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汉文·青铜文明

本书通过女娲补天、禹铸九鼎、夏启建国、姮娥奔月、少康中兴、孔甲养龙、履癸亡国、玄鸟生商、厨师宰相、太甲悔过等二十个故事,讲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融入历史典故、成语释义、文言学习、拓展阅读、地理学科、人生哲学等知识。用汉字将那些零散细碎的知识点串联,构建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大框架。

第一章
书目录夏商卷西周卷21·女娲补天/240·弃子建周/13522·禹铸九鼎/941·武王分封/14223·夏启建国/1642·管蔡之乱/14924·嫦娥奔月/2343·营造东都/15625·少康中兴/3044·周公吐哺/16326·孔甲养龙/3745·太公治齐/17027·履癸亡国/4446·昭王征楚/17728·玄鸟生商/5147·造父御马/18429·厨师宰相/5848·穆王西游/19130·太甲悔过/6549·桐叶封弟/19831·盘庚迁殷/7250·历王止谤/20532·王子访贤/7951·宣王中兴/21233·武丁中兴/8652·一笑千金/21934·武乙射天/9335·帝乙归妹/10036·殷失三仁/10737·姬昌演易/11438·渭水访贤/12139·牧野之战/128PB1夏朝卷21·女娲补天PB2寻根汉文·夏朝卷·女娲补天人物介绍:共工:神农氏后裔,水神。开沟渠,种水稻,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后撞断天柱。
颛顼:轩辕氏后裔,打败共工的挑战。制定历法。
女娲:远古大神,曾抟土造人,为人类之始祖。
故事导读:太阳和月亮为什么每天东升西落?
大海中的海龟为什么没有腿?天上为什么会有五彩的霞光?女娲补天的故事会告诉你们答案!
34寻根汉文·夏朝卷·女娲补天甲篆楷1、炎帝神农氏有一个儿子叫祝融,炎帝让他掌管人间的火,祝融就是火神。祝融有一个儿子叫共工,炎帝让他掌管人间的水,共工就是水神。
甲金篆楷2、共工当上水神后,教会人们修筑堤坝蓄水灌溉。从此人们不怕干旱和洪水了。共工又教会人们挖掘沟渠,把水引到田里,在水田里栽种水稻。
34寻根汉文·夏朝卷·女娲补天3、人们很感激共工,有很多人希望共工能接替黄帝的儿子少昊(hào)当上新一代的国王。但是少昊决定把国王的位子传给自己的侄子颛顼(zhuānxū)。
4、于是共工和颛顼为了争夺王位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论力气,共工厉害;论机智,共工却不是颛顼的对手,结果共工被颛顼打败了。
56寻根汉文·夏朝卷·女娲补天篆文触5、共工一怒之下撞断了西边支撑在天地之间的柱子——不周山。
6、天柱折断了,西边的天空失去了支撑,向下倾斜。于是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就从东方滚向西方。
56寻根汉文·夏朝卷·女娲补天甲金楷7、西边的土地因为失去了不周山的镇压,慢慢升高。西边高,东边低,江河之水就从西边流向东边。
8、天塌下来的时候,天上出现了无数的裂缝。暴雨从裂缝中倾泻而下;无数妖魔猛兽趁机从裂缝中钻出来,危害人间。
78寻根汉文·夏朝卷·女娲补天秦简篆繁楷9、女娲看到人们遭受灾难,决定拯救人类。女娲先从大海中找来一只巨大的海龟,斩下四足,用来做成撑天的柱子;然后点燃芦草炼出五色的神石,把天上的裂缝给堵上;最后用芦草燃烧的灰烬把地上的洪水全部填平。
篆文颛10、女娲让世界暂时恢复了宁静。颛顼也成为了一个有作为的好国王。我们最早的历法相传就是颛顼制定的,称为“颛顼历”。
78夏朝卷22·禹铸九鼎PB9寻根汉文·夏朝卷·禹铸九鼎人物介绍:大禹:华夏族首领。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炎黄部落国王。
三苗:蚩尤后人,九黎族首领。大禹即位后联合欢兜叛乱,与共工、鲧、欢兜并称“四罪”。后成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祖先。后人称之为“三蛮”。
欢兜:亦作观兜,颛顼后人,轩辕氏后裔。不服大禹称王,联合三苗叛乱。与共工、鲧、三苗并称“四罪”。后成为中国西南部苗族等少数民族祖先。
故事导读:中国又被人们称为“神州”、“九州”。这是因为相传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了九块土地,大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011寻根汉文·夏朝卷·禹铸九鼎1、共工撞倒不周山,惹下了滔天大祸,女娲也狠狠地惩罚了共工,但共工仍然不知悔改。过了许多年,等到颛顼(zhuānxū)的孙子“尧”即位的时候,共工用他的神力发起大洪水,让天下再次陷入巨大的灾难。
2、后来大禹带领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凿开了龙门山,将洪水引向了东边的茫茫大海。洪水终于消退了,人们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舜帝也把王位禅让给了大禹,让他成为了新的国王。
1011寻根汉文·夏朝卷·禹铸九鼎3、洪水退去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污泥的残破世界。人们缺衣少食,疾病流行。这时,蚩尤(chīyóu)的后代有一个叫“三苗”的部落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向黄帝和炎帝的后代复仇。正好颛顼(zhuānxū)的后代“欢兜”也讨厌大禹,希望趁大禹治水后精疲力尽的机会把国王的宝座抢过来。于是“三苗”就和“欢兜”联合起来,一起向大禹进攻。
4、刚刚战胜洪水的人们都希望过上平静的生活,所以没人愿意跟随“三苗”和“欢兜”作乱。大禹很快战胜了他们。大禹心想:只有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威严和强大,才不会让共工、三苗和欢兜这样的有野心的人出现。可是,怎么才能让全天下都感受到国王的威严呢?1213寻根汉文·夏朝卷·禹铸九鼎5、正在这时,从洛水中爬上来一只巨大的乌龟,它对大禹说:“感谢你让洪水退去,让我能过上安稳日子。为了感谢你,我给你送来了治理天下的好办法,这个办法就刻在我的背上,你自己看吧。”6、大禹向乌龟的身后看去,只见乌龟的龟甲分为九块,每一块的上面都有数目不等的小圆点。大禹看着这些圆点入了神。
1213寻根汉文·夏朝卷·禹铸九鼎甲骨文鼎甲骨文員7、大禹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天下的财富、人口、土地本来就是不平均的。但是,只要国王能公正地为大家调配,就能让天下达到一种和谐公平的状态。于是大禹按照乌龟壳的样子,把国家划分为九块,分别命名为雍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自己住在中心位置,称为豫州。从此中国也被称为“九州”。
8、为了显示国王的威严,大禹命令工匠铸造了九座大鼎。用这九座大鼎代表天下的九州。九座大鼎放在城外,每座鼎都朝着本州的方向。每一座鼎的上面都刻满了本州的高山、河流、道路、森林,还把本州的物产、人们的风俗习惯都刻在了上面。九座大鼎就是一幅“九州”的大地图。
1415寻根汉文·夏朝卷·禹铸九鼎9、大禹赦免了叛乱的三苗、欢兜,作乱的共工、治水失败的鲧(gǔn),让他们分别前往中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教化和帮助当地的人们。
10、后来共工、三苗、欢兜和鲧(gǔn)就成了中国东南西北四方少数民族的祖先。炎黄部落也成为了一个以华夏族为中心,多个民族和谐共存的大部落。
甲金篆楷1415夏朝卷23·夏启建国PB16寻根汉文·夏朝卷·夏启建国人物介绍夏启:姒姓,华夏族,夏后氏。大禹之子,夺伯益之位,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
大禹:华夏族,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炎黄部、落首领。夏启之父。
