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书名:黄金的世界史作者:[日]增田义郎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ISBN:9787305176272阅读日本书系编辑委员会名单委员长:谢寿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委员:潘振平 三联书店(北京)副总编辑路英勇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凤珠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谢刚 新星出版社社长章少红 世界知识出版社副总编辑金鑫荣 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事务局组成人员:杨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胡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梁艳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祝得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阅读日本书系选考委员会名单序言 探求黄金的文化发现图特卡蒙国王墓人类从史前时代起就对黄金充满梦想,许多人为了淘金,不畏千辛万苦进入人迹未到的沙漠以及密林之中。到了近代,考古学家竭力在世界各地的废墟探寻古代遗址,希望发现极尽奢华的昔日帝王的黄金宝藏,然而找到宝藏的人极少。不过,幸运的成功者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例如:我想,这是最后一次发掘皇家之谷。之前一共挖过六次,都一无所获。连续几个月不停地作业,什么也没有发现。那个时候会有多么绝望,只有考古学家才知道。我觉得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甚至想过做撤退的准备,把东西搬到什么地方去。但就在最后使劲用铁锹挖下去的那一瞬间,出现了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情况。霍华德·卡特这样来讲述决定他命运的那一瞬间。1922年10月28日,卡特前往达卢克索,于11月4日抵达挖掘现场。当时作业已经停下来了。他感到一种异样的寂静,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果然,人们发现了岩石上的阶梯。卡特顿时兴奋不已。终于发现王墓了!到了11月5日下午,埋在被凿开处的大量杂物被彻底清除,阶梯上方四隅的轮廓清晰地浮现了出来。但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就算发现了王墓,也不能保证墓没有被人盗过。这种情况过去经常遇到。卡特按捺住兴奋,让工人一级一级地往下挖,终于挖到有封印的入口处。那里刻着胡狼和9个俘虏的图像。这就是王墓!对于发掘者来说,这是无比兴奋的一瞬间。“我拼命克制自己的冲动,对自己说不要马上打开门去查看里面有什么。”卡特之所以拼命克制自己的强烈冲动,是因为他得到了加拿芬伯爵的援助,伯爵不到场,他不能将墓打开。但当时伯爵已经回到英国,在伯克希尔的海克利尔府邸里调养。卡特马上给他发了一封电报。图1 卢克索王家之谷入口,图特卡蒙王家墓地发掘现场图2 加拿芬伯爵(右)与卡特收到电报以后,伯爵带着女儿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发掘现场。当时还没有飞机航班,伯爵与前来迎接的卡特一同乘坐11月23日的火车抵达亚历山大。下了火车之后,离墓地还有10公里,他们一行三人又骑骡子继续前往。发掘又重新开始了,11月26日,发现了被封起来的第二道门。封印的字迹不如前面第一道门清晰,即便如此,还是可以看出刻的是“图特卡蒙”,因此可以判断它就是王家墓地。“这里有封起来的门,所有答案都藏在里面。”