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全国掀起了传统文化热,这是很好的兆头,说明随着我国的和平崛起,伟大的中华文化也将随之复兴!但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并非只是听听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心得”,也并非办几个“国学班”招一些咿呀学语的小孩背诵“子曰诗云”,当然,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也并非钻进那些灰尘蒙蒙的“老古董”里面细细咀嚼。我们学过去并非回到从前,而是要用“拿出”主义的办法,非常省力地从传统文化中拿出对我们今天有用的传统智慧,服务于我们现代的生活。这种传统智慧是经过几千年检验了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是更适合我们中国人基因的智慧力量,这就是中国式智慧。中国式智慧,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遗传基因积累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成功思维模式。历史洗礼,民族火炬,万古长青,实战密码,咱们继承这属于自己内在巨大潜能的智慧力量创造新世纪的熠熠辉煌,构建我们的成功形态和幸福人生。中国文化最具有博大性和包容性,所以受到全世界的推崇。现在世界上普遍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只有中国文化能够拯救世界。其实,准确地说:21世纪只有中国文化能够容纳世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崇高价值。在500年前,中国文化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在200年前,中国文化催生了欧洲启蒙运动和民主思想;在80年前,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预言,中国将给人类一个全新的希望;在30年前,英国大历史学家汤因比预言,中国文明将统一世界;在上世纪末,李约瑟博士曾说:只有用儒家思想解救西方的科学危机及人文危机。因此,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具有无穷魅力,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其潜藏的巨大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不能陶醉于老祖宗的圣贤之道,而要理性地进行扬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实行科学地吸收,使之古为今用,古今结合。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灿烂的文化奇观。但是,近代以来,有的中国的文化人将中国暂时的衰落,归结为中国文化。他们认为中国文化都是封建、落后的,是我们民族的沉重包袱,以至于阻碍了我们追赶世界的步伐,还堵塞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道路。其实,作为传统文化,总是精华与糟粕并存,优势与短处互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厚实凝重,充满智慧和真知,同时也承载着因袭的重负。中国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以来创造、传递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瀚无边。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其中能够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前进的优秀文化传统,摒弃那些陈旧腐朽的文化糟粕,这才是正确的历史文化观。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确落后于世界,但相对于五千年的中国来说,仅仅是短暂的一瞬。中国有很强的文化纵深,蕴含着丰富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研究和发展利用。西方文化在近代的确非常繁荣,它把生产力推到了空前的水平,使其社会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它绝不会永世长存,也不一定适应现在走向全球一体化的但又各具特色的大世界。在今天,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从古老的文化里找到我们中国人的遗传基因,发现蕴藏其间的中国式智慧的巨大能量。中国,毕竟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首先都是人的事情,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不管喝了多少洋墨水,但大家的脉搏里还是流着鲜红的血,我们的遗传基因还是中国式的,我们怎么能够让每一个人都脱胎换骨呢?我们既然从事的是中国人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研究这个中国人呢?这个中国人就是我们的主要生存环境,也是我们人生和事业的依托。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基因,所以,我们首先得研究中国文化。因此,研究中国文化,既是我们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也是我们为人处事生存的需要。著名的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曾经说过:“21世纪的中国不再是内陆国家,而是面对海洋,走向国际的文化大国。如果为了国际化、现代化而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不但得不偿失,而且是人类的巨大损失。与国际接轨,但不能危害我们自己的文化。”这样看来,研究和继承中国文化,也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也许就是近年来国学文化热的主要原因吧!那么,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呢?怎样与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结合起来呢?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化可谓洋洋大观,浩瀚无边,我们许多人望着那汗牛充栋的古籍书,真不知从何下手,但又不得不有所选择。当然,我们不能被传统文化所淹没,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研读那些“之乎者也”,否则,这些“老古董”真的就成了我们的包袱了。现代人的时间都很紧张,我们要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现代科学文化的追求上,以实际的行动投身于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上。面对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怎样让大家易于掌握和运用呢?为此,我采取“拿出”办法特别撰写了本书。本书从各个方面精挑细选出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也最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文化智慧法则,探索其中的规律,诠释各自的功能,结合现实的运用,进行条分缕析地归类排列,以便大家有针对性地挑选采用。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也是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因此,我在撰写本书时,所选用的优秀文化智慧法则主要偏重于管理、成功、处世和生存方面的诠释,当然也适当提及其他方面的运用。在管理领导方面,主要选用了“无为而治”、“治众如治寡”、“择人任势”、“内圣外王”、“知彼知己”、“上兵伐谋”为代表的高超管理智慧法则,它们在管理领导范围内又有各自的功用特点,涵盖了管理的各个领域,非常适合现实领导管理工作借鉴。TCL集团总裁李东生说:“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只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因此,我们现在必须看中国的管理书籍了,特别是要学习中国古代的管理智慧,那么,以上这几大管理智慧法则就不得不掌握。在成功处世方面,主要选用了“刚健有为”、“中庸之道”、“圆融大智”、“方圆之道”、“韬光养晦”、“局道”为代表的实用处世智慧法则。特别是“刚健有为”,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积极向上、奋力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定能使我们增强信心,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而“中庸之道”、“圆融大智”、“方圆之道”都充满了“和谐”的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团队、和谐人生的主要方法,具有极大的作用。在生存发展方面,主要选用了“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为代表的至善生存智慧法则。特别是“天人合一”,它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这个“和谐”精神既指个体自身与心灵的和谐,个体与他人的和谐,还指个体与外界自然的和谐。在儒家思想里,“和谐”是最好的秩序和最佳的状态,也是我们生存的最高理想追求。本书所选的16大智慧法则,在各个实用领域内都具有极佳代表性,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本书既是一本个人成功、处世、为人、行动、做事、生存的人生之书,又是一本关于企业、团队的管理、领导、经营、竞争、发展的智慧之书。总之,不管您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从中都可以找到您最需要的智慧力量。这些智慧法则在古今中外都受到极高地推崇,可以说是中国式智慧的标志与象征,是中国古代圣贤们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式智慧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本书所有智慧法则开篇用简短的小节介绍其内涵、出处和典故,接着剖析其特征、规律和价值,然后接着重点诠释其各个精当用处和实用方法,最后结合现实案例,使之古为今用和古今结合,彰显其实用价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鼓舞性和实用性。本书在写作过程中,由于中国古代典籍卷帙浩繁,不可能一一研读,因此,参考了古今中外许多关于中华文化的研究成果,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此外,由于中国古代智慧确是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只是抛砖引玉而已,难免挂一漏万,或存在学术问题,还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在此也一并表示诚恳谢意。2007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