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

《有意思的京剧》是儿童文学家周锐的一套原创京剧故事丛书。《霸王别姬》里面包括《李逵探母》《樊江关》《苏三起解》《群英会》《打渔杀家》《穆柯寨》《徐策跑城》《金钱豹》《霸王别姬》等九个故事。本书内容主要是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周锐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京剧名篇;第二,“周锐说”版块,周锐自己画出京剧中特有的人物,脸谱、青衣、刀枪等元素。这样增加了图书的知识性,让小读者在故事中了解京剧,欣赏京剧。

第一章
周锐
文图BawangBieJi沈阳?周锐2020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霸王别姬/周锐文图.--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6(有意思的京剧)ISBN978-7-5315-8302-8Ⅰ.①霸…Ⅱ.①周…Ⅲ.①京剧—儿童读物Ⅳ.①J821-4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20876号出版发行: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人:张国际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邮编:110003发行部电话:024-2328426523284261总编室电话:024-23284269E-mail:lnsecbs@163.comhttp://www.lnse.com承印厂: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及新华书店网上商城选题总策划:上海采芹人文化策划执行:王慧敏责任编辑:梁严助理编辑:刘静特约编辑:张燕责任校对:李婉装帧设计:王佳插图绘制:尹涵迪印章雕刻:姚军图片摄影:刘晓秋责任印制:吕国刚幅面尺寸:148mm×210mm印张:4字数:64千字插页:2出版时间:2020年6月第1版印刷时间:2020年6月第1次印刷标准书号:ISBN978-7-5315-8302-8定价:25.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自
序京剧是我小时候的爱好,画画是我最近的爱好,创作这套《有意思的京剧》同时满足了我的老爱好和新爱好,所以很快乐。
我两岁的时候住在南京军区大院里,奶奶会带我去看军区内部的京剧演出。我至今还能记得那时看的两出戏:一出《苏三起解》,一出《盗御马》。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记得戏名,只是根据当时的印象以后1
对上了号。看《盗御马》时,见台上一个蓝脸红胡子的人拿把刀,遇到人就杀,多少有些恐惧。后来到了上海,经常能在大世界游乐场和区文化馆看戏,许多剧目就是那时记住的。
在大世界游乐场看《打渔杀家》,觉得戏里的教师爷最有趣,是个气派十足的草包。画《打渔杀家》时,我要找我小时候看过的教师爷形象——穿黑衣,拿一把超级大扇子。可让我失望的是,在所有的《打渔杀家》演出视频里,教师爷都穿白衣。我不死心,终于在网上一个剧本里找到了穿黑衣的教师爷,顽固的童年情结啊。但那个教师爷的扇子太小,我就把它画成大扇子。原来的扇子也是黑色的(后来有专业演员告诉我,上面画着十殿阎罗),但我又觉得黑扇配黑衣不好看,改画成绿色的了。那时候我六七岁了,已不再担心蓝脸的凶汉会跳下台来杀人,充满内心的已是另外的疑问。比如在文化馆看《张飞审瓜》,我会猜测那三个西瓜是真是假。我想应该是买三个真西2
瓜做道具,做假西瓜很费事的。不过,真西瓜会摔坏,摔成几块怎么办?……至于画画,用宣纸第一次画国画是在一年前。北京《十月少年文学》创刊一周年,来征集贺词,我就画了一树枇杷和一条鱼,还题了诗:“金果逍遥枝,银鳞自在池。一年忙过了,十月景如诗。”从此对画画渐渐上瘾。2018年年初,想到要出介绍京剧的书,打算自己配画。可是画人物比画枇杷难度大,画《李逵探母》失败了。朋友说:“你写好文字,请别人配画也可以啊。”我说:“如果不是自己配画,我就没有兴趣出这书了。”这选题搁浅了半个月,我终于找到一点儿方法,也找到了配画的信心。一开始是从演出视频上选取画面,后来参考图片自行构图,直到可以在没看过这出戏也找不到图片资料的情况下自己设计画面(如《荡湖船》等)。我不会拿自己的画跟画家们的画比,只会跟自己比,这样就能看到学习的效果,使自己更起劲地画下去。当然,我还会分析喜爱3
的画家的画作,在技巧上逐步尝试。
我要感谢江苏省京剧院的著名演员傅关松先生,他不厌其烦地给予我一些专业解答,比如“摔硬锞子”是怎么样的动作。我还要感谢写《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任溶溶老师,他借给我一本《京剧大辞典》。
还要感谢中学校友吴百年,他给我不少意见和补充,比如介绍髯口时可以加上关于《水淹七军》的笑料。
校友姚军借给我资料,约我去看戏画展览,还把我书里介绍的每出戏刻印一方。编辑朋友胡冰说那出《老黄请医》可以让孩子自己排演,它挺好玩,而且不用唱,这真是个好主意。台湾老友桂文亚说我画的苏三不美,我以后画的戏里只要有美女,我会先画美女的脸,如果画得不好看就立刻毁掉,换一张纸重画。
我边写边画,边发到微信朋友圈。朋友们的反应使我感到我所做的也许真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些微薄的贡献呢。我儿子也是两岁时喜欢京剧(在京剧和4
动画片之间他肯定选择前者),我就常常陪他去看戏。
但长大一些后,他对京剧的兴趣淡薄了。但愿我的书能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成为京剧爱好者。
2018年4月19日于湖南益阳5
目目|录|录李逵探母001樊江关009苏三起解023群英会037打渔杀家051穆柯寨065徐策跑城077金钱豹091霸王别姬105李逵探母这出戏演的是《水浒传》里的一段故事。
黑旋风李逵下了梁山去接母亲。他边走边念:“一路行来静悄悄,斜阳老树鸟归巢。
几间茅屋破欲倒,李逵的家中好萧条。不敢高呼咱轻声叫:老娘,老娘!老娘不应好心焦。”这时李母拄着拐棍从里屋冲出来大骂:“李达,好奴才!狠心的奴才把娘抛!”原来,李逵的哥哥李达是个赌棍,家里的东西被他卖尽了当赌资,却常让母亲忍饥挨饿。
003有意思的京剧李逵连忙说明:“娘,我不是李达,我是您孩儿铁牛回来啦。”李母一听大喜,可是刚刚抱住李逵又把他推开:“你是何人,前来骗我,我那铁牛孩儿哪来的胡须。”“啊呀娘啊,”李逵急呼,“孩儿离家十余年了,焉能不长胡须。老娘请看,孩儿的面目还未曾改变哪。”但李逵立刻发现,老娘的双目已经失明,没法看他的面目了。这怎么办?