伯益:皋陶之子,嬴姓始祖。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成为部落首领继承人。后被夏启夺位。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叫“夏朝”。是由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启废除了从尧以来的“禅让制”,中国从此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
1718寻根汉文·夏朝卷·夏启建国1、大禹在治水的时候经过一个叫涂山的地方,娶了当地一个女子涂山氏为妻。涂山氏跟着大禹不怕辛苦,一直默默地支持他,让大禹能全力治水。有一天,已经怀孕快十个月的涂山氏到河边给大禹送饭,突然,山上滚落下大量的泥土,把涂山氏整个埋在了里面。
2、大禹看见妻子被埋在土山之下,心急如焚。他连忙飞奔过去,顾不上难过,用两只手拼命地挖土,想把妻子救出来。可是,泥土实在是太多了,大禹根本挖不过来。他急得大喊:“把我的妻子还给我!把我的孩子还给我!”1718寻根汉文·夏朝卷·夏启建国3、正在这时,天上一道霞光闪过,土山裂开了,他的妻子安然无恙,而且手里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因为是天神相助把土山裂开,让大禹的孩子顺利出世,因此大禹把这个婴儿叫做“启”。长大后,人们叫他“夏启”。
4、大禹一开始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的王位。最初,人们在部落会议上推举伯益做他的继承人。伯益曾经帮助大禹治水,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洪水泛滥的时候,他教会人们打井,从井中取水。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伯益是仅次于大禹的一位英雄。1920寻根汉文·夏朝卷·夏启建国5、可是,随着大禹越来越老,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接管,而不能让别的什么人来继承。可是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人们不会轻易同意大禹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6、于是大禹想到一个办法:让夏启参与治理国事。过了几年,夏启把国事处理得很好,为人也很和善,结交了很多朋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渐渐高了起来。
1920寻根汉文·夏朝卷·夏启建国7、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就真的行使起王权来了。多数部族的首领,也都愿意听从夏启的命令,他们说:“夏启是大禹的儿子,我们愿意相信他,效忠他。”8、但也有几个部落对夏启改变禅让传统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有一个部落叫做“有扈氏”,他们的首领站出来反对夏启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会议的决定,还位于伯益。
2122寻根汉文·夏朝卷·夏启建国9、于是,夏启就和有扈氏在一个叫“甘”的地方发生了战斗。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有扈氏被打败了。
10、夏启宣布:建立一个叫做“夏”的国家。这个国家由奴隶、平民和奴隶主三种人组成,有扈部落的成员被罚做奴隶。他挑选了自己最信任的人到每个州代替自己行使国王的权力,派出去的人就叫做“州牧”。就这样,夏启废除了禅让制,把部落联盟改成了“国家”。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2122夏朝卷24·嫦娥奔月PB23寻根汉文·夏朝卷·嫦娥奔月人物介绍武观:夏太康时期大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奸臣。
后羿:夏太康时期冀州牧,有穷国国王。后逐太康自立。
太康:夏启之子,夏朝第二位国王。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昏君。
姮娥:传说为月宫仙女,后羿之妻,西汉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嫦娥奔月的传说家喻户晓,但大家也许不知道:“嫦娥”本来是叫做“姮娥”的,“姮娥”为何要奔月?这跟夏朝的历史又有什么关联?
2425寻根汉文·夏朝卷·嫦娥奔月1、夏启当了三十九年国王,死前他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太康。太康对于治国没什么兴趣,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猎。太康有个好朋友,名叫后羿,太康和后羿经常一起打猎、游玩。
2、后羿是天下无双的神箭手,他曾经在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的时候,用箭射落了九个太阳,拯救了天下百姓,于是被封为有穷国的国王。太康每次跟后羿一起打猎总能满载而归,所以太康十分喜欢后羿。太康把后羿封为冀州牧,掌管天下最富裕的土地。
2425寻根汉文·夏朝卷·嫦娥奔月3、太康身边有个大臣叫武观,看见后羿得到国王的信任,心里十分嫉妒。于是武观天天在太康面前说:后羿总跟别人说自己不仅箭术天下第一,而且治国也是天下第一,可惜的是不能做天下第一之人。
4、太康召后羿进宫,对后羿说:“既然你有当天子的才干,让你当一个小小的州牧真的是太委屈你了,你回你的有穷国去吧!”2627寻根汉文·夏朝卷·嫦娥奔月5、后羿被武观冤枉,得罪了国王,只好回到自己的国家。在回国的途中,后羿遇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名叫姮娥。姮娥对后羿说:“您是天下无双的勇士,不要因为被奸人陷害就心灰意冷。我本是月宫中的月神下凡,您当年射落九个太阳,让我们月宫得到了安宁。我愿意报答您的恩情,做您的妻子,陪您左右。我这里有两粒仙丹,吃一粒可以长生不老,吃两粒就能飞升为仙。”6、后羿一听非常高兴,与姮娥每天载歌载舞,好不快活。这事情传到了武观耳朵里,武观又对太康说:“后羿有长生不老之药,他居然不拿来献给您,分明是没把您放在眼里。”太康一听,命令武观无论如何都要把长生不老药抢过来。
2627寻根汉文·夏朝卷·嫦娥奔月7、后羿有一个学生,叫逄蒙,箭术天下第二。武观找到逄蒙,对他说:只要后羿活着一天,你就永远当不了天下第一。你找个机会把后羿的长生不老药偷出来,献给国王,然后我帮你找个机会杀掉后羿,这样你就是天下第一了。
甲篆楷8、于是逄蒙趁着后羿外出打猎,威逼姮娥交出长生不老药。
2829寻根汉文·夏朝卷·嫦娥奔月9、姮娥情急之下把两粒仙丹都吞了下去。就这样姮娥又重新成为了神仙,飞回了月宫。
10、后羿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气愤。他带领勇士,杀死了武观,打败了太康,把太康赶出了都城。后羿向天下宣布:“太康无能,听信小人之言,没资格做天子。”于是后羿便自己做了夏的国王。
2829夏朝卷25·少康中兴PB30寻根汉文·夏朝卷·少康中兴人物介绍寒浞:夏朝后羿时期的宰相,杀死后羿夺取王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弑君之臣。
少康:太康之孙,帝相之子。用离间计成功复国,并励精图治中兴夏朝。传说为白酒的发明人。又被称为“杜康”。
崇开:少康五次拜谒而出山,辅助少康完成复国大业。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后羿夺取了太康的王位,但后羿也不算是一个好国王。后羿被自己的臣子和徒弟谋害后,国家再次陷入了危难。好在太康的孙子少康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夺回了祖先的国家,并再次复兴了夏朝。
