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演义之诸国争雄

《十国演义》内容提要 唐朝末年,山东曹州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黄巢农民大起义。各地藩镇在围剿义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扩充自己的地盘,为争夺皇权,勾心斗角,互相攻伐,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于是,在中原大地上便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皇朝,史称五代;而在南方以及河东地区先后有吴、楚、闽、南唐、吴越、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十个割据王国,史称十国;北方的契丹也逐渐强盛起来,建立了辽国。这是一个诸雄角逐,军阀混战,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历史时期。 《诸国争雄》 朱全忠(朱晃)篡唐建梁,王建据川建蜀,徐温淮南专权,刘守光暴虐失国。晋王李克用病故,其子李存勖临终受命继承王位,与梁展开了十五年的争战,柏乡大捷,血战胡柳坡,巧取魏州,百战灭梁,平燕败契丹,功成名就,终建后唐。然而,李存勖放任后宫,宠信伶宦,冤杀灭蜀大将郭崇韬,以致变乱四起,终因宫廷伶人兵变,死于乱箭之中,李嗣源

记得还是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竟然在看一本厚厚的小说,书名便是《三国演义》。我翻了一下,却一点也看不懂。我很惊讶,很久很久都很佩服这位同学。不久,班上开设了历史课,每周五六节课。小孩好显摆,回到家里自然要炫耀一下,不料引得父亲兴起,就常常给我讲一些三国、杨家将之类的历史故事。久而久之,我就喜欢上了历史。在中学,直至大学,我的历史课,特别是文学史课,每次考试总能得高分。
后来我走上了创作的道路,所创作的作品也都离不开“史”这根弦。我的长篇小说《商海暗礁》,以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社会现状为背景,展现了这段时间我国小城镇的商业历史面貌。我的诗歌散文集《在那热火朝天的岁月》,主要也是叙述我们这一代年轻的时候那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时光。这些作品虽然不是史诗级的作品,但却无不都是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一段时间的历史面貌,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真实地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现在,我写《十国演义》也是基于这么一个出发点。据说三国故事早在南北朝时就已在民间开始流传,又经过宋元时期“讲史”和“话本”的不断加工,直至罗贯中集大成以作《三国演义》,终使三国故事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老小皆知。而五代十国故事同样十分精彩,与三国故事相比毫不逊色,为何却鲜为人知?人们总说唐宋元明清,却不知道唐宋之间竟然还有一个五代十国,且还是一段天下大乱的历史。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便开始关注起五代十国来了,看到市面上凡是有关五代十国的书籍,我便会毫不吝啬地买回家。好在我在图书馆工作,总还能近在楼台先得月,找到一些这方面的书,然而也不知是因为人们厌恶五代十国这段历史,还是因为被三国故事压得抬不起头来,反正这方面的书籍是少得可怜。我这个人从小就很逆反,五代十国历史书越少,我就越要挖空心思去找,而且越是觉得这些故事百看不厌,总想把这些故事写出来让大家分享。然而,真正促使我写《十国演义》,却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文化局创作组的谭老师写了一部以五代史为题材的剧本《十三太保》,馆里让我去观摩演出。事后我就想,这么精彩的历史故事,我怎么就不能把它写成小说呢?于是我就开始磨磨蹭蹭,叽叽歪歪地写了起来。
