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本书记录了饶阳县作为革命老区,在党的领导下创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复兴等历史,全书分县域概况、革命历程、建设探索、改革开放时期、复兴之路、大事记等部分。该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史料价值。

第一章
丛书名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河北卷QUANGUOGEMINGLAOQUXIANFAZHANSHICONGSHUHEBEIJUAN丛书主编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书名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RAOYANGXIANGEMINGLAOQUFAZHANSHI编者饶阳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饶阳县历史与文化研究会责任编辑王颖美术编辑于艳红责任校对余尚敏出版发行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印刷衡水现代电脑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87毫米×1092毫米1/16印张34字数360000版次2020年4月第1版2020年4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978-7-202-12654-7定价160.00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策划:张铁闯主编:王梦亮副主编(排名不分先后):杜宝星周宏业范场座许胜居张致远编委会主任:王梦亮编委会副主任:闫凤楼委员(排名不分先后):杜宝星周宏业范场座陈英骥刘培新许胜居张致远杨占邦肖献法刘维权总序总序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王健会长请我为《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作序,作为一名在老区战斗过并得到老区人民生死相助的老兵,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深感义不容辞,欣然应允。
中国革命老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她是新中国的摇篮,是党和军队的根。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我曾亲历过战争年代,并得到过老区红哥红嫂的救助,切身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撼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在那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老区人民倾其所有、破家支前,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是当时伟大的老区人民为建立新中国作出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它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1·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丰碑上。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新人,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梁。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他们本色不变,精神不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干一行爱一行。
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勇于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落后宣战,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建功立业,用平凡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奇迹,彰显了老区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老区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发奋图强,攻坚克难,老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特别是在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区人民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
艰苦练意志,危难见精神。老区人民在近百年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老区精神: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这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厚的政治资源,是凝心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法宝,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组织全国各地老促会人员克服困难,尽心竭力编纂《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记录老区的光辉历史和辉煌成就,传承·2·总序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一件大事。
手捧这部丛书的部分书稿,读着书中的故事,倍感亲切,深感这部丛书具有资政、育人、存史的社会功能,有着重要的时代和历史价值。它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源头活水,是赞颂共产党、讴歌老区人民的一部精品力作,是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的丰厚载体,是一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四个自信”的宏大文化工程。
它必将成为一种文化品牌,为各界人士了解老区宣传老区支持老区提供一部有价值的研究史料。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从中了解并牢记这些为党和民族的利益不断奉献的老区人民,从中得到教益,汲取人生奋斗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老区精神,铭记苦难辉煌。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9年4月11日·3·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写说明2017年6月,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全国各地老促会启动编纂《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按照“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大里程碑的历史脉络,系统书写革命老区百年历史,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这对于充实丰富中国革命史籍宝库、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强固根本,对于激励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丛书编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重要文献为基本依据,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老区人民为主体,以老区发展为主线,体现历史进程特征,突出时代发展特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历史真实性与内容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书写革命老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革命史、不懈奋斗史、辉煌成就史,把老区人民的伟大贡献、伟大创造、伟大成就、伟大精神充分展示出来,形成一部具有厚重历史特征和鲜明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这是一部培根铸魂、守正创新,既为历史立言,又为时代服务,字里行间流淌着红色血脉、催生着革命激情的传世之作。丛书的编纂出版将成为·4·编写说明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传播红色文化、为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树碑立传的重要载体。
丛书按照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以编年体为主的编写体例确定框架结构;运用时经事纬、点面结合的方式记述史实;坚持人事结合、以事带人的原则处理人与事的关系;采取夹叙夹议、叙论结合以叙为主的方法展开内容。做到了史料与史论、历史与现实、政治与学术统一,文献性、学术性、知识性相兼容。
为编纂好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认真组织积极协调,提出政治立场鲜明、史料真实准确、思想论述深刻、历史维度厚重、时代特色突出、编写体例规范、篇目布局合理、审读把关严格、出版制作精良的编纂出版总要求,力求达到革命史籍精品的精神高度、思想深度、知识广度、语言力度,增强丛书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
各省(区、市)、市(州、盟)、县(市、区、旗)老促会的同志,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认真实施,组织由老促会成员、专家学者等参加的十余万人编纂队伍。编纂工作主体责任在县,省、市组织协调、有力指导、审读把关。各方面人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为丛书编纂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丛书编纂工作还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部委、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社会各界也给予了热情帮助。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首长,对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十分关注,对老区人民怀有深厚情感,欣然为发展史丛书作总序。