004霸王别姬李逵急中生智:“娘,您别着急,您想想,我五岁的时候,上树摘枣,脑袋摔了个大窟窿。您摸摸,我这儿不是还有个大疤瘌嘛。”李逵拿娘的手摸他脑后的疤。
“娘,您再想想,我小时候净招您生气,气得您不吃饭,我就哄着您。我还给您唱,我唱:打花巴掌嗨,正月正,老太太要看莲花灯。烧着香儿捻纸捻儿——”听到这儿,老娘再不怀疑,李逵也跪倒了,母子抱头痛哭。
这时看戏的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005有意思的京剧周
锐说ZHOURUISHUO从戏曲的行当来分,演李逵的是花脸,演李母的是老旦。京剧原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有句顺口溜叫“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
不过这种行当的分法是元朝时的,后来就把“末”并到生行了。生行再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红生。红生一般只演一种戏,就是关公戏,关公的脸就是红的。我说“一般”,指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赵匡胤、姜维等红脸人物也属于红生,那就是少数了。
旦行呢,主要分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006霸王别姬彩旦等。彩旦也可以演老年妇女(或者演大妈),但不能演李母,彩旦一般演的是活泼有趣的老年妇女,像媒婆什么的。
净行就是花脸了,主要分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
李逵就是架子花脸,以功架(动作、造型)表演为主。
因为《二进宫》里的徐延昭捧着铜锤站在那儿一直唱,后来就把偏重唱的花脸叫作铜锤花脸。还有一种花脸会武打,像《打焦赞》里的焦赞老是被小丫头杨排风007有意思的京剧打倒在地,就叫作“摔打花脸”也叫“武花脸”。《李逵探母》里的李逵虽然也腰插双斧,也曾打败李鬼,但那不算有功夫的武打,只能叫比画比画。
丑行也分文丑和武丑,各自还有细分,咱们后面慢慢说。那么“神仙老虎狗”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一些很少有唱念的龙套演员和武行。《武松打虎》里得有人演老虎,演员表上称为“虎形”。演狗的呢?
对,就叫“狗形”。
从李逵的扮相也可以说说京剧的一些特点。
008霸王别姬樊江关009这出戏看起来是搬兵退敌的国家大事,但实际上是鸡毛蒜皮的家庭风波。
把鸡毛蒜皮和国家大事结合到一起,故意把鸡毛变成了令箭,就是这出《樊江关》的趣味所在。
公公薛仁贵被围,婆婆柳迎春来请儿媳樊梨花发兵解围。为什么不找儿子呢?因为儿子薛丁山归儿媳领导,他在樊元帅帐前为将。樊梨花正准备发兵,薛金莲从铁门关押运粮草到了。樊梨花想,我的这个小姑子平011有意思的京剧时有个小脾气,不能怠慢,便吩咐出关相迎。
两边见了面,樊梨花对她的中军(传令官)说:“你去问问,铁门关来了多少人马。”“嘘!”樊中军把薛中军“嘘”了过来,“我们侯爷问了,你们铁门关来了多少人马?”薛中军回答:“三千零一个。”樊中军不明白:“三千就三千,怎么还零一个?”“还有个领兵的官儿。”“在哪儿呢?”“请您远观。”“没有。”“您再近觑。”“哦,就是您哪。”樊中军立即回禀元帅,“铁门关来了三千之众。”樊梨花吩咐:“按人数每人赏银五两。”樊中军就告诉薛中军,薛中军告诉薛金莲,薛金莲想跟樊梨花比派头:“你去问问,樊江关有多少人012霸王别姬马?”薛中军又把樊中军“嘘”了过来,樊中军就回答薛中军:“我们樊江关的人马,十万零一个。”“不用说,这‘一个’就是您了。”薛中军禀报后,薛金莲吓了一跳,哪有这么多银子打赏啊。但她又不想输了面子:“吩咐下去,我们也有赏。”“赏多少?”“照样。”“也是每人五两?”“原数退回。”就把刚收下的赏银全部还了回去。
樊梨花去照应婆婆时,薛金莲读到了父亲的求救信,信里说了“早来三天能相见,迟来三天见不成”。
薛金莲顿时大怒:“樊梨花,你给我出来!”薛金莲质问樊梨花为什么按兵不动,不相信樊梨花的解释,话就越说越难听,终于动手。最后薛金莲013有意思的京剧拔出剑来,樊梨花不得不挺剑奉陪。
两位女侯爷失和后,她们的中军也打起来了。
一个营兵赶紧从中劝解。
薛中军对营兵说:“要我饶了他也可以,他必须依我三件事。”营兵问:“哪三件?”“第一件,我打他,不许他还手。”“第二件呢?”“我骂他,不许他还口。”“第三件?”“我要是杀了他,不许他流血!”见竟有这样蛮不讲理的人,劝架的营兵跟薛中军打起来了。
樊中军速速禀告老夫人,柳迎春急忙赶来分开了相斗的女儿和儿媳。
樊梨花就告诉婆婆:“你女儿很厉害,解围的事就让她去吧,她一定行。”014霸王别姬柳迎春见儿媳撂挑子了,就埋怨女儿,并让她向樊梨花赔不是。
闯了祸的薛金莲只好自己来收拾烂摊子。可是无论她怎样说好话,樊梨花都装作没听见。没法子,薛金莲只得跪下。
“哟,”樊梨花说,“这不是薛侯爷吗?”“您别这么说,是……金莲。”“一会儿工夫,怎么矮了半截啦?”“人家不是给您跪下了嘛。”樊梨花这才搀起薛金莲,赶紧发兵救公爹。我们从这出戏里,是不是能看到日常生活的一些影子?在家里,在学校,亲友之间或同学之间,是不是也会闹一点儿这样的小别扭?
015有意思的京剧周
锐说ZHOURUISHUO我是小时候在收音机旁第一次听了《樊江关》。
四大名旦各有各的剧团,他们之间很少有合作的机会,而这次正是尚小云扮演樊梨花,荀慧生扮演薛金莲,太难得了。
当时有这样的对白。薛金莲说:“我可是有师父的。”樊梨花说:“我也不是票友哇。”樊梨花的师父是金刀圣母,薛金莲的师父是王禅老祖,这跟是不是票友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樊梨花的这句词是临时“抓哏”,会引起当时观众的会心一笑。以前的戏班016霸王别姬注重传承,每一行都需要拜师学艺。而票友大多没有师父,他们被称为“留学生”——是靠听留声机里的唱片学戏的。我说的“每一行”,并不仅仅是指前面说过的“生旦净丑”,戏班里除了演员还有“七科”,都是“有师父的”。
第一是经励科,俗称“管事的”。这一行除了熟悉几百出戏,还得脑子灵活,反应快。比如当天晚上得去剧场演出,还要去有钱人家唱堂会,得把演员分成两组,怎么分就是学问。先得排出两组剧目,让现有的人力能运转得过来。谁会演哪出戏,管事的都得心中有数,如果哪组人不够,他还得知道可以让某人临时演某个角色。如果剧场要演《李逵探母》,堂会要唱《樊江关》,管事的就会把《李逵探母》排在第一出,把《樊江关》排在第三出,让那个老旦演完李母后从剧场赶到堂会,换件衣服演柳迎春。不过经励科与别的科不同的地方是,它往往不属于戏班,有点儿类似现在的经纪人,在演员和剧院之间负责联系。
017有意思的京剧第二是容妆科。像樊梨花、薛金莲这样的旦角需要安装假发,她们的额上和腮边要贴“片子”,梳头和贴片子由专门的梳头师傅负责。
第三是剧装科。他们负责戏班的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旗把箱。某个演员里里外外先穿什么后穿什么,必须有条不紊,穿得顺利又好看。樊梨花是元帅,最后必须在头上插个“戟头”。《杨门女将》里,百岁挂帅的佘太君也要插戟头的。