因为工作繁忙,缺少写作时间,所以从2014年开始直至2021年,花了七年时间,才勉强完成了四十多万字,离完成整部小说的创作相去甚远,于是为了圆满完成小说的创作,我不得不在2021年十月放弃了年收入近百万的工作,专心投入写作。
整部小说从唐乾符元年王仙芝、黄巢农民大起义开始写起,直至宋太平兴国四年宋灭北汉为止,其一百零五年间所发生的历史故事。作品以《资治通鉴》为蓝本,采用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方法演义成书,其间虽有大量五代史内容,但却更注重十国的兴亡,故而取名《十国演义》。全书共分四部,第一部《残唐乱世》,第二部《诸国争雄》,第三部《桃僵李代》,第四部《一统天下》。小说的语言效仿《三国演义》文白相间的特点,乃所谓“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多以典喻事。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本人的写作水平有限,实在没有能力将十分精彩的五代十国故事,完美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所以也只有这么拼拼凑凑将就以成刍荛之作,小说回末联句也只求尾字相对而不求平仄对仗。但愿日后能有哪位小说大家,终能写出更为精彩的五代十国史演义,让五代十国的故事不输三国故事,走进中国大地的千家万户。
五代十国名将录
后梁名将:
朱 珍 善治军选士,为朱温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败黄巢,破宗权,并兖郓,每战勇出诸将,功高盖主。
庞师古 初名庞从,首为梁军骑将,战则勇猛无比,破徐州,取郓州,威震中原。
霍 存 为将骁勇,善骑射,常以少胜多。
葛从周 字通美,有谋略,有智慧,勇冠三军,人称“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
张归霸 字正臣,勇武善战,曾以骑兵挑战,中矢而拔之,反以射敌,一发致死,夺其马而归,功出诸将右。
张归厚 字德坤,归霸弟,少骁勇,有机略,善用弓槊,能以少击众。
谢彦章 从周养子,肃然有儒将之风,善将骑兵,所率行阵齐整无人可及。
贺 瓌 字光远,骁勇善战,善将步兵以战。
杨师厚 勇猛异常,善骑射,一杆银枪打遍天下,有“无敌银枪祖师爷”之称。
刘 鄩 本名刘掞,智勇双全,善谋略,有“一步百计”之誉,人称“蜀有诸葛,梁有鄩”。
王彦章 字子明,时称天下第二猛将,为人骁勇有力,赤脚履棘可行百步,持一杆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王铁枪”,常自言“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后唐名将:
李存孝 本名安敬思,克用养子,十三太保,唐末天下第一猛将,臂长如猿而善骑射,身披重铠,挎弓带槊,手舞铁挝,出入阵中以两骑自随,战酣易马,上下如飞,古张辽、甘宁亦难以与之比肩,史称“王不过霸,将不过李”。
史敬思 克用养子,十一太保,常将骑兵挺身酣战,勇冠诸军,上源驿护主,力敌梁将朱珍、李唐宾、庞师古、霍存、郭言等十数人。
高思继 燕北悍将,武艺高强,使得一手好枪法,人称“白马银枪高思继”,号“五代十国第一名枪”。
周德威 字镇远,小字阳五,以勇而多智闻名天下,能望尘以知敌数。
史建瑭 字国宝,史敬思之子,常为先锋将,每战身先士卒,曾于元城败刘鄩。
阎 宝 字琼美,先事梁,后降唐,智勇双全,胡柳坡之战为晋王出计谋,转败为胜。
李嗣昭 本姓韩,克用养子,二太保,初名进通,梁军围太原,夜出奇兵袭梁以解围,守潞州功名显赫。
李存进 本姓孙,名重进,克用养子,五太保,勇猛过人,讨张文礼于镇州,独战桥上,杀千余敌兵殆尽。
李存审 本姓符,字德祥,克用养子,九太保,身经百战,勇冠三军。
李绍奇 原名夏鲁奇,有万夫不当之勇,曾力战梁兵,手杀百余人以解晋王之围。
郭崇韬 智谋过人,思维敏捷,善于应对,以才干见称,灭梁、灭蜀皆为首功。
李绍荣 原名元行钦,燕地骁将,武艺高强,勇猛无比。
后晋名将:
王 清 字去瑕,作战勇猛,胆略超群,破襄州,战阳城皆为首功。
王 瑜 骁勇善战,凶狠狡诈,善骑射,精于办案。
后汉名将:
史弘肇 字化元,为人骁勇,走及奔马,梁末从军为小兵,后因军功屡升迁至大将,严毅寡言,治军严明,取潞州,得河阳,后汉立国为首功。
慕容彦超 后汉高祖同母异父弟,少事后唐明宗为军校,以军功迁刺史,战则勇猛无比而少智谋,为人智诈而好敛财。