丛书由总册和1599部分册(每个革命老区县编纂1部分册)·5·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组成,共1600册。鉴于丛书所记述的史实内容多、时间跨度长和编纂时间紧,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6·目录第一编县域概况…………………………………………………1第一章地理概况…………………………………………………3第二章土地………………………………………………………4第一节地貌……………………………………………………4第二节土壤……………………………………………………4第三章水文………………………………………………………5第四章自然资源…………………………………………………6第一节水资源…………………………………………………6第二节矿产资源………………………………………………7第三节生物资源………………………………………………8第五章人口………………………………………………………9第六章交通……………………………………………………12第七章历史概况………………………………………………15第一节重大历史事件………………………………………15第二节著名历史人物………………………………………15第三节早期党组织发展情况………………………………16第八章社会概况………………………………………………17第一节民族…………………………………………………17第二节民风民俗……………………………………………17第三节宗教…………………………………………………18第四节生活方式……………………………………………19第九章经济概况………………………………………………21第一节农业…………………………………………………21·1·第二节工业…………………………………………………22第三节商贸服务业…………………………………………23第十章文化概况………………………………………………24第一节文学…………………………………………………24第二节艺术…………………………………………………25第三节文化设施……………………………………………27第二编革命历程………………………………………………29第一章滹沱河畔星火燎原……………………………………31第一节饶阳县党组织的创建和早期活动…………………31第二节饶阳党组织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的斗争…………41第三节饶阳建党初期重点人物及英烈……………………61第二章建立和保护冀中抗日根据地…………………………69第一节积极动员全民抗战,掀起抗日救亡高潮…………69第二节为保卫和建设巩固的抗日根据地而战斗…………93第三节坚持游击根据地斗争,粉碎敌人的“扫荡”“清剿”……………………103第四节积极组织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118第五节饶阳人民在抗战时期的贡献和牺牲………………123第六节抗战时期著名人物、英烈、模范及重点战例……130第三章踊跃支前、参战,迎接全国解放……………………163第一节党领导全县人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163第二节党领导全县人民深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73第三节冀中区党政军机关在饶阳…………………………176第四章重大事件和重点人物…………………………………185·2·第三编建设探索………………………………………………211第一章政治建设………………………………………………213第一节党组织建设…………………………………………213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217第三节政府机构设置………………………………………219第四节土地改革……………………………………………224第五节合作化运动…………………………………………226第六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31第二章经济建设………………………………………………233第一节农业…………………………………………………233第二节工业…………………………………………………240第三节建筑业………………………………………………247第四节商业…………………………………………………248第五节财政…………………………………………………254第六节金融业………………………………………………256第三章基础设施………………………………………………258第一节农业设施……………………………………………258第二节水利…………………………………………………261第三节交通…………………………………………………263第四节邮政、电信…………………………………………265第五节电力…………………………………………………267第六节县城建设……………………………………………268第七节乡村建设……………………………………………269第四章社会发展………………………………………………270第一节教育…………………………………………………270·3·第二节科学技术……………………………………………273第三节文化…………………………………………………274第四节体育…………………………………………………277第五节卫生…………………………………………………280第六节社会保障……………………………………………283第七节人民生活……………………………………………284第四编改革开放时期…………………………………………289第一章政治生活………………………………………………291第一节党组织建设…………………………………………291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297第三节人民政府……………………………………………306第四节政治协商会议………………………………………309第五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18第六节设施蔬菜推广………………………………………322第七节工业经济体制改革…………………………………323第八节流通体制改革………………………………………325第九节土地流转……………………………………………327第二章经济建设………………………………………………329第一节农业…………………………………………………329第二节工业…………………………………………………337第三节建筑业………………………………………………347第四节商业…………………………………………………349第五节服务业………………………………………………355第六节对外贸易……………………………………………357·4·第七节房地产………………………………………………358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361第一节交通…………………………………………………361第二节城乡建设……………………………………………364第三节电力…………………………………………………365第四节邮政电信……………………………………………367第四章社会发展………………………………………………371第一节教育…………………………………………………371第二节文化…………………………………………………378第三节卫生…………………………………………………389第四节社会保障……………………………………………395第五编复兴之路………………………………………………407第一章扶贫开发强力攻坚……………………………………409第二章工业项目总量扩大……………………………………411第三章城乡建设突飞猛进……………………………………413第一节棚户区改造…………………………………………414第二节保障性住房…………………………………………414第四章环境保护………………………………………………415第一节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415第二节防治空气和水污染…………………………………416第五章民生事业进步明显……………………………………417第一节办好民生实事………………………………………417第二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418·5·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三节社会安全稳定………………………………………418第四节深化教育改革………………………………………419第五节养老事业完善提升…………………………………420第六章党的建设………………………………………………421第一节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实现全覆盖………421第二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明显……422第六编大事记…………………………………………………423·6·第一编县域概况第一编县域概况·1·第一编县域概况第一章地理概况饶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北部,地处华北平原中部的滹沱河两岸,北纬38°04′~38°21′、东经115°33′~115°51′之间。县治饶阳镇位于县境中部,北距首都北京220千米,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30千米,南距衡水市60千米。北邻沧州市肃宁县和保定市蠡县,西连安平县,东接武强县及沧州市献县,南接深州市,县境四周共与6个县接壤。
东西宽25千米,南北长29千米,总面积573平方千米。
2018年,县内辖饶阳镇、王同岳镇、大官亭镇、五公镇,尹村、里满、留楚乡和一个经济开发区,共辖197个行政村。
·3·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章土地第一节地貌饶阳属华北断坳区的冀中拗陷中心的东南部,位于饶阳拗陷带的中心,地下为华北古潜山的石灰岩地层,前第三系基底埋深2500~3000米。地面为滹沱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高度从海拔24.1米逐渐降至14.7米。地面坡度为l/3500至l/4000,境内地势平坦,适宜大型机械化作业。
第二节土壤母质类型。饶阳境内土壤母质类型属近代河流冲积物,层次深厚,水平排列明显,表层质地以沙壤和轻壤质沉积物为主。
由于河道纵横荡决,各古河交叉重叠,交错沉积,致使大部分土壤垂直排列复杂,土体构型常表现为夹黏、腰沙、漏沙、蒙金以及均质型等。土壤类型及分布。境内土壤分潮土、风沙土2个土类;潮土、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风沙土4个亚类;沙质潮土、沙壤质潮土、壤质潮土、沙质土(沙土)、沙壤质土(褐土化潮土亚类)、沙质土(黏性两合土)、沙壤质土(盐化潮土亚类)、壤质土、半固定风沙土9个土属及26个土种。
·4·第一编县域概况第三章水文古代饶阳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滹沱河、饶水、泒水、滋水、唐河。现只有季节性河流一条——滹沱河。
滹沱河在饶阳境内全长34千米,由耿各庄村北入境,过富村北、张池村北,至南刘庄村东北折向东南,过大齐村西、北师钦、中师钦、南师钦村西、合方村南、合伯村北,至豆店村东北出县境。
1958年以后,在滹沱河上游相继建成了岗南、黄壁庄水库,在丰水年可以控制一部分洪峰流量。但自建水库以后,使下游在一般年份断流,影响了下游各县的小气候调节及地下水补充。
自2018年起才恢复了生态补水。修水库以前,一般年份汛期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枯水期为50~150立方米/秒。下游各县可用河水浇地,且地下水可自然补充。
·5·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四章自然资源饶阳地表水资源虽然数量不小,但由于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所以利用率很低。地下水需工程开采,很难补充。地下热水储量相当丰富,2000米以下的热水温度可达60摄氏度至70摄氏度。在8个乡镇区中,有5个乡镇区探明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年产达5万吨以上。境内植被相对较少,野生动植物数量、种类均不多。
第一节水资源水资源一般指在一个闭合流域内,由天然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饶阳域为非闭合流域,水资源主要为天然降水形成的地表水、下渗形成的地下水及县外流入境内的客水。在平水年,水资源总量为1285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41%,地下水占59%。水资源要在工程措施下才能利用。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3757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233万立方米,地表水524万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虽然数量不小,但由于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利用率不高。近20年来,工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主要靠地下水。
1971年后对地下水大量开采,加之连年干旱,地下水补充很少。
·6·第一编县域概况故每年对地下水开采量都超过可利用水资源量,超采部分主要来自深层地下水(现阶段不计入水资源)。
饶阳县水资源可利用量表(1983年)地表水地下水合计水平年保证率(%)(立方米)(立方米)(立方米)平水年5052432333757偏枯水年758324192502第二节矿产资源一、石油资源1993年经华北石油勘探队探测,发现饶阳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故此,华北石油采油三厂、华油二公司、华油三公司、华油四公司等十多个单位,相继进驻饶阳,开始钻井作业。已探明地下储有石油和天然气的乡镇有留楚、合方、北流满、大尹村、牛村等地,位于留楚乡的楚28井初期具有自喷能力,日出原油108立方米,有的地方从地表至地下3500米深度之内,含有油气多达5层,有的油层厚度达10数米。留楚乡已探明的0.5平方千米和0.8平方千米的两个油片已于1994年正式投入开采。截止到2018年底,共钻井230口,敷设输油管线30余千米。由于采油量逐年增大,钻井面积不断拓展延伸,饶阳境内又增建了石油工区、石油加温站,保证了采油、输油工作。
