆驿,这个打前站的活儿,您可得赏给小的。”王明芳便说:“赏与你。”“到了任上,这个稿案门也得赏给小的。”“赏与你。”“管厨也得赏与小的,马号也得赏与小的,哎,038十八罗汉斗悟空这个庶务您可得赏给小的。这么办,所有您这衙门进钱的道儿,都赏给我一人才好哪。”锣夫甲说:“回老爷的话,您把印交给他,让他去得啦!”王明芳说:“不必多言,到了任所自有分派,外厢开道。”“哐!哐!”这支队伍出发了。039有意思的京剧周锐说ZHOURUISHUO这出戏的讽刺性很强,一针见血。店主人这个形象除了长着一双嫌贫爱富的势利眼,还是个“贪污天才”。你看他在三次“垫办”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胃口大。讽刺的对象其实也包括王明芳,捷报一来立刻趾高气扬,处处报复,小肚鸡肠。但也有人认为,王明芳的这些小报复正是观众期望的,店主人应该得到一些教训,也有道理啊。那么,王明芳和店主人,他们谁是主角呢?他俩差不多自始至终都在台上,“戏份”差不多,但店主040十八罗汉斗悟空人被塑造得更加入木三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这样一个细节:店主人拿出新衣给王明芳更换时,故意没让王明芳套准袖子,为的是把“官印”和“贵处”问问清楚,免得吃亏。讲一个京剧小知识,是关于“富贵衣”的。在京剧里有一种常见的便服叫“褶子”(京剧演员告诉我这个“褶”念“xué”),“富贵衣”就是在黑色褶子上缝了五颜六色的补丁。穷书生会穿这种衣服,王明041有意思的京剧芳和《金玉奴》里的莫稽都穿这种衣服,但王明芳衣服上的补丁比莫稽少些。这种补丁衣服跟富贵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些穷书生在戏的最后大多会金榜题名,富贵显达,“富贵衣”其实是一种“往前看”。在传统戏班里,放重要戏服的箱子叫“大衣箱”,箱里最上面的那件戏服就是“富贵衣”。一来是因为这衣服的名字很吉祥,二来也因为它最不值钱,保护了下面那些绣金绣银的贵重戏服。还有,王明芳由小生扮演,小生的头巾上会缀一块方形白玉,叫“帽正”。所谓正人君子以玉比德,所以不管这个小生穷不穷,不能没有“帽正”。042小上坟前面介绍的戏很多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但这出《小上坟》不是小时候看的,是在电视剧《天下第一丑》里看了戏中的片段。虽然是片段,但印象很深。我看过的传统戏虽然挺有限,但总有一百几十出吧,还从没见过这种类型。它载歌载舞,感染力极强。那么,昆曲不是载歌载舞的吗?不同,昆曲那是轻歌曼舞,莲步款款,而《小上坟》节奏急速,上下翻飞——对了,它还有个很出格的别名就叫《飞飞飞》。045有意思的京剧除了《飞飞飞》,这出戏的第三个名字叫《丑荣归》。主角刘禄景由丑行扮演,“荣归”是说他当了官回家。这是一个穿红袍的官。一般的官袍拖到脚面,他的官袍却短短的。一般官员会有白色衬领,但他没有,光光地露出瘦脖子,显得有点儿滑稽。有两个拿板子的“青袍”跟着他,算是他的侍从,为他撑起一点儿当官的排场。不知为什么,青袍们都戴着白胡子,像是应该退休的人了。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是个官,他就可以“荣归”了。刘禄景介绍自己:“下官,刘禄景。蒙圣恩放八府巡按,回家祭祖。”哦,他不但是个官,还是个不小的官呢。“左右!”二青袍答应:“在。”“打道。”他们下场后,随着一声“苦啊”,女主角上场了。