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书名:一口气读懂心理常识作者:《一口气读懂心理常识》编写组出版社: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0-02ISBN:9787510015458前言作为一门科学,尽管心理学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心理学的起源却很早。最初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而来的一门科学,所以心理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很早的古典哲学思想里,我们就可以找到心理学的影子。在早期的哲学和宗教里,人们所探讨过的身、心牵连以及人的心理摸底等,都属于心理学范畴。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大师科学地改变了被误解的心理学思想,促进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培根的归结科学门径论、霍布斯提出人类心理摸底来源于外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见解、拉梅特里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等等,尽管在现在看来这些理论多少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它们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自从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终于从哲学中脱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发展规律的学科。那么,什么是人类心理现象呢?实际上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心理现象就如人类的呼吸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因而心理现象也是每个处于清醒状态的人所熟悉的。人在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都是心理现象。比如我们看电视时,听到电视中优美的音乐、看到壮丽的山水而有所思;我们吃饭时,闻到饭的气味儿感觉很香、很甜;我们对看过的电视片段还能“历历在目”,这些都是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将精神生活看得非常重要,而生活的快节奏也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学就变得尤其重要。本书从常识出发,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入手,对古今心理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概括。我们希望能够让大家通过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此外本书还对各个分支学科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作了简单的汇总,对心理学在商业、医学、司法、教育等领域的具体运用做了一一阐述。另外,本书对心理学中所积累的各种有趣又有哲理性的心理学效应问题做了汇总。当然,心理学的内容博大精深,鉴于编者的知识有限,仅能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地汇总、编辑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来贡献给广大读者,若广大读者阅读完本书后有所收获就是编者最大的欣慰。普通心理学篇什么是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它是所有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基础,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非专业人士应该了解的心理学知识的概括。心理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此产生了很多分支学科,每一分支学科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各种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离不开对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怎样研究心理学以及这些心理现象是否有一些规律等。这些就构成了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主要是对心理学一般理论问题的阐述,及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它的研究成果是其他分支的基础,对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普通心理学中,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又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心理学的哲学问题,它的研究以心理的实质问题为核心,研究心理学与各个方面的关系,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与社会、与实践的关系,还涉及心理活动是否有遵循的规律等;另一类的研究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包括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如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等。这两类研究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统称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在近代心理学史上,出现过很多重要的心理学思潮。例如早期的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和巴甫洛夫学说等。它们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都有不同的论述,对心理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普通心理学是怎么分类的?在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内,按照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视觉、听觉、触摸觉、运动觉、嗅味觉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感觉和知觉分别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感觉”这个词,比如“我对她感觉很好”“我感觉这首歌特别委婉动听”等等,这里的“感觉”的意思是“觉得”“认为”,与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感觉”的意思不尽相同。在心理学中,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客观事物具有许多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感受事物的颜色,称之为视觉;通过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称之为听觉;通过鼻子闻到不同的味道,称之为嗅觉;通过皮肤触及事物感觉它的坚硬柔软,称之为触觉……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任何一种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把对事物的每一个个别属性加以综合时,就产生了对事物全面整体的反映,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在生活中,我们很少会产生孤立的感觉,因为我们总是要把对事物的各种感觉信息综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理解事物。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各个属性的。例如,我们看到的黄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黄色,而是向日葵的金黄,或黄花、黄衣、黄车等等的黄色;对于听到的声音,我们总是知觉为说话声、嬉闹声或流水声等有意义的声音。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关系?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反应的是一个整体的效应。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全面。所以说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和知觉也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当然如果这种外界的作用力一旦停止,那么我们的感觉器官也将停止对事物的反应。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创造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感觉积累起来就形成了我们对事物整体的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累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感知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然后将其融合,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正确识别。什么是情感心理学?情感是态度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喜爱、难过、幸福、憎恨、厌恶等等。情感心理学又称“情绪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情绪和情感活动规律的学科。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情感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冯特和铁钦纳都有不同的学说:冯特把情感视为心理的两大元素之一,并提出感情三度说;而铁钦纳则把感情归结为愉快、不愉快这两个极性。