将铺在门口路面的石子清除之后,门的整体轮廓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决定命运的一瞬间到来了。我颤抖着在门的右上角挖了一个小洞,用铁制的探索棒试探了一下,没有一点反应,里面一片漆黑。也就是说,所试探之处什么也看不见。就连我们在前面清理过的路面上铺的东西也看不见。我们还担心里面会充满毒瓦斯,试着点燃了一根蜡烛放进去。加拿芬伯爵、伯爵女儿、卡雷达他们都站在我身边,想尽早知道里面的情况。一开始什么也看不见,热气从室内漏出,蜡烛的火光摇曳起来。我渐渐适应了黑暗,能看清房间里的详细情况了。有奇妙的动物塑像,遍地都是闪耀的黄金。在那一瞬间,我惊呆了。伯爵紧张得不行,非常担心地问道:“看见什么了吗?”我好不容易缓过神来,回答道:“看见宝物了。”然后,两人又把孔再挖大一点,用电筒照着往里面窥视。随后,卡特、卡雷达、伯爵及其女儿四人进入墓室。卡特说:“这恐怕是发掘史上最大的发现。”在长7.5米、宽5米、高2.5米的墓室内,有贴金箔的床、阿拉巴斯特制的壶、身着黄金裙子手持黄金杖的雕像等大约7百件遗留物。而且,那只不过是“等候室”(前室)。在墓室的北侧有一间屋顶高一点房间,那里摆放着埋葬图特卡蒙王的三重棺,周围散落着许多陪葬品。在“埋葬室”(玄室)的东侧还有一个宝库,那里摆放着金光闪闪的柜架。另外,在“等候室”西侧,也有一间附属的小房间。对这四个房间中的遗物进行整理调查,大约花费了10年时间。在那期间,人们又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遗物。其中最重要的大概是图特卡蒙王的黄金面具。面具戴在图特卡蒙王脸上,由两块金砖敲打成均匀的厚度,然后左右相拼,打制成象眼的造型。面具长54公分,重大约10.23公斤。图特卡蒙王被小心地安葬在玄室内的三重棺里。安放遗体的三重棺上都有极其精致的装饰。图3 图特卡蒙王的黄金面具三重棺摆在棺架上。最里侧的棺架上放着用赤色硅岩材料制成的金黄色的石棺,三个石棺呈王的身姿造型,严严实实地摆放在里面。在人物造型的石棺中,第一个和第二个上面都刻有浮雕。石膏底子上还贴有金箔。第三个石棺比其他两个要重得多,因为那是用纯金做成的。那要8个身材高大的人费很大力气才勉强能抬起来。棺材长1.88米,是用厚厚的金块制成的,厚度有0.25至0.37公分。后来测出那有11.4公斤重。在这里,还必须考虑作为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39~公元前1295年)的图特卡蒙国王(公元前1327~公元前1318年前后在位)的地位和实际状态。他是一个夭折的国王,在位的时期并不确定,只不过是介于埃赫那顿国王(公元前1344~公元前1328年前后在位)与十九王朝的兰塞国王(公元前1277~公元前1213年在位)之间的一个不太重要的国王。他之前的埃赫那顿国王实施过宗教改革,将太阳神阿托恩视为唯一的神;而兰塞国王曾经建设过阿布辛贝神殿。据称,图特卡蒙19岁去世,在位时间只有10年。由此而言,他恐怕是一个被周围亲戚以及心腹架空,没有实权的傀儡法老。就连这样一个国王的墓都是黄金宝库,可见第十八王朝的确是伟大法老的时代。图特摩斯三世以及阿蒙赫特普二世不断对外发动征服战争,将外国的财富集中到埃及。在那个荣华的时代,埋藏在那些法老墓中的掠夺来的黄金数量还不知有多少,我们不禁这样遐想。印加的黄金1832年11月15日傍晚,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所率领的168名西班牙士兵抵达了秘鲁北部高原的一处山丘,从那里可以俯视卡哈马卡小镇。他们的目的是与阿塔瓦尔帕皇帝见面。当时,皇帝正在3万士兵的护卫下从印加帝国北部边境的基特镇前往首都库斯科。从山丘上放眼望去,卡哈马卡盆地对面一侧丘陵地带的斜坡上有着无数帐篷,士兵们在那里野营。西班牙士兵被延绵不断的帐篷吓呆了。他们下了很大的决心才从山丘上下来,进入卡哈马卡小镇。镇上不见人影,只有西班牙骑兵部队的马蹄声在大街上回响。随后,一行人在小镇旁边3幢空荡荡的房子里宿营,那3幢房子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广场。西班牙士兵下定决心要与印加军决一死战。