046十八罗汉斗悟空这声“苦啊”是叫板,一叫板,胡琴和锣鼓就得到信号,要准备开唱了。“萧素贞在房中往外走,回头来带上了两扇门。我今日里不往别处去,一心心要上刘家的新坟。”萧素贞因为要去上坟,穿了一身白色的孝服,托一个装纸钱的祭盘。她边走边唱边舞蹈,那个祭盘在她手中滴溜儿转着。她想起久出不归的丈夫刘禄景,想起跟自己遭遇相近的一段古人的故事:“正走之间泪满腮,想起了古人蔡伯喈。他上京中去赶考,一去赶考不回来。一双爹娘都饿死,五娘子抱土筑坟台。坟台筑起了三尺土,从空中降下一面琵琶来。身背着琵琶描容相,一心心上京找夫回。找到京中不相认,哭坏了贤妻女裙钗。贤惠的五娘遭马踹,到后来五雷轰顶是那蔡伯喈。”这个故事很古老了,不知怎么联系上了东汉名臣蔡邕(他字伯喈,他的女儿蔡文姬比他更有名,流落047有意思的京剧匈奴,写了《胡笳十八拍》,被曹操接回来)。传说和戏曲里,蔡伯喈的妻子赵五娘在丈夫离家后孝敬公婆,讨来米饭给公婆吃,自己吃糠。公婆死后她卖发安葬,描画了公婆的容貌上京寻夫……萧素贞越想越心酸。“正走之间抬头望,来到了刘家新坟台。坟前摆下了千张纸……”我们前面介绍过撒火彩,过去在演这出戏时是有极为精彩的火彩表演的。捡场的站在下场门,背对着萧素贞撒出烧香末,把盘中的纸钱烧着。两人的配合需要十分默契,萧素贞唱到“摆下了”时把祭盘放下,这时火团已在空中飞了,唱的节奏很快,没有拖腔的,唱到“纸”字时火团正好落到盘中。为什么捡场的要背着身子撒火彩呢?就是为了提高难度增加观赏性吧。也许是某一个技艺高超的捡场人在某一次演《小上坟》时露了这么一手,以后再演这出戏时就成了惯例,要是谁撒火彩时不背过身去观众就不依啦。048十八罗汉斗悟空萧素贞正在坟前哭着公公婆婆,刘禄景到了。萧素贞继续哭:“奴家哭到了伤心处,哭一声儿夫刘禄景。”青袍立刻说:“回禀老爷,刘家坟上有一女子儿,在此啼哭。”为什么把“女子”说成“女子儿”,这有点儿怪。京剧的形成犹如海纳百川,这出《小上坟》原是山东的柳子戏,戏里翻来覆去地唱着柳子腔,那么这“女子儿”就该是柳子戏留下的痕迹了。刘禄景就吩咐青袍:“你们前去问那女子儿,因何在此哭哭啼啼?”你看,当了老爷就有这点麻烦,不能直接问,要让青袍问。不过呢,青袍就是干这个的。听了青袍的问话,“女子儿”唱:“萧素贞这里把头抬,尊一声老爷你哪里来?”“京中来。”“坟前没有关王庙,坟后没有接官厅,坟东没有049有意思的京剧放马场,坟西没有饮马泉,南北又不通大道,我的爷啊,你为何来到我刘家的坟茔?”萧素贞唱,刘禄景听,可是听的人和唱的人一样没闲着,都是袍袖翻飞,手足并用,忙得厉害。“来,”刘禄景又吩咐青袍,“你们对那女子儿言道,说老爷我是清官到了,有何冤枉不要啼哭,一桩一桩诉来。”青袍就说:“那一女子儿,我家老爷是清官到了,有何冤枉一一诉来。”萧素贞跪下道:“老爷容禀。”“老爷吃饼。”不知两个老头儿是耳朵不好还是故意拿老爷开心。萧素贞唱:“头一状不把别人告,告的是公婆二双亲。终日里打来每日里骂,我的爷啊,打骂着奴家实实的难忍。”萧素贞哭得伤心,把鼻涕眼泪甩过去,被刘禄景躲开了。050十八罗汉斗悟空刘禄景说:“世间哪有告公婆的?头状不准,二状诉来。”“老爷容禀。”“老爷再吃一个饼!”萧素贞唱:“第二状不把别人告,告的是娘舅李大公。他每日三次我家走,挑唆我公婆二双亲。终日里打来每日里骂,打骂着奴家逼我改嫁人。”刘禄景嘀咕:“世间哪有这样的公婆?我却不准,三状诉来。”萧素贞赌气道:“三状我就不告了。”“啊,二位官亲,”刘禄景对青袍们客气起来,“她为何不告了?”青袍们回答:“老爷不准她的状子儿,她就不告了。”这也是柳子戏的痕迹,既然把女子说成“女子儿”,状子也就说成“状子儿”了。