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大辽那些迷/张松,姚韫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5ISBN978-7-5549-0474-9Ⅰ.①大…Ⅱ.①张…②姚…Ⅲ.①中国历史一研究—辽代Ⅳ.①K246.10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53485号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邮政编码:110003)辽宁彩色图文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700毫米×1000毫米1/16字数:300千字印张:242014年5月第1版2014年5月第1次印刷责任编辑:严中联责任校对:马慧封面设计:谭慧丽版式设计:王萌ISBN978-7-5549-0474-9定价:48.00元大辽那些谜目录序一让神秘的辽国走进大众视野/1序二弘扬地域文化重温大辽风情/5序三万里追寻契丹力求释疑解惑/7引子:强盛兴旺繁荣的大辽国/1一、国号之谜:契丹辽或辽契丹,大辽为何采用双国号?/9大辽国号意为“镔铁”?/9“契丹”意指草原或沙漠?/10大辽缘何“一国两号”?/11古大辽与今辽宁有何历史渊源?/13二、文字之谜:大字、小字,契丹文字的创制与消失/15辽代幕志铭掀开契丹神秘一角/16契丹文字消融于历史长河中/19链接:谜一样的契丹文字/20三、圣山之谜:亦真亦幻木叶山,千年环保悲情叹/23“青牛白马”传说的历史悬疑/231契丹圣山木叶山方位难辨/26寻找“现实版”的木叶山/28木叶山沙化,有关千年环保的悲情咏叹/29大四、捺钵之谜:哪里好玩哪里去,大辽皇帝边游乐边办公/32·捺钵制度是辽朝的根本制度/32辽辽帝的捺钵地因人而异/33·探寻神秘的“单于庭”/34那·些五、后裔之谜:赴中亚?入云南?纵横万里的契丹遗踪/39·谜六、五京之谜:从上京到南京,大辽为何五京并存?/45大辽建立五京的目的是什么?/45DAL辽上京为何被称作“小长安”?/51IAO链接:辽上京,耶律阿保机“马背上的家园”/59NAXI尘封千年的上京玄机/60EMI链接:辽上京城里的千年往事/67大辽皇室为何对东京爱恨交加?/72白塔身世千年疑,契丹遗踪东京稀/78链接:辽青瓷的前世今生/85链接:法库“土围子”,原是大辽“宗州城”/89大辽中京身世非凡,庄稼地下埋千年宝藏?/97大辽西京固若金汤,真有攻不破的“铁城墙”?/105南京析津府,大辽国的“钱袋子”/113链接:大辽帝王的“南京情结”/120链接:旧日古城墙,如今多为公路干道/1212链接:辽南京城墙背后的“名人胡同”/124链接:辽代瑶池,后称“万泉寺”/129七、古墓之谜:辽五帝陵墓今如何?/131石房子是辽太祖的停尸房?/131太祖玄宫今安在?/138链接:耶律阿保机身高超3米?/145大·庆陵宝藏招来各路盗墓贼/146辽辽陵水窖里打捞契丹文字/155·龙岗子村里的神秘乾显陵/162那链接:慈圣寺,萧太后昔日驻跸行宫/169·法库圣迹山里的辽墓玄机/170些链接:叶茂台七号辽墓发掘亲历记/175·谜八、寺塔之谜:大辽古寺塔,别具一格奇迹多/203五大动难撼不动千年奉国寺/203目链接:七佛背后的历史烟云/210录近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216大同华严寺里的大辽佛音/225大辽亡国的历史物证天宁寺塔/232庆州白塔背后的刀光剑影/235链接:郎思孝与辽兴宗的师徒情谊/243穿缀上万珍珠的大辽七宝塔/244九、辽帝祭台之谜:辽帝祭台,藏身北镇河洼村?/250路成怀看护的古迹是国宝/250慈航寺、小阁、祭台与石锁/251守护古迹,路成怀几十年如一日/255链接:高悬半空的大辽祭天石室/2563十、辽宋战争之谜:辽宋之间的战争与和平/259高梁河血战,大辽国的立国之战/259雁门名将高人辈出,杨业只是平常角色/265大雁门关原是辽宋西战场,杨六郎从未镇守雁门关?/272·杨家后裔为何拒演《金沙滩》,穆桂英先祖是慕容鲜卑?/282辽潘仁美实乃抗辽功臣,“杨业之死”是替宋太宗背黑锅?/290·辽宋“澶渊之盟”内幕是一边倒的“货币战争”?/299那国母守国门——大辽最后的“萧太后”/306·些十一、契丹奚族的博弈之谜:一半是兄弟,一半是对手/312·/312谜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名鼎鼎的萧太后是奚族人/315D/317A奚人创财富,契丹吃现成LIAO千年奚族,已被雨打风吹去/318NAXIEM十二、后晋灭亡之谜:I石敬瑭皇后墓志现身朝阳,追述后晋亡国恨/319称孙不称臣,贸然惹契丹/319首战杀威棒,惊破契丹魂/322将士齐用命,太宗乘骆窜/324虐百姓喜游乐,石重贵原是声色犬马徒/326轻大辽犯虎威,杜重威反水断了社稷根/327叛将引军入京师,杀胡林下亡太宗/330国破家亡,后晋皇室饱受流亡苦/332栖身建州,窝囊废帝苟活十四年/334太后碑现,亡国往事断肠述/3364十三、绝代皇后遭裸尸大辱之谜:凄凉一片辽宫月,红颜薄命萧观音/339才貌双全获恩宠/340清守空房待君王/341大艳词栽赃香魂消/342·百年基业自此衰/345辽链接:耶律乙辛揭发皇后奸情并非诬构?