3132寻根汉文·夏朝卷·少康中兴1、后羿取代太康做了国王,却对治理国家没什么兴趣,仍旧整天打猎游玩,把国家大事全都交给一个叫寒浞的人手里。
寒浞本来是寒国的王子,在寒国的时候犯了罪,被赶出寒国,投靠了正在做冀州牧的后羿。寒浞非常聪明,他看出后羿生性骄傲,好大喜功,于是投其所好,对后羿整天甜言蜜语。后羿觉得寒浞很能干,让他当了宰相。
2、寒浞派人暗中寻访妖魔猛兽,今天告诉后羿西边有吃人的猛虎,明天又禀报东边有毁坏房舍的怪兽,后天又说东海有作乱的水怪。后羿东奔西走,乐此不疲,每次后羿获胜而回,寒浞都率领百官相迎,恭敬地对后羿说:“大王真是天下第一勇士!”于是后羿更加相信寒浞,国家大事都交给寒浞处理,自己整天游山玩水。
3132寻根汉文·夏朝卷·少康中兴3、后羿在四方游猎,寒浞却把国事处理得很好,还一直结交大臣,收买人心。不知不觉,大家只认识寒浞不认识后羿。寒浞觉得时机到了,他骗后羿饮酒,把后羿灌醉,让躲在暗处的逄蒙一箭射死了后羿。
4、寒浞取代后羿成为了新的国王,他觉得太康的后代对他是很大的威胁,于是派杀手四处追杀太康的后人。
少康是太康的孙子,他的父亲帝相被寒浞杀死了。母亲带着肚子里的少康,从墙洞逃回了娘家,生下了少康。
3334寻根汉文·夏朝卷·少康中兴5、少康自幼聪明伶俐,懂事后,母亲告诉他和帝相的悲惨故事,叮嘱他一定要学好本领,将来要有一番作为。
6、少康长大后,他觉得自己的力量跟寒浞相比,实在太渺小了,需要得到贤人的帮助。他听说山里有一位贤士,名叫崇开,于是接连五次前去拜见。直到第五次,崇开才开口答应愿意做少康的老师。从此少康每天向崇开虚心请教,学习为王治世之道,守土安民之术。
3334寻根汉文·夏朝卷·少康中兴7、崇开对少康说:寒浞很强大,我们现在不能打败他,但是他可以自己打败自己。寒浞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寒浇和寒豷,都骄傲自大有勇无谋。现在他们两个都想当国王,如果我们让他们兄弟相争,天下混乱,再趁机攻打他,一定能成功。
8、于是,少康向寒浇和寒豷都派出了间谍,鼓动他们两兄弟反目成仇。少康趁着这两兄弟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轻松地把这两兄弟收拾了,又一举杀入王宫,消灭了寒浞。
3536寻根汉文·夏朝卷·少康中兴9、就这样,少康重新夺回了祖先的国土,成为夏朝新的国王。当上国王后,少康不敢忘记前人的教训,不敢贪图享乐。他重用周部落的人发展农业,重用商部落甲骨興(兴)的人发展手工业,很快,粮食和器皿的生产都多了起来,夏朝就再次强大起来。
10、少康还教会人们用器皿和粮食来酿酒,少康就是酒的发明者,后世又把他称做“杜康”。
3536夏朝卷26·孔甲养龙PB37寻根汉文·夏朝卷·孔甲养龙人物介绍孔甲:姒姓,名孔甲。夏朝第十四位國君。喜好信奉鬼神,昏庸無爲,在位時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逐渐走向崩溃。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少康中兴夏朝以后,国富民强,老百姓安居乐业,周边的小国不断前来归附。但是,少康后世的子孙们因为生活富足,渐渐地失去了治国的动力。
3839寻根汉文·夏朝卷·孔甲养龙甲金楷1、孔甲是夏朝第十三位国君。孔甲没当上国王之前最大的爱好就是求神拜鬼,整天疯疯癫癫的,他的父亲很怀疑他的治国能力,没有传位于他,而是传给了他的叔叔。
2、但是他的叔叔当上国王没几天就病死了,又把王位传给了孔甲的弟弟。可是,孔甲的弟弟当上国王没多长时间也死了,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让孔甲来当国王。孔甲激动万分,他认为这就是他长期求神拜鬼的结果,于是更加相信鬼神会保佑他。
3839寻根汉文·夏朝卷·孔甲养龙3、孔甲在王宫中大兴土木,广修庙台。很快,拜神的庙台就遍布全国。孔甲隔三差五就找各种借口迎神、降神、宴神、送神。王宫里正直的大臣都被赶走了,只剩下无数的巫师,每天鸣钟击鼓,焚香祷告,弄得乌烟瘴气。宫廷外的百姓也跟着孔甲学,没人种地了,也没人做工了,全国上下都是拜神的人,国家慢慢地陷入了衰落和贫穷。
4、有一天,巫师报告说,从天上降下一雄一雌两条龙,举国欢庆,孔甲亲自前往龙降落的地方,看见两条神龙矫健俊美,高兴地说:“神龙都愿意来到这里,这真是吉祥的好预兆啊!”4041寻根汉文·夏朝卷·孔甲养龙5、孔甲让手下用天下最美味的珍馐喂龙吃,龙不吃;用堆得像小山一样的五谷给龙吃,龙还是不吃。
6、孔甲想:龙喜欢水。于是赶紧命令工匠征集了成千上万的民夫,用最短的时间挖出了一个巨大的池塘,请龙进去居住,可是龙似乎根本不领情,仍然呆在降落的地方。
4041寻根汉文·夏朝卷·孔甲养龙7、孔甲听说陶唐氏后人刘累会养龙,连忙把刘累找来。刘累让三千个士兵假扮成天上的星星,再让一千人手持白色的旗子,造成云霞密布的样子。接下来,让人擂起鼓,模仿打雷的声音,用烟花代替闪电,在水池的四周用棍子不停地拍打水面。霎时间,水池中电光闪闪,云霞翻腾,波浪滔天。这两条龙看见这个景象,都误以为回到了他们居住的地方,毫不迟疑地飞到了池塘中,终于成了孔甲养起来的宠物。
8、可是好景不长,这两条龙呆在池子里,整天除了吃就是睡,很快身体就出了问题,没过多久,这条雌龙就一命呜呼了。刘累非常害怕,担心孔甲会惩罚他,于是他就偷偷地把死掉的雌龙做成菜,献给孔甲吃。
4243寻根汉文·夏朝卷·孔甲养龙9、孔甲吃过龙肉,赞不绝口,让刘累再给他做一些。于是刘累没办法,只能带着三百个武士去捉那条雄龙。这群人到了养龙池,放干池水正想下手捉龙,不料雄龙看见水干了,翻身一摇,将三百武士,都卷到了池中。顿时,天昏地暗,大雨滂沱,雄龙腾云而去,飞回了天上,这三百武士都死在了池中。
10、孔甲一看,吓晕了过去,一下就病倒了,过了十多天,这位荒唐的国王终于在担惊受怕中离开了人世。
4243夏朝卷27·履癸亡国PB44寻根汉文·夏朝卷·履癸亡国人物介绍孔甲:夏朝國王,夏朝由盛轉衰始於孔甲。
履癸:夏末之君,勇武有力,初登王位尚能勤勉政事,迷戀妹喜後昏庸暴虐。被商國“湯”敗於鳴條,流放而死諡號“桀”。後人稱“夏桀”。爲史上第一位“暴君”。
妹喜:有施氏之女美豔無雙。爲履癸王后,縱使夏朝破滅。後人常以“禍水”稱之。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孔甲之后,夏朝的国君大多碌碌无为坐吃山空。到履癸继承王位之时,夏朝已经岌岌可危。履癸一开始还算奋发有为,可迷恋妹喜之后变成了一位不思进取而又昏庸暴虐的“暴君”,由夏启开创的夏朝便在他的手上灭亡了。
4546寻根汉文·夏朝卷·履癸亡国1、喜欢鬼神的孔甲不但没能得到鬼神的庇护,反而把国家搞得越来越乱。孔甲的儿子孙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他们手里,夏朝越来越衰弱,一些属国渐渐地都不来朝拜国王了。
2、履癸是孔甲曾孙,履癸从小生得聪明伶俐,而且力大无比,能够轻易用手把青铜做的钩子拉直,还敢跟猛兽搏斗。履癸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给他取名叫“履癸”,意思是“用脚丈量土地”,希望履癸长大能建功立业,再度复兴国家。
4546寻根汉文·夏朝卷·履癸亡国3、履癸长大以后,的确没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英勇善战,带领军队打败了很多不听话的属国,重新恢复了夏朝的威严。在建立了这许多的功绩之后,天下百姓都很拥戴他,履癸有些得意,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4、有一个小国,国王是“有施氏”。有施氏几年都不来朝拜,连赋税也不交。履癸很生气,率领军队把有施氏的城池团团围住。有施氏国王慌了神,向履癸献上了自己的女儿妹喜,请求履癸原谅。妹喜长得非常漂亮,履癸一见到妹喜,顿时丢了魂一般,完全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立马就撤军回国。