第四是盔箱科。李逵戴的鬃帽就是盔箱师傅管的。盔箱师傅最专业的本领是“勒头”。京剧演员的眼梢吊起,就是因为被勒了头。勒头时用的劲儿要不大不小正合适,勒得太紧演员会头晕,勒松了帽子和假发容易掉下来——术语叫“掭头”。我曾经在电视机旁看过净行大师袁世海的《芦花荡》,他演张飞。
上场后生机勃勃地边做动作边念诗:“草笠芒鞋渔夫装,豹头环眼气轩昂。胯下一匹乌骓马,丈八蛇矛世无双。”念到“丈八”时,掭头了,草笠连同耳毛子018霸王别姬什么的都掉了下来。袁世海只好捡起这一堆,对观众鞠躬道歉,跑回后台重新准备,再来一遍……我也听说过有演员故意掭头的,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就是这样。尚小云这人很容易生气,他对艺术精益求精,对自己和对别人都严格要求,只要谁在台上出现一点儿差错,他会立刻发火,一把将假发和头饰全都拽下来,演出就此中断。但老观众们并不退场,更不会起哄,他们就安安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知道尚老板的脾气,他平静以后会重新开始,而这时的演出会比平时更卖力、更精彩,算是对观众的补偿。
第五是交通科,俗称“催戏的”。那时电话很少,哪位老板该上场了,全靠专人跑到家里去提醒。
第六是剧通科,俗称“捡场的”。现代戏的道具和效果,在传统戏里是不分家的,全由捡场的负责。
捡场的要管很多事:搬桌椅,搬城墙,山也搬。如果戏里有三个人要接圣旨,捡场的就准备三个垫子,唰唰唰,又快又准地扔到三人脚下,让他们跪到垫子上019有意思的京剧接旨。以前把道具称作“砌末”,也可以当海报用。
比如今晚要演《八大锤》了,捡场的就拿一柄锤放到剧场门口。如果观众看到的是一对板斧,就知道要演李逵的戏了。捡场的还有个绝技是用火纸卷和松香“放台火”。演《火烧连营》时,或者地狱里的火判要上场了,就得放台火。著名武生盖叫天回忆过,说他小时候坐着大车赶场子演戏,夜里狼群会扑上来,捡场的就扔台火把狼吓退。
第七就是音乐科了,负责伴奏(俗称“场面”)的鼓师、琴师、大锣、小锣、铙钹、月琴、三弦等都属于这一科。并不是一人只学一件乐器。每出戏结束时会响起喇叭声,这唢呐是谁吹的呢?原来有人“兼职”,弹三弦的担任“正吹”,弹月琴的担任“副吹”。那么,如果需要三弦、月琴、唢呐同时合奏,该怎么办呢?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演出《罗成叫关》,罗成的唱腔全部用唢呐伴奏,这时别的乐器都停下不用了。“战鼓咚咚”时,弹三弦的还得负020霸王别姬责敲堂鼓。演《武松打虎》时唱昆曲是需要笛子伴奏的,这时拉胡琴的就担任“头把笛”,弹月琴的就担任“二把笛”。以前胡琴只有一把,没有备用的,如果伴奏中琴弦断了怎么办?这时弹月琴的就会赶紧用笛子伴奏,而拉胡琴的会从琴筒里取出应急的琴弦,几秒钟内将弦换上,恢复正常。
021有意思的京剧别说戏班里有师傅,戏班外也有师傅。侯宝林的相声里就提到,剧场的四个角站四个人,他们是扔手巾把儿让观众擦脸擦汗的。可这些人也得懂戏,也有师傅,什么节骨眼儿该扔、什么节骨眼儿不该扔都有讲究,乱扔一气就妨碍观众看戏了。
022霸王别姬苏三起解023这出戏只有两个角色:一个老头儿,一个年轻女子。
有段相声说两位大妈去看《苏三起解》,一边看一边胡琢磨。
“他大婶啊,你瞧这个小媳妇多俊啊!”“嗯,还是个新媳妇呢。”“怎么看出来的?”“她穿着红衣服呢。”其实这是囚犯穿的罪衣罪裙。当然这身打扮也经过了舞台美化,这个叫苏三的女犯025有意思的京剧还扛着亮闪闪的鱼形枷呢。
“起解”就是押送犯人,京剧里有一些不同的起解的戏。
《野猪林》是林冲起解,演林冲怎么被解差折磨,又怎么被鲁智深搭救。《飞云浦》是武松起解,演武松怎么对付想暗害他的解差。在《李七长亭》里,大盗李七的脚踝被铁镣磨破了,所以走起路来是一蹦一蹦的。但《苏三起解》特别的是,被押解的囚犯是个柔弱女子,而解差是个白胡子老头儿。前面几出戏里的解差都身强力壮,而且必须配备一名“长解”和一名“护解”,两个对付一个,怕犯人跑了。不过对付女犯人可以松懈一点儿,一个解差甚至老迈一些都没关系。这出戏就是一个善良的解差和一个蒙冤的女犯的故事。
一开始,解差崇公道到牢里提犯人。他告诉苏三,八府巡按王大人到了省城,要复审苏三的案子,“你这冤枉官司可以有头绪啦。”026霸王别姬省城在太原,这里是山西的洪洞县,崇公道和苏三要从洪洞走到太原。
崇公道要苏三戴上行枷。
苏三一惊:“怎么,还要戴枷?”崇公道说:“这是朝廷王法,怎能不戴?”于是崇公道从后腰拔下用作工具的斧子,给苏三戴枷。因为两片枷上的榫头和榫眼要套到一起,需用斧背加以敲打。苏三也配合地撩起头发,免得被枷夹住。
这时场上响起“台台台台”连续不断的小锣声,这在锣鼓经里叫“阴锣”,什么时候戴好枷什么时候阴锣才停下来。
观众们就默默地旁观着这戴枷的过程。
其实京剧里有很多虚拟的程式,比如挥动马鞭就当骑马,车夫拿两面车轮旗代替推车,穿针引线完全用手势表现……但有时就不虚拟,反而很写实。像这戴枷,要把两片道具枷凑到一起很容易的,偏偏还要027有意思的京剧准备一柄斧子来敲几下。
这一敲就给了观众更多的真实感,让大家更同情受折磨的苏三了。
出了监牢,苏三就唱起京剧里最被熟悉的那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到南京城,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当犬马我当报还。”三郎就是王公子,苏三的心上人。苏三被判了死刑,这次去太原复审还不知结果如何,她要抓住机会最后向心上人传个音讯。
崇公道见苏三跪在街边,问:“你这是祝告天地,还是哀求盘缠?”苏三就说了想法。
崇公道心一软:“好,我帮你问问去。”问了客店的掌柜,崇公道告诉苏三:“往南京去的客人三天前就走啦,如今只剩去热河、巴沟、喇嘛028霸王别姬庙拉骆驼的啦。”“唉,我苏三好命苦啊。”连这最后的心愿都没法办到。
他们出了县城,崇公道停下脚步。
苏三问:“老伯,你为何不走了?”崇公道说:“苏三啊,你瞧这个天多热呀,空手走道还出汗哪,何况你女流之辈,扛着这么重的枷。
这不是出城了嘛,我帮你把这枷卸下来,你就慢慢地溜达着走,离省城不远时再戴上它进城,你说好不好呢?”苏三说:“慢来,慢来。”“怎么?”“此乃朝廷的王法,怎能随便卸下?”苏三用崇公道给她戴枷时的话开了个玩笑。
崇公道说:“什么王法呀,这叫瞒上不瞒下,出城由着我。”这时又“台台台台”地敲起阴锣,开锁卸枷跟戴029有意思的京剧枷时一样烦琐。但观众们不嫌烦琐,他们为苦命的苏三遇见这样一个好心人而感到安慰。
卸了枷,苏三感谢道:“老伯,看起来你倒是个好人啊。”崇公道叹口气:“好人怎么着,我都这个岁数了,连个儿子都没有!”“哎呀呀,这样的好人怎么会没有儿子呢?”“不但没儿子,把个孙子也耽误啦。”苏三扑哧一笑,说:“老伯若不嫌弃,我情愿认您为义父,不知意下如何?”崇公道慌了:“那可使不得,使不得!”苏三说拜就拜,喊了“爹爹”。
这可让崇公道喜笑开怀:“哎呀,老了老了又收了这么个干女儿!可是我这个穷干爹要什么没什么,拿什么做见面礼呢?”他忽然看到手里的那根解差用的“水火棍”,有主意了。“我说苏三哪,我这儿有根棍儿,权当见面礼,你拄着它走,三条腿可比两条030霸王别姬腿省劲儿多了,是不是?”于是苏三拄着棍儿,崇公道提着枷,父女俩朝着省城继续前行。
苏三一边走,一边倾诉着冤情,崇公道就在一旁劝解着。苏三恨坏人诬陷她,恨贪官受贿定了她的杀人罪名。不但县官收了赃银,衙役们全都得了好处……“说来说去说到我们头上啦?”崇公道说,“你想想,大堂不种高粱,二堂不种黑豆,我们吃什么呀?