1884年和1885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心理学家朗格几乎同时提出著名的“詹姆斯—朗格情绪说”,即情绪是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身体变化导致的心灵的感知。情感与情绪有什么关系?《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这个结论仍具有一定的不足,它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喜爱、快乐、美感等等,较具有个人化而缺少社会性的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全部归之于情绪;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汇聚现象。例如一个人,追求爱情体现的是社会性的情感,但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两点,将情感与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区别划分,或者是将情感和情绪这两者混为一谈显然都是不合适的。在行为过程中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拿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随着爱情这一需求的加强,就会不断地引发行为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反应。什么是情绪效应?所谓情绪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特别是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情绪状态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次接触时,主体的喜怒哀乐对于对方关系的建立或者是对于对方的评价,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差异。与此同时,接触双方可以产生“情绪传染”的心理效果。主体情绪不好,也可以引起对方不良态度的反映,直接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以,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情绪,双方在平等和睦的气氛中交谈,才能最终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人在生活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如果不能宽容待之,情绪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许多人其实是“气死的”。后来人们把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用别人的过失而伤害到自己的现象,称之为“野马结局”。一个人大发脾气或者生闷气时会使人体生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和反应,致使人体各部损伤,乃至危及生命。生气发怒时容易伤心损肺:气愤必然导致心跳加急,心律失常,使心脏受到邪气的侵入,诱发心慌心痛,呼吸困难,气逆、胸闷、肺胀、咳嗽及哮喘。与此同时,生气时会出现气极忧虑,并伤脾脏;胃感饱胀不思饮食,时间久了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因此可谓伤脾伤胃;生气发怒还会导致肾气不畅,肾上腺大量分泌,出现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发冷,尿道受阻或失禁,并使肝胆不和肝部疼痛,可谓伤肾损肝。此外,生气还会伤脑失神。人在发怒时心理状态失常,使得情绪高度紧张,神志恍惚。在这样恶劣的心理状态与强烈的不良情绪下,大脑中的“脑岛皮层”受到刺激,时间久了就会改变大脑对心脏的控制,影响心肌功能,引起突发的心室纤维颤动,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而死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是气质心理学?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一个人的气质特别表现在一个人情绪产生的快慢、情绪体验的强弱、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绪变化的幅度方面。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气质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气质的心理学分支。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人的气质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心理学上叫气质类型,每一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多血质:情绪兴奋,喜形于色,热情开朗。胆汁质:情感发生得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黏液质:表现为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性较低,内倾明显,沉着、平静、迟缓、心境平稳、不易激动,很少发脾气、情感很少外露,反应速度慢但稳定性强。抑郁质:表现为情绪兴奋性低但体验深刻,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速度慢而不灵活;沉静、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具有刻板性、内倾性、多愁善感、情绪体验少而微弱等特点。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的气质人才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一个工作的完成,需要不同气质的人互补才能更完善地完成。如有人对优秀纺织女工研究发现,属于黏液质的女工,她稳定的注意力能及时发现断头的故障,克服注意力不易于转移的缺陷;属于多血质的女工,注意力易于转移,这种灵活性弥补了注意力分散的缺陷。她们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完成了同样质量的工作要求。实际上,组织中的每个工作岗位,对其工作人员的气质都会有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选择。因此青少年在以后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个人气质类型,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气质的适应原则,当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符合其气质特点时,就比较容易适应工作,工作起来也会感到轻松愉快。反之,如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与其气质不符合,就会把一个简单的工作做糟糕。二是气质的互补原则,在一个群体中,让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一起工作,可以起到不同气质类型间的行为互补作用,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什么是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它成长了一个世纪后,又开始面临一个新世纪的挑战时,我们希望展望它的未来,而这就离不开对它的过去和现在作出现实而准确的评估。即便人格心理学曾经有过璀璨的过去,各大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都曾在人格心理学的园地中辉煌灿烂过,但如今的人格心理学却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甚至有分化瓦解的危险。那么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以TAT研究成就闻名于世的人格心理学家McClelland,认为如今的人格心理学有四个特征:第一,人格大致上仍然是对自我印象的研究。第二,如今的人格研究普遍只涉及意识的或认知的变量;第三,人格研究还未成为一门日益积累的科学。第四,人格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过程上,而不是内容方面。心理学还是一门研究正在进行的科学。心理学硕士刘兆永在谈及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现状时也认为,当前传统的人格理论在并未死去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更多的新的人格理论,但依然缺乏能够总结吸纳前人资料、深入指导研究的人格理论。人类行为学家罗伯特·爱泼斯坦(Epstain)同样也认为,人格心理学衰落的原因并不是它的狭隘,而是它未能形成一个大的人格理论可以有效地与经典理论竞争。人格心理学理论分为哪几种?当前存在的人格心理学理论有三种:(1)“大五”可以说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人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强调该人格模型中每一维度的广泛性。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认真性。从当前来看,一半以上的人格心理学家都认为“大五”是有它的贡献价值的,只是它无法承担一个大理论的责任。因为从本质上说人格不可能简单归结为几个因素就可以,所以,“大五”要作为人格研究所殷切期待的大理论,目前还是不能令人满意。(2)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简称CAPS)。1995年,Michel.W和Shoda.Y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完整地提出了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而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憾。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其实就是内部稳定而有机的人格结构的反映。CAPS不仅考虑了人格结构,也着重于心理过程;既考虑到人,又考虑到情境,解释了人、情境之间的互动;还可以解释先天特性、状态、动力组织、个体知觉、发展乃至自我调节等多种重要的人格概念,所以这个理论,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意识的整合性的大理论。(3)人格心理学需要一个整合的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