4748寻根汉文·夏朝卷·履癸亡国5、回到王宫后,履癸就让妹喜当上了王后。履癸嫌居住的宫室太简陋,配不上妹喜,就下令在洛阳建造一座新的宫殿。这座宫殿修了七年才完工,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和无数的钱财。妹喜听腻了音乐,想听撕裂丝绸的声音,履癸便向全国征集大量丝绸,全堆在宫中,令人撕开来换得妹喜一笑。
6、妹喜对饮食十分讲究:要吃西方出产的蔬菜,东海里捕捞来的大鱼,调味的作料是南方出产的生姜,北方出产的海盐。履癸安排了成百上千人替他种菜、捕鱼、运输、烹调。妹喜喜欢喝十分清澈的酒,履癸下令,如果酒浑浊,就杀了厨师。许多厨师就因此断送了性命。
4748寻根汉文·夏朝卷·履癸亡国7、履癸每天喝醉了酒以后,还要拿人当马骑着玩耍。谁要是不肯让他骑,就要挨一顿痛打。
8、有个正直的大臣叫关龙逢,看到履癸胡作非为,就劝他改过自新。履癸不但听不进去,最后还把关龙逢杀了。从此,忠臣都不敢再亲近履癸,而奸臣则成群地围着履癸转。老百姓对履癸又恨又怕,都暗暗地诅咒他:“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情愿与你同归于尽!”4950寻根汉文·夏朝卷·履癸亡国9、正当夏朝势力日渐衰落的时候,夏的属国“商”慢慢地强大起来了。商的首领名叫“汤”,他看到履癸如此糊涂,就决心推翻他。
10、汤的大军直逼夏朝的重要城市“鸣条”。履癸不以为然,亲自带兵到鸣条迎战。但是从前忠于履癸的士兵都不愿听他的指挥了,有的逃散,有的投降。履癸看到大势已去,不敢再回首都洛阳,带着妹喜逃到了巢山,最后饿死在了那里。履癸死后,人们给了他一个谥号,叫“桀”,意思是“凶猛”。所以后人就称履癸为“夏桀”,他的真名反而很少被提起了。“夏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也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4950商朝卷28·玄鸟生商PB51寻根汉文·商朝卷·玄鸟生商人物介绍契:簡狄与帝嚳之子。商之始祖。
湯:契十世孫。商朝開國之君。完成興商滅夏之業。
簡狄:帝嚳之妃,契之生母。
建疵:簡狄之妹,帝嚳之妃。
帝嚳:顓頊之姪,其祖父為嫘祖之子。五帝之第三位帝王。其三子分別為夏商周之始祖。被稱為華夏族共同的“人文始祖”。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商原本是夏的一个属国,商王“汤”打败了“履癸”,让“商”取代“夏”成为了一个新的王朝。“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它是如何建立和兴盛的?我们要从一个传说讲起。
5253寻根汉文·商朝卷·玄鸟生商1、“商”打败了“夏”,成为了新的王朝。“商”的祖先我们要从遥远的上古时代说起。黄帝的孙子颛顼在与共工的王位争夺中取得了胜利,他当了七十八年的国王,死后王位传到了侄子帝喾手中。帝喾有两个非常漂亮的妃子,一个叫简狄一个叫建疵。
2、有一天,简狄和建疵相约到河边玩耍。这时,有只燕子飞来,落到河边上戏水。这只燕子见到简狄和建疵,不但不害怕,还飞到她们的面前,回旋著,鸣叫着,看起来非常欢喜。简狄和建疵都争着去捕捉这只可爱的燕子,但是燕子非常灵巧,怎么也捉不到。
5253寻根汉文·商朝卷·玄鸟生商3、简狄灵机一动,捡起一个竹筐,背在身后,蹑手蹑脚地接近燕子。燕子放松了警惕,没有飞走。
4、简狄上前一下子就把燕子罩在了筐下。过了一会儿,建疵忍不住打开竹筐想看看这燕子怎么样了,这只燕子一下子就从竹筐里逃了出来,高高地飞到天上,不再落下。简狄和建疵一看,无限惋惜地唱起来。“燕燕于飞,燕燕于飞!”唱着唱着,简狄竟然掉下了眼泪。
5455寻根汉文·商朝卷·玄鸟生商5、“都怪你”,简狄有点生气。“姐姐你看这是什么?”建疵一边说着一边用手从筐里拿出一个燕子卵,洁白小巧,非常可爱。简狄一看,顾不上难过了,一把从建疵手里把燕子卵抢了过来:“这个是我的”,一边说一边朝前跑去。
6、建疵笑着在后面追简狄“姐姐,别跑!小心摔破了!”简狄赶忙把燕子卵含在嘴里,继续往前跑。跑着跑着,简狄一不小心,脚下拌了一跤,摔倒在地。一定神,这才发现,嘴里那只燕子卵竟被自己吞到肚子里了。
5455寻根汉文·商朝卷·玄鸟生商7、简狄吞下燕子卵,心里一直闷闷不乐。过了几个月,她发现自己的肚子慢慢大了起来,又过了几个月,简狄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就给他取名叫“契”。“契”长大以后,成为了舜的臣子,和弟弟“弃”一起帮助大禹治水。因为治水有功,大禹给了“契”和“弃”各一块封地。后来,“契”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了“商”部落,“契”就是“商”的祖先。
8、“商”部落在夏朝建立后一直是夏的属国,“汤”是“商”部落第十代首领。“汤”是个十分仁慈的人。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个农夫张开十面大网,对着天空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农夫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汤”一边说着,一边砍掉了九面网。然后低声对鸟儿呼唤:“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大家听说这件事,又想到履癸这么残暴,就纷纷前来投靠“汤”。
5657寻根汉文·商朝卷·玄鸟生商9、慢慢地,“商”部落已经非常强大了。履癸担心“汤”会威胁自己的王位,就把“汤”关了起来。
10、“汤”的臣子给妹喜送了很多礼物,结果妹喜就劝履癸把“汤”放了回去。后来,“汤”打败了履癸,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汤”就是商朝的第一位国王。
5657商朝卷29·厨师宰相PB58寻根汉文·商朝卷·廚師宰相人物介绍湯:商部落十世王,娶有莘氏之女,任命其奴“摯”為“尹”,終成就滅夏大業。
摯:相傳為伊水采桑女之子。為有莘氏之廚所收養。後隨公主陪嫁至“商”,顯治國之才,為“湯”重用為“尹”,稱“伊尹”。為“商”開國重臣。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商汤能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多亏了有一位贤臣伊尹辅佐。伊尹从一位厨师是如何变成宰相的?中国源远流长的烹调技艺又跟治国之道有什么密切关系?我们通过这篇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
5960寻根汉文·商朝卷·廚師宰相1、在豫州的伊水边,住着一个善良美丽的采桑女。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个天神告诉她:“如果看见舂米的shí石臼冒出水来,就会有大灾难发生,你赶紧往东走,不要跟任何人说话,也千万别回头看。”2、第二天,这个采桑女一推开家门,果然看见石臼里水如泉涌。她顾不上神的警告,赶紧通知乡亲们向东逃,但谁也不相信她说的话,于是采桑女只能独自向东走。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顿时山崩地裂,洪水滔天,村子变成了一片废墟。采桑女又悔又恼,就在原地化为了一棵桑树,在这棵桑树的树干上有一个空空的树洞,里面躺着一个婴儿。
5960寻根汉文·商朝卷·廚師宰相3、恰好有莘国国王的采桑女发现空桑树中有一个婴儿,觉得很神奇,就带回献给国王,有莘国王便命皇宫的奴隶厨师来抚养他,给他取名叫“挚”。
4、因为是厨师抚养长大的,所以“挚”从小就会做很美味的菜肴,没过多久,“挚”便被有莘国王任命给公主做饭。
6162寻根汉文·商朝卷·廚師宰相5、平时除了在厨房里工作,“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因为他在王宫中长大,所以他有很多机会看书并向别人请;又因为经常要为国王的宴会服务,所以他又常常能听到关于治国的道理和方法。慢慢的,“挚”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学问而且精通治国之道的人。
6、有一天,有莘国王的公主要出嫁了,她要嫁的丈夫是商部落的首领商汤。因为公主平时吃惯了“挚”的饭菜,于是国王就让“挚”作为一个“陪嫁”,跟着公主来到了商汤的家里。