二、地热水境内由于地下为石灰岩地层,地下热水储量相当丰富,·7·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2000米以下的热水温度可达60摄氏度至70摄氏度。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流满乡的一口石油探井喷出的地下热水,把周围的庄稼全部烫死。原县委党校(现县委所在地)打成的一口吃水井,井深300多米,当时水温即达20度。2007年,县城内开始打地热井供暖。截至2018年,共有地热井4眼,供暖30万平方米。
第三节生物资源饶阳荒地甚少,野生植物只在路边、河滩、堤坡、树林、洼坑有少量分布。按使用价值来分,主要有田间杂草、中药材和野菜三种,按植物学分科,主要有禾本科、菊科、蓼科、唇形科、十字花科、豆科、茄科、旋花科等。动物则更稀少,主要是节肢动物、小型鸟类和哺乳动物。
·8·第一编县域概况第五章人口饶阳县自汉初建县至唐代以前,人口无确切数字。加之县域时有变化,虽偶有一些记载,不能说明问题。人口有文字记载始于唐朝。《唐饶阳县令厅壁记》载,饶阳编户2万计,则唐天宝年间人口为10万人左右。宋朝元丰年间有38766户,人口约20万。其后历朝战乱,人口大减,特别是明朝“靖难之役”,灭绝了许多村庄的居民。至万历三十年(1602),人口恢复至约12万人,清初又减至约11万人。到乾隆年间恢复增长到23753户,117394人。
1936年,人口增长至192819人。抗战期间,又大量减少,1947年降低到179352人。
1949年9月,全县人口164259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到1959年,总人口达到186450人,10年中增长2万余人。1960年,全县有185096人,比上年减少1354人。1962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较快,当年人口突破20万。到1970年全县人口222001人。以后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快速增长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口增长依然较快。1980年全县人口233945人,1990年全县人口266663人,2000年全县人口·9·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284945人,2000年比1980年人口增长了24.81%,是人口数量增幅最快的时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全县人口增长速度得到很大控制,增幅减慢,出生人口数量自1994年起逐渐降低,到1997年降至1921人,此后无大的波动。到2005年又呈上升趋势。死亡人口则无大变化,始终在1500~2000之间波动。到2018年全县人口29.3万人。
1978~2018饶阳县人口数量变化表总人口出生人死亡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年度(人)数(人)数(人)(‰)(‰)率(‰)19782333592962185712.707.964.7419792331312815171312.077.354.7219802339453312198214.188.495.6919812363893882180816.497.688.8119822395903891164216.356.909.4519832418253271163113.596.786.8119842440503987174516.417.189.2319852466213889166415.616.788.8319862485103567188814.417.636.7819872509263530180614.147.236.9119882535483806162815.096.458.6419892564833767153414.776.258.5219902666633893158414.145.978.1719912692183271153612.215.736.4819922720393834172114.176.367.8119932759353853163214.065.968.1019942791592837159410.195.724.471995279732253116689.065.973.091996282762213518618.216.611.60·10·第一编县域概况续表总人口出生人死亡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年度(人)数(人)数(人)(‰)(‰)率(‰)1997285806192115926.765.601.161998288083228416627.965.792.171999292539205016167.045.551.492000291985204915917.025.451.572001293197215816607.385.671.712002293727212316207.235.521.712003294044195216286.645.541.102004287348232817538.016.031.9820052895852951180010.236.243.9920062885793051182710.556.324.2320072896533127160210.825.545.2720082915743296165511.345.695.652009292257233816757.935.581.222010289755207015807.045.501.592011290325245716207.845.772.1020122913553055172510.336.223.952013287454299017507.945.052.232014288765213016647.335.651.7420152916553220172010.886.354.112016292770295017758.056.071.9720172898602975183510.356.444.5520182896313075167210.556.585.47·11·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六章交通古代饶阳交通有陆路和水路两种。水路有滹沱河及汉魏时期开凿的平虏渠,自20世纪50年代后,滹沱河水逐渐干涸,水运停止。陆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了快速进步,1963~1965年修筑的自深县(今深州市)至饶阳的饶深线是饶阳县第一条沥青公路,其后,沥青公路逐步在全县铺开,到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进一步改善了饶阳的交通条件。
2010年底,大广高速公路衡水段通车,从此饶阳境内有了高速公路。
一、干线公路1997年以前饶阳县省级公路有两条:肃衡路、正饶线。累计长度42千米,综合服务水平为三级路面,宽6~9米。至1997年8月,肃临线(原肃衡路)自肃宁界至姚庄段高等级公路的建成拉开了饶阳县干线公路飞速发展的序幕,至2003年干线公路肃临线和正港线逐步修建成为高等级公路,综合服务水平提升为二级路面,宽9~16米,极大地提高了通行能力,行驶速度由原来的40千米/小时,提升为80千米/小时。
·12·第一编县域概况历年干线公路新改建一览表路线长度宽投资起止路段性质年度结构名称(千米)(米)(万元)饶阳县城石灰土+3厘米油正饶线9.567新1983295至安平段面县城至武15厘米石灰土+3饶武线15.97新1986477强界厘米油面3厘米石灰土+5厘肃临线0.89三改二199430米油面肃临线1.19三改二19945015厘米石灰土+12肃临线8.09三改二19961200厘米二灰碎石+8肃临线404三改二19971500厘米沥青路1998-15厘米石灰土+15肃临线18三改二33002000厘米二灰碎石+8厘米沥青路15厘米石灰土+12正港线8三改二19961200厘米二灰碎石+8厘米沥青路15厘米石灰土+15正港线18.2三改二20033367厘米二灰碎石+8厘米沥青路姚庄大桥肃临线1607新20035500二期15厘米石灰土姚庄大桥肃临线3.5三改二2003600+12厘米二灰碎石引道+8厘米沥青路二、农村公路1978年,饶阳县农村支线公路仅有1964年修建的深杨线,这也是全县第一条公路,段长9.725千米,从深饶县界到杨各庄。
乡级公路只有1965年修建的五公——桑园公路。这两条公路的修建与当时五公的政治影响有很大关系。1978~2002年饶阳·13·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县农村公路总里程253千米,通达深度49%,其中县道一条9.7千米/米(深杨线),其余主要为通乡公路。2003年至2018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40.386千米,通达深度100%,其中干县道两条(深杨线、献饶线)长16千米,村级公路初步实现了全县19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三、高速公路建设2003年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开始进行规划和设计,途经饶阳县境内全长30.2千米,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在正港线设立互通立交。该工程于2008年开始在县内征地、拆迁,2010年竣工通车。
·14·第一编县域概况第七章历史概况第一节重大历史事件公元24年,刘秀率军经过饶阳。东汉末年三国时代,206年,曹操凿平虏渠北征乌桓,于平虏渠口筑鲁口城。238年,公孙渊叛乱,司马懿继续疏通平虏渠北征辽东。由于鲁口城占据水路优势,南北朝期间各方势力不断围绕鲁口城发动战争。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叛军多次围攻饶阳。北宋以后,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饶阳地处宋辽、宋金、蒙金以及靖难之役的战场,不断地大规模战乱破坏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文化都处于较落后水平。明末,饶阳城防坚固,抵御了“满洲”兵入城劫掠。
第二节著名历史人物西汉武帝时期,大儒毛苌在饶阳卜宅定居,并招收弟子传授诗经,后来以此闻名于世,被河间献王征为博士。北魏时期经学家刘献之传授《春秋》和《毛诗》,在北方成就显著,海内称之为儒宗。初唐时期的李义府,因文才出众,曾受诏共修《晋书》,后任中书令。但因为人阴险,笑里藏刀,以柔害物,最终被贬斥流放。五代宋初,饶阳李氏人物辈出,有李霖、李·15·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崧、李昉、李宗谔等。特别是李昉,主持编修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为保存中古文学资料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节早期党组织发展情况1924年,中共党员李锡九受北平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指示,到安平、饶阳一带发展党的组织,介绍韩子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饶阳有了第一名共产党员。1925年春,韩子木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饶阳县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饶阳县城内支部干事会,共有党员6人,1925年底发展到17人,当时全国仅有党员994人。
早期党员多为进步教师和学生,采取一人发展三名党员的发展方式。1928年秋,中共饶阳县委组织领导了反对国民党政府支应局局长赵子圻的斗争,赵出走天津后引天津警察局回乡抓捕党员,经党员刘希孔事先通报情况,多数党员出走安平、辛集,没有受到损失。1933年冬,中共保属特委巡视员范克敏被捕叛变,向敌人提供了保属党组织的情况。1934年1月,敌人在小堤逮捕了当时的县委书记温之蕴以及40多名党员。
·16·第一编县域概况第八章社会概况第一节民族饶阳居民绝大多数都是汉族,其他零星少数民族基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迁入人口,对县内生活习俗没有影响。
第二节民风民俗饶阳民风淳朴,急公好义,在历史上,就有各村出资修建义学、修建桥梁、捐资赈灾的善人。抗日战争时期,全县8000余名青壮年踊跃参军,在各村有不少堡垒户自发保护抗日干部,做军鞋、交公粮支援抗日。新中国成立后,饶阳人民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公为代表的农业合作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农业合作的领头人耿长锁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宋欣茹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及全国“三八红旗手”。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拥军模范田桂荣以及全国助残模范刘学良。2015年4月,张大棍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5月,饶阳县公安局冀春雷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1996年抗洪抢险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8月8日夜,·17·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大雨如注,合方村一70多岁老妪在转移时摔断胳膊,县农行灾民安置点胡建民立即护送老人乘车到几十里外找医生接好断骨。