但印加军人数是他们的1百多倍,所有西班牙士兵都因为恐惧而无法入睡,据称其中还有士兵吓出尿来了。阿塔瓦尔帕皇帝曾派人前往侦察,然后报告说西班牙士兵因为过于恐惧,都不敢从宿营地走到广场。阿塔瓦尔帕皇帝听到消息,完全放心了。图4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天亮以后,阿塔瓦尔帕皇帝在部队的护卫下来到小镇上与西班牙人会面。广场上全是他的禁卫军,阿塔瓦尔帕皇帝的辇车停在中间,一个西班牙士兵都看不到。其实,这是西班牙人设的一个圈套。一个从军牧师从房子里走出来,向阿塔瓦尔帕皇帝靠近,先宣读了神的教诲,然后向他呈上祈祷书。阿塔瓦尔帕皇帝收下了祈祷书,但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将祈祷书扔到一边。牧师跑到皮萨罗那里报告了情况。皮萨罗提起剑带领4名部下向阿塔瓦帕尔皇帝猛冲过去,使劲拽住皇帝的右臂,同时发出了进攻命令。命令一发出,大炮声立刻响起,埋伏在那里的骑兵和步兵拿起刀剑向印加士兵冲去。印加士兵惊慌失措,一个个被西班牙士兵砍倒。在短短的半个小时里,就有2千名印加士兵被杀,剩下的人将阿塔瓦尔帕皇帝丢下逃跑了。于是,印加帝国就在一瞬间瓦解了。被囚禁在牢房里的阿塔瓦尔帕皇帝很快就意识到西班牙人对黄金感兴趣。西班牙士兵佩德罗·皮萨罗在《发现征服秘鲁记》中记载如下:第二天,阿塔瓦尔帕跟翻译说,他可以给皮萨罗很多黄金,希望皮萨罗不要杀他。皮萨罗听说之后,让人把阿塔瓦尔帕带到自己跟前,向他询问。阿塔瓦尔帕把之前对翻译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皮萨罗问他能给多少金银,阿塔瓦尔帕做出承诺:作为赎金,将给皮萨罗所住房间相同体积的黄金,以及西班牙士兵宿营大房间2倍体积的白银。皮萨罗说:那的确是一份厚礼。他采纳了部下的建议,叫来记录员将阿塔瓦尔帕所说的话立字为据。图5 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与西班牙人。印加帝国被征服的第二年(1534年),由塞维利亚出版的《征服秘鲁以及库斯科地区的真实报告》的扉页。阿塔瓦尔帕立刻派人四处收集金银。当然,金银主要集中在首都库斯科,皮萨罗让公证人带上两名士兵前往库斯科。他们于1533年2月15日从卡哈马卡出发。6月13日,皮萨罗就收到了从库斯科发出的第一批货物,有记录显示有“黄金200件,银25件”。之后,金银陆续送到。那些金银都集中在一处,由印加人铸成条状。根据当时的记录,共计有黄金132万6539比索(6吨多),白银6万2259比索(1.5吨)。五分之一的黄金作为税缴纳给了西班牙国王,剩余的金银都被西班牙士兵瓜分了。那一年的11月,西班牙人再次对印加的黄金进行了掠夺。他们获得了“赎金”,却给阿塔瓦尔帕皇帝加了几种罪名并将其处死。之后,西班牙士兵攻占首都库斯科,还对太阳神殿等宫殿进行了大肆掠夺。不用说,西班牙人主要就是为了掠夺黄金。他们把掠夺来的黄金集中运往一个叫做哈乌哈的小镇,在那里把黄金铸成条状。在库斯科,西班牙人攫取了卡哈马卡大约一半的黄金,掠夺的黄金总量多达10吨。除了在卡哈马卡以及库斯科,其他地方也有许多黄金。运气好的西班牙人找到黄金,发了大财。传说有印加王族逃亡到亚马逊密林之中,建立了第二个黄金之乡。因此西班牙人曾几次组成探险队。后来,这种传说蔓延开来,不仅西班牙人,就连德国人以及英国人也经不起诱惑,完全不考虑后果跑到了亚马逊以及奥里诺科深处去探险。征服埃尔·多拉多在征服印加帝国之后,西班牙人又为探寻第二个黄金之乡而四处探险。埃尔·多拉多原本是“金箔人”的意思。当地住民传说哥伦比亚波哥大高原的酋长用金粉涂在身上,从竹排上跳进瓜塔维塔湖,将金粉洗尽,还将许多黄金制品扔到湖里做供品。因此,埃尔·多拉多成为黄金之乡的代名词。传说吸引了许多西班牙人。他们有的到智利,有的到北部的厄尔多瓦,有的到东部的亚马逊低洼地带,历经千辛万苦去探险。除此以外,还有人从南美的大西洋岸前往安迪诺地区探险。在征服秘鲁8年前的1524年,西班牙人在南美北端建立起了一座名叫圣玛尔塔的小镇。总督费尔南德斯·德·卢戈听说南安迪诺山中有丰富的黄金,便组建了数百人的探险队,让毕业于萨拉曼卡大学的36岁的青年希门尼斯·德·克萨达担任队长。