6162寻根汉文·商朝卷·廚師宰相7、这个时候的“挚”已经长大了,他不甘心做一辈子的厨师,他希望自己的本领能得到商汤的赏识,于是他很努力地把饭菜做得非常美味可口。可是,好几个月过去了,“挚”都得不到商汤的召见。“挚”心里非常着急,他决定冒一次险。
8、“挚”故意把饭菜做得很难吃,完全改变了原来的味道,然后送到商汤面前。果然,很快商汤就要召见他。“挚”来到商汤面前,发现商汤很生气,已经把饭菜掀翻在地上了。这时“挚”就对商汤说:“做菜跟治国一样,要花很多心思。要是随随便便地做,就会像今天的饭菜一样,毫无味道可言。治国也是一样,也要花很多心思去经营,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国家才会更加强大。今天我的确没花心思做菜,但是国王,您做到花心思治国了吗?”6364寻根汉文·商朝卷·廚師宰相9、商汤顿时对“挚”刮目相看,觉得“挚”是个人才。一连几天,他都跟“挚”在一起,虚心地向“挚”请教。“挚”告诉商汤,治国和做饭是一个道理:既要懂得五味的调和,又要懂得火候的掌控。有的东西要快一点,有的要慢一点,每一种调料要按照他们的比例适当地放入,这样才能做出美味。“挚”要商汤一定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要树立自己的威望,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自己是个仁爱的国王。第二是要探听虚实,了解夏桀的真正实力。第三就是要逐个消灭夏桀的附属国,慢慢削弱夏桀的实力,达到最终消灭夏桀的目的。
10、商汤茅塞顿开,大喜过望。当即宣布废除“挚”的奴隶身份,封他为宰相。宰相古称“尹”,而“挚”出生在“伊水”边,所以“挚”被称作“伊尹”。“伊尹”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厨师宰相”,他既是厨师公认的祖师爷,也是后世历代大臣学习的楷模,孔子称他:“大贤唯有伊尹”。
6364商朝卷30·太甲悔过PB65寻根汉文·商朝卷·太甲悔过人物介绍太甲:商朝第四位国王。商汤长孙。即位三年因暴虐不贤被放逐桐宫,改过自新后成为商朝前期最有作为的国王。奠定了商朝前半段的繁荣与稳定。
伊尹(老年):先后辅佐商汤、外丙、中壬、太甲、沃丁等五位商王。是商朝前期繁荣稳定的基石。
守墓老人:伊尹安排在太甲身边助其悔过自新的耳目。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伊尹辅佐商汤建立商朝,商汤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丁被立为太子。太丁还没等即位便去世了,第二代商王就由太丁的儿子外丙继任。外丙在位三年去世,王位传给外丙的弟弟中壬。中壬在位四年去世,王位传给了太丁的儿子,商汤的长孙太甲。此时,伊尹已经成为商朝的老臣,他会如何辅佐和教导这位年轻的国王呢?
6667寻根汉文·商朝卷·太甲悔过1、伊尹帮助商汤建立了商朝,商汤建国十三年后就去世了,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外丙。可是外丙当了三年国王也去世了,依照商朝的规矩,又把王位传给了弟弟中壬。中壬当了四年国王,也去世了,中壬没有别的兄弟了,于是伊尹就立商汤的长孙太甲为国王。
2、太甲当国王的时候,正是商朝兴旺发达的时代,风调雨顺,国家富足,四方臣服,百姓安居乐业。太甲也就没心思处理国事,整天饮酒作乐,任意行事。太甲很反感祖宗定下的规矩,总是以破坏规矩为乐,看到大臣们对他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他觉得很高兴。
6667寻根汉文·商朝卷·太甲悔过3、伊尹一再规劝太甲,一连写了三篇文章来教导太甲怎么做一个好国王。但是,太甲从内心深处看不起这个厨师出身的宰相,反而变本加厉,甚至用夏桀那样的残酷手段来对付百姓,弄得人心惶惶。伊尹苦口婆心屡屡劝诫,太甲全部都当做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
4、于是伊尹和其他大臣商量,以江山社稷为重,毅然决定废除太甲的王位,把他放逐到商汤的陵墓所在地“桐宫”,罚他给商汤守灵,对着祖上之墓反省思过。
6869寻根汉文·商朝卷·太甲悔过5、伊尹废除太甲王位以后,并没有册立新的国王,而是代替太甲执掌国事,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伊尹时刻关注着身处“桐宫”的太甲,期待着他有一天能幡然醒悟。
6、商汤虽然是商朝的开国之君,但是他的墓地却十分普通,上面只有一座低矮的宫室,一个守墓的老人。太甲刚刚来到桐宫,常常愤愤不平地向爷爷告状,痛斥伊尹的行为,说他犯上作乱,目中无人,身为臣子居然敢放逐国君,真是胆大包天。守墓的老人正是伊尹安排的耳目,他每天向伊尹汇报太甲的言行。伊尹听到太甲整天骂自己,还挺高兴,觉得太甲有些君王之气,并非朽木不可雕。伊尹想了一个办法,秘密叮嘱守墓老人如此这般。
6869寻根汉文·商朝卷·太甲悔过7、日子久了,太甲觉得非常无聊,于是守墓老人就每天给太甲讲一个故事:夏桀为什么会亡国,商汤创立国家多么地辛苦,为什么天下老百姓会拥戴商汤,如今又为什么爱戴伊。
8、太甲越听越惭愧,逐渐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是愧对祖上。太甲决定洗心革面,以祖父为榜样,做一个好国王。三年过去了,太甲变得心思沉稳、言语谦逊、行动谨慎、心忧天下、勤政爱民,已经具备了做一个好国王的条件。
7071寻根汉文·商朝卷·太甲悔过9、太甲的悔过自新,伊尹都看在眼里,伊尹亲自率领大臣前往“桐宫”接太甲回京城,两人相见,喜极而泣。
10、太甲重新当上国王以后专心治国,爱民如子,商朝也日渐强大。太甲当了三十三年国王,太甲去世以后,伊尹写了《太甲训》,用来赞扬太甲身为国君,知错能改的高贵品质。我们所熟悉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就出自《太甲训》。
7071商朝卷31·盘庚迁殷PB72寻根汉文·商朝卷·盘庚迁殷人物介绍盘庚:商朝第二十位商王。是商朝中兴的起始者。将商都从奄地迁到殷地,对商朝产生了巨大影响。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太甲悔过之后,励精图治,使商朝前期走上了繁荣之路。但是后来的商王开始安于富足的生活,不思进取,“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也使得王室发生内乱。有九代商朝君主的王位都是通过残酷的斗争继承下来的,史称“九世之乱”。当商朝过去一百五十多年,第二十位商王盘庚即位的时候,整个国家已经陷入巨大的灾祸和混乱之中了,盘庚是否能拯救风雨飘摇中的商朝呢?
7374寻根汉文·商朝卷·盘庚迁殷1、从太甲的第五世孙仲丁开始,连续九代,几乎没有一代国王的王位是平平安安继承下来的。王位的争夺战使得每一代国王都无法专心治国,国家大事被荒废了,加上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商朝的力量也被大大地消耗了。商朝周边的小国纷纷趁机叛乱,整个国家岌岌可危。
2、就在这样动荡的岁月中,商朝迎来了第二十位国王,他的名字叫盘庚。盘庚当上国王的时候,距离商汤开国已经过去了二百三十年,国家经历过强盛,也正经历着衰落。
7374寻根汉文·商朝卷·盘庚迁殷3、在国家强盛的时候,奴隶主可以拥有成千上万的奴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国家衰落的时候,这些奴隶主还想继续享受过去的奢侈生活,奴隶们的生活越发悲惨。
4、不仅如此,奴隶主死后还要残忍地杀死奴隶为自己殉葬,好让自己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这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奴隶们经常发动叛乱,周围的小国也纷纷起兵对抗商朝。眼看国家可能在自己手中覆灭,盘庚心急如焚,但是,如何才能化解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呢?