36个县直单位负责安置灾民。县医院共救治灾民2340人次,全部免费。
社会各界对灾区也有不少捐助,南堤某部队共捐款12413.6元。驻石家庄51002部队向饶捐赠现款10万元,粮食10万公斤,衣被587件。
电力局安排新建家属楼供救灾战士住宿,许多女工为战士送饭,送水,送菜,送西瓜。君道村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用大抬筐装上煮熟的鸡蛋,泅渡10多里路送到了正在第一线抗洪抢险的官兵手中。姚庄村20名妇女,把鸡蛋、啤酒、方便面和大葱、茄子、辣椒送到抗洪第一线。
2014年,饶阳春晖义工协会成立,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协会成立以来,经常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到各村辅助残疾人,自成立以来,每年冬天都开展暖冬助困活动。给贫困户送去棉衣棉被、采暖炉、过冬食品,五年来,共筹措资金5.8万元,累计救助贫困户150余户。环境保护也是义工协会的重要内容,协会组织了低碳环保、爱我家乡、兴我饶阳为主题的徒步旅行环保公益活动。组织义工捡拾公路两旁烂纸、烟头、塑料膜等垃圾。
第三节宗教饶阳人的信仰多数处在一种模糊状态,多数人是立场不很坚定的无神论者,在重大事件面前会暂时信仰超自然的力量。
·18·第一编县域概况原始宗教——萨满教仍然有些许遗留,而传统宗教势力并不强大。
饶阳的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佛教。基督教在饶阳传播较早,过程较曲折。明朝末年,即有天主教徒从北京来饶阳传教,后中断。到清末,又从献县教区传来。2018年底,已登记天主教堂8个,涉及7个乡镇27个村,经常活动的教徒有611人。
第四节生活方式饶阳人生活方式较为朴素,讲求实际。衣食住行,与周边地区差异不大。节日习俗多遵循传统,稍有改变。
衣着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多家庭自制,年轻人服装式样多追随外界流行样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普遍购买成衣,服装鞋帽,罕有自制,充分减少了家庭主妇的劳动。
此一时期,人们追求流行的方式是趋同,以群体都穿一样的流行式样服装为美。进入21世纪后,穿衣讲求个性,避免“撞衫”,服装样式纷繁,满足了人们的爱美之心。
吃饭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初步解决吃饱问题,一般家庭不再吃各种杂粮窝头,普遍食用白面馒头。副食蔬菜随着温室大棚的兴建,到90年代末期,即可四季食用新鲜蔬菜。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有规模化的养鸡场、养猪场出现,普通居民不再自己养猪吃肉,鸡蛋、猪肉都由市场经常供应。(附鸡蛋猪肉食用油消费量)到21世纪初,县内奶牛养殖场增多,城乡居民开始消费袋装牛奶、鲜奶。自21世纪起,城乡各处饭店逐渐增多。到2018年,共有饭店及饮食摊点714家,饭菜种类极·19·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大丰富。
居住条件改善很大。城镇20世纪90年代以前住房相当紧张,机关企业家属院都是平房,一般一个家庭分一间或一间半;农村居民相对宽裕,一般一家两代三代人居住3到4间。自21世纪起,各企事业单位开始建设家属楼,城镇居民住房才得以改善。
自2002年,饶阳县开始商业开发住宅小区,农村居民也开始在县城买房居住。到2018年,县城共有居民小区107个。
出行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普通人多是骑自行车出行,稍远则有公共汽车。到20世纪90年代末,不少家庭开始有二轮摩托车,21世纪初,汽车开始逐渐进入普通家庭。
·20·第一编县域概况第九章经济概况饶阳经济总量偏小,农业发展较好,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财政收入一直较低。
地区生产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财政收入年份值(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200827597588205116647711237190200930112410312912163916356100262010338457119715128872898701231020113960621325701637509974215202201244893715330517803711759520080201348878616765418966813146430069201479745815917818300515527533887201555559920014717577917967331872201663928523342319594320991935664201769594825347420207624039844546201877323127042621605328675253290第一节农业计划经济时期,饶阳落实“以粮为纲”的政策,主要种植·21·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高粱、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很大。1978年,全县耕地580901亩,粮食面积720600亩,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1%。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作物逐渐增多。1984年,棉花播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为202695亩。2003年,花生播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为110085亩。20世纪90年代后期,蔬菜效益增加,粮食面积进一步缩小。自2005年始,饶阳县连续三年实施了国家级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示范项目,推广了种子包衣技术,提高了产量,改良了品质,优质麦面积不断扩大。2018年小麦种植面积达22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2.6万亩。2018年小麦单产达807公斤/亩,玉米达694公斤/亩。
全县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发展设施蔬菜,到2018年,蔬菜播种面积4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3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10万吨,产值23亿元,实现了“人均一亩菜、户均一个棚”目标,被誉为“京南第一大菜园”。群众种植热情高涨,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每年以2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钥匙,年可带动群众增收近5.4亿元,每个农民群众每年可从蔬菜产业中获益2200余元。饶阳县从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设施葡萄,目前全县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形成了尹村镇、合方区两个万亩设施葡萄基地,15个千亩大方,年产各类鲜食葡萄20万吨,产值20亿元,带动群众增收近4.4亿元,每个农民群众每年可从葡萄产业中获益1800余元。
第二节工业饶阳县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历史悠久,·22·第一编县域概况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众多小型手工业及家庭作坊,曾盛极一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营工业迅速发展,饶阳县棉纺厂等企业建成投产,国营企业高峰时期达到18家,职工4000多人。
随着国企改制及市场经济发展,传统产业逐渐衰落。近年来,饶阳县大力实施“项目主导”战略,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全力推进开放招商,全民创业,按照引进新的,打造强的,提升旧的,淘汰差的,确立了以农产品深加工、五金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为主的现代主导产业体系。全县培育出了上好佳喜奥、铁建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对鞭炮、镀锌等夕阳产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整改,对没有能力整改和整改不达标的,进行关停取缔或强制退出,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第三节商贸服务业1940年,供销合作社建立,集体商业开始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商业主要领域逐步由供销社、商业局和物资局控制。
1981年以来,对民间商业贸易逐步放开,长途贩运不再是打击对象。1983年,粮食市场放开。2003年,棉花市场放开,民间商业行为更加活跃。而国有商业企业则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衰落,到21世纪初大部分亏损严重,基本退出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群众投身商业,开发出自身的商业潜质,充分搞活了流通领域,增值了社会财富。到2018年,全县总注册商业企业4994户,个体9679户。服装餐饮百货零售行业相当繁荣,大型超市三家,市场供应充足。
·23·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十章文化概况第一节文学饶阳文学历史悠久,汉朝毛苌、北魏刘献之对诗经传承有很高的贡献,唐代李义府诗作较佳。北宋李昉父子诗文平实典雅,李昉诗收入《二李唱和集》,李宗谔诗收入《西昆酬唱集》。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教育的普及,文学人才逐渐增多,新文学作品成为创作的主流,传统诗歌和民间文学体裁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翟寿桐较早出版了长篇小说《花冈河的风暴》,另有长篇小说《梨花飞扬》完成后未及出版。
县内作家许可、何金鲸创作了许多民间文学体裁的作品。
许可作品追随时代需要,1958年创作的《一口菜饼子》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播出。被中央电视台改编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
县内文学活动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活跃,1982年,县文化馆主持创办了文学期刊《饶阳文艺》和《争艳》,何同桂、肖献法、张学夫、刘臻理等先后创作发表了不少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1992年7月,饶阳县部分青年自发成立“争艳文学社”。21世纪以来,饶阳已成为衡水市的文学强县,业余文学作者近千人。何同桂先后结集出版了《案牍余韵》《芝麻花》《榆·24·第一编县域概况钱的回忆》等诗歌小说散文集,退休干部肖献法退休后出版了《耿长锁传》《忠诚》《晚清画家尹少泉传》(与何孟宽合作完成)等近百万字的传记文学。《耿长锁传》出版时由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亲笔题词。青年作者张冉曾获得“金近儿童文学奖”。
2007年,经县委批准,成立了饶阳县作家协会,是衡水市最早的县级作协组织之一。县作协主席何同桂,副主席靳列维、孙永岗、王聪娜,顾问田双宝、张学夫、肖献法。作协成立以后,由作协秘书长赵宏欢主编出版了文集《滹沱乡韵》和《嫩苗》,在发掘写作人才、繁荣文艺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到2018年,《滹沱乡韵》已连续出版10期,为培养作者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二节艺术饶阳造型艺术主要有书画等传统艺术和内画、面塑、陶模、剪纸等民间工艺美术。
自古能书者首推北宋李宗讷、李宗谔兄弟,其后无甚可观。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计逐步宽裕,书画艺术得到初步发展。