后周名将:
李重进 后周太祖外甥,骁勇善战,高平之战扭转败局,战功卓著,战淮南后发制人,反败为胜,南唐军称其为“黑大王”,性格弱点,优柔寡断。
韩令坤 字德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与李重进、赵弘殷合势在正阳大破南唐,又率军攻取南唐扬州、泰州,一时声威大振。
李 筠 初名李荣,作战骁勇,擅骑射,能开百斤硬弓,百发百中,在留子坡大败后汉名将慕容彦超。
吴国名将:
王茂章 后更名王景仁,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有将帅之才,后归梁,却不竟其用。
朱 瑾 少有大志,以计得兖州,后奔淮南,使吴以得劲骑,兵益振,清口之战大破梁军。
李承嗣 原河东骁将,后奔淮南,有智谋,出奇策以少胜多而获清口大捷。
李神福 淮南常胜将军,足智多谋,战无不克,既善水战,又善步骑。
张 训 骁勇彪悍,多胆略且有谋,时人谓之“大张口”,设“空城计”以保密州。
刘 威 有智慧,善知彼,以静待动守洪州,曾以千人拒万敌。
台 濛 字顶云,骁勇善战,善以弱克强,以退为进,深得兵家虚实之秘。
周 本 周瑜之后,有膂力,曾赤手格杀猛虎,有勇有谋,每战必奋勇当先,攻坚摧锋。
陶 雅 镇静寡言,善用兵,治池州有惠政,宽厚待民。
南唐名将:
边 镐 一代良将,有谋略,为人宽厚,率军南下大破闽军,取建州,降延政,后又西进灭楚,一时名震天下,然却御下无法。
刘仁瞻 字守惠,骁勇善战,轻财重士,军纪严明,略通兵马之言,善于统军,周军南犯,独守孤城一年有余。
陈 诲 骁勇善战,勇冠三军,初事闽为将,战功显赫,后归南唐,善水战,大败吴越水军,福州之战唯其全军而还,号为名将,时人称为陈铁。
林仁肇 刚毅多力,姿貌伟岸,初事闽为裨将,与陈铁齐名,闽灭后降南唐,曾孤军奋战抵挡后周南下进攻,单枪匹马殿后挡住追兵,令后周、北宋所忌,被誉为超级猛将。
前蜀名将:
王成先 又名王先成,本为书生,乱世从军,智慧超群,谋略盖世,有诸葛孔明之才,计取彭州,智保夔州,为王建谋定西川。
张 武 勇敢善战,亦有谋略,荆南水师大攻施州,以夔州之计大败荆南,一时威名大振。
王宗涤 本名华洪,西川第一勇将,善计谋,攻彭州,击阆州,破东川,功高盖主。
王宗播 原名许存,忠义良将,骁勇善战,有韬略,战则常身先士卒,忠勇谦谨。
后蜀名将:
赵廷隐 拳勇而有智略,与唐师战于剑州,败石敬瑭,为后蜀第一战将。
李仁罕 字德美,以骁勇善战闻名于军中,战唐师、平东川,军功最著,然性跋扈。
南汉名将:
苏 章 骁勇善战而用兵多合古法,遂为一时名将。
梁克贞 有勇略,用兵多得法,征服南蛮为首功。
楚国名将:
姚彦章 少沉勇,有智略,平湖南,谋划定国为首功。
许德勋 善用计谋胜敌,数败吴兵,曾不战以屈人之兵而收岳州。
李 琼 骁悍勇猛,有胆量,多谋略,冠绝一时,一顿饭可吃十多斤肉,军中人称“李老虎”。
秦彦晖 以果毅著称,数败淮南、荆南,克朗州以降湖南诸州及溪洞诸蛮,湖南略平,功为之最。
王 瓌 智深勇沉,善兵法,六破淮南兵,再破荆南兵,声震一时。
吴越名将:
顾全武 吴越第一名将,曾破淮南十八营,掳魏约,拔松江,破无锡,取常州,逐王腾,克苏州,走台濛,败周本,陷昆山,降秦裴,灭田頵,所向无敌。
杜 稜 字腾云,杭州八都之东安都将,淮南兵攻东安,随机御敌,日毙淮南兵于城下不可胜数。
杜建徽 杜稜季子,少骁悍,临敌单衣入阵,奔马而驰于阵中,勇不可挡,军中谓之“虎子”。
鲍君福 字庆臣,善战,常倒戴头盔,持弓束箭于马上,抡双剑如飞,出入阵中,望之犹如流星闪电,军中皆称其为“鲍闹”。
曹 圭 杭州八都之临平镇将曹信之子,善守城,淮南兵先后攻嘉兴、苏州,久攻不克,损兵折将而败回。
闽国名将:
陈霸先 常为先锋将,逢战必胜,逢攻必克,一军称为忠义勇敢。
董思安 身长九尺,勇冠一时,率军救建州,数战不利,城陷,力战全军而还。
荆南名将:
倪可福 勇猛无比,摧锋陷阵,所向无敌,尚能运筹帷幄,拒敌于千里之外。
魏 璘 勇略绝伦,勇猛刚毅无人可及,自倪可福、鲍唐之后被推为名将。
北汉名将:
张元徽 堪称无敌猛将,以骁勇闻名于军中,亦有智谋,善用计,出战屡胜而气益骄。
刘继业 本名扬重贵,后名扬业,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北汉第一名将,善骑射,有智谋,有无敌大将之称,威名远扬,军中号为“杨无敌”乃北宋杨家将先祖,人称“杨老令公”。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