/346·链接:绝色皇后香消玉殒,道教大师纵横江湖/348那·些十四、大辽边贸之谜:塞外边城里的大辽风情/354·/355先有宣宁,后有丰镇谜繁盛边贸,“西口文化”之源/358链接:大同新荣,看不尽的边塞风情/360目录后记:万里征程追觅大辽情思/3645序一大·辽·那·冯永谦些·经过作者的不懈努力,张松新著《大辽那些谜》即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谜出版,深以为贺!在看过电子文稿后,笔者感到此书是一部着眼于广大读者、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翔实的辽国史述佳作,很值得一读。尤其可贵的是,许多不为人知人们或知之不详的辽国史事,作者都通过亲自到当年的序事发现场实地调查,在获得大量的新材料后,再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用简洁一明快的文笔,流畅生动的叙事,朴实自然的描绘,如实地加以记述,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轻松地转告给读者,既有学术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可读性。我们知道,辽国是我国历史上中古时期的一个重要王朝,由契丹族建国,其政权传九帝,长达219年,与五代和北宋并立,据有中国北部广大地区,疆域辽阔,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影响深远,至今在俄语中仍称中国为“契丹”,由此可见一斑。但由于过去我国封建社会王朝观念的原因,将与其相并存的宋视为“正统”,而辽朝则是“偏邦”,历史相沿,习惯称为“唐宋元明清”,于是辽不显,不被列入王朝系统。同时,由于辽时“书禁”甚严,虽然当时辽国文化颇盛,各类书籍也很多,然而限制出境,难得广布,没有流传下来,现在很难看到辽时的著作,于是我们知道辽国的事情就很少了,甚至全然不知。后世修的《辽史》虽有一些记载,但也仅是概略,不旁及大量各种著述,文字量较少,记事不多,而且错讹、遗漏较多,因此,今天仅1凭一部简略的《辽史》来研究其时其事,显然就让人感到很不够了。在我国历史发展上,曾于魏晋以后形成一次南北朝的政治局面,南北政权交相辉映,但到唐、五代之后,两宋与辽、金并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此时与前代相比,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点。辽宋时期,所处恰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又一个高峰阶段,其国祚时间很长,政治比较稳定,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尤其是辽国,它在北中国长达200多年的统治中,普·遍设立京、府、州、县,到处炊烟相望,道路畅通。直到今天,我国北方许辽多知名的城市,都是在辽国的建置上发展起来的,其根在此,甚至有的城市·至今用的仍是辽国时的名字。在辽国长期有效的管辖和经营下,边地得到广那泛开发,甚至超越了文治武功都称盛世的汉、唐时期。辽国在开发北中国方·面对我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不可谓不大!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宋,而不知道些辽。我从事考古工作至今50余年,常年在城乡各地的工农业建设工程中做·调查和发掘,接触到各方面的人,他们也大多知道宋朝的事,而对辽国的了谜解就很少。如果提起“杨家将”的故事,大家都能娓娓道来,而说曾和“杨家将”打过仗的那些人情况如何,就不够了解了,当然也就谈不到更具体、DALI更系统的事情了。AON我们现在的历史学,其发展可以说速度甚快,人们的认识变化也很大,AXIE知识普及迅速。在其文化素质提高后,人们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尤其是MI现在有科学的考古学介入,从地下出土了大量的各类文物,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和渠道传递出来,使人们很快就能知道这些遗迹和遗物,并且看到的都是过去所未见的新东西,于是大家就感到新鲜,颇有兴趣,就直接或间接地获得这方面见闻,了解许多此前不知的新知识。地下出土文物在“创史、补史、证史”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因此也乐于了解。