豆店村王步孔,1908年生,曾师从尹敏良,楷、草、隶、篆等各种书法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1978年,他倡导附近村庄及武强县部分书画爱好者,办起“饶武书画研究社”。这是全国第一个民间自发成立的书法研究交流组织。该社成立40年以来,组织过许多次笔会切磋交流书法艺术,不少成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展览奖励。社内也在春节期间举办过书画展。
绘画艺术。县内最著名画家为清末东尹村尹少泉,他擅长画马,有“尹真马”的称号,也擅长兰竹、奇石,斋号“竹瘦·25·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石奇画馆”。其作品比例准确,色彩雅致,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民间工艺美术。以内画最为突出。饶阳内画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受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先生的影响,王立夫、刘子艺、刘双清、索振海、王纪馈等具备一定美术基础的人士开始了内画创作,并在小范围内开始流传,作品形式为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等传统风格的各类鼻烟壶。到20世纪80年代,宋恩怀、李广立、王进兵等率先20世纪70年代刘子艺、刘双清、索振海在组织成立了第一批内画画鼻烟壶加工生产厂家,招收大量学徒,促进了这一技术的普及。1989年,宋恩怀等人从成都学来冶炼水晶球技术,生产中球体里有气泡,就顺势把球掏空,绘入内画。此后,各种造型的玻璃、水晶内画作品层出不穷,影响遍及全国。
民间剪纸。饶阳民间剪纸秀美典雅,装饰性强,多为婚庆年节装饰题材。比较突出的剪纸艺人有索文芳、索振海、刘双清、刘子艺、刘彩霞和李允色,索文芳与索振海、刘双清、刘子艺均为大尹村人,索文芳年长,传授上述三人技艺。
饶阳戏剧史上最著名的当属迁民庄常氏所办崇庆班,该班前身为清末时保定合庆梆子班,常氏把“合庆班”改名“崇庆班”,至1919年差不多每年招生坐科,培育出著名的一、二、三“崇庆班”。
·26·第一编县域概况笛子调据有关材料称,是罗罗腔流入饶阳县官佐村后的称谓,又称官佐调。据传,明正德年间,在官佐村执教的某私塾先生,将此剧种教会本村子弟会(一说某官宦之家班),传唱至今。
该村演唱笛子调的子弟会民间艺人,可上推至150余年前。
广场舞是2000年前后开始流行的民间文化活动,最早在县城中老年妇女中流行。到2007年,不少农村的妇女也开始在农村广场跳广场舞健身,因其简单易学,吸引了不少群众加入其中,每年正月十三的元宵节花会上,也有大面积的广场舞表演。
到2018年,几乎村村都有大批妇女经常跳广场舞,而男子绝少加入。
第三节文化设施计划经济时代,文化活动由政府组织,兴建了县文化馆、影院、礼堂等设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群众可自行承担文化消费,政府所办文化设施先后停办。2000年以来,县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先后关闭拆除,2008年,在原电影院处修建了县文化活动中心。
书店。1982年,县内有新华书店1家,营业面积240平方米,年营业额22.3万元。1987年,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2000年开始实行开架售书制度,2008年,营业额为437万元,年销售图书55万册,绝大多数为中小学课本。
图书馆。1980年1月,单设县图书馆,借用县总工会房间3间,工作人员5名,藏书1万册。1984年夏,在影院广场西侧建图书馆,占地682平方米,建筑面积376平方米,藏书1.35·27·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万册。1995年后不再开放。2010年文广新局成立后,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到2018年,图书馆藏书4.5万册,年接待读者400人。
自2008年起,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建设农家书屋。到2018年,共在197村建成农家书屋,总藏书295500册,自2016年起,开始建设文化大院,引导村民开展舞蹈、戏剧、书画等文化活动。到2018年,共建成文化大院4个。
·28·第二编革命历程第二编革命历程·29·第二编革命历程第一章滹沱河畔星火燎原第一节饶阳县党组织的创建和早期活动一、20世纪初饶阳的政治经济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在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了。
饶阳县处于奉系军阀的势力范围,历任县知事依仗奉系军阀的势力,凭借手中的权力,与地主豪绅等反动势力串通一气,徇私枉法,鱼肉人民。做一任县知事,搜刮的民脂民膏竟达数万元,所以,人们称他们为“饶三万”。地主豪绅则助纣为虐,勾结官府,为害人民。城内劣绅田立亭、韩季卿,包揽诉讼,开赌贩毒,敲诈勒索,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二县官”。在这些土豪劣绅的压迫下,劳动人民常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送官问罪,蹲班房,坐牢狱。劳动人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全县3000多户地主富农(占全县总户数的7%),占有全县60%的土地。他们招佃户或雇佣长工耕种土地,放高利贷,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佃户辛苦一年,所得一半要上交地主。许多佃户交租后不够吃用,被迫向地主借债。春天借一,秋天还三,“驴打滚”的利率,使得农民无法还清债务,不得不卖地破产。
·31·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农村的贫雇农更加贫困,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地主豪绅手里。
各派军阀连年混战,更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他们通过自己控制的派系政府,向人民摊派兵款战费,巧立名目增加捐税,什么“田赋税”“房产税”“人头税”“警察捐”“民团捐”等共计30多种。甚至预征若干年以后的钱粮,逼得农民典当田物,卖儿卖女。1922年,饶阳县区镇设立支应局,横征暴敛,支持军阀混战所需财物。随着外资的侵入,洋货充满城乡市场,洋油、洋火、洋针、洋布、洋线、洋酒大量倾销,使生产和销售这些生活必需品的工商业者频遭破产。外国资本随着商品的倾销,在饶阳县城和大的集镇,如大尹村、东张岗等地设立货栈,大量廉价收购棉花等农产品,加工成布等生活必需品,又反过来向农民倾销,整个饶阳和全国一样,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加之滹沱河堤年久失修,年年夏季决口,河水长驱直下,半个饶阳尽成泽国。苛捐杂税,兵灾水患,逼得劳动人民生活无着,只得走西口,下关东,流落异乡。人民在深重的灾难中盼望光明和出路。
二、马列主义的传播和中共饶阳党组织的创建中国共产党饶阳县地方组织创建于大革命时期的1925年。
从五四运动开始,特别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饶阳县一些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1.知识分子的觉醒。1919年,韩子木参加了李永声(李锡九,安平人)、江著源(江浩)等人在天津组织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五四运动期间,天津警方逮捕不少游行示威学生,韩子木利用省议员身份多方进行营救。他还在议会激烈抨击卖国言论,敦促副议长边杰卿签名上书省长曹锐,逼迫当局将被·32·第二编革命历程捕学生释放。1921年他应李永声之约进京在农商部工作,不久,已是共产党员的李永声去天津开展工作,韩子木遂辞职回家,并将《新青年》《向导》周报、《唯物史观》《自然科学概论》等进步书刊,介绍给城内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向他们介绍苏俄“十月革命”和北京、天津等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情况。1922年,饶阳县城文庙成立了师范讲习所,教员刘汉生反对孔孟之道,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科学,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他还把《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介绍给学生,向学生讲解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俄国、工人运动和世界革命的文章。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饶阳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西段村严一林(严芝圃、严瑞升)于1918年4月从深州中学辍学后,考入高阳县布里村赴法勤工俭学补习班学习法语,后于1919年7月到法国勤工俭学。留法期间,他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1924年,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饶阳城内士绅家庭出身的韩毅男,1922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勤杂工,结识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3年,小学教员翟少痴、刘金玉、张来欣、李永昌等人,在饶阳城内组织了一个读书会,起名叫“德赛人生尝试会”,其宗旨是反对旧礼教,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新文化,提倡白话文。
他们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还分头串联同窗好友在戏台、茶馆和书摊等场合宣传进步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一些知识分子的觉醒,为中共饶阳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3·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2.党组织的组建。1924年春,中共党员李永声受中共北平地方执行委员会指示,到安平、饶阳一带发展党的组织,在饶阳县城内介绍韩子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饶阳县有了第一名共产党员。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建立党的组织,扩大党的队伍。当时,党的北方区委非常重视饶阳、安平等县的党建工作。在饶阳韩子木首先担负起了建党、发展党组织的重任。他结交了饶阳城内青年教师翟少痴,通过翟少痴了解了刘金玉、李永昌、张来欣的政治思想情况,并于1925年春代表党组织吸收他们加入了共产党,同时入党的还有韩子木的族弟韩毅男。并建立了饶阳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饶阳县城内支部干事会(城内支部),共有党员6人,支部内设书记、组织干事和宣传干事,机关设在韩子木家,活动经费由韩家负担,直属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领导,1925年底,改属中共保定市委建立的安(平)饶(阳)联合县委领导。
1925年夏,严一林因病由天津回到原籍西段村,在家一边养病,一边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的组织。1925年冬,还在村里开办夜校组织贫苦农民学习文化、介绍俄国革命经验、宣传讲解革命道理,先后发展赵来水、严俊堂、刘少普、宋慕含等6人入党。
之后,韩子木继续以省议员和开明士绅的公开身份作为掩护,发展党的组织。到1925年秋,又发展王春晖、王子勤、罗介甫、宋秀夫、刘雨畴等人相继入党,到1925年底,全县党员发展到17人,活动于饶阳城内、·34·第二编革命历程西段村和屯里等村庄。1926年春,严一林回天津,西段村党员在城内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3.中共饶阳地方委员会的建立。1926年6月,党的北方区委派王若郁(王斐然)到饶阳,以中共饶阳县城内支部为基础建立了中共饶阳县地方委员会(饶阳地委),下辖三个党支部和三个团支部,中共饶阳县城内支部撤销。根据上级尽量让当地人负责的指示精神,地委选韩毅男任书记,王若郁任组织委员,刘金玉任宣传委员,韩子木负责国运部,王春晖负责农运部。