刘禄景让步了:“你们去对那女子儿言道,说老051有意思的京剧爷我准了她的状子儿。”于是萧素贞再告第三状:“三状不把别人告,告的是丈夫刘禄景!”两个青袍立刻警告:“呵——”老百姓是不能当面说出官员的姓名的,这叫“官讳(huì)”。但刘禄景不满意手下的大呼小叫:“唗(dōu)!”青袍甲解释:“她动了老爷的杂碎了。”他把“官讳”说成了“杂碎”,这样一来意思就变了,“杂碎”是动物内脏。刘禄景命令:“下去。”“我们要伺候老爷哪。”“没有你们的事了,找个地方凉快凉快去吧。”刘禄景与二青袍互相鞠躬,暂时告别。青袍走后,刘禄景就方便多了,他就不让萧素贞跪着了。萧素贞接着唱:“前三年有封家书到,上写着儿052十八罗汉斗悟空夫命丧东京城。”东京是北宋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开封。“家书”应该是刘禄景写的,可他怎么会写自己死了呢?奄奄一息时写的?如果萧素贞相信丈夫死了,为什么还要告他?显然萧素贞怀疑刘禄景像蔡伯喈一样变了心,不要她了。对了,还有,刚才萧素贞哭祭公婆,说明她对公婆挺好的,为什么也要告他们呢?看来那不是真告,只是对打骂和逼嫁发泄一下情绪罢了。这时刘禄景明白了:“为官的心里怒气冲,骂一声娘舅李大公。我在京中恩待你,三百两银子书一封。埋没了我银子是小事,你不该说我命丧东京城。”这个李大公吞没了三百两银子,伪造了刘禄景的死讯,还挑唆萧素贞的公婆逼媳改嫁,实在太可恶了。刘禄景唱:“圣上赐我尚方剑,先斩我娘舅李大公。叫一声贤妻你认一认,认认你亲夫刘禄景。”053有意思的京剧萧素贞说:“指望你是清官到,原来你是个糊涂虫。”萧素贞的手指点到了刘禄景的脑门儿上。“槽头挽着逍遥马,少鞍无辔(pèi)你也认不成。”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匹能骑着走的马必须有鞍有辔,要让妻子认你,空口白说可不行。“你若对得上三宗宝,你是我亲夫转回程;你若对不上三宗宝,公子王孙也认不成。”萧素贞边唱边拿刘禄景撒气。她踹了丈夫一脚,还摘下刘禄景的官帽当球踢。刘禄景像守门员一样跃起,抱住了官帽。刘禄景赔着笑:“贤妻打我我不恼,贤妻骂我我不嗔。打我骂我是小事,你不能忘记了夫妻的情。”刘禄景拿出“三宗宝”:乌绫、菱花镜和花鞋。其实这是三件日常器物,却被这对离别多时的夫妻当成了宝贝。萧素贞一件件观看:“拿起乌绫看一看,四四方054十八罗汉斗悟空方好乌绫。拿起菱花照一照,八月十五放光明。拿起花鞋对一对,千针万线我做成。”可是欢欢喜喜的妻子又变脸了:“宝贝乃是真宝贝,禄景还是假禄景!”刘禄景急了:“宝贝本是真宝贝,禄景本是真禄景!”萧素贞唱:“我亲夫,上京去,乃是十七八岁的念书人。到如今,你回来,满脸上长胡须好不丑人。”“丑人”应该是让人觉得丑的意思吧,就像“怕人”是让人觉得害怕。刘禄景也不甘示弱:“上京时,我的妻,年方二八的裙钗女。到如今,我回来,满脸上长皱纹好不丑人。”“有皱纹,无皱纹,与你何干?”“有胡须,无胡须,与你何论?”夫妻俩斗起气来,萧素贞扯着刘禄景的胡子跑圆场,疼得这位八府巡按直求饶。055有意思的京剧最后他们自己再想办法,来核对一下户籍信息。“家住哪州并哪县,哪里庄上有家门?爹姓甚来娘姓甚,兄弟同胞有几人?”记得吗,《徐策跑城》里眼花耳聋的老徐策就是这样在城楼上盘问他的义子薛蛟的。刘禄景回答得不慌不忙:“家住山东即墨县,刘家庄上有家门。爹爹名叫刘老六,母亲是吃斋行善人。上无兄来下无弟,只有我禄景一个人。娶的妻子萧家女,她的名字叫素贞。”即墨是古时齐国的田单大摆火牛阵的地方。一千头牛双角绑着尖刀,尾巴上绑着点了火的苇束,把围城的燕军冲了个稀里哗啦。