在此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知识如何传递和衔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文献,现在更补充有大量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足可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说句实在话,虽然历史的、考古的材料很多,可是它们不够通俗——文献记载是古汉语,考古描述是专业术语,因其索然无味,不是专业工作者的一般读者不能坚持读下去,而且很多也看不懂。这是一个绕不开的问2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桥梁”、一种媒介,将这些知识用另一种笔法,上下贯通、简单明了地传递给大众读者。现在看来,这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是很必要的,而且不论是在当前还是今后,都确实需要有人做这项工作。张松以记者的眼光,锐敏地观察到这一问题,于是拿起笔,做起了历史文化的传播工作。不期几年下来,他俨然学者,竟至百余万字作品问世。从大其发表的文章看,他对历史、对考古都很了解,对文献也很熟悉。他写的题·材范围很广,既写红山文化,追寻黄帝,也写青铜时代,探讨古史,还写历辽史王朝,钩沉索隐,处处显示出他的识见与广博。《辽沈晚报》“叫响辽河文·明”“摆渡辽河”“大辽五京行”“探秘朝阳”等系列,他都有二三十篇稿件,那可见其功力之深厚。·张松的可贵之处,是他每写一篇稿件,都是先亲身到现场调查采访后再些写,没有坐在屋中编造的那种想当然、不切实际的东西,因此你看他写的文·章,都很具体、很真实,描写细致入微,读后真如身临其境。不仅如此,他谜还能在实地调查中有新的发现,甚至是史学界尚不清楚的问题,他都经过实地调查而解决。2013年,张松拟写北魏系列与辽代系列的文稿,因史书记载不详,曾序邀笔者从初春到秋末,前后几次分别去了山西大同、天镇、左云,内蒙古察一右前旗、凉城、包头、九原等地,调查了很多地方,如北魏与后燕兵戎相见的参合陂大战地点、金灭辽最后一战的奄遏下水的具体位置等,这些地方都非常重要,但少有人知,如不能解决,则文章无法写好,于是他前往调查。又如为写辽陵系列,他又邀笔者陪同他去重访位于内蒙古的辽祖陵、怀陵、庆陵以及位于辽宁的辽显陵、乾陵,本来这些帝陵大都长期存在争议,甚至无法确定陵址,不身临实地如何探得究竟?但调查是艰苦的,要漫山遍野寻找,爬山涉水,风吹日晒,在草树丛生、荆棘遍地、少有人迹的地方盘桓,而他毫不叫苦,心甘情愿地做起了考古工作,这种写作态度就值得称赞!书中记述的内容,因系调查和采访所得,记入了一些民间传说或评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资料,虽亦甚难得,但有的可能与史不尽相符,作为记者给大众写的读物亦恐难于避免。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大辽那些谜》是一个很好3的创作,不妨一读。谨述如上,是为序。冯永谦,1935年12月生,辽宁沈阳人,现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在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50余年中,冯永谦的研究方向涉及中国历代考古、中国古代陶瓷、大中国历代长城与历史地理等诸方面,已发表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考古发掘报告与研究文章·150多篇,出版自撰和主编专著10余部。在历年的学术研究中,所发表的一些论著,曾辽获多项学术研究优秀成果奖,有的论著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表。·那·些·谜DALIAONAXIEMI4序二大·辽·那·王绵厚些·近期,我对张松、姚韫撰写的史迹考察作品《大辽那些谜》十分关注,谜2013年春节前夕,他们专程来辽博访谈征询意见,并请我写一点儿读后感。我深深地被作者在几年时间里,“行程万里,追寻219年大辽往事”的执着精神所感染,故欣然命笔写下几句读后随感。序读罢书中的文章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在当前倡导社会主义文化大发二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转化为大众雅俗共赏的新文化,而不是一些当下充斥影视剧中的“戏说”历史,是一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在这一点上,我与该书作者的心是相通的,并认为他们的作品作了很好的尝试。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在作者现今的年龄前后,亦曾多次考察省内外的汉代古城和辽金古城等乡邦史迹,作者笔下再现的大辽史迹,我曾不止一次去过,但当时多出于工作任务和研究项目需要。而作者并非出自考古专业,却坚持数年深入荒漠山川,寻访专家学者,考察历史古迹,十分难能可贵。所以,读作者撰写的《大辽那些谜》,与一般的“史话”不同,既有亲临史迹现场调查的真凭实据,又有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旁征博引。