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命线:晚清漕粮海运之路

漕运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一项重要的财政税收制度,也是政府介入、干预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清代后期,这一制度在政治、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特点。本书展现了清代漕粮海运的多姿多彩与波澜壮阔,又表现出其中的曲折与艰辛,另有官场势力的明争暗斗,中西双方的你争我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前言
漕运,是一个已经远离我们生活的词汇,但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被人们奉为“天庾正供”,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最为关注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之一。
清朝嘉道以前,漕粮运输依托南北大运河,以河运为正途。随着时代的推移,局势的动荡,环境的变迁,河运难以为继,清朝统治者不得不改弦易辙,另起炉灶,推行海运。与其他在晚清时期推行的改革不同,晚清的漕粮海运虽然步履蹒跚,却一直顽强地伴随清廷走完最后一程,也是为数不多的取得了成功的改革案例之一。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回望历史,我们发现,很多因漕粮河运兴起的城市,已然不见了往日的喧嚣与繁华;而参与海运的城市,如上海、天津、宁波,则在漕运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不免让人发出“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慨叹。
尤其让人好奇的是,晚清的漕粮海运也经历了一个由兴及衰的过程,它所遭受的屈辱,所经受的曲折,所牵涉的人事,都充分显示出近代中国的独特历史国情。我们不禁要问:它因何出现又因何衰落?它为什么又垂而不死又衰而不亡?本书正是希望能和读者诸君一道,重温这段历史,解开这些谜团。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