不就吃你们这些打官司的人吗?就说你这个案子,我老汉还分到一双鞋呢。”苏三越想越气:“左也恨来右也恨,洪洞县内无好人!”于是这句“洪洞县内无好人”像成语一样被大家用到现在,意思类似“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加区别地敌视所有人。
这下把老头儿惹火了:“什么,洪洞县没好人?
我也在内呀。真没良心哪,挺热的天,这么重的枷我031有意思的京剧拿着,连我都不是好人哪?那咱们公事公办,你给我把枷戴上,气死我了!”苏三后悔自己失言了,她一手扶着干爹的背,一手揉着他的胸,唱:“唯有你老爹爹,是个大大的好人。”揉啊揉的,把崇公道哄高兴了:“哎呀,气能把我给气死,这一乐呀,我又乐活了。”……032霸王别姬周
锐说ZHOURUISHUO京剧的有些戏是实有其事、实有其人的,苏三(又名玉堂春)的戏就是这样。我家藏有一册1936年《文学》杂志合订本,其中有一篇阿英撰写的《玉堂春故事的演变》。据这篇文章说,苏三和她的王公子是明朝万历年间人,最后真像戏里那样,王公子中了状元,当了八府巡按,替苏三查清了案情,惩办了坏人,二人结了婚。不过有个官员告发了王公子,王被免了职,因为按法律,官员是不可以审理与自己有关的案子的。后来他因平叛有功,被皇帝赐谥“忠勇”,033有意思的京剧成了“王忠勇公”。苏三和王公子的故事以“玉堂春落难逢夫”为题被收入冯梦龙的话本小说《警世通言》,又被改成各种戏曲和曲艺。直到1930年,洪洞县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那以后就被一个县长带走,不知去向。
我们常听说“折子戏”。这是说一出较长的戏,最后经常演出的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即其中的“一折”。比如明朝汤显祖写的《牡丹亭》,现在很难看到完整的全剧,经常演出的是《游园》《惊梦》等折子戏。不过也有相反的情况,苏三的戏一开始并没有完整的全剧,只有《起解》和《会审》这两出。
后来受到观众的欢迎,影响越来越大,就有戏班排出全剧。就像《星球大战》《007》等很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不断地拍续集,或者“前传”。不过,很多文艺作品只能轰动一时,经不起长期考验。《苏三起解》已经存在几百年了,真正的精品还会存在下去。
034霸王别姬这出戏是旦行和丑行的合作,但跟《樊江关》里的两个花旦不同,演苏三的必须是青衣。青衣以唱为主,所以又叫“抱肚子旦”,因为手就放在肚子那儿一直唱。又叫“苦条子旦”,因为青衣演的角色大多是贫穷的、悲情的。
再来说说丑。丑行又叫“小花脸”,大多在鼻子上画一块白色(演婆子的例外)。崇公道由文丑扮演,文丑偏重念白,讲究口齿清楚,清脆流利。前面说了拜师父的事,过去如果你拜了文丑师父,你就很难演武丑戏。一次一个文丑演了《连环套》里的朱光祖,就被一个武丑摘走了朱光祖戴的鬃帽,后来还是一个思想开通的老前辈解劝了这事。
不过这说明了一点:每一行都要下专门的功夫,才能各有精彩。丑行中演矮子的大多是武丑,比如演《扈家庄》里的矮脚虎王英。演矮子必须在整出戏里蹲下来走“矮子步”,而让衣服挡住自己的双腿,可想而知是十分费力的。但在京剧电影《武松》里,演035有意思的京剧矮子武大郎的却是著名文丑艾世菊。因为艾世菊从小在科班里打下了扎实的功底,那时学所有行当的孩子每天都要练基本功。
036群英会《群英会》是三国故事。
我写《幽默三国》时,设计了三组“基本演员”:诸葛亮和周瑜,曹操和蒋干,诸葛亮和张飞。这些不同性格的有趣的冲突,主要不是得自《三国演义》,而是从看三国戏得到的。比如曹操懊丧地说:“丢了十万箭!”蒋干却没心没肺地说:“明日再来造。”“又中他人计了!”“下回不中就是。”对了,我还漏了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老好人鲁肃。在《群英会》里,鲁肃夹在周039有意思的京剧瑜和诸葛亮中间左右为难,可爱极了。他要保护诸葛亮不被周瑜杀掉,但诸葛亮故意装傻,不要保护。
周瑜说:“请问先生,这水面交锋,何物当先?”诸葛亮说:“弓箭当先。”“怎奈我营缺箭。”周瑜说,“请先生监造十万支狼牙箭,不会推辞吧?”诸葛亮问:“但不知限山人多少日期?”诸葛亮很低调,自称“山人”——山里的人,没什么见识。
“限一月之期。”周瑜想,要是一个月造不齐十万支箭,我就杀了你。
但他没想到诸葛亮回答:“多了,一个月太多。”周瑜暗暗高兴:“那,十日如何?”诸葛亮摇手:“倘若曹兵杀来,岂不误了大事?”“好,那就七日?”“七日还多。”这时鲁肃忍不住了:“先生,七日太少了。”周瑜赶紧叫鲁肃闭嘴,他让诸葛亮自定一个期限。
040霸王别姬诸葛亮说:“三日交箭。”周瑜追问:“要是三日无箭?”诸葛亮说:“依军法从事。”鲁肃急忙提醒:“军中无戏言啊。”诸葛亮大大咧咧:“愿立军令状。”周瑜一听,正中下怀:“先生请。”“先生,”鲁肃劝阻诸葛亮,“军令状立不得的!”周瑜朝鲁肃瞪眼:“多口。”他看诸葛亮唰唰唰写好军令状,暗想这个山人只能活三天了。
第二天,鲁肃来到诸葛亮住处唱道:“你昨日在帐中夸下海口,这件事好叫我替你担忧!”诸葛亮神情茫然:“我有什么事情,要你替我担忧?”鲁肃说:“你昨天立下军令状,限三日交箭,明天一过交不出箭来,看你怎么办?”诸葛亮拿鹅毛扇拍拍脑袋:“不是大夫提起,我倒把此事忘怀了。”041有意思的京剧“掉脑袋的大事,你竟然忘了!”“大夫你要救救我。”鲁肃想出个主意:“不如驾一小舟,你逃走吧。”诸葛亮说:“我是奉主之命,同心破曹来的。如今大功未成,逃了回去,怎么对我主公交代?此计使不得。”鲁肃又想了想:“也罢,你就跳进江里,死了吧。”“你怎么叫我死啊?”“你自作自受,我有什么办法。”诸葛亮说:“你不能救我,问你借几样东西,可有啊?”鲁肃说:“你要的东西,我早就准备好了。”“什么啊?”“寿衣,寿帽,大大的棺材一口。”“我要的不是这些,我要战船二十只。”“有的。”“军士五百名。”042霸王别姬“有的。”“茅草千担,青布帐幔,锣鼓全套,还要备酒一席。”鲁肃不明白了:“要酒席干什么?”诸葛亮解释道:“我与大夫要在舟中饮酒取乐。”鲁肃摇着头走掉了。
当天晚上,鲁肃办齐了一切,诸葛亮请他登船饮酒。
船夫禀报说:“满江大雾。”诸葛亮下令:“将船往北而进。”鲁肃慌了:“曹营在北,去不得的,我要下船了。”“船已离岸,下不去了。”诸葛亮举起酒杯,“大夫请。”鲁肃无心饮酒,浑身颤抖。
当船夫报说离曹营只有一箭之地时,诸葛亮说:“吩咐鸣锣,擂鼓呐喊。”咚咚咚咚!