我在《有故事的书法》这本书里也介绍过,即墨还是我的中学班主任、儿童文学作家唐鲁峰的故乡。可以猜想,也许即墨的刘家庄出了个八府巡按刘禄景,当地人就把他编到柳子戏里(就像把蔡伯喈编到戏里),其他剧种(包括京剧)又移植了这056十八罗汉斗悟空个剧目。这下萧素贞完全放心了,她的丈夫真的回来了。她高兴的主要不是丈夫做了官,因为她说过“公子王孙也认不成”,她在乎的是刘禄景这个人真真切切地回到她身边了。萧素贞跟着刘禄景走向关王庙旁的接官厅,这是从外地来的官员下马的地方。他们边走边唱,一人一句:“为官的在这前面走。”“后面随着萧素贞。”“忙将乌纱整一整。”“头上摘下孝白绫。”“只说是夫妻难相认。”“今日相逢在接官厅。”夫妻喜极而泣,抱头痛哭。他们哭了一会儿,萧素贞停止了,刘禄景还没哭够。萧素贞说:“别哭了,057有意思的京剧我们回家吧。”刘禄景抹抹泪:“好,回家。”萧素贞感慨地看看刘禄景:“你走的时候可是个小白脸呢,现在长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胡子,它能掉不能掉?”“怎么不能?”刘禄景拿下髯口,“说掉就掉。”“呵——!”听到喊声,吓得刘禄景赶紧又把胡子戴上。原来是那两个青袍又出现了,当着他们的面,刘禄景不能不顾当老爷的规矩了。他说:“来。”二青袍说:“有。”“替我雇两顶小轿。”“只有一顶小轿。”“那就替我雇马。”“无有马,只有一头毛驴。”“那就将驴牵来。”058十八罗汉斗悟空驴牵来了(其实只有一根象征性的驴鞭),刘禄景对二青袍说:“给你们放假三天,歇息去吧。”没有外人了,刘老爷很耐心地把夫人扶上驴背,一起回家去了。059有意思的京剧周锐说ZHOURUISHUO这是一出小喜剧,也可以说是歌舞剧。我看了著名演员陈永玲和艾世菊演出《小上坟》的实况视频。据说此戏是花旦演员的必学剧目,看过后深有感触,能吃得消这样连唱带蹦跶的折腾,演别的戏也就不在话下了。我先说说艾世菊,再说陈永玲。我二年级时就能看《新民晚报》了,那张报上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叫《富连成学戏札记》的连载,作者正是艾世菊。每天放学后,我拿着祖父给的二分钱,早早地排队等买报,因为每天的报纸有限。到了出报060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时候,卖报老头儿挺威风地走来了,因为他知道有一支队伍在等着他,他拿报纸的样子像捧着尚方宝剑。我一买到报纸就站在那儿看《富连成学戏札记》。后来我也看过袁世海写的关于富连成科班的回忆录。袁世海和艾世菊名字中间都有个“世”字,说明他俩是同一级的师兄弟。在科班学戏很艰苦的,袁世海说吃的是刀切馒头和一点儿咸味都没有的水煮白菜。但孩子的生活总有孩子的乐趣。艾世菊说馒头是不限量的,一个演下手的师兄就在怀里揣了很多馒头,打算晚上吃。演《嘉兴府》开打的时候要翻跟头,这孩子怀里的馒头像天女散花一样都飞了出来……顺带介绍一下上下手,他们专门负责打仗。上手跟着好人,比如岳飞;下手跟着坏人,比如兀术。下手的个头儿比上手高,让观众看到小个子好人打倒了大个子坏人,觉得解气。艾世菊是文丑,一般不演武戏。但由于科班里学任何一行的孩子都要天天练功,所以身上都有功夫。061有意思的京剧在《狮子楼》里武松在为哥哥守灵时打了瞌睡,梦见了哥哥。这时艾世菊演的武大郎出现了。演武大郎要始终蹲着走“矮子步”,本来难度就不小,这时还需要翻吊毛(空翻)越过灵桌,太不容易了。20世纪60年代,艾世菊在现代戏《海港》里演个仓库管理员,有一段念白被大家熟悉:“从前我是个栈房先生,仓库里有什么,我家里就有什么。