1536年4月5日,克萨达带领队员从圣玛尔塔出发,在马格达莱纳河下游的密林中行进。他们不顾湿热和蚊虫叮咬,以及原住民还有猛兽的袭击。不久,他们走出了密林,来到了气候宜人的高原。村落的规模比以前所见到的要大,那里还有肥沃的玉米地。其实,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哥伦比亚的黄金文化比印加还要繁荣。那里出现了许多酋长制社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穆伊斯卡族(别名奇布查族)的社会。穆伊斯卡不像印加那样拥有发达的国家组织,只是在神圣酋长斯帕下面有由战士、贵族、神官等构成的统治阶级,再下面则有工匠和农民从事劳作,形成了相当复杂的阶层社会,估计人口有100万。克萨达于1537年3月27日侵入穆伊斯卡的中心部落巴卡大(即后来的波哥大),但由于酋长斯帕闻讯脱逃,所以克萨达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西班牙人征服整个波哥大高原耗费了1年的时间,占领通哈部落酋长萨克的宫殿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西班牙人从萨克的居室以及仓库抢夺的黄金多达13万6500比索,折合630公斤。另外,还找到了大量绿宝石。图6 画家西奥多·德布里所作《黄金之乡》(16世纪)克萨达随后又向通哈东北部的斯加穆西神殿进发。斯加穆西是穆伊斯卡族的精神领袖,斯加穆西神殿是最神圣的地方。西班牙人将进行抵抗的穆伊斯卡人驱散,抵达巨大的木造神殿时已是深夜,探险队就在神殿前野营。然而,有两个士兵未等长官下令就迫不及待地举着火把闯入神殿内,不经意间引发了火灾,神殿持续烧了5天。西班牙人好歹从中抱出了大量的黄金。据称克萨达从萨克和斯加穆西掠夺了大约800公斤黄金。克萨达知道穆伊斯卡族人拥有大量黄金,因此,他竭尽全力搜寻最大的黄金拥有者巴卡大的斯帕,并确定了斯帕的所在。在一个夜晚,克萨达对那里进行了袭击,但只发现了斯帕的尸体。尽管如此,克萨达仍然没有放弃,他抓到接替斯帕担任酋长的萨希帕,向他逼问宝藏的去向。萨希帕坚持拒绝招供。克萨达令人把他的双手绑在背后吊起来,用火烧他的足底进行严刑拷打。但萨希帕不肯屈服,最终被拷打致死。在1537年下半年至第二年的上半年,西班牙人对波哥大盆地以及周边进行了掠夺,并于1538年6月对战利品进行了第二次分配。其中,缴纳给国王的五分之一税为纯金3万8259比索、9克拉金7257比索、金铜合金3690比索。剩下五分之四的金银就由289人瓜分了。克萨达分到黄金4766比索,折合2.2公斤。西班牙人从穆伊斯卡掠夺的黄金多达1吨半,那证明第二黄金之乡的确存在过。从以上的三个历史故事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类在历史上就对黄金情有独钟,并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人类为什么对黄金如此执著呢?对人类而言黄金又具有什么意义呢?还有,黄金是如何左右人类历史的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在以下的章节中我们将对黄金的世界史重新进行探讨。第一章 古代的黄金前言从远古时代起,黄金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在古代文明中,黄金作为贵重品被广为使用。在交换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发达以前,人们使用黄金主要看重其宗教意义。也就是说,黄金作为神圣祭祀工具的材料,或者作为装点神殿、圣域以及统治者、神官身体的饰品,被赋予象征神圣的意义。统治者作为神圣之王通过超自然的事物来行使现世的权利,神官则主宰祭祀。从公元前1千年前后起,黄金开始用作货币的材料。但与其说那是交换的媒介,不如说是用来提高其持有人威望的神圣且高贵的象征。因此,在实际交易以及商业往来中,人们多使用白银。另外,金属以外的东西,例如牛、大麦、可可豆等也被作为价值基准用于交换经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