043有意思的京剧曹操被惊动:“人声呐喊,想是周郎偷营,吩咐放箭!”弓箭手射箭。
等船上的草把插满了箭,船夫们遵令大喊:“南阳诸葛借箭,谢丞相赠十万雕翎。”曹操这才发现上当,后悔莫及。
下船后,鲁肃说:“诸葛先生,我真是服了你了!”诸葛亮问:“服我什么?”“服你的神机妙算啊。”周瑜正等着将诸葛亮军法从事呢,没想到鲁肃交来狼牙箭十万有余。鲁肃把草船借箭的事说了一遍,把周瑜说呆了。
周瑜只好摆了酒,为诸葛亮庆功。
一边庆功,周瑜一边命令老将黄盖领三个月粮草,准备破曹。谁知黄盖不听命令,还劝周瑜投降曹操,气得周瑜要斩黄盖。后来在众人的请求下,周瑜才说“死罪已免,活罪难饶,重责黄盖一百军棍”。
044霸王别姬鲁肃一个劲儿地为黄盖向周瑜作揖求情。
但周瑜发现,黄盖一边在挨打,诸葛亮一边不动声色地照样喝酒。周瑜气得发抖,最后拂袖而去。
鲁肃立刻对诸葛亮发火:“我不服你了!”诸葛亮问:“怎么又不服我了?”鲁肃说:“刚才周都督怒责黄盖,我等都是他帐下之人,不好讲情。你是客人,应当讲个人情才是。
你却只知道喝酒,真是岂有此理。”“大夫啊,”诸葛亮说,“他二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与我有什么相干?”“世上只有愿打,哪有愿挨?来来来,”鲁肃举起拳头,“我愿打,你可愿挨?”诸葛亮说:“你家都督与黄盖定下苦肉之计,让黄盖诈降曹操,这瞒得了我吗?”鲁肃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又是计啊!”045有意思的京剧周
锐说ZHOURUISHUO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是京剧电影连环画《群英会》。其中有这样的画面:关于怎样对付曹军,周瑜和诸葛亮都在手心写字,写完了亮出来——都是一个“火”。
我还记得收音机里教唱京剧,由著名京剧演员裘盛戎教唱《群英会》里黄盖的一段唱。我那时不到10岁,如今还能完整地唱出这段:“周都督休得要大礼恭敬,俺黄盖受东吴三世厚恩。虽然我年纪迈忠心耿耿,学一个奇男子诈降曹营。”046霸王别姬我看的连环画里的黄盖,正是由裘盛戎扮演的。
那时已有“十净九裘”的说法,意思是,十个花脸演员里有九个是唱“裘派”的,可见“裘派”艺术影响之大。从声音上说,裘盛戎的特点是鼻音,袁世海的特点是炸音,我喜欢裘盛戎,也半斤八两地喜欢袁世海。
在戏里,黄盖挨打是在舞台中央进行的,但我在配画时把这场面挪到了一边。为什么呢?因为周瑜对诸葛亮的反应是戏里的重要情节,这样安排可以让这二人靠近一些。他们中间夹了个鲁肃,他正为了给黄盖求情不停地向周瑜作揖。而周瑜关心的是他和黄盖演出的苦肉计能不能瞒过诸葛亮,他看见诸葛亮若无其事地喝着酒(喝酒时用鹅毛扇遮脸,似乎这样就跟整个世界毫无关系了)。周瑜把头上的两根翎子咬在嘴里,在戏曲里“叼翎子”表示人物十分激动或气急败坏。
我说过,京剧里有《苏三起解》里戴枷那样写实047有意思的京剧的表演,也有写意的表演。草船借箭时,诸葛亮和鲁肃扶着船夫伸出的桨往前一跳,这么简单的动作,观众就领会了他们是从码头上了船。打黄盖时,两个行刑士兵在急如骤的锣鼓点中恶狠狠跑过来,吆喝着每人挥了两下大棒,一百军棍就算打完了,观众们不会觉得不真实。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当年为剧团编剧时,演出设备很简陋,他就设计了一个剧情之外的说话人。说话人启发观众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想象中看见了千军万马和华丽的宫殿。我们的京剧不也是这样靠调动观众想象力进行演出的奇妙的艺术吗?不过京剧里没有说话人,调动观众想象力靠演出本身。
我们想想,这出《群英会》里出现了我们介绍过的京剧行当吗?没有花旦,没有老旦,但有小花脸——蒋干,有大花脸——曹操和黄盖。没出现过的有小生,用假嗓,不戴髯口的。还有老生,戴黑胡子、花白胡子或白胡子。周瑜是小生,诸葛亮和鲁肃都是老生。
创立“马派”的马连良在京剧电影《群英会》里048霸王别姬演诸葛亮,他也在收音机里教唱过《借东风》。据剧评家说,以前马连良在《群借华》里一次演过两个角色。什么叫《群借华》?就是《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连在一起演。因为诸葛亮和鲁肃都是老生,马先生就在《群英会》里演鲁肃,在《借东风》里演诸葛亮。还有周信芳先生(他创立的“麒派”我们以后再介绍),他曾在《群借华》里先演鲁肃,后演关羽。那就得涂上红脸,跨到红生的行当,在华容道上义字当先放走了曹操。
049打渔杀家我小时候,爷爷奶奶常带我去大世界游乐场玩。那里有各地的剧种,但我看得最多的还是京剧,《打渔杀家》就是在那里看的。
这出戏的主角是萧恩和他的女儿萧桂英。有朋友觉得奇怪:“你画了教师爷的丑态,却没画出萧恩父女的英雄气概。”我说:“正因为小时候我对教师爷的表演印象深,才有兴趣画《打渔杀家》的,我相信孩子们会像我小时候那样,被教师爷的形象053有意思的京剧吸引。”教师爷是反面人物。正面人物能带来正面教育,反面人物如果演得出色,也能带来反面的启示吧。
一个姓丁的恶霸勾结官府霸占湖面,派了教师爷带着家丁们去向打鱼的萧恩父女催讨渔税。
四家丁先上来站到一边,然后教师爷摇着大扇子不可一世地出场了。(这把扇子原是黑色的,我嫌它跟黑衣相配不好看,画成绿色了。专业京剧演员告诉我,这扇上原画着十殿阎罗)家丁说:“师父,萧恩家到了。”教师爷看了看,说:“关着门呢,萧恩不在家,咱们回去吧。”一个聪明点儿的家丁说:“师父,关着门的在家,锁着门的不在家。”教师爷觉得有道理,吩咐徒弟们上前叫门。
