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经典名著·学生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编者本着贴近少儿生活的原则,所选的诗词大多具有儿童情趣,语言或精炼、或生动、或富有音乐美,创造出的形象鲜明、独特且感人,意境优美。这些诗词反映了时代生活,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在诵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得得到全面而深远的教益。为了帮助读者扫除诵读上的障碍,也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编者在每首诗词的后面都编写了“作者”、“注释”和“简析”三部分。其中“作者”部分简单明了,使读者对作者有个大概的了解;“注释”部分把难理解的字、词注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简析”部分是对诗词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等进行简单地分析,用以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第一章
版权信息
书名:新课标经典名著·学生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作者:[唐]李白等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
ISBN:9787305143021
江南
(汉)汉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1],莲叶何田田[2]。
鱼戏莲叶间[3]。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简介】
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民歌,出自《乐府诗集》。作者是无名氏。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职能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再配上乐曲,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所搜集和整理的诗歌,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
【注释】
[1]可:可以,此处是“适宜”“正好”的意思。
莲:又叫做“荷”。
[2]何:此处是“多么”的意思。
田田:荷叶茂密的样子。
[3]戏:嬉戏。
【翻译】
到了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茂盛啊!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地嬉戏。一会儿游到了东边的莲叶下面,一会儿又跟西边的莲叶玩耍,一会儿去跟南边的莲叶打招呼,一会儿又游到了北边的莲叶丛中。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的民歌,读来就像在观看一幅《采莲图》,有很强的画面感。
夏天的江南,正是采莲的季节。在池塘、湖泊的水面上,到处都能见到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和一朵朵粉红的、白色的荷花,“莲叶何田田”描绘的就是这样的美景。“鱼戏莲叶间”,生活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中,鱼儿也感到很欢乐,在荷叶下面游来游去,自由地嬉戏、玩耍。采莲人也不时地在荷叶丛中出没,虽然劳动很辛苦,但不时会传来他们嘹亮而愉快的歌声。这首歌可能就是采莲人在劳动时所唱的民歌。民歌既表现了鱼儿的欢乐,也表现了采莲人的愉悦。后面四句使用了重复的句式,不仅很好地展现了鱼儿的自由和灵动,而且也体现了民歌的淳朴气息。
长歌行
(汉)汉乐府诗
青青园中葵[1],朝露待日晞[2]。
阳春布德泽[3],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4],焜黄华叶衰[5]。
百川东到海[6],何时复西归[7]。
少壮不努力[8],老大徒伤悲[9]。
【简介】
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民歌,出自《乐府诗集》。作者是无名氏。《长歌行》是汉乐府曲题,“长歌行”为汉乐府曲调名。
【注释】
[1]葵:葵菜。
[2]朝露:早晨的露水。
晞(xī):干,干燥。
[3]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
德泽:恩泽,恩惠。
[4]秋节:秋天。
[5]焜(kūn)黄:颜色变黄,变枯萎。
华:同“花”。
衰:衰落,这里是“枯萎”的意思。为了押韵,这里可按古音读作“cuī”。
[6]百川:很多河流。
[7]复:又。
[8]少壮:年轻的时候。
[9]老大:年纪很大。
徒:白白地。
【翻译】
园中的葵菜,长着茂盛的叶子。早晨,叶子上还留有露珠,但等到太阳升起来,露珠很快就被阳光蒸发掉了。温暖的春天,是上天赐予万物的恩惠。万物欣欣向荣,一片生机。它们很害怕秋天的到来,那时候,花儿会凋零,叶子会枯萎,大地就像失去了生机一样。你看那无数条河流,都向东流入了大海。但谁又曾见到过东流的河水会倒流回西边的源头处?人在年轻的时候若不好好努力,等到年老时,只能徒劳地哀叹,后悔自己当年没有珍惜光阴。
【赏析】
这首乐府民歌,通过描写一些大自然常见的现象:“朝露待日晞”,早晨的露珠,很快会被太阳晒蒸发;“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哪怕是春天里生长得最茂盛的植物,也逃不过秋天凋零枯萎的命运;“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滚滚江河向东流去,永远不会倒流向西。从这些自然现象出发,诗人提醒我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光阴易逝,一定要把握当下的时光努力奋斗。要不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悔恨,因为曾经被我们轻易浪费、虚度的时光,是永远也回不来的。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用什么都换不来的。
敕勒歌
(南北朝)北朝民歌
敕勒川[1],阴山下[2]。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3]。
天苍苍[4],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5]。
【简介】
这是一首北朝的民歌,选自《乐府诗集》。本诗原来是鲜卑语,后来翻译成汉语,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注释】
[1]敕勒(chìlè):少数民族名称,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川:平原。
[2]阴山:山名,坐落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3]似:好像。
穹庐(qiónglú):古代游牧民族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又叫蒙古包。
笼:笼罩。
盖:遮盖。
四野:四方的原野,这里指所有的土地。
[4]苍苍:青色。
[5]见(xiàn):同“现”,出现,显露。
【翻译】
敕勒族生活的草原,在阴山脚下。草原上的天空,就像那圆顶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都笼罩在它的下面。你看那浩瀚的碧空,你看那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是多么的辽阔啊!当风吹过的时候,牧草都弯下了腰。哟,原来有这么多的牛羊都在草丛中吃草啊。
【赏析】
这是一首敕勒族的民歌,生动地描绘了草原人民的生活场景,散发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与北方游牧民族粗犷的性格相符合,这首民歌展现了一幅磅礴大气的画面。
“敕勒川,阴山下”,这样的开头,使得整首诗的境界显得非常开阔。“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不仅形象地描写出草原人民每天所见到的场景:天空就像一顶圆圆的帐篷一样,遮盖了草原,盖住了大地;也如实地体现了古代人民“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传神地“画”出了草原上放牧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一阵风吹过,高高的牧草都弯下了腰,我们才发现,在绿色的牧草中间,有一群群的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啊。我们也可以从整首诗中感受到作者对于草原生活的热爱。
人日思归[1]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2],思发在花前[3]。
【简介】
薛道衡(公元540年—公元609年),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虽为北方人,但诗歌风格受南方影响较深。代表作《昔昔盐》《人日思归》。
【注释】
[1]人日:在古代,人们称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2]人归落雁后:秋冬季节,大雁飞到南方;春天,又飞回北方。大雁回到北方时,诗人还未动身,所以叫“人归落雁后”。
[3]思发在花前:人日,春天的花儿尚未开放,而诗人的归乡之意早已萌发,所以叫“思发在花前”。
【翻译】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