尽管文中难免有个别史实和史迹的认定尚需推敲,但我认为那属于“璞玉微瑕”。即使其中的“故事”,也具有接近历史的真实感或真实的民间传说。如其记辽“上京”,先从《辽史》的“西楼”和契丹起源的“青牛白马”传说讲起;记祖州和祖陵的“石房子”,亦非仅凭道听5途说的“猎奇”,而是专门详列国内外专家各说;记辽“中京”大定府,则先从“奚王府”讲起,细捋从辽圣宗开始,中京在辽代历史上多民族融合中的特殊地位,如同当年我站在中京南门的残垣断壁上,不禁想起苏东坡的兄弟苏颂写的《奚京》诗:“故垒开都邑,遗民杂汉编。”又如讲辽代五京中的最后一京“西京”大同,则由北魏的都城讲到燕云十六州的“云州”;其对大大同华严寺坐西面东的建筑布局的分析,认为这与包括契丹在内的北方民族·“东向崇日”的民俗有关,极具历史的正确性。辽最后我想说的是,《大辽那些谜》这样的优秀历史文化普及作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或提升为现时的、有助于“民族文化性格”形成的优秀那“文化传统”大有潜力。特别在当前重“物欲”、轻“人文”的情势下,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尤其重要。我在近期出版的《辽宁文化通史》(秦汉卷)些中,曾提出“史迹是一种凝固的文化”,要把这种“凝固的文化”,科学地传·承“复活”起来并赋予新的活力,全社会和文化工作者,应该要有“文化寻谜根”的文化意识,和“敬畏传统”的学习精神。DALI王绵厚,字博文,辽宁海城人。著名考古专家。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辽宁AO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辽宁省文物保护NAX专家组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IEM(历史考古)。I6序三大·辽·那·金永田些·契丹,魏晋时期见诸史册,经过5个半世纪的发展壮大,公元907年,谜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登上部落联盟盟主——可汗宝座。916年,耶律阿保机按中原制度,燔柴告天,称帝建国号契丹(后改称辽),建元神册,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确立了皇权世袭制度,开启了由部落氏族社会逐渐序向封建社会迈进的新纪元。公元918年,耶律阿保机在今内蒙古林东镇南郊三建设了“皇都”。公元926年,契丹国伐灭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将辽东大片膏腴之地揽入契丹版图,从此契丹国崛起于潢水、土河流域。契丹人以游牧经济为主,而在历次战争中俘掠或自愿流入契丹的大量汉人、渤海人习惯于定居农耕生活。鉴于此,耶律阿保机创造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并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的因俗而制基本国策,妥善地化解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为辽国各民族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伟大创举,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辽国设有五京,但政权机构的核心却在“四时捺钵”,即以契丹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政府(春、夏、秋、冬)四时巡守行在所。春捺钵、秋捺钵时,着重处理辽朝与所属其他民族的关系;夏捺钵、冬捺钵主要召开北、南臣僚会议议决军国大事。闲暇时,为了保持其勇武精神而行围狩猎,演兵练武。捺钵,巡守草原,可对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进行有效监管;而对农耕民族釆取州县制——以五京为体系下设州县,州设刺史,县置县令,由契丹皇7帝为核心的中央政府统领执掌军民之政。那些农耕人口较为集中的五京及大中小城市交织布列于广阔草原上,与契丹族杂居错处,各安生业,改变了辽国单一的狩猎游牧经济,开创了农、牧、手工业多业并举、优势互补的良好局势。辽国五京和大小城市为契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契丹这个开放、具有创造性的民族,以本土文化为主,融会汉、西夏、大渤海及其他民族文化,创造了璀璨的草原文明。但成书于元代的五册《辽·史》,不仅容量小,且疏漏谬误太多。辽阔雄浑的草原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辽灵山秀水养育了无数画家、诗人、歌者、舞人,那曲折惨烈的历史,包含了·多少震撼人心、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华阁、佛寺浮屠,那奢华深邃的陵寝、墓葬,神秘莫测的石室洞窟,等等,在《辽史》中有的数·语带过,大多只字未提,给我们留下太多大辽的不解之谜,令人茫然。