后因韩毅男辞职,由刘金玉任书记,韩子木任组织委员,王若郁任宣传委员。饶阳地委建立后,以“姚光华”为代号,通过书信与北方区委联系,直接在北方区委领导下开展工作。饶阳地委成立后,主要抓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统一战线、建立共青团组织、开办党训班和积极发展党员等项工作,着力抓了党团组织建设和发展。这时期,党员主要分布在城内、西段村、屯里、端午村、罗屯、北师钦、一致合、圈子、大送驾庄等十来个村。
据统计,1925年4月(中共四大)全国有党员994人,饶阳县到年底有17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有党员1万人,饶阳县到年底有50多人。此间,饶阳县不仅是建党最早的县份之一,也是党员人数比较多的县份。
三、饶阳县党组织初期革命活动在建党初期,饶阳县党组织重点开展了三项主要工作:1.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活动,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武装人民群众针对党的队伍理论水平低的状况,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学习·35·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浅说》《唯物史观》《共产主义ABC》《社会科学概论》《向导》周报等书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在西段村举办了党训班,介绍国内革命形势和南方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使全体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有了显著提高,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明确了党的目标和工作任务。
为了掩护的党的活动,进一步开展革命宣传,扩大党的影响,在韩子木家前院开办了一所平民学校,由韩毅男捐款置办了桌凳、教具。第一任教员是翟少痴。学校招收贫家子弟免费入学,课本是《平民千字课》。后翟少痴出走,教师改由刘金玉接任。
不久,严一林在西段村也开办了平民学校,先由严永涛后由刘少甫担任教员。党组织以这两个学校为联络和活动中心,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相互支援,开展工作。在这期间,严一林还组织西段村党员编排文艺节目,演文明戏,积极扩大党的影响。
2.建立青年团组织,培养革命后备军1926年王若郁来饶阳后,以平民学校教员身份开展党的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王若郁经常到男高级小学活动,同几名出身贫寒、思想进步的学生交了朋友,并把《新青年》《向导》周报等革命书刊送给他们阅读。在同这些青年学生接触过程中,他发现23班学生焦守健思想进步,革命进取精神强,便首先发展他为青年团员,随后又吸收了韩经武、董庆云、董庆学、计文和、李金贯、刘宗周、张金池、宋文景等8名学生入团。
在举行入团仪式后,立即建立了团支部,焦守健任团支部书记,董庆云为组织委员,韩经武为宣传委员。
男高团支部成立不久,省委派吴钟璋来饶阳帮助开展工作,住在韩子木家,公开身份是女高级小学教员。吴钟璋在积极宣·36·第二编革命历程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同时,有重点地接近和培养了一批思想要求进步的女学生,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文化;反对富家子弟欺压贫苦同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天足短发,为发展女团员的工作做了准备。在此期间,严一林也曾到男高、女高组织青年团员和进步学生教唱革命歌曲,介绍法国大革命和苏俄十月革命的情况。男高、女高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活跃。
在党的领导下,青年团组织不断扩大。半年之后,除城内男高、女高外,南师钦、屯里、端午村先后建立了团支部,团员发展到70多名,这批新生力量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后来大部分团员加入了党组织,成为饶阳党的骨干。
3.成立农民协会,积极开展斗争1926年,经韩毅男提议,党组织研究决定,成立了饶阳县农民协会,以便团结组织贫苦农民,扩大党的影响,开展合法斗争。经过党员分头串联亲戚朋友,约定时间召开饶阳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党员韩毅男、严一林、张来欣、王春晖、李永昌、赵来水、罗介甫等,连同农民代表共50余人。
会上推举王春晖、李永昌为农会负责人。确定了农民协会宗旨: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婚丧互助,改良农具,为大多数贫苦农民谋利益。
县农民协会建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有效克服依靠各村村长(多是富人)和不注意阶级成分的倾向,紧紧依靠贫苦农民开展工作。在发展会员时,注意克服简单拉夫式的做法,采取逐户走访、说服教育的方法,这样使农会组织不断扩大,会员成分更加纯洁。到1927年,屯里、小堤、杨各庄等十几个村庄都组织起了农民协会。他们在·37·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活动,维护贫苦农民利益。屯里农民协会实行婚丧改良,由会员出头帮助穷人办理丧事,不吃不喝,不用僧道念经,不用祭奠,处处节俭办事,这样不但照顾了穷人,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婚丧事历来由地主豪绅把持、借以压迫剥削穷人的千年陈规。建立了农民协会的村庄,贫苦农民有了靠山,在村里争得了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力。同时,农会还经常对农民进行阶级教育,灌输革命思想。通过这些活动,党在广大农民中扩大了影响。在建立农民协会的基础上,党还在农村建立了戒毒会、戒烟戒酒会等。
四、全县农民运动第一次高潮及中心县委的建立1.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展抗缴“讨赤捐”斗争1926年7月9日,在我党的影响下,以共产党员叶挺所率独立团为先锋的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军阀张作霖为与北伐军抗衡,下令在其所辖区域内限期征收所谓“讨赤捐”。为维护人民利益,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共饶阳地方委员会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抗缴“讨赤捐”斗争。
这一斗争的开展,引起了饶阳县奉系县知事刘宝珂对中共饶阳地方委员会委员王若郁、韩子木的怀疑和注意。他强令解散了平民学校,并密谋让人写信告发王若郁、韩子木是“赤党”,派人密查王、韩二人与外地的来往信件,极力为逮捕王、韩二人制造口实。1926年12月,在邮局查到一封黄埔军校寄给王若郁的信(同学来的),于是刘宝珂借故发难,立即派军警逮捕王、韩二人。韩子木被捕,王若郁在其他同志掩护下离开饶阳,中共饶阳地方委员会遭到破坏。
韩子木被捕,王若郁离饶。党员王春晖、王子勤等继续领·38·第二编革命历程导抗缴“讨赤捐”的斗争,他们总结了前段反“讨赤捐”斗争的经验教训,决定团结开明士绅,争取社会力量,进一步发动群众。同时,采取以拖抗缴的斗争策略,反对“三分利”,反对劣绅借机发财,以达到抗缴的目的。1927年5月18日,王春晖、王子勤联合九区代表、开明士绅王普斋,串联留楚一带十几个村庄的开明士绅和农民,组织了近千人的请愿队,趁饶阳县城内大集,到县城浩浩荡荡游行示威。当队伍到达县政府门口时,军警鸣枪恐吓群众,大家毫不畏惧,坚决要刘宝珂出来答话。
刘宝珂被迫出面,并谎称“三分利”是田立亭的主意。群众立即包围了田立亭的“德源义”银号,田立亭吓得从后门逃走。
1928年,国民党二十一军吕秀文部进驻饶阳,党组织经研究,决定“借刀杀贼”,惩办田立亭、韩季卿。于是发动九区代表联合上书,控告田、韩二绅包办捐税田赋、从中敲诈勒索的罪行。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吕秀文,巧借为民做主之名,下令逮捕了田、韩二绅,分别对田、韩罚款6万元和3万元。
吕秀文除给饶阳留下5000元外,其余罚款全部装了腰包。历时两年之久的反“讨赤捐”斗争就这样结束了。
事后,党组织总结了这次之所以“打了狼,喂了狗”的教训,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清军阀吕秀文的反动本质,忽视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但是这次斗争仍有重要的意义。这是饶阳县党组织建立以来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斗争,有效打击了反动统治者,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这次斗争,年轻的党组织经受了锻炼,为领导以后的群众斗争积累了经验。
2.饶安深中心县委的建立和饶阳党组织的发展1926年底,由于反“讨赤捐”斗争的失利,致使王若郁出·39·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走,韩子木被捕,中共饶阳地方委员会遭到破坏,党的机关也不能设在韩子木家了,一些目标较大的党团员也不得不暂赴外地隐蔽。1927年春,按上级指示要求,饶阳党领导机关一度由饶阳城内韩子木家迁往安平台城弓仲韬家,与安平、深泽合组中心县委。弓仲韬为中心县委书记(一说为刘金玉),张鹤亭负责青年团工作。饶阳的王春晖、张来欣参加了县委领导工作。
中心县委除领导饶阳、安平、深泽的党组织外,还负责束鹿县(今辛集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束鹿县党员发展到12名)。
为了迷惑敌人、保证党领导机关安全,在弓仲韬家南院建立了女子学校,饶阳进步青年韩惠波、韩秀巧、严镜波等到校读书,中心县委领导同志以女校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在中心县委领导的直接关怀和培养下,韩惠波、严镜波等加入了共青团,壮大了团的力量。
中心县委的建立,稳定了局面,安定了党心,一些在反“讨赤捐”斗争后躲到外地的党、团员也陆续返回参加了党、团活动。
党在台城期间,往来的人员越来越多,引起了反动军警的注意,党的机关遂迁往深泽。
1927年秋,中心县委撤销,饶阳党的领导机关迁回本县,王春晖任县委书记,焦锐(焦增祥)负责共青团的工作。这一年,蒋介石在南方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北方张作霖逮捕绞杀了李大钊等60余名共产党员,整个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在革命低潮中,饶阳党的同志坚定信心,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力量。到1927年底,全县已有党员50多人,党的基层支部5个。
这一时期,党的组织发展的特点是党员多集中在城内、屯·40·第二编革命历程里村、西段村几个点上,党员多是小学教员、青年学生等小知识分子,劳动人民出身的党员还不多。
第二节饶阳党组织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的斗争1927年秋,经过中共顺直省委批准,建立了中共饶阳县委。
1929年5月,中共饶阳县委改为中共饶阳县特别支部。1929年8月,又由特支改为县委。在白色恐怖下,中共饶阳县委(特支)虽受“左”、右倾思想的影响,使党的建设受到了一定挫折,但仍保存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并领导农民和学生开展了反对贪官污吏和封建势力、抗缴“杀猪税”、打击盐巡等一系列斗争。
到1933年底,全县建立了7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132名。
1934年1月,中共保属特委巡视员范克敏(范洪勋)叛变投敌,中共饶阳县委遭受破坏,基层党支部停止活动。1936年夏末,中共直南(新)特委宣传部长吴立人到饶阳,建立了中共饶阳县工作委员会,机关设在饶阳城内,指定焦守健为书记,路铁岭、严镜波为委员,使饶阳县党的组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至1937年7月,全县党员发展到160名。
一、全县农民运动的第二次高潮及党组织的整顿与发展1.饶阳党组织采取“打进去,留下来”的斗争策略,坚持党的工作1928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打败奉系军阀,占领了天津和北京,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从此,国民党新军阀取代了奉系军·41·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阀在河北的统治。