现在呀,黄浦江涨了大潮,我连一滴水也沾不上啊。”再说陈永玲。我小时候从没听说过他。后来才知道,他曾是个比艾世菊有名得多的京剧艺术家。在梅062十八罗汉斗悟空(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后又选过“四小名旦”,那是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李世芳跟袁世海、艾世菊一样都是富连成“世字科”的,但后来因飞机失事去世了,京剧界重选“四小名旦”。第二回选出的“四小名旦”依次是:张君秋,陈永玲,毛世来,许翰英。那时陈永玲才18岁,他9岁就登台唱戏了。不过那时候六龄童、七龄童很多的,不是比谁早上台,是比艺术。在全国无数的京剧旦行演员中只选四位,得票第二,太不易了。张君秋只会唱《二进宫》不会唱《小上坟》,毛世来只会唱《小上坟》不会唱《二进宫》,而陈永玲是青衣、花旦、刀马旦“三门抱”,技艺很全面。“咦,”你们会问,“你不是说《小上坟》是花旦的必学戏吗,怎么张君秋不会唱《小上坟》?”我的回答:“这是因为张君秋不是花旦,他是青衣呀。我们说过,青衣和花旦可不是一回事呀。”063有意思的京剧和许多演员的遭遇一样(我们前面说过李宝櫆),陈永玲在35岁到50岁这段人生的黄金时期没能再演出——怪不得我小时候没听说过他。不过那时候男旦确实已消失于舞台,我们听中学地理老师(男性)憋着假嗓唱李铁梅还觉得有点儿怪怪的。陈永玲是51岁恢复演出的,他在视频中演这出《小上坟》时该有70岁了吧。可他演得唱做自如,举重若轻。唱完“随他去往接官厅”这句后,陈永玲高高跃起,以一个优美的动作落地而坐,这动作叫“卧鱼”。据说他坐了7年牢,幸亏看守他的人是个戏迷,允许他用练功代替劳动,他的功才没废,我们才有机会“随他去往接官厅”。花旦的练功,除了肢体的功,还有“眼神功”。陈永玲遗憾地说,他的老师筱翠花(于连泉)有几百种眼神,他只继承了一小部分,其他都失传了。陈永玲也去世了,不知他继承下来的这一小部分筱派眼神,其中又有多少成了遗憾?064铁弓缘山西太原府总镇史须龙的儿子是个小花脸(丑角)扮的公子哥儿。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在下史文。爹妈只生我一个,对我是百依百顺,别提多孝顺了。”把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称为“孝顺”,这是史文的独创。“只有一样不好,给我请了个教书先生,整天念书把我的头都念昏了。今儿个,我放了老师半天假,我好出去玩会儿。——小子067有意思的京剧们!”“大爷。”一个家院和四个青袍齐声答应。史文说:“你们出个主意,让大爷我开开心,解解闷。”家院说:“大爷,咱们踢球吧。”踢球古已有之,宋徽宗时的太尉高俅就曾是个专业球员。但史文说:“踢球会崴(wǎi)了脚,不好。”另一个说:“大爷,咱们耍钱吧。”耍钱就是赌钱。史文说:“你们老是赢我,没劲。”“那大爷,咱们喝茶去吧。”“家里什么好茶叶没有,我跑外面喝茶去?”家院解释:“这喝茶跟喝茶可不同,西门外的豪杰居茶馆,里面有个小妞儿,甭提多好看啦。”史文一听来劲了:“带上银子,走!”二道幕拉开,现出一桌二椅,小帐上挂着一张弓。068十八罗汉斗悟空“啊哈!”幕后传出花旦的喊声。我们介绍过,老生出场前喊“嗯哼”,小花脸出场前喊“啊哈”,现在知道花旦出场也是喊“啊哈”的。出来一个活泼俏丽的姑娘:“我,陈秀英。爹爹乃是太原城守备,不幸中年亡故。我和母亲开了个小小茶馆,辛苦度日。天不早了,待我把她老人家请出来。”