为些此,有很多专家学者、媒体人、文博工作者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辽史钩沉、故城探访、遗址发掘等工作,并撰写、出版了一些谜深受群众欢迎的辽史普及读物,张松就是其中的一位。张松、姚韫于2012年8月至年底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跨越四省、市、DAL自治区,对内蒙古林东镇(辽上京)、内蒙古宁城县(辽中京)、辽宁辽阳IAO(辽东京)、北京(辽南京)、山西大同(辽西京),辽祖陵、怀陵、庆陵及其NAX奉陵邑,祖山、木叶山及相关的遗址进行了深入的踏查采访,并到各地博物IEM馆进行参观叩问。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熟读史籍查阅大量资料,带着问题I去考察,不仅向专家学者学习,还向村民牧工讨教。他们饥餐可饮、马不停蹄地穿行于各大遗址之间,风尘仆仆,万里追寻契丹遗踪,力求释疑解惑。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拍摄了160多张图片,并写出15万字的《大辽五京行》系列文字稿,在《辽沈晚报》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被读者誉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为广大读者破谜的好读本。《大辽五京行》发表之后,张松并没有停止脚步,他继续探本求源,笔耕不辍,近日又将出版30多万字的《大辽那些谜》。该书在采用史料方面虽然存在个别需要加以斟酌的问题,但这仅为白璧微瑕,并没有影响其普及辽文化的价值,而且更加鲜活醇厚。它将在挖掘弘扬契丹草原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大潮中发挥推动作用!8金永田,内蒙古巴林左旗上京博物馆创始人。引子:强盛兴旺繁荣的大辽国大·辽·在我国中古时期建立长达200多年大辽国的契丹族,历史悠久,从魏晋那南北朝以来,就活动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西南部。契丹族最早是由乌桓、鲜卑·发展而来。最初有“白马青牛”的传说,史称“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些土河(今老哈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今西喇木伦·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有八子。其后族属渐盛,谜分为八部”。所谓“白马青牛”包括“八子”的传说,这不过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后来对最初原始阶段的朦胧记忆而形成的神话。其后,在汉文化鼎盛繁荣的唐代的巨大影响下,契丹族社会进步很快,终于在唐末五代时期,辽引子太祖耶律阿保机当权执政,势力发展壮大,于唐天祐四年以契丹族为主体,20世纪90年代初在云南发现的“青牛白马图”(张松翻拍)1联合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群雄角逐、纷争动荡中国建国,定国号为契丹。契丹建国,与宋相邻,从此形成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辽朝的地域广阔,南部与宋为邻,据有古代中国北部广大地区,其范围“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辽朝实拥有北中国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在内并大今蒙古国、西亚等地的辽远地区,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大辽帝国。·辽建国后施行五京制度,五地均为京城,置府设官,统辖全国。上京在辽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侧,中京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大名城·镇,东京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南京在今北京市内明清砖城外西南部,那西京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内。早期都城以上京为主,后期则在中京。辽朝虽有·五京之设,但皇帝并不是长时间都住在京城里,而是带领群臣与眷属,车骑些相从,去向远方,游弋射猎,称为“四时捺钵”,许多军政大事不是在朝堂·之上商讨,却是在这个时候的“行在所”里议定,真可谓是“别开生面”,谜这种情况对后世具有相当的影响。“四时捺钵”制度也是契丹族游牧生活习俗在政权统治上的典型表现之DALI一。