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10分钟——二年级(秋冬卷)

本套助学读物是根据市场需求,在第1版的基础上,依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精神,重新修订的版本。在认真听取一线教师意见与建议的后,作者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优中选优,以儿童性、经典性、课程性为宗旨,增补了中华传统童谣、儿歌,并替换了不够经典的诗文;调整古代诗文架构与篇目,以求读者能对古代经典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加强爱国教育单元建设,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传统礼仪、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诗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等。本套助学读物被列为河北省“阅·知·行”诵读推荐目录。

第一章
二年级·秋冬卷晨诵分钟主编顾问和小鸟我和◎铃◎铛吴朱永新李学红河北出版传媒集团顾问朱永新主编吴李学红副主编王运耿宗玉编委会吴玲高力夫张建中张占国张东兴潘晓林赵丽娟杨振兴白玉山高淑婷赵鹏本册编者任艳玲麻昌友王爱英郭玉梅王桂华兰香王体心王成仲赵志强杨宝珍前言从《晨诵10分钟》第一次与大家见面,到今天修订版的面世只有短短七年的时间。在这七年间,小学语文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随着部编教材的统一使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传承经典、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重新审视这套读物,既为多年前我们已经为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而感到欣慰和骄傲,又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这次修订改版,在保持原有风格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各方在使用过程中的好的建议,对各册内容选择与主题分布做了调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增删了部分诗文,力求更加贴近孩子,更加方便学校与家庭使用。
诗文入选的主要理由力求经典。这是诗文入选的首要理由。什么是经典?我们认为,经典一定是一个人可以从0岁读到99岁的作品。它不分时代、不分国别,一定令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真正的经典之作一定能体现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对自然的关注,对生命的叩问,对和平的渴求,对真理的追求,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感动……选文中暗含自强、自立、尊重、宽容、同情、善良、平等、和平等诸多主题,作者从冰心、艾青、徐志摩、顾城、惠特曼、华兹华斯、泰戈尔等中外著名诗人、作家到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百姓,以及“二战”中被关进德军集中营的小女孩……他们的语言是美好的,他们的心灵更是纯1
净的,我们真心希望这些美好的文字能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因为:只要是种子总有一天会萌芽易于记诵。这是诗文入选的重要原因。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文浩如烟海,我们尽可能选择适合诵读,尤其是适合小学生诵读的诗文,从传统蒙学中的《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到古典诗词以及中外优秀现代诗文,这些诗文音韵和谐,节奏富于变化,易于被孩子接受、理解和喜爱。一方面,我们希望这些经典作品能够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并与之生命体验相契合,使孩子的身心在这些经典作品的滋养之下健康饱满地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够借此真正喜欢上晨诵,让晨风中的琅琅书声载入每个孩子最美好的童年书页并伴随他们一生。
修订改版的主要思路为了让这套读本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贴近孩子的需求,在本次修订改版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在低年级增加了传统童谣的分量,这些童谣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涉及游戏、年俗、劳作等诸多内容。童谣生动活泼,合辙押韵,易于孩子传唱。孩子在传唱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童谣时,会感受到欢快的节奏和音乐的美感,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在与祖辈、父辈的情感相连接,与生养自己的土地文脉相融合,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就此打上文化的基因和烙印。二是重新梳理、组织各单元的经典诗文篇目,按照儿童语言和心理发展需求有序编排,并尽可能与单元主题相契合。从浅显易懂的对韵歌、《三字经》《千字文》起始,直至意蕴丰厚的《论语》《孟子》《诗经》《庄子》《道德经》《大学》《中庸》等经典选篇,典籍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小打下民族文化的根基。
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将原来零散分布的有关爱国主题的诗歌集中编排,统一安排在各年级秋冬卷第八单元,让孩子领悟这些作品所蕴含的2
思想,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先烈的光荣事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到个人前途是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从而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自觉承担起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
加强对作家及其作品的研习。自三年级起增设冰心、顾城、老舍、朱自清、鲁迅、毛泽东等独立单元,围绕一位作者集中选择五篇诗文,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进而感受作者的精神和品格,读文与读人相得益彰。
在古代经典诗文部分增加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连续几个单元集中出现,让学生加深对这些诗人及其作品的了解,从而理解作品中蕴涵的情感态度。
加强读书、写作、艺术等主题单元建设。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加强这些单元的诗文建设,旨在引导孩子了解和欣赏文学、音乐、舞蹈等多样艺术形式,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经典诵读的形式与方法种下了美好的种子,还要让它们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发芽,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适时的阳光和雨露。
用诗歌的情感美唤醒孩子的心灵。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一定意义上,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具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咏物言志,怀古抒今,但是所咏之情,又是全人类所共通的。台湾诗人席慕蓉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种诗歌的东西存在。有的人可能在很年轻的时候被唤起了、呼应了,有的人可能到了很大年龄才会忽然发现。家长和教师要做的,就是尽早唤醒孩子心中诗样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历史长河中那些闪耀着无限光芒的伟大诗篇所蕴藏的神圣情感,让这份神圣永远留在他们的心里,支持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坚定地前行,不犹豫,不放弃。在这套读物修订改版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注意所选诗文与季节、节日、孩子的成长需求相契合,其目的就在于让这些诗文与孩子当下的生命状态相关联,让这些诗文中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精神真正流淌进他们的心田。
不要求孩子对诗文有过深的理解,更不必从技巧方面进行任何解读。
每一个清晨,让一首首诗歌伴着音乐,伴着孩子因诗而起的兴发、感动一3
点一点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
用诗歌的韵律美引发孩子美妙的情感体验。诗歌本身具有音乐性,其富有韵律的语言和节奏很容易被孩子所记诵和吟咏。好的诗歌一定是适合出声朗读的。孩子诵读诗歌的过程既是被诗歌中的情感所感染的过程,也应该是被诗歌美的语言形式所打动的过程。
为诗歌配上一段美妙而贴切的音乐,让孩子用更加饱满的情感来传达诗歌的意蕴;用吟诵的方式读古诗词,在声音的抑扬顿挫中揣摩古人的情怀;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唱别人的诗,更唱出自己的生命之歌;用游戏的方式诵读诗文,打着节拍,和着韵律,唱出童谣的欢快,唱出悠远的宁静与幸福……不知不觉间,您可能会发现,孩子已经拥有了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之旅。
摆脱刻板的范式,超越考试带来的功利,用心体悟美好情感,用声音传递美好意蕴,是我们诵读诗歌、传承经典的最好方式。
最后,让我们真诚地感谢所有为理想教育付诸实践的人们,谢谢他们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永葆一颗赤子之心,坚守神圣的理想,为引导孩子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人生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