7576寻根汉文·商朝卷·盘庚迁殷5、有一天,盘庚正呆在王宫中,闷闷不乐地发呆。他的小儿子正在席子上用木块做游戏,他走进一看,原来这小孩正在搭一座城市,有城门、街道、宫殿、民居。这孩子玩得聚精会神,完全没注意到父亲来到了自己身边。“你这搭的是什么东西呀?”盘庚问到。听到突然的问话,孩子一慌神,连忙转身向后看,衣服把席子上已经搭好的“城市”全部推倒了。孩子很不高兴地说:“都怪你,父王,吓了我一跳。我只有重新再搭一座城市了。”6、“重新再搭一座城市”,“重新再搭一座城市”……盘庚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兴奋地在皇宫中奔跑起来。盘庚太高兴了,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重新建立一座新的都城,把全国的百姓都迁过去。在新的土地上,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那些作威作福的奴隶主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生活了;那些本来地位低下的平民和奴隶,在新的地方可以开拓新的土地,只要给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他们就可以创造新的财富,过上更好的日子。
7576寻根汉文·商朝卷·盘庚迁殷7、第二天,盘庚就找来了全国的地图,在每一寸地图上仔细地寻找:我要重新再建立一座都城,哪里才是最好的地方呢?最后,盘庚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叫“殷”的地方。
8、“殷”这个地方西边是巍峨的太行山,地势西高东低,就像一个簸箕一样。“簸箕”的中间是大片土地肥沃的平原,一条叫做“洹”的河水从西北向东南穿过,取水用水非常方便。更好的是,这里三面环山,地势险要,如果在“簸箕”的口上建城,一定是易守难攻。
7778寻根汉文·商朝卷·盘庚迁殷9、虽然迁都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大部分奴隶主都坚决反对,原因很简单:他们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担心到了新的地方不能照旧享乐。盘庚对大臣们说:我要迁都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祖先的基业,我要像商汤那样关心臣民,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如果你们不与我同心,祖先的在天之灵就要责罚你们,降下灾祸来。
10、在盘庚的软硬兼施之下,商朝的国都最终迁到了“殷”。“殷”这个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努力工作,经过不长的时间,百姓就得到了安宁,叛乱的属国也渐渐归顺。“殷”被建设成了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已经开始衰落的商朝又重新出现了复兴的面貌。从此以后,商朝一直把国都设在“殷”,再也没有迁移过,所以后人说到商朝,都习惯称之为“殷商”。
7778商朝卷32·王子访贤PB79寻根汉文·商朝卷·王子访贤人物介绍武丁:商朝第二十三位國王。為太子時曾用十年在民間遊歷,尋訪賢才。為商朝中興奠定了人才基礎。
婦好:好為其姓氏,古代女子姓氏習慣後置,故稱“婦好”。
說:相傳武丁于傅險之地發現,故以“傅”為姓,稱“傅說”。為版築的發明者。
甘盤:武丁之師,甲骨文多以“師盤”記錄此人。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盘庚迁殷后,商朝重新振兴,盘庚的弟弟小乙“举贤不避亲”,在推举国王继承人的时候没有选择盘庚的儿子,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儿子武丁。这是出于小乙的私心,还是出于国家的公义?武丁在民间游历的岁月又让他有什么样的收获?
8081寻根汉文·商朝卷·王子访贤1、盘庚把国都迁到“殷”之后,商朝又重新发展起来。盘庚去世后,由他的弟弟小辛继承王位,三年以后,小辛去世,又把王位传给了盘庚的另一个弟弟,小乙。小乙当上国王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他想把国家治理好,但是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决定好好地培养自己的儿子武丁,希望他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治国之才。
2、武丁刚刚长大成人,小乙就不让他再呆在王宫中过舒适的生活,而是命令他到民间去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小乙对武丁说:我希望你能体会到百姓生活的艰辛,磨练你的意志;更希望你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寻找埋没在民间的贤才。武丁毫无怨言地离开了王宫。
8081寻根汉文·商朝卷·王子访贤3、武丁出宫后,隐居在黄河岸边,沿着黄河四处闯荡,和最底层的百姓生活在一起,穿最单薄的衣服,住最简陋的房子,吃最粗制的食物。武丁和百姓们一起劳动,休息的时候就和他们坐在一起聊天,津津有味地听他们讲故事,心翼翼地问他们对国王的看法。没有人想到这个年轻人会是王子,大家都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了武丁。不久之后,武丁不但深切地体会了民间的疾苦,还了解到了不少在王宫中学习不到的学问。
4、有一天,武丁和一群奴隶在一起修筑防洪水的堤坝。这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需要用“杵”把泥土压得非常非常紧,才能做成一堵非常坚固的泥墙。但是松软的泥土在“杵”的锤击下很快地四散开去,很难把它们压紧。
8283寻根汉文·商朝卷·王子访贤5、所有人都在努力地干活,只有一个叫“说”的年轻奴隶,一连几天都一个人坐在一旁,手里拿着几块木板,一会儿摆弄,一会儿出神。武丁走过去对他说:大家都这么努力,你为什么在这里偷懒?“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能不能用木板搭成一个空的盒子,把泥土填进去,这样就能很轻易地压紧泥土,再把木板拿掉,一堵坚固的墙就筑成了。
6、武丁和“说”一试,果然成功了,用这种方法筑墙,又省时又省力,大家把这种方法叫做“版筑”。武丁和“说”很快成了好朋友。武丁发现,“说”虽然做的是低下的工作,但却很善于思考,总喜欢通过思劳来解决问题。“说”经常给同伴讲故事,分析故事中国王的是非得失,直言不讳地说出对国家的看法,而且分析地头头是道。武丁暗暗地记下了傅说的名字。
8283寻根汉文·商朝卷·王子访贤7、武丁还听说,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隐居着一个叫“甘盘”的人,很有学问。武丁就兴冲冲地上门拜访。交谈中,甘盘发现面前的这个青年虽然衣着简陋,但却气度不凡,明达事理,胸怀大志。于是甘盘对武丁说:我听说当今的太子并不在宫中,而是隐居在民间,巡查民情,请问您知道这件事吗?说完,甘盘便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武丁的反应。
8、聪明的武丁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已经被甘盘识破,看来甘盘果然名不虚传,于是向甘盘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一番交谈之后,武丁对甘盘的学识更加佩服,他站起身,对甘盘恭恭敬敬地行礼,拜他为老师,所以后世也称甘盘为“师盘”。
8485寻根汉文·商朝卷·王子访贤9、武丁在四处游历的时候,遇到一个叫“妇好”的姑娘。这个姑娘生得十分漂亮,但是却喜欢穿一身铠甲,手里拿着一把又大又锋利的斧头。武丁觉得十分好奇,他走上前去和“妇好”比试了一下武功,发现这个看起来文弱的姑娘竟然力大无比,自己竟然不是对手。“妇好”告诉武丁,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征战四方的将军。武丁也暗暗记下了“妇好”的名字。
10、十年以后,武丁的父亲小乙去世了,武丁也结束了在民间隐居的生活,返回王宫,登上国王宝座,成了商朝的第二十二位国王。这些被他记住的名字,将帮助武丁成为商朝最伟大的国王。
8485商朝卷33·武丁中兴PB86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丁中兴人物介绍武丁:帝小乙子,商朝第二十二位商王。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大膽任用自己的王后婦好為將,夫妻攜手征戰四方,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或“武丁中興”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婦好: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武丁即位商朝国王,三年却一言不发,等到开口,便是将傅说招进宫中。武丁任用傅说为相,甘盘为师,妇好为将,开始了自己南征北战的辉煌人生。以商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不仅从迁都前的动荡中再次复兴,而且打败了西来的强敌,使得华夏文明成为接下来三千年世界文明的灯塔。
8788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丁中兴1、经过十年的学习,十年的磨练,年轻的武丁终于登上了国王的宝座。按照商王盘庚定下的规矩:在父母去世后的三年内,儿女不能工作,不能穿漂亮的衣服,不能吃肉,也不能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武丁也按照这个要求为父亲小乙守孝。守孝的三年中,武丁就像变成了一个哑巴,一句话都不说,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就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大臣和百姓都提心吊胆,不知道这个新国王到底是怎么了。