由于一年四季时序不同,生活也随着季节有所改变,每到其时,皇帝都AON率百官臣僚与眷属倾巢而出,概括地称为“春水秋山”。实际上皇帝一年四AXIE季都有活动。《辽史》记载说,“春捺钵,曰鸭子河泺(其活动范围为今嫩MI江、黑龙江流域),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扑鹅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直到“春尽乃还”。随后就是夏捺钵:“夏捺钵,无定所”,皇帝在“四月中旬起牙帐,卜吉地为纳凉所,五月末、六月上旬至,居五旬。与北、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夏去秋来,金风送爽,此时“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到冬天,北方寒冷,皇帝要在暖处坐冬,议军国大事,并接受各国使臣朝贡,因此“冬捺钵在广平淀”,其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东部,这里“地甚坦夷,四望皆沙碛,木多榆柳,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方)宋及诸国礼贡”。作为政权执掌者的皇帝,一年中仍过着游牧式的生活,这是辽朝统治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由于辽朝统治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尤其是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存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于是其统治就采取有别于既往的南、北面官制。《辽史》说:“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是名副其实的“一国两制”。北方面官,主要管理契丹及其他游牧部族,治宫帐、属国之政,有大王、宰相、枢密、宣徽诸官;南方面官,则主要管理从事农业生产的汉人,治理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状同中原王朝,有三省、六大部、台、院、寺、监诸官之设。正是因为辽朝采用“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才使辽国政权延续了200多年,经济、文化等都得到长足发展,影响广辽远,至今俄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就是最为明显的例证。·辽朝最重要的贡献,是它开发了北中国。辽朝所设五京,下辖府、州、县、那军、城、镇,从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州、县城池,改变了此·前这些地区无长期稳定和系统的行政建置的局面,完善地填补了空白,实现些了真切的政权管辖。今天,有许多辽代的建置已处在域外,可见辽朝历史发·展之盛。谜引子北京王先生收藏的精美的辽代镂雕玉壶3经过近年的考古调查,发现了大量的辽代城址,仅就我个人所知,国内不完全的统计就达400余座,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字。尤其应当说明的是,我们今天很多著名的城市,就是从辽朝开始建置城池而无移位地延续发展下来的,其他省、市、区的辽城暂且不列,仅就辽宁省来说,经辽代建城而直接发展下来的城市就有:沈州为今沈阳市、银州为今铁岭市、咸州为今大开原市(近代移治孙家台即今开原)、贵德州为今抚顺城(今抚顺市区浑河·北岸)、开州为今凤城市、东京辽阳府为今辽阳市、海州为今海城市、辰州辽为今盖州市、复州为今复县(近年移治瓦房店改名瓦房店市)、苏州为今金·县(现为大连市金州区)、显州为今北镇市、宜州为今义县、锦州为今锦州那市、兴中府为今朝阳市、利州为今喀左县等。其他还有很多,也是如此,在·此短文中难以尽述。些契丹族自唐天祐四年(907)建国,势力很强,开疆拓土,征服远近很·多少数民族,成其属部,又灭原奉唐朝、拥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的“海东谜盛国”渤海。南方物华膏腴的中原地区,五代时期的小朝廷,均受辽军的攻掠,其获得的人畜财物难以计算。辽太宗又扶植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使其DALI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每年要向辽贡献三十万两(匹)金帛。千载AON之后,石敬瑭至今仍是被谴责的谈资。对于文化程度极高的北宋,其时却是AXIE辽朝强盛,宋朝积弱,前期契丹人通过战争抢掠,使宋不堪其扰,后经“澶MI渊之盟”议定,虽然换来边地的安宁,宋朝却要每年向辽贡纳岁币,辽国每年均得到宋进献的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样的贡纳,宋辽间持续了100多年的时间,源源不断地从宋流入辽的财富是多大的一笔呀!