陈母出来,吩咐女儿在前边打扫打扫,自己到后面生火烧水。陈秀英擦了桌子擦凳子,没忘了把挂着的那张弓也取下来擦干净。里外都准备好了,秀英说:“妈呀,咱们做买卖的人得说几句吉祥话呀。”“说吉祥话,谁先说呢?”“我先说!”“好,你说。”秀英就说:“生意兴隆通四海。妈,轮到您了。”069有意思的京剧“我说——财源茂盛放空枪。”秀英纠正妈妈:“是‘财源茂盛达三江’。”“对,达三江。”陈母便坐到门口吆喝开了,“有喝茶的到这儿来呀!”这时,公子哥儿史文和随从们来到豪杰居茶馆门外。史文问:“怎么不走了?”众人回答:“走不动了。”“还有多远?”“还有八里。”“那我也走不动了,”史文说,“回去吧。”家院说:“回去也是八里。”“哦,这是走到中间啦?小子们,别来这一套,大爷不会亏待你们,到地方一人一碗刀削面!”“那大爷您把眼睛闭上。”“好,闭上了。”家院把史文扒拉了一下,使他原地转了个圈。070十八罗汉斗悟空“大爷,您把眼睛睁开吧。”史文睁开眼:“咦,还在这儿?不是说八里吗?”“对啊,一扒拉,不就‘扒里’了吗?”“好哇,”史文明白自己又被捉弄了,“别说吃面,连汤都不给你们!就这儿,看小妞儿?我瞧瞧。”史文走过去,陈母一回头,吓了史文一跳。史文要吐,家院说:“别吐啊,好看的在里头哪。”史文就带人进了茶馆,坐下吩咐:“叫茶婆子。”家院喊:“茶婆子,茶婆子!”陈母进屋招呼:“客人们来喝茶呀?不用说,拿六个碗。”“不用,”史文摆摆手,“一个碗就够了。”陈母不明白:“六个人喝一碗茶?”史文解释:“大爷我是喝茶的,他们都是看茶的。”“是了。”陈母朝里喊,“妞儿,倒茶来!”陈秀英提了一把好看的瓷茶壶跑上来,看见史文等一伙,她皱起眉又跑下去。071有意思的京剧她换了把难看的铁壶,进屋把壶放下就退出,向母亲招手。史文立刻神魂颠倒,他端着桌子跟了出来。“嘿嘿嘿,”陈母拦住史文,“你干什么?”史文说:“妞儿哨我呢。”“哨”是招引人的意思。“哨你呀?”陈母没好气儿地说,“还没撒高粱呢。”撒高粱那是唤鸡。史文只好把桌子搬回去。秀英对母亲说:“我说妈呀,这个喝茶的,怎么贼眉鼠眼的?”陈母说:“人家喝茶来啦,你管人家长什么样儿!”“我看他们不像好人,干脆揍跑了算啦。”“人家喝茶给茶钱,都揍跑了我们家吃什么呀?”“那您可得小心着点儿。”“我知道了,你走吧,妈妈我还怕他们?”秀英走后,史文坐在那儿觉得不大痛快,他吩咐手下:“叫茶婆子。”072十八罗汉斗悟空那些狗腿子一起大喊:“茶婆子!”史文对陈母说:“水也不开,叶子也不落,欺负我呀?”陈母赶紧道歉:“您别见怪,八成儿我们那个小妞儿没等水开就把茶沏上了,我去换一壶。”“等等!”史文拦住陈母,“你说这茶是妞儿沏的?”“对啊。”“我还没喝哪,我尝尝看。”陈母生气道:“没喝你就挑眼儿?”史文喝一口茶,连声称赞:“好香的茶叶,好开的水。这茶喝到我肚子里,你猜怎么着?”“怎么着?”“还咕噜咕噜直冒泡呢。我说茶婆子,这小妞儿是你什么人哪?”“是我女儿。”“今年多大啦?”073有意思的京剧“十六啦。”“巧了,”史文拍手,“大爷我也‘六’了。”“您也十六啦?”“我六六三十六啦。”史文说,“要是提起我爸爸来——”五个随从“哎”了一声,都跷大拇指。“他们都是你爸爸?”陈母问史文。史文说:“不是的,我爸爸在家里。我爸爸就是太原府总镇史须龙,我是一个贵公子呢。”“很贵吗?多少钱一斤?”“我们不论斤。”“那就一堆一堆地卖。”“也不是。”史文摊牌了,“我看你们小妞儿长得不错,想娶她做个小两口。你这茶馆也别开了,咱们马上来,轿上去,把喜事办得风风光光的,你看好不好?”陈母看看史文:“当初你妈嫁给你爸,也是在茶074十八罗汉斗悟空馆里说合上的?不像话,都给我滚出去!”