国民党统治河北后,继续推行反共政策。一方面依靠地主豪绅,纠集流氓土匪,在城乡大力发展特务组织,到处抓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实行比旧军阀更加残酷的反动统治;另一方面,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提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在政治思想上继续进行欺骗人民的勾当。同时,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派人到各市县进行国民党员登记,进一步扩充实力,建立和加强自上而下的反动统治。
在饶阳,首先,国民党实行反动政治攻势,在县城及大的集镇张贴省党部的反共标语,大搞反共宣传。其次,设立国民党员登记处,把土豪劣绅、官僚政客吸收为国民党员,加强反动统治力量。第三,在县城、各大集镇设立警察局、区公所,作为统治人民的政治机关。同时,在县城和区公所所在地设立保卫团和联庄会,作为镇压劳动人民的地方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起来,徇私枉法,欺压穷苦百姓,打击农会会员,盯梢共产党员的活动,企图破坏我党组织。饶阳县到处是白色恐怖,党组织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在与上级党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为应对形势的突然变化,继续坚持党的活动,出狱后担任党的负责人的韩子木先后两次在城内召开党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韩子木、严一林、王春晖、李永昌、宋秀夫、刘雨畴、王子勤等人。会上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决定利用国民党建立县党部之机,采取“打进去,留下来”的策略。7月初,由他们7人以国民党员的身份组建成立了“国民党饶阳县临时党部”,借以掩护党的活动,保存党的力量。
国民党临时党部建立后,由韩子木主持全面工作,其余几人分·42·第二编革命历程别负责筹建农民协会、工人协会、妇女协会、小学教师联合会等群众团体,宋秀夫负责办理暑假期间小学教师训练班。在此期间,经韩子木、宋秀夫介绍,高级小学教师刘俊茹、李香圃、靳子言到临时党部工作。
1928年7月,严一林、王春晖等人到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接洽联系,省党部不承认饶阳县国民党临时党部。8月初,派于培基、张致中、王服民三人到饶阳,组成国民党饶阳县临时登记处,重新在饶阳登记国民党员。一些地富和乡绅等封建势力头面人物,见有机可乘,纷纷到登记处登记为国民党员。1929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清党,发现韩子木等人是共产党员,因此查封了饶阳县国民党临时党部。
饶阳县党组织组建国民党临时党部,虽然保存了党的力量,领导了全县范围的反对县支应局长赵子圻的斗争。但是,由于组建国民党临时党部的做法没有通过在党内充分讨论来统一全县党员的思想,致使一些党员产生怀疑,外出找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内思想混乱,分散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战斗力。
1928年12月,中共顺直省委召开扩大会议,整顿党的组织。
1929年初,中共饶阳县委进行了组织和思想整顿,并就1928年组织“国民党临时党部”问题作了检查。1929年5月,在中共顺直省委陈潭秋、郝清玉参加的保南各县党组织联席会上,将中共饶阳县委改组为中共饶阳县特别支部。
2.反对支应局长赵子圻的斗争1928年饶阳遭受严重水灾、虫灾,广大贫苦农民生活无着。
但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仍增捐加税横征暴敛,到处抓兵抓夫,要钱要粮,致使许多农户背井离乡,田园荒芜。
·43·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国民党县政府支应局长赵子圻,借应酬过往军队之机,伪造假账,把征收来的大批钱粮窃为己有。国民党县长马明谔与赵子圻串通一气,狼狈为奸,致使赵子圻有恃无恐,无法无天。为打击贪官污吏,保护农民利益,党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支应局长赵子圻的斗争,形成了全县农民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为取得这次斗争的胜利,党总结了反“讨赤捐”斗争“前门打狗,后门进狼”的教训,紧紧依靠群众开展斗争。为此,党组织党员深入各村,通过农会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赵子圻的罪行。而后,由县农民协会出面,汇总群众检举其各种罪行,选派20名区代表组成查账团,对支应局的账目进行清查。到11月底,群众揭发出赵子圻逼死人命、霸占民女种种罪行,查账团查出赵子圻在任支应局长期间贪污5万多银元。县农民协会把赵子圻的这些罪行公布于众,激起全县人民的愤怒。党组织因势利导,组织各群众团体和九区代表组成斗争赵子圻大会主席团,推选王春晖为大会总指挥,许光斗(农会积极分子)为大会主席团主席。12月18日,在城内孔庙大殿前设立会场,召开了斗争赵子圻大会。各村群众整队赶到会场,到会群众数万人。在斗争大会上,查账团代表一笔一笔地质问赵子圻的贪污罪行,使这个贪污人民血汗的蛆虫哑口无言,群众一致要求让他退还赃款。在群众强大压力下,县长马明谔不得不把赵子圻钉镣收监。斗争的初步胜利使参加大会的群众扬眉吐气。当天晚上,经党组织研究,由王子勤起草了一份《告全县父老兄弟书》,陈述了赵子圻的贪污罪状,报告了斗争赵子圻的情况,号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再接再厉,取得斗争的最后胜利。
·44·第二编革命历程赵子圻入狱后不甘心失败,用金钱上下买动,并欺骗威胁收买李庄同乡(赵是李庄人),组织了300人的所谓“请愿团”,要求释放赵子圻。党组织当即揭露了赵子圻的罪行,进一步发动群众联名上书县长,并发动九区代表到县衙交涉,反动县长被迫判他赔款退赃。
赵子圻不服判决,要求上诉,马明谔把他解往北平处理。
在解往北平途中,赵子圻被几个持枪便衣用汽车抢走。这一消息传到饶阳,激起全县人民的愤慨。党组织派韩子木赴北平控告。
反动政府不但不接受饶阳人民的控告,反而宣布赵子圻无罪,认定斗争赵子圻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暴动,随后调一营骑兵,来饶阳镇压群众。
韩子木到北平后,与北平同乡陈述赵子圻贪污真相,争取了社会舆论,并拟好控告赵子圻的诉状。赵子圻勾结劣绅田立亭、韩季卿、刘沐林、黄月波、赵寿山等赶到北平,秘密策划阴谋,由赵寿山出面,到北平警备司令部控告韩子木是共产党员。赵子圻的亲戚、宪兵营长杜海源也从中活动,致使韩子木在打磨场天福店被捕。党得知这一消息后,派王子勤、王春晖到北平打探韩子木入狱后的情况,后经李锡九、安桂馨等人营救,韩子木才得到释放。至此,规模浩大的反对赵子圻的斗争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党组织对斗争的复杂性、严重性以及敌人狡猾多变的阴谋手段认识不足,缺乏阶级斗争的经验。经过这次斗争,全县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为进一步教育人民、团结人民,同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斗争奠定了基础。同时,党也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使党逐步·45·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成熟起来。
3.贯彻党的六大精神,饶阳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1928年6月,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做了正确估计,提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府等民主革命的十大纲领。1928年12月,中共河北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要求各地贯彻执行六大会议精神,整顿党的组织。1929年初,王春晖传达贯彻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在全党进行了组织上、思想上的整顿。县委总结了建党以来的工作,确定了党今后的任务: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开展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从过去多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转向在劳动人民中,特别是贫苦农民中发展党的力量,壮大党的队伍。为完成党的任务,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提高思想觉悟和斗争水平。在思想整顿中,县委还着重分析总结了1928年组建国民党临时县党部的情况,肯定了这种做法,保存了党的力量,在新形势下掩护了党的活动。但是同时指出:由于没有及时统一全党的思想,党内产生了思想混乱,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在贯彻六大会议精神以后,县委领导从组织上也进行了整顿,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
除本县同志外,还增加了外县的两名同志,加强了领导力量。
经过整顿,饶阳的党组织出现了一个兴旺发达的新局面。
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饶阳党的活动中心从城内转移到小堤、大送驾庄、杨各庄一带。在小堤,县委负责人温之蕴,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以小堤小学(东校)为秘密联络站,坚持发展党的组织;大送驾庄共产党员郭东藏,以行医为名进行党的工作,他的药铺成为党的活动点,县委经常在这里召开·46·第二编革命历程会议,讨论工作。这期间,青年党员韩振海工作积极热情,受到党内同志的敬佩。1929年5月,饶阳党改建成特别支部时,韩振海接替王春晖担任了特支书记。1929年8月中旬,保属特委徐云步和常明来饶阳视察工作,决定将饶阳特支改为县委,韩振海任县委书记。1930年6月,中共博(野)蠡(县)中心县委建立。7月韩振海调任中心县委委员,兼任饶阳县委组织部长。温之蕴接任县委书记,县委成员有王春晖、李旭初、刘永泉、宋云波等。从1929年以来,饶阳党的工作发展很顺利,这一时期,党主要在饶南、深北一带村庄领导农民开展斗争,在斗争中发展了一批农民党员,建立了一些农村支部。到1931年底,全县党员发展到100余人,分布在40多个村庄。这当中,同志们冒着危险,做了大量艰苦的组织发展工作。1929年,温之蕴发展本村赵连壁、赵帮、赵进财等6人入党。高桥王志信发展本村王存柱、王存荣等4人入党。北史村刘永泉除在本村积极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外,还发展寨子村耿俊德入党,耿俊德又发展宋云波入党。1931年,侯树藩利用在张各庄教书的机会发展靳玉山、王左周、靳涣仁、许根元等6人入党,并建立了党支部。
这一时期,城西官佐、耿各庄一带,党的工作也开展起来。
1930年,李旭初、葛孝乾在官佐村发展陆池深、狄国柱等人入党;同年,在耿各庄发展耿再田、王显林、耿常有、耿好学4人入党,并建立了支部。
由于饶阳南部村庄党的工作活跃,影响和吸引着深县北部村庄的贫苦农民和小知识分子,因此,党又在深县的一部分村庄发展了一些党员,建立了党支部。1929年,在深县的大流村、·47·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院头村发展了党员,并建立党支部。1929年,深县西杜庄张声九,在南京堂以开药铺为掩护,参加饶阳县委领导进行党的活动。1931年,县委派宋曦光到深县周龙华村,以开药铺为掩护,对侯玉田重点培养,到1932年,吸收他为共产党员。侯玉田入党后,很快在本村又发展了十几个贫苦农民入党成立了党支部,并担任了党支部书记。1932年,侯玉田参加保属特委工作,为以后河北游击军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一时期,教育界的党组织也得到了发展。1930年,县立高小学生耿平真发展甄兰会入党,之后甄兰会又发展何长青、何豪川、张昌等10余人入党,建立了党支部,甄兰会为支部书记。1932年,宋云波利用在西里满当教员的机会,对回家过暑假的乡村师范学生靳伯祥进行培养后,吸收其入党,接着又吸收乡师学生贾桂生、李旭昌、王金栋入党,并建立了乡师党支部。
支部在学生中组织起读书会,发展党的外围组织,扩大党的影响。
由于县立高小和乡师有了党组织,所以这两个学校在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全县农民运动的第三次高潮1.婚丧改良会的斗争1930年,农村政权掌握在地主豪绅手里,婚丧嫁娶都由他们把持办理。穷人家死了人,地主豪绅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让花多少钱就得花多少钱。许多穷苦农民因葬埋老人卖房卖地、倾家荡产。所以,穷人死了人就是大难临头。广大贫苦农民迫切要求自己做主,节俭办婚丧大事。党组织因势利导,发动农民在一些村庄成立了“婚丧改良会”。婚丧改良会成立后,由党员或正直贫雇农出头为穷人办理婚丧嫁娶之事。他们不吃主·48·第二编革命历程家饭,不花主家钱,一切从俭从廉。北韩村侯树藩、韩振海同时组织了东西头改良会,有事互相照应,协同行动。张苑村韩玉书在本村成立婚丧改良会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农民夜校识字班、珠算班,帮助穷人学文化。组织起婚丧改良会的村庄,向地主豪绅开展了斗争。杨各庄地主富农死了人,婚丧改良会的人不去抬葬。1931年,杨各庄一家大地主死了人,穷人们把棺材大头朝下架起来,当场羞辱了地主豪绅,大灭了他们的威风。