徒弟们却说:“师父没教过,我们不会。”“叫门还要教吗?”教师爷走到门前,摆开双拳,054霸王别姬“你们学着点,这叫‘拦门式’。他不出来便罢,他要出来,上头一拳,底下一腿,他立刻倒了。我叫门了。”教师爷轻声叫:“萧恩,萧恩。”家丁们说:“大点儿声!”“大点儿声不是让他听见了吗?”“原要他听见。”教师爷便摆着“拦门式”大喊一声:“萧恩哪——!”萧恩早就警觉,开门一推,倒地的是教师爷。
教师爷说:“哪里来的西瓜皮?把师父滑倒了。”徒弟们告诉他:“萧恩出来了。”“萧恩出来了?待我会会他。”教师爷打量萧恩,他乐了,“原来是个糟老头儿。”萧恩问明这些人的来意,解释说:“天旱水浅,鱼不上网,改日有了银钱送上府去,何必你来?”“萧恩哪,”教师爷说,“别人来了,三言两055有意思的京剧语让你哄回去了,今日教师爷来了,就得要给银子了。”萧恩说:“别人来了,二太爷我无有银子,今日你教师爷来了嘛——”“有银子了?”“越发的无有。”教师爷决定要动硬的,拿出锁链:“老头儿啊,这是你姥姥给你打的百家锁。”结果链子被萧恩打落在地,踩在脚下。
教师爷吩咐徒弟们:“去把我的链子拿来。”四个徒弟谁都不去:“师父没教过。”“你们真是饭桶。”教师爷说,“萧恩哪,你可见过一个雀儿俩脑袋?”萧恩问:“在哪里?”在萧恩张望时,教师爷一推萧恩,把锁链捡了起来。
教师爷得意地教导徒弟们:“这叫有勇斗勇,无056霸王别姬勇斗智。等我把链子套上萧恩的脖子,你们拉了就走。”教师爷拿着链子上前套人,等套住了脖子,徒弟们拖着链子往回跑,“拉了就走,拉了就走!”最后他们发现套住的是教师爷。
教师爷说:“这个老头儿有点儿扎手。硬的不行,还是动软的。——我说,二太爷啊,你跟我们爷们儿过趟江,见着我们家员外爷,银子给不给在你,要不要在他,我们爷们儿的差事就算应付了,你看好不好?”萧恩说:“老汉明白了,可惜呀……”“可惜什么?”“你二太爷无有工夫。”教师爷对徒弟们说:“老头儿软硬不吃,我们还是打!——萧恩哪,跟你要银子,没有;叫你过江,你也不去。你看我带的人多。”“人多便怎样?”057有意思的京剧“要讲打!”萧恩像吃了一惊:“我幼年的时候,听说打架,好比小孩子过新年、穿新鞋一样欢喜。如今我老了,打不动了。”教师爷很高兴,幸亏萧恩打不动了。
萧恩说:“也罢,脱了衣帽,待老夫打个样儿给你们见识见识。”萧恩脱去长袍和毡帽,露出一身英雄装束。
教师爷跟萧恩商量:“这么办,如果你经得住我的‘三羊头’,渔税银子就不要了。”萧恩道:“慢说‘三羊头’,就是‘三狗头’,二太爷何惧!”教师爷就用脑袋在萧恩胸口撞了三下。萧恩与众家丁开打。
家丁们都被打跑了,萧恩拦住教师爷。
教师爷哀求:“二太爷,让我过去吧。”萧恩说:“要过去不难,你是丁府上的教师,今058霸王别姬日倒要领教领教。”教师爷赔笑脸:“我就是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的。”萧恩不肯放过:“一定要领教。”“一定要领教,我就告诉你。”教师爷说,“我练过大十八般武艺,练的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不容易啊。”“这都算不了什么。”“还算不了什么?”“还有小十八般武艺,练的是手撑子、小攘子、拦马橛、虎头钩、双手带、二人夺、铁尺、杆棒、捎手棍、三节棍、七节鞭、金镖、银镖、毒药镖、弩弓、袖箭、五色飞蝗石,这也算不了什么。”“还有什么?”“我还练过大洪拳、小洪拳、八卦拳、猴儿拳。
还有许多软硬功夫:远了能打,近了能封,挨帮挤靠,059有意思的京剧缩小绵软。上练油锤贯顶,下练铁裆、金钟罩、铁布衫、达摩老祖易筋经。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您瞧瞧我的胳膊越练越细,这都算不了什么!我对您说,光说不练是嘴把式,光练不说那是傻把式,我练两下子,给您瞧瞧。就地画一个圈儿,啪啪啪打一百个飞脚不出这个圈,老爷们赏眼吧!”教师爷嘴皮子真利索,完全把街头卖狗皮膏药的词儿背下来了。
但萧恩还是要看看教师爷的真功夫。
教师爷就做了个动作。
萧恩问:“这是什么?”“这是‘扁担’。”“不好。”“那给您换一个。”教师爷一手前伸,一手叉腰。
“这又是什么?”“这是‘茶壶’。”最后萧桂英跑出来,用竹板把教师爷打跑了。
060霸王别姬萧恩知道丁府不会善罢甘休,就去县衙控告丁员外,谁知反被责打。萧恩忍无可忍,就和女儿一起过江杀了恶霸。
061有意思的京剧周
锐说ZHOURUISHUO草船借箭时用的船,船舱里可以放一张饮酒的桌子。但《打渔杀家》里的船要小多了,不能用一样的表演方法。
那是一条打鱼的小船,萧恩跳上船后,另一头的萧桂英得有个往上升起的身段。这样,两人一浮一沉,就表现出小船在江上的颠簸。他们还要打鱼。撒出网后,拖回来的时候必须像挺费劲的样子,因为网里已有收获了。
这出戏原名《庆顶珠》。说的是梁山老英雄萧恩062霸王别姬在打鱼时获得一颗宝珠,顶在头上入水,可以避水开路。后来此珠成为萧恩的女儿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定亲的信物。全剧由“得宝”“庆珠”“比武”“珠聘”“打渔”“恶讨”“屈责”“献珠”“杀家”“投亲”“劫牢”“珠圆”等折组成。其中“打渔”和“杀家”这两折一直上演不衰,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了。
有人说这戏可能是由《水浒后传》里的情节改编而成。我小时候用零用钱买了一些书,其中就有清朝人陈忱写的《水浒后传》。书里没有《庆顶珠》的故事,但主要人物确实包括了“小李广”花荣的儿子花逢春。《打渔杀家》里出现的混江龙李俊,在书里带着一批梁山小字辈去了暹罗(就是泰国),最后当了暹罗国王。又有人说萧恩是隐姓埋名的梁山好汉,本是阮小五,也有人说是阮小二。我想应该是阮小二吧,萧恩不是自称“二太爷”吗?