史文对众人说:“这是老太太脸皮薄,心里愿意说不出口,瞧我的。”他用袖子掸掸身上的灰,对陈母一躬到底:“啊,丈母娘在上,小婿有礼。”“呸,”陈母飞起一脚,“我拿大脚丫子踹你!”“哟,”史文说,“她怎么真踹?”家院说:“打是疼,骂是爱,丈母娘喜欢拿脚踹。”“不行,软的没用,还得动横(hèng)的。”史文对陈母说,“茶婆子,我告诉你,你今儿个答应了大爷这门亲事便罢,如若不然,你瞧见没有,我带着小子们呢,我要抢!”陈母气坏了:“青天白日的你们要抢人,像话吗?”史文说:“你不答应,我就抢。”陈母就说:“好,这么着,你先别生气,我进屋跟小妞儿说一声,让她捯饬(dáochì)捯饬,换两075有意思的京剧件衣服跟你走,行不行?”捯饬是化妆打扮的意思。史文乐了:“早这样就不用费劲啦。”陈母从屋里拿出一对棒槌,把这群家伙一个一个打跑了。要打最后一个的时候,秀英说:“妈,是我!”陈母才住了手。陈母告诉秀英:“这小子提亲我不答应,他就要抢。”秀英问:“他要抢谁呀?”“难道还会抢我?当然抢你呀。”“他敢抢我,我追上去揍他。”“得了得了,抢你还抢不到手呢,还给人家送上门去?你好好看家,妈妈我抄小道追他们去。”陈母舞动棒槌亮了个相:“休要逃走,老太太追你来了!”抄小道,陈母赶上这帮人,一个一个再打一遍,单把史文拦下了。076十八罗汉斗悟空史文哀求:“老太太您让我过去得了。”“别忙,”陈母伸手,“给茶钱。”“茶钱,我搁桌上了。”“没看见。”“那,小子们带走了,回头我给您送来。”陈母夺过史文的扇子。史文问:“您要扇子干吗?”陈母说:“我拿它煽火用。不过还不够我的茶钱,你再把衣服脱下来押账。”史文脱了衣服,陈母再叫他脱帽子。“您要帽子干吗?”“老太太拿它盛鸡蛋。”史文把帽子向陈母一扔,逃走了。一个名叫匡忠的青年向史文打招呼:“这不是史仁兄吗?”史文尴尬地回答:“原来是匡兄。”匡忠打量着只穿着小褂的史文:“你为何这般光077有意思的京剧景?”史文说:“你不知道,我去洗澡,澡堂子里着火啦。”史文边说边跑,这时陈母赶来,被匡忠拦住。陈母气呼呼地问匡忠:“你是来帮拳的吗?”匡忠说:“非也。”“飞也?”陈母说,“我拿鸟枪打你。”“俺是解劝的。”“你闪开,我非得赶到他家,找他大人讲理。”匡忠说:“他家有权有势,妈妈赶到他家,他父必然向着儿子,难道还会向着妈妈你吗?”陈母点头:“这位相公说得倒也对呀。”匡忠问:“妈妈为了何事和他争吵起来?”陈母就请匡忠到茶馆一叙。陈母叫:“妞儿,倒茶来!”陈秀英提着难看的铁壶走出来,她看到英俊的匡忠,赶紧跑回去,又提出那把好看的瓷壶。078十八罗汉斗悟空秀英一边看着匡忠,一边倒着茶……陈母提醒女儿:“得啦,别倒啦,全倒在桌子上啦。”秀英害羞地跑出来:“妈呀,您瞧这个脑袋瓜才好看哪。”陈母说:“好看也不让你看。”“我只看一眼……”“半眼也不行!”秀英就噘着嘴走掉了。陈母便把史文要抢人的事说给匡忠听,匡忠大呼“岂有此理”。一抬头,匡忠看见挂着的弓:“好一张宝弓!”陈母就取下弓来给匡忠看。匡忠端详着,摩挲着:“铜膀铁臂宝雕弓。”“瞧哎,”陈母喜道,“还是个行家子。”匡忠说:“愿闻此弓来历。”陈母说:“我们老头子活着的时候就使的这张079有意思的京剧弓,可惜他这一死啊,太原城里就再没人能拉开这张弓了。”匡忠叹息:“如此说来,这弓岂不废物了?”“废不了,”陈母说,“刚才给您倒茶的小妞儿,她能拉开这张弓。”“方才那位就是令爱?”“正是。”匡忠便道:“请出令爱,有意领教三膀弓。”他的意思是,想亲眼看看这小丫头三次拉开这张太原城没人拉得开的超级硬弓。陈母说:“领教可不敢当,我让她拉给您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