2.穷人会的斗争20世纪30年代初,饶阳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为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结成“十大联盟”。在政治上、经济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和剥削。饶阳党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在群众觉悟较高的饶南、深北一带村庄,组织起了“穷人会”,和“十大联盟”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建立“穷人会”的小堤、杨各庄、大送驾庄、张各庄、南北韩村、固店、大曹庄、北史村、周龙华等20多个村庄,会员发展到了几千人。“穷人会”对贫雇农进行阶级教育,揭露地主富农的剥削,号召穷人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温之蕴在小堤组织起“穷人会”,多次与地主进行了斗争。宋云波领导杨各庄的“穷人会”罢免了为地主豪绅掌权的村长,选农会会员当村长,为穷人当家做主,反对地主豪绅称王称霸,维护了农民利益。许张保成立了“铁血团”,表示要与反动地富血战到底,全村318户,300户参加了组织,把18户地主富农及其爪牙孤立起来。1933年,周龙华村(位于深县北部,该村党支部曾属饶阳领导)的地主组织起了看青队,看青队成员多是地主的狗腿子和地痞流氓,他们白天欺压穷人,晚上偷穷人的庄稼。周龙华的“穷人会”和张各庄的“穷·49·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人会”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组织了80多人,在一天黑夜,手持棍棒把看青队打跑了。当时还有的“穷人会”组织起了秋收队,组织群众抢收地主的庄稼。1931年大旱,大曹庄、高桥、王桥、宋桥和五公村的地主放高利贷,北史村穷人抗债不还,这几个村的地主纠合在一起,在北史村割了穷人200亩麦子,就地打场,企图强行把麦子拉走。“穷人会”夜间放火烧了麦场,把麦子烧光。各村“穷人会”除在本村组织贫雇农同地主进行斗争外,还联合起来开展群众性斗争。1930年,东西里满、张各庄、大送驾庄、杨各庄等41个村的“穷人会”组织起来,为反对国民党县政府的苛捐杂税,动员200多人到县政府请愿,县长不得不出面应酬,还迫不得已为请愿群众置备了饭菜,使抗税斗争取得了胜利。
3.党领导农民抗缴“杀猪税”的斗争1929年初,国民党反动官府巧立名目,强迫农民缴纳“杀猪税”。杀一头猪,缴税1元(一说5角),还要交猪毛、猪鬃、大肠头,如不交就送官问罪。广大群众对此非常气愤,党决定发动群众进行反抗,领导群众开展了反“杀猪税”的斗争。
温之蕴、韩振海等在城西、城西南一带村庄组织群众,以大刀、长矛、棍棒武装起来,同催税爪牙展开斗争。王春晖、李旭初、葛孝乾在县城周围、城西北村庄组织群众武力抗税,把到各村收税的人打了回去,有的被砸坏了自行车,扯破了衣裳,有的被打得头破血流,群众的力量使得他们再也不敢下乡催缴“杀猪税”,斗争在全县取得了胜利。
1930年初,反动政府又催征“杀猪税”,博蠡中心县委召开了各县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统一部署反“杀猪税”的斗争,·50·第二编革命历程韩振海参加了会议。回来后,遵照中心县委的指示,组织党员在各个集市游行讲演,动员农民自己安锅杀猪,不给土豪劣绅杀猪,不缴“杀猪税”。还组织群众进城请愿,跟县长论理。
反动政府见“杀猪税”收不起来,就指使各村地主乡绅包税,挨户收敛。仇孙庄共产党员刘雨畴,串通农民并联合九区代表起来反对,各村农民纷纷响应,使南京堂地主张济三包税后收不起税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县范围的反“杀猪税”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4.党领导的扫盐斗争由于连年洪涝灾害,县境一半以上村庄的土地盐碱化。这些碱地春天泛盐巴,夏天长碱蓬,终年不长庄稼。这些村庄的农民生活无着,就在盐碱地上刮盐土,淋小盐,熬小盐,把熬出的小盐肩挑车推运到外地去卖,借以糊口。盐民自熬的小盐价钱便宜,致使官商经营的大盐滞销,盐店生意萧条。为此,国民党政府成立了盐务队,设盐巡,到各村查禁小盐,抓捕盐民,进行敲诈勒索,有的盐民被抓进监狱。党组织为了维护盐民利益,决定发动各村群众开展砸盐店、打盐巡的斗争。县委组织党员鼓励盐民抵制盐巡的敲诈勒索,维护盐民的利益。1931年夏,官佐村共产党员李旭初、葛孝乾带领官佐、牛村一带卖小盐的农民,在官佐集上把几个盐巡围起来痛打了一顿,把他们赶出官佐集。1931年冬,许光斗带领城里附近村庄的盐民砸了城里一家盐店。
国民党政府为了镇压盐民,进一步武装了盐巡,这些盐巡每人配长短枪各一支,骑马和自行车,经常到饶阳产小盐村庄巡察。他们每到一个村庄,就挨家挨户地砸盐池、盐锅,把已·51·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熬好的小盐撒在地上。在这种情况下,县委领导党员组织盐民秘密熬盐、卖盐,对小股盐巡截抢小盐采取打了就跑的办法,使盐巡不敢截抢小盐。1932年冬,滹沱河两岸一带村庄的盐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打盐巡的斗争。以大官亭村为首的几百名盐民团结一心,痛打了盐巡,缴获了他们的武器,并为此闹到了县衙大堂,县长出面调停,向盐民道了歉。在此期间,保属特委负责人陆治国,在北韩村以开肉铺为掩护,组织起以侯玉田为首的十几个人的武装“打狗队”,打击盐巡和土豪劣绅,保护盐民运销小盐,推动了党领导的扫盐斗争的开展。
三、中共顺直省委“总行委”政治会议、“北方会议”精神的贯彻,“左”倾路线影响下的群众斗争1.党领导的“小堤飞行集会”(又称“小堤暴动”)1931年1月,按照博蠡中心县委的部署,饶阳县党组织领导了“小堤飞行集会”,这是饶阳党组织第一次公开的革命活动。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南方不断取得胜利,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在北方,抗捐抗税、反对贪官污吏的农民斗争此起彼伏,党的力量日益壮大。为了配合全国形势,把革命推向高潮,1930年6月,中共顺直省委成立了顺直省总行动委员会。1930年8月4日,总行委作出《关于全国革命高潮与北方党目前的政治任务决议(草案)》,决定马上组织全省武装暴动,建立红军进攻城市。在省委决议影响下,保属特委认为革命高潮已经到来,指出:“没有一个工人愿受资本家剥削,没有一个农民愿受地主压榨,登高一呼,革命人民就会风起云涌,跟着党暴动。”并决定组织所属各县党组织改变过去秘密隐蔽的斗争方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公开的革命活动。1930年8月初,保属·52·第二编革命历程特委军委书记张兆丰,由保定到了博野县南白沙村张汉杰家里,在那里主持召开了筹备博蠡暴动的中心县委会议。中心县委委员、饶阳县委书记韩振海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了在暴动之前要做的三项工作:第一,各县县委分头到各支部去传达特委指示精神,并且指出,在这次暴动中,每个党员、团员表现如何,是对他们的一次考验。第二,积极准备武器。
第三,训练使用武器。除了上述三项工作外,还对暴动的所需物品做了准备。
韩振海回到饶阳后,积极进行暴动的组织准备工作。随后,保属特委派博蠡中心县委委员于澄波、宋鹤梅来到饶阳,具体领导帮助饶阳党组织暴动。于宋二人首先到屯里村找到王春晖、焦守健,大家一同分析研究了情况。当时,饶阳党组织只有十来条枪,武装力量弱小。决定利用1931年1月1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的小堤香火庙会,组织党员开展一次公开的大规模的“飞行集会”。小堤是饶南深北一带一个较大的集镇,附近村庄党的力量比较强,群众觉悟也较高。另外,小堤巡警局有我地下党员,可配合行动。1月13日晚上,于澄波在大送驾庄共产党员郭东藏的小暗楼上,主持召开各村党员代表联席会议,到会的有20余人。会上,于澄波传达了上级党委组织暴动的决定,并和大家具体研究了集会游行方案。会议决定由于澄波任总指挥。
党员们都做了思想检查,向党提出了保证,表示要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接着,大家共同研究了集会的具体事宜,于澄波起草了讲演稿,大家一齐动手写标语,写传单,并用红纸糊了两面大旗和八九十面小红旗。合方村共产党员王洪竹高兴·53·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地在屋里举起了大红旗来回晃动。最后进行了分工,决定让王洪竹在台上扛大旗,让焦守健、何豪川登台讲演,为防止情况变化,还准备了木棍和石灰袋。在此以前,温之蕴给小堤警察局长王子贞做了工作,让其把警察们束弄住,以配合好这次行动。
第二天清晨,除饶阳县60多名党员陆续赶到小堤外,还有深县、安平的20多名党员也赶来参加。有关负责人在温之蕴家碰了头,就陆续赶到庙会戏台前。一切准备就绪后,王洪竹把一面大红旗插上戏台,焦守健、何豪川先后登台讲话,宣传党的主张,号召穷人团结起来为自由解放而斗争。然后,党员们分头四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整队游行示威。大家手举纸旗,拥出戏场,边走边高呼“打倒土豪劣绅”“反对苛捐杂税”等口号。守卫在戏台两侧的巡警到戏台门阻拦游行队伍,党员们上前包围了巡警,有的把巡警的大枪夺去砸坏,队伍冲破封锁线,绕戏台和小买卖街一圈,在戏台前集合。这时,小堤巡警局吹起警号,警察们赶到戏台前,朝天放抢,群众四处跑散,参加游行的党员也都各自随着人群四处散去。回去的路上,大家还在墙壁、石碑、树干等处贴了很多标语和告民众书。不久,党组织又在邹村大集和安平油子庙会上搞了“飞行集会”。
“飞行集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扩大了党的影响,但也暴露了党的力量。事后,饶阳县国民党党部和警察局派出特务和马队在各村和县城高小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县警察局在耿各庄小学逮捕了张来欣。随后又去高小逮捕王春晖,王春晖得到消息后,从后门出走。敌人当场逮捕了李永昌。由于敌人到处搜捕共产党员,目标大的同志大部转到外地隐蔽。焦守健去天津,温之蕴、李旭初到了行唐,葛孝乾到了束鹿。从此,敌人实行·54·第二编革命历程了更加残酷的白色恐怖,留在本地的党员活动更加秘密了。
2.支援和策应高蠡暴动1932年6月下旬,博古召开了北方各省代表联席会议(即北方会议),会议反映了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观点。根据北方会议精神,河北省委决定,首先发动保定地区高阳、蠡县农民组织暴动。8月27日,在湘农和蠡县县委宋洛署领导下,高蠡暴动首先在宋家庄爆发。饶阳党组织派县委军事委员靳华栋去蠡县参加了高蠡暴动筹备会议,具体商定了暴动的计划,确定了各县参加暴动的人数。饶阳县委通过关系在县保卫团搞了一部分枪支弹药,在深县大流村训练党员使用武器。暴动开始后,靳华栋和蠡县高国贤带300多人的一个大队转战在蠡县西区。李文瑞赶到王家营,找到领导暴动的负责人王凤斋,参加了第二大队,随队北征。随后,县委又组织了三路人马前去支援。在耿各庄、官佐等村还做好接应安置伤员的准备工作。
高蠡暴动在冀中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当局及反动势力,使当地地主恶霸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和进步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
四、党领导的教员学生斗争1.反对县立高小校长杨永清的斗争饶阳县高小从1925年就是党的活动基地。1930年,党组织领导全校师生开展了反对反动校长杨永清的斗争。杨永清(国民党员)思想反动,限制进步师生的活动,贪污学生的饭费。
有一次竟把学校一架显微镜偷卖了。党抓住这一时机,决定将杨永清赶走,学生会主席、共产党员甄清涛发动了学生罢课,向县教育局请愿,要求撤换杨永清。经过三次斗争,县反动当·55·饶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局不得不撤换杨永清。事后,国民党当局欺骗学生,声称解散学校,借机把一部分党员和积极分子开除了。这次斗争扩大了党在学生中的影响,打击了国民党在教育界的反动势力。
2.县立乡村师范的学生斗争1933年冬,县乡村师范学生靳伯祥、贾桂生、王金栋等5名党员利用学校放假的机会,在校内印制了一批传单,在城里四街及县政府门口散发。国民党反动当局为之惊恐万状,以为共产党进了城,全城实行戒严,派出军警暗探到处搜捕共产党。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