2、其实这个时候的武丁一直在思考,到底要怎样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来治理国家,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自己十年中结识的能人贤士请到王宫中为国效力。原来,傅说是一个奴隶,在当时是根本没有资格做官的,他如果直接任命傅说,一定会遭到所有大臣的反对。他也在暗中观察,大臣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哪些人是平庸的;哪些人是忠于本分的,哪些人是心怀鬼胎的。
8788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丁中兴3、三年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武丁神情庄严地坐到宝座上,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梦到我们的先祖商汤了,他告诉我,要赐给我一个名叫“说”的人辅助我治国。让我来看看,这个人是否在你们中间。说完便装作很认真地样子在大臣中寻找起来——当然是找不到了。
4、武丁装作很无奈地说:看来这位贤人不在宫中,而是在民间,武丁给一个画师描绘了傅说的长相,让大臣们拿着傅说的画像到全国去寻找。很快,傅说就被找到了。武丁把傅说任命为权力最大的宰相,掌管天下大事。
8990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丁中兴5、傅说登上宰相之位后,向武丁提出了三个振兴商朝的好办法:选拔有学问的人,让读书人成为脑力劳动者,不论何种身份,都可以做官;减轻平民的税收,让他们更愿意努力工作;让奴隶主加强士兵的训练,奖赏军功。傅说当了五十多年的宰相,他的发明,他的智慧,他献给国王武丁的治国方法使得商朝日渐强大,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最终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
6、妇好出身贵族,生得十分貌美,而且聪颖过人。于是武丁把妇好姑娘娶进了王宫,当了王后。但是一开始,妇好的军事才能并未展示出来。武丁让妇好主持祭祀和占卜等工作。
8990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丁中兴7、武丁又把甘盘请到王宫中,当自己的老师,时刻提醒自己的得失,掌管王宫内外的事务。甘盘不辞辛苦地为武丁内外奔走,武丁也对老师非常敬重。每当甘盘外出时日稍久,武丁就会让巫师特意占卜是否老师平安无事,有没有灾祸发生。
8、当时的商朝把周围四方的属国称为方国。有几个较大的方国趁着商朝迁都不久,立足未稳之际,纷纷向商朝进攻。有一次,南边的巴方叛乱,武丁亲自率兵迎敌,但是战争延续了好久,商朝军队都没能彻底打败敌人。这时妇好亲自率兵悄悄地绕到了敌人的后面,把军队埋伏在群山之中。当武丁率领军队与敌人正面交战的时候,妇好率领伏兵从四面杀出,将敌人全部消灭。
9192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丁中兴9、经过这一战,武丁对妻子刮目相看,任命妇好为商朝的大元帅,让她指挥军队作战。从此,妇好带领商朝的军队南征北战,经历了大大小小三十多场战斗,先后打败了北方的土方、鬼方;东边的夷方;南方的巴方;西边的羌方,让商朝成为当时全世界国土最广大的国家。
10、妇好三十三岁因为难产去世,武丁难过不已。武丁用隆重的祭祀仪式来纪念自己的妻子,商朝最伟大的将军。妇好的谥号是“辛”,因为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所以后人尊称妇好为“后母辛”。武丁和妇好这一对贤明的夫妇,经过他们不懈地努力,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达长江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
9192商朝卷34·武乙射天PB93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乙射天人物介绍武乙:商王庚丁之子,武丁曾孫。商朝第二十八商王。公元前1147年—公元前1113年在位。公元前1113年,武乙去世,死后其子文丁继位。武乙作为商代后期的一位重要君王,努力挽救国势,但是成效不大。武乙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但是因为武乙在对抗神权的过程中手段激进粗暴,引起后世诸多史学家文学家的极大反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一位暴君的形象流传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中唯一一位死于电击的国王。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武丁之后,商朝进入盛世,这时国王和巫师却因为权力之争而闹得不可开交。原来夏商时期,巫师享有崇高的地位,所有重要国事都需要通过巫师的占卜,得到神明的指示后才能最终决定。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王怎么能容忍自己无权决定国家大事呢?于是武丁的曾孙武乙作为第二十八位商王,开始向高高在上的神权发起了挑战。
9495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乙射天1、武丁活了五十九岁,在他的治理下,商朝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富强。但是,从武丁的儿子祖庚、祖甲开始,因为生活的富足,这些国君都不思进取,商朝国力日渐衰退。就这样经过四位国王,到了武丁的曾孙武乙当国王的时候,那些曾经被武丁和妇好打败的方国,又开始蠢蠢欲动,纷纷背叛商朝。武乙决心打败他们,用武力征服那些叛乱的方国。
2、为了打败叛乱的方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于是武乙从平民和奴隶中征召了很多士兵。要养活这么多人的军队,必须有足够的粮草,于是武乙又让奴隶主和平民缴纳更多的粮草。加上制造兵器,制造战车,饲养战马,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奴隶主们也很不高兴。
9495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乙射天3、在商朝的时候,像战争这样的大事,一般都要经过祭祀和占卜才能最终决定。于是,奴隶主悄悄地和负责占卜的巫师们商量,用占卜的方法打消武乙国王征战的念头。在商朝,占卜的方法是在龟甲或牛骨上写下要向神提出的问题,然后再把写好字的龟甲或牛骨放到火上去烤。经过烧烤的龟甲或牛骨就会产生裂纹,根据裂纹产生的方向,就能知道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做这件事情。
4、结果一连几次占卜,得到的结果都是“不可以征战”。武乙气坏了,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带领军队出征,结果很轻松地就打败了西边叛乱的“旨方”南方的“归方”。回国后,武乙很得意地对大臣们说,“看来天神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应该听我的”。话虽这样说,但大臣和百姓们还是不大相信武乙。
9697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乙射天5、于是武乙想了一个办法,他照着大家供奉的神像,做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木偶,放在王宫里。他把大臣和百姓叫到一起,指着这些木偶对他们说;“你们看,这就是你们对着磕头,对着烧香的神,我把他们叫来了,今天我要跟他们比试比试功夫。”他又转过头对这些木偶说:“天神啊,你是天神,应该比我厉害。但是如果你输给我了,你就必须承认我比你更强,从此以后,你们要听我的号令”。
6、说完,武乙就开始跟这些木偶比赛。无论是投掷、摔跤、赛跑、射箭、游泳,这些木偶哪里是武乙的对手?于是武乙大声宣布:“你们所敬畏的天神真是没用,只不过是我的手下败将罢了!”说完,拿出鞭子,狠狠地抽打这些木偶,最后一把火把这些木偶都烧了。
9697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乙射天7、武乙觉得这一个花样还不够,于是他想让更多人看见他打败天神的样子。于是,他让人悄悄做了一个巨大的白色风筝,在风筝上挂着一个皮囊,皮囊里装满了猪羊的血。
8、武乙让人把这个风筝高高地放到空中,隐藏在白云之间。准备好以后,武乙站在高台上,把千千万万的百姓和大臣都集合在一起。
9899寻根汉文·商朝卷·武乙射天9、武乙大声宣布:“今天我要给你们看看,到底是我厉害还是天神厉害,我要用箭射天神,我要让天神流血!”说完,武乙拿起弓箭,向云中连放三箭。皮囊被武乙射破了,血滴从空中落下。人们都惊呼:“天神流血了,天神流血了,天神被大王射得流血了!”武乙指着落下的血滴对所有人说:“这就是天神被我射中流的血,天也害怕我,从此以后,你们只能信国王,不能信天神!”10、从此以后,人们慢慢地不再那么相信鬼神的“预言”,国王的权力真正大了起来。但是,武乙没能够高兴多久。几个月以后,他带领大臣在黄河附近打猎,正在兴头上,忽然间乌云密布,紧接着雷电交加。一声巨响之后,只见武乙倒在了地上,头发散乱,七窍流血,他已经被暴雷劈死了。这是历史记载中第一个被劈死的人,也是唯一一个被雷劈死的国王。
9899商朝卷35·帝乙归妹PB100寻根汉文·商朝卷·帝乙归妹人物介绍姬昌:季歷之子,即位為周王。畢生致力於強周反商之業。被追封為周文王。
帝乙眾子:微子、箕子、仲衍受德。皆有才幹。后帝乙因四子受德之母位尊,遂以受德為嗣。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武乙被电击身死,王位传给儿子文丁。文丁任用周王季历四处征战,颇有建树。但逐渐强大起来的周国也让文丁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文丁为避免周人的威胁,杀害了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要为父报仇,文丁的继任者帝乙应该如何应对呢?