辽坐地无代价地获得的金银真是堆积如山,难以衡量!今天,在原属辽国地区考古发现出土的大量铜钱,都是北宋不同时期铸制的,这些出土遗物证明了历史的真实事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辽国自己很少铸币。请想:十万两白银折合多少铜钱?既然有充足流通的北宋货币供应,辽也就不再大量铸钱,或是较少铸钱,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有这样的时代的,所以今天辽钱就显得十分稀缺。现在,辽钱非常珍贵,虽然考古偶有发现,而在民间收藏里仍很难求!辽国不仅政治经济有特点,而且文化艺术也非常发达。契丹人自称为“轩辕之后”,汉唐文化对其影响很深,在保留了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外,4也反映有西域的文化特色,并受同时代文化高度发达的北宋的影响。契丹族大·辽·那·些·谜沈阳张先生收藏的辽代“春水秋山玉佩”(张松摄)引确实是一个兼收并蓄、善于学习的民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就通辽、汉语,子其子东丹王耶律倍善丹青,购书万卷,在医巫闾山绝顶筑“望海堂”,读书其间,它应当被看作辽国很完备的一个“图书馆”。时间愈后,汉文化传播得愈为广泛。辽国崇奉儒学,统治阶层的人物大都熟知传统的汉文化典籍,文化水平很高,许多人出有诗集。懿德皇后萧观音有《伏虎林应制》诗云:“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女诗人笔下的文字气势磅礴。辽道宗的《题李俨黄菊赋》诗则说:“昨日得卿黄菊赋,剪碎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颇有诗家的风度。辽朝还盛行佛教和道教,中原王朝有的,辽国都具备。辽朝对佛教尤为信奉,皇帝大加推崇,上行下效,臣子竞相逢迎,捐资施舍,因而使辽代的寺院如林,佛亊更为兴旺,在辽国曾发生过“一日祝发三千”“饭僧三十六万”之事,真是惊人!越过千年的历史风霜,辽代遗迹、遗物至今犹存。除各地普遍存在数以百计的大小不同的辽代城址外,辽上京、中京、西京等城址,其他如巴林左5旗祖州,巴林右旗怀州、庆州,阜新县成州、懿州,昌图县韩州,法库县宗州,开原市咸州,灯塔市岩州,洮南市长春州,泰来县泰州,松原市宁江州,陈巴尔虎旗通化州等城址,保存都比较完好,城墙高耸,壁立巍峨,而其五大京城周长达30余里,重城相接,更是蔚为壮观。辽代寺院遍布各处,考古遗址比比皆是,而现存完好的辽代庙宇还有很大多,义县奉国寺、蓟县独乐寺、大同华严寺等,都是兴建于辽代保存至今的·古建筑与佛教遗存的典型代表。佛教兴盛的标志之一,与寺院有密切关系的辽辽代古塔,至今保存有百余座,遍布各地。辽塔一般多为八角形,为7~13·层实心密檐式砖塔,也有空心砖木结构塔和空心可登临楼阁式木塔,均较高那大,有的高达70余米,浑厚挺拔,雄伟壮丽。属于实心砖塔的有:沈阳塔·湾舍利塔,辽阳广祐寺白塔,开原老城崇寿寺塔,北镇崇兴寺双塔,义县嘉些福寺塔,锦州大广济寺塔,朝阳南塔,北塔,凤凰山塔,吉林农安塔,宁城·辽中京大塔,北京天宁寺塔等;属于砖木结构空心楼阁式塔的有:巴林右旗谜辽庆州白塔、呼和浩特辽丰州万部华严经塔;属于可登临空心楼阁式木塔的有: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这些辽塔都是我国古塔中之杰作,高矗云天,装点DALI祖国北方秀丽河山,使之更加壮美!AON辽代遗存最为引起各界关注的是墓葬。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科学考古AXIE发掘的辽墓数以千计,出土各种精美的遗物则数以万计,陶、瓷、铜、铁、MI木、漆器物,金、银、玉、石、珍珠、玛瑙、琥珀、蜜蜡饰品,书画、丝织服饰等,无一不备。辽墓建筑用材多样,有砖室墓、石室墓、砖石混筑墓,多室相连,规模宏大,结构坚固,很多墓至今没有塌落。还有的墓室内用柏木枋叠构,外部包砌砖石,更显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辽墓壁画也很突出,许多墓包括墓道,满绘具有草原风情和契丹人生活习俗的色彩鲜艳画面,直接展示出辽人的生活情景。还有一类是画像石墓,多雕传统的“二十四孝”图,反映了契丹人接受汉文化的心理状态。现在已发掘的重要辽墓很多,如赤峰辽驸马墓、北京北平王赵德钧墓、阿鲁科尔沁旗皇族高官耶律羽之墓、奈曼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建平张家营子墓、朝阳前窗户墓、北票耶律仁先家族墓、阜新萧和家族墓、法库后族萧氏墓群等,都是空前的发现。辽代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较少,对研究历史和认识辽代社会有很大影响,但值得庆6幸的是辽墓中出土了大量墓志,文字量大,这不仅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