我想《打渔杀家》受欢迎是有道理的。我们看旧063有意思的京剧时文艺作品,里面的人物常会哼唱:“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我本当不打鱼家中闲坐,怎奈我家贫穷无计奈何。”社会上的人多数都会受制于人,受制于经济条件,萧恩的英雄气概符合人们的内心渴望,看这戏能得到一点儿宣泄。
至于孩子们喜欢《打渔杀家》,是因为看到这样一个连门都不会叫、只会摆个可笑的茶壶架势的人也当了教师爷,觉得挺好玩的。
064穆柯寨这出戏是《杨家将》故事里的一段。
有朋友建议我画《穆桂英挂帅》,我想了想,说:“那还是画《穆柯寨》好玩。”画穆桂英年轻的时候,还没和杨宗保成亲的时候。
我小时候觉得这戏好玩的是,大将孟良和焦赞用火葫芦放火烧山,反而被穆桂英用分火扇把火扇回,焦孟二将的长胡子被烧得像刷子一样。
怎么会这样呢?
067有意思的京剧杨家将的第一代是杨老令公和佘太君;第二代是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杨四郎……一直到杨八郎;第三代就是杨六郎的儿子杨宗保了。辽邦的萧天佐摆下七十二座天门阵,为了破阵,必须请太行山的金头马氏和五台山的杨五郎相助。但杨五郎提出,他破阵的斧子得用山东穆柯寨的降龙木做斧柄,杨六郎就派手下大将焦赞去取降龙木。焦赞被穆柯寨的穆桂英打败后,就在路上等伙伴孟良从太行山回来,骗孟良接受盗木任务。
孟良有点儿怀疑:“元帅叫我盗木?”焦赞说:“正是。”孟良又问:“但不知有何为证?”焦赞掏出元帅给他的令箭,孟良就相信了。
但孟良说:“不过那穆桂英不是好惹的,倘若动起手来,愚兄只怕打不过她。”焦赞说:“不要紧,我会帮你的。”结果他们想威胁穆桂英交出降龙木,穆桂英用仙068霸王别姬绳将二将打落马下。
接着,焦赞捡到穆桂英打猎时射下的雁,立刻藏起。藏在哪里呢?武将穿的“靠”,前后两大片叫“靠身”,焦赞就把雁藏到靠里边。
孟良问:“贤弟,方才见有一物,落在马前,你可曾看见?”焦赞赖得干干净净:“我不曾看见。”孟良说:“我要看看你的手。”“你要看哪一只手?”“左手。”焦赞就伸出空空的左手。
孟良又说:“我要看右手。”焦赞把左手缩回去,再亮右手。
“我要两只手一齐看。”焦赞就伸出两只手——他把雁用双腿夹住了。
孟良笑道:“你还会变戏法哪,玩起二仙传道来啦。你给我走过来吧。”069有意思的京剧焦赞走过来,雁就掉在地上。孟良捡起雁,见那箭上有穆桂英的名字。
焦赞说:“既是穆桂英的箭,我倒有了计了,咱们用这箭和雁跟穆桂英换降龙木吧。”可是穆桂英不答应,又将焦孟二将杀得大败。
焦赞又出馊主意:“我二人杀她不过,不如去把小本官搬了来,打这个丫头。”小本官就是杨宗保。
孟良说:“好却好,只恐元帅怪下罪来,何人担待?”焦赞拍胸脯:“不要紧,有我。”“又有你,好,走。”他们找来杨宗保。没想到降龙木还是没到手,杨宗保却被穆桂英擒上山去了。
焦赞说:“二哥,你身后背着什么?”孟良说:“乃是葫芦。”“葫芦里面是何物?”070霸王别姬“乃是丙丁真火。”“那就放火烧山,趁穆桂英忙着救火,咱们救出小本官。”放火的结果前面已说过了,两人的长胡子烧成了刷子——一把红刷子,一把黑刷子。我在画图时设计了一下,让穆桂英站在山上扬起分火扇(传统戏里都是拿桌子当山的,侯宝林说“房比山高”,是因为两张桌子摞起来才算房)。我让焦孟二将各有损失,孟良的胡子和衣甲烧掉了,焦赞损失的是头盔和一面靠旗,这面旗在孟良手里正烧着呢。
紧接着《穆柯寨》的是《枪挑穆天王》和《辕门斩子》。穆桂英看中了杨宗保,但杨宗保却说:“我乃元戎之子,岂肯要你这山寇之女。”穆桂英就跟她的随从穆瓜商量。穆瓜说:“您干脆一刀把他杀了,不就结了?”穆桂英说:“哎呀,你哪知道姑娘我的心事啊。”穆瓜懵里懵懂:“我哪知道姑娘您的心事啊。”穆桂英便对杨宗保说:“你要是死了,宋营得071有意思的京剧不到降龙木,也就破不了天门阵,你可是既不忠也不孝啦。”杨宗保被说服了,就答应了亲事。可这时杨六郎亲自来打穆柯寨,把从外地回家的穆洪举(穆桂英的父亲)挑落马下。穆桂英赶来救父亲,也把杨六郎挑落马下。杨元帅这下糗大啦,他气急败坏地绑起回营的杨宗保,要以“临阵招亲”的罪名将儿子斩首。
焦孟二将劝不动元帅,焦赞就对孟良说:“你看着小本官,我请老太太去。”佘太君立刻赶来救孙子了,可是杨六郎坚持要斩。焦赞又请来皇帝的侄子八贤王,仍然没用。最后穆桂英带着降龙木来投宋营了。穆桂英的话杨六郎不敢不听,因为他打不过穆桂英。
072霸王别姬周
锐说ZHOURUISHUO焦赞和孟良是搭档,一对活宝,所谓“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我们前面说过两位净行大师裘盛戎和袁世海,下面就说说他俩小时候演焦赞和孟良的故事。
怎么是小时候演?原来,他俩小时候都在科班学习,一边学习一边演。裘盛戎的父亲裘桂仙也是唱花脸的,但很多戏曲演员不教自己的孩子,而是把孩子送进科班,因为那里非常严格,容易成才。袁世海呢,父亲早逝,他从小被当和尚的四大爷带着看戏,成了小戏迷,也为了早点儿挣钱养家,就托人进了科班。
073有意思的京剧他俩本来就一起在街上玩,进科班后就成了师兄弟了。
有一次在广和楼演《穆柯寨》,他俩扮演焦孟二将。
因为当晚的几出戏加在一起太长了,管事的就决定将《穆柯寨》“马前”(“马前”就是缩短,提前结束。“马后”就是拉长,延后结束)。比如电视里举办青年京剧大赛,规定每个人只能表演15分钟,许多戏只能做“马前”处理。比如要演《李逵探母》的话,只演李逵见074霸王别姬母亲这一段,前面的真假李逵较量和后面的杀虎都不能要了。