101102寻根汉文·商朝卷·帝乙归妹1、武乙在位的时候,商朝西边的一个方国——周国逐渐强大起来。武乙曾经任命周王季历为商朝的大将军,辅佐自己征战四方。武乙死以后,他的儿子文丁继承了王位,季历继续为文丁效力。季历为文丁立下了汗马功劳,名声一天天大了起来。起初季历帮文丁平定天下,季历非常高兴;但是随着周国越来越强大,文丁有点害怕了,他担心季历会率领周国突然向商朝进攻,于是暗暗下决心要除掉季历。
2、有一次,季历到“殷”朝见国王文丁,文丁表面上对季历很多奖赏,还任命季历为“西伯侯”,使季历毫无防备之心。当季历准备返回周国的时候,文丁突然翻脸,找了个理由把季历关进了监狱,不久季历就死在了“殷”。
101102寻根汉文·商朝卷·帝乙归妹3、季历死后,远在周国的大儿子姬昌继承了周国的王位。害死季历之后,文丁也生病死了。文丁死后,又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帝乙。姬昌趁商朝新国王继位,积蓄兵力,准备为父亲报仇。
4、恰好这时商朝东边的孟方和林方等小国又在发动叛乱,帝乙为了避免东西方同时被进攻,决定把妹妹嫁给姬昌,采取“和亲”的办法来消除商朝和周国的矛盾。帝乙亲自选择婚期,主持婚礼,并任命姬昌继承季历的“西伯侯”之位。
103104寻根汉文·商朝卷·帝乙归妹5、成婚之日,姬昌亲自到渭水旁迎接,造船相连当做桥梁迎接新娘。婚礼很隆重,商周两国皆大欢喜,表面上重归于好。
6、在解决了和周国的矛盾之后,商朝又恢复了一派繁荣景象。但又一件烦心事困扰着帝乙,那就是:谁来做自己的继承人。帝乙的王后和王妃一共给他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叫“微子”。“微子”很明白事理,心地忠厚善良,爱护兄弟,尊敬长辈,遇到事情不喜欢与人争执,总是以谦让为先,很有长者的风范。
103104寻根汉文·商朝卷·帝乙归妹7、二儿子叫“箕子”。“箕子”和哥哥一样,也是一个明白事理,忠厚仁慈的人,只不过他的性格比较倔强,遇到事情一定要解决,否则决不罢休。三儿子叫“仲衍”。“仲衍”是一个谦虚而有内涵的人,做事沉稳,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最小的儿子叫“受德”。“受德”天生思路敏捷,聪明过人,跟别人辩论从来没有输过。“受德”不仅口才好,而且勇力过人。他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而毫发不伤。而且,“受德”长得特别俊美,身材高大,气度不凡。
8、四个儿子各有各的长处,这让帝乙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有些伤脑筋。平心而论,他最喜欢“微子”和“箕子”,两人年龄稍长,人品又好,尤其是大儿子“微子”,很有宽容祥和的帝王风范,与自己年轻的时候非常近似。论起办事的能力和稳重,三儿子“仲衍”是最优秀的。但论起资质,确是小儿子“受德”最出众。但是,“受德”有一个小毛病,就是有些轻浮傲慢,好大喜功,不像哥哥们那样沉静稳重。左右为难之下,帝乙决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105106寻根汉文·商朝卷·帝乙归妹9、有一天,帝乙将大臣们召集到一起,对大家说:“我已年老,到了该指定继承人的时候了,我想把王位传给微子,大家觉得怎么样啊?”“微子”平时就很得人心,加上国君已经开口,大臣们觉得没什么好反对的,于是纷纷点头赞成。但在这个时候,一个掌管礼法官员对帝乙说:“大王万万不可。微子虽然好,但却不是王后生的,将来当上国王,要被后人笑话的。受德是王后所生,只有他才有资格继承王位!”10、帝乙愣了一下,他确实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觉得这个大臣说得有道理:地位高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按道理说地位也应该更尊贵。而且受德的确很有天赋,就算品行不够完美,但人总有缺点,以后长大了,自然会像哥哥们一样德才兼备的。于是他同意了这个大臣的建议,并且规定,以后国王的继承人都必须是王后的第一个儿子。就这样,受德当上了太子,他的三个哥哥历来谦让,一点怨言都没有。帝乙死后,受德就当上了国王,只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受德竟然就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国王。
105106商朝卷36·殷失三仁PB107寻根汉文·商朝卷·殷失三仁人物介绍受德:商王帝辛。帝乙之子即位后有雄才大略,征戰四方屢屢得勝。驕橫之氣漸生,聽不進大臣勸誡,慢慢成為荒淫的暴君。
三仁:微子、箕子比干。帝乙令“三仁”輔佐受德。由於經常直諫,受德對“三仁”日漸冷淡厭惡,最終或殺或拘或放,“三仁”最終離開商朝。故有“殷失三仁”之說。
故事导读故事导读:受德被帝乙立为商朝第三十位国王,并且由他的两位哥哥和一位叔叔辅佐他。但是受德品行不佳的问题随着他取得的成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三位仁义的商朝贤臣多次直言劝诫,受德却变本加厉。终于“三仁”以不同的方式退出了商朝的朝廷,商朝的支柱已经崩塌了。
108109寻根汉文·商朝卷·殷失三仁1、帝乙把王位传给了受德,但是对受德还是有一点不放心,于是帝乙让受德的哥哥微子、箕子以及受德的叔叔比干一起好好地辅佐受德,希望受德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建立一番功业。
2、开始,年轻的受德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治国,凡事亲力亲为,国家慢慢变得更加强大。受德勇猛过人,领兵出征东夷,奋勇当先,很快平定了叛乱。在这些过程中,受德发现,手下的大臣无论是文才还是武功,都比自己差得太远,于是受德渐渐地不把大臣们放在眼里。
108109寻根汉文·商朝卷·殷失三仁3、有一天,一位方国的国王进贡给受德一付象牙的筷子。受德很喜欢,爱不释手,吩咐厨师,今后就用这双筷子来吃饭。箕子听说后,隐隐感到了担忧。箕子觉得,用象牙的筷子吃饭,一定就要用玉做的杯子喝酒才相配;用了玉杯喝酒,那就不能再喝平常的酒了,一定要是上好的佳酿才行;吃的也不能是平常的食物了,也一定要是天南地北的珍馐美味才可以,这样下来,又一定需要穿华美的衣服,坐骏马拉的豪华马车,住美轮美奂的宫殿……这样下去,国家一定会陷入新的危难。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