再说裘和袁演《穆柯寨》。做了“马前”处理,砍掉了一段戏,在演到烧山时已近尾声了,但后面戏的演员还没赶到(因为一般情况下《穆柯寨》不会这么早结束),管事的怕造成误场,又叫裘盛戎和袁世海“马后”。裘盛戎就对袁世海说:“不是要马后嘛,咱们使劲儿地多烧烧!”穆桂英扇回的火把焦孟烧得够呛,一般是这样演:孟良扑火,焦赞躲到桌子底下,孟就抓住焦的一条腿把他拖出来。然后焦扑火,孟再钻桌子,焦再把孟拖出来……如此重复三回,火就算扑灭了。但那天需要“马后”,那就得多重复几次。裘盛戎和袁世海那时还是孩子,把这当成个好玩的游戏,就很起劲儿地玩下去。好在他俩在观众中的人缘挺好,这扑火游戏引起全场的哄笑和叫好。台下反应热烈,台上就更“人来疯”了……075有意思的京剧终于,管事的在后台觉得不对劲儿了:只需要马后两三分钟,怎么一刻钟还没完戏?只听前台乱锤打个不停。“乱锤”是一种锣鼓点儿,在焦急、忙乱时使用,“锵锵锵锵锵才锵,锵锵锵锵锵才锵……”管事的掀开台帘一看,气坏了,喊道:“都给我滚下来!”这两位未来的大艺术家从此悟道:演出不能随心所欲,服从大局是必要的。
076徐策跑城前面我们说过《樊江关》。樊梨花和薛丁山有个儿子叫薛刚,勇猛而好酒,所以也就容易闯祸。
我小时候看的戏中,有一些是“麒派”戏,如《追韩信》《徐策跑城》《四进士》《清风亭》《坐楼杀惜》《斩经堂》等。“麒派”是周信芳先生创立的,但为什么不叫“周派”呢?原来,周先生是七岁登台的,所以起了个艺名叫“七龄童”。有一次在上海演出时,报纸上的演出广告写错了,变成“麒麟童”。
079有意思的京剧周先生一看,好,从此将错就错就叫“麒麟童”了。
因为那时演员六七岁登台并不新鲜,六龄童、七龄童有的是,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演孙悟空的就叫六龄童,演猪八戒的就叫七龄童。可是“麒麟童”这名字别致、独特,再不会跟别人混淆了。
当时有个说法叫“南麒北马”,“麒”是周信芳,“马”是马连良。也就是说,在全国无数的京剧老生演员中要选两个最出色的,便是这两位。我小时候有幸看过一次周信芳的演出,是新编历史剧《檀渊之盟》。新编的戏要经受时代和观众的抉择,这出《檀渊之盟》没留下来,但许多别的麒派戏留下来了,《徐策跑城》就是其中一出。影片《周信芳舞台艺术》只收了两出戏,第一出便是《徐策跑城》。
前面我们说过《樊江关》。樊梨花和薛丁山有个儿子叫薛刚,勇猛而好酒,所以也就容易闯祸。老臣徐策有一段边走边唱的回忆:080霸王别姬薛刚在洋河把酒戒,他爹娘的寿辰把酒开。
三杯入肚出府外,惹下了塌天大祸灾。
天佐、天佑俱打坏,张泰的门牙打下来。
太庙的神像俱打坏,太子的金盔落尘埃。
举家绑在西郊外,三百余口把刀开。
张泰是个奸臣,在跟薛刚的冲突中吃了亏,他便狠狠报复,以致薛家满门抄斩。当时徐策不忍忠良绝后,就用自己的孩子替下了婴儿薛蛟,保存了薛家后代。等薛蛟长大,有了举鼎的气力,徐策便让薛蛟看一幅画,细说深仇,这出戏就叫《举鼎观画》。徐策鼓励薛蛟报仇,薛蛟去韩山找到了纪鸾英的一支人081有意思的京剧马。纪鸾英的丈夫是谁呢?正是当年逃出灭门大祸的薛刚。薛刚和纪鸾英又生了个莽里莽撞的黑小子叫薛葵。于是薛家的报仇队伍往京城长安开来了。
《徐策跑城》这出戏的开始,是当了造反先行官的薛蛟来到城下。徐策听家院报说“小将跪城”,连忙上城观看。接下来徐策有段唱,似乎完全是废话,完全是老年人的絮絮叨叨,却是脍炙人口的名段,我小时候就喜欢,就会唱。
忽听得家院一声禀——老徐策,站城楼,我的眼又花,我的耳又聋,我的眼花耳聋,看不清城下儿郎哪一个,跪在城边。
我问你,家住哪府哪州并哪县?
哪一个村庄有你家门?
082霸王别姬你的母姓甚?
你的父姓甚?
你们弟兄排行共几人?
说得清,道得明,我就放下吊桥开城门,放你进城。
倘若是,说不清来道不明,要想进城万不能,你报上了花名!
徐策身旁的家院也老了,他也眼花看不清了,当薛蛟报名后他才告诉徐策:“相爷,是大相公回来了。”“哎呀儿啊!”徐策激动得往前一扑,被家院扶住。
薛蛟把起兵反唐的情况告诉义父,徐策便说:“叫你三叔父前来。”于是,薛刚带着妻儿跪在恩人徐策面前。
“一见薛刚咬牙恨……”想起薛家的三百余口和083有意思的京剧自己的儿子都因薛刚闯祸而丧生,老徐策恨不得咬薛刚几口才解气。见父亲被人扯住,薛葵举锤要打徐策,被其母制止了。
徐策吃一惊:“他薛家又出了个闯祸的精!”薛刚辩解:“大闹花灯孩儿错,不该杀我一满门。
三月孩童有何罪,腰斩三截为何情?伯父你思一思来想一想,叫儿发兵不发兵?”徐策便问:“你们为江山吗?”“不为江山。”薛刚不是想当皇帝。
“那为什么?”“与我薛家报仇。”徐策说:“既然这样,老夫上殿启奏天子,万岁要是准了我的本章,拿住奸党与你薛家报仇。倘若万岁不准本章,你们再反不迟。”薛刚同意了,命令人马倒退四十里。
这时薛蛟拿着他的银枪,孩子气地问徐策:“爹爹,倘若万岁不准本章,那时我们可以反了吧?”084霸王别姬“呃呃,”徐策点头,“那时可以反。”薛蛟兴高采烈:“哈哈,我们要造反喽!”看着薛蛟的背影,徐策感慨地笑道:“他薛家的威风又来了。”家院请示:“相爷,此番上朝,是骑马还是坐轿?”徐策说:“老夫高兴得很,要步行上朝。”于是年迈的徐策走着路,兴奋地唱道: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恶人尽知。
血海冤仇终需报,且看来早与来迟。
他回忆了当年的惨事,计算着韩山和青龙会的兵马……他越想越激动,脚步越来越快。
085有意思的京剧前面已是金銮殿,急急忙忙去见君。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